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复习:人口与环境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人口新样态+课件

(2023年山东卷)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 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 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 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 下面小题。
当今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因 此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 相似的经济发展趋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中国人口新样态
关注人口问题 共建美好家园
2024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 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中国人口数 量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连续2年人口 负增长,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其中 城镇常住人口932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 902万人,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 1110万人,死亡率为7.87‰;自然增长 率为-1.48‰。
2015-2022年各孩次出生规模
1971两个正好 1980只生一个 2011双独二孩 2015单独二孩 2016全面二孩 2021放开三孩
(生育政策短期略有影响,长期看生育意愿仍处于低迷。 少数民族地区没有人口生育政策限制,对多孩影响较小)
关注未来,关注人口问题
我国七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图
年龄
2023年中国人口金字塔图
图中2000年0-14岁约为18%,65岁以上约为9%,15-64岁约为73%,总值为100%。 ③
真题重现
(2023年山东卷)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 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 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 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 下面小题。
市辖区人口增 长了近20%,说 明有人口迁入
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技巧
2.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三个绿色箭头①
高考地理核心素养之人地协调观人口与地理环境(44张PPT)

而后期降速
态
长状况 数量 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
急剧增加
达到人口高峰后,出现 零增长或负增长
原因
生产力水平低下,医 疗卫生条件差
生产力水平提高,经 济发展,医疗卫生水 平提高
受经济、文化等的影响, 人们的社会观念和家庭 生育观念发生变化
考点分析:人口增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分析:地理环境影响
考点分析:地理环境影响
知识梳理:人口与地理环境思维导图
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起伏大,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 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 ,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 B.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 C.西北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利,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 D.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发展落后,是环境承载力小的最关键因素 2.有关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B.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 C.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人口合理容量会永远很小
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②影响社会
影响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老年人生活 孤单、生活困难;④劳动力不足;
⑤青壮年负担过重
措施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趋势
人口数量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还 会逐渐减少
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业问题突 出;③人民生活贫困化;④人口素质偏 低;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人口与环境第12讲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课件鲁教版

【问题探究】 探究 1 简述陕西省人口的分布特征。[区域认知] 探究 2 分析关中平原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原因。[综合思维]
[提示] 1.人口分布不均;南北少,中部多;集中分布在渭河平原(关中平原) 地区。 2.自然因素:降水量较多,气候条件优越;有渭河流经,水源充足;地形 平坦。 社会经济因素:交通网络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基础设施完善;经济水平 较高。
人口合理容量
【命题情景】 中国新闻网报道,预计 2033 年前后,中国人口的总量高峰将保持在 15
亿左右;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人口总和生育率在 1.8%左右。如果生育率 保持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 17 亿。那么中国人均 土地、水资源、森林、能源等都要比现在的人均拥有量降低 20%以上。
作用
自然因素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决定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_基__础__
社会经 经济发展水平、_生__活__水__平___和_产__业__结__构___等社会经济因素对一
济因素 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起重要作用
对外开放 程度因素
在一个对外开放的地区,资源的互补性强,可大大_提__高__人口 合理容量;反之,在一个封闭的地区,由于某些重要资源_匮__乏__, 人口合理容量大大降低
(1)自然因素
影响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气候
主要通过_气__温__、降水等影响人口分布
地形
不同地形条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进而影响着人口分布
水资源
稳定的_淡__水__水__源___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基本的物质条 件,对人口分布影响很大
影响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土壤
不同土壤由于_自___然__肥__力__、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 不同,进而影响到人口分布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湘教版

答案:(1)B (2)B
2.(2014·全国卷Ⅰ)右图显示某国移 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 化。读图,完成(1)~(2)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国家
日本 美国 中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
平均年龄中位数 44.9 37.2 34.8
17
