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学前儿童道德教育 2
第十章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时,婴儿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并很容易抚慰、平静下来, 继续去做游戏。这类婴儿约占 65%-70%。
(2)回避型。这类婴儿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母亲离 开时,他们并不表示反抗,很少有紧张、不安的表现;当母亲 回来时,也往往不予理会,表示忽略而不是高兴,自己玩自己 的。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回转,但只是非常短暂的,接近一下 就又走开了。因此,实际上这类婴儿对母亲并无形成特别亲密 的感情联结,所有,有人也把这类婴儿称做“无依恋婴儿”,约 占 20%。
狭义的亲子关系: 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依恋 “认生”举
(核心)
例
广义的亲子关系: 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
教养态度与方式。
(一)依恋关系与依恋行为
1.定义
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
的一种倾向。
2.表现——认生(6.7 个月)、分离焦虑
3.依恋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 月)
婴儿对人的反映几乎都是一样的
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 月)
对母亲和熟悉人的反应与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
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 月-3 岁)
六七个月,对依恋对象的存在表示深深的关注
4.依恋的类型
【实验】 埃斯沃斯在其研究中创造了“陌生情境”研究法,这是目 前最流行、通用的测查婴儿依恋性质的方法。测定出三种不同 类型: (1)安全型。这类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 具,并不总是依偎在母亲身旁,母亲在场使婴儿感到足够的安 全,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对陌生人的反 应也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其操作、探索行为会受到影响, 婴儿明显地表现出苦恼、不安,想寻找母亲回来。当母亲回来
学前儿童德育教育概述课件
学前儿童德育教育概述课件一、学前教育中的德育学前儿童德育是指对幼儿的品德、习惯、道德情感进行培养与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幼儿成长中的品德、习惯、道德情感具有继承性、关联性和后天开发性等特点,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德育教育常常作为园所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
1、促进幼儿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和情感态度。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3、通过生活实践,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
4、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1、生活教育幼儿园生活教育是幼儿接触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的途径。
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识和生活技能,并使其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和素质。
2、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幼儿发展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观察幼儿独特的情感需求,适时给予支持、鼓励和关注,建立亲情、友情、师生之间的情感基础。
3、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是幼儿教育中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通过道德教育课、情境教育等形式,告诉幼儿什么是好的品德,引导幼儿树立良好的品德标准并培养品德行为。
4、社交教育社交教育是指通过活动体验、模仿、规范行为等方式,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交往技能。
例如,通过游戏、童话故事、互动表演等方式帮助幼儿掌握和运用人际交往技能。
四、幼儿德育教育的策略教师要亲自示范良好的行为表现,以道德规范引导幼儿,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模拟真实生活环境,建设学习情境,给孩子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促进孩子观念的更新与更迭。
将优秀童话故事、寓言故事、诗歌等文艺作品融入德育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情感素质,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
游戏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意志力和自制力,同时也是幼儿了解生活、探索世界、发展智力和感官协调性的途径。
五、总结学前儿童德育教育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课程和实践体验,提高幼儿的道德素养和品德水平,培养幼儿的健康心态、习惯和正确的道德情感,为幼儿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十章 学前儿童道德教育 2
第十章学前儿童道德教育一、学前儿童与道德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从无律→他律→自律的过程。
他律:儿童的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成人的命令或规定。
自律,是指儿童以自身具有的价值标准来评价行为的好坏。
只有到了自律的水平,儿童才算有了道德。
自律和他律的分水岭大致是7岁。
二、儿童道德发展概况1、杜威(识记)儿童道德发展概况的经历的三种水平:①前道德或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行为动机大多来自生理或社会的运动。
②习俗水平:行为大多接受团体的规范,很少对外部规范进行批评或异议。
③自律水平:行为的善恶全由自己的思维与判断等决定,不受制于团体的标准。
2、皮亚杰(识记)皮亚杰理论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他主要从认识发展的过程和结构来研究儿童道德的发展,他认为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思维的发展。
它主要从不同年龄儿童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方面去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
儿童道德发展有以下几种规律性的运动线索:1、从把规则看作是客观的不可更改的,到意识到规则是契约;2、从单方面尊重到多方面尊重;3、从约束的道德到合作的道德品质;4、从他律到自律。
幼儿还处在前道德的或前习俗的道德发展水平。
3、科尔伯格(识记)科尔伯格是皮亚杰道德判断发展理论的追随者,在皮亚杰的研究基础上,他又进行了纵向研究,把杜威和皮亚杰的道德判断阶段进一步详细的划分了。
