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进曹营”——人物描写之徐庶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84a545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5.png)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徐庶,字元直,荆州南阳人,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重要谋士之一。
他以忠诚、智慧和谦逊著称,被后世誉为“卧龙”。
而他进入曹营为内应,为蜀汉出谋划策,更是成为了三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徐庶原为曹操手下的幕僚,但他心系蜀汉,一直怀抱着报效国家的愿望。
于是,当时蜀汉丞相刘备派人招揽他时,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曹操,投奔了刘备。
后来,他又在诸葛亮的推荐下成为了蜀汉丞相庞统的幕僚,为蜀汉出谋划策。
在蜀汉丞相庞统去世后,徐庶便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重要谋士。
而在诸葛亮北伐曹魏的过程中,徐庶则成为了一位关键人物。
他深知曹魏内部情况,因此,他主动提出了进入曹营为内应的计划。
当时,曹魏内部正发生了一些变故,而诸葛亮正好需要一些内应来帮助他顺利渡过难关。
于是,徐庶便主动请命,前往曹魏为蜀汉出谋划策。
他深知这是一条充满危险的道路,但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条道路,因为他心系蜀汉,心系国家。
徐庶进入曹营后,他以其高超的智慧和过人的谋略,成功地为蜀汉出谋划策,为诸葛亮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他在曹营内部深得信任,成功地为蜀汉带来了许多重要情报,为蜀汉的战略部署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最终,得益于徐庶的内应之计,蜀汉成功地渡过了难关,取得了重大胜利。
而徐庶也因为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成为了蜀汉历史上的一位英雄人物。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他的忠诚和智慧,更是展现了他对国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忠君爱国的真谛,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他的故事,也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为国家、为民族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是三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是中国传统美德的生动写照。
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国家、为民族的繁荣昌盛而不懈努力。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e4e112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5.png)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徐庶,字元直,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谋士之一。
他以其才智和忠诚而著称于世,被后人誉为“卧龙”,成为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而他进入曹营的故事更是成为了历史上的佳话。
徐庶原为刘备的幕僚,但当时刘备与曹操交战,徐庶因家人被曹操所害而离开刘备投奔曹操。
曹操接纳了他,并赏识他的才华。
而徐庶也以进入曹营为契机,开始了他为蜀汉效力的计划。
在曹操的麾下,徐庶展现了出色的才智和忠诚。
他为曹操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帮助曹操巩固了统治地位。
然而,徐庶心系故国,他心中一直怀着为蜀汉效力的念头。
一次,曹操听说刘备要攻打汉中,便问徐庶,“如何才能制住刘备?”徐庶深知此时正是为蜀汉出力的时机,便说道,“刘备有一员大将名叫诸葛亮,他才智过人,若能得到他辅佐,刘备必然势如破竹。
”曹操闻言大喜,便问徐庶如何才能得到诸葛亮。
徐庶便提出了一个计划,说服曹操让他前去说降,实际上是为了接近诸葛亮,为蜀汉效力。
曹操对徐庶十分信任,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徐庶进入蜀汉后,果然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并为蜀汉出谋划策,最终帮助蜀汉取得了不少胜利。
徐庶这一行为被后人称为“空城计”,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忠诚,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忠诚和智慧是无法被束缚的,他可以在任何时候为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而奋斗。
徐庶的故事也启示了我们,要有胸怀和远见,不被眼前的得失所困扰,为了更高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总之,徐庶进曹营的故事是一段令人敬佩的佳话,他的忠诚和智慧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希望我们能够从他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为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而奋斗。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故事简介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故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40beaeda216147916112830.png)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故事简介
徐庶,字元直,初名福,后改名为庶。
东汉末年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
汉末颍川一代名士。
归曹后,在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
这时刘表已亡,他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
刘备率军民二十多万人南撤。
在曹军追到当阳长坂坡时,刘备寡不敌众,大败而逃,辎重全失。
徐庶的母亲也不幸被曹军掳获,并被曹操派人伪造其母书信召其去许都。
徐庶得知此讯,痛不欲生,含泪向刘备辞行。
他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本打算与将军共图王霸大业,耿耿此心,唯天可表。
不幸老母被掳,方寸已乱,即使我留在将军身边也无济于事,请将军允许我辞别,北上侍养老母!”刘备虽然舍不得让徐庶离开自己,但他知道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不忍看其母子分离,更怕万一徐母被害,自己会落下离人骨肉的罪名,只好同徐庶挥泪而别。
