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颤动表现及心电图特点
心电图解读 第11讲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心电图
・讲座・心 电 图 解 读第11讲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心电图张 海 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100044)中图分类号:R540.4;R54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1089(2005)02-0024-02 心室扑动(简称室扑)和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心脏病导致的死亡50%以上死于院外,其中至少有80%的院外猝死是由室颤引起的,男性多于女性,超过45岁者猝死率明显增加,多发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少部分室颤患者经全面检查后未发现心脏器质性病变,称为特发性室颤。
1 心室扑动1.1 概述 心室扑动是介于室性心动过速与室颤之间的心律紊乱,为极快而规则的心室收缩,心电图表现为连续而匀齐的、形态规则、振幅相等的心室波动,在心电图上无法分辨QRS 波群及ST 段和T 波(图1)。
每个扑动波由圆钝的上升段和下降段组成,形态似正弦波,形态和幅度基本相似,频率约为180250次/分(bpm )。
心室扑动常常是一个短时间的过渡阶段,极少数可发作终止而恢复原来的自身心律,大部分迅速蜕变为室颤。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主要为:①QRS 波与ST —T 波不能区分,代之以规则的、振幅相等的连续正弦波;②频率约为150250bpm 。
1.3 鉴别诊断1.3.1 与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伴预激的鉴别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特别是室上速)伴预激与室速的鉴别有时很困难,因为两者心室激动的初始向量与正常不同。
室上速伴预激时,P 波/QRS 波的比例是1∶1,如果在心动过速发作时出现房室分离(特别是心房率低于心室率)、室上性夺获或室性融合波,则是室速的有力证据。
必要时需与以往的心电图进行比较,室上速伴预激时,其窦性心律心电图往往也表现出预激综合征的特征。
1.3.2 与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也表现为宽QRS 波心动过速,其发作常呈阵发性,发作时其QRS 波群与非心动过速时的QRS 波群相似。
心电图中的问题
心电图中的问题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临床常见的电生理检查手段,可以用来检测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判断心脏是否有异常。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自己ECG出现问题,那么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心电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心电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1.心律失常:即心跳节律不规则,包括心率过快(心动过速)和心率过慢(心动过缓)两种情况。
2.心肌缺血:心肌因为血液供应不足而出现异常,包括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3.心室肥大:心室扩张和肥厚是心脏负荷加重、心脏疾病等的表现。
4.电解质紊乱:电解质失衡会导致ECG图形出现异常,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
二、治疗方法1.心律失常的治疗(1)正常干预。
如戒烟酒,合理草药治疗等。
(2)药物干预。
如心律平、安理心等,可收缩心脏、调整心率等。
(3)非药物干预。
如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等,达到矫正心律的效果。
2.心肌缺血的治疗(1)正常干预。
如戒烟、控制血压和血糖、加强锻炼等,可以降低心肌缺血的风险。
(2)药物干预。
如硝酸甘油、肝素等,可以帮助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
(3)手术干预。
如冠状动脉造影术、心脏支架植入术等,可以解决冠状动脉狭窄问题。
3.心室肥大的治疗(1)正常干预。
如戒烟、恰当地控制血压、控制血脂等。
(2)药物干预。
如利尿剂和降压药物,可以帮助降低心脏负荷和减少心肌损伤。
(3)手术干预。
如植入人工心脏瓣膜等,可以缓解心脏瓣膜问题。
4.电解质失衡的治疗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一般需要通过输液、口服或注射等方式进行补充,并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三、注意事项1.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前,应避免服用咖啡因类食物或药物,否则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
2. 心电图检查时需要脱衣服,应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前往检查现场。
3. 检查过程中要保持稳定,避免因为突然的运动或情绪激动导致数据异常。
4. 心电图检查对于孕妇和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都是有一定危险的,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
内科学课件-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图12-3-43 心室颤动
短联律间距多形性室速的病因不明,室速多为短阵发作,可自动 终止或演变为室颤。室速均由短联律间距(0.28秒左右)的室性 期前收缩诱发,发作时心电图也呈尖端扭转型,室率极快。但发 作间歇期除可见联律间距短的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外,心电图基 本正常,无QT延长,亦无异常T或U波。终止发作可选用维拉帕 米、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等。预防发作推荐ICD植入。
