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诗《长相思(其一)》全诗赏析
2019年李白_长相思其一.doc

2019年李白_长相思其一篇一:李白《长相思》赏析李白《长相思》賞析周啸天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笔力,写得豪迈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诗篇能在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
象这首《长相思》,大约是他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就显然属于这样的作品。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如《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如陈后主、徐陵、江总等均有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
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
李白此诗即拟其格而别有寄寓。
诗大致可分两段。
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
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
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
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
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
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
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
“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
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
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
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
“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
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
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
”“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
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
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
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1长相思(二首其一)李白唐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释】:①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②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③簟:凉席。
④帷:窗帘。
⑤青冥:青云。
⑥绿水:清水。
⑦关山难:关山难渡。
⑧摧:伤。
【译文】:长久思念的人,在长安城中。
纺织娘秋天在金井阑旁边鸣叫,微霜初降,竹席显出了寒意。
孤独的灯光昏昏暗暗,刻骨的思念不能断绝,卷起窗帘仰望明月空自长叹。
像花一样的美人相隔遥远。
上有迷迷茫茫的长天,下有清澈的绿水波澜。
天长路远魂魄飞度都很辛苦,梦魂由于道路险阻而飞不到。
长久的思念啊,摧断心肝。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回忆往日情绪时所作,豪放飘逸中兼有含蓄。
诗人通过对秋虫、秋霜、孤灯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感情。
表现出相思的痛苦。
“美人如花隔云端”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中含有托兴意味。
我国古代经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
“长安”这个特定的地点更加暗示“美人”在这里是个政治托寓,表明此诗目的在于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闷之情。
诗人将意旨隐含在形象之中,隐而不露,自有一种含蓄的韵味。
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2长相思·花似伊宋朝欧阳修花似伊,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
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
两岸鸳鸯两处飞。
相逢知几时。
《长相思·花似伊》译文看着那花儿像你,看着那柳枝也像你;正是花柳最美的春天,人却要别离。
伤心的人儿不禁垂首默默流泪。
一个长江的东边,一个住在长江的西边,好似两岸的鸳鸯在两处飞,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逢呢?《长相思·花似伊》注释长相思:词牌名。
唐教坊曲。
《古诗十九首》有“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作者未知)得名。
又名《双红豆》、《忆多娇》。
李白诗词《长相思》二首的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长相思》的诗意赏析李白诗词《长相思》二首的诗意赏析《长相思》李白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作者】: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
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
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
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
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
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注释】: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赏】:《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和结尾。
全诗写得情真意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前一首似有寄意,后一首写妇女对远征亲人的思念。
李白《长相思》三首,情真意切,缠绵悱恻,催人泪下

长相思呵长相思,每每相思摧心肝!
【评析】:
这两首诗,都是诉述相思之苦。
其一,以秋声秋景起兴,写男思女。所思美人,远在长安。天和地远,关山阻遏,梦魂难越,见面为难。或以为此诗别有寄托,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后,对唐玄宗的怀念。喻守真以为不能说他别有寄托,完全咏的长相思本意,此说有其道理。
