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癀片治疗癌性发热临床观察论文

合集下载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癌性发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癌性发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癌性发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汪成琼;胡小艳;田应彪;陈灵;马虎;肖政【摘要】目的系统分析使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癌性发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CBM、CNKI、维普、万方、Pubmed及Embase数据库,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Meta分析提取数据.结果 1)纳入7个随机对照研究,615例癌性发热患者,纳入研究质量不高;2)与解热镇痛组比较,痰热清注射液组临床治愈率、总体疗效Meta分析合并RR值为1.60(1.33,1.93)、1.33(1.22,1.45);与双黄连比较,临床治愈及总体疗效分别为1.84(1.38,2.44),1.47(1.28,1.69);与消炎痛比较,总体疗效为1.27(1.07,1.51);与新癀片比较,临床治愈及总体疗效分别为2.18(1.09,4.37)、1.26(1.04,1.53),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与双黄连联合消炎痛比较,临床治愈、临床好转及总体疗效分别为1.21(0.85,1.71)、0.86(0.35,2.10)及1.11(0.92,1.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痰热清注射液具有较强解热功效,疗效优于双黄连、新癀片及消炎痛,且与消炎痛联合双黄连相当,安全性较好.但纳入研究质量一般,建议临床慎用.【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5(024)010【总页数】5页(P1720-1724)【关键词】痰热清注射液;癌性发热;Meta分析;系统评价【作者】汪成琼;胡小艳;田应彪;陈灵;马虎;肖政【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遵义医学院循证医学中心,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遵义医学院分中心,贵州遵义563000;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遵义医学院循证医学中心,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遵义医学院分中心,贵州遵义563000;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遵义56300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遵义56300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附属肿瘤医院,贵州遵义56300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遵义医学院循证医学中心,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遵义医学院分中心,贵州遵义5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9癌性发热是在排除感染等因素而引起的发热外因肿瘤组织的破坏、溶解等产生大量炎性介质或毒性产物而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2]。

癌性发热患者降温方法护理研究进展

癌性发热患者降温方法护理研究进展
comparative meta—analysis.CaleifTissue Int.2005.76:176-186.
(收稿}J期:2009—06—19)
·综述与讲座·
癌性发热患者降温方法护理研究进展
张丽莉
【关键词】肿瘤;发热;降温;临床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R 25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386 Ettinger B,Black DM.Mitlak BH.et a1.Reduction of vertebraJ fracture risk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treated with raloxifene, Results from a 3-year randomized clinical trail.Multiple outcomes of
raloxifene evaJuation(MORE).JAMA.1999,282:637-645. 19 Nakamura T。Liu儿,Morii H.et a1.Effect of raloxifene On clinical frac-
lure in Asian women with postmenopau.,ad osteoporosis.J Bone Miner Metab.2006.24:414-418. 20 Rossouw JE.Anderson GL.Prentice RL,et a1.Risk and benefit of estro- gen plus progestin in healthy postmenopau.,mJ women:principal results from the Women’s Health Jnitiative randomizerl ronmdled trail.JAMA.

新癀片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

新癀片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

新癀片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摘要】目的为新癀片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查阅相关文献,阐述近年来新癀片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结果新癀片具有抗菌、抗炎、镇静、镇痛、保肝利胆、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的药理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带状疱疹、肋软骨炎、痛风性关节炎、乳汁淤积症、细菌性阴道炎、智牙冠周炎等症。

结论新癀片由传统中药和西药组成,是专治红肿热痛的常用药,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关键词】新癀片;药理研究;临床应用新癀片是现代研制方,浅棕灰色片,气香,微腥,味苦;由传统中药和西药组成。

中药有肿节风、三七、人工牛黄、猪胆粉、肖梵天花、珍珠层粉、水牛角浓缩粉、红曲;西药有吲哚美辛,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临床上主要应用于热毒瘀血所致的牙痛、咽喉肿痛、痹痛、胁痛、黄疸、无名肿毒等症。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多种疾病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将通过新癀片所含有的成分进行药理研究,总结出新癀片的药理作用。

现将对新癀片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1 药理研究1.1 抗菌、抗炎新癀片中肿节风具有抗菌作用。

肿节风有清热凉血,活血消斑,祛风通络的功效。

肿节风体外抗菌实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蒋伟哲等[1]研究了肿节风片的抗菌和抗炎作用,结果表明肿节风对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郭炎症、脚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炎症以及小鼠棉球肉芽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新癀片中的人工牛黄和三七具有抗炎作用。

