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第九章)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第九章土壤溶液化学反应1
• 在强酸性矿质土壤中以交换性 Al3+和以共价健紧束缚 的 H+ 及 Al3+ 占优势;在酸性土壤中,致酸离子以 Al (OH)2+和Al(OH)2+ 等羟基铝离子为主,而在中 性及碱性土壤中,土壤胶体上主要是交换性盐基离子。
二、土壤碱性形成
土壤碱性反应及碱性土壤形成是自然成 土条件和土壤内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碱性 土壤的碱性物质主要是钙、镁、钠的碳酸盐和 重碳酸盐,以及胶体表面吸附的交换性钠。形 成碱性反应的主要机理是碱性物质的水解反应。
• 式中:pe为电子活度(e-)的负对数, 当[氧化态]与 [还原态]的比值为1时,pe=(1/n)logK, 即pe0。
• • • •
平衡常数K与反应自由能的关系为: ΔGr0 = -RTlnK 而 ΔGr0 = - nFEh 则 RTlnK = nFEh 或: Eh = (RT/nF)lnK 由于 (1/n)logK = pe 所以得:
2、碳酸钠的水解
(1)2NaHCO3 Na2CO3+H2O + CO2 (2)Na2SiO3 + H2CO3 Na2CO3 +SiO2+H2O (3)CaCO3 +NaCl CaCl2 + Na2CO3 CaCO3 + Na2SO4 CaSO4+ Na2CO3
3、交换性钠的水解
胶 Ca2+ 粒 Mg2+ + 4Na+ 胶粒 xNa + yH2O +CO2 胶 2Na+ 粒 2Na+ + Ca2+ + Mg2+
(三)土壤碱性指标
1、总碱度 总碱度是指土壤溶液或灌溉水中碳酸根、重碳酸根的 总量。我国碱化土壤的总碱度占阴离子总量的50%以上, 高的可达90%,故可用总碱度作为土壤碱化程度分级的 指标之一。即 总碱度= [CO32-] + [HCO3-] [cmol(+)/L ]
第9章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8/60
(四)人类耕作活动
施肥和灌溉会改变土壤酸度:
酸性肥料降低土壤pH(KCL); 施用石灰提高土壤pH; 污染水的灌溉; 大气污染; 淹水耕作。
9/60
土壤酸碱的存在形式和表示方法
土壤pH和酸碱性分级:
土壤的酸性、中性和碱性,其区分决定于土壤溶液中 游离的H+与OH-的浓度的比例。
水解性酸度一般要比交换性酸度大得多,但这两者是同一来源,本质上 是一样的,都是潜性酸,只是换作用的程度不同而已。
CH3COONa +H2O = CH3COOH+NaOH
土壤胶粒 H +Na+ + OH- = 土壤胶粒 Na +H2O
Na
土壤
土壤
胶粒 Al +3CH3COONa+3H2O= 胶粒
Na +Al(OH)3 +3CH3COOH
Chapter 9.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Soil acid-base and redox reaction
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系
土壤学
2/60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土壤酸性 第二节 土壤碱性 第三节 土壤缓冲性能 第四节 土壤氧化还原反应 第五节 土壤酸碱和氧化还原状况与生物环境
Na
16/60
3、潜性酸表现其酸性的机制
土壤胶体上氢离子的解离 胶体上氢离子被其它阳离子代换到溶液中 土壤胶体上铝离子作用:
Al3+ + H2O ⇋ Al(OH)2+ + H+ Al(OH)2+ + H2O ⇋ Al(OH)2+ + H+ Al(OH)2+ + H2O ⇋ Al(OH)3↓+ H+ 土壤中羟基铝离子实际上还很复杂。[Al6(OH)12]6+、 [Al10(OH)22]8+ 等等
第9-1章+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土壤学
Chapter 9.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Soil acid-base and redox reaction §9.1 土壤酸度 §9.2 土壤碱度 §9.3 土壤氧化还原反应 §9.4 土壤缓冲性 §9.5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与生物环境
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系
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系
土壤学
交换酸度exchange acidity 用中性盐溶液(1mol/L
KCl、0.06mol/L BaCl2等)处理酸性土壤时, 土壤胶体 上交换性的阳离子大部分被浸提剂中的阳离子交换 下来进入溶液。此时,交换性氢离子可使溶液酸性 增加,而交换性Al3+因水解, 也使溶液酸性增加。
