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2全球金融危机分析

合集下载

世界经济历史上,9次最著名的「金融危机」!

世界经济历史上,9次最著名的「金融危机」!

世界经济历史上,9次最著名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往往伴随着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自17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九次波及范围巨大、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这些危机发生时都给社会经济运行造成了巨大混乱,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次: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
第二次: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
第三次:1837年,美国金融恐慌
第四次:1907年,美国银行业危机
第五次: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
第六次:1987年,席卷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
第七次: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第八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第九次:2007-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

20072007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20072007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2007年-2008年全球 金融危机
美国啊美国,又是你!——简述缘2、民众信心的丧失
造成恶性循环!!!
美国投资银行向没有偿还能力的 人贷款,让他们购置房产,就是所 说的次贷。当初他们偿还的依据就 是房价将不断上涨,贷款者可以用 上涨的差价偿还贷款及其利息。结 果美国房价下跌后,那些次贷的人 无法还款,形成了次贷危机。由于 美国投资银行做的是杠杆投资,即 10亿美元做50亿的生意,亏损被放 大了。这样,美国投行开始变卖他 们持有的良性资产。
格林斯潘:我也有责任!
1、罪名一:低利率 政策催生房地产泡 沫
2、罪名二:放任金 融衍生品酿恶果
措施:利用“政府信用”
布朗:采用“金融机 构国有化”
“信心比黄金重要”
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的4万亿计划

全球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影响中国应对论文

全球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影响中国应对论文

全球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建议摘要:2007年爆发以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为标志的全球经济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此次全球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国关系走向发生变化,新兴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增加,国际金融格局面临变革,地区性合作日趋活跃。

中国在应对此次经济危机时应推动自身经济持续发展、加强国际间合作、同时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争取国际社会话语权。

关键词:经济危机;国际关系;合作;话语权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54-02一、全球经济危机实质是政治经济危机(一)全球经济危机概述全球经济危机起源于爆发在美国的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由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2007年8月9日爆发流动性危机成为全球经济危机的标志。

尽管以美国联邦储备局为首的多国中央银行通过减息等措施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仍然无法阻止此次经济危机的爆发。

2008年9月14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同一天美林证券宣布被美国银行收购以及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陆续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至此,经济危机开始失控,全球性经济衰退成为定局。

(二)全球经济危机实质此次全球经济危机表面上是一场金融危机,是一场由于全球市场普遍的消费不足导致的世界范围的产品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但是实际上金融危机只是这场危机的前期表现形式,美国的经济危机表现为政治精英与金融精英同流合污;而欧洲的经济危机是由于成员国家互不信任而造成的生存危机。

此次全球危机更深层次的实质上是一场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危机,而且全球主要经济体目前都面临着一场政治经济危机。

二、此次全球经济危机对当前国际关系的影响冷战结束后至21世纪初期,整个世界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扩大将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主要矛盾。

新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加深了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关系,也使国际竞争更趋激烈。

历次世界性金融危机一览

历次世界性金融危机一览

历次世界性金融危机一览作者:来源:《经济》2017年第15期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的成立,有助于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

1929年美国股灾危机根源在于经济周期。

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经济进入萧条周期,货币财政政策应对失当,而彼时立法和监管的缺乏助长了股市的过度投机。

这次股灾导致美股几乎四分之五的总市值蒸发,进入长达3年的“熊市”。

当时,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救市措施。

不过,这次股灾促使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消除证券市场不正当交易和稳定银行体系的法案,建立了对证券业和银行业监管的标准框架。

1987年美国股灾危机根源在于,前期股市的暴涨缺乏经济基本面支撑,而巨额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导致人们对美国经济信心的下降和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同时,国际游资增长加剧了股市波动。

这次股灾导致道琼斯指数单日下跌点数和幅度均创历史新高。

美联储采取的主要救市政策包括:高调发声以稳定市场情绪、补充流动性、鼓励银行向经纪商和交易商提供贷款。

1989年日本股灾危机根源在于,低利率加上金融自由化改革降低了融资门槛,加剧了银行放贷的市场竞争,最终导致各类资产价格暴涨。

这次危机中,日本股市与房价暴跌,过度参与投机的公司纷纷倒闭,并将破产浪潮传导至其他企业和银行。

针对危机,日本当局一开始并未主动托市,仅通过慢节奏的降息来释放流动性,错过了救市良机。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危机根源在于,泰国实施不合理的国家外汇管制,忽视对国内消费市场的建设和培养。

1997年3月和6月,美国金融巨头分两次抛售泰铢,泰铢应声贬值。

当时,泰国央行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将利率提高至13.5%,却加剧了泰国股市的下跌。

7月,泰国政府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跳崖式贬值。

不久,这场风暴扫过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危机根源在于美国低利率环境下房地产泡沫的升腾与破灭。

