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的多方面性格特征

合集下载

《水浒传》中鲁智深形象简析

《水浒传》中鲁智深形象简析

《水浒传》中鲁智深形象简析《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饱满而神采飞扬的古代侠义英雄人物形象,其中鲁智深是公认的最成功的一位,鲁智深粗鲁急躁、蛮横无礼,粗中有细、有勇有谋,正直勇敢、幽默智慧,嫉恶如仇、见义勇为,善良厚实、心胸朗达,他是“人性的极峰,也是对于人性的最高理想”。

标签:粗鲁;细心;善良;忠厚;阔达一、粗鲁急躁蛮横无礼鲁智深粗卤急躁,蛮横无礼的形象,不仅表现在他的行动上,也表现在其语言上。

他和史进去喝酒,遇到史进以前的师父李忠,鲁智深便要拉着李忠一起去喝酒,李忠叫他们等一会儿,鲁智深便道:“谁耐烦等你?去便同去!”然后却将看李忠卖音药的人,一推一交,把众人赶散,使李忠被迫与他们喝酒。

这里从语言和行为上都显出了他的卤莽性急的性格。

强请别人喝酒,却不觉得自己蛮横无礼。

又如“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

”“鲁达道:‘坐甚么!你去便去,等甚么!”’也从行动上和语言上表现了他的急躁的性格。

鲁智深虽然粗豪,但是也具有精细的特点。

金圣叹说他是:“论粗卤处,他也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

”这一段话,是很切合《水浒传》中对鲁智深的描写的。

”二、粗中有细有勇有谋鲁智深如此性急粗犷之人,在旅店门口无所事事地坐两个时辰,也就是四个小时,这真是太难为他了,此处的鲁智深可谓心细如发。

鲁智深之所以能够耐心坐四个小时,完全是因为他内心的责任感他一定要让金家父女安全离开渭州而且他也知道一个是老人一个是女子,他们可没有自己的好脚力,所以一坐就是四个小时。

可是就在前一天,他一听说了金家的事就迫不及待地要揍郑屠户,被劝住回家后“晚饭也不吃,就气愤愤的睡了”第二天,“天色微明”,他就早早地来替金家张罗。

前面的急躁与此时的耐心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于此更显示其粗中有细的特点。

鲁智深的细心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表现他在桃花村救了刘太公的女儿,用武力逼迫周通不得娶她为妻。

打周通之前,他心里便有个计较,怕把刘太公吓住,就不告诉他自已要打周通,架打完了,人也救了,他又考虑到周通、李忠与刘家近在咫尺,自己走了,一旦周通反悔刘家可真得又倒霉了。

《鲁智深》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鲁智深》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鲁智深》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鲁智深》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鲁智深,是《水浒传》中梁山农民起义军杰出的头领之一,在一百零八个好汉中位居第十三,号称天孤星花和尚。

水浒传鲁智深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鲁智深人物形象分析

⽔浒传鲁智深⼈物形象分析 北宋仁宗年间,某年京师瘟疫盛⾏,军民伤损甚多。

天⼦钦点洪太尉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宣请张天师驱邪除祟。

洪太尉寻天师不见,却因固执⾛了上清宫中镇压的⼀百单⼋个魔头。

下⾯是店铺带来的⽔浒传鲁智深⼈物形象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浒传鲁智深⼈物形象分析篇1 我读了《⽔浒传》之后颇有感触。

特别是对梁⼭⼀百零⼋条好汉中的鲁智深,更有不同与其他英雄的看法。

纵观上下,鲁智深这个⼈物⽣性豪爽,⾏侠仗义,粗中有细,不愧是梁⼭好汉中的佼佼者。

鲁智深是个⾏侠仗义的英雄,是个聪明的好汉,是个细⼼的粗⼈。

鲁智深是个⾏侠仗义的英雄从某种程度上说,鲁智深是⽔浒中最为⾏侠仗义的英雄好汉,从义救⾦翠莲⽗⼥(第三回),到⼤闹桃花村(第五回),⽕烧⽡罐寺(第六回),再到⼤闹野猪林(第⼋回),为救史进⽽谋刺贪官贺太守不遂被捕(第五⼗⼋回),⽆⼀不是路见不平,拔⼑相助的义举!鲁智深是个爱管“闲事”的⼈,只要他看到有什么不平事,他就会忍不住要插⼿,要痒⼿,要出⼿,若以⼀般⼈⽽⾔,⾦家⽗⼥的死活关他什么事;周通逼婚⼜没碍着他;⽡罐寺的和尚有没有吃的,受没受⼈欺负,都与他⽆关。

林冲墙外⼀声赞叹,鲁智深⼀⽣引为知⼰,为救护他,⼀路送到沧州!如此义举,古今⼏⼈能有? 鲁智深是个聪明的好汉鲁智深出于⾃⾝的正义感,看不过郑屠夫强骗⾦翠莲,决定惩治郑屠夫。

⽽鲁智深在打死郑屠夫前,好好地戏弄了他⼀番:先是“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精⾁,细细切做臊⼦,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头”,再是“再要⼗⽄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头,也要起切臊⼦”,⼜是“再要⼗⽄⼨⾦软⾻,也要细细地剁做臊⼦,不要见些⾁在上⾯”。