性酸。
xH+
colloid
colloid
(x-y)H+来自+ yH+
潜在酸的产生
2. 土壤胶体上吸附性氢离子被其他离子所代换 当施用硫铵、石灰或其他肥料时,土壤溶液盐基 离子浓度增加,吸附性H+离子部分被交换出 来进入溶液,土壤酸度随之变化。
colloid
xH + Ca2+
colloid
Ca (x-2)H
Acid drops movement
Acid lake
2. 土壤中铝的活化
氢离子进入土壤吸收复合体后,随着阳离子交换作用的进行, 土壤盐基饱和度下降,氢饱和度提高,胶粒晶体结构破坏, 铝八面体解体,铝离子成为活性铝离子,吸附后成交换性 Al3+离子,交换进入土壤溶液,溶液中的铝离子和阴离子形 成的盐类多为非中性盐,解离产生H+离子。
土壤酸碱反应是土壤重要的化学性质,直 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微生物的活动以及土 壤的其他性质。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强酸性土壤 Soils with strong acidity
交换性Al3+与溶液Al3+处于平衡:
Soil colloid Al3+
Al3+
溶液中Al3+水解显示酸性:
Al3++3H2O
Al(OH)3+3H+
强酸性土中,Al3+大大多于交换性 H+,是活性酸(溶液 H+离子)的主要来源。 如:pH<4.8的红壤,交换性Al3+占总酸度的95%以上
M H
Soil colloid
M
+ 2H+
Soil colloid
H
+
2M+
土壤中H+的来源 Origin of H+ in soils
水的解离 Dissociation of H2O
HOH H OH
碳酸解离 Dissociation of H2CO3 有机酸的解离 Dissociation of organic acid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节 土壤酸、碱性的形成
Formation of soil acidity and alkalinity
Importance
The soil reaction is a term used to indicate soil acidity/alkalinity or acid-base reactions in soils. Many soil chemical and biochemical reactions can occur only at specific soil acidity/alkalinity. The rate of decomposition of soil minerals and organic matter is influenced by soil acidity/alkalinity. Formation of clay minerals depends on soil pH. Plant growth is also affected eith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by soil pH. H+ ions are reported to have a toxic effect on plants when present in high concentration.
第9章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6/60
(二)母质因素
母岩母质的组成性质对土壤酸碱度具有深刻的影响。
石灰岩、基性岩、超基性岩的盐基含量较高。当土壤的淋溶程 度较弱时,土壤pH会比附近其它母质上发育的土壤高。
滨海盐土含有丰富的易溶盐类及碳酸钙,加之地下水矿化度较 高。因此,发育的土壤的pH一般较高,土壤常呈碱性。
(四)施肥和灌溉的影响
1 土壤中的氧化还原体系 soil redox system
33/60
氧化剂:电子供体;被氧化; 还原剂:电子受体;被还原。
土壤中有多种氧化还原物质共存。
Oxidation: A reaction in which atoms or molecules gain oxygen, and lose hydrogen or electrons Fe2+=Fe3++eReduction: A reaction in which atoms or molecules lose oxygen, or gain hydrogen or electrons: N2+H2=NH3
high CEC = high buffering
29/60
3、 酸性土壤铝离子聚合对碱的缓冲作用
在 pH<5 的土壤中, Al3+ 被 6 个水分子所环绕, 形成水合铝离子。当土壤中 OH- 增多时,水合铝 离子聚合成更大的离子团,释放出H+:
2Al(H2O)63+ + 2OH[Al2(OH)2(H2O)8]4+ + 4H2O
我国土壤的酸碱性南北差异很大,由南向北土壤pH相差7个数量级。