次贷危机导致当时美国房地产崩盘、大量金融机构破产倒闭、股市剧烈震荡。

2007年3月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

2007年3月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

2007年3月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标志着完全以发达经济体为主导的全球化旧格局已渐入迟暮;在未来的全球发展中,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可望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这样一个翻天覆地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更应关注经过30余年高速增长之后,支持我国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已发生变化,经济增长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次高的平台。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

值此战略转型的关节点,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更应静观其变、平心静气、小心翼翼。

一、全球危机步入“ 新常态”正在展开的本轮全球金融危机是一场非常深重的危机,其程度之深,堪比20世纪30年代危机和70年代危机。

用长周期的眼光来分析此次危机,我们就会看到,危机之前,全世界曾经产生过资本主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一个经济发展的上升阶段。

这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一直到这次危机之前,时间跨度近20年。

其基本特征就是高增长、低通胀、低利率并存。

而且,同过去不同,其间,各类国家都获得相当程度的发展。

发达经济体增长总体比较平稳,自不待言。

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更是如此。

在拉美地区,经历了70年代“失去十年”的困顿之后,各国经济也真正得到恢复和发展,现在方兴未艾。

非洲地区也很突出,自从民族独立之后,那里的经济一直没有经历过像样的增长,而在过去的20年中,非洲的增长令世人瞩目。

然而,危机之前全球长期增长的历史,也带来了一些误解。

最大的误解就是,有些人以为如今世界这么美好,都是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以至于有“历史终结”的妄言。

历史并未因人们对其误读而改变自己的轨迹。

长期繁荣之后,长期的衰退接踵而来。

2007年开始的全球危机,结束了本轮经济长周期的上升阶段;至今虽已过去了6年,但仍无恢复的明显迹象。

做此判断的根据有二:其一,导致危机发生的主要因素,即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财政结构和金融结构的严重扭曲,基本依然故我;其二,在救助危机的过程中,各国相继推出的超常规调控措施,在防止危机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同时,也逐渐显现出巨大的副作用,过度的货币供应、政府债台继续高筑、市场纪律松懈以及社会动荡愈演愈烈,便是其中最显著者。

2012年全球及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文章

2012年全球及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文章

2012经济形势分析文章(谢国忠)关于未来近几年的通胀形势分析。

全球经济正走向二次探底。

触发事件是欧洲债务危机及欧元区对此的反应:通过更紧的财政政策和更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各国希望能刺激出口来减轻债务负担。

但欧元区以外的国家还在刺激经济,无力替欧洲分忧。

因此,全球经济将会放缓。

不过,二次探底会是渐进式的,原因有二:首先,欧洲政府不会再让银行破产,雷曼兄弟倒下时曾引发信用危机,他们不敢重蹈覆辙;其次,中国和美国很可能推迟从刺激政策退出。

在二次探底过程中,通胀压力将不断积聚,到2012年,这将导致利率快速上升,从而引发另一场危机。

全球股市近来一直在跌,这是很自然的。

市场过去相信全球的复苏是可持续的,并把对未来几年的乐观情绪反映在价格中。

但实际情况是,所谓的经济增长仅仅是由补库存和刺激政策带起来的,并不是来自各个行业和各个国家的结构性再平衡,而那才是经济真正需要的。

认为光靠刺激计划本身就可以撬动经济恢复增长,并让它进入稳定增长的轨道,这样的信条已经导致全球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这个错误正把全球推向高通胀,为2012年的另一场危机埋下了伏笔。

因为欧洲债务危机,下一场危机变的更有可能。

欧洲以外的政策制定者痴迷于经济增长,他们应对欧洲危机的策略可能是推迟退出刺激政策,并在退出时把节奏放的更缓。

这个过程实际是为通胀加燃料,将放大政策错误:即结构性问题可以通过刺激政策来解决。

多数政策制定者和分析师相信,经济增长的脆弱性将压低通胀,而当增长率上升时,刺激政策能及时退出,防止高通胀来临。

但这种凯恩斯式的思维在当今世界并不适用,原因有三:首先,虽有刺激政策,结构性缺陷将使经济增长处于低水平。

泡沫产业,如金融、地产及它们的相关产业,规模将缩水,这些产业的员工需要时间被再雇佣。

此外,西方靠借贷支持消费增长的日子已经终结,而发展中国家由出口转为内需尚需时间。

在当前的环境下,凯恩斯式的思维导致长期的、过度的刺激,当通胀成为一个问题时,不太可能因此及时退出。

2007-2008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

2007-2008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

2007-2008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2012096107 胡扬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等)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通常伴随着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提高,经济萧条,有时甚至带来政治或社会动荡。

2007-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波及面广,影响度深,对各个国家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关于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A:国际经济失衡国际经济失衡通过国际收支表现出来,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又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来进行。

