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新技术进展综述
现代声波测井技术及其发展特点
现代声波测井技术及其发展特点声波测井技术是一种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广泛应用的工具,它通过分析地下岩石中声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情况,来获取地层的物理性质和构造特征。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声波测井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突破,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更加准确、全面的地质信息,也为油气田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本文将重点介绍现代声波测井技术的发展特点及其应用前景。
一、现代声波测井技术的发展历程声波测井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使用的是声音谱仪进行声波信号的测量和分析。
随着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声波测井技术逐渐从原始的声音谱仪发展为现代的数字化声波测井技术,包括全波形记录、多波束传播、多次波解释等一系列先进技术。
在数字化声波测井技术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多学科融合技术,如声波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的联合解释与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声波测井技术的应用价值和可靠性。
现代声波测井技术主要通过井下测井仪器对地下岩石中的声波信号进行接收和处理,获取地层的声波传播速度、频散特性、衰减系数等参数,并通过地质筛选、数据处理、解释分析等过程,提取出地层的物性参数,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客观、全面的地质信息。
声波测井技术的主要原理包括声波的传播和接收、地层参数的相互关系、声波资料的软硬件系统等。
1. 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现代声波测井技术借助于数字化信号处理和多学科融合技术,可以实现对井下地层的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测量和分析。
通过全波形记录和多波束传播技术,可以获取更加精密的声波资料,为地层参数的精确解释提供了基础。
2. 多参数多尺度测量现代声波测井技术不仅可以获取地层的声波传播速度和频散特性,还可以获取地层的衰减系数、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多种物性参数,从而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地质信息。
现代声波测井技术也可以实现对地层的多尺度测量,从井眼尺度到地层尺度,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更全面的地质信息。
测井工作年度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本年度的测井工作已接近尾声。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公司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全体测井员工团结一心,努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
现将本年度测井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生产经营情况(1)完成测井项目:本年度共完成测井项目XX项,同比增长XX%;其中,常规测井项目XX项,特殊测井项目XX项。
(2)生产设备:全年生产设备运行良好,设备完好率达到了XX%,设备故障率同比下降XX%。
(3)产值:本年度测井产值达到XX万元,同比增长XX%。
2. 技术创新与研发(1)技术革新:本年度共完成技术革新XX项,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2)研发项目:成功研发了XX项新技术,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 质量管理(1)质量体系: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测井数据准确可靠。
(2)质量控制:加强现场监督,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了XX%。
4. 安全生产(1)安全培训:组织开展了XX次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事故预防: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5. 人才队伍建设(1)人才培养: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各类培训,提高员工业务水平。
(2)团队建设:加强团队协作,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团队凝聚力。
三、工作亮点1. 项目拓展:本年度成功拓展了XX个新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测井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2. 技术突破:成功研发了XX项新技术,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 管理优化: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 安全生产: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项目拓展力度不足,市场占有率有待提高。
(2)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不足,新产品研发进度较慢。
(3)部分员工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团队整体素质有待加强。
2. 改进措施(1)加大项目拓展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随钻测井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
随钻测井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随钻测井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作为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测井技术具有分辨率高、连续性强、节约成本等优势。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向着更深更复杂储层的推进,常规测井技术逐渐难以满足当前地层评价的需求。
对此,越来越多的石油公司和服务公司致力于改进、提升测井探测和评价能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随钻测井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欢迎阅读与收藏。
随钻测井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篇1[摘要]石油测井技术主要用于地下油气层的勘察,并对油气层的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随着我国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石油勘探事业的快速发展,测井技术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并且具有多样化特征的技术手段。
本文就从石油测井技术的现状出发,对它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测井,技术现状,发展趋势1927年,法国的斯伦贝谢公司开发出测井技术。
而我国于1939年将它正式应用到石油工业当中。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测井技术从最初的模拟测井逐渐发展为后来的数字测井、数控测井、成像测井等。
目前,该项技术已被列为石油十大学科之一,已广泛应用于油气田的整个勘探、开发过程中。
另外,测井技术不仅能应用于油气田的开发利用,还被广泛应用到对煤炭、金属等矿产资源的勘探中。
1测井技术现状分析1.1电法测井电法测井是通过井下测井仪器向地层发射一定频率的电流测量地层电位,从而得到地层电阻率的测井方法(如地层倾角测井、侧向测井、感应测井等),还包括向地层发射电流测量地层自然电位的测井方法。
1.2放射性石油测井技术放射性石油测井技术又被称作核测井技术。
其具体形成原理是通过研究地层岩石见空隙流体的核物质性质,探测油气储备的一种石油测井技术。
根据所使用的放射源或者测量的放射性物质和所研究的岩石性质,核测井技术可分为,伽马测井技术和中子测井技术。
伽马测井技术是以伽马射线为基础的核测井技术。
中子测井技术是通过对岩石及空隙流动体与中子间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核石油测井技术。
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发展综述
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发展综述
伴随着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规模的扩大,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受到了重视。
随着国内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日益成熟,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成为勘探开发效果的重要保证。
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是地质探测、早期调查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包括电阻率测井、波形响应测井、反射测头测井等,也可以集成使用熔岩测井、成像测井、自设控制地层测井等技术。
煤层气发育特征和产能分布均依赖于煤层的构造特征,电阻率测井可以识别煤层的构造特征,反映岩性和渗透性,从而可以确定煤层的发育方向和产能分布。
波形响应测井可以识别和测量各种孔隙、裂缝、夹层等的构造特征,从而得到有效的煤层气信息。
反射测头测井主要用于识别层间界面,适用于小构造、非参数等低衰减特征构造。
高精度深度测井可以根据岩性、渗透和海拔特征来识别,确定煤层状况。
此外,熔岩测井可以获得煤层中熔融物质情况,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岩性、渗透性和熔岩发育程度,从而更好地估算产能。