(1)四个国家中 A.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 B.刚果民主共和国男性年轻人最多 C.日本比中国老龄人口多 D.美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7.2岁 (2)有关年龄中位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变化只反映人口数量的变化 B.向上移动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 C.年龄中位数随时间而减小 D.美国年龄中位数增加速度比中国快
(2)按照本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 ( )
A.2010 年~2020 年
B.2020 年~2030 年
C.2030 年~2040 年
D.2040 年~2050 年
解析:第(1)题,依据概念可知,总人口数量=65 岁以上老
年人数量/65 岁以上老年人比例,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①曲
线符合。第(2)题,在上题基础上,分析①曲线反映的人口
与劳动年龄(15~64 岁)人口数之 比。如图示意 1980~2030 年我国 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
趋势。读图回答(1)~(2)题。
(1)2015 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 年后可能出现 ( )
2.(2014·全国卷Ⅰ)右图显示某国移 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 化。读图,完成(1)~(2)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国家
日本 美国 中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
平均年龄中位数 44.9 37.2 34.8
17
(1)四个国家中 A.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 B.刚果民主共和国男性年轻人最多 C.日本比中国老龄人口多 D.美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7.2岁 (2)有关年龄中位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变化只反映人口数量的变化 B.向上移动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 C.年龄中位数随时间而减小 D.美国年龄中位数增加速度比中国快
(2)按照本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 ( )
A.2010 年~2020 年
B.2020 年~2030 年
C.2030 年~2040 年
D.2040 年~2050 年
解析:第(1)题,依据概念可知,总人口数量=65 岁以上老
年人数量/65 岁以上老年人比例,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①曲
线符合。第(2)题,在上题基础上,分析①曲线反映的人口
与劳动年龄(15~64 岁)人口数之 比。如图示意 1980~2030 年我国 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
趋势。读图回答(1)~(2)题。
(1)2015 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 年后可能出现 ( )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要点+思维导图)单元总结-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共35张PPT)

矿区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 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
知识要点:1.1人口分布
6.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地理因素:
知识要点:1.1人口分布
7.我国人口分布 (1)特点:地理分布很不平衡。 (2)规律: ①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最显著特点)。 ②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 原地区人口少。 ③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 地区人口少。 ④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3)人口分布地理界线:“胡焕庸线”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 之间连接的直线,以东以南,人口稠密;以西以北,人口稀疏。
北美洲 始终以人口迁入为主
知识要点:1.2人口迁移
4.我国人口迁移:
阶段 古代
迁移方向
迁往社会环境及自然条件 较好的地区
新中国成立到20世 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东北 纪80年代中期 、西北等地
原因 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 缚;②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 战争和自然灾害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 户籍管理制度,开发内地、建设 边疆
学习目标:
①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③结合案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④利用人口迁移图分析世界和人口迁移特点。 ⑤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掌握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⑥结合案例,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20世纪80年代中期 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
至今
城镇,贫困区迁往发达区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沿海 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农村 大量劳动力获得解放
知识要点:1.2人口迁移
5.人口迁移的影响: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分布

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 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好; 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强;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
(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 主要依靠 机械增长 (自然增长/机械增长)。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读世界
C 5.该轨道交通市郊线辐射的街道中( )
A.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B.边缘区沿线街道人口分布差异性增大 C.边缘区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 边缘区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减小 D.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扩大
6.该轨道交通市郊线开通对边缘区整体
A 的影响是( )
A.就业空间集中现象减弱 B.行政服务功能变化显著 C.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增强 D.居住用地空间更加集中
,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A 3.影响1790~1870年美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①工业②农业③内河运输④公路运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4.1870年后,美国用水来源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 )
A.河流水比例上升 B.河流水用量减少
人文因素 社会阶段
经济活动
人口分布特点
原因
经济 因素
以采集和狩猎为主 农业社会
以个体农业经济为主
相对分散而均衡
农业社会以 后
工业、交通和商业发 展
国际贸易的发展
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海岸带人口稠密
对土地的高度依存
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 刺激沿海港口城市的成长
社会
宗教、政府的政策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历史Leabharlann 开发历史早,人口一般较多思考:读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图,指出该图反映的世界人口分布特征。说明导致 世界人口这样分布的原因有哪些?