货币体系失衡导致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

B:国际货币体系扭曲国际货币体系在调解国际收支不平衡时遵循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原则和理念,而各国在制定货币政策协调国际经济失衡时却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纪律性,因而现在的国际经济的失衡被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放大了,加剧了。

C: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刺激了美国居民的过度消费和金融机构高杠杆运营,造成了资产价格泡沫。

2000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裂。

为刺激经济,美联储13次降低联邦基金利率,使得融资、借贷成本降低。

房价的持续上涨,导致美国民众的住房的需求膨胀,进而促进了债务大量增加、金融机构杠杆率提高,导致金融市场的资产泡沫迅速膨胀。

过高的资产价格引发的“财富效应”,又进一步刺激了美国的过度消费。

除了货币政策,美国所实施的赤字财政政策和大规模减税计划,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留下了隐患。

2001年之后,美国政府方面刺激消费,另一方面发动战争,增大开支,经济增长结构进一步失衡,直至危机爆发。

D: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漠视风险控制,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制衡机制,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主要发达金融市场的著名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缺失。

一些董事会成员由CEO没有任何行业经验和专长的好朋友组成,不能对这些机构的战略定位和业务发展模式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对管理层缺乏足够的约束能力,对有效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的建设没有起到积极作用。

上世纪末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及给予我国的启示

上世纪末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及给予我国的启示

上世纪末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及给予我国的启示一、概览1. 金融危机定义与重要性作为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出现严重危机,导致金融功能无法正常发挥,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的现象。

它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往往具有跨国、跨市场的特征,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对全球经济稳定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金融危机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必然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导致生产下降、失业增加、消费减少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金融危机还会破坏国际经济秩序,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金融危机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深入理解和分析金融危机的成因、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于预防和应对金融危机、维护经济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上世纪末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我国未来的金融发展和风险防范提供有益的启示。

2. 上世纪末两次金融危机的背景与概述上世纪末,世界经历了两次重大的金融危机,分别是1929年的大萧条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这两次危机不仅给当时的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29年的大萧条,其背景在于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繁荣。

这种繁荣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矛盾和经济失衡。

贫富差距的急剧扩大限制了社会消费的增长,而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开始大量采用分期付款和赊购制度。

这种制度的盛行使得金融市场异常繁荣,但企业的实际资金状况却并不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股市的异常繁荣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泡沫,而非真实的经济增长。

当这个泡沫最终破裂时,股市的崩溃引发了连锁反应,导致银行破产、信贷紧缩、生产下降和失业率飙升,整个社会陷入了长期的经济萧条。

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其背景则与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和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失控密切相关。

在21世纪初,为了刺激经济,美国政府推出了零首付贷款政策,这使得房地产市场迅速升温。

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

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

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杨焕棉(经济与管理学院09电子商务)2012年5月29日从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更于2008年起名为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

两次金融危机都给了我们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下面我将对这两次金融危机进行简单的比较。

一、产生原因不同:亚洲金融危机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是继1994年年底墨西哥金融危机以来,亚洲金融危机首先起始于泰国,爆发的又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

1997年,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炒家,通过各种渠道对亚洲各国的股市、汇市进行疯狂投机。

以泰国为首的一些亚洲经济新兴国家,为了避免国际游资冲击,主动下调本国货币对美元汇率而造成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7月2日,泰国首先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危机。

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

泰国,印尼和韩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

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则几乎不受影响。

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更于2008年起名为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

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

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

直到2008年9月9日,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二、主要表现形式: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表现形式:1、国际投机者不断冲击泰铢,泰国政府在采取各种措施抵御无效、消耗了大量外汇储备后,被迫于7月2日宣布放弃主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泰铢随之大幅贬值。

金融危机的原因过程及影响教训

金融危机的原因过程及影响教训

2011---2012年度金融热点选修课作业姓名:***学院:会计学院班级:会计二班学号:************金融危机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内容提要:人类的贪婪和欲望和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催发了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在这场注定要载入世界经济史的金融危机中,中国和世界都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发生的过程,金融危机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以及我们从金融危机中所学到的经验教训为大家详细解读金融危机。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世界、影响一、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更于2008年起名为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

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

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

直到2008年9月9日,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下面我将说明金融危机的原因:美国金融危机的出现有其必然原因。

从本质上看,是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看,金融疏于监管,存在六个环节上的重弊。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

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

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

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

浅谈垄断金融资本阶段下的金融危机

浅谈垄断金融资本阶段下的金融危机

浅谈垄断金融资本阶段下的金融危机2012-3-29 8:39刘雯【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摘要:2007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以惊人的传播速度和破坏程度横扫了全球。

不同于以往爆发的经济危机,这次金融危机的产生背景是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金融资本阶段。