基于上述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准确的提示煤层气的发育状况,从而有效的指导开发勘探,不仅有利于准确估算产能,而且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同时还可以保证勘探的安全性、节省施工费用。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国内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相关技术也有了显著进步。
在今后,结合国内特有技术优势,按照现代开发理念,从数据采集和分析、综合分析模型到模拟识别以及产能可信度评价等方面,不断丰富和完善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为促进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石油行业测井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石油行业测井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石油测井技术如今有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包含电法、声波、放射性、成像等技术,在不断发展的今天,测井的采集过程集成化,能够更加高效的工作;测井的资料收集过程越来越动态化,以实现实时数据的检测,同时从二维向三维发展;在技术和装备上也大幅度的提升,使得设备更加先进安全,技术更加的科技化,相信未来测井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加的完善,去向更广阔的天空。
标签:石油行业;测井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1石油行业测井技术与现状1.1电法测井技术这种技术是在井下的测井仪向地层发射一定频率的电流,用这种方式对地层的电位进行测量,最后得到地层电阻率的一种测井技术,如三侧向测井、八侧向测井、双侧向测井、双感应等测井方法。
1.2放射性石油测井技术这种技术是对地层岩石间的孔隙流体中的核物质的性質进行研究与分析,最后从中发现油气的一种技术。
从使用的放射源或者是测量的放射性物质以及研究的岩石的性质,可以将放射性石油测井技术细分为伽马测井技术和中子测井技术,前者指的是用伽马射线作为基础的相关技术,后者是中子与岩石孔隙中的流体相互发生核物理反应从而发现油气的一种技术。
在放射性石油测井技术中,最常使用的还是自然伽马或密度测井技术以及中子孔隙度的测井技术。
1.3随钻测井技术随钻测井技术在地质导向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能够有效促进定向钻井技术的发展,随钻测井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工作人员利用井下仪器设备多方面地详细查询工程的数据信息,并利用前导模拟软件有效分析和处理相关的数据,从而为现场石油开采以及勘测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帮助工作人员合理安排钻井施工步骤,保证石油开采效率和石油开采的安全性。
前导模拟技术地面系统关键组成部分包括区块油藏、测井解释、模型构造以及定向钻井等多种方法,所获得的数据信息相对精确。
1.4声波测井技术此技术是应用了钻孔的特点,然后进行声波发射,这是钻孔测井中的常用方法,依据这种方法对环井眼地层的声学性质做出判断,从而分析地层的特性和井眼工程的状况,它能够揭示多种储层和井筒特性,还能推导孔隙压力、渗透率、各向异性、岩石的特性等,常用的测井方法是补偿声波测井技术、声速测井技术以及声幅测井技术。
水平井测井新技术发展概况和展望-文档
水平井测井新技术发展概况和展望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意大利的Rospomaro油田为开采该区岩溶地层中稠油,共钻探了3口井,其中的一口直井和一口斜井共钻穿油层3 0 m,但第三口水平井的水平段却穿过在油层中穿行约590m。
为了弄清水平井的高产层段,是地层均匀分布的油层还是裂缝情况发育,测井工作者首次进行了水平井生产测井的实验和评价。
时至今日,水平井早已成为国内外各油田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水平井方法的逐渐开展,其生产测井技术也飞速发展。
但受限于常规的电缆测井不能用于测量水平井的水平井段,且水平井井眼轨迹在形态上与直井完全不同,因此后来学者在生产测井方法和工艺上发展了诸种方法来提升生产测井的技术应用。
1 水平井生产测井新方法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测井公司,在水平井生产测井在仪器方面,对生产井的产液剖面监测技术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仪器光纤材料传感器阵列设计上,该方法解决了以往测井方法的部分不足,而获得永久监测技术,该技术是油田动态监测技术的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
其中以斯伦贝谢公司的传感设计为例,其光学探针传感器的测量原理是,油、气、水对入射光线分别有不同的反射率,其中水的反射率相对最低,而油泡的反射率相对较高,气泡的则最高。
因此,原理上通过识别监测反射光的强弱可以识别分散的液相气泡,尤其是气泡和油泡。
应用于生产和注入剖面监测,为生产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应用光纤传感器的生产测井仪器在水平井中的随时间推移监测技术将成为未来油层生产动态监测的主导技术。
另外在已下套管的水平井中,如何测量和监测储层的含油饱和度也成为技术革新的重要方面。
以往人们主要依赖脉冲中子测井技术。
但脉冲中子测井方法探测深度浅,且只在孔隙度状况良好的储层应用效果较好。
斯伦贝谢和贝克阿特拉斯先后推出过应用于套管井中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方法,该方法可以在水平井中通过测量套管外的地层,主要用于监测油藏流体饱和度的变化,和油藏流体界面的变化情况。
随钻测井测井评价技术新进展
随钻测井技术新进展摘要:通过文献调研,对随钻测井的发展史进行了回顾,并对近几年随钻测井的发展进行了介绍: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随钻电阻率测井、随钻声波测井、随钻核测井、随钻地震、随钻测井资料应用,展示了随钻测井广阔的发展前景。
文章最后通过随钻测井与电缆测井的对比认为随钻测井不能完全替代电缆测井技术。
1 引言随钻测井资料是在泥浆滤液侵入地层之前或侵入很浅时测得的,更真实地反映了原状地层的地质特征,可提高地层评价的准确性。
随钻测井在钻井的同时完成测井作业,减少了井场钻机占用时间,从钻井-测井一体化服务的整体上节省成本。
在某些大斜度井或特殊地质环境(如膨胀粘土或高压地层)钻井时,电缆测井困难或风险加大以致于不能进行作业时,随钻测井是唯一可用的测井技术。
在过去的近20年里,随钻测井技术快速发展,目前已具备电缆测井的所有测井技术。
全球随钻测井业务不断增长,已成为油田工程技术服务的主体技术之一,其业务收入和工作量大幅增加。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向复杂储集层纵深发展,随钻测井技术将更趋完善,电缆测井市场份额将更多地被随钻测井所取代。
2 随钻测井的发展史自从1927年Schlumberger兄弟第一次成功地在法国实施了电缆测井,人们就有了将其用于“随钻”中的想法。
1929年,Jakosky先生申请了泥浆脉冲发生器概念的专利技术。
在其后的30年代和40年代,工程师们试图将电缆测井的导电电极捆绑在钻杆上进行尝试性的测量,Stanolind油气公司也尝试采用将电缆测井的电缆穿在钻杆内进行“随钻”测井。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随着泥浆录井和电缆测井成为地层评价的主流技术,以及受当时钻井器具机械性能的限制,随钻技术尤其是早期的遥测/遥传技术被放弃而停止发展。
实际上,在这个时期,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也极大地影晌了人们对石油新技术的开发与探讨。
20世纪50年代后期,Arp先生发明了正脉冲的泥浆遥传系统,并由Arps公司和lane Walls共同进行了开发和发展,这套系统在60年代初期曾进行了几次成功的自然伽马测井和电阻率测井。
国内外测井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测井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录1. 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测井技术简介 (4)1.3 研究意义 (5)2. 国内外测井技术现状 (6)2.1 测井技术分类 (8)2.1.1 电成像测井技术 (10)2.1.2 声波测井技术 (11)2.1.3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 (13)2.1.4 X射线测井技术 (14)2.2 国内外测井技术发展概述 (18)2.2.1 中国测井技术发展 (19)2.2.2 国际测井技术发展 (21)2.3 测井技术应用领域 (22)2.3.1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 (24)2.3.2 地热资源勘探 (25)2.3.3 基础工程地质勘探 (26)2.3.4 环境保护与地下水监测 (28)3. 发展现状分析 (29)3.1 测井技术的进步对地质研究的影响 (31)3.2 技术和设备的创新 (32)3.3 测井技术面临的技术挑战 (33)4. 发展趋势 (34)4.1 智能化和自动化 (35)4.2 技术创新与发展 (36)4.3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37)4.4 政策与市场驱动 (39)1. 内容简述本文旨在系统概述国内外测井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将全面回顾测井技术的发展历史,并从基础理论、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应用等方面,分析国内外测井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重点探讨当前测井技术的热门研究领域,包括智能化测井、4D 测井、全方位测井、多参数测井、精确定位测井等,并分析其技术路线和应用前景。
结合国际国内大趋势,展望测井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应对行业挑战并推动技术的创新升级的建议。
期望该文能为读者提供对测井技术的全面了解,并为行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1 研究背景在能源开发与利用日益严峻的当下,测井技术作为石油天然气工业不可或缺的环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为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储层评价和提高采收率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在新材料的寻探和矿床分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注水井测试工艺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油田的开发效率和产量。
随着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注水井测试工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以适应油田开发的需求。