(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 主要依靠 机械增长 (自然增长/机械增长)。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读世界
C 5.该轨道交通市郊线辐射的街道中( )
A.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B.边缘区沿线街道人口分布差异性增大 C.边缘区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 边缘区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减小 D.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扩大
6.该轨道交通市郊线开通对边缘区整体
A 的影响是( )
A.就业空间集中现象减弱 B.行政服务功能变化显著 C.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增强 D.居住用地空间更加集中
,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A 3.影响1790~1870年美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①工业②农业③内河运输④公路运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4.1870年后,美国用水来源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 )
A.河流水比例上升 B.河流水用量减少
人文因素 社会阶段
经济活动
人口分布特点
原因
经济 因素
以采集和狩猎为主 农业社会
以个体农业经济为主
相对分散而均衡
农业社会以 后
工业、交通和商业发 展
国际贸易的发展
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海岸带人口稠密
对土地的高度依存
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 刺激沿海港口城市的成长
社会
宗教、政府的政策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历史Leabharlann 开发历史早,人口一般较多思考:读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图,指出该图反映的世界人口分布特征。说明导致 世界人口这样分布的原因有哪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PPT

中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
▪庞大的人口压力
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长快
1/4的新增产值用来 养活新增加的人口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人口压力大
中国人口=俄罗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 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罗马尼亚+越南+ 澳大利亚+荷兰+葡萄牙+比利时+瑞士+瑞典 +…………(31个国家总人口)
生存权和发展权。代内公平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必要 前提。
“给蛇让道”是有必要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公平性 原则,它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即人类的发展不应 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人类发展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这种利用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 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要排放到环境中。
——环境的自净能力
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
(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①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 生速度。
②表现:a.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b.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环境污染
①产生: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 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读P93图6.7“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粮食不足,单产不高,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扩大耕 地面积可提高粮食产量。
2.人们主要通过围垦湖海、填塘塞河、开垦草场、牧业缩小、毁林 开荒、破坏植被的方式扩大耕地面积的。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较 快,对土地的压力较大,农民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主要 采取了向陡坡地、林地、草地要粮的措施,造成植被的破坏,形成严重的水 土流失。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ppt课件

• ◇经济因素: 价高者得
•
举例:城市中心区交通便利,对商业活动吸引力大,商业活动
愿意付价高于其他经济活动,所以城市中心一般发展商业区
• 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通达度
•
(从市中心向郊区,功能区的分布:商业区、住宅区、
工业区)
• ◇社会因素
•
影响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常见原因),知
•
①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农村多剩余劳动力
•
②1984年推出“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政策
•
③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根本原因)
第二单元 城市的地域结构 第一节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 ☆知识要点: • 1、城市的三种基本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 ※难点解析: • ★①功能区的形成:同种经济活动需要的发展条件一致,所以同种
• ※难点解析:卫星城的作用——分散城市的职能,起到大城市人口 分流作用
• 第二节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成因
• ☆知识要点:
• 1、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因素
• ◇历史因素
• ※难点解析:
•
文化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一般继承和保持城市的原有特色
•
历史较短,以前土地利用形式未形成较大影响的地区,可以完
全改变昔日的土地利用方式
统;化学方面,化学物质会致癌变、致病变;生物方面,病毒、病
菌、寄生虫卵使蚊子大量繁殖,引起疟疾、乙型脑炎等疾病的流行)
• ※难点解析三:社会经济因素范围比经济因素广,经济因素从属于 社会经济因素。
• 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
文化素质高,资源观(资源利用充分、同时开发新的资
源)、环境观(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环 保)、发展观(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六章 人口与环境(共110张ppt)

故4.D该城5市.A所在的国家可能是美国,故选A项。
解析 答案
考点一
-22-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2.人口问题 深化整合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 取的对策及今后的变化趋势,可采用对比分析的形式如下:
发达国家
问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题 严重
考点一
-4-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二、人口增长模式
1.构成指标
人口增长模式由 出生率 、 死亡率 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
