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操作实验报告-范例
整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操作实验报告-范例
![整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操作实验报告-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9aa36506b14e852459fb5746.png)
文件编号: 74-B7-82-C1-8E整理人 尼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操作实验报告范例附:实验范例神奇的气压一、材料百宝箱:热水1瓶、矿泉水瓶2个、透明水杯1个,盘子1个、少量冷水、硬币1枚、瘪了的乒乓球1个、水盆1个二、跟我做一做:1. 将热水倒入矿泉水瓶,稍等片刻。
2.用手摸摸瓶子,感觉到热。
把瓶子中的热水倒出来,并迅速盖紧瓶盖。
3. 观察瓶子。
可以看到瓶子慢慢地瘪了。
4.再把瘪了的瓶子放到热水里,观察现象,瓶子又被撑起来了。
5. 把瘪了的乒乓球放进热水里,观察,乒乓球复原。
6. 在盘子上盛一点点水,把硬币放到盘子的水中。
7.在透明水杯中倒满热水,感觉到热后在把水倒掉。
8.立刻将水杯倒扣在硬币旁边的水里,观察现象。
9.盘子里的水慢慢都进到杯子里去了,这时可以不碰水就拿出硬币。
三、具体流程:甲: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甲。
乙:我是乙,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
甲:现在我手里呢有一个普通的矿泉水瓶,有哪位小朋友觉得自己力气大的,请举手。
好,这位,能不能帮我把矿泉水瓶弄瘪了?(小朋友操作)乙:我们看到瓶子已经被这位小朋友彻底弄瘪了。
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刚才他是怎样把瓶子弄瘪的呢?(七嘴八舌,用手压)很好,如果我说不用手压,不用身体的任何部位压,可以使瓶子自动变瘪,大家相信吗?(相信,可以让其自己尝试;不相信,也可自己操作)我们桌上呢,只准备了1壶热水。
甲:好,这位小朋友自告奋勇,来试试看吧。
(让其操作)我们看到他把瓶子盖取了下来,把热水倒进了瓶子,晃了下,把热水又倒了出来,马上又把盖子旋紧了,我们看看瓶子会变成什么样,哇,瓶子真的自己变瘪了。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小朋友:外面的气压比里面的大。
乙: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大气压力的概念。
加了热水后就加热了瓶子里的空气,瓶子里的温度升高了,使它压力降低,这时瓶子外的空气就比瓶子内的空气压力大,就是这股压力把瓶子压扁了。
甲:那么,这个瓶子我还想再用,能不能把它变成最初圆圆的样子呢?哪位小朋友能帮帮我呢?小朋友:(将瘪了的瓶子放于热水中)要使瓶子恢复原状,就必须让瓶内的压力大于瓶外的,采用加热外瓶壁的方法,就可以降低瓶外的气压了。
环境微生物综合性实验报告
![环境微生物综合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431246e1ed9ad51f01df215.png)
环境微生物综合性实验报告官洲河段不同断面微生物群落分布的测定见习类型专业见习院别化学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指导教师成文老师班级2010级环境工程姓名翟锦亮学号201024001322012年12月目录1.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实验方案与思路 (3)3. 实验方法 (3)3.1 仪器 (3)3.2 试剂 (4)3.3内容 (4)4. 实验结果 (8)4.1 水样观察 (8)4.2 水样细菌总数的计算 (9)4.3 水样菌落的培养观察 (9)4.4 水样菌落数的计算 (11)4.5 微生物个体菌种形态的观察 (12)5. 实验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实验结果分析 (13)5.2 实验存在问题 (14)5.3 实验改进意见 (15)6. 实验结论 (15)7. 实验收获 (15)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前言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功能是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主题之一。
水体中微生物与区域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数量及种群分布与水的类型、有机物含量、微生物的拮抗作用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对它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水体的富营养现状及水域中C、N、P循环方式,并可为水体的整体治理方案提供依据[2]。
本实验将大学城官洲河段到入珠江段分为三个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在同一天同一时间段对各断面水体的水样分别采样比较,测定水体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了解官洲河段不同断面的水体中存在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析各断面中微生物群落的分布特点,了解各断面水体污染情况以及污染物对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实验方案与思路2.1 采样容器的洗涤和灭菌2.2 水样的采集2.3 水样微生物的观察2.4 培养基的制备2.5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与培养2.6 微生物菌种的革兰氏染色2.7微生物菌种的观察与鉴定3.实验方法3.1 实验仪器高压灭菌类:培养皿(12个)、试管(9支)、移液管(3支,1mL)、高压蒸汽灭菌器、锥形瓶(1个)制备培养基类:烧杯(1000mL)、药物天枰、玻璃棒、药匙、pH试纸、加热器、超净工作室、恒温培养箱观察类:显微镜、接种环、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血球计数板、滴管、烧杯、量筒(1个,10mL)3.2 实验试剂肉膏胨淀粉培养基配方[1]:牛肉膏3g,蛋白胨10g,淀粉2g,氯化钠5g,琼脂15-20g,蒸馏水1000mL,pH:7.4~7.8,。
环境微生物综合实验报告2015
![环境微生物综合实验报告2015](https://img.taocdn.com/s3/m/14ba5a8cce2f0066f4332209.png)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综合性试验报告环境水样微生物学指标检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班级:环境131班组别:环境微生物实验B组组员:目录前言 (3)实验目的和要求 (3)采样安排 (3)医学院采样点分布图 (4)西安工业大学采样点分布图 (4)医学院采样过程照片 (5)西安工业大学采样过程照片 (5)采样数据记录表 (5)材料方法 (5)实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5)仪器 (5)培养基 (5)实验原理与步骤 (6)实验一 (6)实验二 (6)实验三 (7)实验四 (8)实验五 (8)实验六 (9)结果与分析 (10)采样记录 (10)水样总细菌群落测定 (10).大肠菌群检验初发酵结果的观察 (13)平板分离及革兰氏染色结果记录 (14)平板分离得到的阳性菌落的相应特征记录 (19)复发酵结果的观察和大肠菌群数目的MPN统计 (20)大肠菌群数目的MPN统计 (21)参考文献 (21)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21)《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综合性试验报告——综合实验环境水样微生物学指标检测前言运用综合应用微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术,独立完成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操作及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分离、纯化、观察、描述,可初步进行鉴定、分类(此步不作要求)。
可以为污水、垃圾等生物处理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
实验目的和要求自来水、河、池、湖水、纯净水中微生物学指标的检测水样来源:西安工业大学湖水和西安医学院湖水1、基本内容●学习水样的采样方法,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技术测定水中细菌总数;采用多管发酵法(MPN)测定水中大肠菌群。
说明多管发酵法检测水样中大肠菌群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记录并报告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与讨论,经与国家标准比对检查,水质状况分析。