2011_09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2. )潜性酸 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 土壤胶体上吸附的 +和Al3+进入土壤溶液后表现出来的 酸度所引起的酸度。 酸度所引起的酸度。
表现形式 当它们从胶体上解离或被其它阳离子所交换 而转移到溶液中以后才显示酸性。 而转移到溶液中以后才显示酸性。
测定方法
交换性酸 水解性酸
3.) 活性酸与潜性酸的关系 )
M+ Al3+
H+ + 4KCl M+
K+ M+ K+ K+ K+ M+
+ Al3 + + H+
Al3++ 3H2O
Al(OH)3
+ 3H+
(2)水解性酸
用过量强碱弱酸盐( COONa)浸提土壤, 用过量强碱弱酸盐(CH3COONa)浸提土壤,胶体上的 氢离子或铝离子释放到溶液中所表现出来的酸性。 氢离子或铝离子释放到溶液中所表现出来的酸性。 COONa水解产生NaOH,pH值可达8.5, 水解产生NaOH 值可达8.5 CH3COONa水解产生NaOH,pH值可达8.5,Na+可以把绝 大部分的代换性氢离子和铝离子代换下来, 大部分的代换性氢离子和铝离子代换下来,从而形成醋 滴定溶液中醋酸的总量即得水解性酸度。 酸,滴定溶液中醋酸的总量即得水解性酸度。 Na+ M+ Al3+ H+ M+ + 4CH3COONa M+ Na+ Na+ Na+ + 4CH3COOH M+ + Al(OH)3
强酸性 酸性 微酸性 中性 微碱性 碱性 强碱性 pH值 值 <4.5 pH值 pH值 值 值 4.5~ 5.6~ ~ ~ 5.5 6.5 pH 值 pH 值 pH 值 pH值> 值 6.6 ~ 7.5 ~ 8.1~ 9.0 ~ . 7.4 8.0 9.0
第九章:土壤酸碱性
石 灰 性 土 壤 pH 随 Pco2 增 大 而 降 低 , 变 化 于 7.5~8.5之间(田间)。
CaCO3-CO2-H2O体系:pH=6.03-2/3lgPco2
土壤学
7、土壤水分含量 土壤pH测定时的稀释效应,应控制土水比 (一般1:2.5)。 8、土壤氧化还原条件 土壤淹水还原pH向中性点趋近,即酸性土 pH升高,碱性土pH降低。
子后所产生的酸度。
林 学 院
CH3COONa+H2O 8.3)处理土壤。
CH3COOH+NaOH
水解酸的测定是用1mol/L的CH3COONa(pH
土壤学
交换酸和水解酸的实质是不同的,水解酸的
实际测定,因用pH 8.3的CH3COONa,既测定出
羟基化表面解离的H+,也测出了因Na+交换出的
氢离子和铝离子产生的交换酸度,还包括了土壤
土壤活性酸与潜性酸处于动态平衡:
解吸
潜性酸
吸附
林 学 院
活性酸
(1)强酸性土 交换性Al3+与溶液Al3+平衡,溶液中Al3+水解显 示酸性: Al3++3H2O Al(OH)3+3H+ 强酸性土中, Al3+ 大大多于交换性 H+, 是活性 酸(溶液H+离子)的主要来源。
如:pH<4.8的红壤,交换性Al3+占总酸度的95%以上
林 学 院
酸性土还原pH升高,由于Fe2O3、MnO2还 碱性土还原pH下降,主要由于在嫌气条件
下有机酸和CO2的积累过程及其综合作用。
土壤学
原溶解度增大,显示碱性,有机质加快还原过程。
第三节 土壤氧化还原反应
土壤学 第九章---第十一章
第九章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过程一、名词解释:1、土壤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所表现的酸度。
2、土壤潜性酸: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和Al3+所引起的酸度。
3、土壤缓冲性:狭义:土壤抵抗酸碱物质,减缓pH变化的能力。
广义:土壤是一个巨大的缓冲体系,包括对氧化还原、污染物质、养分等。
指抗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4、碱化度:指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二、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如何?1.对土壤肥力的影响:1)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土壤细菌和放线菌适宜于中性和微碱性环境;在强酸性土壤中真菌则占优势。
2)对土壤胶体带电性影响土壤环境pH 值高时,土壤胶体负电荷数量增多,相应于阳离子交换量也增加,土壤保肥性、供肥性增强。
3)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在pH6.5附近,大多数营养元素的有效性都较高。
●N、K 、 S元素在微酸性、中性、碱性土壤中都较高。
●P元素在中性土壤中有效性最高, pH<5和pH>7时有效性降低。
●Ca和Mg在pH6.5-8.5有效性大,在强酸性和强碱性土壤中有效性较低。
●Fe、Mn、Cu、Zn等微量元素有效性在酸性和强酸性高。