本文将对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前沿技术的应用1. 高精度测井技术高精度测井技术是注水井测试工艺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它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测井工具,对井下地层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和分析,以获取地层的物性参数和流体性质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正确评价注水效果和调整注水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测井工具往往存在测量精度不高、数据不稳定等问题,导致测井结果的可靠性不高,给注水井测试工艺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而高精度测井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有效地提高测井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注水井测试工艺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
2.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注水井测试工艺中,地质建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地质建模方法主要依靠地质勘探、地质统计等手段,而这些方法存在对地质信息的精确度和完整性要求较高的缺点。
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则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地质物理模型,对地下地质结构进行三维建模,精细地描述地下地质构造和性质,为注水井测试工艺提供更为准确的地质信息。
3. 智能化井下监测技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井下监测技术在注水井测试工艺中的应用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
该技术通过将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安装在井下设备中,实时监测井下地层情况、流体运动情况和设备运行情况等,并通过智能分析和处理算法,实现对井下情况的实时监控和预测。
这对于及时调整注水工艺和解决井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趋势的展望1. 多学科交叉融合未来,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
地质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等学科的交叉应用将会更加普遍,以适应注水井测试工艺对于不同领域知识的需求。
地质学的三维建模技术需要物理学和数学等学科知识的支持,智能化监测技术需要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持。
测井技术新进展综述
测井技术新进展综述原宏壮;陆大卫;张辛耘;孙建孟【期刊名称】《世界石油工业》【年(卷),期】2005(20)3【摘要】在过去几年里,测井技术受石油勘探开发需要所推动,并借助现代电子和信息技术的新成就,发展十分迅速.三分量感应和正交偶极声波等新型成像测井仪器的出现,使地层各向异性研究成了热点.网络测井作为新一代测井系统,处于研制和完善阶段.新的裸眼井测井仪器,如新型的满贯组合测井系统、三分量阵列感应测井仪、油基泥浆电阻率成像测井仪等得到进一步改进.新的套管井测井仪器,如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新型脉冲中子类测井仪等不断出现并得到改进.随钻测井系列不断增加,如随钻核磁共振测井、随钻地层测试,等等.新的测量工艺技术,如过套管地层测试、井下永久传感器工艺技术等正日趋成熟.新的测井概念,如测井-取心联作、套管外取心、动电测井、套管钻井测井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对国外测井技术现状和水平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对于我们当前的科研和生产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本文综合评述了近几年测井技术六个方面的重大进展:(1)岩石物理性质;(2)测井地面系统;(3)裸眼井测井;(4)套管井测井;(5)随钻测井;(6)射孔、取心和测试.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测井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结论是岩石各向异性仍将是岩石物理研究的一个重点,测井传感器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在测井仪器的设计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测井地面系统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网络化、综合化的方向上,井下仪器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集成化和阵列化的发展方向上.从长远看,随着井下永久传感器和施工工艺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套管井测井中的许多项目最终会被取而代之.随钻测井技术仍将迅猛发展,随钻测井必将逐步取代电缆式裸眼测井.【总页数】10页(P786-795)【作者】原宏壮;陆大卫;张辛耘;孙建孟【作者单位】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相关文献】1.地层评价与测井技术新进展:第58届SPWLA年会综述2.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应用的新进展:煤层气测井技术和水工环测井技术3.第59届SPWLA年会综述:地层评价与测井技术新进展4.地层评价与测井技术新进展:第61届SPWLA年会综述5.地层评价与测井技术新进展:第62届SPWLA年会综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测井新技术
随钻声波测井技术综述1.所调研专题的主题、意义、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随钻测井(LWD)是在泥浆滤液侵入地层之前或侵入很浅时测得的,更真实地反映了原状地层的地质特征,可提高地层评价的准确性[1 ]。
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先进测井技术[2 ],在某些大斜度井或特殊地质环境(如膨胀粘土或高压地层) 钻井时,电缆测井困难或风险加大以致于不能进行作业时,随钻测井是唯一可用的测井技术。
随钻声波测井旨在节省钻井时间,利用测得的地震波速度模型与地震勘探数据相结合,实时确定地层界面的位置、估计地层孔隙压力等, 在这些方面的应用, 都可取代常规的电缆声波测井。
随钻声波测井的任务是在钻井过程中确定地层的纵波和横波速度, 这两个弹性波速度更多被用于地层孔隙压力预测和地层模型修正。
随钻声波测井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实时性, 及时有效地获取地层信息, 为科学地制定下步施工措施提供依据。
在过去的近20 年里, 随钻测井技术快速发展, 目前已具备电缆测井的所有测井技术。
全球随钻测井业务不断增长, 已成为油田工程技术服务的主体技术之一,其业务收入和工作量大幅增加。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向复杂储集层纵深发展, 随钻测井技术将更趋完善, 电缆测井市场份额将更多地被随钻测井所取代。
20 世纪40 年代和50 年代LWD 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非常缓慢,关键技术很难突破。
在测井技术发展开始的50 年间的石油工业界许多人的眼里,LWD 是难以实现的理想化技术。
钻井工业的需要推动了随钻测井技术快速发展;反之,随钻测井技术的发展保证了复杂钻井获得成功。
20世纪80 年代中期,大斜度井、水平井和小直径多分枝井钻井已成为油气开发的一种常规方法。
在这样的井中,常规电缆测井仪器很难下到目标层,通常借助于挠性管传送和钻杆传送,这些作业方法费用高,操作困难。
过去20 多年里,在油公司的需要和钻井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各种随钻测井仪器相继研制成功。
现场服役的随钻声波测井仪器使用的声源有单极子、偶极子和四极子,如贝克休斯INTEQ 公司的APX既使用单极子也使用四极子声源,斯伦贝谢公司的Son2 icVision使用单极子声源,哈里伯顿Sperry 公司的BAT是偶极子仪器。
测井技术新进展综述
第20卷 第3期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V ol.20 N o.3 2005年9月(页码:786~795)P ROG RESS IN G EOP H YSICS Se p. 2005测井技术新进展综述原宏壮1,2, 陆大卫3, 张辛耘4, 孙建孟1(1.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东营257061; 2.胜利油田测井公司,东营257096; 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北京100011; 4.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潜江433123)摘 要 在过去几年里,测井技术受石油勘探开发需要所推动,并借助现代电子和信息技术的新成就,发展十分迅速.三分量感应和正交偶极声波等新型成像测井仪器的出现,使地层各向异性研究成了热点.网络测井作为新一代测井系统,处于研制和完善阶段.新的裸眼井测井仪器,如新型的满贯组合测井系统、三分量阵列感应测井仪、油基泥浆电阻率成像测井仪等得到进一步改进.新的套管井测井仪器,如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新型脉冲中子类测井仪等不断出现并得到改进.随钻测井系列不断增加,如随钻核磁共振测井、随钻地层测试,等等.新的测量工艺技术,如过套管地层测试、井下永久传感器工艺技术等正日趋成熟.新的测井概念,如测井-取心联作、套管外取心、动电测井、套管钻井测井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对国外测井技术现状和水平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对于我们当前的科研和生产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本文综合评述了近几年测井技术六个方面的重大进展:(1)岩石物理性质;(2)测井地面系统;(3)裸眼井测井;(4)套管井测井;(5)随钻测井;(6)射孔、取心和测试.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测井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结论是岩石各向异性仍将是岩石物理研究的一个重点,测井传感器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在测井仪器的设计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测井地面系统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网络化、综合化的方向上,井下仪器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集成化和阵列化的发展方向上.