其二,以春花春风起兴,写女思男。望月怀思,抚琴寄情,忆君怀君,悱恻缠绵。真有人比黄花瘦之叹。
这两首诗,在《李太白诗集》中,一收卷三,一收卷六。所写时地迥异,格调也截然不同,实为风马牛不相及。但蘅塘退士辑为先后,看起来似乎是一对男女,天各一方,各抒相思之苦,其实不然。
【原文】
长相思⑴
其二
日色欲尽花含烟,
⑻蜀琴:一作弦乐器,古人诗中以蜀琴喻佳琴。
⑼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此处泛指塞北。
⑽横波:指眼波流盼生辉的样子。
【白话译文】
日色将尽花儿如含着烟雾,
月光如水心中愁闷难安眠。
刚停止弹拨凤凰柱的赵瑟,
又拿起蜀琴拨动那鸳鸯弦。
只可惜曲虽有意无人相传,
但愿它随着春风飞向燕然。
思念你隔着远天不能相见。
月明欲素愁不眠⑹。
赵瑟初停凤凰柱⑺,
蜀琴欲奏鸳鸯弦⑻。
此曲有意无人传,
愿随春风寄燕然⑼。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⑽,
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
归来看取明镜前。
【注释】
⑴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和结
尾。
⑹欲素:一作“如素”。素:洁白的绢。
⑺赵瑟:一作弦乐器,相传古代赵国人善奏瑟。
李白《长相思》三首解析注释,情真意切,缠绵悱恻,催人泪下
长相思一重山古诗词赏析

长相思一重山古诗词赏析长相思一重山,青山如黛,白云如缎。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古诗词中表达对远方亲人思念之情的作品不胜枚举,其中《长相思》堪称佳作。
作者李白以深情浪漫的笔触,将离别之苦与思念之情娓娓道来。
本文将就《长相思》一诗进行详细的赏析。
首先,从整体结构来看,《长相思》一诗共分为四个句子,每句皆抑扬顿挫,字字珠玑。
首句“长相思一重山”以长句的方式开篇,一方面烘托出主题的宏大感,另一方面把诗人的相思之情直接展现在读者面前。
此句以“长相思”为中心,通过“一重山”的修辞手法,将思念的负重感表达得深入人心。
接着,诗中的描写手法同样颇具特色。
“青山如黛,白云如缎”一句通过对山与云的描绘,增添了一种壮美与柔美的对比感。
青山如黛,给人以厚重之感,而白云如缎,则给人以轻盈之感。
这样的修辞手法既为读者呈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富丽多彩,又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长相思之情。
然后,诗中的描写逐渐转入内心的独白。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道出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味与对未来的无奈。
此情即对亲人的相思之情,可待成追忆,“追忆”二字无不昭示着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然而,“当时已惘然”则更加深刻地表达出了诗人对失去之时的痛心与无力。
最后,通过对《长相思》一诗的赏析,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的表达情感纯熟而直接,直抒胸臆,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在描述自己深深的思念之情时,诗人没有过多的修饰,而是以朴实的语言将内心的痛苦、回忆、无奈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种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让读者很容易就能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总而言之,李白的《长相思》一诗通过对思念之情的深刻描绘,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忧伤与无奈的画面。
诗人以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读者可以深刻体验到那份长相思之情的苦涩与沧桑。
这首诗不仅在语言表达上独具特色,而且其表达的情感更是贴近人心,不愧为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
赏析古诗《长相思 其一》唐 李白

《长相思 其一》的主题和 意境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 了启示作用
02
《长相思 其一》中的情感 表达和表达方式成为后世诗 人模仿的对象
04
《长相思 其一》的语言艺 术和修辞手法成为后世诗人 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李白被誉为“诗 仙”,他的诗歌在 中国文学史上具有 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相思 其一》是 李白的一首名篇, 表达了诗人对远方 亲人的思念之情,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地位。
通过对这首诗的 赏析,可以了解 唐代社会的风俗 习惯和文化背景, 对现代读者了解 古代文化有很大
帮助。
这首诗的主题是 离别和思念,表 达了作者对故乡 和亲人的思念之 情,对现代读者 来说,也可以启 发他们珍惜亲情、
友情和爱情。
通过对这首诗的 鉴赏,可以提高 现代读者的审美 水平和文化素养, 对他们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产生积
01
"流水":象征时 间的流逝,李白 在诗中用流水来 表达时间的无情 和不可逆转
03
02
04
"柳":象征离别 之情,李白在诗 中用柳树来表达 离别的痛苦和无 奈
"山":象征距离 和阻隔,李白在 诗中用山来表达 与亲人和故乡的 距离和阻隔
对李白诗风的理解
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诗风豪放奔放,意境深 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文学成就: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与杜甫并
02
称为“李杜”,被誉为“诗仙”
生平经历:李白曾在长安、洛阳等地游历,参加
03
科举考试,但未能成功进入仕途
创作风格: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豪放奔放、
04
想象丰富、意境深远著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李白《长相思》全诗译文及赏析

长相思唐·李白【其一】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其二】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注释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和结尾。
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金井阑:精美的井栏。
簟:供坐卧用的竹席。
渌:清澈。
关山难:关山难渡。
欲素:一作“如素”。
素:洁白的绢。
赵瑟:一作弦乐器,相传古代赵国人善奏瑟。
蜀琴:一作弦乐器,古人诗中以蜀琴喻佳琴。
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此处泛指塞北。
横波:指眼波流盼生辉的样子。
译文【其一】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
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
孤灯昏暗暗思情无限浓烈,卷起窗帘望明月仰天长叹。
亲爱的人相隔在九天云端。
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