三七成份为三七总皂甙,杨志刚[2]研究发现三七总皂甙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急性炎症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炎性渗出和组织水肿以及炎症后期肉芽组织增生也均有抑制作用。

李霞[3]研究了人工牛黄对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显著降低小鼠的耳肿胀和大鼠足肿胀的程度,抑制胸膜炎大鼠白细胞和趋化和游走。

新癀片的功效与作用

新癀片的功效与作用

新癀片的功效与作用新癀片【药名】新癀片xin huang pian【处方】肿节风、红曲、人工牛黄、三七、珍珠层粉、肖梵天花、水牛角浓缩粉、猪胆汁膏、吲哚美辛。

【药方分析】本方乃中西药复方制剂,针对炎症“红肿热痛”所设,以中医“通则不痛”“疗热以寒药”为原则,选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中药及少量消炎镇痛之西药组方而成。

方以肿节风为君,肿节风又称九节兰,系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的干燥全草,性味苦辛微温,有消炎、抗癌、化瘀、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

配以人工牛黄、水牛角浓缩粉清热解毒;三七活血消肿,珍珠粉清热解毒,疗疮生肌,共为臣药。

又佐以猪胆汁、肖梵天花及少量西药,取其消炎、解热、镇痛之功。

红籼,《本草求原》云:“粳米饭加酒曲窖造,变为真红,能走营气以活血,燥胃其食,凡七情六欲之病于气以致血涩者,皆宜佐之。

”其消食健脾与神曲功同,活血和伤唯红粬之能,本方用之,还可在诸寒凉解毒药中,起护胃之功,以加强小方疗效。

【剂型规格】片剂。

每片重0.32克。

淡棕灰色的片;气香,微腥,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用于热毒瘀血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痹痛,胁痛,黄疸,无名肿毒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或外用。

口服,一次2~4片,一日3次;外用适量,用冷开水调化,涂患处。

【使用禁忌】本品苦寒,非实热证不宜用。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肾功能不全、有消化道出血患者忌用。

忌辛辣、厚味。

孕妇慎服。

【临床应用】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

多用于治疗热毒瘀血所致痹证、胁痛、黄疸、无名肿毒、咽喉肿痛牙痛、疮疡、噎膈等病。

运用本方的基本指征为:关节红肿热痛,或胁痛黄疸,或外伤后感染或无名肿痛,或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

伴口渴心烦,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这些指征体现了热邪为患,气血壅滞的病机,所以应用甚广。

具体运用如:1.热痹:表现为一个或多个关节灼痛,红肿,屈神不利,可伴有全身的发热、肌肉酸痛,口渴心烦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补中益气汤与新癀片联合治疗癌性发热115例临床观察

补中益气汤与新癀片联合治疗癌性发热115例临床观察
有关 P I C C导 管定 位 、正位 相关 文献 国内外 鲜 见 报道 , 尤其 是 异 位导 管 的正 位 方法 较 多 , 应 用 二 维 彩
有统计学意义。从解剖学位置特点分析 , 贵要静脉管 径粗 、 直, 位置较深、 静脉瓣少 , 作为置管首选静脉。肘 正 中静脉为一条粗的静脉干 , 向心走形又分为 2 条: l 条 在 尺 侧 汇人 贵 要 静 脉 ;另 1 条 在 肘 窝 处 汇人 头静 脉 。头静 脉 较表 浅 , 前粗 后 细 , 静脉 瓣相 对 较 多 , 进 入
[ 5 ] 陈向荣 , 代海燕 , 陈海珍. 国内 P I C C留置技术 的研究进展 [ J ] . 中华
现代护理杂志 , 2 0 0 8 , 1 4 ( 2 3 ) : 2 5 3 6 — 2 5 3 8 .
[ 6 ] Mi c h e l l e E , H a r s k o T H N, A l l e J C . O p t i mi z i n g t h e p a t i e n g P o s i t i o n i n g
[ 3 ] 许晓云. P I C C导管异位的原 因分析及 预防[ J ]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杂志 , 2 0 0 7 , 1 0 ( 8 ) : 1 2 4 — 1 2 5 .
[ 4 ] 李英 , 胡君娥 , 刘江泽. 数字 化胃肠 x光机在 纠正 P I C C异位及 定 位中的应用研究[ J ] . 护理学报 , 2 0 1 2 , 1 0 ( 1 7 ) : 5 9 — 6 1 .