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
尽管他有出众的才华和谋略,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诸葛亮为敌。
因此,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几乎湮没无闻。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隐逸智者三国演义中的文人军师
![徐庶隐逸智者三国演义中的文人军师](https://img.taocdn.com/s3/m/7b72f8c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7.png)
徐庶隐逸智者三国演义中的文人军师徐庶隐逸智者——三国演义中的文人军师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的文人军师徐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徐庶以其聪明才智和深沉的人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将从他的人物形象、智慧慧眼和影响力三个方面来探析徐庶隐逸智者。
徐庶是一个典型的文人军师角色,他相貌俊美,容貌出众,看起来像一个温文尔雅的书生,但他却具备才智过人的智慧。
徐庶才华出众,博览群书,读书人的气质使他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并对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知识。
这让他能够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和各种局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通过他的劝告和战略规划,对刘备和蜀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徐庶的智慧和慧眼使他能够在危急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在刘备初到蜀地时,徐庶看出了他的胸怀和领导能力,主动投靠为其出谋划策。
不久后,徐庶认识到曹操的野心,决意离开刘备前往曹营。
虽然他在曹操那里取得了官位和地位,但他始终保持着自己对抗曹操的决心,他的智慧和勇气使得曹操对他深感敬畏。
徐庶明智地利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众人的敬佩,最终诱使曹操回师南征,帮助了刘备的蜀国。
徐庶作为一个重要角色,对三国演义的情节和故事情节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力。
他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经典角色之一。
徐庶的智慧和勇气在故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决策和判断有时候甚至能改变整个战争的走势。
他的形象不仅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军师,更展示了一个坚定信念、勇于担当的形象。
他的英雄事迹成为了许多后来的名人和文学作品的源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深远。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文人军师。
他以其卓越的才智和灵活的决策能力帮助蜀国在动荡的战争中取得了优势。
他的形象饱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文人的赞美,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温文尔雅的学者们所寄予的期望和希望。
对于后来的文学作品来说,徐庶更是一个重要的灵感来源。
他的形象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仍然是一个令人景仰和崇拜的精神典范。
【历史故事】徐庶入曹营的故事 徐庶弃刘投曹是被诸葛亮的
![【历史故事】徐庶入曹营的故事 徐庶弃刘投曹是被诸葛亮的](https://img.taocdn.com/s3/m/5f2b7ed1b90d6c85ed3ac61e.png)
【历史故事】徐庶入曹营的故事徐庶弃刘投曹是被诸葛亮的?“徐庶走马荐诸葛”是《三国演义》是一段很有名的故事。
故事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徐庶帮助刘备击败曹军后,曹操打听到徐庶是刘备取得胜利的关键人物。
为挫败刘备,曹操用计把徐庶的母亲骗到许都,并冒用徐母的名义给徐庶写信要徐庶来许都。
刘备不愿徐庶走,但又不忍曹操拿徐母要挟徐庶,只好同意徐庶离开。
刘备送别徐庶时,一片树林挡住了刘备的视线,刘备为了多看徐庶一眼,命人去砍树林。
这时,徐庶又骑着马回来了,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说诸葛亮同样具备帮助刘备创建霸业的能力,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故事。
并且,徐庶临走时向刘备表示,鉴于曹刘两家的敌对关系,自己终生不向曹操提供任何有价值的计策,“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便由此而来。
徐母见到徐庶后,知道曹操用计把儿子骗来。
徐母为了让徐庶彻底与曹操决裂,自尽身亡。
罗贯中用如椽巨笔,在一个故事中塑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
首先是徐庶,能够让曹操不惜采取绑票手段进行要挟的人,肯定不是等闲之辈。
并且,徐庶为母至孝,为了母亲的安危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理想,徐庶的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徐庶在处理与刘备的关系上,也恰到好处,虽然投奔曹操,但恪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做损害自己原来单位和原来领导的事,同时,还向刘备举荐了自己的替代者??诸葛亮,可谓仁至义尽。
其次是刘备,自己虽然思贤若渴,一心谋求兴复汉室,但是在徐庶家庭出现重大变故时,尊重下属的个人选择,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第三是徐母,为了不拖累儿子干正义的事情,不惜舍生取义。
感动之余,我们不禁要问,事实真的如此吗?文艺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事实上,历史上真实的徐庶和徐母与演义中的光辉形象有着较大的出入。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是这样记载徐庶的投曹过程的:曹操击败刘备,抓了徐庶的母亲。
徐庶指着自己的心对刘备说,我本想和您共图王霸之业,但现在由于与母亲失散,我方寸已乱,没心思干别的事了,我这就和您告辞。
身在曹营心在汉
![身在曹营心在汉](https://img.taocdn.com/s3/m/932026f305087632311212d1.png)
身在曹营心在汉白狼山客有句“身在曹营心在汉”,可谓是家喻户晓,今天山客就来说说本人看法,接着就来说说今天主角—徐庶。
徐庶,字元直。
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病逝于曹魏。
徐庶青年时期为人豪爽,谦虚有礼,喜欢练剑行侠仗义,后来后来拜入儒门之下,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文人谋士。
