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产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之产权理论讲解

谷物年损失 每增一头牛给农夫造 养牛者每增一头牛 (元) 成的谷物损失(元) 的边际成本(元)
2019/7/21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20
⑴ 养牛者对牛给农夫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的情况 这种初始产权安排,养牛者必须向农夫赔偿谷物 损失。
养牛者养牛的边际成本=养牛本身的边际成本( MCp)+谷物的边际损失(MD)。
产权制度是一种基础性的经济制度,它不仅独自 对经济效率有重要影响,而且又构成了市场制度以 及其它许多制度安排的基础。产权制度的确立可以 保护交易秩序,确定相应的竞争规则。当产权制度 确定之后,交易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权利的交易, 而这种交易则是通过契约的形式加以表现,契约可 以是明确签订的,也可以是隐含的。
因此养牛人无论是否需要赔偿,这60元都进入他 的成本,资源配置的结果是没有差别的。
(五)科斯第二定理
科斯第二定理指,在交易成本为正的情况下,初 始的产权安排对资源的配置效率产生影响。 (1)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现实世界,产权初始界定 会影响经济效率; (2)权利的调整只有在有利于总产值增长时发生, 而且必须是在调整引起的产值增长大于调整时所支出 的交易成本时才会发生。
这种权利。私有产权的关键在于个人 对所有权利的决策完全是私人作出的。 2.共有产权:将权利分配给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共 有产权关键在于个人不能排斥他人行 使权利,权利是完全重合的。
3.国有产权:国家按可接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谁可 以使用或不能使用这些权利,个人才能排斥他人行 使权利。
根据对象的性质,产权可以分为物质产权、知识 产权、人力资本产权;根据存在形态,产权还可以 分为实物形态产权、价值形态产权。
表8-3 养牛人需要赔偿时成本明细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本原理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概述
二、知识产权的概念、特征 • (一)概念:知识产权,也称智慧财产权或者知识财产所有权,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
他组织依法对其创造的智力成果和在商业活动中使用的(个性化)商业标记等非物质财 产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和其他权利等。1、非物质财产;2、 智力成果和商业标志;3、专有权。知识产权是创造、使用、管理和保护智力成果和商 业标记的权利?
序言 知识产权战略与中国发展 一、中国发展的目标和战略
中国发展目标
四大战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科教兴国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
人才强国战略 知识产权战略
• 二、制定序知言识产知权识战略产的权原战因—略—与20中08国年知发识展产权战略纲要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觉醒的标志)
技不如人
文不惊人
制度创新
提高技术研发 投入和成果转化率
提高文化产品 市场占有率
注重版权产业 增长率
实施品牌战略
提高国际 知名品牌
加强知识产权 服务业发展
树立版权产业 贡献率
增加市场占有率
第二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概述 物权和债权
• 一、知识与知识产权的概 念和关系
财产 知识产权 继承权和人身利益
(二)知识产权的种类
(三)知识产权的 特征
创造性成果权:著作权 和专利权
专有权或垄断性
商业标记权:商标权、 商号权和地理标志权等
时间性
反不正当竞争权?
经营性资信权:商誉权、 信用权、形象化权?
地域性
(四)知识产权的性质——私权 知识产权能否纳入民法典,如何纳入?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概述
第二篇 产 权 论