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心肝。
【其二】日色将尽花儿如含着烟雾,月光如水心中愁闷难安眠。
刚停止弹拨凤凰柱的赵瑟,又拿起蜀琴拨动那鸳鸯弦。
只可惜曲虽有意无人相传,但愿它随着春风飞向燕然。
思念你隔着远天不能相见。
过去那双顾盼生辉的眼睛,今天已成泪水奔淌的清泉。
假如不相信我曾多么痛苦,请回来明镜里看憔悴容颜。
赏析李白五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笔力,写得豪迈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诗篇能在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
像这组诗,描述一对情侣,身处两地,各抒相思之苦,就属于这样的作品。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如陈后主、徐陵、江总等均有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
《长相思 其一》鉴赏

《长相思其一》鉴赏《长相思其一》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一首代表作,以其深情的笔触和扣人心弦的艺术形象而闻名于世。
这首诗是李白传世之作,展现了他对于离别和思念的内心痛苦和追忆之情。
通过对李白《长相思其一》的鉴赏,不仅可以欣赏到唐代诗歌的优美和情感的深切,也能体会到人们对于离别和思念的共同感受。
《长相思其一》共四十六字,分为四个八言叠句。
诗的前两句为自由句,描述了作者所处的环境。
接下来的六句以悬念的方式引出了思念之情。
李白继续借景抒情,展示了无尽的思念之情。
他用“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景象来暗示着自己的心境,使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痛苦。
然后,他转而以世界之大,自己所处的局限作对比,形成强烈的对比和戏剧冲突。
最后,他以望眼欲穿的表达方式表现了对于眷恋和思念的无尽渴望。
在韵律上,《长相思其一》采用了押韵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流畅又朗朗上口。
李白巧妙地运用了音韵,使得诗歌具备了音乐性和美感。
在表达方式上,李白运用了比喻、象征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诗中的形象更加生动而深入人心。
他将大自然的景色和自己的内心感受相结合,使诗歌更加富有情感和意象。
诗歌的主题是离别和思念,这是李白诗歌里常见的主题之一。
在这首诗中,李白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将个人的情感和思念融入其中,使诗歌达到了情与景的完美结合。
通过描写落叶纷飞的景象,李白表达了离别之后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他用栖息鸟儿的凄凉和无助来表现自己的心境,使人们对于离别和思念的感受更加真切而深刻。
李白的《长相思其一》以其简练的句式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作者的内心痛苦和思念之情,也展现了唐代人们对于离别和思念的普遍感受。
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巧妙结合,李白使这首诗充满了感人和动人的力量。
总之,《长相思其一》是一首情感真挚、富有诗意的佳作。
它展现了李白对于离别和思念的深刻感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心境和内心痛苦。
李白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和韵律,使得整首诗的音乐性和美感得以凸显。
李白《长相思》古诗赏析

李白《长相思》古诗赏析李白《长相思》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呢?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下!《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如此排列诗句是为了展示诗的结构特色:完美的对称!以“美人如花隔云端”一句为转折,在句式、字数上形成完全对称,简单洁净却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
长短句式的对称与重复,在节奏上形成复沓效果,为诗歌增添了无穷的意趣。
《长相思》是古乐府题,而两汉乐府诗是“四言诗向五言诗和杂言诗的过渡”[一],很显然,李白在创作此诗继承了乐府诗的特点并有所创新。
但是,结构上的完美对称还不值什么,重在诗意的对称性。
我们细品:首句起兴“长相思”,交待了地点“在长安”,意虽平淡却为后文的渲染留出许多余地。
“络纬”句尽力描写了实景,纺织娘在井栏边鸣叫,霜露凄凄,已是深秋时节,竹席上透着寒意,用词明白如话却满是凄清。
主人公在晦暗的孤灯下思念绵绵,打起帷帘对月长叹,这样的心境因何而起?原来是因为“美人如花隔云端”。
前面说“美人”句为结构转折点,此处亦是诗意转折点,上承咏景,下启抒情。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文字何浅,然意境何深!将诗人情感放到了一个无穷的空间中。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似乎要把此情抽离出躯体,魂飞关山而关山难越,顿叫人心肝尽催!最后回到主题“长相思”上,而感情较之开篇已翻过数倍,“摧心肝”三字结句,话虽尽而情未绝,反复咀嚼,更显荡气回肠。
诗意的对称美成了一种循环反复的情感体验。
浅浅读来,《长相思》固是一首真挚隽永的爱情诗,但我无意陷落于此小儿女情态中。
此诗写于李白去朝之后,满怀失意和愤懑的诗人哪有心情在此缠绵婉转?细细揣摩诗中意象,我们完全可以得出更深的涵义。
李白去朝后常有超世之语,但诗人难舍宫阙的'心理始终存在。
《长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

《长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白五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笔力,写得豪迈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诗篇能在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
像这组诗,描述一对情侣,身处两地,各抒相思之苦,就属于这样的作品。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如陈后主、徐陵、江总等均有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
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
李白此二首诗即拟其格而别有寄寓,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创新。
第一首诗大致可分两段。
第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
第二首写妇女对从征戍边的丈夫的思念。
开头两句,描绘春夜的美景;接着写女主人公鼓瑟弹琴以解闷,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然思念成空,泪如泉涌;结尾含蓄而隽永。
全诗塑造了一个感情热烈而又富有教养的思妇形象。
这两首诗在形式上也有很多突破。
第一首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
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