●Mo在酸性土壤中有效性较低,pH>6时有效性增加。
2.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反应的要求是不同的,各有一定的适应范围。
有些植物能适应较宽的pH值范围,有些植物却对土壤pH值非常敏感,这是各种植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的。
大多数植物均适于在pH值4-9环境中生长。
三、简述酸性土、碱性土的改良。
1. 土壤酸性的调节:一般采用施石灰的办法。
农村烧柴后的草木灰中和酸性土效果也很好。
2.土壤碱性的调节用石膏来改良。
还可施用其它的化学物质如:硫磺(经土壤中硫细菌的作用氧化生成硫酸)和明矾(硫酸铝钾)、磷石膏、亚硫酸钙、硫酸亚铁、工业废料等,都能降低土壤碱性。
四、土壤为什么具有缓冲性?1. 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土壤产生缓冲性的主要原因2.土壤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类组成的缓冲系统3.土壤中两性物质的存在4. 在酸性土壤中,铝离子也能对碱起缓冲作用第十章土壤养分和肥料一、植物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有哪些?1.大量元素:(1)C H O 天然营养元素(2)N P K 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3)Ca Mg S 中量元素2.微量元素:Fe Mn Zn Cu B Mo Cl (Ni)二、土壤养分的来源有哪些?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其他来源如生物固氮、大气降水、施肥三、简述氮、磷、钾三种元素在土壤中的的形态以及不同形态对植物的有效性如何?1.土壤中的氮素以两类形态存在: 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氮,大部分的土壤氮以有机态存在。
酸碱性及氧化还原反应PPT课件
第10页/共46页
• 三、土壤缓冲性能
• (一) 概念:在一定范围内,土壤溶液抵抗酸碱变化 的能力叫土壤缓冲性。
• (二) 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
• 1.土壤溶液中弱酸及其盐类的存在:土壤中存在一 些碳酸、磷酸、硅酸等及其盐类,构成缓冲系统,对酸 碱具有缓冲作用。
• CaCHO2C3+OH3+2SCOa(4O→HC)a2S→OC4a+CHO23C+O23H2O • 2.土壤中两性胶体的存在:土壤中的蛋白质、氨基
• ⑶ 硫酸钠被还原: 在有机质多, 含硫酸盐和嫌气
条 形
件 成
下N a,2 CNOa3 ,2 S水O 4解被后还产原生成大N量a 的2 S O,H再- :与
C
a
CO
3作
用
,
• NaN2Sa+2SCOaC4+O43→R-NCaH2OC→O3N+aC2aSS+4R-C=O
• Na2CO3+ H2O→NaOH+H2CO3
第8页/共46页
• (二) 土壤碱度
• 1.概念: 土壤碱性强弱的程度称为土壤碱度。它是 溶液中的OH- 浓度超过H+浓度后反应出来的,可用pH 表示,也可以用总碱度和碱化度表示。
• ⑴ 总碱度:是指碳酸盐碱度和重碳酸盐碱度的总和。 用中和滴定法测定,以每百克土壤的碳酸盐和重碳酸盐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也可分别用CO32-及HCO3-的重量百 分数表示。它是土壤碱性的容量指标,不是强度指标 (pH)。
第7页/共46页
• ① 交换性酸度:用过量中性盐溶液(如1.0mol.L-1KCl溶 液)浸提土壤, 胶体上的交换性 H+和Al3+ 被交换下来, 进入土壤溶液所表现的酸度,称为交换性酸度。
(土壤学教学课件)第九章-土壤溶液化学反应
• 碱化度:土壤胶体吸附的钠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 百分率。(ESP:exchangeable sodium percentage)
• 碱土:碱化层的碱化度>30%、表土层含盐量<0.5% 和pH>9.0的土壤。
四、土壤酸碱性的生物环境
➢ 铁、锰、铜、锌等微量元素有效度,在酸性和强酸性土壤中 高;在pH>7的土壤中,活性铁、锰、铜、锌离子明显下降, 并常出现铁、锰离子的供应不足。
➢ 在强酸性土壤中,钼的有效度低。pH>6时,其有效度增加。
➢ 硼的有效度与pH关系较复杂,在强酸性土壤和pH7-8.5的石灰 性土壤中,有效度均较低,在pH6-7和pH>8.5的碱性土壤中, 有效度较高。
• K+、NH4+ 约10-3~10-4 M • Al3+ 、Mn2+ < 10-4 M
– 阴离子一般10-3M,有些只有10-5~10-6 M
– 以重量百分数计,总浓度一般0.05~0.1 %
刚施肥局部、盐渍化土壤可>0.2%
施肥不匀,局部“烧苗”
6
二、土壤溶液的动态平衡
Nutrients uptake by plants