第一节 西方学者产关于产权定义的比较
三、小结
不可能给产权做出一个统一的具有全面而又精确的定义, 人们总是从某一角度根据特定的研究需要和特殊的理解来 定义产权,因此,准确地定义产权概念,总是要在“产权” 之前加上一系列特殊的条件,不同界定条件下做出的产权 定义是难以直接统一的。 西方学者关于产权的不同定义中的共同点: 首先,产权是一种权利,并且是一种排他性的权利。 其次,产权是规定人们相互行为关系的一种规则,并且是 社会基础性的规则。 其三,产权是一种权利束,它可以分解为多种权利并统一 呈现一种结构状态。
4、产权作为财产权利,作为有别于所有权的范畴其 产权作为财产权利, 存在的根本意义和制度前提是市场经济。 存在的根本意义和制度前提是市场经济。
一方面,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产尤其是企业资产的 权利才是可以并且必须交易的权利,可交易权构成现代产 权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属性,市场经济作为交易的经济,其 社会关系的本质在于这种交易是各种关于财产权利在不同 主体之间的相互让渡。 另一方面,既然产权是指可交易的权利,同时又是法权, 那么,产权的运动在法律形式上必然是以契约来组织的, 而契约关系的建立,是以当事人之间在买卖交易中的事先 形式上的平等为条件的,这是法权的禀赋之一。
第二节
定义产权范畴的基本原则
3、定义产权主要的难点在子解释产权与所 有权的关系定义产权有两种倾向均需注意 防止。 防止。 一是把产权与所有权相割裂,脱离所有权 去讨论产权,这在相当数量的西方学者中 是存在的。 二是把产权等同于所有权,这在相当一批 中国学者中广泛存在。
第二节
定义产权范畴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西方学者产关于产权定义的比较
一、从亚当·斯密开始直到19世纪末 一、从亚当·斯密开始直到19世纪末 此阶段有三个基本倾向: 一是将财产权的核心归结为对资产的所有权,产权即为所 有权; 二是将这种所有权进一步理解为“天赋人权”,即平等地 获得排他性的资产权利是历史永恒的自然,因而法权式的 私有权而不是特权式的私有权应成为社会的制度基础; 三是财产权作为制度前提被作为假定存在条件排除在正统 的微观经济学和标准的福利经济学分析之外,正统理论承 认私有产权的重要但并不认为经济学应当分析它。
02产权理论概要

31% 20% 8 20% 29% 11 7
罗必良
9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
1.产权经济学的中心论题
只要存在交易费用,产权制度就对生产产 生影响。 产权经济学研究的中心论题就是:如何通 过界定、变更和强迫产权的结构,以降低 或消除市场机制运行的社会费用,提高运 行的效率,改善资源配置,加快技术进步 ,增加经济福利,促进经济增长。
23
谢谢
24
3
2.如何理解产权
约翰· 洛克(J· Locke)从原始森林的果子掉到地上开 始分析物成为财产的原因 假若森林的果子掉到地上,没有人拾起,则果子不成 为财产。但如果一个人弯腰拾起果子,则果子中注入 了劳动,果子就会成为那个人的财产。 因而,洛克认为:财产是一种自然和技术的产物,是 已经物化的劳动。 如果财产单纯的是指已经物化的劳动,这就会产生一 个问题:行窃和战争也是一种劳动,那么采集果子的 劳动与偷窃果子的劳动又有什么区别呢?
21
第四,产权是可分解的,完备的产权一经分解,就不 再与所有权有对等关系 产权的分解既可以是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之间的 分解,也可以是每一种权利更为具体和细致的分解 产权的可分解性使同一资源能够满足不同的人在不同 时间的不同需要,这就增加了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 效率 产权分解后,所有权变得不完备了,即所有者对所有 权的行使受到了某种程度的限制 每一种权利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超出这个范围 ,就要受到其他权利的约束和限制,或者对其他权 利造成损害。
20
第三,从竞争发生的领域看,界定所有权的竞争发 生在立法过程中,一个社会是推行公有化还是私 有化,所有权包括哪些权利,不包括哪些权利, 这些事项只有通过立法的过程才能完成 界定产权的竞争既包括立法层次的竞争,也包括所 有权的实施过程发生的竞争。在法律上界定所有 权只是界定产权的第一步,由于所有权的界定与 实施过程可能出现“公共领域”,产权的竞争并 没有结束,还将在公共领域中继续进行,直到权 利的配置达到均衡状态为止——从逻辑上来说,这 可能吗?
知识产权基础理论内容