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
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
第二首诗在结构上打破了以“长相思”一语发端的固定格式,而是从景物中引出人物来。
这两首“长相思”,内容、形式、意境各有不同,但都写了相思之苦,诗意隐然含蓄,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
长相思李白诗作

长相思李白诗作《长相思》·其一李白〔唐代〕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译文】: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
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
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
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
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肝肠。
《长相思》·其二李白〔唐代〕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译文】: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
柱上雕饰凤凰的赵瑟,我刚刚停奏,心想再弹奏蜀琴,又怕触动鸳鸯弦。
这饱含情意的曲调,可惜无人传递,但愿它随着春风,送到遥远的燕然。
忆情郎呵、情郎他迢迢隔在天那边,当年递送秋波的双眼,而今成了流泪的源泉。
您若不信贱妾怀思肝肠欲断,请归来看看明镜前我的容颜!《长相思》·其三李白〔唐代〕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译文】:美人在时,有鲜花满堂;美人去后,只剩下这寂寞的空床。
床上卷起不睡的锦绣袭被,至今三年犹存昙香。
香气是经久不润了,而人竟也有去无回。
这黄叶飘髦更增添了多少相思?露水都已沾湿了门外的青苔。
【创作背景】:这三首《长相思》的创作时间一般认为是在李白被“赐金还山”之后,大约是他被排挤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
李白-长相思·其一

李白:长相思·其一篇一:李白>赏析李白>賞析周啸天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笔力,写得豪迈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诗篇能在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象这首>,大约是他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就显然属于这样的作品.〝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如>:〝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如陈后主.徐陵.江总等均有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李白此诗即拟其格而别有寄寓.诗大致可分两段.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这颇类屈原>中那〝求女〞的一幕.在诗人浪漫的幻想中,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极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尽管追求不已,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青冥〞与〝高天〞本是一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犯复之嫌.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歌行中可杂用短句),却大为减色,怎么读也不够味.而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好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正>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长声调歌唱),能传达无限感慨.这种句式,为李白特别乐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而音情于诗是至关紧要的.再看下两句,从语意看,词序似应作:天长路远关山难(度),梦魂不到(所以)魂飞苦.写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不仅是为趁韵,且运用连珠格形式,通过绵延不断之声音以状关山迢递之愁情,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由于这个追求是没有结果的,于是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恸,但绝无萎靡之态.此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何况我国古典诗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如>〝恐美人之迟暮〞.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所以王夫之赞此诗道:〝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余,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乌乎,观止矣.〞(>)原载:>篇二:李白>有感李白>有感>属乐府>,这两首非同时所作,李集中分排在卷三和卷六.但异曲同工的是,这两首诗不仅题目相同,连内容也在似乎相互映唱,仿佛是两个饱受相思之苦的情人之间内心独白的真实写照,一映一和,成为李诗中最温柔的一篇.第一首先以〝长相思,在长安〞直白的诉说自己身在异地,而思恋的人在长安.然后开始描写环境:〝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纺织娘在金井栏边鸣叫,已到了有霜的时节,连竹席上都透着寒意.此处诗人由秋声.秋意起兴,一幅秋景忽突突的展现出来了.在这个〝微霜凄凄〞的日子中,诗人在做什么呢?〝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哦,原来诗人在这个寒气袭人的秋夜里,挑着孤灯在思念一个人,〝思欲绝〞,在动词后用虚词加以补充,起到强调和肯定的作用.在此,让我们更能体会到那种思念到极至的揪心之感.且看,诗人思之不得,开始烦躁不安,于是他站了起来,走到窗户边,卷起窗帘,发现窗外浩月当空,霜繁星稀,寒气逼人,秋意越发浓了,这样的相思让人更加难以入眠了,于是诗人只好望着月亮空自长叹.如此的沉重的心事,他在思恋谁呢?〝美人如花隔云端〞!原来他是在思念他的心上人呵!既有如此刻骨的相思,该怎样去遣怀呢?诗人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先用一句浅显的对仗〝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了一个更大的空间和氛围中,然后紧接一句〝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将自己的相思之情吐露得淋漓尽致,且看:上面有苍苍茫茫的青天,下面是绿水荡漾的波澜,二人相隔天长地远,连魂魄飞来飞去都极为辛苦,何况隔着关山险阻,难以逾越,相见就更加艰难!原来爱到极至,连做梦都是如此期盼相见,尽管相隔千山万水,魂魄也会不辞劳苦的来回飞越.