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网络时政热词精选素材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网络时政热词精选
★80后的“4奴”:
2010年,奔三的80后纷纷娶妻生子,在“房奴”、“卡奴”、“车奴”之后,他们又给自己套上了“孩奴”的枷锁。
孩奴是一种新名称,用来概括形容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
当上了孩奴的人,不敢生病,不敢高消费,不敢轻易换工作。
孩奴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不断升高的生育成本所致,受此影响,很多家庭的生育意愿降低,少生或不生孩子,丁克家庭增加。
孩奴现象对宏观经济的主要影响是会加快人口老龄化速度。
卡奴,又称卡债族,中国大陆民间亦作讽刺或自嘲使用,指因为使用信用卡、现金卡透支消费,月薪或收入无法将支出的部分摊平,首期只能缴部分的金额,之后需给付金融机构循环利息、违约金、手续费等、费用而背负高额卡债,个人财务周转不灵的人。
截止2009年35%的信用卡使用者集中在上海、广州、深圳、北京四个大城市。
银行的大力推广及信用卡市场的集中性使很多人手里都有不止1张信用卡。
上海某调查机构对上海市内信用卡使用者开展的调查显示,有26.4%的人承认自己每月薪水用到1元不剩,是典型的“月光族”。
并且由于对消费、收入以及负债不能很好的调节,有32.5%的人担心自己会因为过度消费而步入“卡奴”行列。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即使是银行的钱也是如此,但是要明白“以债养债”只能撑着过一时,而不可能是一世。
“以卡养卡”“以债养债”最终是要用自己的现金全额还款的,国外曾出现持卡人在刷爆多张信用卡后破产的例子。
但中国还没个人破产的相关法律,一旦出现信用卡刷爆,连每期最低还款额也不能支付的情况,就意味着个人信用的破产,银行会视此类情况为恶意透支,对相关当事人银行会列入黑名单,限制其申办按揭贷款,或降低其最高贷款年限。
对于所欠款项,银行也会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追讨。
过度透支信用卡既会增加手续费和利息支出等持卡人的财务成本,也会形成寅吃卯粮的不良消费习惯,使自己的经济陷入困境。
年轻人经济刚刚独立,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过一种财务上有节制的生活。
具体来说,就是增加收入,控制支出,注意投资和保险,谨慎负债。
不要把信用卡用到没有信用,改变了使用信用卡的初衷,这样最终会导致自己成为卡的奴隶。
房奴(mortgage slave)一词是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
“房奴”意思为房屋的奴隶。
“房奴”是指城镇居民抵押贷款购房,在生命黄金时期中的20到30年,每年用占可支配收入的40%至50%甚至更高的比例偿还贷款本息,从而造成居民家庭生活的长期压力,影响正常消费。
购房影响到自己教育支出、医药费支出和抚养老人等,使得家庭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让人感到奴役般的压抑。
很多按揭买房的人在享受有房一族的心理安慰的同时,生活质量却大为下降,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娱乐、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
按照国际通行的看法,月收入的1/3是房贷按揭的一条警戒线,越过此警戒线,将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并可能影响生活质量。
以国内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住房消费支出超过家庭收入比重的30%就存在着过度负担。
有关调查显示,目前约31%的购房者月供占到月收入的50%以上,已超过国际上公认的住房消费警戒线。
车奴,原本是指那些打肿脸充胖子的家伙——明明养车很吃力还要买,弄得自己不敢吃好不敢喝好,还美其名曰提高生活质量。
现在,‘车奴’并不是贬义,它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车奴”这个词汇,多少就是搭了“房奴”的便车产生的。
在2005年前的燃油价格体系下,99%的购车者恐怕都不会认同自己是“车奴”,但进入2006年的两次油价调整,开始出现了更多抱怨燃油价格过高、用车成本攀升的购车者。
抱怨归抱怨,油价的攀升只会带来短期内用车方式的改变——更谨慎的长途驾车旅行预算、更周全的市内用车计划等,至于夸张到把他们称为“车奴”,那就纯粹是为了渲染出燃油价格上涨的悲情效果。
天天在涨的油钱就不说了,还有保养费、停车费,各种各样的杂费等着你。
恐怕你腰杆再硬,还是得弯下身子俯身为奴了。
开上了新车子,也开始了车奴的日子。
“车奴”是一个伪命题,其实质是汽车和消费者谁是主体。
汽车存在的首要意义是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方便,其次才是提供诸如身份象征等更高的作用。
无论如何,汽车也只是我们的工具,是为我们服务的,天天为汽车担心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汽车作为折旧率非常高的固定资产的同时运营成本也非常高,这是一个互相矛盾的命题。
但是使用同一辆汽车的每个人的边际成本很低,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私人买车,转买为租赁或者使用公共交通,这样才能使得资源配置起来效益最大化。
★社会生活中的“4族”:
★拼族,共同办一件使互相之间受益的事情的群体,是近年来,在现代都市出现的一种富有时代气息的特殊人群。
他们“拼车”,“拼饭”,甚至“拼房”。
是一种现代模式的“精打细算”。
“拼车”可以节约50%以上的车费,“拼饭”可以品尝到几倍于自己的美味等。
★月光族,网络流行词汇,指将每月赚的钱都用光、花光的人,所谓洗光吃光,身体健康。
月光族一般都是年轻一代,他们与父辈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不同,喜欢追逐新潮,扮靓买靓衫,只要吃得开心,穿得漂亮。
想买就买,根本不在乎钱财。
“月光”们有知识、有头脑、有能力,花钱不仅表达对物质生活的狂爱,更是他们赚钱的动力。
老辈信奉“会赚不如会省”,对他们的行为痛心疾首;而他们的格言是“能花才更能赚”,花光用光自得其乐。