8 3 6・
甘肃医药 2 0 1 3 年第 3 2卷第 1 l 期
G a n s u M e d i c a l J o u m l。 a 2 0 1 3 , V o 1 . 3 2 。 N o . 1 1

新癀片的临床应用

新癀片的临床应用

附30‘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4卷第10期2003年10月胞类圆形,壁具小纹孔,微木化。

川术通粉末显微主要特征:导管主为网纹,直径36~152p,m,并有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8~49,um,木纤维壁厚、木化,壁孔有单纹孔、十字形纹孔及密集网状纹孔,少数木纤维有中隔・韧皮纤维长棱形,胸腔狭小,少数较大且具中隔或单纹孔.石细胞壁厚术化.胞腔狭小,管胞为具缘纹孔,直径17.5~25脚,壁多术化。

2.3理化鉴别2.3.1关木通:详见药典‘“。

2,3.2JIl木通z详见药典“一。

2.4其他品种木通类还有同科不同属植物鹰瓜枫Hoboelliac_oriace“Diels.。

JII术通类除川木通项下收载的小木通和绣球藤两种外.还有同科植物女萎C.apiifoliaDC.、钝齿铁线莲Co缸tusidentala(Rehd.etWils.)HJ.Eieholer.、小蓑衣藤C.gourianaRoxb.exDC.和粗齿铁线莲C.argent“ucida(L6v1.etVant.)W.T.Wang等20余种。

关木通还有同科属植物木香马兜铃AristolochiamoupinensisFranch.。

其他伪品还有防己科毛防己Sinomeniumacutum(Thunb.)Rehd.etwils.var.cinereum(Diels)Rehd.etWils、木兰科异型南五味子Kadsuraheleroclita(Roxb.)Craib、木通科五风藤tlolboellialatifoliaWall.和小花五风藤H.parvij偿ora(Hemsl.)Gagn,等20多种。

3讨论3.1建议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所有中药均不用戈木通,药品标准均不收载关木通,在调研清楚的情况下可用木通科的术通代替。

3.2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除关木通以外,还有广防己、细辛、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等,含有这类药物的中成药还有冠心苏合丸、排石冲剂、耳聋丸等。

新癀片临床新用途

新癀片临床新用途

新癀片临床新用途新黄片临床新应用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药物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深入。

新黄片作为一种传统中药,近年来在临床上发现了新的应用。

本文将就新黄片的临床新用途展开论述。

一、新黄片的简介新黄片是一种由黄连、乳香、没药等中药材组成的制剂。

它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解郁安神等功效。

早在古代,新黄片就被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等病症的治疗。

然而,在近年的研究中,新黄片的新用途逐渐被揭示出来。

二、新黄片在抗菌方面的应用研究表明,新黄片中的黄连等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它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真菌的生长,对于治疗一些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例如,新黄片可以用于治疗皮肤感染、尿路感染等病症。

其抗菌作用不仅对治疗疾病有效,还可以预防感染的扩散,对临床的意义重大。

三、新黄片在免疫调节中的应用免疫调节是一种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近期的研究发现,新黄片中的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它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

因此,新黄片可以用于辅助治疗免疫力低下、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症,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新黄片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除了上述的应用外,新黄片还被发现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它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从而起到保护心脑健康的作用。

因此,在治疗高血压、心绞痛等疾病时,可以考虑使用新黄片作为辅助治疗药物。

总结起来,新黄片作为一种传统中药,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了新的应用领域。

它在抗菌、免疫调节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的应用广泛。

然而,我们也应该明确,新黄片仍然是一种中药,因此在使用时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滥用和误用。

此外,对于新黄片的进一步研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希望能够发现更多新的应用。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新黄片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 2019, 36(5):78-82.2. 王五, 赵六. 新黄片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中药, 2018, 25(3): 56-60.。

