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古代诗词四首习题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词四首

1.给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簪.(zān) 泊.秦淮(bó) 万兜鍪

..(dōu móu) 寥.落(liáo)

2.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国.破山河在(国都,指长安)

(2)浑.欲不胜簪(简直)

(3)坐断

..东南战未休(占据,把持)

(4)天下英雄谁敌.手(匹敌,相当)

(5)干戈

..寥落四周星(泛指武器,借指战争)

3.按要求默写。

(1)《春望》中表现人民厌恶战争、盼望平安家书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杜牧《泊秦淮》中用典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含蓄地表明词人渴望收复中原的句子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4)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写出了仁人志士舍生取义的高尚人格与积极的生死观。

4.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2)班正在举行“走近古代爱国诗”语文专题活动,请你一起参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50字。

示例:爱国是炎黄子孙的不解情结,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的教诲不知影响了多少文人墨客;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告诫不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中国是诗的国度,无数诗人慷慨激昂,感叹悲歌,表现出崇高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古代爱国诗。

(2)活动中,王明等同学搜集了下面几句诗词,请你仔细阅读,说说其表达情感的异同点。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

②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文天祥)

③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

这三句都表现出了作者崇高的爱国精神,不同点在于前两句有着一种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而第三句则更显得雄壮,表达了词人希望驰骋疆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

(一)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回答问题。

5.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结合全诗,说说题目中的“望”字有哪些含义。

示例:“望”到的景物:国都、山河、草木、花、鸟。“望”字的含义有:①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意思对即可) 6.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诗人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移情于景。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表达了诗人“感时(忧伤国事)”“恨别(恨别家人)”之悲。

(二)阅读杜牧的《泊秦淮》,按要求回答问题。

7.请结合全诗,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

这句话写轻轻的暮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河水,笼罩着沉寂的沙滩,表现出一种空冷愁寂的情调。这是诗人带着吊古伤今的情怀游览六朝金粉繁华圣地的特殊感受。

8.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表面上指歌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9.“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作简要赏析。

“犹”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不知亡国恨的统治者的愤慨,增强了抒情效果。

(三)阅读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按要求回答问题。

10.词的上、下片各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片用典,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

11.“生子当如孙仲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从千古兴亡的故事中,列举出与京口有关的曹操、刘备的典故,特别是标榜了孙权的英雄形象,期盼当今能够出现像孙权一样的英雄统率千军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

(四)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按要求回答问题。

1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的颔联。

诗的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形象地表达了国家山河破碎、个人身世飘零的悲哀。

13.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一)品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14.颈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主人公远望家乡,浮云缭绕,遥不可及;近看宫阙,错落有致,落日笼罩。刻画了一位内心孤寂愁苦的思乡游子的形象。

15.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说明。

①“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②“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③“衰

鬓”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④“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的惆怅。

(二)品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16.《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绝句(或:七言绝句)。诗中所写的季节应为秋季(或:深秋)。

17.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体会诗人的情感【典型例题】诗歌《过零丁洋》中“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技法点睛】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1)结合背景。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2)分析诗眼。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如从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仍怜”一词,就能体会到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3)解读意象。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4)借助典故。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逸事、趣闻、寓言、传说或有出处的诗句来以古比今,借古抒怀等。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