终于,郑屠夫按奈不住怒⽕,抢了⼀把剔⾻尖⼑跳了下来,结果鲁智深“扑的只⼀拳,……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拳,……⼜只⼀拳,……”。

在三拳打死了郑屠夫后,⼼⾥慌,却稳住神,沉住⽓,⼝⽓轻松地说“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为⾃⼰找了⼀个开脱的理由。

从鲁智深形象塑造看《水浒传》的思想

从鲁智深形象塑造看《水浒传》的思想

从鲁智深形象塑造看《水浒传》的思想《水浒传》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由施耐庵所著。

小说以宋代末年为背景,讲述了宋江等梁山好汉被逼为亡命之徒,组成一个山寨势力,与当时腐败官府斗争的故事。

其中,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一位重要角色,他的形象塑造在小说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鲁智深的形象塑造看,《水浒传》所传达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英雄气概、豪杰风范、忠诚与痛苦等方面。

首先,鲁智深的英雄气概令人钦佩。

他身材魁梧,膀大腰圆,力大无比,在梁山泊中枪法娴熟、武艺高强,被誉为“神行太保”,可见他的英勇刚正和出色的战斗技能。

在与招亲之间,他爽朗大笑,霞帔方巾在空中舞动,一击之下,擦地而起,擒住招亲。

他的英雄气概在这一形象塑造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其次,鲁智深具备了豪杰风范。

虽然他是个善良率直的人,但他也有一股桀骜不驯的劲头,不愿一味顺从。

在入伙梁山之前,他曾为了帮助一个少女而杀害了坏人。

而在与关胜论理时,他强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彰显出了他正义与勇猛的一面。

这种豪杰风范使得鲁智深成为了一个受人敬畏的好汉,备受大家的推崇。

此外,鲁智深的形象还体现了一种忠诚的品质。

尽管他个性刚烈,但对梁山众好汉却一心一意。

在梁山泊成立时,他为了加入好汉拼死杀敌,表现出了对梁山众人的忠诚。

数十次出征,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为梁山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即便在潘金莲诈死事件中,他也义无反顾地为她报仇雪恨。

他对梁山同伴的忠诚不仅体现在刀枪上,更表现在平凡的生活中。

每当众兄弟闻讯而聚时,他总是会唱起打那遥遥的战歌,表示对组织的忠诚与热忱。

然而,鲁智深的形象也揭示了痛苦与痛苦的一面。

他在梁山泊中常常与其他人争斗,因此经常受伤。

在与敌人作战后,他的身体常常饱受痛苦,需要靠酒才能解决疼痛。

他的喜欢酒精的形象就是这样一个痛苦的写照,饱受内心无法抒发的痛苦。

他的形象也是一个反面例子,展示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所面临的苦难与辛酸。

他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梁山好汉,更是一个夹在当时社会利益斗争中的普通人。

论鲁智深的形象

论鲁智深的形象

浅析《水浒传》中鲁智深形象内容提要:鲁智深,原名鲁达,绰号花和尚。

原是渭州经略府的提辖官,为因好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而流亡江湖,后上梁山泊作了步军头领。

他相貌粗恶,性格粗卤而心地善良;脾性急暴而用心精微,粗中有细,勇而有谋,性急如火,而又心细如发;嫉恶如仇,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具有“救人须救彻”的禀性;慷慨大方,重义轻财;力大艺高而处事谨慎,胆大心细,很有主意;武功超群,建立了赫赫军功,但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强烈不满,不求富贵,淡泊名利。

是《水浒传》中一个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鲁智深人物形象粗卤嫉恶如仇心细性急正文:一每读完一遍《水浒传》,我都会掩卷沉思。

这部名著不但使我了解了当时北宋晚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真实史实,而且还塑造了许多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历历在目,栩栩如生。

读他们的事迹,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好象自己已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而这众多的人物形象都具有各自的鲜明的个性特征:如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花和尚鲁智深,有胆识有智勇的打虎英雄行者武松,心怀“忠义”的山东小吏人称急时雨的宋江,命途多舛的青面兽杨志,鲁莽纯真对不公平社会充满仇恨怒火的黑旋风李逵等众多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

但是,在众多人物形象中,我尤其欣赏的人物不是武松、宋江,也不是杨志、李逵,而是疾恶如仇、扶助弱小、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的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原名鲁达,在渭州经略府任提辖官,他本应过着悠闲自得、舒适安逸的生活,为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帮助金翠莲父女,而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从此走上了流亡江湖之路。

从出场先后来看,继九纹龙史进之后,是花和尚鲁智深。

以渭州经略府的提辖官到梁山泊头领,这便是鲁智深的性格发展逐渐完善的历史。

鲁智深被逼上梁山,不是由于现实对他个人的迫害,而是恃强凌弱的统治集团横行霸道,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导致的结果。