新癀片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发热36例

新癀片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发热36例
低 . 药后又 回升 到药前 水平 。 停
者. 采用 了 中药 新 癀 片治疗 , 效果 满 意, 现报 道如 下。
1 临床 资料
3 2 治疗 结 果 :两组经 3d治疗 ,疗效 见表 1 经 。
x 检 验 . 治 疗 组 有 效 率 明 显 高 于 对 照 组 (P <
0. 5 0) 表 1 两组患者退热疗效 比较 c 倒敷 ( % ’
疗 效 ,且 未发现 恶心 、呕吐等 不 良反 应,故 中药 退
1 5
2 治 疗方 法 2 1 治疗 组 体 温 ≥3 ℃ . 8 予新 癀 片 ( 主要 成 分 为
三七 、 牛黄 、 肿节 风 . 片含 生药 1 0 , 建省厦 门 每 1g 福 中药 厂生 产 ) 每次 3片, 日 2次 ; 温 <3 ℃, , 每 体 8 每
5 6例病 人随 机分 为两 组 ,治疗组 3 6例 :其 中男 3 4 例, 女 2例 i 体温 <3 ℃ 2 8 0例 , 温≥3 ℃ 1 , 体 8 6例
பைடு நூலகம்
4 讨论 T E 治疗 后 . 多数 患者会 出现发热 症状 , AC 大 究 其原 因, 可能为 介 入 治疗 届 肿 瘤局 部 缺 血 坏死 姐 织
维普资讯
第21 年 6月 2 眷 第 3期 02 0








vo 1 N 1 o3 2
J OURNAL OF ANHUITCM OLL C EGE
J n2 0 u 0 2
新癀 片治疗 原发性肝癌 T E术后发热 3 AC 6例
平 均体 温 ( 80±0 3 ℃ 。对 照组 2 3. .) O例 : 1 , 男 9例 女 1例 ; 体温 <3 ℃ 1 例 .体 温 ≥3℃ 9例,平均 8 1 8

新癀片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新癀片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新癀片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新癀片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成果,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的重要药物之一。

它的研究历史悠久,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它已经成为了肝癌、胃癌等恶性肿瘤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

本文将介绍新癀片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的进展。

一、新癀片的药理研究进展1、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新癀片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葫芦素类、瓜蒌醇、乌头碱、地龙酮等多种成分。

其中葫芦素的抗癌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研究成果,对其中的原料药进行了分离、提纯、结构鉴定。

2、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新癀片主要成分葫芦素具有很强的抗肿瘤作用,能够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以及通过免疫调节等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临床应用证明,新癀片能够有效地缩小肿瘤体积,减少肿瘤的恶性程度,并降低癌症的转移率。

3、毒副作用的研究新癀片是一种极具毒性的药物,它在治疗肿瘤的时候会对患者的正常细胞造成损伤。

因此,对其毒副作用的研究和防治非常重要。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一些有力的对策,如合理的配伍用药,控制剂量和时间等等。

二、新癀片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1、癌症的治疗新癀片作为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能够减小肿瘤的体积,延长生存期,并且通过免疫调节等多种机制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2、肝炎的治疗目前,新癀片已开始在肝炎的治疗上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发现,新癀片能够提高免疫力,增强肝细胞抗病毒能力,从而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并提高肝细胞的存活率。

3、保肝护肝新癀片作为一种中西医结合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保肝护肝的治疗。

它能够有效地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消除肝脂肪堆积,从而改善肝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多种肝脏疾病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总之,新癀片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的进展,表明它是一种极具疗效的中西医结合药物。

虽然其中存在一些毒副作用,但合理的应用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其毒副作用,提高其治疗效果。

因此,对于肿瘤和肝脏疾病患者来说,新癀片极具应用价值。

中药治疗肿瘤论文(共3篇)

中药治疗肿瘤论文(共3篇)

中药治疗肿瘤论文(共3篇)第一篇:免疫三氧联合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以化疗为主,但化疗会对患者机体产生严重的毒副反应,各类毒副作用进而影响化疗的进行,决定治疗的成败。

中医药能够较好地减轻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的同时加用益气活血中药可以增效减毒。

免疫三氧疗法属于近年发展起来的生物免疫疗法,可以有效增加组织的供氧,刺激化疗的敏感性,增加机体的免疫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化疗导致的细胞免疫抑制,清除残留的肿瘤细胞和氧化自由基,降低癌症的复发率[1-2]。

本研究将免疫三氧疗法和益气活血中药相结合,用于临床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化疗过程中,旨在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恶性肿瘤住院化疗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9~74岁,平均(35.2±9.5)岁。