2、基本要求●全面掌握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水中细菌总数测定方法;了解水质与细菌菌落之间的相关性;●了解总大肠菌群数量指标在环境领域的重要性;●掌握测定水中大肠菌群数量的多管发酵法。
实验四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实验四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6581054925c52cc58ad6be18.png)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与菌落观察学生姓名:专业:环境工程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8 年 10月16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微生物接种培养技术2.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3.学习并掌握放菌落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认识并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具有重要价值微生物的主要菌源。
在不同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千差万别。
为了分离获得某种微生物,需要预先制备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并添加相应的抗生素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例如,添加链霉素25~50U/mL抑制细菌;添加0.5%重铬酸钾液或制霉素50 U/mL 抑制霉菌。
通过10倍稀释以及平板分离、平板涂布和平板划线等操作,微生物可在平板上分散成单个的个体,经过适宜条件培养,单个个体可形成单个菌落。
挑取单个菌落转接至新鲜平板上,即可使目的菌种纯化。
1.菌种的分离纯化: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单一性”,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2.平板涂布法: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用途上,一般多用于从菌种的纯化;优点是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但不能计数3.平板划线法: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用途一般多用于筛选菌株。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操作实验报告 范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操作实验报告 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741c7fc63186bceb19e8bbef.png)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细菌的纯种分离、培养接种技术及菌落形态的观察姓名:***学号:************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与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了解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配制、分装培养基的方法。
3、学习各类物品的包装、配制、灭菌技术。
4、从环境中分离、培养微生物,掌握一些常用微生物和纯化微生物的方法。
5、学会几种接种技术。
6、平板菌落计数。
7、抗Cu菌的筛选。
8、观察实验分离出来的几种细菌的个体形态及与其相应的菌落的形态特征。
9、通过观察和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菌落形态,达到初步鉴别微生物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培养基原理: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基质,是按照微生物营养、生长繁殖的需要,有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钠、镁、铁、等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制而成。
调整适合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
由于微生物的种类及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因而培养基放入种类也多,他们的配方及配制法也有所差异,但一般的配置过程大致相同。
本实验采用肉汤蛋白胨培养基、查氏培养基(筛选霉菌)、高氏1号淀粉琼脂培养基(筛选放线菌)。
2、灭菌原理:本次实验中培养基、移液枪头等采取加压蒸汽灭菌法。
加压蒸汽灭菌器是能耐一定压力的密闭金属锅,加压灭菌的原理在于提高灭菌器内的蒸汽温度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培养皿等玻璃器皿用具采用干热灭菌法,另外还有膜过滤灭菌法。
接种时对接种针等采用灼烧灭菌。
3、分离纯化原理:本实验使用的平板表面涂布法,是把聚集在一起的群体分散成能在培养基上长成单个菌落的分离方法。
此法加样量不宜太多,只能在0.5mL以下,培养时起初不能倒置,现正置一段时间等水分蒸发后倒置。
平板划线法也可以分离从而获得单一菌落以观察其形态特征。
4、微生物的接种原理:接种就是将一定量的微生物在无菌操作条件下转移到另一无菌的并适合该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培养基中的过程。
本次实验采取斜面接种法、穿刺接种法,使用到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接种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大实验实验报告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大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ea73e7f87c24028915fc36d.png)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大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十二环境中四环素抗性细菌的分离鉴定组员:吴富华,张真,,金炯震环5205一、实验目的1、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环境中分离四环素抗性菌的实验方法。
2、分离获得四环素抗行菌。
3、检测并分析获得的菌株的四环素抗性强弱。
4、学会通过16SrDNA鉴定实验获得的菌株的种属。
二、实验要求1、自行设计实验证明富集培养是否成功。
2、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作适当的分析或解释。
3、获得至少一株四环素抗性菌(不要多于三株),并进行短期保存。
4、根据实验视频指导和说明,完成菌株基因组DNA纯化,16SrDNA的PCR扩增。
5、比较各组筛选出的抗性菌抗性强弱。
6、各组间交流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抗性菌抗性的影响因素。
7、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团队合作的作风,并给出评价。
三、实验器材1、培养基(营养琼脂,琼脂粉,酵母膏,胰蛋白胨,氯化钠),提供四环素,琼脂糖,灭菌条件。
2、室温和37℃恒温培养箱和摇床。
3、离心机,漩涡震荡仪,PCR仪,电泳仪,紫外成像分析仪。
四、实验步骤(略)1、配置富集培养基和四环素梯度培养基2、四环素抗性菌富集培养3、单菌株筛选4、四环素抗性强弱比较5、单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6、16SrDNA的PCR扩增7、PCR产物电泳实验内容、具体操作单菌株基因组DNA提取(5.17进行步骤1-4;5.18进行步骤5-10;5.20进行步骤11)(1)选择5.8号挑选的菌株进行DNA提取实验;(2)取200μL菌液转移到1.5mL灭过菌的EP管中,10000rpm常温离心1min,去掉上清(得到菌细胞)。
菌细胞可在-20℃冻存。
(3)如果是革兰氏阳性菌,取100μL,1mg/mL的溶菌酶/TE加到菌液中,漩涡震荡混匀,37℃温浴1h(溶菌步骤)。
(4)用取液器(移液枪)缓慢吸加500μL(革兰氏阳性)或600μL(革兰氏阴性)裂解缓冲液和20μL,20mg/mL蛋白酶K(proteinase K),充分混匀,50℃过夜(完全裂解细菌并降解所有蛋白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八 细菌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八 细菌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15d82e519e8b8f67c1cb9ec.png)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实验八细菌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一、实验目的:1、学习从环境(土壤、水体、活性污泥、垃圾、堆肥等)中分离、培养微生物,掌握一些常用的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方法;2、学会几种接种技术。