从长远看,随着井下永久传感器和施工工艺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套管井测井中的许多项目最终会被取而代之.随钻测井技术仍将迅猛发展,随钻测井必将逐步取代电缆式裸眼测井.关键词 进展,岩石物理性质,测井地面系统,裸眼井测井,套管井测井,随钻测井中图分类号 P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903(2005)03-0786-10An overview of recent advances in well logging technologyYUAN H o ng-zhuang1,2, LU Da-wei3, ZH ANG Xin-y un4, SUN Jian-meng1(1.S chool o f Geo-res our ces an d In formation,University o f Petroleum,Dong yin g257061,China;2.S hen gli Oilf ield Well Log ging Co.,Don gy ing257096,China;3.E&P Compan y,Petr o Ch inaCompan y Lim ited,Beij ing100011,China;4.Technolo gy Cen tre o f CP L,Qian jian g433123,C h ina)A bstract Driv en by the need o f petro leum ex plo ratio n and pr oductio n,today's w ell log ging techno lo gy has been dev el-o ping rapidly in the past fiv e yea rs with the aid of modern electronics and info rmatio n techno log y.T he re search on pet rophy sical pr operty is focusing on fo rmatio n hetero geneity and aniso tro py with the advent of three dimensional in-troduction lo gg ing to ol and cro ss dipole aco ustic log ging too l.N etwo rk log ging,a s a new g ene ratio n o f log ging sys-tem,is in fast dev elopment and impro vement.N o vel open-hole too ls such as new ly develo ped slam combination to ol stack,three dimensio nal intro duction to ol,oil base mud mic ror esistivity imaging log ging to ol,a re coming fo rth and improv ing.T he survey o f recent and near-te rm advances in new lo gg ing techno log y is very helpful for current re-search and pro ductio n.T his paper pr ovides an ove rview o f recent advances in pet rophy sics,log ging surface sy stem, open-hole lo gg ing,cased hole log ging,log ging while drilling,a nd per for ating,co ring and testing.T he trends in w ell lo gging techno lo gy is ex plored based on tho roug hly re sear ch,the po ints o f w hich a re1)fo rmatio n hetero geneity is an key aspect of petro phy sics resea rch,2)phy sic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 ns o f log ging senso rs are play ing a mo re and收稿日期 2004-11-10; 修回日期 2005-02-10.作者简介 原宏壮,男,高级工程师,1990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测井专业,2000年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质专业,获硕士学位,自1996年开始从事国内外测井技术信息研究工作,并担任《测井与射孔》常务副主编,曾获得山东省和胜利石油管理局科技进步成果奖(科技情报)11项,现就读于石油大学(华东),攻读博士学位,主要方向为测井资料解释与方法研究.(E-mail:yh z@)3期原宏壮,等:测井技术新进展综述mo re im po rtant role in too l desig n and develo pment,3)logging surface sy stem is evolving to net-w o rking and com prehensio n,w hile do w nhole too ls is developing fo rw ard to integratio n and ar-ray.In the lo ng term,with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 of permanent dow nhole sensors,m ost of current o pen ho le logg ing ope ra tions m ay be replaced.The members of LWD family are ge tting m atured and rich,and w ireline lo gging is eventually supe rseded by LWD.Keywords advance,pe trophysical property,log ging surface sy stem,open hole log ging,cased hole log ging,log ging while dr illing0 引 言过去几年里,测井技术受油公司勘探与开发的需求所推动,立足于岩石物理研究,并借助现代电子和信息技术新成就,发展十分迅速.由于薄互层、低孔低渗低阻储层测井评价和大位移井/水平井测井地层评价的需要,同时也由于新的测量手段(如高分辨率感应、三分量感应、正交偶极子声波等成像测井仪器)的出现,近年来,测井应用基础的研究突出表现在对储层岩石各向异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上.相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近几年在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的这方面的文章明显增多,对地层各向异性的深入研究成了“热点”.电子技术和遥测技术的新发展使测井仪器精度和可靠性得到改进,使仪器的应用扩展到高温高压等恶劣井眼环境.测井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水平的提高,促进了高可靠满贯组合测井系统的研制取得成功.钻井行业油基泥浆(OBM)和人工合成泥浆(SBM)的开发和推广使用,迫使服务公司研制出了油基泥浆电阻率成像测井仪器.储层监测是当今测井技术中发展最快、最活跃的一个领域,主要进展包括:过套管地层电阻率测井仪研制成功并推广使用;脉冲中子类电缆测井仪器有大的突破;永久放置在井下的各种传感器的研制获得重大进展,已研制成功温度、压力、流量等永久光纤传感器,用于探测流体流动、监测流体界面和饱和度的变化.随钻测井方面,研发的重点仍然是提高测量数据和井眼图像的实时传输能力,使钻井更安全、井眼轨迹(地质导向)更准确、完井后储层的排驱效果更佳,主要进展包括声波横波时差测量、随钻地震、随钻核磁共振测井.随钻脉冲中子测量、随钻地层测试等也已进行了现场测试.射孔、取心和地层测试方面,针对多油层射孔和压裂的套管外射孔新技术,使油井产量有较大提高.新的套管井地层测试仪器可以将钻穿钢套管、水泥和岩石,测量储层压力,采集地层流体样品,封堵射孔孔眼等一系列操作一气呵成.裸眼井电缆地层测试器具备了生产测试的许多功能.1 测井应用基础研究[1—6]近年来,对地层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的理论和实验的深入研究已经成为“热点”,原因有二:其一,薄互层、低孔低渗低阻储层测井评价和大位移井/水平井测井地层评价的需要;其二,新的测量手段(如高分辨率感应、三分量感应、正交偶极声波等成像测井仪器)的出现,使得对各向异性的精细描述成为可能.地层各向异性是指岩石物理性质和储层参数(如电阻率、声波速度和渗透率)随方向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源自内在的(沉积的)和外在的(应力诱导的构造)因素.地层各向异性是普遍规律,各向同性是各向异性的一个特例.在垂直井内,可以用阵列电阻率测井和阵列声波测井资料来对各向异性地层进行分析评价.随着大斜度井和水平井的大量出现,地层各向异性对测井测量的影响及其测量精度和可解释性成为测井分析家们主要关心的一个问题.在这些井中,井眼与地层界面以低角度相交或平行,在测井仪器周围不同角度上探测到的地层特性是不相同的.用电缆测井或是随钻测井中的多分量感应测井和正交偶极声波测井资料进行反演,可以较好地进行地层评价,将这些测井资料与其它成像测井资料相结合进行综合解释,可以取得更好的评价效果.地层各向异性可以由区域应力的差异引起.区域地应力的差异可能导致井眼附近地层先行破裂(自然的或诱导的裂缝,井眼不稳定性和产砂).裸眼井和套管井中应力诱导的各向异性主要用多极子阵列(斯通利波和偶极子横波)声波仪器进行评价.裂缝会使横波分裂成快、慢分量.四分量(正交偶极)仪能测量快、慢地层中的横波分裂,能以此测量信息来分析裸眼井中的裂缝,设计和评价套管井完井(水力压裂)方案.787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20卷薄层或岩性变化(主要为砂泥岩层序地层的沉积、颗粒大小或分选的变化)导致了地层的固有各向异性.低阻产层常常会导致错误的测井解释和油气层的不经意漏掉,因为常规测井仪器分辨率不够,不能对这些差异进行分析和评价.采用成像测井中的阵列感应测井,可以大大提高垂向分辨能力.用相应的反演算法,可以在薄互层研究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新发明的三分量感应测井,能测得垂向电阻率和水平电阻率,可用于研究地层电阻率各向异性,在薄互层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好效果.2 测井地面系统测井地面采集系统在不断更新换代,从数字时代(1962年开始)到数控时代(1976年开始)经历了14年,从数控时代到成像时代(1990年开始)又经历了14年[7].如果这是测井地面系统发展的规律的话,那么第五代测井———网络测井时代即将到来.