鲁智深虽是“粗卤”之人,可由于他有一身好武艺,统治者还需要他来帮护。

他本来可以“逍遥自在”地做提辖官,然而,他却不能忍受他所生存的社会,对不合理的社会压迫他没有采取妥协的态度,而是采取了积极进攻的态度。

鲁智深的性格特点

鲁智深的性格特点

鲁智深的性格特点
鲁智深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位主要人物,他的性格特点是勇敢、忠诚、聪明、机智、乐观、热情、坚韧、果断、谦虚、谨慎、慷慨大方。

他勇敢无畏,敢于挑战强权,不畏惧权贵,敢于抗争,不怕牺牲;他忠诚耿直,对朋友忠心耿耿,对祖国忠心耿耿;他聪明机智,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他乐观热情,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生活充满热情;他坚韧不拔,在困难面前从不退缩;他果断谨慎,在重要的事情上能够果断而又谨慎;他谦虚慷慨,不计较自己的功劳,乐于助人,慷慨大方。

鲁智深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鲁智深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鲁智深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他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给
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鲁智深的性格特点可以用“豪爽”来形容。

他豪爽大方,不拘小节,性情中人,喜怒形于色,直来直去,不善隐忍。

其次,他的性格特点还表现出了“忠义”和“豪气”。

“忠义”体现在他对朋友的忠诚,对敌人的痛恨,对国家的挚爱,对正义的执着。

而“豪气”则体现在他的豪迈豪放,气概非凡,不屈不挠,敢作敢为。

鲁智深的故事情节也是极其丰富多彩的。

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为误
伤人而被发配沧州。

后来他在梁山泊结识了宋江等好汉,成为梁山第一猛将。

他在梁山的生活中,与好汉们一起征战沙场,浴血沙场,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为人忠厚,不喜欺负弱小,敢作敢当,有时还显得有些单纯,但正是这种性格使他在梁山上有了许多忠心耿耿的朋友。

他的豪爽豪气也使他在梁山上成为了一个备受尊敬的领袖。

在《水浒传》中,鲁智深的形象是非常鲜明生动的。

他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都展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

他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经典形象。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的多方面性格特征探讨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的多方面性格特征探讨

《戏剧之家》2019年第29期 总第329期231文化天地《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的多方面性格特征探讨焦凤华(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青海 西宁 810000)《水浒传》中鲁智深的形象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大家都从鲁智深官、匪、僧的身份转变中读出了人间的世态炎凉,鲁智深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更是引人深思。

一、鲁智深的生平主要经历(一)拳打镇关西落发为僧。

身为渭州提辖官的鲁达和史进、李忠三人在潘家酒楼吃酒,偶然听说郑屠强娶金翠莲一事,行侠仗义的鲁达安顿好金翠莲父女后,以买肉为名戏弄了郑屠,气急败坏的郑屠与鲁达厮打起来,结果愤怒的鲁达三拳将其打死,情知不妙的鲁达畏罪潜逃[1]。

鲁达逃到雁门县后得到了金翠莲丈夫赵员外的接济,在赵员外的好心建议下,鲁达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到五台山文殊院出家当了和尚,文殊院的智真长老收鲁达为徒并为其剃度,鲁达的法号叫做鲁智深。

(二)大闹五台山偶遇李忠和史进。

鲁智深虽然剃度当了和尚,但从来不守文殊院的寺规戒律,耐不住清规戒律的鲁智深两次下山饮酒,醉酒的鲁智深打骂寺庙的和尚,大闹五台山,最终在智真长老的劝说下才肯收手。

最终鲁智深被赶下五台山投奔东京的大相国寺,鲁智深在桃花山劝说李忠不要强娶民家之女,鲁智深离开桃花山后遇到了史进,兄弟二人联手火烧瓦罐寺,史进去少华山入草为寇,鲁智深则继续前往东京。

(三)大闹野猪林入伙二龙山。

林冲因为偶然见到鲁智深练武,二人相见恨晚,林冲受到高俅的迫害后被发配到沧州,鲁智深关心林冲的安危一直暗中护送,终于在野猪林打倒想要陷害林冲的董超、薛霸二人,林冲不听从鲁智深的劝解执意前往沧州服刑,鲁智深因为得罪高俅只好和杨志投奔二龙山,鲁智深成为了二龙山的首领并招贤纳士,先后收留了打虎英雄武松、张青、孙二娘等人,兄弟几人共同占据着二龙山[2]。

(四)加入梁山寿终正寝。

鲁智深集中了三山的人马攻打青州大战呼延灼,宋江及时派梁山人马支援了鲁智深并招降了呼延灼,鲁智深等人加入了梁山,鲁智深加入梁山后,在抗击官兵的战争中立下战功,鲁智深是反对朝廷招安的主要代表,他不愿意和封建剥削势力同流合污,在梁山被招安后鲁智深依然跟随梁山军南征北战,鲁智深讨伐田虎、方腊势力时都立下汗马之劳,宋江劝解鲁智深还俗为官,但是鲁智深和武松看破红尘在杭州出家为僧,鲁智深最终圆寂在寺内。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的多方面性格特征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的多方面性格特征

古代文学《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的多方面性格特征文/吴立源摘要:《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在于鲁智深形象摆脱了古典小说人物单一化、类型化的桎梏,呈现出多方面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生动丰满,令人印象深刻。

关键词:鲁智深;形象;性格;丰满《水浒传》这部伟大的小说是世代积累的作品,同样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也是。