刘备爱才之名,徐庶投入刘备账下,声名大振,曹操用徐庶的母亲,派人伪造徐庶母亲的书信,将徐庶引到许都,徐庶得到书信后,方寸大乱,痛不欲生,辞别刘备,去找母亲。
俗话说“忠孝不能两全”那么有很多人就开始思考,徐庶一定要离开刘备吗?刘备当时人手不多,刘备狠心的放了徐庶,古代时候,孝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如果再背上一个不孝的名声,那就在没有个人发展前途了,知道是陷阱也得跳,这就是孝子。
徐庶离开刘备是孝,刘备放徐庶也可说是势,都是迫不得已。
徐庶离开刘备时候,推荐了诸葛亮,等到了许都曹营,母亲知道儿子被利用,选择了自尽,从此徐庶决定不为曹操出谋划策,因此有了“身在曹营心在汉”。
曹操爱才人人皆知,那么自从徐庶到了曹营,为什么曹操不重用呢,直到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后,才重新用起了徐庶,诸葛亮做了这样一个解释,“曹魏的人才太多了”。
而对于徐庶,一是对曹操的仇恨,二是对刘备的忠心。
曹操这么做还是别有用心的,首先曹操爱徐庶的才华,为了削弱刘备势力这也许是最大原因了,其次曹操疑心过强,他知道徐庶忠孝,对刘备的心他不得不妨,所以不给封官,也怕出谋划策对自己不利。
史上没有记载曹操为什么没有重用徐庶的材料记载。
曹操还是忌惮徐庶的才华的,徐庶曾经对曹操请求,归隐山林田局,不问世事,曹操虽然表面答应了,而后派出曹丕追杀徐庶,但是曹丕也是一个爱才之人,放了徐庶,于是推荐了司马懿,成就了曹丕。
当时以徐庶的才华,应该是能看出司马懿的野心的,也给曹操和曹丕留下一个最大隐患。
徐庶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给曹丕推荐了司马懿,可是结果迥然不同,这也许徐庶的别有用心了,这只是山客个人看法和推断了。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5583a8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5.png)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源于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讲述了徐庶(字元直)在三国时期从刘备麾下转投曹操的过程。
在历史上,徐庶的确是从刘备处最终到了曹操那里任职,而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这一情节被艺术加工得更为戏剧化和充满情感冲突。
根据《三国演义》的叙述,徐庶在刘备屯驻新野期间,以其智谋多次帮助刘备取得胜利,尤其是化名“单福”时,协助刘备击败了曹军大将曹仁,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曹操得知刘备军中有如此高人,遂听取其谋士程昱之计,利用徐庶极为孝顺的特点,将其母亲软禁于许昌,以此逼迫徐庶离开刘备,投奔曹操。
徐庶无奈之下只能向刘备辞行,并承诺在曹营绝不为其出谋划策。
徐庶进入曹营后,确实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尽管在曹操麾下担任官职,但他从未真心实意地为曹操出过任何计策,因此留下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典故,形容他坚决不背叛旧主的决心和对母亲的极度孝敬之情。
在某些版本中,徐庶的母亲得知儿子是因为自己被曹操所逼而背离了刘备,感到痛心疾首,最终选择自尽,这也加重了徐庶内心的痛苦和对曹操的怨恨。
三国演义 关于徐庶的句子
![三国演义 关于徐庶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09507ca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c.png)
三国演义关于徐庶的句子1. 徐庶啊,那可是三国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就好比黑夜里的明灯,照亮了刘备前期的道路。
你说他要是一直留在刘备身边,那局势得变成啥样?比如在曹操来袭时,徐庶出谋划策,说不定能让曹军铩羽而归!2. 徐庶的智谋,那真是让人惊叹不已!难道不比那满天繁星还要耀眼?当他为刘备谋划新野之战,这精彩程度,就像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戏!3. 徐庶被迫进曹营,这心里得多憋屈啊!这不就像是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雄鹰,空有壮志却无法翱翔。
他面对曹操,心里得多恨呐!4. 徐庶与刘备的情谊,那可是深厚得很!难道不像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就算分别,刘备也是心心念念着他的好。
5. 徐庶在三国舞台上的匆匆离去,多让人惋惜!这难道不像一朵盛开正艳的花突然凋零?想当初他识破曹仁的阵法,那是何等的威风!6. 徐庶的才华,难道不是藏在鞘里的利剑?一旦出鞘,光芒万丈!好比他指点刘备破敌之法,瞬间扭转战局。
7.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是何等的气节!难道不像那傲雪凌霜的寒梅,坚守着自己的原则?8. 徐庶的离去,对刘备来说,那就是失去了左膀右臂!这难道不像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失去了舵手?9. 徐庶啊徐庶,你这一去,让多少人为之叹息!就像一首激昂的乐曲突然中断,让人意犹未尽。
10. 徐庶的智慧,难道不是那深不见底的清泉?源源不断地为刘备提供着谋略,比如如何招揽贤才。
11. 徐庶的遭遇,多让人心酸!这不就像一颗被命运捉弄的棋子,身不由己。
12. 徐庶在曹操那里的沉默,难道不是对曹操最大的讽刺?就像无声的抗议,让曹操有苦难言。
13. 徐庶为刘备出的那些点子,那可都是金点子!好比那珍贵的宝石,闪闪发光。
14. 徐庶与诸葛亮的相遇,那简直是英雄惜英雄!难道不像两颗流星在夜空中交汇,璀璨夺目?15. 徐庶离开刘备时的不舍,谁能不动容?这就像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满心的眷恋。
16. 徐庶的谋略,难道不是那定海神针?有他在,刘备心里就有底。
17. 徐庶的无奈,谁能懂?这不就像独自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找不到出路。
我喜欢的三国人物作文800字
![我喜欢的三国人物作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c5dd1557cc22bcd127ff0c0a.png)
我喜欢的三国人物作文800字在《三国演义》中,一提到军师和谋士,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诸葛孔明了,但是我喜欢的,是在《三国演义》中只出现过一两次的徐庶。
徐庶,字元直,后来被捕入狱。
被人救出后,改名为单福。
他不再舞枪弄棒,到处拜访名士,后来去投奔刘备,成为刘备手下重要的谋士。
后来曹操知道了徐庶是个人才,并且还在刘备手中--曹操十分爱惜人才。
决定把徐庶抢过来。
手下的人又知道徐庶十分孝顺。
想了一个计策,就把他的母亲骗到了曹操的寨中,再伪造了一份家书送到徐庶手中,徐庶急忙去找曹操。
临走前,还向刘备介绍了伏龙凤雏--诸葛孔明和庞士元。
后来就有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徐庶到了曹营,见到母亲后,被痛斥了一顿,至今忠孝难两全。
徐母为了徐庶的前途就自杀了。
因为徐母希望学徐庶能效忠于国家,而不是让徐庶来孝顺自己。
为此,徐庶与曹操结下了深仇大恨,就有了一句俗语叫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不仅特别孝顺,还十分谦虚。