事实上,三大测井公司已经开始研制和试验网络化测井地面系统.2.1 INSITE和INSITE Anywhere系统[8]这两种系统是哈里伯顿公司最近两、三年内开发的网络化测井地面采集系统,处于试验和改进阶段.INSI TE是该公司新近推出的一种实时数据管理和分配系统,依靠一种公用数据库结构,公司的所有服务线都能管理和共享井场作业期间采集的数据,帮助进行远距离决策和合作.INSIT E Any w here 是新一代基于因特网的数据传输系统,提供灵活的INSI TE技术,不用安装专门的软件,只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时候登陆互联网,享用油井数据.2.2 F OX系统[9]这是贝克-阿特拉斯公司正在开发的网络化测井地面系统,目前只在其网站上见过宣传材料,未见过该系统投产应用方面的报道.3 裸眼井测井裸眼井测井是勘探阶段寻找油气和划分油气水层,并定量评价油气层的一系列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在国际测井市场中,裸眼井测井占总测井工作量的53%[10].3.1 满贯组合测井[11,12]斯仑贝谢公司1995年推出快测平台(Express Platfo rm),此后,研制高可靠、高效率的集成化的满贯组合测井仪器已成为测井仪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斯仑贝谢公司2001年推出的新一代快测平台系统提高了耐温性能,哈里伯顿公司于2002年推出了称之为IQ的四组合测井仪,贝克-阿特拉斯公司于2003年7月份隆重推出了该公司的“快测平台”———FOC US组合测井系统.这样的组合测井仪(技术指标见表1)通过集成新的传感器,使用新的机械设计,缩短了仪器长度,增强了测量的稳定性,一次下井可提供常规地层评价所需的所有测井资料.通常,满贯组合测井仪主要有两类:三组合仪(电阻率、密度和中子、辅助测量)和四组合仪(电阻率、声波、密度和中子、辅助测量).目前这两类仪器主要有:(1)斯仑贝谢公司的快测平台(Ex press Plat-fo rm,三组合):集成了高分辨率阵列感应(H AIT)或者高分辨率方位测向(HA LS),三探测器岩性密度(TLD),补偿中子,辅助测量(井径、泥浆电阻率、井温、加速度、伽马)等仪器.(2)哈里伯顿公司的IQ四组合仪:集成了高分辨率感应(H RAI),能谱密度(SDLT),双源距中子(DSNA),井眼补偿阵列声波(BCAS),辅助测量等仪器.(3)贝克-阿特拉斯公司的FOC US测井系统(三组合或四组合):集成了高清晰度感应(H DI L),补偿Z密度,补偿中子,正交多极子阵列声波(XM AC),辅助测量等仪器.表1 三大测井公司满贯组合系统技术指标对比Ta ble1 Specification comparison of slam combination logging system of Schlumberger,Halliburton and Baker Atlas仪器指标IQ四组合仪Ex pres sPlatformFOCUS四组合耐温℉(℃)350(177)250(120)260(127)耐压psi(M Pa)20,000(138)10,000(69)10,000(69)最大直径(cm)9.211.79.5仪器长度(m)20.711.615.24仪器重量(kg)623311281.2适应井眼(in.)414至24434至1214最大测速(m/min)18.318.318.33.2 成像测井20世纪80年代后期成像测井开始进入商业应用.经过十多年发展,成像测井在地面系统、井下仪器、数据传输和资料处理解释等方面都得到较大发7883期原宏壮,等:测井技术新进展综述展,解决了常规三组合测井(密度、中子、电阻率)难以解决的许多地质问题.成像测井主要用于确定倾角、探测裂缝、断层定位、孔洞定位、岩心归位验证、描述薄层或薄互层及地层各向异性等,还有其他地质或工程应用.过去几年里成像测井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3.2.1 普通泥浆(水基泥浆)电阻率成像精确钻井-康普乐(Com putaLog)公司2001年研制成功的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Earth Imager)以该公司的6电极地层倾角测量技术为基础,6电极技术使用6个铰链的极板,每个极板安装在一个独立的臂上[13].按标准模式使用时,有6个极板可用,每个极板含25个经过刻度的微电阻率传感器,共150个.仪器还可按双模式工作,使用12个极板,每个极板含25个电扣.仪器在直径为200m m的井眼中的井周覆盖率为63%.仪器额定温度和压力分别为350℉和20000psi.哈里伯顿公司2003年推出扩展型微成像仪(XRM I)[14],这是该公司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EMI)的一种改进型.该型仪器主要是为Rt/Rm比值大的环境应用而开发的,这样的环境在碳酸盐岩地层很普遍.XRM I使用32位现代数字信号采集技术,同时增大电流激发需要的功率,同EM I相比,信噪比提高了5倍,动态范围扩大了3倍.即使在很高阻地层(R t≥2000Ψm)或井眼流体矿化度相对大(R m≥0.1Ψm)的环境,仪器产生的成像图也是非常可靠的.XRMI是一种极板型仪器,数据采样率高达120样点/英尺,在8.5英寸井眼,图像覆盖率为67%,可获得高分辨率的井壁图像.3.2.2 油基泥浆电阻率成像在用油基泥浆和人工合成泥浆钻的井中,非导电的井眼环境致使常规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的应用受到限制,电缆式高分辨率测量只能使用超声测井仪和倾角测量仪.2000年斯仑贝谢公司开发了一种基于成熟的电阻率成像测井原理的新技术,研制成功了油基泥浆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OBIM)[15,16].该仪器使用一种设计独特的成像极板和相关电极,测量每对电扣的微小电压差δV,从而在已知电流I和几何系数k的情况下,可由R xo=k(δV/I)描述冲洗带电阻率.OBMI仪器使用4个极板,每个极板上有5对电扣.仪器的垂直分辨率为3.0cm.OBM I对于小于3.0cm的薄层和特征有响应,但不能准确确定其厚度.在10in(25cm)厚的地层中,仪器给出的R xo,最大误差为20%.贝克-阿特拉斯公司2001年推出用于油基泥浆环境的电成像测井仪———EARTH成像仪[17].仪器有6个极板,每个极板上有8个传感器.在8in井中单程测井时井周覆盖率为64.9%.在1~2000Ψm 地层内,还产生高分辨率R xo曲线,精度为1.5%.仪器额定温度和压力分别为350°F和20000psi,可在6~21in井眼内使用,最大测速为600ft/h.3.2.3 核磁共振成像测井斯仑贝谢、贝克-阿特拉斯、康普乐(Co mputa-log)和哈里伯顿-纽马(NUM A R)等公司已经分别开发出新的核磁共振测量仪器.斯仑贝谢公司对其新一代NM R电缆测井仪的试验样机[18]进行了测试.该仪器是一只多频的、偏心的、梯度场测井仪.多采集模式可使仪器在单程测井中获得近井眼地层的径向剖面.仪器的探测深度增大,可以更好地探测原生流体,并降低了对井眼不规则的灵敏度.目前仪器的最大探测深度为6in.仪器使用一个预极化磁体,能在长等待时间的环境进行快速测井.M R Ex plo rer(M REX)是贝克-阿特拉斯公司新近开发的多频、多磁场梯度、侧向测量式的NM R 电缆测井仪器[19].多频特征可以保证仪器在单趟测井中按照不同的采集参数采集到多个回波串.多梯度特征用于根据扩散系数来对油气划分类型或量化.侧向测量设计减少了盐饱和泥浆等环境影响,能在大直径井眼使用,在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中可降低对仪器居中的要求.该仪器的探测深度从离井壁2.5in至4.5in不等,取决于工作频率.康普乐(Com putalog)公司已试验了一种由NPR“Karatozh”公司设计,并在实验室研究过其性能的新型NM R测井仪[20].该核磁共振仪(NM RT)是一种多频率的仪器,能以三种频率工作,中心频率约在730kH z,频率范围在700~760kH z之间.该仪器探测一个直径为13.8in、厚度约为0.28in的环状地层.NM RT能在多个频率下测量多种储层参数.几种样机业已安装完毕,并进行了测试.3.2.4 三分量感应测井一般来说,地层电阻率是各向异性的,即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测量结果不同.常规感应测井包括阵列感应测井的测量只是水平分量,很容易低估和漏掉低阻泥质砂岩产层.据估计,世界上大约30%的油气存在于砂泥岩薄互层.如何正确评价这类储层促进了三分量感应测井仪器的研制.789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20卷贝克-阿特拉斯公司2000年推出了新的多分量感应测井仪———三维探路者(3DEX)[21—23].该仪器使用三对相互正交的发射-接收线圈对,采集5个磁场分量H xx、H yy、H zz、H xy、H xz.这些信息可导出地层的水平电阻率(R h)和垂直电阻率(R v),从而可描述地层电阻率各向异性.根据阿尔奇公式和柯茨公式提供的电阻率各向异性与渗透率各向异性之间的岩石物理关系,还可使用3DEX的电阻率测量数据来评价渗透率各向异性.仪器在薄互层、低阻层的测井地层评价中有重要作用.在2003年SPWLA年会上,斯仑贝谢公司介绍了该公司的多分量感应测井仪器样机[24].这只仪器尽可能多的采用了该公司H型阵列感应仪的电子线路和线圈系机械结构.仪器有一个三轴发射器和两个三轴接收器,每个线圈系都含有一个常规的z 轴线圈和两个横向线圈,形成正交线圈系.长三轴线圈系的补偿线圈和短三轴线圈系的主线圈都离发射器72in.这种组合结构和各传感器的排列与相互补偿是本样机的主要特点.仪器还有一个常规的短线圈系阵列.3.2.5 正交偶极声波测井在2001年SPWLA年会上,哈里伯顿公司的科学家发布了其全新的正交偶极子测井仪———Wave-So nic测井系统[25].该系统在机械设计上重点考虑仪器的物理强度,使其可置于组合仪器串中较重仪器(如NM R和地层测试器)的上部.相对于以前仪器的一个重大改进是,该系统的偶极声源在频率、幅度、激发波信号及波形等方面是完全可调的.仪器由发射器/接收器控制电路、隔声体、接收器阵列和主电子线路等几部分组成.仪器长33.5ft,最高耐温和耐压分别为300(150℃)和20000psi.4 套管井测井套管井测井能减少仪器故障和井眼不稳定所伴随的裸眼井测井风险,另外,通过较少的测井次数和使用不太贵的修井或完井钻机,套管井测井能显著地降低作业成本.套管井测井在某些环境,如地质和构造已完全清楚的油田,能完全取代裸眼井电缆测井.国际测井市场上,套管井测井占总测井工作量的47%[10].以下介绍过去五年里套管井测井方面的主要进展.4.1 套管井电阻率测井电阻率是评价地层含油性的关键参数之一.如果能在套管井中测量地层电阻率,就能够将已建立的含水饱和度评价方法应用于正在开采的储层.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一直是国外大测井公司孜孜以求、竞相发展的测井高新技术.斯仑贝谢公司通过对其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器CHFR进行改进,于2001年推出了一种测速较快的仪器———CHFR—Plus[26],其测速为200~240ft/h,在直径为412in至958in的套管内测井,额定温度和压力分别为300和15000psi.相对于CH FR仪, CHFR—Plus立足于误差抵消而不是误差补偿,不必单独测量套管电阻率补偿量,测量时间减半,测量精度或准确度相同或更好.斯伦贝谢公司的CH FR 已在印尼等国家和地区测井上千口,2003~2004年在中石油的多个油田测井60余口.贝克-阿特拉斯公司的套管井电阻率测井仪TCR仍在试验和完善中[27].TC R仪器工作时被压向套管壁,仪器的7个电极经过精心排列,能与金属套管壁保持良好接触.仪器的垂直分辨率由19in (短间距)和38in(长间距)两个电极距确定.虽然目前的测试结果令人满意,但由于不同的井下条件限制了该样机的推广使用,进一步的现场测试是必要的.4.2 脉冲中子测井新的脉冲中子类测井仪综合了过去的中子寿命测井仪、碳氧比测井仪的功能和元素测井仪的一部分功能,可以通过油管将仪器下入井内,在套管井内测定剩余油饱和度、评价油层水淹情况,还可以测得地层孔隙度等地层参数.哈里伯顿公司2001年推出了其原先的储层监测仪(RM T)的改进型,称为RM T Elite[28]系统.仪器直径218in,能穿过238in的所有普通油管.该系统使用一对直径为1.4in的锗铋酸(GBO)晶体,置于保温瓶中.光电倍增管与较近的晶体相距1in,与较远的晶体相隔6in.仪器有两个工作模式:(1)非弹性或C/O模式,能同时测量碳、氧、钙和硅的非弹性中子产额,还测量地层俘获截面、用于水流探测的氧活化、用于孔隙度计算的计数率比值,以及元素俘获产额.