• 交换性酸量对于调节土壤酸度、估算石灰用量有重要参考 价值。
• 水解性酸度(hydrolytic acidity) – 用弱酸强碱的盐类溶液(pH8.2的1M NaAc)浸 提,再以NaOH标准液滴定浸出液,根据所消耗 的NaOH的用量换算为土壤酸量。 – 土壤吸附态氢、铝离子的绝大部分可被Na+离子 交换,水化氧化物的羟基和腐殖质上氢离子解 离进入溶液被中和。
第九章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水 解 酸
活性酸
Na+交换出的氢和铝离子产生的酸度
羟基化表面解离的H+
土壤活性酸与潜性酸的关系
活性酸与潜性酸具有动态平衡关系,是一个平衡体系中的 两种存在状态,他们同时存在且相互转化。
土壤活性酸(活性H+或Al3+)增多,可被土壤胶粒吸附成为潜性酸,促使潜性增多 潜性酸增多,胶体上的H+或Al3+又通过交换作用转移到土壤溶液中,促使活性酸增多
pH=pKa+lg[盐]/[酸]
pH=pKa+lg[盐基]/[H+、Al3+]
当土壤BS=50%时,对酸碱的缓冲能力最大。缓冲能力随 弱酸及其盐的总浓度或土壤CEC增加而增大。
(二)土壤酸碱缓冲体系(soil acid-base buffer system)
(1)碳酸盐体系:石灰性土壤的缓冲作用主要决定于
2、生物
主要是指具有富集碱性物质的植物,如海蓬子含Na2CO3 3.75%,碱蒿 2.76%,盐蒿2.14%,芦苇0.49%,这些植物死亡后,就将Na2CO3累积在土壤 中,从而导致土壤变碱。
3、施肥和灌溉
施用碱性肥料或用碱性水灌溉会使土壤碱化。如都江堰水质偏碱,长 期灌溉则会使稻田土壤pH升高。
4、母质
(2)土壤活性酸的测定
水浸酸:用水浸提得到的土壤酸度(pH水), 反应土壤活性酸
的强弱;
与盐浸酸:用KCl浸提获到的土壤酸度(pH盐),除反映土壤溶
液中的氢离子外,还反映由K+交换出的土壤胶体表面氢和铝 离子表现出的酸性。pH水通常大于pH盐
水土比对土壤pH值的影响:测定土壤pH值时的水土比一般用
4、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植物根系汾泌物可直接或间接影响根
第九章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二.土壤酸度
1、 交换性酸 用中性盐溶液如1mol.L-1 KCL浸提土壤,土壤胶体表 面吸附的铝离子与氢离子进入溶液产生的酸。 2、水解性酸 用弱酸强碱盐溶液,如pH8.2的1mol.L-1 NaOAc溶 液浸提而产生的酸。
二.土壤酸度
(三)土壤酸化
是指在自然和人为条件下土壤pH下降的过程。 1、土壤酸化过程实质 2、土壤酸化的成因 (1)自然土壤发生过程 (2)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3)施肥和土壤管理 (4)酸沉降 3、土壤酸化的环境效应 4、土壤酸化防治
土壤酸化过程
Al3+ Ca2+ 土壤 K+ 胶体 Na+ Mg2+ H+ + H+ Na Ca2+
Al3+
K+
Mg2+
H+
H+ 增加,土壤酸化 盐基离子淋溶
离子交换
二.土壤碱度
土壤碱性指标 1、pH 2、碱化度(钠碱化度;ESP-exchangeable sodium percentage) 是指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
二.土壤酸度
(一)土壤活性酸 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引起的酸,用pH表示。 土壤酸碱性划分 ﹤5.0 强酸性 5.0-6.5 酸性 6.5-7.5 中性 7.5-8.5 碱性 ﹥8.5 强碱性
二.土壤酸度
(二)土壤潜性酸 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氢离子、铝离子等所产生 的酸,单位cmol.L-1/kg。 Al3++H2O⇋Al(OH)2++H+ Al(OH)2++ H2O⇋Al(OH)2++H+ Al(OH)2++H2O ⇋Al(OH)3+H+ 土壤中交换性铝离子是土壤潜性酸的主要贡献 者。在南方红壤土壤中占到9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与要求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第一节
土壤酸、碱性的形成
一、土壤酸性
(一)土壤酸化过程
土壤胶体上吸附的盐基离子被活性H+交换进 入土壤溶液后被淋失,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性H+不 断增加,并出现交换性铝,形成酸性土壤。 1. 土壤中H+的来源
(1)水的解离
(2)碳酸解离
(3)有机酸的解离
95%以上。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2)酸性和弱酸性土
盐 基 饱 和 度 较 高 , 交 换 性 铝 以 Al(OH)2+ 、