正是一代一代的创作者不断地吸收各种素材,再加之天才的创作,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才渐渐丰满了起来。

而《水浒传》的出现让这个人物彻底成熟且定型,成为了现在读者眼里熟知的鲁智深。

而之所以说《水浒传》让这个人物成型是因为《水浒传》中鲁智深形象摆脱了古典小说人物类型化的桎梏,具有多方面的性格特征。

一、侠义鲁智深形象在《水浒传》一书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侠义的精神,这也是他如此受人喜爱的原因。

韩非子最早提出了“侠”的概念,他在《五蠹》中就提到:“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游侠列传》中也提到:“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

羞伐其德。

盖亦有足多者焉。

”从给游侠们单独列传和给予游侠较为正面的评价可见太史公对于游侠们的尊重溢于言表。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较早出现的人物之一,他在《水浒传》的第二回就出场了。

对于鲁智深的出场,书中是这样描述的:道犹未了,只见一个大汉,大踏步竟入走进茶坊里来。

史进看他时,是个军官模样,怎生结束,但见: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纻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

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腮胡须。

身长八尺。

腰阔十围。

鲁智深的形貌特征,书中寥寥几笔便刻画的极为形象。

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身长八尺,腰阔十围,典型的西北高大的粗莽汉子的形象。

而从鲁智深的衣着可以看出,他在当时的生活算是比较优渥的,最起码衣食无忧。

而且在史进问起时,他说自己是经略府提辖所以从这里和店里小二对他尊重的态度可以看出,他起初的身份还是颇为体面的,这与他后来连和尚都做不成,只能落草为寇的境遇可谓是大相径庭。

鲁智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鲁智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鲁智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一个著名人物,他有着淳朴豁达的性格和勇猛无畏的战斗力,是人们心中的英雄。

他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非常引人入胜。

鲁智深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但他却有着高尚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力。

在遇到困难时,他总是能够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他曾因醉酒而误杀人,而后来,他便决心离家出走,以报效社会,振兴国家。

在水泊梁山的起义中,鲁智深成为了宋江的得力助手。

他以一身威猛的武力,帮助宋江打败了官军,保卫了梁山泊。

在梁山泊中,鲁智深展现出了他深厚的武艺,以及宽广的胸怀和赤诚的友谊。

他虽然有些粗鲁,但却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人,他的人物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鲁智深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呈现。

他是一个以责任和正义为信念的英雄,他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非常精彩。

他的勇气和坚毅,是人们心中最深刻的印象。

总之,鲁智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是非常引人入胜的。

他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道风景线。

他的故事也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迎接生活的挑战。

- 1 -。

《水浒传》主人公鲁智深形象性格分析

《水浒传》主人公鲁智深形象性格分析

《水浒传》主人公鲁智深形象性格分析一、人物绰号:鲁达――鲁提辖(官名)――鲁智深(法号)――花和尚(因其背上有花绣);二、人物个性:有勇有谋、粗中有细、嫉恶如仇、杀富济贫、坚定勇敢,鲁莽直率、俠肝义胆、豁达明理。

三、精彩故事情节的概括:1.拳打镇关西起因:鲁提辖(鲁智深)在当和尚之前,和李忠、史进在酒楼中喝酒,听人啼哭,扰了酒兴,大怒,便问何事.一姓金父女道:有一个卖肉的叫镇关西(又叫郑大官人),强抢民女,又要挟钱财,想到苦楚,不忍痛心。

经过:鲁提辖听后,怒不可遏.便接济了金氏父女,第二天提着个哨棒到了镇关西家,先耍弄了他一番,之后大打出手.鲁提辖打了镇关西三拳,拳拳正中要害,三拳便使镇关西一命呜呼。

结果:之后因杀人,惹了大祸,便逃难,路遇金老汉,金老汉知恩图报,他女婿将鲁达送到五台山上当了和尚,因其脊背有花绣,被人称’花和尚’。

2.大闹桃花村起因:被从五台山赶走,方丈将他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路上经过桃花村经过:小霸王周通强抢刘太公女儿为妻,被鲁智深装新娘戏弄,后遇打虎将李忠,原来李忠和周通就是桃花山上两个山代王,两人将鲁智深带到山上,后来鲁智深觉得两人吝啬,便离开桃花山。

结果:趁他们下山打劫时,缚了小喽啰,抢了一点金银酒器,离开桃花山3.火烧瓦罐寺起因:离开桃花山往东京的路上,化缘遇到瓦罐寺经过:瓦罐寺寺众多被(生铁佛)崔道成和(飞天夜叉)丘小乙两人赶走,只留下几个老弱走不动的,后来鲁智深没打过他们两人,逃出去,遇上(九纹龙)史进在路上打劫,两人一起回了瓦罐寺杀了崔和丘,放火烧了瓦罐寺。