然而,怕只怕〝梦魂不到关山难〞,因为险阻,梦中的魂魄也越不了关山,使二人不得相见,如此相思,长久下去,岂不让人摧折心肝?于是末一句用〝长相思,摧心肝〞来结束全篇,让人感觉话已毕而情未尽,胸臆直抒,荡气回肠!在浩瀚的中国古典文化中,也许人们最初只是为了模仿,后来竟形成了一种习惯.如男子悲秋,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宋玉;女子伤春,人们就会想起杜丽娘一样.而正是因为这一春一秋,秋去春来,才让人更加深切的体会到,思念,是年年岁岁.无时无刻不在的.>一中,男子在秋夜因思念心上人发出了〝长相思.摧心肝〞的呐喊,对女子的相思之苦,诗人又是怎样来描绘的呢?〝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一句,季节.时间.环境.情绪全出来了.春日的一个黄昏,日色将尽,夜幕降临,花辨上也似乎含着缕缕烟雾,女主人在干什么呢?月亮已经升起来了,明如镜.皎如绢,一种淡淡的愁绪让她开始感到闷倦,难以安眠.这样一烘托,一幅温婉细腻的场景率先浮现在了读者面前.紧接着一副工整的对仗〝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古代赵国的妇女善鼓瑟,故称赵瑟,蜀中有桐木宜作琴,相传司马相如曾奏蜀琴来挑逗卓文君.诗人用这两句排比在暗喻什么呢.从字面上来看,赵瑟刚弹过,凤凰状的瑟柱停下来了,又不知不觉的拿起蜀琴,准备开始奏起鸳鸯弦.而凤凰.鸳鸯都是成双成对生活,正是男女之情的一种见证!哦,原来女主人是在思念她的爱人了.再来看下句〝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男人在思念至极呐喊〝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一片如火之热情.女人则如水,她不怨恨,她只是把满怀心事托与春风,希望春风能把因凤凰柱.鸳鸯弦带给她的那深切的别离之苦捎给远方的心上人.〝寄燕然〞一句告诉我们,原来她的丈夫是从征去了..心事已经寄予春风了,春风真的能给爱人带去自己的一片相思吗?女人心里依旧一片茫然,于是她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忆君迢迢隔青天〞!山水迢迢,对你的思念如此遥远,就象隔着那苍茫的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为流泪泉〞,一句想象奇特.大胆夸张的对偶把这个美丽的女子形象刻画出来了,旧日的那对顾盼灵秀.眼波如流的双目,如今却变成了泪水的源泉,可知二人分开之后,女子除了长夜无眠和深深叹息之外,竟是常常的以泪洗面.末句〝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使这个女子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了,你看她娇嗔的说道:如果你不相信我因为思念你而肝肠寸断,等你回来时,在明镜前看看我憔悴.疲惫的面容就知道了.一副天真.调皮的样子跃然纸上,让人倍加爱怜和心痛.诗人虽不是女子,却能刻画如此生动.细腻的女子形象,就好像曹雪芹不是女人,却能读懂天下形形色色的女人一样,我想,世间无论男女,也许不必太多的在意付出,只要能真正的读懂对方,此生足矣!篇三:李白将进酒(5844人评价) 8.7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一作:何足贵;不复醒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一作:自古;惟通: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行路难·其一(_32人评价) 8.3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直通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_59人评价) 8.3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人评价) 8.1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随风一作:随君)月下独酌四首·其一(982人评价) 8.3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送友人(9_人评价) 8.2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三五七言 / 秋风词(734人评价) 9.1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渡荆门送别(767人评价) 8.1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古朗月行(788人评价) 7.9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青云一作:白云)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峨眉山月歌。
《长相思》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长相思》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第一首诗通过描写景色,渲染气氛,抒写男女相思,似有寄意。
诗中描绘了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居处非不华贵,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
作者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
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
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
“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
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
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
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
“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
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
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
”“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
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
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
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无法安睡的思妇,只好在月下弹一曲哀伤凄美的琴瑟,在回忆和期待中与心上人夫唱妇随。
是有“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两句,琴瑟合鸣,鸳鸯凤凰都是用来喻指夫妻美满之意,诗人在这里互文见义,旨在表达思妇望夫心切而又无法排解的愁绪。
琴瑟都作为传情达意之物,至于“蜀琴”,更被人传说与司马相如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有所关联。
但如今琴瑟独鸣,凤凰曲难成,原本以为可以白头到老长相厮守的一对鸳鸯,竟然也天各一方,思妇的伤情可想而知。
就连这思君念君为君弹奏的一首相思之曲,也无法令心上人听到,关山重重,天遥地远,纵有动听的音符,又弹于谁听呢?紧承这个疑问,作者继续写出,“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曲中真意,绮丽动人,但此情此曲,却无人为我传递,思妇惆怅抱憾也于事无补。