通过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垄断金融资本的研究成果,分析垄断金融资本阶段的特点,解释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内在必然性,可以为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垄断金融资本;金融危机;特点;内在必然性2007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以惊人的传播速度和破坏程度横扫了全球。

不同于以往爆发的经济危机,这次金融危机的产生背景是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金融资本阶段,因此为了更清晰地分析在新阶段下爆发金融危机的原因和过程,避免和最大程度地降低危机造成的损失,首先有必要正确认识垄断金融资本阶段的特点,然后通过对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研究,分析危机爆发的必然性,最后得出结论和启示。

一、垄断金融资本阶段的特点垄断金融资本是对垄断资本的发展。

根据保罗?巴兰和保罗?斯威奇的论述,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规律是剩余随着这个制度的发展而在绝对数上和相对数上增长。

为了吸收这些日益增长的经济剩余需要开拓新的途径作为消费和投资的补充,比如销售努力、政府民用支出、军事主义和帝国主义等,然而这些途径都不能有效吸收经济剩余,持续的生产过剩导致20世纪70年代滞胀局面的产生。

于是在危机背景下,资本主义开始了由垄断资本向垄断金融资本的转变。

垄断金融资本具有其鲜明的阶段特点。

(一)经济金融化经济金融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资本的本性是不断追逐剩余价值,但随着机构成不断提高,实体经济的利润率呈下降趋势,这使得经济剩余在实体经济中找不到出路,而金融资本却可以完全摆脱物质形态的束缚,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权和灵活性,满足其获得价值增值的本性。

于是,金融资本相对于实体经济资本迅速膨胀。

(二)金融虚拟化目前全球金融衍生品总值达到596万亿美元,是全球股市总值65万亿美元的9倍,是全球GDP总量54.5万亿美元的11倍。

全球经济危机的案例研究和教训

全球经济危机的案例研究和教训

全球经济危机的案例研究和教训全球经济危机是指波及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广泛产业和市场的经济衰退。

自20世纪20年代的大萧条以来,全球经济危机已经多次发生,对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

本文将通过对历次全球经济危机的案例研究,总结出其中的教训。

1. 1929年的大萧条1929年的大萧条是全球经济史上最为著名的危机之一。

起始于美国股市的崩盘,很快蔓延到整个世界,导致了10年以上的长期经济衰退。

这次危机使得人们认识到金融体系中潜在的风险。

教训:监管不力是导致金融风险暴露的主要原因之一。

政府需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防范风险,确保金融系统稳健运行。

2.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于泰国,随后迅速传播到韩国、印尼等国家。

这次危机揭示了新兴市场经济在面临外部冲击时的脆弱性。

教训:外资短期流动性过强对于新兴市场来说是一个潜在的风险。

政府需要采取措施,建立合适的外汇储备和资本管制机制,防范资本外流带来的冲击。

3.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

此次危机不仅对金融体系造成了严重冲击,也波及到实体经济,导致全球多个国家陷入衰退。

教训:金融创新过程中应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

同时,加强金融市场数据透明度,改进评级机构制度,提高信息披露标准也非常重要。

4. COVID-19疫情与全球经济危机COVID-19疫情自2020年开始肆虐全球,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

封锁措施导致产业和供应链中断,消费需求下降,投资信心受到打击,直接影响了全球经济增长。

教训:疫情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

政府需要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改善疾病监测预警体系,并制定应急响应预案,以便应对未来类似危机。

结论历次全球经济危机都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通过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风险管理、提高信息披露标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未来类似危机带来的影响。

同时,在面对新兴风险(如疫情)时,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和制定应急预案也至关重要。

2012金融危机

2012金融危机

2012金融危机简介2012年,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首先在欧洲爆发并逐渐波及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这次危机造成了许多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影响,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将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介绍和分析。

背景在2012年之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阶段。

然而,一系列不可预测的事件和潜在的经济风险逐渐积累,最终导致了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

以下是一些导致危机爆发的主要因素:1.欧债危机:欧洲经济联盟遭遇了一系列债务危机,特别是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些国家。

这些国家的债务危机引发了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扩散到整个欧洲以及其他地区。

2.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尤其是在美国和中国等主要经济体中出现了下滑。

这种经济增长放缓导致了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担忧,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3.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许多金融市场在2012年出现了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源于政治风险、利率波动以及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的加剧。

这些不确定性导致了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下降,使得市场出现了剧烈的波动。

影响2012年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方面:经济影响1.全球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范围内经济衰退,很多国家的GDP增速出现负增长。

这导致了失业率上升、消费减少以及企业倒闭等问题,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2.资本市场动荡:金融危机引发了股市和其他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

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导致了股市暴跌、资产负债表的大规模缩水,许多企业和个人因此蒙受巨大损失。

3.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一些国家采取了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导致了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