结果:放火烧了瓦罐寺,史进去投少华山,鲁智深去东京大相国寺4.倒拔垂杨柳起因:鲁智深为了替金氏父女出气三拳打死了郑屠后,弃职逃往他地。

经过:鲁智深先来到五台山文殊院出家,因不守佛规,喝酒闹事,引起寺院其他和尚的不满,方丈知他将来必成正果,于是将他介绍到大相国寺看菜园子。

菜园子附近住着二、三十个泼皮,他们常来菜园子偷菜,已换了几个看园子的人都管不了他们。

鲁智深人物形象总结

鲁智深人物形象总结

鲁智深人物形象总结鲁智深人物形象总结:豪爽侠义,嫉恶如仇、率性而为,不拘小节、粗中有细,勇而有谋。

1、豪爽侠义,嫉恶如仇《水浒传》第八回记,“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拯救林冲。

当鲁智深听说高衙内调戏林娘子的时候,他也不管他是本朝太尉的公子,也不管他干爹多么有权势,立即领了几个人欲帮林冲出气。

高衙内在东京仗势欺人,京师人惧怕他,连当事人武艺高强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也慑于高俅的权势,抬起的手又只好放下,隐忍不发。

而局外人的鲁智深却怒不可遏,破口大骂高俅,嫉恶仗义的性格千古共见。

后来他不怕得罪高太尉,明知他要害死林冲,偏要在野猪林搭救了林冲,并亲自护送,使林冲得以安全到达沧州牢城。

2、率性而为,不拘小节当听了镇关西恶行之后,鲁智深不问后果,出手教训他,三拳将他打死。

在华州救史进时, 他不听武松、朱武等人的劝说,不管事情办成办不成,一个人前往搭救,结果身陷华州。

在桃花山,他嫌李忠、周通为人悭吝,索性偷了他们的金银酒器,滚下后山,不辞而别。

尽管有人认为此事不是丈夫所为,但金圣叹评道:“要盘缠便偷酒器,要私走便滚下山去?公曰:堂堂丈夫,做甚么便偷不得酒器,滚不得下山耶?益见鲁达浩浩落落。

”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时,很不遵守禅规戒律。

他在禅床上倒头便睡,在佛殿后随地大小便;吃酒骂人,打架毁物,把五台山闹得鸡犬不宁。

这说明,鲁智深一方面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内心充满苦闷与烦躁,一方面他也是英雄不受羁绊,反映英雄的叛逆性格。

所谓大丈夫做事,无可无不可。

3、粗中有细,勇而有谋在《水浒传》第三回中,鲁智深为了保证金氏父女能平安的离开,他几次“寻思”,就表现了他的精细。

他寻思怕店小二拦截金老父女,自己就在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老父女去得远了,方才起身。

鲁智深虽然性格急躁,行动莽撞,但在斗争中有时又很细心机智。

拳打镇关西时,没想到三拳把郑打死了,他立刻想到要为此吃官司坐牢,自己单身一人无人送饭,于是假装气忿,指着郑屠尸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鲁智深的性格特点,鲁智深的故事

鲁智深的性格特点,鲁智深的故事

鲁智深的性格特点,鲁智深的故事看过《水浒传》的人可能对里面的一个人比较熟悉,那就是花和尚鲁智深,梁山好汉每个人都有传奇的故事,而鲁智深也是如此,作为梁山好汉之一,鲁智深是为数不多得到善终的一个,也是最为莽撞的一个,虽然说迫于无奈出家,但是依然改不了自己的莽撞性格,但是鲁智深也是难得的一个粗中有细的人,也是他的这个性格特点造成了鲁智深能够得到一个好的结局,本文小编就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鲁智深的故事。

鲁智深一、鲁智深的性格特点我们在读《水浒传》时,感慨这些英雄的动人故事同时,作者把这些英雄放到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来刻画他们的形象。

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英雄形象就不同。

花和尚鲁智深,其人品高尚,但性格急躁,有些鲁莽,但行事却有张有驰。

他的性格特点鲜明,鲁达本意是痛打惩治郑屠,不料失手打死,面对意外,他随机应变,遇险不惊,从容不退却。

他假意道:“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

”鲁达这些行为,充分体现了他勇而有谋,胆大心细的性格。

1、有勇有谋,粗中有细鲁智深的“勇”不同于李逵的鲁莽之“勇”。

李逵打殷天锡是拉下马来就是一拳;鲁智深打郑屠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李逵打死殷天锡却害得柴进身陷囹圄;鲁智深打死郑屠,却救得金家父女安全脱离苦海。

可见,李逵有勇无谋,而鲁智深是勇谋兼备。

再如,在郑屠“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和自已决计逃走时,还假意骂郑屠装死,其目的是这自己逃走赢得时间,因为周围的人惧怕鲁提辖,不敢到近处观看,等他们确知郑屠已死,鲁智深已逃远了。

这一情节同样闪烁着鲁智深智慧的火花。

“言行粗鲁”、“性情急躁”是鲁智深性格方面的缺点,但正是这一缺点增强了这一人物的真实性。

因为英雄不是神而是人,而人总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鲁智深的性格有“粗”的一面,也有“细”的一面。

例如,鲁智深向李忠借银子,李忠摸了半天摸出二两银子,鲁智深嫌少,但只说了一句:“也是个不爽利的人!”并没有当着金老父女的面把银子丢还他,这是为了过分伤李忠的面子,足可见鲁智深性格之细。