二、实验基本原理: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总是杂居在一起,即使一粒土或一滴水中也生存着多种微生物。
要研究其中的某一种微生物,首先必须将它分离出来。
受污染的土壤或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污染物的降解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系.为了提高污染物降解速率,常需接种一些能降解目标污染物的高效菌。
从经过富集、驯化培养的样品中筛选目标菌株,往往是获得高效降解菌的有效方法。
根据目标微生物特定的营养要求,设计相应的选择培养基。
是快速高效获得目标菌的关键步骤。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同其他生物环境相比它所含微生物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是极其丰富的。
因此土壤是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是发掘微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可以从中分离纯化的到许多有价值的菌株,事实上,生产、工程上很多有益菌株都是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
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微生物纯种分类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单细胞挑取法,采用这种方法能获得微生物的克隆纯种,但对仪器条件要求较高,一般实验室不能进行。
另一类是单菌落分离(平板分离法),该方法简便是微生物学实验中常采用的的方法。
通过形成单菌落获得纯种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平板浇注(稀释混合平板法)、平板表面涂布法。
此次实验采取的是平板分离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其原理包括两方面:1、在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下(如营养、酸碱度、温度与氧等)培养微生物,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645ee01a767f5acfa1c7cd98.png)
实验器材
(1)活材料:培养18h的大肠杆菌(E. coli)培养液。 (2)培养基和试剂: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14支 (每支10ml),浓缩5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无菌 酸溶液(甲酸:乙酸:乳酸=3:1:1)。 (3)器材:1ml无菌吸管、摇床、冰箱、光电比色计、 标签等。
实验方法
1、接种:按无菌操作法用吸管向每管准确加入0.2 ml 的大肠杆菌培养液。 2、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管置于摇床上,在37℃下 振荡培养。其中9支培养管分别于培养的0、1.5、3、5、 7、9、12、24和36h后取出,放冰箱中贮存,待测定。 3、比浊:以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调零 点,在光电比色计上,选用520~560nm波长进行比浊, 从最稀浓度的菌悬液开始,依次测定。
实验步骤
1.将肉膏胨淀粉琼脂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至45℃左右倒入无 菌培养皿内(每皿约10~
15毫升),共倒3个,静置待冷凝即成平板。
2.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分别挑取大肠杆菌和活性污泥 各一环分别在4个平板上各点种4个点。倒置于37℃恒温箱内培 养24~48h。
3.观察结果,取出平板,分别在2个平板内菌落周围滴加碘液, 观察菌落周围颜色的变化。若在菌落周围有一个无色的透明圈, 说明该细菌产生淀粉酶并扩散到基质中去。若菌落周围仍为蓝 色,说明该细菌不产生淀粉酶。
实验器材
1.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2.仪器:电炉、恒温水浴锅.恒温培养箱.放大 镜。 3.试剂:硫代硫酸钠溶液。 4.其他用品:无菌采样瓶,9ml无菌水试管,无菌 培养皿(直径9cm),无菌移液管等。
实验步骤
1.水样采取 2.细菌总数测定 (1) 水样稀释:根据水样受有机物或粪便污染的程度,可用无
3.高倍镜观察
微生物吸附实验报告(3篇)
![微生物吸附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65479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8.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微生物吸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微生物吸附实验的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研究微生物吸附对污染物去除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吸附是一种生物吸附过程,指微生物表面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吸附污染物,从而实现污染物的去除。
本实验采用活性污泥微生物作为吸附剂,对模拟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研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活性污泥- 模拟废水(含有一定浓度的重金属离子)- 滤纸- 离心机- 电子天平- 烧杯- 移液管- pH计- 恒温水浴锅2. 实验仪器:- 721分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1. 污染物吸附剂制备:- 称取适量活性污泥,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去除杂质。
- 将洗涤后的活性污泥离心,弃去上清液,收集沉淀物。
- 将沉淀物置于烘箱中,在60℃下烘干至恒重,研磨成粉末。
2. 吸附实验:- 将制备好的吸附剂加入模拟废水中,搅拌均匀。
- 在不同吸附时间(如10分钟、20分钟、30分钟、40分钟、50分钟)下,取一定量的混合液,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 测定滤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计算不同吸附时间下吸附剂的吸附量。
- 分析吸附量与吸附时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 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吸附剂的吸附量逐渐增大,在一定时间后达到最大吸附量。
- 不同吸附时间下,吸附剂的吸附量与重金属离子浓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 讨论:- 微生物吸附是一种有效的重金属离子去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吸附效果稳定等优点。
- 吸附效果与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溶液pH值等因素有关。
- 本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内,吸附剂的吸附量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这可能是由于吸附剂表面的微生物在吸附过程中逐渐吸附重金属离子,使吸附剂表面逐渐饱和。
六、实验结论1. 活性污泥微生物对模拟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2. 吸附效果与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溶液pH值等因素有关。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报告6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报告6](https://img.taocdn.com/s3/m/f0f1235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6.png)
实验目的:
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及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了解配制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配制、分装培养基的方法。本实验通过常用培养基的配制,使学生了解常规的配制培养基的方法。
3.学会各类物品的包装、配制和灭菌。
基本原理:
培养基是钾、钙、钠、镁、铁、等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制而成。调整适合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
由于微生物的种类及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因而培养基放入种类也多,他们的配方及配制法也有所差异,但一般的配置过程大致相同。
实验器皿和材料:
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燥箱、煤气灯、培养皿、试管、刻度移液管、锥形瓶、烧杯、量筒、药物天平、玻棒、玻璃珠、石棉网、药匙、铁架、表面皿、PH
试纸和棉花、牛肉膏、蛋白胨、NaCl、NaOH和琼脂。
实验内容:
一.玻璃器皿的准备
1.玻璃器皿的洗涤
2.玻璃器皿的包装
1移液管的包装;
2培养皿的包装;
3棉塞的制作。
二.培养基的配制
1.按照配方要求配制溶液;
2.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求调节PH;
3.过滤杂质;
4.将锥形瓶和试管进行分装加棉塞,包装后灭菌;
5.斜面的制作。
三.稀释水的配备
1.锥形瓶稀释水的配备
2.试管稀释水的配备
四.灭菌
1.干热灭菌法
2.加压蒸汽灭菌法
注意事项:
1.在使用高压蒸气灭菌锅灭菌时,灭菌锅内冷空气要尽可能排除完;
2.易燃易爆物品(如:硝化甘油、硝化纤维、黄磷、红磷、乙醚、汽油及可燃性气体等)不能用高压灭菌法灭菌;
3.当含盐类的液体和含盐的琼脂中大量的盐类泼洒在工作腔体,要立即换水,冲洗腔体,仔细擦干锅盖垫圈上的水滴。否则它们会带来腐蚀和变质。要检查压力表上的指数为“0Mpa”后才能打开锅盖。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四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四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470f952336c1eb91a375d16.png)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实验四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血球计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原理;2 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学习并掌握血球计数板计数微生物数量的技术,包括样品的点样、菌数计数的方法与计算;二、实验基本原理:镜检计数法适用于各种含单细胞菌体的纯培养悬浮液,如有杂菌或杂质常不易分辨。
菌体较大的酵母菌或霉菌泡子可采用血球计数板;一般细菌则采用彼得罗夫·霍泽(Petroff Hausser)细菌计数板。
两种计数板的原理和部件相同,只是细菌计数板较薄,可以使用油镜观察。
而血球计数板较厚,不能使用油镜,故细菌不易看清。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
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方格网。
每个方格网共分9大格,其中间的一大格(又称为计数室)常被用作微生物的计数。
计数室的刻度有两种:一种是大方格分为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
但是不管计数室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每个大方格都由400个小方格组成。
每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则每一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400mm2,盖上盖玻片后,盖玻片与计数室底部之间的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室(大方格)的体积为0.1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l/4000mm3。
使用血球计数板直接计数时,先要测定每个小方格(或中方格)中微生物的数量,再换算成每毫升菌液(或每克样品)中微生物细胞的数量。
本方法适用于细胞数较多的样品测定(每毫升105~106以上),当样品中的细胞浓度较低时,须选择其他方法测定,否则因误差太大而影响实验结果。
板的构造a.平面图(中间平台分为两半,各刻有一个方格网)b.侧面图(中间平台与盖玻片之间有高度为0.1毫米的间隙)血球计数板计数网的分区和分格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22mm×22mm)、吸水纸、滴管、擦镜纸、酵母菌液四、实验步骤:(1)取洁净的血球计数板一块,在计数室上盖上一块盖玻片。
浙大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报告
![浙大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a42620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e.png)
浙大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报告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染色与形态观察第一部分:显微镜的使用一、目的要求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油镜的使用原理和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
3.了解各种显微镜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原理(一)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微生物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它的构造可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的机械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目镜、镜筒、基座回转器、物镜、载物台、光圈、聚光器、光源、镜臂、细调节器、粗调节器等。
2、光学部分:目镜、物镜、聚光器、光圈、光源。
(二)放大倍数标本首先经物镜放大,在目镜的焦距平面上形成一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成最终的虚像。
总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其工作距离(物镜镜头到标本片之间的距离)愈短,这时光圈就要打开得愈大。
显微镜的性能受物镜的分辨距离或分辨力所限制。
分辨距离即透镜所能分辨的两个物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分辨距离愈小,透镜的分辨力愈高,物像也就愈清晰。
因此常以分辨距离来衡量显微镜的分辨力。
R=0.61λ/N.A式中:R-----分辨距离;λ------作用光的波长;N.A------数值口径。
一些介质的折射率介质空气水玻璃香柏油折射率1 13 55 1.56三、实验内容(一)材料: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
(二)方法:细菌很小,须使用油镜方可观察到。
油镜是显微镜上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观察时与玻片非常接近,稍不小心即可压碎玻片,更严重的是损坏镜头,故必须极其仔细地学习油镜的使用方法:1、为使低倍镜取得最适之光源,可将低倍镜头调节到离载物台约1cm的高度,将聚光器提高,光圈完全打开,然后调节电压旋钮至视野最合适。
2、滴一滴香柏油,固定于载物台上,用推动器调节到载物台正中。
在双目侧视下,下旋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入油中几乎与标本片相接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1b57fb6e48d7c1c708a1453e.png)
(1)试管编号;
(2)2只试管分别穿刺接种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 (3)37 ℃ ,培养24h 3、柠檬酸盐利用试验
(1)试管编号;
(2)2只试管分别划线接种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 (3)37 ℃ ,培养24h
四、实验结果观察与记录
1、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 2、思考题: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的意义何在?