这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更高的成本,加剧了通货膨胀的问题。

社会影响1.失业和贫困问题:金融危机导致了大量的失业和贫困问题。

许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进行裁员,导致了大量人员失去工作。

2012金融危机

2012金融危机

2012金融危机概述2012年金融危机,又称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指欧洲多国的主权债务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

此次危机从2009年爆发,一直持续到2014年左右。

此次危机不仅对欧洲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

背景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国家的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

特别是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由于长期的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经济衰退严重,难以偿还巨额债务。

这导致了金融市场的紧张局势,引发了一系列信用危机和债务违约事件。

主要事件希腊债务危机希腊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核心国家之一。

2009年,希腊政府公布了高额赤字和债务数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随后,国际金融市场对希腊债务的信心急剧下降,希腊国内也爆发了多次示威抗议活动。

为了避免希腊违约,欧洲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希腊提供了数十亿欧元的援助。

欧洲央行的行动为了应对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信心危机,欧洲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降低利率,提供流动性支持,购买债券等。

这些措施旨在稳定金融市场,避免金融系统崩溃。

主权债务危机扩散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很快扩散到了其他国家,例如意大利、西班牙等。

这些国家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包括高额的债务、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等。

危机的扩散使得整个欧洲金融体系出现了严重的不稳定局面。

欧洲联盟的干预欧洲联盟为了缓解危机,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

例如,成立了欧洲稳定机制(ESM),为危机国家提供贷款和援助。

同时,欧洲联盟还推动了经济改革和财政整顿,以加强债务国家的财政纪律。

后果和影响2012年金融危机对欧洲和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欧洲国家的经济和金融体系受到了重大冲击,GDP下降,失业率上升。

此外,这次危机还引发了对欧洲一体化的质疑和不信任。

全球其他国家也受到波及,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国际贸易受到冲击。

总结2012年金融危机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一部分,对欧洲和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危机揭示了欧洲国家在财政纪律和监管方面的不足,强调了政府财政稳健和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2012年以来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分析

2012年以来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分析

2012年以来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分析最近一段时间,国内企业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势非常关注: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外各种负面消息很多,尤其是欧洲;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一些行业和企业觉得经营非常困难。

今后若干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势将如何,会遇到什么样的矛盾和问题,我想就此谈一下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国际经济环境:中期不看好(一)美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最前沿的国家,美国的经济发展状态与科技革命的长周期相关。

如果科技发展出现革命性变化,美国经济会有一段较长时间的繁荣期,如电力的应用和计算机的发明催生出全新的产业,否则只能保持比较低水平的增长。

目前,世界科技创新还没有出现革命性变化的迹象,所以,美国经济保持低增长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美国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原因是金融创新泡沫破灭造成大量财富损失,很多美国的公司和个人购买了金融衍生产品,最后造成了坏账。

这导致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信用危机,由于对公司和个人的信用不能准确评估,银行不敢贷款;二是需求萎缩,公司投资和消费者开支都会减少。

但是,这些问题对美国来说只是短期问题:信用危机可以重建,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财富损失也是一次性的。

特别是由于美国特殊的国际地位,国际资本不断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回流到美国,而且美元是国际性货币,美国拥有铸币权。

虽然美国债务比重也相当高,但不会出现债务危机。

美国经济中期真正的问题是:金融创新做过了头,导致了泡沫和危机,那么,今后美国靠什么产业带动经济增长?近几十年来,美国的产业发展一直受到后发国家的挤压,美国的钢铁工业基本已经退出,汽车工业受到日本、韩国、德国的挤压,日子也很不好过。

后发国家的挤压迫使美国在产业前沿展开创新,但是,这种创新一直不太顺利,互联网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都造成了泡沫,说明对这些新产业的预期和估值过高。

奥巴马上台之后提出重振美国制造业,英国和法国也都有重振制造业的规划,但是,实施起来很难。

2007-2008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国际经济学)

2007-2008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国际经济学)

2007-2008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20100954106 盖超群2007-2008年,源自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金融动荡迅速演变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经济均遭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国际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条件,而国际游资的攻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实现条件。

从目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形势来看,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因而防范国际游资攻击是制定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

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

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

三代金融危机理论①基本上是承认规律论。

随着金融监管技术提高, 个国家因监管或管制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在国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因而从本质上说,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成因都发生了变化。

关于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一、国际经济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

从根本上说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应该是实体经济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只是实体经济失衡的表象,实体经济失衡导致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导致虚拟经济膨胀和萧条,由此形成流动性短缺,最终能够导致金融危机。

因而全球实体经济的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而虚拟经济导致的流动性短缺是金融危机的充分条件。

从国际经济失衡导致金融危机的形成路径可以看出,国际经济失衡通过国际收支表现出来,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又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来进行,如果具备了完善和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那么完全可以避免国际经济强制性和破坏性调整,也就是说可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然而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受到大国操纵的,因而国际经济失衡会被进步扭曲和放大。