第一讲知识产权概念和分类当前讲授讲授重点:TRIPS协定中的知识产权创造性智力成果权和商业标记权讲授难点:商业标记权一、知识产权的概念选择:以下哪些选项属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范畴?A 企业专利研发;B企业商标转让;C企业商业秘密管理;D企业劳动合同管理。
答案:A B C(一)“知识产权”术语简介1.术语由来据学者考证,广泛使用“知识产权”术语是在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后出现的。
2.术语翻译知识产权与Intellectual Proper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二)“知识产权”概念的界定1.概念说明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对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等享有的排他、支配的权利。
2.概念理解(1)知识产权的主体是民事主体。
民事主体,为享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知识产权主体资格不受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
(2)知识产权的客体是知识产品,即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等知识、标记和信息。
物权客体,为物;债权客体,为行为。
(3)知识产权具有对世权和支配权的属性。
对世权,义务主体为除权利人之外的任何人;支配权,权利人以自己之单方行为即可行使权利。
(4)知识产权在权利的创设上采法定主义,即知识产权非依法律规定或确认,不得自由创设其种类和内容。
(三)知识产权的范围1.《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根据《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2条第8款规定,知识产权包括:(1)关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权利;(2)关于表演艺术家的演出、录音和广播的权利;(3)关于人类的一切领域内的发明的权利;(4)关于科学发现的权利;(5)关于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权利;(6)关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厂商名称和其他商业标记有关的权利;(7)与防止不正当竞争有关的权利;(8)一切来自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内的智力创造活动所产生的权利。
2.《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以下简称为TRIPS协定)根据TRIPS协定第1.2条:就本协定而言,“知识产权”一词指作为第二部分第1节至第7节主题的所有类别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第1讲(工程硕士)

一、知识产权概念及原理
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领域无不在,存在各种各样的类型。
二、产权及知识产权概念
知识产权基本类型有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和反不正当 竞争权。目前知识产权保护的领域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
知识产权
著作权
作者权 邻接权 计算机软件
专利权
发明 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
商标权
商品商标 服务商标
反不正当竞争权
蛙跳” 科技革命是大国 “蛙跳” 崛起的关键力量
新一轮科技革命处于爆发的前夜,未来社会的经济模式可能发生巨 变。经济全球化缩小国家之间的知识差距,但科技革命可能再次拉 大国家之间的差距。
一、知识产权的全球竞争
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主题
知识产权在国际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知识产权事关国家利益与社会的安全 知识产权成为国家科技竞争的决定因素 知识产权战略成为诸多国家的立国之策
人类在矛盾中形成三种基本的行为模式
人类存在双重动机、在认知上的有限理性,以及行为上机会主义。人类 交往的三种行为模式:爱、命令或自我利益。 ——知识产权实质上是依托产权制度的有限垄断自我知识引致利益的权利。
二、产权及知识产权概念 产权
稀缺是指供应不能完全满足人的需要,这不是一种自然状态;与人的心理状况有关增长; 稀缺是指供应不能完全满足人的需要,这不是一种自然状态;与人的心理状况有关增长;欲求的满足与新欲 求的产生。凡是人愿意付出或多或少的代价来争取多一点的物品,都是缺乏的、不足够的,就是经济物品。 求的产生。凡是人愿意付出或多或少的代价来争取多一点的物品,都是缺乏的、不足够的,就是经济物品。
商业秘密 技术秘密
边缘保护
网址名称 多媒体 数据库 集成电路 动植物新品种
集体商标 证明商标 商号
产权理论培训课程(PPT 81张)