(2)重复多道热衰减岩性测量模式,可产生脉冲中子俘获(PNC)测井能提供的所有测量值,从而能很好地进行岩性分析.4.3 井下永久传感器[29,30]近年来,井下永久传感器技术发展很快,传感器的种类也增多,有从动型声波流量传感器、主动型和7903期原宏壮,等:测井技术新进展综述从动型声波及地震传感器阵列、实时的多点压力传感器、分布温度传感器、电磁类传感器、流体成份分析传感器等,有人还在研究超声和核磁共振传感器.在井下永久传感器中,光纤传感器具有一些突出的优点:它可以在高温下工作,可以不用井下电子线路,不受干扰,其信息可以通过光纤快速传送到地面等.井下永久传感器还可用于井间成像,有井间电阻率成像及井间地震成像两类.将井下永久传感器测得的资料与其他资料相结合,可以监测地下流体(油气、蒸汽、水)的分布.也有人试图达到智能完井,利用井下永久传感器测得的资料,控制井下的一些阀,以封闭出水层位,调整各层的产出量或是注水量.已研制成功的井下光纤永久传感器包括温度、压力、流量和持率传感器.4.4 电动测井[31]在2002年SPWLA年会上,日本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测井系统,称之为电动测井(EK L).这种方法源于如下现象:毕奥特快纵波在穿过渗透率、孔隙度等参数变化的界面时会产生毕奥特慢纵波,后者很快衰减并产生电信号.在两口井中的测试表明,该系统对于估算土壤和岩石的渗透率具有应用前景. EKL声系发射声能,测量声波衰减过程中产生的电势,其响应大多与井壁处水/地层界面有关.渗透性地层中有水流时,电荷发生分离,反映了外加的声压场.通过观察两个频率时的电势,可以获得渗透率和其它流体性质.这种电势非常弱,为几个毫伏.EKL 声系使用了一种专利技术来提取固有噪声环境中的有用信号.在EKL处理中还要做进一步的工作以提取和刻度弹性参数,确保EK L系统的实用性.4.5 套管钻井测井[32]套管钻井测井是在套管钻井技术诞生后出现的新的测井模式.套管钻井是一种新兴技术,是一口井的钻井和下套管同时完成的过程.这种技术就是用套管作为钻杆,井眼钻成功时,套管也下到了井下.套管钻井技术正在发展之中,尚未成熟,因此,套管钻井测井可能还处于概念阶段.套管钻井测井有两种模式:(1)钻后测井模式.这种模式也称为电缆测井模式,就是在完成套管钻井作业后,用电缆将测井仪器在套管内下到要测量的目的层段,进行测井.测量的目的是完成常规裸眼井测井的任务,但所用的测井仪器受到很大限制,除了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器(正在完善之中)外,其他所有电法测井仪器都不能使用.(2)随钻测井模式.测井仪器安装在与最下面一根套管连接的底部钻具组合内,在套管钻井进行的过程中,在需要测井的层段一边钻井,一边测井.这种测井模式具有常规随钻测井的所有优点,同时免除了专门下套管需要的钻机在用时间,节省了大量的钻机租赁费用.4.6 ABC软件系统[33]斯仑贝谢公司的套管后分析(ABC)软件系统用于套管井地层评价,可用于评价孔隙度、体积密度、岩性、含水饱和度、声波性质和渗透率,还可用于地层压力和地层流体样品的分析.可使用的仪器包括: (1)C HFR-Plus———套管井地层电阻率测量仪;(2) CHDT———套管井地层动态测试器,取压力和流体样品;(3)CH FP———套管井地层孔隙度仪,测量中子孔隙度和俘获;(4)CH FD———套管井地层密度仪,使用了专门为套管井设计的密度仪器的一个新特征;(5)DSI———偶极横波声波成像仪,用于测量地层声波速度信息.5 随钻测井技术随钻测井(LWD)能实时地提供地层评价和钻井数据,能作为电缆测井的一种替代方法,能减少测井所需要的钻机在用时间,还可以在高风险井中保证数据的采集.目前,随钻测井仪器能用于常规井和小井眼井,提供一系列地质导向和地层评价测量.除了阵列电阻率、中子孔隙度、密度和声波纵波时差以外,现在的LWD测量还包括脉冲中子、声波横波时差、随钻地震、随钻核磁、环空压力、地层测试.方位测量(包括电阻率、密度、声波)能用于实时确定倾角,提供二维和三维井眼图象,用于地质导向和确定井位.随钻测井技术在过去几年里发展迅猛.新的和改进的随钻测井仪器系列能比以前的仪器提供更多、更准确的地层评价测量,应用范围也更广;数据传输系统有了更多的选择.5.1 数据传输技术[34—36]多年来数据传输是制约随钻测井技术发展的“瓶颈”.泥浆脉冲传输是普遍使用的一种数据传输方式,大多数随钻测量都采用泥浆脉冲方式传输数据.泥浆脉冲传输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为4~10bit/s,而电缆的传输速率为550~660bit/s.电磁传输和声波传输技术还处于研究和试验之中.(1)电磁(EM)传输.电磁传输作为把MWD/LWD 数据从井下传送到地面的一种替代方法,正处于发展之中.EM传输速率与泥浆脉冲传输速率相当.但EM传输能用于使用空气、泡沫泥浆的欠平衡钻井791。
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注水井是石油开发过程中重要的设备,用于注入水以维持油井压力和提高油田采收率。
随着石油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注水井测试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一、前沿技术1. 高分辨率测井技术:高分辨率测井技术在注水井测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提供更精确的地层信息,如渗透率、孔隙度等。
目前,常用的高分辨率测井技术包括核子磁共振测井、电子探测器测井和微波测井等。
这些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油井的动态变化,提高注水井测试的精度和可靠性。
2. 多相流体测井技术:多相流体测井技术是注水井测试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它可以对不同类型的流体进行准确测量和分析,如油、水和气体等。
目前,常用的多相流体测井技术包括伽马射线测井、声波测井和电阻率测井等。
这些技术能够提供准确的流体分布信息,帮助工程师判断油井的产能及注水效果。
3. 实时监测与远程控制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实时监测与远程控制技术在注水井测试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对注水井运行状态和参数的实时监测,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对井口设备进行调节和优化。
这不仅提高了注水井测试的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操作的风险。
二、发展趋势1. 自动化和智能化:注水井测试将朝向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引入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注水井的智能监测和自动控制。
这将大幅度减少人工操作和监测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2. 多层次测量与综合评价:未来的注水井测试将从单一参数测量转向多层次测量和综合评价。
通过使用多种测井工具和技术,可以全面了解油井和地层的状态和特性。
综合评价结果将为油田开发和注水井调控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3. 网格化管理和控制:未来的注水井测试将实现全面的网格化管理和控制。
通过在油田内部建立密集的传感器网络,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所有的注水井。
这将大大提高注水井测试的效率和精度,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前沿技术包括高分辨率测井技术、多相流体测井技术和实时监测与远程控制技术等。
石油测井技术及发展趋势研究
石油测井技术及发展趋势研究石油测井技术是石油勘探与开发中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测井可以获取地下储层的物性信息,为油气藏储量评估、开发方案设计和生产管理提供有力依据。
本文将对石油测井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石油测井技术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初,最早的测井工具是对油井的电导率进行测量,随后逐渐发展出其他测量仪器和方法,如径向测速仪、电容测井仪、核密度测井仪等。
1945年,美国休斯公司成功发明了自感测井法,该方法能够高精度地测量油井的电性和磁性参数,极大地推动了石油测井技术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石油勘探进入了非常规油气资源时代,需要更加精确和综合的测井方法来解决勘探开发难题,石油测井技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石油测井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参数井下测量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测井技术主要是对单个参数进行测量,如电导率、密度等,而现在的石油测井仪器可以同时测量多个参数,如电性、声波、核磁共振等,从而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储层信息。
2. 高分辨率测井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测井技术往往只能提供储层的整体性质,而现在的高分辨率测井技术可以对储层进行细致的划分,提供更加精准的储层描述和解释。
3. 测井解释方法的改进。
测井数据的解释是测井技术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现在的石油测井解释方法已经从传统的经验公式和模型推导发展为基于计算机模拟和统计分析的定量解释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和可靠地解释测井数据。
1. 发展更加综合的测井仪器和方法。
未来的石油勘探开发将更加注重全面获得地下储层的各种信息,因此将需要发展更加综合的测井仪器和方法,能够同时测量不同参数,并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储层描述。
2. 发展非侵入性测井技术。
传统的石油测井技术需要通过在井中插入探测器来获取数据,而未来的石油测井技术将更加注重发展非侵入性的测井技术,通过地球物理、化学等手段对地下储层进行直接观测和分析,从而减少井下操作和对地下储层的干扰。
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注水井测试是油田开发中评估和优化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手段。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注水井测试工艺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介绍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
一、前沿技术1. 测井技术测井技术是注水井测试的核心技术之一。
传统的测井技术包括垂直测井、侧向测井和全方位测井。
垂直测井主要通过装有测井仪器的测井钻杆从井底至井口进行测井。
侧向测井则是通过侧孔钻井来进行测井。
全方位测井是指在垂直测井基础上,加装了多个测井仪器,可以同时测量井腔的物理性质。
近年来,随着测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前沿的测井技术。
利用多频测井技术可以获取更高分辨率的测井数据,提高测井结果的精度。
利用电磁测井技术可以获得地下油层的导电率和磁导率等信息,进一步帮助评估油藏性质和确定油藏结构。
2. 压力测试技术压力测试是注水井测试中的重要环节,可以用于评估油藏的压力状态和剖面分布。