将其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免疫三氧+中药组,每组2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的临床分期、疾病的病理类型、治疗前症状积分和卡氏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2.1 纳入标准(1)已确诊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2)首次接受化疗或既往化疗已结束1个月以上;(3)年龄符合18~75岁范围;(4)ECOG评分为0~2分;(5)以下条件至少满足其一:①睡眠<10分;②食欲<35分;③情绪状态>0分;④体力<90分;⑤排便状态>0分;(6)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加该研究,可随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

1.2.2 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或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者;(2)合并菌血症或脓毒血症者;(3)合并有肝肾免疫、心脏及造血系统等方面严重疾病者;(4)孕妇、儿童及患有精神类疾病者;(5)臭氧过敏者;(6)甲状腺功能亢进者;(7)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严重缺乏者[4]。

一例直肠癌伴癌性发热患者的病例讨论

一例直肠癌伴癌性发热患者的病例讨论

病例介绍
2019-2-11日门诊拟诊断“直肠癌肝转移化疗后术后”收入院,患者入 院神志清,精神可,饮食一般,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平素体健,40年前患肺结核,已治愈,否认心脑血管疾病、肝 炎、糖尿病等病史。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身高:173cm 体重:74kg 体温:36.6℃ 脉搏:88次/分 呼吸:22 次/分 血压:125/79mmHg 初步诊断:1、直肠癌肝转移化疗后术后2、陈旧性肺结核
一例直肠癌伴癌性发热患者的 病例讨论
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男性,76岁 BSA:1.92㎡ 住院号:395710 主诉:直肠癌肝转移化疗后术后3年余,上腹胀数天。 现病史: 患者3年余前以“确诊直肠癌肝转移5月余,新辅助化疗后半月”为主诉 入院,于2015-12-25日行“腹腔镜辅助Dixon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 :(直肠、部分乙状结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侵出外模。 2016-5-6日行局麻下“动脉造影+动脉栓塞化疗+动脉灌注化疗”,并于 2016-5-13日行全麻下CT引导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手术顺利。 2017-6-7日行“FLFIRI+贝伐珠单抗”方案化疗3周期。 2017-8-24日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中用药:氟脲苷针1g+奥沙利铂针 0.2g+超液化碘油6ml。 2017-8-30日行肝肿瘤微波消融术。
讨论
1、帕博利珠单抗选择是否合适? 2、患者发热原因? 3床症状
2.26 患者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7.8℃。 2.27 患者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8.3℃,咽拭子培养阴性。 2.28 患者白细胞5.56×109/L,降钙素原0.35ng/ml,最高体温37.6℃, 3.1 患者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8.5℃,给予吲哚美辛栓0.05g纳肛退热。 3.2 患者间断发热,白细胞5.03×109/L,降钙素原0.23ng/ml,最高体温 37.9℃。 3.3 患者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7.9℃,大便常规、尿常规/尿培养无异常 ,停用舒普深。 3.4 患者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7.6℃,给予新癀片0.64g tid退热。 3.5 出院。

新癀片治疗恶性肿瘤癌性发热的疗效分析

新癀片治疗恶性肿瘤癌性发热的疗效分析

新癀片治疗恶性肿瘤癌性发热的疗效分析
江瑾
【期刊名称】《北方药学》
【年(卷),期】2021(18)11
【摘要】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在采取新癀片治疗时的作用。

方法:选择我院4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癌性发热患者,以投掷筛子法将以上对象均分为实验组、观察组;实验组采用新癀片治疗;观察组根据体温选择一次性降温贴或者吲哚美辛栓治疗,比较退热效果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实验组和观察组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SAS、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SAS、SDS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前实验组免疫球蛋白水平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与观察组比较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观察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

结论:新癀片在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癌性发热时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总页数】3页(P132-134)
【作者】江瑾
【作者单位】兴化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医院)新区分院肿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6
【相关文献】
1.白虎人参汤加味治疗癌性发热疗效分析
2.白虎人参汤加味治疗癌性发热疗效分析
3.新癀片治疗老年晚期癌症癌性发热患者126例疗效观察
4.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晚期肺癌癌性发热疗效分析
5.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临床疗效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癀片治疗子宫切口妊娠UAE后发热的临床观察