成。
2.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 长模式
特
点
人口 增长 速度
所处 历史 阶段
原 因
人口问 题及影 响
典型 代表
“高— 高— 低”模 式
高出生 率、高死 亡率、低 自然增 长率
缓慢
(1)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2)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3)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减小。 (4)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
考点一
-16-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典例❶(2017 海南卷,1~2)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
人口问题 及影响
人口增长 过快;青 少年及儿 童比重过 大。影 响:①教 育、就业 问题突 出;②人 民生活贫 困化等
典型 代表
亚非 拉 地区 大多 数发 展中 国 家
考点一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人口增 长模式
特点
人口 增长 速度
所处 历史 阶段
“低— 低— 低”模 式(“低 —低— 低”型)
解析 答案
考点一
-22-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2.人口问题 深化整合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 取的对策及今后的变化趋势,可采用对比分析的形式如下:
发达国家
问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题 严重
考点一
-4-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二、人口增长模式
1.构成指标
人口增长模式由 出生率 、 死亡率 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
成。
2.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 长模式
特
点
人口 增长 速度
所处 历史 阶段
原 因
人口问 题及影 响
典型 代表
“高— 高— 低”模 式
高出生 率、高死 亡率、低 自然增 长率
缓慢
(1)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2)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3)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减小。 (4)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
考点一
-16-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典例❶(2017 海南卷,1~2)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
人口问题 及影响
人口增长 过快;青 少年及儿 童比重过 大。影 响:①教 育、就业 问题突 出;②人 民生活贫 困化等
典型 代表
亚非 拉 地区 大多 数发 展中 国 家
考点一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人口增 长模式
特点
人口 增长 速度
所处 历史 阶段
“低— 低— 低”模 式(“低 —低— 低”型)
高考地理人口增长模式一轮复习(共39张PPT)

交通、资源、环境等带来问题, 社会福利开支增加、
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 青壮年负担过重等社
改善,影响人口质量的提高,同 会问题。
时也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地理 人口增长模式一轮复习(共39张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两类国家人口问题的差异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地理 人口增长模式一轮复习(共39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2.我国人口发展面临六大问题
一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
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男女性别比达106.30∶100,出
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不仅不利于形成小孩成长的良好性别生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地理 人口增长模式一轮复习(共39张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态环境,还会带来结婚年龄段婚配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态环境,还会带来结婚年龄段婚配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地理 人口增长模式一轮复习(共39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地理 人口增长模式一轮复习(共39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2)20~24岁和0~9岁年龄组分别出现内凹。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地理 人口增长模式一轮复习(共39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理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解
应 用
各类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地理 人口增长模式一轮复习(共39张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人口增长模式
• 概念及运用
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 增长率。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地理 人口增长模式一轮复习(共39张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析不同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地区分布,明确我国 以及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
2、说出人口模式转变的原因, 3、分析不同类型国家对应的人口问题、对策。
2021
自查自纠
一、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自然增长
1.概念: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正增长、负增长、零增长。
2021
自查自纠
一、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 “高-低-高”模式——过渡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2021
自查自纠
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哪个指标的下降开始的? 死亡率 然后是哪个指标的下降才完成最终转变? 出生率
现代型
自然增 长率
2021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动态曲线图
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 原因,人们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改变,人口增长慢。
2021
合作学习成果展示
5. 我国人口增长目前属于哪种模式?简述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原因?
我国目前已进入“三低”模式. 一是社会经济因素。生活富裕有利于较少生育. 二是制度因素.国家的人口制度、社会主义教育促 进了出生率下降.三是计划生育因素.少生、优生、 优育政策逐渐深入人心.
影响?如何解决?(12分)
老龄化:当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10% 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 7%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 防兵力不足;青壮年和社会经济负担加重;生活保 障、医疗保健、孤独等老年人本身问题增多.
解决措施:
适当放宽生育政策;延迟退休;建立健全社会养老 保障体系;努力发展经济,提高老年人的待遇等.