他曾经对曹操说过,如果智慧能用光来形容,我只有萤火虫的微光,而孔明确有月光。
虽然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能体现出他的谦虚。
实际上徐庶也是很聪明、很有智慧的,曹操手下重要的谋士程昱曾经说过,徐庶比他聪明百倍,所以能看出徐庶不是不聪明、不是真的和孔明有天壤之别,而是他的谦虚。
看到徐庶的故事后,我决定我也要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
有一次,妈妈生病了,我看她的脸色苍白,心里十分担心,想起了一般我生病时妈妈都会带我去医院,于是我就问妈妈要不要去医院?她说不用。
我又问妈妈要不要让我去楼下买点止痛药?妈妈担心的说:”外面下着雨,还是别去了!”“没关系的妈妈,我已经长大了,我可以做到的。
”外面下着倾盆大雨,想到妈妈苍白的脸,我觉得打伞太慢了,决定放弃打伞。
从雨中飞奔过去。
跑了一个来回后,我的身上都淋湿了。
但我看见吃了药的妈妈,脸色不在那么苍白,我觉得这一切都值得!徐庶虽然名声不大,但他既聪明,又有智慧,人品又好,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如:孝顺、谦虚。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谁_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成语故事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谁_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5cda27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1.png)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谁_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成语故事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个成语出自我们的三国颜正义,那么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谁你是否知道呢?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谁相关资料。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谁徐庶(生卒年不详),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
东汉末年刘备帐下人物,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
徐庶本名徐福(三国演义中因对史书的误解错将其名改为单福),本是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之后魏国史书《魏略》中为徐庶作传时依旧采用了他的本名徐福),求学于儒家学舍。
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
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
后来这件事被艺术加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被广为流传。
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称赞。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成语故事公元200年,曹操打败刘备,关羽也兵败下邳与刘备失散。
关羽因立誓保护哥嫂,在与曹操约法三章后不得已降曹。
曹操十分敬重关羽,此后对关羽礼遇有加,但始终无法改变关羽的择主之心。
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在后来演化为为臣忠义的代表。
其忠义形象在之后历朝历代倍受追捧,在清朝时期更被称颂至极致,被清朝皇帝累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宜德关圣大帝”。
另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
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建议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
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又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拒绝,并告诉刘备,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
因此,亦有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之故事。
曹操的谋士荀彧,有王佐之才,其一生为曹操出谋划策,举荐人才。
徐庶进曹营观后感作文例文
![徐庶进曹营观后感作文例文](https://img.taocdn.com/s3/m/4c1a67c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3.png)
徐庶进曹营观后感《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位极具智谋的人物,他就是徐庶。
徐庶早年帮助刘备夺取荆州,但后来却被曹操所囚禁。
曹操得知徐庶聪明才智,于是设计命令张飞娶他的妹妹,结果徐庶便答应曹操任职军师。
但徐庶的真正目的却是帮助刘备,为他出谋划策,推动蜀汉兴起。
而徐庶最后的结局,也是令人唏嘘不已的。
徐庶是一个聪明有智慧的人,他的头脑中有无数的计谋和智慧,他是一个非常了解人性的人,一个非常懂得识人之明者。
在徐庶进入曹营工作后,他发现曹操的部属们都非常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才非常高超,非常熟悉军事和政治。
但是徐庶通过深入探索,分析了曹操和他的部属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律。
徐庶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发现曹操和他的部属们是非常冷酷和无情的人,他们对待自己的部下都非常不公正,根本不把他们当做人看待。
而徐庶自己则非常懂得人性,他非常善于分析人性和利益诉求,他知道如何去了解和掌握人的心理,如何通过激发人的利益和欲望来达成目的。
徐庶的到来让曹营之中也出现了新的气象,曹操和他的部属们从此开始慢慢地走上了徐庶为他们设计的道路。
徐庶一直对刘备忠诚,在安全之前从未泄露自己的身份和计策。
在最后的结局中,徐庶投降曹操后不久就献计不利于刘备,撞击长坂坡,使刘备失去关羽。
之后,徐庶认识到做出的决定是错误的,冒着被曹操杀死的风险回归蜀汉,但由于疲惫不堪,因此在途中过世。
徐庶的事迹激励着后人忠诚为国家、才高兼备、成就一番伟业,展现出了一种崇高的道德风范。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虽然没有像徐庶这样的世外奇才,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经历中吸取到很多的经验和教益。