(idiopathicventricularfibrillation)。
【心电图表现】
(一)心室扑动
1.无正常的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正弦波。 2.扑动波频率达150~300次/分,大多200次/分(图12-3-
42)。快速室速与室扑的鉴别有时困难。
图12-3-42 心室扑动
具体步骤为A(airway):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异物;B (breathing)建立有效的呼吸包括进行人工呼吸等;C (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循环,人工心脏按压和心前区叩击等; D(drug):药物治疗,以肾上腺素为主要的复苏药物应用(其他药 物见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E(electrocardiogram):进行心电 监护;F(fibrillation):进行非同步电除颤复律术;G(gauge): 对病情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H(hypothermia):低温疗法;I (intensivecare):进行重症监护和相应治疗。
(二)心室颤动
1.QRS-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不规则、形态振幅不等的低小波 (<0.2mV)。
2.频率达200~500次/分(图12-3-43)。 有时室颤波细,多见于室颤持续较长后,复苏成功率低。
原发性室颤不仅可发生在有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并发持续单形室速 或短阵多形室速的基础上,还常见于无结构性心脏病者短阵多形 性室速发作后,如先天性和继发性QT时限延长综合征(见本章第 七节中“长QT综合征”内容),短QT综合征(见本章第七节中 “短QT综合征”内容)、短联律间距多形性室速以及Brugada 综合征(见本章第七节中“Brugada综合征”内容)等。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常见异常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常见异常心电图表现特点一、胸导联:V1~V6导联的具体位置:V1:胸骨右缘第4肋间;V2:胸骨左缘第4肋间;V3:V2与V4两点连线的中点;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V5:左腋前线V4水平处;V6:左腋中线V4水平处;二、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P波:为心房除极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P波在aVR导联倒置,Ⅰ、Ⅱ、aVF、V3~V6导联直立,其余导联Ⅲ、aVL、V1、 V2可直立、低平、双向或倒置;正常P波的时间≤;电压在肢导联<,胸导联<;P-R段:是电激动过程在房室交界区以及希氏束、室内传导系统所产生的微弱电位变化,一般呈零电位,显示为等电位线基线;P-R间期:自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反映激动从窦房结发出后经心房、房室交界、房室束、束支及普肯耶纤维网传到心室肌所需要的时间;正常成年P-R间期为~;QRS波群:为左、右心室除极的波,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成人QRS波群时间为~;S-T段:从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平线,反映心室早期缓慢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情况下,S-T段表现为一等电位线;在任何导联,S-T段下移不应超过;S-T段抬高在V1-V3导联不超过,其他导联均不应超过 mV;T波:为心室复极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T波是一个不对称的宽大而光滑的波,前支较长,后支较短;T波的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Q-T间期: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左、右心室除极与复极全过程的时间;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三、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表现:1、心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1左房肥大:心电图表现为P波增宽>,常呈双峰型,双峰间期≥,以在V1导联上最为显著;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二尖瓣型P波”;2右房肥大:心电图表现为P波尖而高耸,其幅度>,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故称“肺型P波”,也可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2、心室肥大心电图表现:1左室肥大:心电图表现为①QRS波群电压增高:RV5或RV6>,RV5或RV6+SV1>男或>女;②心电轴左偏; ③QRS波群时间延长到~;④ST-T改变,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下移≥,T 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左室肥大常见于高血压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病变、心肌病等;其中QRS波群高电压最为重要,是诊断左室肥大的主要依据;2右室肥大:心电图表现为①V1 R/S>1,V5R/S<1,V1或V3 R的QRS波群呈RS、RSR’、R或QR型;②心电轴右偏,重症可>+110°;③RV1+SV5>,aVR导联的R/Q或 R/S>1,RaVR >;④V1或V3 