把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1、前习俗水平阶段1: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阶段2:以个人主义、工具性目的和交易定向2、习俗水平:阶段3:以人际关系的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阶段4: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3、后习俗水平阶段5: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阶段6: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三、儿童道德发展的智慧条件和社会性刺激条件1、个体的智慧发展水平是其道德发展的前提条件(领会)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是由智慧水平内在地制约着的,智慧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两者不是同一个过程,具有平行发展的趋势。
学前儿童的道德教育与行为规范培养
学前儿童的道德教育与行为规范培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学前儿童的道德教育与行为规范培养愈发凸显其重要性。
作为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学前阶段是塑造他们道德观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关键时期。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培养他们行为规范的方法。
一、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学前儿童道德教育是在儿童最为敏感、记忆力最为发达的时期进行的。
通过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社交能力。
以下是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几个重要方面:1. 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通过道德教育,儿童可以学习到自尊、礼貌、正直、诚实等良好品德,同时也会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如爱护他人、关心社会等。
2. 培养社交能力:学前儿童道德教育还着重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包括与他人友好相处、分享、合作等。
这样的教育可以为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培养道德判断能力:学前儿童道德教育还可以帮助儿童培养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让他们能够在面对各种情况时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选择。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教育,学前儿童可以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以此为基础,良好的成长发展更加有保障。
二、学前儿童行为规范培养的方法1. 以身作则:家长和教师是学前儿童最为主要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儿童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他们应该以身作则,遵守道德规范,成为儿童学习的榜样。
2. 培养情感交流:学前儿童在情感交流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和道德观念。
家长和教师应该与儿童保持良好的情感关系,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他们正确行为。
3. 游戏教育:游戏是学前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行为规范。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等基本道德规范。
4.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学前儿童需要逐步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设立规则、奖惩制度等方式,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纪律,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前儿童的道德教育重点与实践经验分享
学前儿童的道德教育重点与实践经验分享道德教育在学前儿童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前儿童是人们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形成。
因此,加强学前儿童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和未来的社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重点和实践经验。
一、培养学前儿童的基本道德观念学前儿童的道德教育重点之一是培养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或家长,首先要注重为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道德榜样。
通过日常生活、故事讲解和情境引导等方式,向孩子灌输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团结合作等基本道德价值观念。
其次,应注意通过学习和游戏等活动,帮助学前儿童理解和体验这些道德观念。
例如,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孩子们扮演不同情境下的角色,让他们感受到善恶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从而提高道德选择的意识。
二、开展道德故事和情绪管理教育学前儿童的道德教育重点还包括开展道德故事和情绪管理教育。
通过讲述寓言故事、儿童故事书等,帮助孩子们接触到不同道德情境,引导他们分辨是非善恶,培养正义感和同理心。
同时,情绪管理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学前儿童正处于情绪发展的敏感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情绪失控。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通过情感沟通和情绪管理培养等方法,帮助儿童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适当地表达和管理情绪,从而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
三、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除了以上重点之外,创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也是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关键。
这个环境包括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等多个层面。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通过自身行为示范和亲子活动等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
家庭应多交流、互助和分享,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形式多样、充满活力的教育环境,例如设置道德角、道德游戏等,让孩子们在参与其中时能够获得快乐和收获。
学前儿童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
学前儿童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期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人生奠定了基础。