金融危机事件的案例分析

金融危机事件的案例分析

金融危机事件的案例分析一、背景介绍金融危机是指经济和金融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导致各行业、各国财政的不断紧缩,致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一种极为严重的经济危机。

近年来,金融危机事件频繁发生,深刻影响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通过分析几起金融危机事件案例,以期探讨其中的原因和教训。

二、次贷危机次贷危机是从2007年8月开始的一场金融危机,因次贷(subprime mortgage)贷款风险高,而引发的信贷危机和全球经济危机。

最初,美国抵押贷款公司Freddie Mac和Fannie Mae发行了一些房屋抵押贷款并出售给投资者,美国一些借款人因信用记录差而很难使用常规方式获得抵押贷款,于是推出了“次贷”项目以获得房屋抵押贷款。

然而许多借款人无力偿还债务,次贷贷款出现违约情况,这导致了次贷市场的恶性循环,催生了金融市场的应激反应,全球金融市场中的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因此破产。

此外,多位投资大佬对这一市场的不健康趋势和泡沫提出警告,美国政府和监管机构未能有效监管和控制金融市场风险,也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三、欧洲债务危机欧洲债务危机是指自2009年以来,欧洲许多国家面临财政持续赤字和高额债务的经济危机。

从希腊、葡萄牙、爱尔兰到西班牙、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几乎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严重的债务问题,局面几乎每年都在逐步恶化。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欧盟内多个国家欠款过多,欧盟各国的政策协调不足,多个国家因过度开支,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表面上看,欧盟国家的竞争力和债务水平共同恶化。

同时,国际金融机构发行了大量的欧洲国家债券,其中许多是由于投资人追求较高收益而投资,带有高风险因素。

当各个国家债务危机爆发时,投资者无法获得足够的回报,导致了债务危机的加剧。

四、美国次贷案美国次贷案是指在2008年,美国主要的投资性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导致美国和全球金融市场陷入困境。

次贷危机助长了富人进一步谋取投机性收益的行为,当难以偿还贷款和创造财富的房地产市场崩溃时,从二级贷款市场到权益和债务证券的非传统型投资受到很大的冲击。

2007--2009世界金融危机成因及对策

2007--2009世界金融危机成因及对策

2007--2009世界金融危机成因及对策会计11-1国铁晖201110692007--2009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对策经济危机的爆发具有周期性和气不可预测性。

每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都有所不同。

研究金融危机的成因可以有效的减轻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那么 2007~2009世界金融危机的成因是什么呢?美国如何从这次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呢?此次金融危机的成因有很多,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制度层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发展,将产生两个方面问题:一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从而造成生产过剩;二是引起社会生产比例失调,从而造成经济不能正常运行。

这两方面问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爆发经济危机。

当前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生产过剩,次贷危机是这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所谓次贷危机,就是由没有购房能力而且信用程度很低的穷人,通过贷款买房以后无力偿还抵押贷款而引发。

二、政治角度:1.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内在矛盾该观点认为,随着全球化的逐步发展和深入,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特点:第一,全球经济体系的扩展与愈发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第二,全球经济权力结构的多极化趋势;第三,非国家行为体作用凸显,很大程度上侵蚀了国家主权、淡化了领土边界。

上述三大特点不可避免地对美国主导下的现有国际经济秩序造成重大冲击。

这种冲击的直接表现就是现有美国霸权主导下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愈发不相适应,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内在紧张与矛盾。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是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在体系结构层面矛盾不断激化的一个集中释放。

2.美国不稳定的政治体制。

美国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制度总体上行之有效,其中蕴藏着矛盾与冲突。

大资本所代表的少数人与小资本所代表的多数人,对市场和政府运行影响力在事实上不对等。

长期以往这种不对等的经济格局就被固化为一种权力不对等的政治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10-11016030108朱晓同一、简介2007年-2012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更于2008年起名为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英国称其为信贷紧缩,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

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

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

直到2008年9月[1],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二、历史背景北岩银行2007年挤兑人潮最初的流动性危机可以在事后被看作是由于早期次级房屋信贷危机所引发的。

北岩银行是首批遭遇冲击的对象之一,它是英国的主流银行。

[2]该行已借不到额外资金来偿还2007年9月中旬产生的到期债务。

由于没有持续现金注入,其所经营的高杠杆性质的业务无法支撑,最终导致其被接管,并形成了很快降临到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灾难的早期迹象。

在松弛的签名承受标准下的过度借贷为美国房贷泡沫的特征之一。

信用泛滥并导致大量的次级按揭(次级贷款),投资者认为这些高风险的贷款会被资产证券化而缓和。

从1989年以来,美国发行MBS的主要机构房利美、房地美、吉利美(Ginnie Mae)所发行的MBS殖利率平均高于美国十年期公债殖利率137个基本点,吸引许多法人投资。