只有忽发奇想,托明日和煦的春风飞往燕然,送到夫君的手里,带去我的相思。
长相思李白 李白《长相思》古诗赏析

长相思李白李白《长相思》古诗赏析李白《长相思》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呢?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下!《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如此排列诗句是为了展示诗的结构特色:完美的对称!以美人如花隔云端一句为转折,在句式、字数上形成完全对称,简单洁净却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
长短句式的对称与重复,在节奏上形成复沓效果,为诗歌增添了无穷的意趣。
《长相思》是古乐府题,而两汉乐府诗是四言诗向五言诗和杂言诗的过渡[一],很显然,李白在创作此诗继承了乐府诗的特点并有所创新。
但是,结构上的完美对称还不值什么,重在诗意的对称性。
我们细品:首句起兴长相思,交待了地点在长安,意虽平淡却为后文的渲染留出许多余地。
络纬句尽力描写了实景,纺织娘在井栏边鸣叫,霜露凄凄,已是深秋时节,竹席上透着寒意,用词明白如话却满是凄清。
主人公在晦暗的孤灯下思念绵绵,打起帷帘对月长叹,这样的心境因何而起?原来是因为美人如花隔云端。
前面说美人句为结构转折点,此处亦是诗意转折点,上承咏景,下启抒情。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文字何浅,然意境何深!将诗人情感放到了一个无穷的空间中。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似乎要把此情抽离出躯体,魂飞关山而关山难越,顿叫人心肝尽催!最后回到主题长相思上,而感情较之开篇已翻过数倍,摧心肝三字结句,话虽尽而情未绝,反复咀嚼,更显荡气回肠。
诗意的对称美成了一种循环反复的情感体验。
浅浅读来,《长相思》固是一首真挚隽永的爱情诗,但我无意陷落于此小儿女情态中。
此诗写于李白去朝之后,满怀失意和愤懑的诗人哪有心情在此缠绵婉转?细细揣摩诗中意象,我们完全可以得出更深的涵义。
李白去朝后常有超世之语,但诗人难舍宫阙的心理始终存在。
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都是在发牢骚,呼喊得越激昂,心中就越痛苦。
长相思·其一古诗翻译

长相思·其一古诗翻译
摘要:
一、前言
二、长相思·其一原文
三、原文翻译
四、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五、总结
正文:
一、前言
《长相思·其一》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描绘离别情景的词。
这首词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意境深远的描绘,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佳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原文翻译以及其背后的诗歌背景和作者简介。
二、长相思·其一原文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可怜今夜犹疑梦,清明寒食雨晴间。
三、原文翻译
长相思,让我想起了在长安的日子。
金井阑珊处的蟋蟀在秋天里啼叫,微凉的霜气使簟席显得凄凉寒冷。
在枕边阅读诗书是多么悠闲惬意的事情,门前的风景在雨后显得格外美丽。
可惜今晚我还疑虑这只是一场梦,想起清明寒食时节雨过天晴的美景。
四、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这首词创作于唐代,是李白在离乡背井之后,对故土和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唐代著名诗人,号称“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意境深远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五、总结
《长相思·其一》通过描绘秋夜的凄凉、雨后美景等具体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这首词既展现了李白作为“诗仙”的才情,也反映了他离乡背井的愁苦心情。
[长相思其一李白]《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其一李白]《长相思·其一》](https://img.taocdn.com/s3/m/5773bff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0.png)
[长相思其一李白]《长相思·其一》篇一: 《长相思·其一》《长相思·其一》作者:李白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解: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簟:凉席。
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帷:窗帘。
青冥:青云。
绿水:清水。
关山难:关山难渡。
摧:伤。
翻译一:长久思念的人,在长安城中。
纺织娘秋天在金井阑旁边鸣叫,微霜初降,竹席显出了寒意。
孤独的灯光昏昏暗暗,刻骨的思念不能断绝,卷起窗帘仰望明月空自长叹。
像花一样的美人相隔遥远。
上有迷迷茫茫的长天,下有清澈的绿水波澜。
天长路远魂魄飞度都很辛苦,梦魂由于道路险阻而飞不到。
长久的思念啊,摧断心肝。
翻译二: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
薄霜凄凄送寒气,竹席已觉生凉寒;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
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青青冥冥呵,上是无边无垠的蓝天,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汤汤的波澜。
天长长来地迢迢,灵魂飞越多辛苦;关山重重相阻隔,梦魂相见也艰难。
长相思呵长相思,每每相思摧心肝!赏析: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回忆往日情绪时所作,豪放飘逸中兼有含蓄。
诗人通过对秋虫、秋霜、孤灯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感情。
表现出相思的痛苦。
“美人如花隔云端”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中含有托兴意味。
我国古代经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
“长安”这个特定的地点更加暗示“美人”在这里是个政治托寓,表明此诗目的在于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闷之情。
诗人将意旨隐含在形象之中,隐而不露,自有1种含蓄的韵味。
这两首诗,都是诉述相思之苦。
其一,以秋声秋景起兴,写男思女。
所思美人,远在长安。
天和地远,关山阻遏,梦魂难越,见面为难。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全诗作者出处翻译赏析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全诗作者出处翻译赏析出自盛唐诗人李白的《长相思》【其一】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其二】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⑵。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赏析李白五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笔力,写得豪迈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诗篇能在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