●一旦产权不能保证个人安全获取其所能创造的净收 益,人们就会失去创造这些净收益的激励。人们利用一 种资源的权利得不到保护或不能延续,那么,他将改变 甚至放弃对该资源的使用方式,进而转向使用那些需要 较少预先投入的资源。
第三节
◆ 原始产权模型
产权的起源与保护
排他性产权的起源
●是指通过比较排他性权利的成本和收益以及对于众 人分享产权的内部控制成本来解释产权的起源。 ▲德姆塞茨模型 ▲安德森和黑尔模型 ▲诺斯模型 ▲阿姆拜克模型
第一节
产权的内涵
产权由什么构成?
◆所有权
●第二,所有者对他的所有物可以设置法律许可的其 他权利,即对他的所有权进行分解的权利。
●第三,利用所有者权能收取一定的经济利益。
第一节
◆使用权
产权的内涵
产权由什么构成?
●使用权是指产权主体使用财产的权利。 ●财产使用的三种情形: 第一,使用而不改变其原有形态和性质。 第二,部分改变其形态,而根本性质不变。 第三,完全改变,甚至使其原有形态完全消失,转换 成其它的存在形式。
章:产权理论
目的和要求
★掌握产权的内涵、产权的功能与属性 ; ★弄清产权的起源和影响因素; ★了解产权保护及其意义; ★ 熟悉科斯定理并用其分析现实问题。
第一节
产权的内涵
什么是产权?
◆产权是一个外来词,是财产所有权或财产权利的简称
◆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 property不仅是产权 客体(财产),而且是“指人与人之间对物的法律关 系的综合”。
第一节
◆共有产权
产权的内涵
产权的分类
● 共有产权,是将权利分配给共同体的所有成员。 ●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共有产权在个人之间是完全不可 分的,即完全重合的。 ●共有产权在共同体内部不具有排他性,因此,这种 产权常常给资源利用带来外部效应。
产权经济理论

(一)关于产权的几个案例
案例1 甲公司耗资12500万美元设计、发射和维修一颗用于在美
国和欧洲之间传递商业资料的卫星,这颗卫星定位于大西 洋上空25英里处的同步轨道上。最近,乙公司的一颗自然 资源监视卫星偏离了轨道,与甲公司的商用卫星非常接近, 以至于使甲公司在美国与欧洲之间的商业资料传递中断。 结果,甲公司损失了很多客户,因而甲公司起诉乙公司侵 犯了它所拥有的同步卫星轨道权
1相对于无产权或产权不明晰状况而言设置产权就是对资源的一种配置与产权的内化外部性和减少不确定性功能相联系2任何一种稳定的产权格局或结构都基本上形成一种资源配置的客观状态3产权的变动也同时改变资源配置状况但是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不一定完全由产权变动而导如何理解产权的起源如何理解产权的起源稀缺性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前提稀缺性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前提潜在利益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动力潜在利益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动力产权形成的模型产权形成的模型如何理解产权的起源如何理解产权的起源所谓所谓产权的起源产权的起源应是指人类历史上最初应是指人类历史上最初的产权的起源是人类社会的产权的起源是人类社会从无产权到有从无产权到有产权产权的变化而不是在人类社会的某个时的变化而不是在人类社会的某个时期新的产权或产权关系的产生
(二)共有产权
有些资产的产权具有这样的特点:某个人对一种 资源行使权利时,并不排斥他人对该资源行使同 样的权利。这种产权被称为共有产权。
共有产权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共有资源在个人之间 是完全不可分的。即使每个人都可使用某一资源 来为自己服务,但每个人都没有权利声明这个资 源是属于他的财产。
产权的分类
第三章 产权经济理论
产权理论的几点看法

---------------------------------------------------------------最新资料推荐------------------------------------------------------产权理论的几点看法产权理论的几点看法产权理论认为,私有企业的产权人享有剩余利润占有权,产权人有较强的激励动机去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益。
所以在利润激励上,私有企业比传统的国营企业强。
1 997 年,英国经济学家马丁和帕克对英国各类企业私有化后的经营成效进行了研究,经过大量实证调查检验和综合广泛比较后发现:在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上,企业私有化后的平均效益有显著提高;在垄断市场上,企业私有化后的平均效益改善不明显。
他们认为企业效益与产权的归属变化没有必然关系,而与市场竞争程度有关系。
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提高效率的努力程度就越高。
综合研究和实证表明,在产权从公有转为私有的过程中,企业激励机制得到了改善,效率也会得到提高,产权改革之所以有意义就在于它改变了企业治理机制。
但是,改变产权不等于企业治理机制就一定会往促使企业效益提高的方面转换,市场竞争才是企业治理机制往效益方面改善的根本保证条件。
竞争会迫使企业改善机制,提高效益。
1.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的简要表述产权这个概念,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1/ 7经济学都在使用,但是,对产权含义的理解,因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而有原则的区别。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产权概念从属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产权首先是所有制关系中对生产资料的排他性支配、占有的权益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或简称所有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生产资料(生产的客观条件)所有权归属所决定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尽管说所有权也是一种产权,可以把生产资料所有权表述为生产资料产权。
但是,生产资料产权同消费资料产权具有本质的差别,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生产资料产权关系作为所有制,乃是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基础,是经济形态的本质内容,而消费资料产权关系则是由前者决定和派生的。
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