雷曼兄弟MBS指数显示无论利率升降,自1996年以来该指数连续十年都是正报酬,最差的1999年也有2.1%的报酬率,同时期MSCI全球债券指数在1999年、2001年、2005年却是负报酬率。

这个策略似乎以骨牌效应扩展和散布。

由失败的资产证券化计划,导致的损害横扫了房屋市场及其企业,继而引发了次级房屋信贷危机。

这危机令更大量的银主盘被银行在市场上抛售。

这些过量的房屋供应使得周边的住屋价格都大为下跌,造成它们容易遭法院收回拍卖或被放弃。

这个结果替往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伏笔。

最初,受影响的公司只限于那些直接涉足建屋及次级贷款业务的公司如北岩银行及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

一些从事按揭证券化的金融机构,例如贝尔斯登,就成为了牺牲品。

2008年7月11日,全美最大的受押公司瓦解。

印地麦克银行的资产在他们被紧缩信贷下的压力压垮后被联邦人员查封,由于房房价格的不断下滑以及房屋回赎权丧失率的上升。

当天,金融市场急剧下跌。

投资者想知道政府是否将试图救助按揭放贷者房利美和房地美。

2008年9月7日,已是晚夏时节,虽然联邦政府接管了房利美和房地美,但危机仍然继续加剧。

然后,危机开始影响到那些与房地产无关的普通信贷,而且进而影响到那些与按揭贷款没有直接关系的大型金融机构。

在这些机构拥有的资产里,大多都是从那些与房屋按揭关联的收益所取得的。

对于这些以信用贷款为主要标的的证券,或称信用衍生性商品,原本是用来确保这些金融机构免于倒闭的风险。

然而由于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的发生,使得受到这些信用衍生性商品冲击的成员增加了,包括雷曼兄弟、美国国际集团、美林证券和HBOS。

[3][4][5]而其他的公司开始面临了压力,包括美国最大的存款及借贷公司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影响到大型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证券。

三、次级债务危机关系图此图是一些公司和地区的相关关系图房利美(Fannie Mae),二战时的产物,创立于1938年,是政府出资创建,从事金融业务,用以扩大资金在二级房屋消费市场上流动的资金。

1944年,房利美的权限扩大到贷款担保,公司主要有退伍军人负责管理。

1954年,房利美发展成为股份制公司。

1968年,Raymond H. Lapin 成为房利美的总裁,在他就任的30年内,修改了公司的制度,使之成为一个私有的股份制公司。

1970年,房利美股票在纽约交易股票所上市。

1984年,房利美首次在海外发放公司债券,从此公司的业务进入国外金融市场。

放低房屋贷款审核条件,为人们提供房产。

但风险很大,如果贷款者还不起贷款时,公司将面临重大的危机。

为了规避风险委托一些银行与其合作,并分担部分风险。

当遇到危机时,共同承担风险。

即使与银行合作,公司与银行同样有很大风险,为了再次降低风险,决定将公司的经营活动参与投保,并选择了一些保险公司。

那么保险公司是如何运作的呢?保险公司不是靠收取保费盈利的,它要有巨大的经济来源才能维持那些投保的大公司,那些大公司富可敌国,如果出现问题,不是几块钱可以解决的。

所以保险公司要用大家投保的钱去投资,赚取利润比较快而且便捷的方法是什么?对,金融证券和期货。

但这样投资的风险更大,为了规避风险,保险公司找到了“雷曼兄弟银行”。

雷曼兄弟公司是为全球公司、机构、政府和投资者的金融需求提供服务的一家全方位、多元化投资银行。

雷曼兄弟公司通过其由设于全球48座城市之办事处组成的一个紧密连接的网络积极地参与全球资本市场,这一网络由设于纽约的世界总部和设于伦敦、东京和香港的地区总部统筹管理。

雷曼兄弟公司自1850年创立以来,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了创造新颖产品、探索最新融资方式、提供最佳优质服务的良好声誉。

这一声誉来源于公司杰出的员工及其热诚的客户服务。

公司目前的雇员人数为21,900人(2008年),员工持股比例达到30%。

雷曼兄弟公司不断扩展国际业务,2002年公司收入的37%产生于美国之外。

雷曼兄弟环球总部设于美国纽约市,地区性总部则位于伦敦及东京,在世界各地设有办事处。

雷曼兄弟被美国《财富》杂志选为《财富》500强公司之一。

雷曼兄弟公司雄厚的财务实力支持其在所从事的业务领域的领导地位,并且是全球最具实力的股票和债券承销和交易商之一。

同时,公司还担任全球多家跨国公司和政府的重要财务顾问,并拥有多名业界公认的国际最佳分析师。

雷曼兄弟公司的业务能力受到广泛认可,拥有包括众多世界知名公司的客户群,如阿尔卡特、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戴尔、富士、IBM、英特尔、美国强生、乐金电子、默沙东医药、摩托罗拉、NEC、百事、菲力普莫里斯、壳牌石油、住友银行、及沃尔玛等。