三操作步骤1微生物大小的测量1枯草杆菌标本片的制作2目镜测微尺的标定放置镜台测微尺放置目镜测微尺校正目镜测微尺计算不同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3枯草杆菌大小的测量四实验报告1将目镜测微尺校正结果填入下表接物镜接物镜倍数目镜测微尺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2在高倍镜下测量枯草杆菌大小的实验结果填入下表菌体编号长度的目镜测微尺格数宽度的目镜测微尺格数平均值菌体大小平均值m3分析实验结果一实验目的明确显微镜计数的原理
酵母菌的形态构造
线 粒 体 芽体液泡 芽 体 核 液 泡 膜 细 胞 壁 细 胞 膜
根霉(Rhizopus)
青霉(Penicillum):
曲霉(Aspergillus)
四、实验报告
1. 分析实验结果,绘制酵母菌、青霉、黑曲霉的形
态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2. 怎样才能观察到较为完整的霉菌形态,各种霉菌 制片过程中分别有哪些注意事项?
121℃,灭菌20~30min
使用时, 将培养基加热融化, 待温度降至50 ℃左右时在 100mL培养基中加入1%链霉素0.3mL
糖发酵培养基:
蛋白胨2g,葡萄糖10g, K2HPO4 0.2g, NaCl 5g, 琼脂5~6g, pH7.0~7.2 ,蒸馏水1L , 1%溴百里酚蓝 3ml. 分装试管,每管4~5cm, 112℃,灭菌30min.
成信工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指导02微生物的染色技术
![成信工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指导02微生物的染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e46286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5.png)
实验二微生物的染色技术一、实验目的(一)了解微生物的染色原理。
(二)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操作技术。
(三)掌握微生物的一般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二、染色原理微生物(尤其是细菌)的机体是无色透明的,在显微镜下,由于光源是自然光,使微生物体与其背景反差小,不易看清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若增加其反差,微生物的形态就可看得清楚。
通常用染料将菌体染上颜色以增加反差,便于观察。
革兰氏染色法(复染色法或鉴别染色法)用两种或多种染料染细菌,目的是为了鉴别不同性质的细菌,所以又叫鉴别染色法。
主要的复染色法有革兰氏染色法和抗酸性染色法。
抗酸性染色法多在医学上采用。
此处介绍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很重要的一种鉴别染色法,它可将细菌区别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
革兰染色结果是由细菌的细胞壁决定的。
革兰阳性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含量高且呈网状结构,细胞壁较厚,类脂质含量低;革兰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含量低,细胞壁薄,类脂质含量高。
前者用酒精脱色时,细胞壁因脱水肽聚糖层网孔变小,其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抽取而继续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后仍保留着初染剂结晶紫的颜色(紫色);后者用酒精脱色时,类脂质被酒精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易被抽取出来,紫色褪去,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的颜色即呈复剂的颜色(红色)。
革兰染色最关键的步骤是酒精脱色。
事实上,用结晶紫进行初染时所有的细菌都被染成紫色。
碘是一种媒染剂,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以增强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
只有经过酒精处理,再经复染,不同的细菌才会显现出不同的染色结果。
三、实验仪器、材料(一)显微镜、香柏油(或液体石蜡)、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接种环、载玻片、酒精灯(或煤气灯)。
(二)石炭酸复红(品红)染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革氏碘液、95%乙醇、蕃红染液1(三)菌种:枯草杆菌、大肠杆菌、活性污泥等四、实验内容和步骤革兰氏染色步骤(图4)1.取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均以无菌操作)分别做涂片、干燥、固定。
实验四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实验四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6581054925c52cc58ad6be18.png)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与菌落观察学生姓名:专业:环境工程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8 年 10月16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微生物接种培养技术2.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3.学习并掌握放菌落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认识并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具有重要价值微生物的主要菌源。
在不同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千差万别。
为了分离获得某种微生物,需要预先制备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并添加相应的抗生素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例如,添加链霉素25~50U/mL抑制细菌;添加0.5%重铬酸钾液或制霉素50 U/mL 抑制霉菌。
通过10倍稀释以及平板分离、平板涂布和平板划线等操作,微生物可在平板上分散成单个的个体,经过适宜条件培养,单个个体可形成单个菌落。
挑取单个菌落转接至新鲜平板上,即可使目的菌种纯化。
1.菌种的分离纯化: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单一性”,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2.平板涂布法: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用途上,一般多用于从菌种的纯化;优点是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但不能计数3.平板划线法: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用途一般多用于筛选菌株。