A.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资源不足 B.人口素质低,缺乏环保意识 C.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D.女性比例小,人口生育率低
D 3.b、d 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
A.直布罗陀海峡 B.白令海峡 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
2021
5.根据下面三段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65岁以 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预计到2020年,65岁以 上老年人口将达1.64亿,比重从2000年的6.7%上升到11.2%
④ 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2021
人口金字塔模型:增长型(快增长和慢增长型) 静止型(零增长型) 缩减型(负增长型)
我国:16亿
8-9亿
3.简述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
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2021
合作学习成果展示
4.看课本P7图1-3,简述二战以后世界人口 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原因.
二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 由于政治上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 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很快。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通常用人口容量这个指标来衡量;
人口容量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适宜人口数。
环境承载力 ≥ 人口容量 > 人口合理容量
2.现阶段,地球和我国的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分别约是多少? 地球:100亿 60亿
必修Ⅱ:《人口与环境》复习 第1课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容量
2021
考试说明与课程标准
考试说明
课程标准
人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
口 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与
环
境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
容量的区别
理容量的区别。ຫໍສະໝຸດ 2021高频考点通过阅读各类图表资料:
2021
合作学习成果展示
4.能说明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及与人口 容量的相关性。
正
资源
相
科技水平
关
地区开放程度
负相关
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2021
巩固练习
下图表示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读图回答1~3题。
A 1.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 )
A.a B.b C.c
D.f
C 2.e大洲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 )
(一)人口自然增长 2.看人口增长的“J”形曲线,总结世界人口增长 (数量和速度)有何特点?
人口数量总趋势是增多的,但不同时期增长的速度快慢 不同,人口增长速度经历了一个“缓慢—加速—更快—趋缓” 的历史过程。 3.衡量人口增长快慢的指标是什么?如何计算?影响人口 增长快慢的根本因素是什么?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有哪些? 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材料二:
正常情况下,男女性别比应该保持在103至107之间,可 是我国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16.9,个别省份高达138。 2005年,再次抽样调查,性别比高达118.58。
材料三:
我国现在虽然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每年仍净 增 1400 ― 1500 万人,即每年增加一个世界大国的人口,而 且大多数人口只能适应半机械的劳动,能够适应大机器生产 的劳动人口数量很少,而且技术层次很低,能够进行现代化 管理的的人才更是十分缺乏。 (1)据材料简要说明现阶段我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6分) (2)第一段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对20我21 国社会经济会带来哪些不利
根本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人口基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 2021
自查自纠
(二)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取决于哪三个指标?衡量其高低的经验参数
一般是多少?
出生率:2.0% 死亡率:1.5% 自然增长率:1.0%
2.总结(历史上到今天的)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及所对应的的人口 增长类型和分布地区。
(以上两题任答三点为202满1 分)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与应用
人口金字塔是直观地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年龄和 性别构成的示意图。可获得的信息:
① 判断人口增长的模式,塔基 越宽人口自然增长率越大,人口 增长越快;
② 分析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特征;
③ 分析影响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因素, 如政策、较大自然灾害、战争、饥荒、 人口出生率的惯性等。
易错点提示
原始型
传统型
过渡型
现代型
◆ 只要人口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总人口数就会持续增加。 ◆ 不是经济越发达,人口死亡率就越低
◆ 当一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即自然增长率为0时,总人口数将达到极值
(最大或最小值)。
2021
自查自纠
二.人口合理容量
1.简述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 联系和区别。
2、说出人口模式转变的原因, 3、分析不同类型国家对应的人口问题、对策。
2021
自查自纠
一、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自然增长
1.概念: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正增长、负增长、零增长。
2021
自查自纠
一、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 “高-低-高”模式——过渡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2021
自查自纠
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哪个指标的下降开始的? 死亡率 然后是哪个指标的下降才完成最终转变? 出生率
现代型
自然增 长率
2021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动态曲线图
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 原因,人们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改变,人口增长慢。
2021
合作学习成果展示
5. 我国人口增长目前属于哪种模式?简述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原因?