Al(OH)2+等形态存在,进入溶液后水解产生H+:
Al(OH)2++2H2O
Al(OH)3+2H+
土壤交换性H+的离解也是溶液的H+来源。
可见土壤酸性起源:
一、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
1. 土壤pH pH=-lg(H+)(土壤平衡溶液)
中性溶液:(H+)=(OH-)=10-7mol/L,
pH=pOH=7
土壤pH表示法:pH(H2O)——水浸提;
pH(KCl)——中性盐1mol/L KCl溶液浸提。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一般土壤pH(H2O)>pH(KCl)。 地理分布。我国土壤大部分pH在4.5~8.5之间。 “南酸北碱,沿海偏酸,内陆偏碱”的地带性特点。 2.石灰位
二、土壤碱性的形成
1. 土壤碱性的形成机理 土壤中碱性物质—主要是Ca、Mg、Na、K的 碳酸盐及重碳酸盐,以及土壤的交换性Na+。 碱性物质的水解反应是碱性形成的主要机理。 (1)碳酸钙水解 CaCO3+H2O+CO2
土壤学
Ca2++HCO3-+OH-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2)碳酸钠水解
第八章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1.土壤酸、碱性的形成 主要内容
2.土壤酸度的指标
3.土壤缓冲性
4.土壤氧化还原反应 1.了解土壤酸碱性的成因,土壤活性 酸、潜性酸的概念与关系,土壤酸碱 度的指标,以及土壤酸碱性的调节方 法; 2.掌握土壤缓冲性的概念; 3.熟悉土壤中主要缓冲体系及旱、水 田的Eh值。
更全面和更明显地反映土壤酸度。
水稻土及其母质的pH与pH-0.5pCa的比较
土壤类 型 水稻土 砖红壤 5.23 6.56 红 壤 黄棕壤 6.86
土壤学
pH 母质 5.12 5.15 5.71
相差 0.11 1.41 1.12
pH –0.5pCa 水稻土 母质 相差 3.40 2.29 1.11 4.93 3.02 1.91 5.32 3.91 1.41
土壤中同一物质可区分为氧化态(剂)和还原态 (剂),构成相应的氧化还原体系 。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1.土壤空气中O2是主要氧化剂 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氧体系控制氧化还原反应,使 多种物质呈氧化态,如NO3-、Fe3+、Mn4+、SO42-等。 2.土壤有机质特别是新鲜有机物是主要还原剂,在 土壤缺O2条件下,将氧化物转化为还原态。 3.土壤中氧化还原体系可分为无机体系和有机体系。 无机体系的反应一般是可逆的,有机体系和微生物 参与条件下的反应是半可逆或不可逆的。
1. 气候
高温多雨地区,风化淋溶较强,特别是降雨量 大而蒸发势较弱的地区,矿物岩石风化所产生的盐 基物质大量淋失,使土壤酸化。
我国大陆以北纬33°为界,形成“南酸北碱, 沿海偏酸,内陆偏碱”的局面,就与气候条件有关。
2. 生物
植物根系和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有 机质的矿质化也产生CO2,CO2溶解于水则成碳酸。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土壤学
4.土壤氧化还原反应不完全是纯化学反应,在很大 程度上有微生物的参与,例如NH4+→NO2-→NO3-,
分别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作用下完成
5.土壤是不均匀的多相体系,不同土壤和同一土层
不同部位,氧化还原状况会有不同差异
6.土壤氧化还原状况随栽培管理措施特别是灌水、 排水而变化
高,碱性土pH降低。
酸 性 土 还 原 pH 升 高 , 主 要 由 于 Fe2O3 、
MnO2 还原溶解度增大,显示碱性。有机质加快
还原过程。
碱性土还原pH下降,主要由于在嫌气条件
下有机酸和CO2的积累过程及其综合作用。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第三节 土壤氧化还原反应
一、土壤氧化还原体系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3)水土比对土壤pH的影响 测定土壤pH时的水土比,按国际土壤学会推 荐用2.5:1,水土比大时,测出的pH稍偏大。 2. 土壤潜性酸 潜性酸——土壤胶体吸附的H+、Al3+离子,在
被其它阳离子交换进入溶液后,才显示酸性。
土壤活性酸与潜性酸处于动态平衡:
解吸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二、土壤酸度的数量指标
1. 交换酸
土壤胶体吸附的氢离子或铝离子通过交换进入
溶液后所反映出的酸度。 Al3+ +3H2O Al(OH)3 + 3H+
用1 mol/L的KCl(pH5.5~6.0)处理土壤,K+交