学前儿童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需要多方面合力,下面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探讨学前儿童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
一、家庭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单位,也是孩子道德观念的最主要来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质。
首先,家庭应当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注重自身榜样的力量。
父母应积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尊重他人等。
其次,家庭可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例如,家庭可以设置规则和家规,教育孩子明辨是非、尊重他人、爱护环境等。
另外,家庭还可以给予孩子必要的道德教育,例如通过故事、绘本、游戏等方式让孩子明白善恶的分辨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校的作用学校是孩子正式接受教育的地方,对于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能够提供一个开放、宽松、富有活力的学习环境,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课程使孩子学到更多的道德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道德教育课程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关于友爱、诚信、守纪等的道德知识,并且可以通过案例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进行实践。
其次,学校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也可以组织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交礼仪。
三、社会的作用社会环境对学前儿童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社会是孩子接触到的广阔世界,社会的风气和习俗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努力,为学前儿童提供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首先,社会应向学前儿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社会应积极宣传正面的道德典范,让孩子接触到正义、勇敢和助人为乐的榜样。
其次,社会也应当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体验机会,让孩子在社交中学会合作、友善和尊重他人。
简述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方式
简述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方式
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方式
1、实施社会技能教育。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应当给予学前儿童社会技能的训练,让他们学会接受社会规则,感知社会行为的正确性,从而受到有效的道德教育。
2、提供恰当的情境引导。
在实施道德教育时,应该提供学前儿童合适的情境,引导他们理解正确行为,指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培养道德意识。
家长在教育学前儿童时应当把道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时时让他们感知道德价值观,培养道德意识,使之能够自觉做到主动尊重他人,学会礼貌,遵守社会规则,做到真正的有责任心,有礼貌的好小孩。
4、注重教育实践。
要教育学前儿童道德,除了需要讲解和让他们理解外,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实践,让他们真正把道德学到实处,把道德融入进他们的行为习惯,从而实现真正的道德教育。
- 1 -。
幼儿学前儿童德育的主要内容
幼儿学前儿童德育的主要内容幼儿学前儿童德育的主要内容引言作为家长或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希望培养出品德高尚、有公德心和道德观念的下一代。
而幼儿学前阶段是孩子形成品格和道德观的关键时期。
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德育被认为是培养孩子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性所必不可少的内容。
本文将探讨幼儿学前儿童德育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道德价值观1. 培养社会责任感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孩子们应当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分享资源和帮助他人等方式,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情对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2. 尊重他人和区分是非幼儿学前期是培养孩子尊重他人行为的黄金时期。
在此阶段,教育者应当教导孩子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意见,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
要帮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对和错,区分是非,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解和行为引导等方式,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应用这些道德观念。
二、培养良好的品德与道德习惯1. 培养诚实守信的品德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品德高尚的表现,也是孩子德育中的重要内容。
幼儿学前期,教育者应当教导孩子要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不做对不起自己和他人的事情。
通过故事讲解、实际案例和日常观察,可以帮助幼儿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并逐渐培养他们的诚实品德和道德习惯。
2. 培养友善与合作的品德在幼儿学前期,培养孩子友善与合作的品德也是德育的重点之一。
教育者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团队活动和社交交往等方式,让孩子学会友好待人、帮助他人和分享资源。
这样的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互助友善的品德。
三、培养自制力和情绪管理1. 培养自我约束和自制力幼儿时期是孩子自控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幼儿学前教育应当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通过规则和纪律引导,教育者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按规定做事,控制冲动和欲望,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
2. 促进情绪管理和情绪表达幼儿学前期,孩子的情绪管理与表达能力还不够成熟,教育者可以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帮助孩子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情绪的爆发和转换。
儿童在学前教育中的道德教育