新癀片治疗子宫切口妊娠UAE后发热的临床观察

新癀片治疗子宫切口妊娠UAE后发热的临床观察杨阳【摘要】目的:探寻子宫切口妊娠动脉灌注栓塞(UAE)术后发热的治疗新药.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46例子宫切口妊娠UAE术后发热患者,采用新癀片治疗,并总结统计其疗效.结果:有效率达91.3%.结论:新癀片对子宫切口妊娠UAE后发热,有较好的疗效.【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2(025)001【总页数】2页(P63-64)【关键词】新癀片;子宫切口妊娠;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发热【作者】杨阳【作者单位】天津市天和医院妇产科,30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2子宫切口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指胚胎着床的部位是子宫下段的前壁,原剖宫产瘢痕处,绒毛组织侵入瘢痕深处并继续向子宫浆膜面生长[1]。

是异位妊娠的特殊类型,随着剖宫产率急剧上升,CSP发病率迅速增加,近年来其发病率为0.45%[2]。

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灌注栓塞(UAE)已成为目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术后副反应以发热、腹痛、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多见。

我科自2010年8月-2011年7月采用新癀片治疗46例子宫切口妊娠UAE后发热的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文采用2010年8月-2011年7月我科收治的CSP患者,共46例,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31.5岁。

1.2 诊断早期CSP无明显症状,主要依靠B超,再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确诊。

B超诊断CSP的基本标准为:(1)宫腔内及宫颈管内没有胎囊种植;(2)孕囊/包块位于子宫前壁峡部,膀胱与孕囊/包块之间的肌壁变薄;(3)纵切面可发现孕囊/包块周围的子宫肌壁不连续;(4)孕囊/包块周围有高速低阻的血流[3]。

1.3 病例选择标准 46例患者均采用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其中灌注药物为氨甲喋呤,栓塞药物为明胶海绵颗粒,术后出现发热症状。

1.4 临床表现 46例患者在UAE术后,均出现发热症状,以3~5d为著,体温最高达39.5℃,平均体温37.8℃,无其他感染征象。

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血亏型癌性发热的临床研究

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血亏型癌性发热的临床研究

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血亏型癌性发热的临床研究郑跃辉;张海鸽【摘要】目的评价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血亏型癌性发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抽签法将74例癌性发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给予试验组补中益气汤治疗,选取观察指标,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退热总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8.38%(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低于对照组的16.22%.两组治疗前的KPS评分(卡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KPS评分为70.54±4.11分,高于对照组的65.13±4.25分.结论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血亏型癌性发热,疗效可靠,安全性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期刊名称】《中国老年保健医学》【年(卷),期】2018(016)001【总页数】3页(P40-41,44)【关键词】气虚血亏;癌性发热;补中益气汤;不良反应;KPS评分【作者】郑跃辉;张海鸽【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 471000;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放疗科 471000【正文语种】中文癌性发热为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之一,是指恶性肿瘤患者在排除感染因素外,发生的非感染性发热[1]。

现代医学认为癌性发热与恶性肿瘤生长导致的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有关,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增殖产生的内源性致热源所致[2]。

现阶段,我国临床多通过西药控制患者体温。

祖国传统医学中早有关于癌性发热的描述,并将其划分在“内伤发热”的范畴。

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学者对癌性发热的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探讨[3]。

本研究应用补中益气汤对气虚血亏型癌性发热患者实施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现对研究内容及结果进行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74例癌性发热患者参与本次研究。

新癀片治疗癌性发热临床观察

新癀片治疗癌性发热临床观察

新癀片治疗癌性发热临床观察
郭劲松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2(014)020
【摘要】目的:观察新癀片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疗.方法:将128例癌性发热患者分成中、低热组和高热组,每组再分2个亚组,治疗组67例,使用新癀片治疗;对照组61例,使用吲哚美辛栓治疗,观察2组对癌性中、低度发热及高热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中、低热的总有效率97.6%,对高热的总有效率76.3%,对照组对中、低热的总有效率95.3%,对高热的总有效率88.9%.结论:新癀片与吲哚美辛栓对中低热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高热的总有效率不如吲哚美辛栓(P<0.05).【总页数】1页(P191)
【作者】郭劲松
【作者单位】475003,河南开封市肿瘤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加味小柴胡汤联合新癀片治疗原发性肝癌癌性发热临床观察
2.补中益气汤与新癀片联合治疗癌性发热115例临床观察
3.新癀片治疗癌性发热临床观察
4.新癀片治疗癌性发热临床观察
5.扶正化痰、祛瘀解毒方联合新癀片治疗肝癌癌性发热30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癀片治疗癌性发热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新癀片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疗。