鲁智深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鲁智深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鲁智深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一位英雄人物,他的性格特点和故事
情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从性格特点来看,鲁智深是一
个豪爽、豁达、直率的人。

他豪爽大方,待人真诚,不拘小节,不
喜欢隐瞒,言行坦率。

他的性格特点使得他在水浒英雄中独树一帜,备受人们的喜爱。

其次,鲁智深的故事情节也是令人感慨万分。

他原是一名和尚,因为酒后误杀人而被迫出家,后来加入了梁山泊的义军,成为了一
名英勇的斗士。

他在梁山英勇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梁山
第二十九位好汉。

他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他的忠诚、勇敢和正直,深
深地感染着读者。

鲁智深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豪爽、豁达、直率的性格特点,使得他成为了众人心目中的英雄;他
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他的忠诚、勇敢和正直,让人们为之动容。

鲁智
深的形象在《水浒传》中熠熠生辉,成为了这部古典名著中不可或
缺的一个重要角色。

总的来说,鲁智深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都是非常引人入胜的。

他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古代英雄传奇中的
一颗璀璨明珠。

他的豪爽、豁达、直率的性格特点和他的忠诚、勇
敢和正直的故事情节,都让人们对他铭记在心,赞叹不已。

愿后人
能够继承他的精神,传承他的英雄气概,让他的形象永远熠熠生辉。

鲁智深人物形象分析

鲁智深人物形象分析

鲁智深⼈物形象分析第四,鲁智深慷慨⼤⽅,重义轻财。

他对钱财、名利、地位都看得很淡,但却⼗分重义⽓、重感情。

如他救助⾦⽒⽗⼥时,将⾝上的所有银两都拿了出来,并向史进、李忠借钱,但李忠只摸出⼆两银⼦给他,他看见李忠不爽快、吝啬,将⼆两银⼦还他。

⽽在桃花⼭上,看见周通、李忠对他不真诚,明说送他盘缠,但⼜要等抢到后给他,他对他们的⼩⽓⾮常⽓愤,因⽽为了报复他们的不讲义⽓,他将他们的⾦银酒器踏扁后席卷⼀空⽽去。

他视兄弟间的情分如⽣命,重视朋友间的义⽓,当他知道史进陷⼊华州城后,⾃⼰不顾⽣命危险,只⾝犯险⽽遭擒;他虽然仇视朝庭,不满当时的⿊暗腐朽的社会现实,不想与官场上的贪官污吏、奸⾂贼⼦为伍,但碍于兄弟间的义⽓,和梁⼭泊众英雄接受招安。

在后来的战⽃中,为了兄弟间的情谊,他出⽣⼊死,⽴下了不朽的功勋。

令⼈纳闷的是,鲁智深这样⼀个平⽣“杀⼈放⽕“的⼈,到最后怎么可能“⽴地成佛”呢?然⽽,在《⽔浒》中,围绕鲁智深的⽣平际遇来看,“杀⼈放⽕”和“⽴地成佛”却⼜是那么有机地统⼀起来。

“忠义说”认为,《⽔浒》强调造反起义就是忠君报国,“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对于鲁智深来说,“俗缘未尽,要还杀⽣之债”,正所谓“杀尽不平⽅太平”,杀死⼀个恶⼈就做了⼀件善事,杀尽了恶⼈,⾃⼰也便成了佛。

《⽔浒》第九⼗回,宋江在平定辽国后班师回朝,路过五台⼭,便领着鲁智深等⼈去参拜智真长⽼。

想不到师徒见⾯,智真长⽼第⼀句话就说:“徒弟⼀去数年,杀⼈放⽕不易。

”弄得平素机警敏捷的鲁智深,竟也“默默⽆语”,场⾯相当尴尬。

智真长⽼说出这样的话是有原因的。

当年鲁智深⼤闹五台⼭时,智真长⽼就对诸位和尚说:“(鲁智深)虽是如今眼下有些啰唣,后来却成得正果”。

后来鲁智深前往相国寺时,智真长⽼送他四句:“遇林⽽起,遇⼭⽽富,遇⽔⽽兴,遇江⽽⽌”。

已经算定了鲁智深⼀⽣的⾏为际遇与结果。

就连鲁智深⾃⼰也对宋江说:“洒家常想师-⽗说,俺虽是杀⼈放⽕的性,久后却得正果真⾝。

《水浒传》中鲁智深人物形象的塑造

《水浒传》中鲁智深人物形象的塑造

《水浒传》中鲁智深人物形象的塑造鲁智深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名著《水浒传》里的重要英雄形象,在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中排名十三。