R等右胸导联ST-T下移>,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3、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1进展期:心肌梗死数分钟后出现T波高耸,S-T段斜行上移或弓背向上抬高,时间在6小时以内;2急性期:心肌梗死后6小时至7天;S-T段逐渐升高呈弓背型,并可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此时可出现异常Q波,继而S-T段逐渐下降至等电位线,直立的T波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此期坏死型Q波、损伤型S-T段抬高及缺血性T波倒置可同时并存;3愈合期:心肌梗死后7~28天,抬高的S-T段基本恢复至基线,坏死型Q波持续存在,缺血型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4陈旧期:急性心肌梗死后29天及以后;S-T段和T波不再变化,常遗留下坏死的Q波,常持续存在终生,亦可能逐渐缩小;4、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1典型心绞痛:面对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下移≥,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时间一般小于15分钟;2变异型心绞痛:常于休息或安静时发病,心电图可见S-T段抬高,常伴有T波高耸,对应导联S-T段下移;3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在R波占优势的导联上,S-T段呈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5、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1窦性P波,即P波在Ⅰ、Ⅱ、aVF、V3~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2P-R间期~;3心率100~160次/分钟;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电图表现:1窦性心律;2心率在60次/分钟以下,通常不低于40次/分钟;房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1提早出现的房性P’,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2P’-R间期≥;3房性P’波后有正常形态的QRS波群;4代偿间歇不完全;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1提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其前无提早出现的异位P波;2QRS时限常≥;3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4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1相当于一系列连续很快的房性或交界性早搏,频率150~250/分,节律规则;2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时间≤;3ST-T无变化,或发作时S-T段下移和T波倒置;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①窦性P波后均有QRS波群;②P-R间期≥ s;2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①P波规律出现,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发生心室漏搏P波后无QRS波群;②漏搏后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逐渐延长,直至漏搏,周而复始;③QRS波群时间、形态大多正常;3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①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②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发生心室漏搏;③房室传导比例一般为3:2、4:3等;4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①P波和QRS波群无固定关系,P-P与R-R间距各有其固定的规律性;②心房率>心室率;③QRS波群形态正常或宽大畸形;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典型的表现为:①P-R间期<,P波一般为窦性型;②QRS波群增宽,QRS波群时间≥;③QRS波群起始部粗钝,形成预激波delta波,此为心室预激在心电图上的主要表现;④可有继发性ST-T改变;房颤的心电图表现:1P波消失,代以大小不等、间距不均、形状各异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以V1导联最为明显;2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心室率通常在120~180次/分之间;3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时,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增宽变形;室颤的心电图表现:1QRS-T波群消失,出现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极不规则的心室颤动波;2频率为200~500次/分;6、心电轴:正常心电轴一般在0°~90°之间;电轴从+90°顺钟向转动至-90°范围为心电轴右偏;从+30°逆钟向转动至-90°范围为心电轴左偏;心电轴轻度、中度左偏或右偏不一定是病态;左前分支阻滞、左心室肥大、大量腹水、肥胖、妊娠、横位心脏等,可使心电轴左偏;左后分支阻滞、右心室肥大、广泛心肌梗死、肺气肿、垂直位心脏等,可使心电轴右偏;。
试述心室颤动的心电图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可 以减少 不必 要 的 剖宫 产 。本 研 究结 果 显 示 , 渐 进
由表 4可得 出 , 干 预组 与对 照组 的产 妇对 医生 选择 分娩方 式 的依 从 性差 异 有 显 著 意义 , 即干 预 组
性 肌 肉放 松训 练可 改善初 产妇 产前焦 虑 、 抑 郁状 况 ,
提 高产 妇对分 娩方 式 的依 从性 , 减少 产后 出血量 , 但 是, 由于焦虑 、 抑郁 、 分娩 方式 等与社 会支 持 、 并 发症
重 的焦虑 、 抑 郁情 绪不 仅影 响产妇 的心 理健康 , 同时 不 利 于分娩 过程及 分娩 后产 妇身 体状况 的恢 复 。本
研 究证 明 , 渐进性 肌 肉放 松训 练 可 减 轻 产妇 产 前 焦
t i me mo t h e r s , [ J ] . A c t a O b s t e t r i c i a e t Gy n e c o l o g i c a S c a n d i n a v i —
8 2 6 - 8 3 3 .