★“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
“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
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同名图书《蚁族》就是描述这一群体的读物。
★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
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消往往不菲。
“啃老族”年龄都在23-30岁之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
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毕业人数逐渐增加,因为高学历的心态,使他们不愿意从事较低的薪资工作,感觉心理上不平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代部分被称为草莓族的青年吃不了苦,太辛劳的工作不愿去从事,要求工作轻松钱又多,就呈现空等状态,没工作也没读书。
曾有一谜语形象生动地刻画出这帮“啃老族”的生活状态,说的是“ 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而谜底就是“啃老族”。
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
“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
★中等收入陷阱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即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人民论坛杂志在征求50位国内知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十个方面的特征,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
2010年东亚人口至少有十分之九将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
要摆脱中等收入的陷阱,一个关键的挑战就是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持高速增长。
在中国,这就意味着采取新的战略来应对严峻的环境问题以及过去二十年高速增长带来的其他压力和不平衡,东亚其他地区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在危机前增速低于2%的若干经济体,投资相对较弱,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在这些经济体,集中精力强化投资环境和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是关键,让企业得以找到新的竞争优势。
★拉弗曲线(Laffer Curve)
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
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
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的基本含义是,税收并不是随着税率的增高在增高,当税
率高过一定点后,税收的总额不仅不会增加,反而还会下降。
因为决定税收
的因素,不仅要看税率的高低,还要看课税的基础即经济主体收入的大小。
过高的税率会削弱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积极性,因为税率过高企业只有微利
甚至无利,企业便会心灰意冷,纷纷缩减生产,使企业收入降低,从而削减
了课税的基础,使税源萎缩,最终导致税收总额的减少。
当税收达到100%时,就会造成无人愿意投资和工作,政府税收也将降为零。
我国的税率普遍过高,应该降低税率。
我国走私为什么屡禁不止,因为关税过高,偷逃关税,可以有高回报;内资企业为什么都纷纷与外商合资,因为,三资企业有国家明确规定的“免二减三”税收政策。
有些私营企业、所谓的“集体企业”为什么效益很高,从另一方面看是因为国家税收征管给予的“优惠”。
以企业所得税为例,国家规定的统一税率是33%,也就是说企业净收益所得的三分之一国家要拿走,企业怎能会等闲视之。
★需求曲线(Demand curve)
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价格下所需求的商品数量。
需求曲线是显示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是指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每一价格水平上买主愿意购买的商品量的表或曲线。
其中需求量是不能被观测的。
需求曲线可以以任何形状出现,可以符合需求定理的需求曲线只可以是向右下倾斜的。
需求曲线通常以价格为纵轴(y轴),以需求量为横轴(x轴),在一条向右下倾斜、且为直线的需求曲线中,在中央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一,而以上部份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一,而以下部份的需求价格弹性则小于一。
需求曲线是需求函数的直观描述,它抓住需求的主要因素,纵轴表示价格(自变量),横轴表示产品需求量(因变量)。
通常来说,因为商品价格的下跌会导致需求数量的增加,所以一般情况下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为负数。
经济学家对此虽有所知,但是除了分析特别情况之外,并不对其感兴趣。
注意,公式前的负号除了保证所算出的数字为正,并无其他特别意义。
需求规律: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的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供给和价格
当供给量不变时,需求量由价格单一决定,如果这时需求曲线是线性的,那么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价格的变动点沿着需求曲线上升或下降。
同理,当需求量一定时,供给量的变动也是由价格的变动单方面决定。