引子3:濒危动物
全世界每天吃掉多少鸡?你担心过鸡会绝种吗? 为什么大象和鲨鱼会成为濒危动物? 为什么象牙和鱼翅的商业价值威胁到了大象和 鲨鱼的生存,而处于同一市场体系内的鸡却没有 绝种的危机?
3.1 产权的内涵
产权(property rights):财产权利 瑞安:财产权与稀缺性和理性一样,是经济学的基础。财产权 就是以法律所允许的最独断的方式处理事务的权利。 阿尔钦: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 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埃格特森:个人使用资源的权利叫做产权。 巴泽尔:个人对资产的产权由消费这些资产、从这些资产中取 得收入和让渡这些资产的权利或权力构成。 德姆塞茨:产权包括一个人或其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 华特斯:产权是以人们认为合适的办法控制和处理财产的权利。
引子2:公地悲剧
Garrett Hardin.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Science, 1968, 162: 1243-1248. 一群牧民一同在一块公共草场上放牧,作为理性人,每 个牧羊者都希望自己的收益最大化,额外放牧一只羊会给 他带来额外的收入,但是对整个草场造成的损失则由所有 牧民承担。当越来越多的人不顾草地的承受能力而增加羊 群数量时,过度放牧,草场沙化的悲剧就发生了。 如何解决?良心约束?人口控制?立法禁止?……
图1:空气污染问题
34
收益成本计算(图1)
污染 居民成 居民收 居民净 厂商成本 厂商收 厂商净 社会净收益
量本
益
收益
益 收益
12 C+D+E 0
-36
0
B+C+ 72 B-E=36
=36
D=72
0
0 C+D+E 36 B+C+D 0
第四章 产权理论

所谓公司的委托一代理制问题本身就表明所有 权并未消失。制度经济学之所以关注并不断努 力在制度上强化对代理人的监督,本身就表明 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仍是西方资本主 义制度赖以存在的根本。
二是把产权等同于所有权。这种混同容易产生 以下混乱:一方面容易导致把不是所有权的权 能当作所有权,从而为实际中的对所有权权益 的损害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把产权等同于所 有权,无论怎么拓宽所有权的内容,所有权毕 竟有其本来含义,而这一含义难以解释现实中 复杂的产权现象;最后,把两者等同容易导致 对改革实践的曲解,发生在企业产权束中的权 能分解、分离、变更,并不意味着所有权本身 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
三、产权与所有权的区别
总的来说,虽然经济学家对产权的表述不尽一致,但 是产权并非人们通常理解的所有权。从产权的概念可 以推出:产权的主要功能在于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他 人进行交易时的预期,而且产权已经超越了财产所有 者支配自己财产的权利。因为交易涉及至少两个所有 权人,所有权人运用财产的权利不仅取决于其对财产 的所有权,更重要的还取决于运用财产权利的法律和 市场规则的约束,或者至少某一财产权人不能在交易 中随意左右另一财产权人,所以产权描述的是在交易 过程中两种平等的所有权之间的权、责、利关系。Fra bibliotek
(二)西方的产权概念与马克思主义的财产所有制及 其在法律上表现的产权概念不同 1、就财产的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的所有权概念主 要限于生产资料。而西方的产权概念,不仅限于生产 资料,还包括更宽泛的内容。 2、就财产权利的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的所有权权 利主要限于对所拥有的生产资料这种财产的所有权、 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处置权和受益权。而西方 的产权权利还包括上述各种财产所派生的有形、无形 物品或作用的受益权和不受损权。
产权理论