对 产痛 的恐惧 , 对 胎儿 安全 的担忧 , 使得 产妇 不可 避
免的产 生一定 的心 理 压力 , 产生 焦 虑 、 抑 郁 情绪 , 严
r 6 ] Wi k l u n d I , E d ma n G, An d o l f E . C e s a r e a n s e c t i o n o n ma t e r n a l
产妇 对 医生选 择分娩 方式 的依 从性较 高 。
2 . 4 两组 产妇 产后 出血 量 比较 ( 表5 )
表 5 两 组 产 妇 产 后 出 血 量 比较
严重程 度等情 况存 在 相 关 性 , 有 关渐 进 性 肌 肉放 松
常见心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分析
常见⼼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分析同步⼗⼆导联⼼电图正常⼼电图⼼律为正常窦性⼼律、⼼率、各波形、波段、间期、时限及电压等均正常。
常见异常⼼电图的分析诊断异常⼼电图指:⼼电图图形与⼼律有肯定异常且有病理意义者。
1、房、室肥⼤:1)左、右⼼房扩⼤2)左、右⼼室肥厚2、⼼律失常:起源异常1)期前收缩(早搏)2)⼼动过速(室上性、室性)3)颤动、扑动(房性、室性)传导异常1)⼀度房室传导阻滞2)⼆度房室阻滞3)三度房室阻滞3、⼼肌缺⾎、梗死:急性下壁、前间壁、前壁、侧壁等急性⼼肌梗死的⼼电图演变4、电解质紊乱及药物影响:低⾎钾、⾼⾎钾⼀、房、室肥⼤:1)左⼼房扩⼤2)右⼼房扩⼤3)左⼼室肥厚4)右⼼室肥厚1、左⼼房扩⼤:1、P波时限>0.12s2、P波呈双峰,峰距>0.04s3、Ptfv1<-0.04mm.s2、右⼼房扩⼤:P波振幅增⾼:Ⅱ>0.25mV,V2>0.15mV⼆、⼼律失常:激动起源异常2)期前收缩(早搏)3)⼼动过速4)颤动、扑动1、窦性⼼动过速正常成⼈窦性⼼律的频率>100次/分。
2、窦性⼼动过缓成⼈窦性⼼律的频率<60次/分。
3、房性期前收缩1.提前出现P′-QRS波群;2.P′-R间期>0.12s;3.QRS形态、时限正常(呈室上性)或呈室内差异性传导或未下传。
7、⼼房颤动P波消失,代之⼤⼩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f波),⼼房率为350~600次/分。
QRS波群为室上性,室率⼤多120~180次/分节律绝对不规则。
8、⼼房扑动P波消失代之连续的⼤锯齿状扑动(F波)。
F波频率多为250—350次/分,⼤多不能下传⽽以固定⽐例(2:1,4:1)下传。
4、室性期前收缩:1.期前出现的QRS-T形态宽⼤畸形,时限常>0.12s2.连续发⽣三次以上的早搏为短阵室速短阵性室性⼼动过速6、阵发性室性⼼动过速1.频率在140~200次/分。
QRS>0.12s2.房室分离3.⼼室夺获4.室性融合波室性⼼动过速5、阵发性室上性⼼动过速有突发突⽌的特点,频率⼀般在160--250次/分,节律快⽽规则,QRS形态⼀般正常。
常见心电图解析
常见起搏故障心电图
图6间歇性感知不良
常见起搏故障心电图
起搏器模式诊断
➢植入 VVI 起搏器, 多年未行起搏器程控 随访检查 ➢上图 : 部分起搏信 号未能夺获心室
➢下图:全部起搏信 号未能夺获心室 ➢原因 : 起搏器电池 耗竭
临床常见急症心电图解析
常见起搏器术后心电图解析
➢ 起搏信号 ➢ 融合波和假性融合波 ➢ 频率适应性起搏 ➢ 心房起搏心电图 ➢ 心室起搏心电图 ➢ 双腔起搏心电图 ➢ 常见起搏器故障心电图
起搏信号
➢ 起搏刺激信号,又叫起搏钉,在心电图上与基线垂直。 ➢ 度量两个起搏钉之间的距离可以计算出起搏器的起搏频率。
起搏和感知
(2)损伤型改变:ST段抬高;
(3)缺血性改变:缺血型T波有三个特点:a.升支与降支对称; b.顶端变为 尖耸的箭头状;c.T波的直立变为倒置;
在体表心电图上,可同时记录到上述三种类型的混合型图形,即异常Q波,S-T段抬高呈 单向曲线及T波倒置,即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ST段的抬高呈单向曲线对诊断急性心肌 梗死最有意义,如进一步观察其演变过程则可助诊断。
频率:65bpm 感知功能:不能评价
常见起搏故障心电图
图1起搏故障
常见起搏故障心电图
图2肌电干扰
肌电干扰
常见起搏故障心电图
图3室速发作时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
常见起搏故障心电图
图4单腔频率滞后
(允许感知事件之后发生低于低限频率)
低限频率 70 ppm
滞后频率 50 ppm
常见起搏故障心电图
图5心房感知不良 (有自身的除极活动存在,但起搏器未能感知)
五、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示例