儿童在学前教育中的道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学前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注重儿童的智力和身体发展,也非常重视道德教育。
儿童在学前教育中接受的道德教育将对其今后的发展和行为习惯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着重探讨儿童在学前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
一、学前教育中的道德教育目标道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道德教育的开展,旨在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具体来说,道德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基本道德价值观。
学前教育应该注重塑造儿童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使他们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学会区分对错,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培养社会责任感。
通过道德教育,儿童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和他人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
3. 培养团队意识。
学前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应该培养儿童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使他们懂得与他人良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创造美好的学习环境。
4. 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
儿童在学前教育中通过道德教育,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尊重他人、守时守纪、讲究卫生等,为良好的个人品质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前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内容学前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内容涵盖广泛,既包括儿童的个人道德修养,也包括社会道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联。
1. 个人道德修养。
学前教育应该培养儿童的基本道德修养,包括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坚持正义等。
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儿童在游戏和活动中感受和体验不同的道德问题,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
2. 社会道德教育。
学前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道德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道德知识、讲述真实的事例和分享不同观点的故事等方式,引导儿童学会与他人相处、分享和合作。
3. 家庭教育的关联。
学前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学校和家庭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
第十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习题答案
第十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一、名词解释1.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自然人,逐步掌握社会的道德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步融入社会的过程。
2.依恋:广义:依恋是指个体对某一特定个体或群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
狭义:依恋是婴幼儿与特定对象之间的感情连接,它发生在婴幼儿和经常与之接触并有密切关系的照顾者之间。
在大多数情况下,依恋发生在母婴之间,所以又称母婴依恋。
3.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
亲社会行为主要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
二、填空题1.民主型的亲子关系最有益于学前儿童个性的良好发展。
2.亲子关系的类型是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
3.广义的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4.交往中的问题儿童有被忽视儿童和被拒绝型儿童两种。
5.亲社会行为是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6.移情是指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
7.亲社会行为的倾向在儿童出生后一年后可以看到。
8.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是父母的惩罚、大众传播媒介、经验的积累和强化和挫折等。
三、选择题1.母亲在场与不在场对儿童影响不大,属于 C类型儿童。
A.反抗型B.安全型C.回避型D.放任型2. 安全型依恋是较好的依恋类型。
A.反抗型B.安全型C.回避型D.放任型3. A,称为移情。
A.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B.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C.与同伴协同完成某一活动D.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先满足对方4.儿童依恋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C。
A.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B.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C.特殊情感连接阶段D.普遍情感连接阶段5. C是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A.亲子关系的发展B.强化C.亲社会行为的发展D.社交技能的发展6.下面不属于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因素的是 C。
A.榜样B.强化C.移情D.挫折7. A,学前儿童游戏中的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儿童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
A.3岁左右B.4岁左右C.5岁左右D.4.5岁左右四、判断题1.学前儿童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学前儿童道德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一
个体 因素
二
环境 因素
1 遗传 2 气质 3 认知 4 情感
01 智力水增 02 观点采择能力
1 父母的教养方式 2 同伴关系 3 师幼关系 4 社会文化 5 大众传播媒介 6 教育
三、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 5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
1 亲社会行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2 不同类型的亲社会行为分布不均 3 亲社会行为更多地指向同性同伴 4 亲社会行为大多未得到及时强化