环境细菌检测实验报告
![环境细菌检测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b721f5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d.png)
环境细菌检测实验报告1. 引言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土壤、空气以及人体内。
一些细菌对人类有益,如帮助消化食物和产生某些药物。
然而,某些细菌也会引发疾病,因此对环境中细菌的检测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实验旨在利用培养基和分析方法检测环境中的细菌。
2. 实验步骤2.1 样品收集我们在实验室附近的公共区域收集了5个环境样品:地面上的灰尘、树木表面的叶片、餐厅的桌面、洗手间的水龙头和室外的空气。
为了避免污染,在收集样品时我们使用消毒过的玻璃器皿,并戴上一次性手套。
2.2 细菌培养将每个样品均匀地涂抹在培养基上,然后将其封闭并放入恒温培养箱。
我们选择了三种常用的培养基:营养琼脂、大肠杆菌选择琼脂和青霉素抗生素琼脂。
这样可以检测出不同类型的细菌。
2.3 培养基分析在培养基上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培养基上出现的菌落数量和形态。
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了一部分菌落,并进行了染色处理,以便进一步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
2.4 细菌鉴定通过比对已有的细菌数据和形态特征描述,我们尝试对鉴定出的细菌进行分类和命名。
这一步需要进行详细的实验室测试和专业知识的支持。
2.5 数据分析我们将不同类型的细菌数量进行比较,并计算出每个样品中的平均细菌数。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细菌的相对丰度分析,以了解不同样本中主要细菌的种类。
3. 结果与讨论3.1 细菌培养结果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我们观察到灰尘和叶片样品上有大量的菌落形成,而餐厅桌面、洗手间水龙头和室外空气样品上的菌落较少。
在大肠杆菌选择琼脂培养基上,我们只在灰尘样品上观察到了大肠杆菌的菌落。
而在青霉素抗生素琼脂培养基上,我们没有观察到任何菌落。
3.2 细菌鉴定结果通过对菌落的形态特征进行比对,我们初步鉴定了一些细菌的类型。
例如,在灰尘样品上的细菌有圆形、白色的菌落。
然而,对于一些未知特征的细菌,我们将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鉴定。
3.3 数据分析结果根据数量和相对丰度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灰尘样品中的细菌数量最多,占总菌落数的60%,并且主要是常见的环境细菌。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93c9a6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7.png)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微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和生长规律。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高温热带雨林土壤样品- 高山冷极地土壤样品- 淡水水样- 海水样品2. 实验方法:(1) 采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样品,并进行处理消毒;(2) 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在含有富集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3)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微生物菌落;(4) 观察并记录不同环境条件下微生物菌落的形态和数量。
三、实验结果1. 高温热带雨林土壤样品:- 微生物种类多样,菌落数量较大;- 菌落形态呈现丰富多样性。
2. 高山冷极地土壤样品:- 微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种群密度较高;- 菌落形态较为单一。
3. 淡水水样:- 微生物菌落数量较大,种类较为丰富;- 菌落分布均匀,密度适中。
4. 海水样品:- 微生物种类繁多,但数量相对较少;- 菌落形态呈现出细长分散分布的特点。
四、讨论与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不同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分布和种类产生显著影响,表明微生物在适应不同环境下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2. 高温热带雨林中的土壤微生物种类繁多,表明热带环境对微生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高山冷极地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较少,但数量较多,可能与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竞争力增强有关。
3. 淡水和海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淡水中微生物分布相对均匀,海水中微生物种类繁多但数量稀少,这也与水生环境的特点有关。
五、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存在显著的适应性和生长规律,进一步揭示了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针对不同环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微生物资源,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六、参考文献- Smith, J. K., & Jones, L. M. (2018).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function in soil: from genes to ecosystems. 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 45, 269-273.- Wang, Y., Shurin, J. B., & Rodriguez, P. (2019).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the ecology of Food and waterborne pathogens.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34(8), 643-655.。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报告七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报告七](https://img.taocdn.com/s3/m/f61fd106a6c30c2259019e0f.png)