图1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超急性期 B.急性期 C.亚急性期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一、正常心电图的分析1. P波(1)形态:P波位于QRS波群之前,形态呈圆钝型,可伴有轻微切迹,在Ⅰ、Ⅱ、V4~V6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
(2)时限(宽度):P波时限不超过0.11s,双峰型者两峰间距<0.04s。
(3)振幅(电压):不超过0.25mV,小于同导联R波的1/2,V1<0.2mV。
(4)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0.04mm•s。
2.PR间期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
3.QRS波群(1)时限:<0.11s。
(2)形态:QRS波群主波通常在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V1、V2导联向下。
Q波无切迹,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4,以R波为主的导联时限<0.04s。
(3)R波振幅:工导联不超过1.5mV,aVL导联不超过1.2mV,aVF导联不超过2.0mV,aVR导联不超过0.5mV,V1导联不超过1. 0mV,V5,或V6导联不超过2.5mV(女性不超过2.0MmV),Rv5十Sv1不超过4.0mv(女性不超过3.5mV)。
胸前导联R/S比例逐渐增高。
3个标准肢体导联或3个加压肢体导联的QRS波群峰值不得同时低于0.5mv。
4.ST段 ST段应与等电位线平行一致,但允许轻度抬高或降低,抬高一般不超过0.1mV,下降不超过0.05mV。
5.T波圆钝型、无切迹,一般无明显的起始点(上升支缓慢),Ⅰ、Ⅱ、aVF、V5、V6导联必须直立,aVR 导联倒置,T波的方向应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6.U波应与其T波方向一致。
振幅不超过同导联T波振幅的25%,最高不应超过2.0mV。
7.QT间期 0.32~0.40s,QT间期与心率有关,心率较慢时可以相对延长(不长于0.44s),心率较快时可以相对缩短(不短于0.30s)。
为消除心率对QT间期的影响,可用校正QT间期(QTc),其公式为:QTc=QT/RR (单位为s),或采用Bazett公式计算:QTc=k•,k为常数(男性0.37,女性0.39)。
心室颤动介绍PPT培训课件
03
无脉搏
心室颤动时,心脏无有效收缩,无法触及大动脉搏动。
心电图检查特点
01
02
03
心室颤动波形
心电图表现为极不规则的 颤动波,QRS波、T波等 正常波形消失。
无法辨认P波
由于心室颤动波形极不规 则,P波往往无法辨认。
心室率极快
心室颤动时,心室率极快 ,通常超过250次/分。
心室颤动的预防措施
针对心室颤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控制高血压、改善心肌缺血、纠正电 解质紊乱等,有助于降低心室颤动的发生风险。
目前存在问题和挑战剖析
早期诊断困难
心室颤动发生时,患者往往已经 失去意识,无法提供病史信息,
限,电复律和CPR是主要的急救
措施,但成功率有待提高。
预防措施不足
尽管已经明确了一些心室颤动的 危险因素,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仍然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3
新型诊断技术的研发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未来可能会研发出更加敏 感、特异的诊断技术,提高心室颤动的早期诊断 率。
新型治疗方法的探索
针对心室颤动的治疗,未来可能会探索出更加有 效的治疗方法,如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脏起 搏器等。
影响
心室颤动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引起多器官功 能障碍综合征(MODS),包括脑缺氧、肝肾功能衰竭等。 此外,心室颤动还可导致心脏骤停和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 生命安全。
诊断方法与标准
02
临床表现识别
01
意识丧失
心室颤动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泵血,脑部供血不足,患者 迅速出现意识丧失。
02
呼吸停止
各病理心电图特征
QRS波群正常而ST-T改变明显,心肌的损害较单纯性缺血型T波改变重,但经恢复血液供应后仍可恢复到正常QRS-T波群,由于突出表现为ST段抬高,故名.