3 道德行为
学前儿童道德评价特点
3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1 0~3岁儿童道德的产生和发展 2 学前期道德的发展
1 服从是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特点 2 道德感的发展 3 道德评价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道德发展 2 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基础
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2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3
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CHAPTER SEVEN
学前儿童道德与亲社会 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学习目标
➢ 了解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影响因素。 ➢ 掌握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规律与方法。 ➢ 了解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类型及发展特点。 ➢ 掌握学前儿童不同类型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及教育方法。
❖ 在学前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帮助学前儿童内化某种社会群体所认同的准
道德 教育
Contents 目录
1 学前儿童道德发展 2 学前儿童道德教育 3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 4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二、学前儿童道德教育
01
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02
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03
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规律
04
品德教育学前儿童的道德意识培养教案
品德教育学前儿童的道德意识培养教案引言:品德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培养学前儿童的道德意识是培养其正直、善良、负责任等品德素养的基础。
本文将提供一份针对学前儿童的道德意识培养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展道德教育工作。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培养学前儿童以下品德素养:1. 培养学前儿童的正直和诚实品质;2. 培养学前儿童的友善和乐于助人的品质;3. 培养学前儿童的负责任和自律的品质;4. 培养学前儿童的感恩和分享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1. 品德教育故事分享:选择适合学龄儿童的品德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递道德价值观念。
故事内容可包括“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分享与关爱”等。
2. 角色扮演活动:提供学前儿童机会扮演正面或负面角色,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让他们理解不同行为的后果,并自省自身的行为。
3. 制定班级道德准则:教师与学前儿童一起讨论行为规范和班级规则,制定一份郑重的道德准则,让学前儿童对预期行为有明确的认知。
4. 艺术创作: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形式,让学前儿童表达他们对道德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其审美情操和情感表达能力。
5. 群体协作游戏:组织学前儿童进行协作游戏,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例如,设置任务,要求儿童互相帮助、协作完成,让他们明白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
6. 环境创设:创设文化墙、道德角等环境,在学前儿童容易接触到的地方展示正面品德形象和实例,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7. 家校合作: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呵护学前儿童的道德成长。
通过家庭作业或讨论会等方式,让家长参与学前儿童的品德教育过程。
三、教学方法1. 实践体验法: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让学前儿童以亲身经历感受到不同行为的后果,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
2. 故事引导法: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引导学前儿童思考并吸收道德价值观。
3. 合作学习法:通过群体协作游戏等活动,培养学前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体验到共同努力的重要性。
第十章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
点击添加标题
20%
三、对夸美纽斯学前教育理论的评价
夸美纽斯的主要贡献是在历史上首次从普及教育角度 将学前教育纳入统一学制;首次深入系统研究家庭条件 下学前教育。第一部幼儿教育著作和看图识字课本,其 点击在添标学题前教育方面的成1就0%,可谓是前无古人,后近两百年 点击没极添加有的标来一题者面。就是近,代由的于学当前30时教他育处家于都的深时受代他背的景影是响欧。洲其由消 封建制度逐渐向资本主义40制% 度转变的过渡时期,他又出 生在具有宗教氛围的家庭,因此他的学前教育思想具 点击有添加一标定题地矛盾性和宗教20色% 彩。对学前教育的启示主要 是:学前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以及感官教育是 儿童进行学习的基础。
2.德育 道德教育一直被 夸美纽斯所重视。 他认为德行要从 幼儿时期就开始 培养起来,否则等 他们成年后就很 难改变其德行。
3.智育 夸美纽斯认为
智慧是虔信也 是德行的基础, 是非常宝贵的。
二、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理论
(七)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及方法 1.体育
培养一个人健康的1身0%体要注意下四个方面:①从婴幼 点击儿添标时题期开始就要注意幼儿的健康。②在喂养方面,作为 点击一添加个标母题亲应该把母乳喂30养看作自己的责任,因为母乳喂
有意义。他认为幼儿一般都是精力旺盛活泼好动的,只
要对幼儿没有害处的1活0%动,幼儿喜欢的话,成年人不应 点击该添标去题限制他们,要学会放手,让幼儿尽情地玩耍。他认 点击为添加幼标儿题在自由活动的过30程当中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
让身体更加健康敏捷,而40且% 幼儿的思维和专注力也得 到磨练和提高。
点击添加标题
们在神的眼中具有无法估40量% 的价值。他们是清白无罪 的而不是生来有罪。在他看来,儿童比金银和珍宝更 珍贵。儿童是上帝给予20父% 母独特而宝贵的财产。
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精选5篇)
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精选5篇)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范文第1篇家庭是社会的构成细胞,每个家庭由于其构成人员、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从而使儿童家庭德育也各有千秋,然而作为家庭教育紧要内容的儿童家庭德育又有其独特之处。