他姓鲁名达,出家后法名智深,又因其天性不喜被拘束且好抱打不平,故又被人称为“花和尚”。

他为《水浒传》的读者提供了一种人生境界,使他们能在自身的生命历程中发现生命本身业已存在的光彩和生气,并指引他們为此而探索不止。

一、粗犷坦荡,不拘小节鲁智深在《水浒传》中,毫无疑问是个性格粗犷豪爽的人。

这一点从他在小说中的出场方式便可见一斑:“身长八尺,腰阔十围”的大汉“大踏步竟入来”。

通过对其外貌体型简单的介绍,便确定了鲁智深豪气坦荡的形象。

再看他出场时的环境,和史进初次相遇就立即说“吃杯酒去”,而在路上偶遇李忠时,想与李忠喝酒,便直接脱口而出“谁耐烦等你,去便同去”。

这里的语言直接,并没有顾忌所谓的情面,体现出了鲁智深率直的性格特色。

在小说中,作者形容鲁智深“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可谓是彻彻底底的性情中人。

鲁智深也是个嫉恶如仇、除恶扬善的真好汉,他可以为仅是萍水相逢的妇女金翠莲送上银子,也会因镇关西郑屠夫的恶性将其打死。

在被大众熟悉的“鲁智深倒拔杨柳树”一章中,他只是因为听乌鸦叫得聒噪,就“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道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树带根拔起”,用词生动形象,寥寥几句就将鲁智深的粗狂表现出来。

二、英雄品格,真实善良鲁智深作为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之一,最先带给大家的印象便是一位侠肝义胆,心存善念的英雄形象。

李贽曾形容鲁智深是一位有着万全佛性的真和尚。

尽管作为入了佛门的出家人,本不应沾染荤腥酒水的鲁智深无酒肉不欢,没有顾虑戒律清规,但他却能在结束生命,圆寂坐化前写下“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琐。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这样充分表现了对人生大彻大悟的偈语。

此外,鲁智深与其他的梁山人物比起来,有着不同的英雄品格。

例如,在《水浒传》全文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十分卑微的,甚至被明显的物化,梁山好汉也以近女色为耻,而在鲁智深的眼中,虽不至于多么的尊重,可他认为女性是处于弱势的群体,因此应当得到保护。

《水浒传》鲁智深形象分析

《水浒传》鲁智深形象分析

《水浒传》鲁智深研究《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他的“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英雄气概,他的粗中有细,嫉恶如仇,我行我素的性格,他的扶危济困、打抱不平的侠义壮举,使他成为人们心中的大英雄;他虽然粗鲁,但却粗中有细智慧,他虽杀人无数,但为人正直,他独特的性格和形象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作者对鲁智深性格特征的刻画,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错位描写,对比描写,衬托描写,以及对故事矛盾冲突的描绘等,独特的语言描写对鲁智深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使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天孤星鲁智深,原名鲁达,人称花和尚。

《水浒传》中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位列十三,在梁山上为步军头领之首。

鲁达本在渭州小种经略相公手下当差,任经略府提辖。

为救弱女子金翠莲,他三拳打死镇关西,被官府追捕。

逃亡途中,经赵员外介绍,鲁达到五台山文殊院落发为僧,智真长老说偈赐名曰:“灵光一点,价值千金。

佛法广大,赐名智深。

”1(第四回P50)鲁智深在寺中难守佛门清规,大闹五台山,智真长老只得让他去投东京汴梁大相国寺,临别赠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

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第五回P62)在去东京汴梁大相国寺途中,先在桃花村醉打小霸王周通,后与史进重逢火烧瓦罐寺杀死生铁佛。

后鲁智深在相国寺看守菜园,收服众泼皮,倒拔垂杨柳,偶遇林冲,结为兄弟。

林冲落难,刺配沧州,鲁智深一路暗中保护。

在野猪林里,解差董超、薛霸欲害林冲,鲁智深及时出手,救了林冲一命,此后一直护送至沧州七十里外。

鲁智深因而为高俅所迫,再次走上逃亡之路,后与杨志等一起打下青州二龙山宝珠寺,就此落草。

后来宋江等接受招安,鲁智深陪同宋江,重上五台山,参礼智真长老。

师父说:“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第九十回P1090)临别再赠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

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第九十回P1091)宋江征方腊时,大战乌龙岭。

鲁智深追杀夏侯成,却迷路入深山;得一僧指点,从缘缠井中解脱,生擒方腊。

宋江大喜,劝智深还俗为官,荫子封妻,光宗耀祖,鲁智深说:“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的多方面性格特征
作者:吴立源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33期
摘要:《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在于鲁智深形象摆脱了古典小说人物单一化、类型化的桎梏,呈现出多方面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生动丰满,令人印象深刻。

关键词:鲁智深;形象;性格;丰满
《水浒传》这部伟大的小说是世代积累的作品,同样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也是。

正是一代一代的创作者不断地吸收各种素材,再加之天才的创作,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才渐渐丰满了起来。

而《水浒传》的出现让这个人物彻底成熟且定型,成为了现在读者眼里熟知的鲁智深。

而之所以说《水浒传》让这个人物成型是因为《水浒传》中鲁智深形象摆脱了古典小说人物类型化的桎梏,具有多方面的性格特征。

一、侠义
鲁智深形象在《水浒传》一书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侠义的精神,这也是他如此受人喜爱的原因。

韩非子最早提出了“侠”的概念,他在《五蠹》中就提到:“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游侠列传》中也提到:“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

羞伐其德。

盖亦有足多者焉。

”从给游侠们单独列传和给予游侠较为正面的评价可见太史公对于游侠们的尊重溢于言表。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较早出现的人物之一,他在《水浒传》的第二回就出场了。