在我们的人生中,无论是职场生涯还是学业生涯,都需要借鉴徐庶这样的人物,不断地分析自己周围的人和环境,不断地提高自己掌握人性和情绪掌控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中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达到自己的目标。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谁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谁](https://img.taocdn.com/s3/m/6cd7a31eb4daa58da1114a23.png)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谁问题:答案:关羽【相关阅读】徐庶,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人。
东汉末年刘备帐下人物,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
徐庶本名徐福,本是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求学于儒家学舍。
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
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
之后这件事被艺术加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被广为流传。
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称赞。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成语故事公元200年,曹操打败刘备,关羽也兵败下邳与刘备失散。
关羽因立誓保护哥嫂,在与曹操约法三章后不得已降曹。
曹操十分敬重关羽,此后对关羽礼遇有加,但始终无法改变关羽的择主之心。
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在之后演化为为臣忠义的代表。
其忠义形象在之后历朝历代倍受追捧,在清朝时期更被称颂至极致,被清朝皇帝累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宜德关圣大帝”。
另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透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
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推荐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
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又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拒绝,并告诉刘备,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
因此,亦有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之故事。
曹操的谋士荀彧,有王佐之才,其一生为曹操出谋划策,举荐人才。
为曹操远征指定战略蓝图,亦在曹操出征时为曹操镇守疆土。
曹操初年,反暴臣董卓,救献帝于危难,可谓乱世的一位爱国英雄。
荀彧本质是一位忠汉臣子,他对曹操的支持是因为他认为曹操是保卫汉朝的英雄。
然而之后,随着曹操发展壮大,曹操的个人野心逐渐膨胀并表现出来。
最后在公元212年,曹操欲进封魏公,询问与荀彧,遭到了荀彧的坚决反对。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122e6e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7.png)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徐庶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重要谋士,他以其智慧和谋略闻名于世。
而他进入曹操的营帐,更是成为了一段传奇。
这个故事发生在曹操围困白帝城的时候。
当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正在白帝城中苦守,而曹操的大军已经围困了城池数月,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诸葛亮知道自己的粮草已经所剩无几,而百姓们也无法再忍受这样的困苦。
于是,他决定派遣徐庶前去曹营,以期能够和曹操谈判,争取到一线生机。
徐庶接到诸葛亮的命令后,并没有立刻前往曹营,而是在城中静心思索。
他知道曹操是一个枭雄,绝不会轻易相信蜀汉的使者。
他需要一个绝佳的计策,才能够让曹操信任他,并且愿意和他谈判。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徐庶决定采取一种大胆的行动。
他装扮成一个卖草鞋的小贩,带着一筐草鞋,径直走进了曹操的大营。
他故意在曹营中游荡,向所有的士兵和官员兜售他的草鞋。
在这个过程中,他故意散布一些有关蜀汉的负面消息,以此来获得士兵们的信任。
徐庶的行为引起了曹操的注意。
曹操派人将他带到了自己的帐篷中,询问他的来意。
徐庶便以一个普通的百姓的身份,向曹操诉说了白帝城中百姓的苦难,以及蜀汉的困境。
他还向曹操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曹操能够饶恕白帝城的百姓,并且与蜀汉和平共处。
曹操听完徐庶的陈词后,深深地思索了起来。
他知道徐庶的言辞并非空穴来风,因为他身边的士兵们也都证实了徐庶所说的情况。
最终,曹操决定放过白帝城的百姓,并且答应与蜀汉和平共处。
徐庶的智慧和勇气最终换来了白帝城的和平,也为蜀汉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他的这次进曹营的故事,成为了后人口口相传的佳话,也展现了他非凡的智慧和胆识。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勇气是战胜困难的利器,而善用智慧和勇气,更是可以化解危机,换来和平与希望。
愿我们都能像徐庶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智慧地化解危机,为和平与幸福而努力奋斗。
“徐庶进曹营”——人物描写之徐庶
![“徐庶进曹营”——人物描写之徐庶](https://img.taocdn.com/s3/m/95aa2009c281e53a5902ff15.png)
“徐庶进曹营”——人物描写之徐庶
“徐庶进曹营”
——人物描写之徐庶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在此书中描写了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书中刻画了近2000多个人物形象,其中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诸葛亮等等人物,都让读者记忆犹新。
不过,却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让我印象颇为深刻,他,就是徐庶。
徐庶是河南禹川人,字元直。
他儿时曾苦练武功,为帮助朋友而杀了一个恶霸。
后来,他学习勤奋,在刘备困难时出手相助,打败了曹操。
可是曹操把徐庶的母亲捉去,逼得徐庶只好归曹。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有两大特点:忠和孝。
先来说说“孝”吧。
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捉去曹营,而徐庶放弃了自己“与将军共图霸王之业”的梦想,为了母亲“弃明投暗”。
论才华,徐庶的智慧虽比不上诸葛亮、周瑜,可是也是有谋有略之人,原本可以与刘备成就一番大业,却因为他的母亲放弃了机会,这种“孝”是多么高尚啊。
徐庶的母亲自杀后,徐庶就非常憎恶曹操,凡是曹操赐给的物品都一概不收,而且从不向曹操献上一计。
徐庶那种不惜放弃自己的所有前途,也要保护他的母亲的精神,难道不足以让我们敬佩吗?