1.儿童家庭德育时间的随机性家庭德育没有肯定的系统性,没有固定的课时布置,没有特别实在的预期教育目标,父母可以随机实行快捷方式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
如打扫房间时,可以进行酷爱劳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等等。
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却在不知不觉中对儿童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在教育中没有小事情,你们扎在女儿头上的一个结、一顶帽子、一件玩具——全部这些在儿童生活中都是有极大意义的东西。
细枝末节是日日夜夜、时时刻刻起作用的,整个生活都是由它形成的。
引导这种生活,将是你们最紧要的任务。
”[1]父母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就应当如此细致入微,捉住时机,快捷施教。
虽然有些内容并不直接与道德教育相关,却也间接地影响着家庭德育的实效性。
2.儿童家庭德育过程的实践性与学校德育相比,家庭德育具有更强的实践性。
学校德育往往是囿于课本上的内容,往往是讲授式的,儿童很少有实际体验的机会。
家庭德育则更贴近儿童的生活,父母往往是在实在情境中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儿童通过切身感受领悟学习的内容,因而它更侧重于体验式的学习。
3.儿童家庭德育环境的特别性每个儿童所生活的家庭环境都有其特别性,从而使每个家庭德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效果等呈现出差异性。
二、儿童家庭德育存在的问题简析儿童家庭德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假如能够对其加以充分利用,将会加强儿童家庭德育的实效性。
然而由于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目前儿童家庭德育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儿童家庭德育方式单一由于家长文化程度的局限性或是认得上的滞后性,致使有些父母虽然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也往往只是停留于口头说教,“言行不一”;有些父母则是等到儿童在道德方面显现了问题,才进行说教。
学前儿童的品德教育
学前儿童的品德教育学前儿童的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重要环节,旨在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品行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文将从品德的重要性、品德教育的目标和方法以及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实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品德的重要性品德是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和道德水平的综合体现。
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诱惑和冲击,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品德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品德对儿童的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良好的品德教育,可以促进儿童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他们积极乐观、自信自爱的品格。
其次,品德对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学前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品德素养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因此,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第二部分:品德教育的目标和方法品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前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品行和道德情操。
首先,培养爱心和关爱他人的品德。
通过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或关爱行动,使他们懂得关心他人、乐于助人,从小培养学前儿童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培养正义和公平的品德。
通过告诉儿童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正义,引导他们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权益,培养学前儿童的公正与公平意识。
最后,培养诚实和守信的品德。
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学前儿童知道诚实和守信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逐渐树立起诚实守信的品质。
品德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来选择。
首先,通过情感教育调动儿童的积极情感。
老师要充分关注每个学前儿童,给予他们充分的爱、关心和支持,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温暖。
其次,通过游戏教育培养学前儿童的品德素养。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可以在游戏中让他们体验到成功与失败、团队合作以及分享快乐等,从而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最后,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情趣和品德素养。
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引导儿童欣赏和创造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和追求,进而影响他们的品德修养。
第十章学前儿童道德教育
对儿童进行道德传授时,教育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向儿童传授的规则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择和检查 2、道德传授要建立在教育者与儿童之间良好的感 情关系上 3、道德传授旨在使儿童掌握处理社会生活的方式, 而不是为了儿童盲目服从 4、进行道德传授时不要忘记发展儿童的道德认识 能力
四、幼儿园后期的道德教育应注意发展自律道德 皮亚杰认为,发展自律道德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让儿 童与同伴发生相互作用 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理论则提倡认识冲突法,即教 育课程的焦点集中在由教师和学生进行的道德两难 问题的讨论上,以引起儿童认知上的冲突,接着组 织相邻阶段的学生进行讨论 五、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应当采用不同水平的道德 教育形式
一、个体的智慧发展水平是其道德发展的前 提条件 智慧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 分条件 智慧的发展与道德的发展并不是同一个过程
二、社会性刺激条件与智慧发展条件 一起促使儿童道德发展的具体实现
(一)儿童的角色承担及其发展 角色承担role-taking指个体与他人的相互作用 过程中意识到他人的思想、情感,设身处地 地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 (二)角色承担是儿童(主体)与外部道德 主体(交往的对象)的相互构建
三、儿童道德发展的动力