换出氢离子或铝离子,通过滴定得到的酸度。
交换性酸是酸度的容量因素,单位是cmol/kg。
这种反应十分迅速。因此,矿质酸性土以交
换性Al3+占绝对优势。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二)土壤酸的类型
1. 土壤活性酸 扩散于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所反映出来的酸度。 (1)土壤酸度分级 土壤pH和酸碱性分级 土壤pH <4.5 4.5-5.5 5.5-6.5 6.5-7.5 7.5- 8.5 > 8.5 碱性 强碱性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4)酸雨:我国每年排放SO2约1.7×106~7吨 (5)其它无机酸:酸性肥料(过磷酸钙) 生理酸性肥料(NH4Cl) 2. 土壤中铝的活化 当土壤交换性H+的饱和度达到一定限度,就 会破坏硅酸盐粘粒晶体结构,其水铝片中Al转化 为活性Al3+,取代交换性H而成为交换性Al3+。
质,还原性物质总量可以测定,但很难直接与
Eh联系起来。当然土壤还原性物质的浓度仍与 Eh有密切的统计相关性。
三、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的因素
1. 土壤通气性
土壤通气状况决定土壤空气中的氧浓度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2. 微生物活动 微生物活动愈强烈,耗氧愈多 3. 易分解有机质的含量 分解的有机质愈多,耗氧愈多
Na2CO3+2H2O 2Na++H2CO3+2OH-
碳酸钠的来源:土壤矿物质中钠的碳酸化。 风化产物硅酸钠与碳酸的作用(析出SiO2)。 中性钠盐与CaCO3的相互作用: CaCO3+NaCl CaCl2+ Na2CO3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3)交换性钠的水解
当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 Na+积累到一定数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二、土壤氧化还原指标
1. 强度指标 (1)氧化还原电位(Eh) 单位为伏(V)或毫伏(mV) (2)电子活度负对数—pe (3)Eh与pH 的关系 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总有H+参与,H+的活度
对氧化还原平衡有直接影响。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2. 氧化还原强度指标与数量因素的关系 土壤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和无机还原性物
HCO3-+H2O
HCO3-+OH-
H2CO3+OH-
CaCO3、MgCO3溶解度很小,产生的碱度有限。 Na2CO3、NaHCO3及Ca(HCO3)2为水溶性盐类,在土壤溶 液中产生的碱度高,导致很高的pH。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2. 碱化度——钠碱化度或钠化率 土壤交换性钠占CEC的百分率。 土壤碱化度分级:
土壤酸度主要决定于胶体吸附的致酸离子
H+、Al3+,其次决定于致酸离子与交换性盐基离
子(以Ca2+为主)的相互比例,即盐基饱和度。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在交换性阳离子以Ca2+为主的土壤溶液中,
为一定值,取负对数为pH-1/2pCa,
定义为石灰位,将H+与Ca2+数量联系起来,比pH
量,而土壤溶液的盐浓度较低时, Na+ 离解进入
溶液,水解产生 NaOH ,并进一步形成碳酸盐
Na2CO3、NaHCO3。
2. 影响土壤碱化的因素
(1)气候因素(干湿度)
碱性土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在干旱、半干旱条件下,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土
壤中的盐基物质,随着蒸发而表聚,使土壤碱化。 (2)生物因素 Na、K 、Ca、Mg等盐基的生物积累。 一些植物适应在较干旱条件下生长,而且有 富集碱性物质的作用:海蓬子含Na2CO3 3.75%, 碱蒿含2.76%。盐蒿含2.14%。
Hale Waihona Puke 级别 极强酸性 强酸性 微酸性 中性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2)水浸酸与盐浸酸 用水浸提,得到的pH反应土壤活性酸的强弱。
用KCl浸提,得到的pH除反映土壤溶液中的氢
离子外,还反映由K+交换出的氢离子和铝离子显
出的酸性。
pH水>pH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