像组诗《长相思二首》,大约是他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就属于这样的作品。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如《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如陈后主、徐陵、江总等均有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
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
李白此二首诗即拟其格而别有寄寓,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创新。
诗大致可分两段。
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
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
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
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
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
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
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能成眠了。
“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
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
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
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
“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
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
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
李白《长相思·其一》原文及赏析

李白《长相思·其一》原文及赏析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回忆往日情绪时所作,豪放飘逸中兼有含蓄。
诗人通过对秋虫、秋霜、孤灯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感情。
表现出相思的痛苦。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白《长相思·其一》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长相思·其一唐代:李白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译文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
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
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
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
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肝肠。
注释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簟,凉席。
帷:窗帘。
青冥:青云。
渌水:清水。
关山难:关山难渡。
摧:伤。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回忆往日情绪时所作,豪放飘逸中兼有含蓄。
诗人通过对秋虫、秋霜、孤灯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感情。
表现出相思的痛苦。
本诗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美人如花隔云端”,描写了主人公“在长安”的相思之苦。
从“金井阑”中可以猜出主人公的住处颇为奢华,但身处华厦却感到十分空虚寂寞:先是听见纺织娘凄惨地鸣叫,又感到“霜送晓寒侵被”的凄凉,无法入眠。
而“孤灯不明”更增添了愁绪。
其中,“孤”字在写灯的同时也表现了人物的心理。
接下来写从卷帷中看到的,只能供人仰望的月亮令主人公想到了美人。
然而,美人远在云端,使人只能“对空长叹”。
以下到结尾是第二部分,描写梦中的追求,承接“苦相思”。
在浪漫的氛围中,主人公幻想着梦魂飞去寻找自己的心上人。
但“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不仅天长地远,而且还要渡过重重关山。
李白的长相思全诗及解释

李白的长相思全诗及解释
哎呀,朋友,你可知道李白的那叫一个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
这诗一开头,“长相思,在长安”,就好像我心心念念的那个人就在长安等着我,这不就跟咱眼巴巴盼着过年能回家见到亲人一样嘛!“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秋虫鸣叫,微霜清冷,这场景多让人感到孤寂啊,就好比你一个人在冷冷清清的房间里,是不是心里也凉凉的?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一盏昏暗的灯,满心的思念都要溢出来了,卷起帷幔望着月亮只能白白叹气。
这不就是你想一个人想得不行,又没办法的时候那种无奈嘛!
“美人如花隔云端”,心里的那个人美如花朵,却远在云端,可望而不可及,这得多难受啊!就像你看到橱窗里那件超级喜欢的衣服,可就是买不起,只能干瞅着。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天地广阔,路途遥远,连梦都到不了,这相思之苦真是没边儿了!好比你在沙漠里找水,怎么都找不着,急得要命。
“长相思,摧心肝”,这最后的一句,简直把那种痛苦表达得淋漓尽致,就像心被狠狠揪了一把!
我觉得啊,李白这首把相思之苦写得太到位了,让人读着都能感同身受,仿佛自己也陷入了那无尽的思念之中。
这就是诗仙的魅力啊!。
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其一
唐代: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译文及注释
韵译
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
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
薄霜凄凄送寒气,竹席已觉生凉寒;
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
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
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
青青冥冥呵,上是无边无垠的蓝天,
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汤汤的波澜。