三,坏死Q波改变
1,Q波时间大于或等于0.04S
2,Q波电压>同导R波的1/4
上述三种,缺血型T波改变较常见,但对凡肌梗死诊断的特异性较差.损伤型ST段对急性心梗有较强特异性诊断,但也可见于变异型心绞痛.坏死型Q波是诊断心梗的可靠依据
一,右心房肥大:
主要表现为P波电压增高:
1.P波高尖,电压>或=0.25mV,在ⅠⅡⅢ,avF导联最明显.
2.在V1导联上,P波的全部或前部显得高尖,起始P波指数可超过正常(>0.03 mm.s)
3.P波时间正常(<0.11s)
二,左心房肥大:
主要表现为P波的时间延长:
1.P波增宽>0.11S,常呈前底后高的双峰P波,双峰间距>0.04S,在ⅠⅡ,AVL导联较明显.
房室传导阻滞
一,I度房室传导阻滞
1,窦性P波后均伴有QRS波群
2,P-R间期延长>=0.21S;P=R间期超过相应心率的最高值;或在心率未变的情况下,P-R间期较原来延长0.04S以上
二,2度房室传导阻滞
A 2度1型,又称莫氏1型或文氏型心脏传导系统任何部位的传导逐次减慢,随后发生一次脱漏的心电图表现称为文氏现象
3,提早出现的QRST波群的T波方向与QRS主波相反
4,有完全性代偿间期,即室早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时距等于两个窦性P-P间距
5,如有两种或以上形态不一的QRS波群称多源性室早
六,房性早搏
异位起搏点来自心房:
心电图检查4--心律失常
2、Ⅱ度房室传导阻滞(Ⅱ度AVB)。 (1 )Ⅱ度Ⅰ型(莫氏Ⅰ型、文氏现象) A、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次QRS波脱漏。 B、脱落后R-R间期最短,以后逐渐延长直至P波后 QRS波群脱落,周而复始。 多为功能性,大多可恢复
(2)Ⅱ度Ⅱ型(莫氏Ⅱ型) A、P-R间期固定,时限可正常或延长。 B、QRS波群发生周期性脱漏,房室比可6:5、 5 : 4、4 : 3、4: 1,3 : 1....... 凡连续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 QRS 波 群 脱 落 者 , 称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如4: 1,3 : 1等) 。 多为病理性,易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预后严重。
2、心房颤动 EKG 特点:( 1 ) P 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同,形态各异, 间隔不等的颤动波 (f 波)。 ( Ⅱ、 Ⅲ 、aVF、V1) (2)f 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3)心室律绝对不规则,QRS波群形态正常。
3、心室扑动 EKG 特点:( 1 ) P-QRS-T 波群消失,代之以快速而规 则、匀齐而连续的宽大正弦曲线波。 (2)频率200-250次/分。
S-A
A-V V
ECG:
PVC
1、PVC提前出现,其前无P波或相关的P波;
2、 QRS宽大畸形,时限 > 0.12 sec,T波与 QRS主波相反; ; 3、完全代偿间歇: 即PVC前后两个窦性P 波间距等于 正常P-P间距的两倍。)
频发性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
早搏的鉴别诊断
房性早搏
P’ 波
交界早搏
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于少数健康人,
2、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EKG表现:(1)QRS波时间延长 ≥ 0.12 S (完全性) (2)V1、V2呈宽大而深的rS/QS波,Ⅰ、V5、V6呈宽大、 粗钝/有切迹的R波,一般无 q波。 (3)ST-T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心电图基础知识入门讲解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心电图基础知识入门讲解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正常心电图中,P 波代表()A. 心房除极B. 心房复极C. 心室除极D. 心室复极答案:A解析:正常心电图中,P 波代表心房除极。
2. 心电图中,QRS 波群代表()A. 心房除极B. 心房复极C. 心室除极D. 心室复极答案:C解析:QRS 波群代表心室除极。
3. 正常P 波时限一般小于()A. 0.10sB. 0.11sC. 0.12sD. 0.13s答案:C解析:正常P 波时限一般小于0.12s 。