再说说徐庶的“忠”。
徐庶准备归曹时,与刘备挥泪而别,而且还不忘“走马荐诸葛”,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可以说没有了徐庶,就未必会有后来的诸葛亮,而且徐庶在曹营时,也是默默无闻,他如果不忠于刘备,是完全可以在曹营有所作为的。
可谓“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啊。
徐庶的这种忠,是《三国演义》近2000多个人物中罕见的。
《三国演义》中的徐庶一生虽然是一个悲剧,但是,他的“忠”和“孝”却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我们学习。
徐庶曹营出主意成语故事简短概括
![徐庶曹营出主意成语故事简短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c048fed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4.png)
徐庶曹营出主意成语故事简短概括第一篇
嘿,朋友!今天跟您讲讲徐庶在曹营出主意的事儿。
徐庶这人可厉害啦!本来他是刘备那的得力谋士,给刘备出了不少好点子。
可曹操这家伙使坏,把徐庶的老妈给弄走了,徐庶没办法,只能去了曹营。
虽说人在曹营,可徐庶的心还在刘备那呢。
但曹操逼得紧啊,徐庶也不好啥都不干。
有一次曹操要打仗,问徐庶咋办。
徐庶心里不情愿,但又不能不说,就给了个主意。
可这主意吧,不咋顶用,曹操吃了大亏。
徐庶为啥这么干呢?还不是因为他惦记着刘备,不想真心帮曹操。
他这一出,让人又敬佩又觉得无奈。
你说徐庶是不是挺难的?一边是老妈,一边是自己的志向。
不过他这坚守初心的劲儿,真让人佩服!
第二篇
亲,来听我跟您唠唠徐庶曹营出主意的故事。
谁知道曹操那个大坏蛋,居然用徐庶老妈来威胁他。
徐庶那是个大孝子啊,只能忍痛离开刘备去了曹营。
到了曹营后,曹操满心欢喜,以为得了个大宝贝,能给自己出谋划策打胜仗。
可徐庶心里清楚,曹操不是啥好人,自己不能真心帮他。
有一回曹操着急要打一场仗,眼巴巴地等着徐庶给个好主意。
徐庶呢,心里不情愿,但表面上又不能拒绝,就随便说了个点子。
结果曹操照着做,那是输得一塌糊涂。
徐庶心里偷着乐,觉得总算没对不起刘备。
这徐庶啊,真是有骨气,哪怕在曹营,也不违背自己的良心。
您说是不是很牛?。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f58a62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3.png)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徐庶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重要谋士,他以其高超的智慧和谋略而闻名于世。
而他进入曹营为刘备谋取利益的故事更是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徐庶原本是荆州人,因为家族遭受曹操迫害,他不得不离开荆州,流落到了曹操的麾下。
他深知曹操的奸诈狡猾,因此对曹操的统治并不满意。
而在这个时候,刘备正在寻找人才,以对抗曹操的统治。
徐庶深知刘备的仁义之心,便萌生了进入曹营为刘备谋取利益的想法。
于是,徐庶化名为“杨修”,混迹于曹操的幕府之中。
他借助自己的才智和机智,逐渐获得了曹操的信任。
在曹操的幕府中,他深入了解了曹操的政治和军事情况,为刘备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情报。
在曹操的幕府中,徐庶还结识了庞统,两人成为了知己好友。
庞统也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他和徐庶一起为刘备出谋划策,共同为蜀汉的兴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然而,徐庶在曹营中的行踪并不是一直顺利的。
曹操的手下多次怀疑“杨修”身份的真实性,对他进行了严密的监视和审查。
徐庶为了掩护自己的身份,不得不忍受曹操的威逼利诱,以及对他的严密监视。
最终,在庞统的帮助下,徐庶成功地脱离了曹操的幕府,回到了刘备的身边。
他将在曹营中所得到的情报和经验,全盘交给了刘备,为蜀汉的抵抗战争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成为了三国历史中一段传奇的故事。
他的智慧和勇气,为蜀汉的抗争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他的故事也激励着后人,让人们明白了,只要心怀正义和信念,就能在逆境中取得胜利,为正义事业做出不朽的贡献。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勇气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在面对强大的敌人和逆境的考验时,我们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三国演义徐庶人物分析]三国演义的徐庶
![[三国演义徐庶人物分析]三国演义的徐庶](https://img.taocdn.com/s3/m/d48ec3e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1.png)
[三国演义徐庶人物分析]三国演义的徐庶篇一: 三国演义的徐庶徐庶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之一,曾经化名单福在刘备手下效力,出任军师一职。
不久之后,徐庶小试牛刀,出谋划策帮助刘备打败了来犯的曹军,并夺取了樊城。
刘备的这一“不寻常”表现让曹操大为震惊,最后,他手下的谋士程昱识破了徐庶的身份。
为了逼迫徐庶来投降,程昱将徐庶的母亲掳去,并利用徐庶至孝的特点用假书信将他骗降。
徐母看到儿子受骗上当,非常愤怒,也大失所望,拍案骂曰:“辱子飘荡江湖数年,吾以为汝学业有进,何其反不如初也!汝既读书,须知忠孝不能两全。
岂不识曹操欺君罔上之贼?刘玄德仁义布于四海,况又汉室之胄,汝既事之,得其主矣,今凭一纸伪书,更不详察,遂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吾有何面目与汝相见!汝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间耳!”骂完后,徐母便悬梁自尽了。