对于鲁智深的出场,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道犹未了,只见一个大汉,大踏步竟入走进茶坊里来。

史进看他时,是个军官模样,怎生结束,但见: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纻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

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腮胡须。

身长八尺。

腰阔十围。

鲁智深的形貌特征,书中寥寥几笔便刻画的极为形象。

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身长八尺,腰阔十围,典型的西北高大的粗莽汉子的形象。

而从鲁智深的衣着可以看出,他在当时的生活算是比较优渥的,最起码衣食无忧。

而且在史进问起时,他说自己是经略府提辖所以从这里和店里小二对他尊重的态度可以看出,他起初的身份还是颇为体面的,这与他后来连和尚都做不成,只能落草为寇的境遇可谓是大相径庭。

让自己前后的生活境遇反差如此之大的原因正是鲁
智深的那颗纯粹的侠义之心。

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鲁智深一次次的扶危救难,行侠仗义,却让他一步一步坠入黑暗的深渊。

正是那颗侠义之心,让他不顾一切的帮助金氏父女拳打镇关西,于是便丢掉了自己的军官身份,还成为了通缉犯,从此就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后来只能靠金氏父女的关系,才能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勉强当了个和尚。

也是他的侠义之心,他才会义无反顾的救助桃花村刘太公的女儿,从而得罪了李忠和周通,更沦为了一个偷人银器的小偷。

在野猪林救下林冲后,竟然是连和尚都做不成,最后只能落草为寇了。

但是这些鲁智深都并不计较,他依然保持着他那颗炙热的侠义之心。

鲁智深真正做到了司马迁对于侠士定义里的“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

羞伐其德。

”所以金圣叹也给了鲁智深这种侠义之心极高的评价“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

”齐裕焜在《明代小说史》中也称鲁智深“体现了古代侠义传统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中国民间文化最杰出、最精彩的体现。


二、鲁莽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可能就是鲁莽。

这一特点几乎在鲁智深的每一回出场都有体现。

在书的第二回中鲁智深在店中了解了金翠莲父女受到郑屠的百般欺凌,于是便破口大骂“呸!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这个腌泼才,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又说:“你两个且在这里,等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

”要不是史进和李忠的极力劝阻,郑屠恐怕当天就性命不保了,只是听闻了金氏妇女的诉苦,便要去把郑屠打死,鲁智深的鲁莽由此可见一斑。

《水浒传》里还有一处很能体现鲁智深的鲁莽便是在壁岳庙他想为林冲娘子出头。

《水浒传》第六回有载:
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

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

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

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

”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

”智深道:“你却怕他本管太尉,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酒家三百禅杖了去!”林冲见智深醉了,便道:“师兄说得是;林冲一时被众劝了,权且饶他。

”智深道:“但有事时,便来唤酒家与你去!”众泼皮见智深醉了,扶着道:“师父,俺们且去,明日和他理会。

林冲娘子受到高衙内欺辱,本该是林冲为娘子出气,但是林冲考虑到高太尉的关系,也只能忍气吞声。

鲁智深却丝毫不在乎,鲁智深似乎并不知道得罪了高太尉的后果是什么,他只知道兄弟的妻子受到了欺负,自己就无法袖手旁观,如果不是林冲劝阻,恐怕高衙内就得吃三百禅杖了。

由此可见鲁莽实在是鲁智深重要的性格特征。

三、机智
曾有学者说过,鲁智深是一个有大智慧的和尚。

这当然也是人们喜欢这个人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从他拳打镇关西的整个过程便可以看出他的机智。

一开始鲁智深放金氏父女走以后,怕店小二去拦他们,便在店里坐了两个时辰,等到金氏父女走远以后,再去状元桥寻郑屠,一
向遇事莽撞的鲁智深这时心思细腻了起来。

他见到郑屠也没有如以前一样举拳便打,而是拿出经略相公来压郑屠,《水浒传》第三回鲁智深找到郑屠时说“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見半点肥的在上面。

”因为鲁智深知道郑屠只是投在经略相公门下的屠户,拿出经略相公的名号必然正中其下怀。

事情果然不出所料郑屠迫于经略相公只能乖乖听话。

鲁智深还要郑屠亲自动手,切了整整半个时辰。

于是鲁智深又要十斤肥的切做臊子,整整弄了一个早晨。

这样一来是拖延时间,让金氏父女走的更远。

二来是要激怒郑屠。

事实证明鲁智深的计策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鲁智深又提出要十斤精软骨,也要切成臊子的时候,郑屠终于忍无可忍,于是才有了后来三拳打死镇关西。

最后闹出人命,文中又有这么一段描写:
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

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这段文字也可以看出鲁智深的机智,他不断指责郑屠诈死,以此来迷惑旁人,为自己赢得了逃跑的时间。

这种处理事情的能力凸显了他卓越的智慧。

《水浒传》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物塑造的成功。

在同而不同的梁山群像中,鲁智深以其独特而又多面的性格特征成为了最光彩夺目的那一个。

参考文献:
[1](明)施耐庵著.(清)金圣叹评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明)施耐庵,(明)罗贯中著.(明)李卓吾评点.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全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侯会.鲁智深形象流源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6(2).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