但是2008年中受到次级房贷风暴连锁效应波及显现,由于财务强度薄弱遭到重大打击亏损,股价无量下跌到剩US$0.xx(2008年9月17日低见US$0.10),陆续裁员六千人以上,四处寻找各国金主进驻。

2008年9月15日,在美国财政部、美国银行以及英国巴克莱银行相继放弃收购谈判后,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负债达6130亿美元,很可能结束158年的营运。

经过雷曼兄弟银行,美林银行等,和保险公司合作谈判的结果是发行一种复合型的债券和对冲基金。

由于各国各地区的金融管理不同,一般地区是禁止购买这种债券的。

但部分地区却开放购买,如香港,韩国等。

可见当经济危机爆发时,这些地区是受牵连最严重的。

但在2006年以前5年时间里,美国房地产价格一路飙升,势不可挡。

凡是投资这种债券和对冲基金的人都可以当皇帝了。

有一个可笑事发生了,这里大家注意到没有,有个箭头由各大银行指向雷曼兄弟的对冲基金。

因为在经济危机爆发前,这些债券和基金一路向上,势不可挡。

在在看到巨大利润的情况下,各大银行也去购买这些债券。

难道他们不记得?这些债券和基金是他们为了规避风险而转嫁给保险公司的,现在反而又买了回来...经济危机影响每一个人,大家只能紧缩自己的钱包不去购物,因为物价太高了。

这样市场会处在一个严重的萧条期。

冰岛封锁了银行账户,但冰岛的银行账户有一半是英国和欧洲人的。

那些人只能眼看着钱但拿不出来。

危机波及整个欧洲乃至全球,这是一个连锁的必然结果。

·2007年,美国,积累很久的次级债危机终于爆发。

·美国房地产景气出现明显下降是次级债问题产生的根源。

贷款违约不断增多,全美多家次级市场放款机构深陷坏帐危机。

·2007年3月13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公布的报告显示,次级房贷市场出现危机。

消息传来,美国股市全面下挫。

美国股市的恐慌很快波及亚洲股市。

·2007年4月2日,美国最大次级债发行商新世纪申请破产保护,标志着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危机爆发。

·美联储年中以来对次级债严厉措施,使金融机构产生了被动收缩,导致更多美国和非美国金融机构遭受损失。

至此,美国次级债危机的蝴蝶效应开始显现并蔓延。

四、对我国的影响(一)、对我国进出口行业受到的冲击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处于风口浪尖的进出口行业受到的冲击最直接也最严重。

首先,危机从金融层面转向经济层面,直接影响出口。

美国消费支出占GDP的70%以上,2007年美国国内消费规模约10万亿美元,而同期中国消费者支出约为1万亿美元。

短期内,中国国内需求的增加无法弥补美国经济对华进口需求的减少。

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降5%~6%。

其次,次贷危机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从而降低了出口产品的优势。

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降低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与我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形成矛盾,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进程,从而使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降低,对美出口形成挑战。

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出口呈现减速迹象。

上半年中国继续延续出口增长减速的趋势。

从出口金额看,上半年同比增长21.87%,比2007年同期27.55%的增长速度降低近6个百分点;从出口数量看,上半年同比增长8.44%,也明显低于2007年同期10.11%的增长速度。

(二)、我国海外企业的违约率上升除了出口数量减少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企业的违约率也开始上升,出口企业的外部信用环境进一步恶化。

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统计,前5个月收到的报损案件金额高达3034万美元,同比增长80%;已支付赔款895万美元,同比增长525.6%。

其中,理赔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25.6%,本地企业的海外坏账率增长约为268%。

(三)、我国实体经济受到的冲击具体到行业,纺织行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影响比较严重。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08年9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较8月份减少近6亿美元,较上年同月仅小幅增加约3亿美元,9月份出口延续了8月份微幅增长的趋势。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以美元计价的纺织出口接近零增长,以人民币汇率计价的出口额持续负增长,20%的纺织企业出现亏损;汽车行业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总体表现低迷。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统计,今年1~8月,乘用车产销463.24万辆和455.03万辆,同比增长13.67%和13.15%,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8.32个百分点和10.94个百分点。

从8月份的汽车销量来看,欧洲同比锐减16%,北美降幅达15.5%,日本汽车销量下降14.9%。

而中国国内汽车销量同比下降了5.4%,环比下降了6.0%;船舶行业也深受其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