实验七细菌的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实验目的:1.从环境(土壤、水体、活性污泥、垃圾、堆肥等)中分离、培养微生物,掌握一些常用微生物和纯化微生物的方法。
2.学会几种接种技术。
实验原理: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种类很多,数量很大,为了获得单个菌体,首先必须把要分离的材料进行适当的稀释,按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使其在平板上,由一个菌体繁殖成单个菌落,这样,就能从中挑选出所需要的纯种。
由于细菌、放线菌和霉菌所要求的营养条件不同,利用不同的培养基制成平板进行分离,然后从菌落形态上的差异,可以把细菌、放线菌和霉菌三大类群区分并可计算出其数量,分别接种到试管斜面上,然后,在平板上反复进行分离培养,最后可获得纯种。
仪器和材料:1.实验六中准备的无菌物品:包括各种玻璃器皿、培养基、稀释水等。
2.活性污泥、土壤或湖水一瓶。
3.接种环、酒精灯或煤气灯、恒温培养箱。
细菌纯种分离的操作方法:一.平板划线法:(1) 倒平板: 将融化并冷至50℃的细菌培养基倒约15~20ml于无菌培养皿中,立即放在桌上轻轻转动使之均匀。
冷后成平板。
(3个)(2) 划线:在火焰旁,左手拿平板,右手拿接种环,取一环菌液(原污水)在平板上划线。
常用的方法有如下三种: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后观察结果。
二.稀释平板分离法(1) 取样…(2) 稀释水样以无菌操作按十倍稀释法用无菌吸量管和无菌水将10-3倍的水样稀释至10-4、10-5、10-6倍。
(3) 平板制作将三套无菌培养皿编号,将上述三种浓度的水样各吸0.5ml 于相应的培养皿中。
加热融化培养基,待其冷至约45℃时以无菌操作倾注10~15ml 入培养皿中,马上将培养皿平放桌上轻轻转动使之混合均匀,冷却后成平板。
倒置,于37℃培养48小时后观察结果。
三.平板表面涂布法a.稀释样品b. b.倒平板c. c.涂布d. d.培养e. e.结果观察细菌的接种方法:(1)斜面接种技术操作时下图的顺序,并注意教师的示范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操作实验报告-范例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细菌的纯种分离、培养接种技术及菌落形态的观察姓名:张世凡学号:201330480123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与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了解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配制、分装培养基的方法。
3、学习各类物品的包装、配制、灭菌技术。
4、从环境中分离、培养微生物,掌握一些常用微生物和纯化微生物的方法。
5、学会几种接种技术。
6、平板菌落计数。
7、抗Cu菌的筛选。
8、观察实验分离出来的几种细菌的个体形态及与其相应的菌落的形态特征。
9、通过观察和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菌落形态,达到初步鉴别微生物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培养基原理: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基质,是按照微生物营养、生长繁殖的需要,有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钠、镁、铁、等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制而成。
调整适合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
由于微生物的种类及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因而培养基放入种类也多,他们的配方及配制法也有所差异,但一般的配置过程大致相同。
本实验采用肉汤蛋白胨培养基、查氏培养基(筛选霉菌)、高氏1号淀粉琼脂培养基(筛选放线菌)。
2、灭菌原理:本次实验中培养基、移液枪头等采取加压蒸汽灭菌法。
加压蒸汽灭菌器是能耐一定压力的密闭金属锅,加压灭菌的原理在于提高灭菌器内的蒸汽温度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培养皿等玻璃器皿用具采用干热灭菌法,另外还有膜过滤灭菌法。
接种时对接种针等采用灼烧灭菌。
3、分离纯化原理:本实验使用的平板表面涂布法,是把聚集在一起的群体分散成能在培养基上长成单个菌落的分离方法。
此法加样量不宜太多,只能在0.5mL以下,培养时起初不能倒置,现正置一段时间等水分蒸发后倒置。
平板划线法也可以分离从而获得单一菌落以观察其形态特征。
4、微生物的接种原理:接种就是将一定量的微生物在无菌操作条件下转移到另一无菌的并适合该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培养基中的过程。
本次实验采取斜面接种法、穿刺接种法,使用到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接种针。
5、菌落形态观察原理:由于微生物个体表面结构、分裂方式、运动能力、生理特性及产生色素的能力等各不相同,因而个体及它们的群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状况各不一样。
按照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特征,可从菌落的形状、大小、表面结构、边缘结构、菌丛高度、颜色、透明度、气味、粘滞性、质地软硬、表面光滑粗糙等情况,初步辨别是何种类型的微生物。
三、实验器皿和材料1、样品:河塘底泥2、仪器、器皿: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热灭菌箱、恒温培养箱、pH计、电子天平,酒精灯、移液枪(枪头)、药匙、滤纸、镊子、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刮刀、玻璃棒、滴管、锥形瓶500ml*2、250ml*3、烧杯500ml、250ml、50ml各一个,试管15支,玻璃培养皿20套,塑料培养皿15套,10ml移液管一支,,量筒500ml,100ml各一个,玻璃珠若干。
3、试剂或药品: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可溶性淀粉、蔗糖、NaCl、NaOH、NaNO3,MgSO4,FeSO4,K2HPO4,KCl,KNO3,Cu2+母液(0.4ml/L)。
四、实验过程(一)实验准备1、洗涤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必须洗涤干净。
培养皿、试管、锥形瓶等可用洗衣粉加去污粉洗刷并用自来水冲净。
移液管先用洗液浸泡,再用水冲洗干净。
洗刷干净的玻璃器皿自然晾干或放入干燥箱中烘干、备用。
2、包装(1)移液枪和枪头的包装:移液管的吸端用细铁丝(或牙签)将少许棉花塞入构成1-1.5cm长的棉塞,起过滤作用(以防细菌吸入口中,并避免将口中细菌吹入管内)。
棉塞要塞的松紧适宜,吸时既能通气,又不致使棉花滑入管内。
然后将塞好棉花的移液管的尖端,放在4-5cm宽的长纸条的一端,移液管与纸条约成30度夹角,折叠包装纸包住移液管的尖端,用左手将移液管压紧,在桌面上向前搓转,纸条螺旋式地包在移液管外面,余下的纸折叠打结,待灭菌。