4. 正常P 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A. 0.25mVB. 0.20mVC. 0.15mVD. 0.10mV答案:A解析:正常P 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 。
5. 正常P 波在胸导联振幅一般小于()A. 0.20mVB. 0.15mVC. 0.10mVD. 0.05mV答案:A解析:正常P 波在胸导联振幅一般小于0.20mV 。
6. 正常PR 间期的范围是()A. 0.12 - 0.20sB. 0.10 - 0.16sC. 0.18 - 0.22sD. 0.08 - 0.14s答案:A解析:正常PR 间期的范围是0.12 - 0.20s 。
7. 下列哪种情况PR 间期会延长()A. 预激综合征B. 房室传导阻滞C. 室内传导阻滞D. 低钾血症答案:B解析:房室传导阻滞会导致PR 间期延长。
8. QRS 波群时限正常范围是()A. 0.06 - 0.10sB. 0.08 - 0.12sC. 0.10 - 0.16sD. 0.12 - 0.20s答案:A解析:QRS 波群时限正常范围是0.06 - 0.10s 。
9. 以下哪种情况会导致QRS 波群增宽()A. 室性早搏B. 房性早搏C. 交界性早搏D. 窦性心动过速答案:A解析:室性早搏会导致QRS 波群增宽。
10. 正常ST 段的时限一般为()A. 0.05 - 0.15sB. 0.10 - 0.20sC. 0.15 - 0.25sD. 0.20 - 0.30s答案:A解析:正常ST 段的时限一般为0.05 - 0.15s 。
心电图讲义5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①.QRS波群呈室性(其时限≥0.12″, 其形态宽大畸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②.心室率为140 ~ 200 bpm;心室律基 本匀齐;
③.如能发现P波,则P波与QRS波群无 关;如能发现“心室夺获”、“室性融 合波”、“房室分离”,则是判断室速 的可靠依据。
三)、心室扑动:
1. 出现连续规则的正弦曲线样的大扑 动波,频率为150~250bpm; 2. 基线消失,QRS-T互相融合而无法 区分; 3. 持续时间极其短暂,很快变为室速 或室颤。
四)、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时,心肌只有杂乱的电活动, 没有协调匀齐的收缩,心电图呈现混乱 的波动,形态、振幅极不规则;频率约 250 ~ 500 bpm;血液循环停止,临床表 现为心脏停搏,心音消失。
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发 作时呈室性心动过速的特征:增宽变形的 QRS波群的极性沿着基线上、下扭转—— 3~10个向上;3~10个向下,持续时间短, 可自行终止,但可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 心源性晕厥(阿—斯)。多见于长Q-T综合 征。
扑动与颤动
一、扑动与颤动 二、机制 三、心电图特点 四、有关的心电现象
入性时无代偿间期)。
二)、房性早搏: 1.提前发生的P′波,与窦性P波不同; 2. P′~ R间期一般在0.12~0.20″; 3.QRS形态与窦性的QRS相同; 4.代偿间期不完全。
注:1.较早的房早下传时,可能遇到房室 结处的相对不应期而出现传导延缓,表现 为P′~ R延长;
2.过早的房早下传时,可能因房室结 处于有效不应期而被阻滞掉,形成房早未 下传(其后无QRS波群)。
余同正常窦性心律
临床特点: 1.心律不绝对匀齐; 2.其频率易受外界因素、神经张力、
20例心室颤动患者心电图分析
医学影像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3月 第3卷第5期表1 两组小器官疾病患者疾病检出率临床对比[n(%)]组别检出未检出观察组(n=31)29(93.55)2(6.45)对照组(n=31)19(61.29)12(38.71)χ29.2262P0.00232.2 检出清晰率对比同对照组小器官疾病患者检出清晰率(29.03%)对比,观察组(51.61)获得明显提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小器官疾病患者检出清晰率临床对比(例)组别检出清晰检出模糊未显示清晰率(%)观察组(n=31)1613251.61对照组(n=31)816725.81χ2 4.3509P0.03693 讨论近年来,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式下,医院在进行小器官疾病检查方案研究期间,所考虑的检测方法种类逐渐增多。
以往对于此类患者实施常规超声检查,对于最终结果表现出的较高期待无法实现。
在此种情形下,高频超声的应用率逐渐增加。