儿童道德认识与外部道德主体的道德要求之 间的矛盾是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四节 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道德教育
一、学前儿童道德教育应避免成人化的倾向 二、发展儿童的智慧,为提高儿童道德水平提供必 要条件 (一)对于他律阶段的儿童而言,道德就是知识 (二)智慧是的发展是道德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道德行道德教育
钟实(六岁男孩)是钢琴学习最困难的一个, 缺乏节奏感,也缺乏练琴的毅力。有一天上 课,我看到他满头大汗却毫无进展,就不想 再教这个学生了,我委婉地对他说:“钟实, 我建议你换一个比我好的老师教你吧。”他 不高兴了,一直没有吭声。下课时,他走到 琴房门口,突然回头朝我大嚷一声:“我不 换老师,你已经是最好的老师了!”然后 “哐当”一声把门撞开走了出去,……钟实 的声音令我汗颜。
学前儿童的道德教育与价值观培养
学前儿童的道德教育与价值观培养学前儿童的道德教育与价值观培养一直是教育界和家庭关注的焦点。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道德教育和积极的价值观培养对其终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实践方法。
一、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学前儿童道德教育是塑造儿童品格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其正确价值观的黄金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具备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较易被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所影响。
通过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公德心、友爱心和责任感,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秉持高尚的道德观念。
道德教育旨在引导儿童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
良好的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彼此尊重的能力。
此外,道德教育还能够培养儿童的情感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品德发展。
二、学前儿童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于事物、行为和思想所持有的评价和态度。
学前儿童作为成长中的重要阶段,其建立的价值观将在其后的成长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
因此,学前儿童的价值观培养至关重要。
在儿童的人生起步阶段,良好的价值观能够为其今后的成长提供准确的方向。
价值观影响着儿童的选择、行为和社会交往方式,对其人生观、世界观和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价值观培养,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出乐观、自信和有责任感的品质。
三、学前儿童道德教育与价值观培养的实践方法1. 起到榜样作用:教师和家长应该成为学前儿童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的模范,通过自身言行举止来引导孩子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
2. 游戏体验培养:通过适当的游戏活动,培养儿童的友爱、合作和分享意识,以及自我控制和相互尊重的能力。
游戏中的童话故事和情景模拟可以帮助儿童学习道德行为和正确的价值观。
3. 树立正确的评价机制:在评价儿童的行为时,教师和家长应注重奖励正面行为和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以此来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学前儿童道德教育一、学前儿童与道德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儿童得道德发展就是从无律→她律→自律得过程。
她律:儿童得就是非标准取决于就是否服从成人得命令或规定。
自律,就是指儿童以自身具有得价值标准来评价行为得好坏。
只有到了自律得水平,儿童才算有了道德。
自律与她律得分水岭大致就是7岁。
二、儿童道德发展概况1、杜威(识记)儿童道德发展概况得经历得三种水平:①前道德或习俗水平:这一水平得儿童,行为动机大多来自生理或社会得运动。
②习俗水平:行为大多接受团体得规范,很少对外部规范进行批评或异议。
③自律水平:行为得善恶全由自己得思维与判断等决定,不受制于团体得标准。
2、皮亚杰(识记)皮亚杰理论得核心就是“发生认识论”,她主要从认识发展得过程与结构来研究儿童道德得发展,她认为儿童道德品质得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思维得发展。
它主要从不同年龄儿童道德判断得思维结构方面去研究儿童得道德发展。
儿童道德发展有以下几种规律性得运动线索:1、从把规则瞧作就是客观得不可更改得,到意识到规则就是契约;2、从单方面尊重到多方面尊重;3、从约束得道德到合作得道德品质;4、从她律到自律。
幼儿还处在前道德得或前习俗得道德发展水平。
3、科尔伯格(识记)科尔伯格就是皮亚杰道德判断发展理论得追随者,在皮亚杰得研究基础上,她又进行了纵向研究,把杜威与皮亚杰得道德判断阶段进一步详细得划分了。
把道德判断得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1、前习俗水平阶段1: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阶段2:以个人主义、工具性目得与交易定向2、习俗水平:阶段3:以人际关系得与谐或“好孩子”为定向阶段4: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3、后习俗水平阶段5:以法定得社会契约为定向阶段6:以普遍得伦理原则为定向三、儿童道德发展得智慧条件与社会性刺激条件1、个体得智慧发展水平就是其道德发展得前提条件(领会)个体得道德发展水平就是由智慧水平内在地制约着得,智慧发展就是道德发展得必要条件,但不就是充要条件,两者不就是同一个过程,具有平行发展得趋势。
儿童得道德发展除需要智慧这一必要条件外,还需要社会性质得刺激。
2、社会性刺激条件与智慧发展条件一起促使儿童道德发展得具体实现(领会)①儿童得角色承担及其发展②角色承担就是儿童(主体)与外部道德主体(交往对象)得相互建构。
3、儿童道德发展得动力(识记)儿童得道德认识与外部道德主体得道德要求之间得矛盾就是儿童得道德认识发展得动力。
皮亚杰提出影响儿童道德生活得情绪或情感倾向:①爱得需要。
②对比她在与强得人得畏惧感。
③由爱与畏惧混合而成得感情。
四、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大题运用)1、学前儿童道德教育应避免成人化倾向2、发展儿童得智慧,为提高儿童道德水平提供提供必要条件①对她律阶段得儿童而言,道德就就是知识。
②智慧得发展就是道德认知发展得必要条件。
3、道德知识得传授在儿童早期就是必要得①向儿童传授得规则必须就是经过严格得选择与检查②道德传授要建立在教育者与儿童之间良好得感情关系上③道德传授旨在使儿童掌握处理社会生活得方式,而不就是为了就是儿童盲目服从。
④进行道德传授时不要忘记发展儿童得道德认识能力4、幼儿园后期得道德教育应注意发展自律道德皮亚杰认为,发展自律道德得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让儿童与同伴发生相互作用;科尔伯格提倡认识冲突法,即教育课程得焦点集中在由教师与学生进行得道德两难问题得讨论上,以引起儿童认知上得冲突,接着组织相邻阶段得学生进行讨论。
5、对于不同年龄得儿童应当采用不同水平得道德教育形式6、提供交往机会,利用游戏、童话,促进儿童道德发展①交往②游戏③童话7、与儿童平等对话8、“培养一个儿童需要一个村庄”第十一章学前儿童审美教育一、学前儿童得审美1、学前儿童审美及艺术得特征①学前儿童得审美与艺术就是其内在生命力得表现,也就是她们把握世界得一种方式;②学前儿童得审美与艺术就是其整体发展得一部分,它侧重于情感得感受与表达。