传统的压力测试技术主要有射孔测试、井底流量测试和井底压力测试。
射孔测试是通过射孔枪在油井井筒中形成射孔,然后进行油压测试。
井底流量测试则是通过在井底装置流量计来测量井底流量。
井底压力测试则是通过井底压力传感器来测量井底压力。
随着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的压力测试技术越来越多样化和精细化。
利用流动模型数学模拟技术可以模拟油井压力和流量分布,减少实验测试成本。
利用无侵入式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井底压力的变化,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3. 测井解释技术测井解释是注水井测试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根据测井数据对油藏进行定量分析和解释。
传统的测井解释方法主要是通过一些常用的油藏物理模型和数学方法,对测井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和解析,进而得到油藏的物性参数。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一些新的测井解释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对测井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提高测井解释的准确性和效率。
利用地震数据来辅助测井解释也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测井技术新发展
当前各测井公司的技术思路是:完善常规测井技术,以新技术、新 产品推动测井技术发展,扩大市场占有率。斯伦贝谢、阿特拉斯、哈 里伯顿等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开展新方法、新仪器及地质效果研 究。近年来,测井技术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1.核磁共振测井 核磁共振测井
•阿特拉斯、哈里伯顿公司相继在各自的地面测井系统开发测井软件 配接NUMAR公司生产的MRIL下井仪器。 •哈里伯顿公司不惜以3亿多美元收购了NUMAR公司。 •壳牌等油公司纷纷扩大核磁共振测井的应用规模,同时还加大了这 方面的技术投入。 •从1991年始,世界各地进行测井服务逐年上升,1991~1996年分别为 30、100、250、350、450、870井次左右,1997年将可能为1700井次。 •仅阿特拉斯公司使用MRIL仪器在阿根廷测井服务平均每月达20~ 40井次之多。
4.井间测井技术 井间测井技术
国外目前的井间测井技术主要是井间声波 井间电磁波 井间声波和井间电磁波 井间声波 井间电磁波成象测 井技术。 井间声波测井将声源和接收器置于不同位置,信息量大 效果直 井间声波测井将声源和接收器置于不同位置 信息量大,效果直 信息量大 观有效。其纵向分辩率介于地震勘探与电缆声波之间,通常相邻井 观有效。其纵向分辩率介于地震勘探与电缆声波之间 通常相邻井 距小于2000ft 时的纵向分辨率为 ~10ft。斯伦贝谢的BARS和阿特 时的纵向分辨率为3~ 距小于 。 拉斯的Seilink井间声波仪器分别利用将声源和接收置于不同位置,对 接收到的声波信号进行波谱分析,可得到裂缝识别、流体分布、地层 可得到裂缝识别、 可得到裂缝识别 流体分布、 走向等效果。同时将地震勘探、测井资料同声波资料综合运用,可 走向等效果。同时将地震勘探、测井资料同声波资料综合运用,可 达到油藏综合描述的目的。 达到油藏综合描述的目的。实例显示,在井间间距400m进行作业的 测井资料显示出很好的地层层理剖面及裂缝深度、走向。同时结合 岩石声学物理对地层的渗透率和各向异性进行分析。 斯伦贝谢公司在井间电磁波测井技术上有新的发展。 斯伦贝谢公司在井间电磁波测井技术上有新的发展。这种方法 最初用于描述裂缝性结晶岩中的地下水流情况,其工作方式有单井反 工作方式有单井反 射方式、井间反射方式、井间层析射线方式。 射方式、井间反射方式、井间层析射线方式。目前的技术水平为 Rt=10000 m时探测深度为100m,其横向分辨率可达0.5m,角度分辨率 为45°。
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注水井测试工艺是现代油田开发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其基本目的是通过注水来提高油层压力,从而促进油的流动,提高采收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注水井测试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
一、前沿技术1. 多点压裂技术多点压裂技术是现代注水井测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裂缝面积,从而提高油层的渗透率和采收率。
具体实现方式是在注水井的不同位置进行多次压裂,形成多个裂缝,提高油层的渗透性。
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实例证明,多点压裂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注水井的产量和采收率。
2. 激光菲涅尔衍射技术激光菲涅尔衍射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测压技术,其主要作用是测量注水井内部压力的变化。
相对于传统的钻井测压技术,激光菲涅尔衍射技术具有高精度、高精度、不受环境干扰等优点。
此外,这种技术还可以实现对注水井内部的流场、压力场等参数的精准测量和分析,为油田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3. 时域反射技术时域反射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其主要作用是检测钻井管壁的裂缝、断裂等缺陷。
在注水井测试中,时域反射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注水井管道和配套设备的损坏情况,确保注水井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实现对注水井管道的内部结构、磨损程度等参数的精准测量和分析。
二、发展趋势1. 多元化注水井测试技术未来注水井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和高效性。
随着油田开发对注水井测试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注水井测试技术将不断涌现出新的领域和应用。
同时,注水井测试技术也将更加注重提高测试效率和精度,加快技术转型和创新,以满足不同油田开发的需求。
随钻测井技术新进展
参考文献
[J张 辛 耘 , 彦 军 , 敬 农 . 钻测 井 的昨 I 郭 王 随 天、 今天 和 明 天 . 测井 技 术 , 0 6, O 20 3 . [ 2 】朱 桂 清 , 兆 淇 . 章 国外 随 钻 测 井技 术 的 最 新 进 展及 发 展趋 势 . 井 技 术 , 0 8 测 20 ,
7方位电阻率测 井仪
Halb ro 公 司推 出 r方 位深 电阻率 li u t n 测井仪( ADR) 采 用 了新 型 传 感 器和 倾 斜 , 线 圈进行 多频传 播 电阻率 。 ADR可 进 行 2 0 个测 量 , 00 同时 狭得 R R, 3 频率 h, 和 种 的地 层 倾 角 数 据 , 3 频 率 分 别 是 : 这 种 1 5 Hz 5 ( Hz 2 2 k 、 f k 和 MHz 电 阻率传 感 器包 ) 】 。 括6 个 轴 发 射 器和 3 个成 4 0 5 的接 收 线 圈。
6紧凑型补偿 随钻 电阻率测井仪器
近 年 来 , 着 电 阻率 测 量 技 术 的 逐 步 随 成 熟 , 器 的 测量 参 数 也在 增 加 , 以提 供 仪 可 多 个 电阻 率 测 量 值 , 且 具 有 不 同 探 测 深 并 度。 最近 对 LW D电 磁 波 电 阻率 测 井 仪 器 的 调 查 显示 , 始的 3 天线 电磁 波 电 阻率 测 原 根 井 仪 器 已 经发 展 为具 有 9 天 线 更 复 杂 的 根 系统 , 在具 有6~ 7 天线 的 仪 器很 常 见 。 现 根 最近 , 代 克 斯 公 司 推 出 了新 的随 钻 电 磁 松 波 电 阻率 测 井 仪 器 ——紧 凑 型 补 偿 电磁 波 电 阻 率 测 井 仪 器 , 的 仪 器能 够 支 持 电 磁 新 波 电阻 率 测井 的基 本 需 求 : 多个 探测 深 度 、 井 眼补 偿 、 多个 频 率 等 。 新 测 量 方 法 扭 转 了 通 过 降 低 天 线 数 量 、 加 长 度 和 复 杂 性 来 满 足 井 眼 补 偿 等 增 需 要 的 趋 势 。 仪 器 的 天线 数 量 更 多 , 度 新 长 更短 , 时能 完 成 多个 频 率 测 量 。 同 与传 统 天 线 阵 列 相 比 , 凑 天 线 阵 列 的 长 度 缩 短 了 紧 4 %, 就 降 低 了 井 底组 合 的长 度 和 成 本 。 0 这
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注水井测试是一种用于评估油田中注水井性能的关键工艺,通过对注水井进行测试可以获得注水井的产能、效率和受限因素等关键参数,从而优化油田的生产。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注水井测试工艺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而在如今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中,注水井测试工艺正朝着更加智能化、精确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一、前沿技术1. 无线传感器技术:传统的注水井测试过程中,需要使用有线传感器来监测井下参数,但有线传感器存在布线复杂、易受损等问题。
而无线传感器技术能够实现对井下参数的无线监测和传输,大大简化了测试过程。
2. 声波测井技术:声波测井技术是利用井下传感器发射声波信号并接收反射信号,通过分析反射信号来评估注水井的产能和透水性能。
与传统的压力测试相比,声波测井技术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测井数据。
3. 数字化测试技术:数字化测试技术是将测试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井下情况和产能。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测试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并节约测试时间和成本。
二、发展趋势1. 智能化测试系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注水井测试系统也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通过引入智能化算法和自动化设备,可以实现对测试过程的自动控制和优化,提高测试的效率和准确性。
2. 多元化测试方法:未来的注水井测试可能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测试方法,而是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估注水井的性能。
可以结合压力测试、声波测井、电阻率测试等多种测试手段,综合分析井下情况。
3. 网络化和远程监控:注水井测试过程中需要监测和传输大量的数据,传统的数据传输方式存在复杂和不稳定的问题。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采用网络化和远程监控的方式,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远程监控,提高测试的效率和可靠性。