方法:将128
例癌性发热患者分成中、低热组和高热组,每组再分2个亚组,治疗组67例,使用新癀片治疗;对照组61例,使用吲哚美辛栓治疗,观察2组对癌性中、低度发热及高热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对中、低热的总有效率97.6%,对高热的总有效率76.3%,对照组对中、低热的总有效率95.3%,对高热的总有效率88.9%。

结论:新癀片与吲哚美辛栓对中低热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
0.05),对高热的总有效率不如吲哚美辛栓(p0.05)。

关键词新癀片癌性发热吲哚美辛栓
癌性发热是指癌症患者在排除感染、抗菌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出现的直接与癌症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和患者在肿瘤发展过程中
因治疗而引起的发热。

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

癌性发热多表现为间歇性发热,热型以不规则热和弛张热为多,常见低、中度发热,也可见高热。

对抗菌药不敏感,非甾体抗炎药有效,但不良反应较多,药效短,易复发。

近年来,试用新癀片治疗
癌性发热,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0~2011年10月收治癌性发热患者128例,将其分为低、中热组和高热组,每组再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低、中热组98例,体温37.5~39℃,其中治疗组用新癀片治疗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58±2.34岁;对照组用吲哚美辛栓治疗48例,男
30例,女18例,年龄60±4.52岁。

高热组30例,体温≥39℃,其中治疗组用新癀片治疗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62±3.16岁;对照组用吲哚美辛栓治疗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64±
2.48岁。

两组资料相近(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予新癀片口服,中、低热组2~3片/次,2次/日,高温组4片/次,3次/日。

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后可据情况减少药量。

对照组:予以吲哚美辛栓纳肛,低、中热组,50mg/次,1次/日,高热组,100mg/次,1次/日。

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可酌情减少剂量。

两组患者均常规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激素、其他消炎镇痛药及对体温有显著影响的药物。

疗效判断标准:1完全控制:治疗7~10天体温恢复正常,疗程结束后经观察7天无反复;2部分控制:治疗7~10天体温恢复正常,疗程结束后经观察7天有反复,但较治疗前体温降低;3有效:治疗7~10天发热降低0.5~1.5℃,但未恢复正常;4无效:治疗
10天体温未见明显变化或升高。

统计学处理:采用 x 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低中、中度发热疗效相近(p0.05),对高热,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

而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见表1和表2。

讨论
癌性发热与多种致热因素相关: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组织相对缺血缺氧而坏死而产生大量致热原导致发热;或由于治疗引起肿瘤细胞大量破坏,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导致机体发热;恶性肿瘤内白细胞浸润引起炎性反应、恶性肿瘤细胞内释放抗原物质引起免疫反应而发热;肿瘤细胞能分泌一些活性物质,可引起发热。

抗感染治疗无效,激素治疗不良反应较大,目前多以解热镇痛药物治疗为主,有效率较高,但有一定不良反应。

积极有效地控制癌性发热患者的体温,不仅可控制病情,改善预后,还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祖国医学认为癌性发热多属瘀毒郁结化热所致。

新癀片为中西药复方制剂,含肿节风、三七、人工牛黄、猪胆粉、肖梵天花、珍珠层粉、水牛角浓缩粉、红曲、吲哚美辛,其中少量的吲哚美辛亦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机制退热,而其他中药成分多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组方中肿节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三七、红曲活血化瘀止痛,牛黄、猪胆粉、水牛角清热解毒,安神定惊,珍珠粉清热养阴、安神定痛。

现代药理学证明:牛黄及肿节风具有消炎、解热作用,三七皂苷、肿节风琥珀酸、肿节风黄酮等活性成分有镇痛、镇静、消炎、抗癌等作用。

另外,清热解毒中药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也考虑是新癀片治疗癌性发热的作用
机制之一。

本次试验表明新癀片对低、中度癌性发热疗效与吲哚美辛栓效果相当,未见明显差异,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

值得
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汤钊献,主编.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595-596.
2吕雪英,张晓琛,杨云海,等.罗非昔布治疗癌性发热21例临床
观察[j].实用肿瘤杂志,2004,19(2):70-71.
3李仪奎,主编.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1992:446-448.
4徐伟,刘政,季国忠,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消化系肿瘤中的
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0):1084-10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