徐母死后,悲痛欲绝、心灰意冷的徐庶虽仍留在了曹操手下,但他忠于辞别刘备时立下的“终身不设一谋”的誓言,致死不肯为曹操出力。
徐庶的昙花一现,使得他成为了最可惜的谋士。
他母亲的含辱自尽,也使他的人生具有了悲剧性色彩。
徐庶最大的亮点,是在离开刘备时,为他举荐了诸葛亮。
后来,刘备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下了山,为日后成就大业奠定了基础。
通过徐庶的来去,暴露了曹操欲收罗天下英才而不择手段,表现了刘备思贤若渴爱才如命,又尊重人的选择,决不勉强。
小说的徐庶不是可有可无的配角,而是为渲染诸葛亮出场的铺垫之重要序幕人物。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反映了人们所处尴尬时采取沉默态度的复杂逻辑关系,徐庶是痛苦的,而这痛苦又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自己决定走的这么条走不通的路,有苦说不出,怨不得别人,历史上的徐庶常与诸葛亮、石广元、孟公威一起交往,所谓惺惺惜惺惺,英雄爱英雄,都是当时的才俊,但我是非常喜欢他的人品,他对他的选择一直在负责,对待生命和事业他是认真的,为了母亲,我知道他的选择可能是错的,但他不后悔,母亲的死亡他也不想,那是时代的认同度的问题,但他坚持了他的信念,为他的人生负责了,对朋友他也做到了真诚,事业在不同人的角度是不一样的理解,他为母亲活了一回,为了他的事业有奋斗,目标的改动也是正常的,不后悔,坚持,这是他的优点,是人材不一定都能常常发光,关健是命运和你开玩笑时你是否坚持!篇二: 三国人物之徐庶徐庶幼年爱击剑,行侠仗义,常以仁侠自居。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谁_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成语故事(2)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谁_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成语故事(2)](https://img.taocdn.com/s3/m/c32cfec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37.png)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谁_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成语故事(2)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徐庶轶事典故折节学问徐庶少年时喜欢练剑行侠仗义,后来为人报仇被官府抓,逃脱后改名换姓前往儒家的学舍去学习儒学。
但是同舍的学生们都嫌弃徐庶先前做贼,凡事都不肯与徐庶一起。
徐庶于是每天都起床的特别早,一个人打扫卫生,不管什么事都先问问别人的意见,认真学习儒学,渐渐的,徐庶对于儒家的经义学问都非常精通,而且还结识了同郡的石韬,俩人胶漆相投,后来一起在魏国做官。
方寸大乱建安十三年(208年),徐庶在跟随刘备逃亡的过程,母亲被曹操掳获,徐庶向刘备辞行,刘备不忍,徐庶对刘备说道:“我本来想和将军一起创造王霸之业,所凭恃的就是这颗心,但是现在我的母亲被曹操抓去,我现在方寸已经乱掉了,对将军也没什么帮助,所以我请求从此与你告别。
”刘备只好答应,于是徐庶为了保全母亲前往曹营,同郡石韬也和他一起前去。
一言不发“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典故出自文学作品《三国演义》。
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
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建议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
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又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拒绝,并告诉刘备,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
“徐庶进曹营”后与“关羽降曹”事件演化为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
隐居仙岛据说灵山东北海上有一岛叫鼓子洋,岛上有一种白色的耐冬花,有双手合围那么大。
有个好事的人前往摘取这种花,回途中遇见一个驾着小船的老人,穿着芒鞋道袍,老人问他:“你是干什么的?”那好事人如实回答,老人随即呵斥道:“这个不是世间俗物,可以留给人抵御冬天严寒。
”老人又告诉他:“即墨有个学道学的先生叫胡峄阳,你可以替我问候他。
”说完老人就不见了,好事人非常惊疑,于是架竹筏返回。
却忽然刮起了大风,直到那人把所摘取的耐冬花全部丢弃,大风才停止。
最新作文900字作文
![最新作文900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365799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6.png)
天地反覆兮,⽕欲殂;⼤厦将崩兮,⼀⽊难扶。
⼭⾕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徐庶话说诸葛亮是怎么被刘备知晓的?“元直⾛马荐诸葛”。
在诸葛孔明之前,也有⼀位谋⼠为刘备出谋划策,⽽且功劳不⼩。
他就是徐庶。
徐庶,字元直,颍州⼈。
他少年时就喜欢学击剑,曾经为⼈报仇⽽杀⼈,流落在江湖上,洗⼼⾰⾯的访遍名师,满腹经纶。
后改名单福,正好遇上了在新野的刘备。
这新野遇刘备也有不少事。
那时刘备刚从“⽔镜先⽣”——司马徽那⼉回来,得到了“伏龙凤雏,⼆者得⼀,可安天下”这句话。
这是徐庶为了引起刘备的注意在⼤街上唱:“天地反覆兮,⽕欲殂;⼤厦将崩兮,⼀⽊难扶。