其呈现出图像清晰的优点,表现出的回声定位能力较为显著,从而在确定小器官疾病病灶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超声检查方法完成;观察组:选择高频超声检查方法完成;最终就两组小器官疾病患者疾病检出率以及检出清晰率展开对比发现,同对照组小器官疾病患者疾病检出率(61.29%)对比,观察组(93.55%)获得明显提升(P<0.05)。
同对照组小器官疾病患者检出清晰率(29.03%)对比,观察组(51.61)获得明显提升(P<0.05),分析此种结果的原因为,高频超声的有效应用,可以利用高频探头等系列优势,将传统超声表现出的系列缺点进行充分弥补,充分证明对小器官疾病患者给予高频超声检测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检验人员针对小器官疾病患者在进行诊断期间,合理选择高频超声方法展开,对于疾病检出率以及检出清晰率的提高可以显著促进,从而为小器官疾病的确诊以及治疗方案的研究提供准确依据,促进小器官疾病患者早期治疗效果的提升,最终为其预后能力的提升做出保证。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要点
心律失常之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一)心电图特点
1、QRS波群、ST段与T波无法识
别
2、心室扑动时心电图呈正弦波形,
其波幅大而规则;
3、心室颤动时心电图呈蠕动波,
其波形、振幅与频率均极不规则。
心律失常之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室扑与室颤
心律失常之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心律失常之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二)临床表现 突发意识丧失、抽搐、呼吸骤停表现为
Adsms-Stokes综合征,甚至死亡。 心音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心律失常之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三)治疗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
尽早进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电复律是处理 包括室扑、室颤在内的致命性室性心律失 常的最迅速有效的方法。同时可经静脉应 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预防复发);
对易发生室颤的高危患者,可置入埋藏式心 脏自动电复律除颤器(ICD)
C: 直流电复律
A: 加快心率的药物
D: 射频导管消融
B: 临时起搏器置入
E: 刺激迷走神经
C: 永久起搏器置入
14、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不低于50次/分,常采用的措施是
D: 外科手术
()
E: 心脏移植
A: 不需特殊治疗
10、房颤最常见于下面哪种心血管疾病( )
B: 口服麻黄碱
理论考试培训
9、4岁男性患者,因“黑矇3个月”入院,无明显诱 因发作性黑矇,与体位无关,无视物旋转,无晕厥。
1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性发作期首选( )
来院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32次,分, A: 腺苷快速静注
患者既往未用过任何减慢心率的药物,那么患者目前 B: 毛花苷C静推
最有效地治疗措施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室颤动表现及心电图特点
关于心室颤动表现及心电图特点,专门整理如下,请各位主管
1.病因
最常见于急性
心肌梗死
,洋地黄中毒、严重低血钾、心脏手术、电击伤等也可引起。
2.临床表现
室扑和室颤一旦发生,表现为意识丧失、发绀、抽搐,体检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到,继而呼吸停止,瞳孔散大甚至死亡。
3.心电图改变
(1)室扑:无QRS——T波群,带之以相对规律的快速大幅波动,频率200~250次/min. (2)室颤:QRS波群与T波消失,呈形状、频率、振幅高低各异、完全无规则的波浪状曲线。
4.治疗要点
室扑和室颤可致心跳骤停,一旦发生应立即作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同时配合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经静脉注射复苏和抗
心律失常
药物等抢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