我国目前已进入“三低”模式. 一是社会经济因素。生活富裕有利于较少生育. 二是制度因素.国家的人口制度、社会主义教育促 进了出生率下降.三是计划生育因素.少生、优生、 优育政策逐渐深入人心.
影响?如何解决?(12分)
老龄化:当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10% 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 7%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 防兵力不足;青壮年和社会经济负担加重;生活保 障、医疗保健、孤独等老年人本身问题增多.
解决措施:
适当放宽生育政策;延迟退休;建立健全社会养老 保障体系;努力发展经济,提高老年人的待遇等.
A.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资源不足 B.人口素质低,缺乏环保意识 C.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D.女性比例小,人口生育率低
D 3.b、d 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
A.直布罗陀海峡 B.白令海峡 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
2021
5.根据下面三段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65岁以 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预计到2020年,65岁以 上老年人口将达1.64亿,比重从2000年的6.7%上升到11.2%
④ 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2021
人口金字塔模型:增长型(快增长和慢增长型) 静止型(零增长型) 缩减型(负增长型)
我国:16亿
8-9亿
3.简述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
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2021
合作学习成果展示
4.看课本P7图1-3,简述二战以后世界人口 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原因.
二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 由于政治上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 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很快。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通常用人口容量这个指标来衡量;
人口容量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适宜人口数。
环境承载力 ≥ 人口容量 > 人口合理容量
2.现阶段,地球和我国的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分别约是多少? 地球:100亿 60亿
必修Ⅱ:《人口与环境》复习 第1课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容量
2021
考试说明与课程标准
考试说明
课程标准
人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
口 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与
环
境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
容量的区别
理容量的区别。ຫໍສະໝຸດ 2021高频考点通过阅读各类图表资料:
2021
合作学习成果展示
4.能说明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及与人口 容量的相关性。
正
资源
相
科技水平
关
地区开放程度
负相关
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2021
巩固练习
下图表示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读图回答1~3题。
A 1.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 )
A.a B.b C.c
D.f
C 2.e大洲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 )
(一)人口自然增长 2.看人口增长的“J”形曲线,总结世界人口增长 (数量和速度)有何特点?
人口数量总趋势是增多的,但不同时期增长的速度快慢 不同,人口增长速度经历了一个“缓慢—加速—更快—趋缓” 的历史过程。 3.衡量人口增长快慢的指标是什么?如何计算?影响人口 增长快慢的根本因素是什么?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有哪些? 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材料二:
正常情况下,男女性别比应该保持在103至107之间,可 是我国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16.9,个别省份高达138。 2005年,再次抽样调查,性别比高达118.58。
材料三:
我国现在虽然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每年仍净 增 1400 ― 1500 万人,即每年增加一个世界大国的人口,而 且大多数人口只能适应半机械的劳动,能够适应大机器生产 的劳动人口数量很少,而且技术层次很低,能够进行现代化 管理的的人才更是十分缺乏。 (1)据材料简要说明现阶段我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6分) (2)第一段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对20我21 国社会经济会带来哪些不利
根本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人口基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 2021
自查自纠
(二)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取决于哪三个指标?衡量其高低的经验参数
一般是多少?
出生率:2.0% 死亡率:1.5% 自然增长率:1.0%
2.总结(历史上到今天的)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及所对应的的人口 增长类型和分布地区。
(以上两题任答三点为202满1 分)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与应用
人口金字塔是直观地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年龄和 性别构成的示意图。可获得的信息:
① 判断人口增长的模式,塔基 越宽人口自然增长率越大,人口 增长越快;
② 分析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特征;
③ 分析影响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因素, 如政策、较大自然灾害、战争、饥荒、 人口出生率的惯性等。
易错点提示
原始型
传统型
过渡型
现代型
◆ 只要人口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总人口数就会持续增加。 ◆ 不是经济越发达,人口死亡率就越低
◆ 当一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即自然增长率为0时,总人口数将达到极值
(最大或最小值)。
2021
自查自纠
二.人口合理容量
1.简述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 联系和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