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摘要: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提问的有效性,这对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美国教学法专家特林卡尔?g?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的确,在历史教学中,因为它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
鉴于此,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围绕课标,精心设问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下册历史教材共分七个单元,按学习主题编排,这种模式是对通史模式的一种改造,是将历史课程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学习专题,每个专题突出一个学习主题,从而使教学内容相对集约,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初中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相对贫乏,更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补充讲解,因此,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对提出的问题务必有的放矢、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和质量,不能凡事都问“为什么”。
正确做法是,围绕课标,把握重难点寻找问题的良好切入点,及时点拨,指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以下同)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包括两大内容“隋的统一”和“贯通南北的动脉”。
对“隋的统一”这一目内容中所讲的隋的建立、统一、疆域及富庶等内容不应有过多纠缠,“贯通南北的动脉”是本课的主要教学重点内容,而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及其影响为本课的教学难点,可以在此多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
例如请同学们看p5隋大运河示意图回答几个问题:运河自北向南分为哪几段?沟通了几大水系?你能客观地评价一下这条运河吗?这样的提问,既”体现了本课的重难点,达成了教学目标,只有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才能始终高昂,思维才能得到启迪,智力才能得到发展。
二、把握节奏,适时提问
历史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前后上下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特点,创设问题情景,复习已学知识,思考要学知识,为新知识的掌握铺平道路。
在讲授“西安事变”时我提出: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学生通过看书,可以得出两点:一是中共的影响;二是两位将军的爱国之心。
这就把本课的第2部分内容“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和西安事变联系到一起,同时也说明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是深得人心的。
另外一点,即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影响,就需要教师联系“一二九运动”才能使学生得出结论来,由此使“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这两个貌似独立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了。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内容枯燥乏味处发问、在设问于学生的疑惑处、
在设问于思维的转折处等。
三、创设情境,激趣作问
富有趣味的提问往往能激起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探索的愿望,以愉快的心情去积极思考。
兴趣是学生内在的重要驱动力,学生对问题产生了兴趣,自然会提高思索的主动性、自觉性,对历史教师在课堂中提及的问题,就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踊跃发言。
教师可以采用形象的语言创设情境,增加提问的趣味性。
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四课“科举制焕发的活力”这一目,可以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假如你生活在唐朝杭州的一名才子,要当上一品大官,一展抱负、报效祖国,想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你将用什么方式与路线出行?要赴长安赶考,应如何走?考哪一科目?准备什么内容?为什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学生穿越时空隧道,仿佛回到那繁华的唐朝,学生积极思维,展开合理想像,各抒已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掌握科举制的主要内容这一基础知识,达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积极学习的目的,又可以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耐心细致,尝试等待
学生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然而,研究表明,一些教师在提出问题后等待不到1秒就让学生回答,如果1秒后,学生还未说出自己的答案,那么教师就要叫其他学生回答或自己提供答案线索。
这种不给学生留思考时间的提问,永远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
国。
”课堂尤其要变成积极思考的王国,在课堂中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想”,同时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如七年级上册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分析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时,学生位很快就能回答北民南迁,补充大量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南方相对安定的环境;南北方人口共同开发江南等因素。
但对诸如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采取一些有利政策等因素却未能回答,有的老师无奈地自己给出补充其实老师可举出中体现出这些因素的事例,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再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同学们能够又有新的思索方向、新的收获,持之以恒,同学们的创新能力会有所提高。
五、充分鼓励,及时评价
没有适当反馈和评价的提问,一定是无效的提问。
科学、合理地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评价是每一个教师需要直面的问题。
在课堂中,教师的评价主要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
新课改提倡教师实行成功教育,要多肯定少否定,多激励少批评,要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但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便不置可否,抑或一味迁就表扬,却也是一种严重的误区。
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一定要给予适当的反馈和评价。
教师的反馈应以激励为主,但对知识本身的点评一定要坚持原则,尤其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应明确指出其不正确的地方,并引导其继续思考。
在这里所讲的评价不仅需要师生的评价,更需要生生评价、小组评价,只这样才能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
总之,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对于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作为一线历史教师,我们应重视这一问题,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使自己的提问方法和策略更加灵活多样和有效,为提高教学水平作出更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