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存有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理解和感悟,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明辨是非,提升理解,指导行为,培养水平,从而引发学习兴趣。《品德与社会》新教材其内容和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道德存有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和学生展开面对面的交流对话,使学生不停的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来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空,二来把学生的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下,让学生在感受多彩生活时与社会自然紧密相融,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水平。为此谈谈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去。《品德与社会》新教材采取以图为主的形式,体裁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富有启发性,对学生本身就有较大的吸引力,能引起学生注重。课文中还设置了很多学生广泛参与的活动环节,其目的是着眼于学生道德水平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老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放心、放手、放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活动的主人,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具体表现的内容,通过讲故事、笑话、幽默、游戏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如在教《我也想当升旗手》这课时,怎样激发学生想当升旗手的愿望呢?我是这样做的:1.课前调查,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让学生观察周围什么地方悬挂着国旗?国旗是什么时间、是怎样升起来的?学生通过调查,对国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理解,这为感性上升到理性奠定了基础。2.组织课堂活动。(1)我让学生说一说每周一全校师生在教学楼前举行的是什么仪式?你们是怎么做的?(2)我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国旗护卫队在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就打开了话匣子。“解放军叔叔真精神”、“升旗手的动作真漂亮”、“他们的动作很整齐。”我说:“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你们心里有什么想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我长大了也当解放军”、“我长大了

穿军装,像他们那样雄赳赳气昂昂。”“我现在就想当升旗手”。全班同学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感,3.学生在《红旗飘飘》的歌声中动手制作国旗,然后师生互评,选出升旗手,最后让同学们怀着对国旗的无限热爱,对伟大祖国无比崇敬的心情举行一次庄重的升旗仪式,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学生学习兴趣深厚。

二、学生爱玩,让其在玩中明其智

儿童有着强烈的活动需要。为此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玩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在玩中学,在玩中做,在玩中受到教育,在玩中成长,在玩中潜移默化,在玩中得到享受和快乐,从游戏中获取知识、水平。游戏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良好的发展,在游戏活动时,要注意把握游戏的“角度”,使学生即玩得开心,又能受到锻炼和教育。如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能够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在评、演中一定要重视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特别是中差生)要即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那怕是很细微的,也不放过。使同学们持续完善自己的言行,理解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别,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理解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使师生间产生了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提升了教学实效。又如.举轻游戏:1.道具:羽毛球拍若干付,乒乓球若干个,小气球若干个。2.方法:将一对羽毛球拍的柄绑在一起,柄在中间,两个拍子朝外,同时保持牌面朝向一致。看起来像一个杠铃。3.规则:(1)将气球放在球拍上,选手像举重一样举起球拍,气球掉下来自被淘汰。(2) 每组派一个代表,最快的而气球没有掉的组才算胜出。学生在游戏中玩得十分开心。“同学刚才游戏玩得怎样?”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说游戏中的不同感受----手稳、认真观察、即时调整。这样使学生在愉悦的游戏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

三、学生爱交往,在交往中学会相融

交往是小学生最基本的社会需要。学生身边,有很多出色的同学,有的能歌善舞、心灵手巧,有的成绩优秀,有的乐于助人……看到别人取得成功,甚至超过自己,我们由衷地为他们高兴,真诚地祝贺他们,并告诉他们:我要向你学习。彼此之间友好相处,常说谢谢、对不起、没关系。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做游戏,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使学生明理、利智。在教学科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中第一单元《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时,设计游戏:教师事先准备一些纸牌,上面写上1至50的数(也能够增加到100)和写+、-、

×、÷符号,这些牌子分发到学生手中(一人只持一个牌子)然后A同学去找B同学(A、B都代表数字);B再去找C[C是加减符号(中、高年级的能够用加减乘除)];那么,当A、B、C都找齐了,得到的答案是D,那么D同学就要自己跑上来!D同学迟到了或者没有上去,D同学就得表演一个节目。在游戏中,有的学生反应慢,有的不表演节目,有的学生表演节目时紧张,节目表演得不好……此时会有个别同学叽叽喳喳,并发出不友好的笑声,举止也张狂……游戏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在游戏出现的好的情形和不好的行为举止,纠正学生的行为偏差,让个别学生理解到自己行为缺陷,给同学造成的小小伤害,给以赔礼道歉。同时教育学生当别人的错误影响到自己时,我们要能够原谅别人;当遭到别人的误解时,要能够心平气和地解释清楚;当听到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时,我们要学着坦然面对,一笑置之。

四、学生爱观察,在观察中学到新知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小学生的感知正处在发展阶段,容易被一些新鲜的事物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教师有效引导学生有明确目的、重点性观察的事物,学生一旦对观察产生了兴趣,就会变为主动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够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信息,从而为快速提升教学质量打下基础。如在教学科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中的八课《购物有学问》前,教师安排学生到街上调查了解同一商品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的销售点其价格有无变化。上课时,组织学生实行讨论交流,由组长汇报所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然后教师在电子白板上现出同样的疏菜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销售点其价格均不同。日常百货在不同的销售点其价格也均不同。如

最后得出了结论:疏菜一般来说早上贵、中午持平、下午便宜。同一日常百货超市贵,批发市场相因;交通要道处、闹市区贵,偏僻处便宜。这样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记一记、比一比,在观察、调查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四、把生活“小事”注入课堂,增强教育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