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包括无线传感器技术、声波测井技术、数字化测试技术、智能化测试系统、多元化测试方法以及网络化和远程监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井技术作为认识和识别油气层的重要手段,是石油十大学科之一。
现代测井是当代石油工业中技术含量最多的产业部门之一,测井学是测井学科的理论基础,发展测井的前沿技术必须要有测井学科作指导。
二十一世纪,测井技术要在石油与天然气工业的三个领域寻求发展和提供服务:开发测井技术、海洋测井技术和天然气测井技术。
目前,测井技术已经取得了“三个突破、两个进展”,测井技术的三个突破是:成像测井技术、核磁测井技术、随钻测井技术。
测井技术的两个进展是:组件式地层动态测试器技术、测井解释工作站技术。
“三个突破、两个进展”代表了目前世界测井技术的发展方向。
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国也要开展“三个突破、两个进展” 的研究。
一、对测井技术的需求目前我国油气资源发展对测井关键技术的需求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复杂地质条件的需求、油气开采的需求、工程上的需求。
1)复杂地质条件的需求我国石油储量近90%来自陆相沉积为主的砂岩油藏,天然气储量大部分来自非砂岩气藏,地质条件十分复杂。
油田总体规模小,储层条件差,类型多,岩性复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物性变化大,薄层、薄互层及低孔低渗储层普遍存在。
这些迫切需要深探测、高分辩率的测井仪器和方法,开发有针对性、适应性强的配套测井技术。
2)油气开采的需求目前国内注水开发的储量已占可采储量的90%以上,受注水影响的产量已占总产量的80%,综合含水85%以上。
油田经多年注水后,地下油气层岩性、物性、含油(水)性、电声特性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识别水淹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多相流监测、计算剩余油(气)层产量等方面的要求十分迫切。
3)工程上的需求钻井地质导向、地层压力预测、地应力分析、固井质量检测、套管损坏检测、酸化压裂等增产激励措施效果检测等都需要新的测量方法。
二、测井技术现状我国国内测井技术发展措施及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方面走引进、改造和仿制的路子;另一方面进行自主研究和开发。
下面分别总结一下我国测井技术各个部分的现状:1)勘探井测井技术现状测井装备以MAXIS-500、ECLIPS-5700及EXCELL-2000系统为主;常规探井测井以高度集成化的组合测井平台为主;数据采集主要以国产数控测井装备为主;测井数据的应用从油气勘探发展到油气藏综合描述。
2)套管井测井技术现状目前,套管和油管内所使用的测井方法主要有:微差井温、噪声测井、放射性示踪,连续转子流量计、集流式和水平转子流量计,流体识别、流体采样,井径测量、电磁测井、声测井径和套管电位,井眼声波电视、套管接箍、脉冲回声水泥结胶、径向微差井温、脉冲中子俘获、补偿中子,氯测井,伽马射线、自然伽马能谱、次生伽马能谱、声波、地层测试器等测井方法。
测井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测井工艺水平、仪器的质量和科技人员对客观影响因素的校正。
测井数据的应用发展到生产动态监测和工程问题整体描述与解决。
3)生产测井资料解释现状为了获得油藏描述和油藏动态监测准确的资料,许多公司都把生产测井资料和其它科学技术资料综合起来。
不仅测得流体的流动剖面.而且要搞清流体流入特征,因此,生产测井资料将成为油藏描述和油藏动态监测最重要的基础。
生产测井技术中一项最新的发展是产能测井,它建立了油藏分析与生产测井资料的关系。
产能测井表明,生产流动剖面是评价完井效果的重要手段。
产能测井曲线是裸眼井测井资料、地层压力数据、产液参数资料、射孔方案和井下套管设计方案的综合解释结果,其根本目的就是利用油层参数预测井眼流动剖面。
生产测井流量剖面成为整个油层评价和动态监测的一个重要方法。
4)随钻测量及其地层评价的进展随钻测井(LWD)是随大斜度井、水平井以及海上钻井而发展起来的,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已成为日趋成熟的技术了。
如今随钻测井已经拥有了裸眼井电缆测井所拥有的各种测井方法。
随钻测量(LWD)的进展体现在:仪器尺寸更小;扩大了温度范围;出现了新的地质导向技术。
地层评价的最新进展,尤其是随钻数据采集,改善了地层数据的质量,增加了数据量,并有实时地层评价功能,便于发现那些电缆测井难以发现的储层;此外,随钻测井缩短了钻机的在用时间,从而在整体上节省了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
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碳酸盐岩油气层、火成岩裂缝性油气层、砾岩油气层、复杂岩性油气层、低孔低渗油气层、稠油层以及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等测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生产测井方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产测井技术。
在常规测井的资料分析、解释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测井前沿技术研究就是测井超前技术研究,也是测井创新技术研究,它是发展测井高科技的基础。
三、测井前沿技术的发展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世界测井的前沿技术有:成像测井技术、核磁共振测井技术、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地球化学测井技术、光测井技术、随钻测井技术、组件式地层动态测试器技术、网络一体化软件集成平台技术。
这些开创性的研究对世界测井技术的发展将起着主导作用。
表1是三大公司成像测井技术概况:1)核磁共振测井阿特拉斯、哈里伯顿公司相继在各自的地面测井系统开发测井软件配接NUMAR公司生产的MRIL下井仪器。
哈里伯顿公司于97年6月不惜以3亿多美元收购了NUMAR公司。
壳牌等油公司纷纷扩大核磁共振测井的应用规模,同时还加大了这方面的技术投入。
从1991年始,世界各地用NUMAR公司进行测井服务逐年上升,其地质效果明显。
例如在北海某地区低电阻率巨厚砂泥岩层,常规组合测井解释为水层,进行MRIL仪器测井后认为孔隙流体水大部分为束缚水,判定为油层,经射孔后证实为一高产油井。
目前,NUMAR公司的MRIL新型仪器已经能测量岩石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自由流体、岩石特征参数及油/气/水识别等,同时在开展综合地层评价及双频研究,并已开发随钻测井LWD的核磁仪器。
NUMAR公司声称希望用MRIL和电阻率仪器替代常规三组合测井(即补中、密度、电阻率)。
斯仑贝谢公司研发了新一代NMR电缆测井仪。
该仪器是一只多频的、偏心的、梯度场测井仪。
多采集模式可使仪器在单程测井中获得近井眼地层的径向剖面。
仪器的探测深度增大,可以更好地探测原生流体,并降低了对井眼不规则的灵敏度。
斯仑贝谢公司还推出了一种新的MRF多流体弛豫模型,可用于NMR仪现场采集的数据。
通过对一组NMR数据的联合反演,MRF方法能对现代NMR仪探测的近井眼地层进行详细的地层评价,包括:冲洗带流体饱和度、NMR总孔隙度、总束缚水体积、原油粘度、盐水T2分布及T1/T2比、原油T2及扩散系数D的分布、估算经过油气影响校正的渗透率。
2)成像测井技术上世纪90年代初,三大测井公司推出几种成象测井方法和仪器。
比较成功的有:斯伦贝谢公司的阵列感应成象测井,它给出二维的地层电导率图象,可以直观地显示地层电导率在轴向和径向的二维分布。
其分辨率在1ft,可识别厚层内的非均质性。
新开发出的AIT-H型仪器已组合于快速平台系统,新三组合仪器串长仅38ft,比常规三组合仪器串(75~90ft长)大大缩短。
斯伦贝谢公司的方位电阻率成象测井,它是利用方位电极阵列测量井周12个定向深电阻率值,实际是一种阵列侧向成象测井,其纵向分辨率为8in,探测深度接近深侧向测井,可用于定量评价20cm薄层的含油饱和度;对火成岩裂缝油藏评价十分有用;也可识别地层的非均质性。
斯伦贝谢的偶极子声波成象测井,它可用于低孔、低渗的砾岩、火成岩等复杂储层评价、低电阻率油层评价,尤其对裂缝识别和识别气层十分有用。
阿特拉斯公司的高分辨率感应测井仪,采用8种频率测量,有利于进行二维的实时反演和趋肤效应校正,缩短了反演处理时间。
另外,还有西方阿特拉斯公司的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等。
3)随钻测井LWD技术油田的低成本开采使得定向及水平井钻探的应用愈来愈广泛。
由于LWD 具有钻井导向、快速直观、准确等优点,所以在定向/水平井的应用十分突出。
斯伦贝谢和哈里伯顿两家公司的LWD测井制造技术和服务发展迅猛,哈里伯顿公司于1994年开始开发的pathFinder LWD测井系统包括自然伽马、2MHz电阻率、密度、中子孔隙度、井径、声波等。
在定向测井服务中它们可以代替电缆测井而提供优质可靠的测量数据。
斯伦贝谢公司的LWD系列包括声波(SI)、电阻率(RAB)、阵列电阻率(ARC5)、密度中子(ADN)等,它们组合起来构成VISION475测井串,同样也能适用于不同尺寸的井眼。
此外,阿特拉斯公司的SWD仪以钻头为声源、在地面或邻井进行测量的技术研究为LWD 增添了新的内容。
4)地层测试技术地层测试作为重要的试井测量手段在斯伦贝谢、阿特拉斯、哈里伯顿等公司都有新的发展,各公司具有代表性的仪器分别为MDT、RCOR、RSCT。
以斯伦贝谢公司的MDT(ModularFormation Dynamics Tester)为例,其模块化的结构易于拼装,根据用户的需求组成仪器串进行作业。
该仪器可由10个模块中的部分或全部组成:电源模块、液压功率模块、单探头模块、双探头模块、流体控制模块、光电流体分析模块、多样品室模块、样品室模块、分隔器模块、泵出模块。
其功能除测试流体性质及地层参数外,还可为压裂提供作业参数。
另外,斯伦贝谢公司已研发过套管地层测试器,现场应用效果显著。
阿特拉斯公司的RCOR仪也颇具特色,1in 的取样直径与岩心试验室分析设备兼容,低速高转矩取心操作保存样品特性,该仪器兼备水平井取心能力。
其地面图形化直观显示,控制井下仪工作使操作更为简便。
5)井间测井技术国外目前的井间测井技术主要是井间声波和井间电磁波成象测井技术。
井间声波测井将声源和接收器置于不同位置,信息量大,效果直观有效。
其纵向分辩率介于地震勘探与电缆声波之间,通常相邻井距小于2000ft时的纵向分辨率为3~10ft。
斯伦贝谢的BARS和阿特拉斯的Seilink井间声波仪器分别利用将声源和接收置于不同位置,对接收到的声波信号进行波谱分析,可得到裂缝识别、流体分布、地层走向等效果。
同时,将地震勘探、测井资料同声波资料综合运用,可达到油藏综合描述的目的。
实例显示,在井间间距400m进行作业的测井资料显示出很好的地层层理剖面及裂缝深度、走向。
同时结合岩石声学物理对地层的渗透率和各向异性进行分析。
斯伦贝谢公司在井间电磁波测井技术上有新的发展。
这种方法最初用于描述裂缝性结晶岩中的地下水流情况, 其工作方式有单井反射方式、井间反射方式、井间层析射线方式。
目前的技术水平为Rt=10000时探测深度为100m,其横向分辨率可达0.5m,角度分辨率为45°。
四、正在发展的测井新技术1)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斯伦贝谢及阿特拉斯公司过套管(金属)地层电阻率测井技术,用于探测老井中漏掉的油、气层,监测油田剩余油饱和度的动态变化。
目前套管厚度及腐蚀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为主要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