产权制度是制度集合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产权理论的发展有助于人们解释人类历史上交易费用的降低和各种经济组织形式的替换,并且与国家理论、意识形态理论成为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块基石。
德姆塞茨认为,“所谓产权,意指使自己或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
“交易一旦在市场上达成,两组产权就发生了交换。
虽然一组产权常附着于一项物品或劳务,但交换或劳务的价值却是由产权的价值决定的。
”施瓦茨认为:“我所说的产权不仅仅是指人们对有形物的所有权,同时还指包括人们对有权决定行使市场投票权时的权利,行使行政特许权,履fj契约的权利以及专利权利著作权。
”菲吕博顿和配杰威齐对产权的解释是;“产权不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只有由物的存在和使用引起的人们之间一些被认可的行为性关系。
产权分配格局具体现定了人们那些与事物相关的行为规范。
每个人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都必须遵守这些规范,或者必须承担不遵守这些规范的成本。
这样,社会中盛行的产权制度便可以被描述为界定每个人在稀缺资源利用方面的地位的一组经济利社会关系。
”巴泽尔认为:“人们对不同财产的各种产权包括财产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
”阿贝尔认为:“所有权,即排斥他人对所有物的控制权。
使用权,即区别于管理和收益权的对所有物的享受和使用权。
管理权,即决定因素怎样和由谁来使用所有物的权利。
分享剩余收益或承担负侦的权利,即来自于对所有物的使用或管理所产生的收益利成本分卓和分摊的权利。
对资本的权利,即对所有物的转让、使用、改造和毁坏的权利。
安全的权利,即免于被剥夺的权利。
转让权,即所有物遗赠给他人或下一代的权利。
以上尚未列举的一些权利,即不对其他权利和义务的履行加以时间限制约束的权利,禁止有害使用权利的权利。
产权还指支配重新获得已失去的所有权的规则。
安德逊认为:“产权是决定人们获取或使用诸种资源(包括他们的体力和脑力)所必须遵循的规则。
为了使这些规则能够有效地协调入类的行动,产权必须加以限定,可以保护,也可以被剥夺。
科斯的产权理论