天长长来地迢迢,灵魂飞越多辛苦;
关山重重相阻隔,梦魂相见也艰难。
长相思呵长相思,每每相思摧心肝!
注解
1、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2、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3、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4、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簟,凉席。
5、帷:窗帘。
6、青冥:青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古诗《长相思(其一)》全诗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长相思》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共有三首。
这首诗通过描写景色,渲染气氛,抒写男女相思,似有寄意。
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释】
⑴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和结尾。
⑵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金井阑:精美的井栏。
⑶簟:供坐卧用的竹席。
⑷渌:清澈。
⑸关山难:关山难渡。
【白话译文】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
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
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
孤灯昏暗暗思情无限浓烈,
卷起窗帘望明月仰天长叹。
亲爱的人相隔在九天云端。
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
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
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
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心肝。
【创作背景】
《长相思》的创作时间一般认为是在李白被“赐金还山”之后,大约是他被排挤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
【赏析】
其一
这首诗大致可分两段。
第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
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
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
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
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
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
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
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
“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
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
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
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
“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
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
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
”“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
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
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
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
这颇类屈原《离骚》中那“求女”的一幕。
在诗人浪漫的幻想中,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
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极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尽管追求不已,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
“青冥”与“高天”本是一
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犯复之嫌。
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歌行中可杂用短句),却大为减色,怎么读也不够味。
而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好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正《诗大序》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长声调歌唱),能传达无限感慨。
这种句式,为李白特别乐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而音情于诗是至关紧要的。
再看下两句,从语意看,词序似应作:天长路远关山难(度),梦魂不到(所以)魂飞苦。
写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不仅是为趁韵,且运用连珠格形式,通过绵延不断之声音以状关山迢递之愁情,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
由于这个追求是没有结果的,于是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
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恸,但绝无萎靡之态。
此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
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
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
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
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
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
何况我国古典诗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如《楚辞》“恐美人之迟暮”。
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