2、学前儿童审美欣赏心理过程得描述(识记)审美欣赏:指个体充分调动其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各种心理能力对审美对象得形式及其意味进行充分体验与认识得活动。
它就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得活动。
学前儿童因其心理发展水平得限制,审美欣赏中得理性成分不如成人明显。
她们得审美欣赏心里大致分为三个阶段:①准备阶段:最初就是审美态度。
②实现阶段:审美感受阶段。
③效应阶段:最后阶段,结果就是主体审美心理得变化。
3、学前儿童得审美创造心理过程得描述(识记)审美创造就是指创造者在一定得创造欲望得推动下,运用线条、色彩与形体、声音等艺术语言,加工、创造出可感得形象,以表达其审美感受得过程。
审美创造心理过程三阶段:①审美知觉阶段:指审美器官对对象得形状、色彩、光线、空间张力等审美属性及其所组成得完整形象得整体性把握②审美反思阶段:包括了体验与对信息得形式分析两方面③审美表达阶段:儿童得审美表达就是她们得知觉与情感得物化形态二、学前儿童得审美教育1、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就是指通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进行得一种教育活动。
其目得就是培养受教育者对美得形态、结构等得感受、鉴赏、创造能力,培养其正确得审美观点、高尚得审美情操,使其得到精神上得满足与愉悦,最终达到人格得完善。
它具有两个特征:一、审美教育就是一种情感教育为主得教育,其目得在于通过种种审美活动得熏陶与影响提高个体得审美能力,健全其审美心理结构,最终达到人格得完善;二、审美教育就是人体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得组成部分。
(识记)艺术教育:就是以音乐、美术、文学为手段与内容得教育。
艺术教育得内容大致包括:1、艺术知识,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与艺术史。
2、艺术欣赏,包括对艺术作品得感受与鉴赏能力。
3、艺术创作,包括创作作品得构思能力与表达技巧。
艺术教育可分为专业艺术教育与普通艺术教育两类。
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得关系: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就是指通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进行得一种教育活动。
艺术教育就是以音乐、美术、文学为手段与内容得教育。
①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包含;②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促进;总之在人得精神素质得提高方面相辅相成,起着相互促进作用。
(领会)2、学前儿童审美教育得目标与内容学前儿童审美教育就是指:教育者按照美得规律,通过各种审美教育媒介,有目得地提高她们对审美对象得鉴赏与创造能力,培养她们审美心理结构,最终达到个体人格得完善。
它就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得组成成分。
学前儿童审美教育得目标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较为具体得目标,就就是审美教育必须促进学前儿童对美得敏感性以及审美感受与审美表现与创造能力得发展。
第二层次就是为将来学前儿童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得人打下良好得基础,这就是学前儿童审美教育得终极目标;学前儿童审美教育得内容就是其目标实现得载体,审美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艺术美、自然美与社会美。
三、学前儿童审美教育得实施(大题运用)1、审美感受力得培养①用美包围儿童;②创设宽松得心理环境;③帮助儿童进行审美情感得积累;④引导儿童利用多种形式感知审美对象得审美属性;⑤启发儿童表达自己得审美感受。
2、审美表现与艺术创造力得培养①丰富儿童得内在图式;②激发儿童审美表现与艺术创造得动机;③启发儿童得审美思维;④教给儿童表现得技能。
第十二章学前儿童得游戏一、游戏得发展性概念1、游戏得概念(识记)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得自愿得活动,它有别于日常生活,并伴有愉悦得情绪,就是遵从一定游戏规则得有序活动。
2、游戏得特征(识记)①游戏就是一种自愿得行为,它具有主动性;②游戏就是一种假装得行为,它具有虚构性;③游戏就是一种有规则得行为,它具有有序性。
二、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得价值(领会)1、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身体得生长发育2、游戏可以促进儿童智力得发展3、游戏可以促进儿童智力得发展4、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社会性得发展三、游戏与工作、学习得关系(领会)1、游戏与工作得关系:游戏就就是工作,工作就就是游戏。
2、游戏与学习得关系:二者就是相互联系得,可以相互转化得,游戏中包含着学习,学习中也包含着游戏,让儿童在游戏化得学习中获得发展。
四、儿童游戏得发展1、儿童游戏得年龄发展阶段一就是认知发展:①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②象征性游戏阶段(27岁)③规则游戏阶段(711岁);二就是社会性发展:分为六种水平:①偶然得行为②旁观行为③独自游戏阶段④平行游戏阶段⑤联合游戏阶段⑥合作游戏阶段。
2、学前儿童游戏得分类(识记)沿认知分类包括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按社会性分类主要根据参与游戏得儿童之间得相互关系来划分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
根据儿童参与时得角色分为:主动性游戏与被动性游戏按教育作用分类:创造性游戏与有规则游戏按实用性来分类:自发性游戏与教学性游戏五、幼儿园游戏活动得开展1、幼儿园游戏活动现状及存在得问题(领会)①注重游戏得教育作用,忽略游戏得发展价值;②注重追求游戏得外在形式,忽略了儿童游戏得特点与需要;③注重主观得随意性指导,忽略了系统得观察指导;④注重以成人得既定模式来讲评游戏,忽略儿童得经验获得与能力得发展。
2、幼儿园游戏活动得开展(大题运用)①儿童就是游戏得主人,教师就是儿童游戏得伙伴与支持者;②根据儿童游戏得需要,与儿童一起准备游戏所需得物品、材料;③观察儿童游戏,与儿童一起来讲讲玩过得游戏。
六、儿童游戏权利得保护1、儿童游戏权利保护得意义(领会)首先,对儿童游戏权利得保护,就是尊重儿童得具体体现;其次,保护儿童游戏得权利,就能真正把儿童当作游戏得主人,尊重儿童游戏得愿望,让儿童在游戏中自己玩耍,充分享受游戏得快乐;再次,儿童游戏权利得保护,就是我国履行对联合国大会通过得《儿童权利公约》所承担得义务得具体行动表现。
2、儿童游戏权利保护得有关规定(识记)1989年《儿童去权利公约》,1990《儿童生存、保护与发展世界宣言》、《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与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
①游戏就是儿童得权利。
②社会有保护儿童游戏权利得义务。
③社会应为儿童开展游戏创造机会与条件。
④社会要加强对儿童服务机构得管理3、儿童游戏权利得社会保护(领会)出现得问题:(一)社会物质生活得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使一部分儿童失去了充分游戏得权利。
①活动场地不足。
②游戏设施不普及。
③玩具设计不合理,价格昂贵。
(二)社会成员对儿童游戏得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存在“重学轻玩”得思想。
①学习活动侵占游戏活动。
②教育工作者认识上得偏差。
③教育行政部门干预不当。
(三)保护儿童权利得各项政策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大题运用:如何保护儿童得游戏权利?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改变全民意识;其次,提供物质保障,完善游戏设施;最后,对儿童游戏权利实施保护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把儿童游戏权利得保护作为儿童权利保护得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