当需求量和供给量同时变动时,就要看需求的变动量和供给的变动量,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共同变动一起决定新的价格点,这时形成的价格称为新的均衡价格。
★微博,
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 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
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在微博客上,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这一点导致
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
李松博士认为,微型博客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真正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31万增至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
微博在网民中的普及率从13.8%增至40.2%。
从2010年底至今,手机微博在网民中的使用率比例从15.5%上升到34%。
至今,新浪微博用户数超过1亿,得益于抢占了先机,而且在整体的战略执行上也比较彻底到位,所以获得了现在的地位。
仅仅两年时间,新浪微博就为新浪生下了一个价值几十亿美金的‘金蛋’。
微博客草根性更强,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有多种商业模式并存,或形成多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可能,但无论哪种商业模式,都离不开用户体验的特性和基本功能。
微博网站现在的即时通讯功能非常强大,通过QQ和MSN直接书写,在没有网络的地方,只要有手机也可即时更新自己的内容,哪怕你就在事发现场。
类例于一些大的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如果有微博客在场,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客上发表出来,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甚至超过所有媒体。
新闻发布会是发布信息的地方,而新闻发生地,是指新浪微博本身的变动就是值得报道的新闻。
这充分证明了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介即信息”。
2009年11月21日,针对昆明市螺蛳湾批发市场的群体性事件,在云南省宣传部副部长伍皓的主导下,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在新浪微博开设了国内第一家政府微博客“微博云南”,并在第一时间对“螺蛳湾”事件作出了简要说明。
目前已有 1.3万人关注了微博云南。
“微博云南”开设后,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11月23日《人民日报》载文,将“微博云南”称为国内第一家政府微博,并评论说,“现场直播”不一定只在电视上才有,突发事件现场的每个人都可以是“记者”,应对突发事件要“边做边说”,才有主动。
★刘易斯拐点
简而言之,在“刘易斯拐点”之前,是人求工作,不涨工资也会有源源不绝的劳动力;在“刘易斯拐点”之后,是工作求人,不涨工资就找不到合适的员工。
春节后,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的缺工现象。
其中,广东珠三角地区用工缺口达200万。
常年约有1200万农民工外出打工的人口大省、民工大省安徽,如今也出现了“用工荒”。
“有专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正在枯竭,用工荒正成为内地普遍现象,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加速丧失优势”。
这是否说明中国已经出现“刘易斯拐点”?(2010年2月21日《武汉晚报》、《新快报》)早在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报告就曾提醒:我国的劳动力正由过剩向短缺转变,拐点将在“十一五”期间出现,确切的时间可能是在2009年。
当时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出现的“招工难”,也为这种观点提供了部分验证。
没料到随后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外部需求萎缩,出口加工业收缩,大批农民工被迫返乡,有机构预测就业岗位缺口达千万个之多。
一时间,“刘易斯拐点”之说似乎不攻自破。
可是,随着经济强劲反弹,“保增长”大局已定,“用工荒”又浮出水面,而且大有从沿海地区向内陆省份蔓延之势。
其实,如果不是将“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机械地设定在某个时间点,而是将其视为一个过程,经济危机等因素有可能提前或延后“拐点”的出现;那么,判断中国正在或即将出现“刘易斯拐点”是基本符合实情的。
★库兹涅茨曲线
是指在一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型关系。
随着一国收入水平的上升,收入分配差距将趋于扩大,当经济水平达到较高程度时,收入差距将开始缩小。
库兹涅茨拐点就是倒U型曲线的顶点。
这显示经济发展的关注点从注重效率到注重公平的转化。
能否成功改善收入分配差距,越过库兹涅茨拐点,是一国能否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跻身高收入国家的关键。
由此看来,中国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驱动力取决于库兹涅茨拐点能否如期到来。
如果两大拐点的越过改善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加速了收入分配差距临界点的提前到来,那么在到达这一临界点后,能否成功跨越则不仅取决于市场力量,更取决于政府政策。
如果此时中国能够顺利改善收入分配状况,越过库兹涅茨拐点,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前两大拐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