⼭⾕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刘备听到这歌,⼼中暗暗的想:这位难不成就是⽔镜说的伏龙,凤雏?他当即下马,⼤呼,这位⼤哥慢⾛,请到府中⼀叙……就这样,徐庶到了刘备的⼿下,开始为他出谋划策。
却说曹操这时虎视荆州,差曹仁,李典并降将吕旷,吕翔去试探荆州实虚。
新野属于荆州地⽅,⽽刘备在此招兵买马,屯粮积草,⾃然引起了曹仁等⼈的注意。
吕旷,吕翔领兵五千前去征讨。
徐庶给刘备出了个“前后埋伏,中路硬刚”的法⼦。
结果吕旷,吕翔被杀,曹兵⼤半被擒。
曹仁得知后,⽓得⼀⼝⽼⾎没喷出来,涌上头顶,起两万五千兵卒直奔新野。
可是不管来多少,结果都⼀样。
两万五千军亡了⼤半。
曹仁郁闷得很,在路上打听才知道有个叫单福的⼈为刘备出谋划策。
曹仁回去后报知曹操。
曹操也郁闷得很,就问,这单福是谁呀?程昱就说,这货不叫单幅,叫徐庶。
曹操来劲⼉了,⼜问,那他怎么样啊?程昱说,⼗个我加起来才顶他⼀个。
求贤若渴的曹操,便让程昱想尽⽅法把徐庶给弄过来。
程昱仿照徐庶⽼妈的笔记给徐庶写了⼀封家书,说⾃⼰被曹操监在监狱⾥。
徐庶是个⼤孝⼦,听到⾃⼰母亲被擒,⽴马赶往曹营。
后来徐母⾃杀⾝亡,徐庶也就被留在了曹操那⼉。
“徐庶进曹营——⼀⾔不发”。
因为曹操逼死了⾃⼰的母亲,他发过誓,⼀⽣不为曹操出⼀个谋策。
小学作文我心目中的徐庶500字
![小学作文我心目中的徐庶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c70352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f.png)
小学作文我心目中的徐庶500字编者按:文章《我眼中的徐庶》有理有据,写出了“我”喜欢徐庶的理由:徐庶智慧非凡、善于用兵,忠心明主。
内容既不繁琐,又不简略。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篇作文《我眼中的徐庶》。
我眼中的徐庶在闲暇时间,我重温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其中,最令我敬佩的不是运筹帷幄的诸葛亮,也不是武艺高强的赵云,他是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徐庶。
徐庶智慧非凡。
因为自己(他一心)想求到明主,发挥才能。
他知道刘备在新野城中巡视,便故意披头散发地唱歌:“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因而,他(引起了刘备的注意,并受到了重用,)当上了刘备的军师。
徐庶善用兵法。
曹仁用了五千兵马前来攻打刘备,刘备叫(来)徐庶商议对策。
徐庶说:“既然有敌兵犯境,就不能让他们战胜,要给他们点颜色瞧瞧!”于是,他命关羽、张飞、赵云各领千余人们在左、后、正方出城迎敌。
果然,敌军损失惨重。
可敌军不服,又在新野城外摆出了“入门金锁阵”,想利用军阵歼灭刘备军。
可他们哪知,徐庶熟读兵书,深知阵法奥妙,一眼便看出曹军破绽,便把解除之法告诉了赵云。
结果,曹军又大败而归。
徐庶忠心明主。
曹操为得到徐庶这个人才,采用卑劣手段骗来他的母亲,(软禁在军营,)徐庶不得不向刘备辞行。
临走前,他还将“伏龙(诸葛亮)举荐给了刘备。
足见他对刘备的忠心。
有一句歇后语叫做“徐庶进曹营—一言未发”。
他故意隐蔽自己才能,不让曹军得利。
由此可见,他是多么忠于刘备啊(,感激刘备重用之恩,真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这就是我眼中的徐庶,一个智慧非凡、善用兵法、忠心明主的徐庶。
评语文章有理有据,写出了“我”喜欢徐庶的理由:徐庶智慧非凡、善于用兵,忠心明主。
徐庶的每个性格特点,作者都找到典型事例作为依据。
事例写的恰到好处,既不繁琐,又不简略,充分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作者|通榆县实验小学六年一班张哲公众号:我教孩子们写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庶进曹营”——人物描写之徐庶
“徐庶进曹营”
——人物描写之徐庶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在此书中描写了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书中刻画了近2000多个人物形象,其中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诸葛亮等等人物,都让读者记忆犹新。
不过,却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让我印象颇为深刻,他,就是徐庶。
徐庶是河南禹川人,字元直。
他儿时曾苦练武功,为帮助朋友而杀了一个恶霸。
后来,他学习勤奋,在刘备困难时出手相助,打败了曹操。
可是曹操把徐庶的母亲捉去,逼得徐庶只好归曹。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有两大特点:忠和孝。
先来说说“孝”吧。
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捉去曹营,而徐庶放弃了自己“与将军共图霸王之业”的梦想,为了母亲“弃明投暗”。
论才华,徐庶的智慧虽比不上诸葛亮、周瑜,可是也是有谋有略之人,原本可以与刘备成就一番大业,却因为他的母亲放弃了机会,这种“孝”是多么高尚啊。
徐庶的母亲自杀后,徐庶就非常憎恶曹操,凡是曹操赐给的物品都一概不收,而且从不向曹操献上一计。
徐庶那种不惜放弃自己的所有前途,也要保护他的母亲的精神,难道不足以让我们敬佩吗?
再说说徐庶的“忠”。
徐庶准备归曹时,与刘备挥泪而别,而且还不忘“走马荐诸葛”,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可以说没有了徐庶,就未必会有后来的诸葛亮,而且徐庶在曹营时,也是默默无闻,他如果不忠于刘备,是完全可以在曹营有所作为的。
可谓“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啊。
徐庶的这种忠,是《三国演义》近2000多个人物中罕见的。
《三国演义》中的徐庶一生虽然是一个悲剧,但是,他的“忠”和“孝”却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