产权与科斯的产权理论产权该条目对应的页面分类是产权。
产权(Property Rights)什么是产权产权,就是在一系列可选择的排他性行为中作出选择的权利。
民法通则第五章第一节所规定的法律定义为:∙首先产权是指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力。
∙其次产权还指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
∙这种财产权是所有权部分权能与所有人发生分离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指非所有人在所有人财产上享有、占有、使用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依法享有收益或处分的权利。
最初人们认为,如果地主拥有一块土地的产权,就意味着地主可以决定这块土地的用途,是用来种植玉米,或者用来放牧等等。
地主对土地的使用肯定是排他性的,在未经允许下别人不能它上面建筑楼房。
但紧接着人们就发现,即使地主拥有这块土地,也仍然存在许多的约束条件和不明朗的地带,例如根据法令地主不能在他的土地上种植大麻,也不能在他的土地上训练自己的小型部队,此外,当航空公司的航线恰好穿越了他的土地上空时,地主是否有权禁止飞机飞越其土地,也是难以确定的。
针对这个现实,我们可以把产权理解为必定附带约束条件的拥有:拥有土地但不能用来种大麻,拥有手枪但不能打劫银行,拥有汽车但不能违反交通规则,等等。
这样理解产权虽然行得通,但有一个缺陷,就是有些行为对某甲来说是被禁止的,但对某乙来说却可能恰恰是合法的。
比如同一辆汽车,如果被值勤的警察紧急征用,那么它超速驾驶是合法的。
任何一件简单的物品,一块土地,一个杯子,一张面孔,都可能和无数的潜在行为联系着,拥有这件物品的产权,远远不意味着拥有所有与这件物品有关的行为的选择权。
所以,与其把产权看作是对物品的有条件的拥有,不如把产权看作一定范围内的与物品相关的行为选择权。
这样一来,“约束条件”的概念对理解产权就不是必须的了。
按照这个定义,面对一块土地,严格来说,谁也不能完全拥有这块土地,地主仅仅拥有在“种菜、放牧、闲置、……”等可能行为中作选择的权利,而航空公司拥有在“飞越、吵闹、观察”等可能行为中作选择的权利,而政府拥有“拍摄、修防空洞”等可能行为中作选择的权利。
新制度经济学第四章产权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产权的基本理论第一节产权的含义、构成与类型第二节产权的属性与功能第三节产权的起源与保护第四节产权安排的多样性及其效率第一节产权的含义、构成与类型一、产权的含义二、产权的构成三、产权的类型回目录一、产权的含义(一)产权的含义(二)产权的客体——财产(三)产权与产权制度的关系(一)产权内涵的界定对产权的本质特征,新制度经济学家做出过不少的界定。
大体上可以将这些界定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从人与财产的关系的角度进行界定,另一类是以财产为基础从人与人的关系的角度进行界定。
(一)产权内涵的界定一个被罗马法、普通法、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现行的法律和经济研究基本上同意的产权定义为: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二)产权的客体——财产 1.财产的概念。
财产是与主体相分离或相对分离、能够被人们拥有、对人们有用的、稀缺的对象,是人们建立产权关系的客观基础。
2.作为财产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①必须是独立或相对独立于主体(人或人的群体)的意志而存在的对象。
②必须是能够被人们所拥有并被人们所控制和利用的对象。
③必须对人具有使用价值。
④必须具有稀缺性。
3.财产的不同分类按形态来划分,财产可分为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财产。
按使用方式来划分,财产可以分为生产性财产和非生产性财产。
按可变动性来划分,财产可区分为动产和不动产。
按对象形成的方式来说,财产可分为自然形成的财产和劳动创造的财产。
按照物品本身的消费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财产(物品)分为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和俱乐部物品等。
(三)产权与产权制度的关系产权的本质是人对财产的一种行为权利,这种行为权利又体现了人们之间在财产的基础上形成的相互认可的关系。
人们在财产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关系总是离不开产权制度的维系,有产权关系必然存在产权制度。
所谓产权制度,不过是制度化的产权关系或对产权关系的制度化,是划分、确定、界定、保护和行使产权的一系列规则。
农村土地产权理论

农村土地产权理论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理论农村土地产权的孕育与形成,是市场经济成长的必然之物。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日益社会化,传统的农村土地所有权内涵已经不能完全解释和说明当代市场经济中的各个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农村利益主体就利用农村土地所产生的复杂利益关系及其运作状况。
农村土地权益主体的日趋多元化,农村土地权益日益分散化的趋势,使得单纯从农村土地所有权的角度研究和运作农村土地,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经济现实,因此就产生了从包括农村土地在内的土地占有、利用角度来研究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学说—现代农村土地产权理论。
1.1农村土地的概念界定1.1.1农村土地的概念解析“农村土地”主要是包括农村范围的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的地表或地皮,它侧重于强调农村土地本身的资源性质或生产要素的属性。
它与“农村地产”有一定的区别。
因为所谓“农村地产”,主要是指被人们垄断并归某个所有者占有的农村土地。
不过,一般来说,土地都是被一定的所有者所垄断占有了的,故农村土地与农村地产可以在不严格的场合下相互换用。
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是各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拥有的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农村地产侧重于强调农村土地本身的财富属性。
1.1.2农村土地的类型划分为了深入、准确地把握农村土地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土地外延进行分析。
按现实经济用途和可能经济用途分,农村土地可分为农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个类型。
这种分类法是新《土地管理法》的分类法。
新《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按是否进入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分类,农村土地可以分为城市规划范围内未征用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和城市规划范围之外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城市规划范围内未征用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是指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已经进入城市规划范围,但尚未通过国家征用为国有土地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