(2)培养皿的包装:培养皿由一底一盖组成一套,用牛皮纸或报纸将10套培养皿(皿底朝里,皿盖朝外,5套、5套相对而放)包好。
(3)硅胶塞:硅胶塞四周应紧贴管壁和瓶壁,不能有折皱,以防空气微生物沿硅胶塞折侵入。
硅胶塞的直径和长度视试管和锥形瓶的大小而定,一般约3∕5塞入管内。
试管、锥形瓶塞好硅胶塞后,用牛皮纸包裹并用细绳或橡皮筋捆扎好,放在铜丝篓内待灭菌。
3.配制培养基、稀释水1半固体培养基(200ml):牛肉膏1g蛋白胨2gNaCl 1gH2O200ml至250ml烧杯中,调节pH至7.0-7.2;导入500ml三角瓶,再加入琼脂1g300ml至500ml烧杯中,调节pH至7.0-7.2;导入500ml三角瓶,再加入琼脂6g。
3选择培养基(200ml):牛肉膏1g蛋白胨2g,NaCl 1g,H2O 200。
2固体培养基(300ml):牛肉膏1.5g蛋白胨3g,NaCl 1.5g,H2O ml至250ml 烧杯中,调节pH至7.0-7.2;导入250ml三角瓶,再加入琼脂4g。
4霉菌培养基:NaNO3 2g ,MgSO4 0.5g ,琼脂15-20g,K2HPO4 1g,FeSO4 0.01g,KCl 0.5g ,蔗糖30 g,蒸馏水1000ml,pH自然条件,灭菌条件,0.072MPa(115℃,15-20min)【注:按比例配制200ml】5放线菌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g,FeSO4 0.5g,KNO31g,琼脂20g,NaCl 0.5g,K2HPO40.5g,MgSO40.5g,蒸馏水1000ml,pH7.0-7.2,灭菌条件0.103MPa(121℃,15-20min)【注:按比例配制200ml】6稀释水的配制:用10ml移液管吸取9mlH2O至试管中(5支)塞棉塞包扎灭菌。
(二)灭菌1、湿热灭菌2、干法灭菌3、膜过滤灭菌(三)灭菌后的工作1、倒平板:将50摄氏度左右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约其二分之一。
2、斜面的制作:灭菌后要制成斜面培养基,应在培养基冷却至50-60摄氏度,用移液枪吸取5ml培养基至试管中,将试管搁置成一定的斜度,斜面高度不超过试管总高度的1∕3。
3、半固体培养基制作:用移液枪吸取5ml培养基至试管中,竖直放置于试管架中(4支)。
(四)细菌的纯种分离及培养1、取样:用无菌瓶取一定量的底泥,迅速带回实验室。
2、吸取1ml底泥至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洗3次得到10-2稀释液,再换一支枪头吸取10-2稀释液1ml至装有9ml的无菌水的试管中,吸取三次,得到10-3的稀释液,以此类推得10-410-5稀释液。
3、涂布:用无菌移液枪吸取一定量的经适当稀释的样品液于平板上,用三角刮刀在平板上旋转涂布均匀(每个浓度重复两次)(固体培养基不含铜离子选10-3、10-4、10-5三个浓度,外加空白,含铜离子的培养基选10-2,10-3两个浓度)。
(六)细菌的接种1、平板划线:在火焰旁,用右手小指、无名指和手掌夹住硅胶塞将其拔出。
试管口在火焰上微烧一周,将管口上可能沾染的少量菌或带菌尘埃烧掉将烧过的接种环伸入菌种管内,使环端轻触内管壁,冷却后取种,用接种环从培养皿中挑选2种菌落进行平板划线,斜面划线,每个菌落画划个平板。
2、穿刺实验用接种环挑选单菌落,笔直伸入半固体培养基中,不要弯曲,不要触底。
然后原路拔出,塞棉塞(或硅胶泡沫塞),37°C培养。
3、斜面接种:①试管先写上标签,注明菌名,然后将菌种斜面和欲接种斜面试管架在左手虎口之上,用食指和中指夹住试管,大拇指按在两管中央,菌种管口在外方,斜面稍朝上。
②先将棉塞(或塑料帽、硅胶泡沫塞)用右手扭转松动,以利接种时拔出。
③右手拿接种环末端,使其垂直于火焰中,烧红灭菌。
④用右手小指、无名指和手掌拔掉棉塞。
⑤以火焰灼烧管口,烧时应不断转动试管口,使试管口沾染的少量杂菌得以烧死。
⑥将烧过的接种环伸入菌种管内,先将环接触没有长菌的培养基部分,使其冷却,以免烫死被接种的菌体,然后轻轻接触菌体,取出少许,慢慢将接种环抽出试管。
⑦迅速将接种环在火焰旁伸进欲接种试管,在培养基上轻轻划蛇形线,划线时要由底部到顶部,由下而上,但不要把培养基划破,也不要使菌种污染管壁。
⑧将火焰灼烧试管口,并在火焰旁将塞塞上,塞棉塞时,不要用试管去迎棉塞,以免试管在运动时污染杂菌。
⑨放回接种环前,将环在火焰上再烧红灭菌。
放下接种环后,再腾出手将棉塞塞紧。
五、放线菌,霉菌的培养1、制备霉菌培养基、放线菌培养基和细菌培养基各5个,在不同位置敞开放置1h ,盖上盖子,倒置。
2、将静置接种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六、实验结果1、放线菌,霉菌,细菌形态的观察2、实验图片(斜面接种结果)主要特征 细菌 放线菌 霉菌 菌落主要特征 湿润或较湿润,少数干燥,小而突起或大而平坦 干燥或较干燥,小而紧密 干燥,大而疏松或大而紧密 菌落透明度 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菌落与培养基结合程度 结合不紧 牢固结合 较牢固结合 菌落颜色 颜色多样 颜色多样 颜色多样,且鲜艳 菌落正反面颜色的差别 基本不同 一般不同 一般不同(平板划线结果)(穿刺接种结果)(涂布平板结果)(宿舍敞开静置接种1h后培养结果)3、计数计数是根据菌落均匀程度划分若干区域,则每个区域内菌落数乘上区域数即可求出该稀释度的菌液浓度,再除以稀释倍数即可得样品细菌浓度。
我组由于涂布平板未能均匀,菌落离散程度不够,难以准确计数。
七、实验总结与分析①、思考题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应注1.培养基是根据什么原理配成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在培养基中的不同成分哥起什么作用?答: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基质,是按照微生物营养、生长繁殖的需要,有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钠、镁、铁、等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制而成。
调整适合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
其中的牛肉膏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主要提供氮源和维生素,添加琼脂则可以使培养基凝固或半凝固,为培养基里菌落的生长提供支撑介质。
通常加入质量浓度15-20g∕L的琼脂为固体培养基。
意什么问题?答:按配方计算培养基中各种成分的用量→称量→溶化→调pH→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倒平板。
3.简述蒸气加压法灭菌的原理和方法。
答:高压蒸气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气。
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气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锅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
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4.分离活性污泥为什么要稀释?答: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类繁杂,数量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