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招领系统数据库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失物招领系统数据库设计 (2)

一、系统需求分析 (2)

(一)问题背景 (2)

(二)系统总体目标 (2)

(三)系统主要功能 (2)

二、概念结构设计 (5)

(一)标示实体集 (5)

(二)标示联系集: (5)

(三)标示属性集 (5)

三、逻辑结构设计 (8)

(一)初始关系模式 (8)

(二)数据模型的规范化 (8)

(三)调整后的关系模式的在数据库中具体实现 (10)

四、物理结构设计 (13)

(一)数据库系统选型 (13)

(二)索引的设置 (13)

(三)安全性和用户权限设计 (14)

五、系统实现描述 (15)

六、小组成员介绍及分工 (17)

(一)、小组介绍 (17)

(二)、任务分配 (17)

失物招领系统数据库设计

一、系统需求分析

(一)问题背景

现今社会生活中,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人们所持有的物质资源也随之丰富,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人们所拥有的物品无论从种类还是数量上都大幅增加,这就造成了人们对自己所有的物品在看管方面难度的加大,再加之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就更导致了人们遗落、丢失物品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在面积相对较小,而人口特别密集的大学校园来说更是屡见不鲜。老师和同学们时常丢失个人物品,如书籍、手机、钱包、一卡通等现象时有发生。

经过调查发现,失主往往因为不能及时的找回失物而造成许多麻烦和不少的损失(像许多同学因为丢失一卡通而造成了用餐、进入图书馆、借书等许多不便)。另一方面,物品的拾取者也因为没用取得失主的联系方式而不能及时的把拾取物交还到失主手上。而传统的失物招领服务中心,采用的还是拾取者上交、手工备案、人工查询的方式。但是随之物品的增多这种管理方式的工作量不断加大,这种做法就存在费时费力、缺乏时效性、不利于调动拾取者积极性等缺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建立一个网上失物招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一旦网站建立好之后,拾到失物的同学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失物信息发布到网上,而不是找张纸写上“失物招领”四个大字后贴到公告栏。另一方面,有一个系统处理失物信息,就减少了人工处理的工作量。

(二)系统总体目标

建立本失物招领系统是为了通过拾主对拾物信息的录入和发布,以方便失主对自己所失物品的查询,一旦查询到自己所丢物品,失主可从系统中获得拾主的联系方式,以方便自己取回失物。如果失主没有查询到自己所丢物品信息,也可以发布丢失物品信息。这样,本系统旨在建立失物、失主、拾取三者之间的桥梁关系,从而使失主能及时有效的从拾取者手中取回自己所丢失的物品。

(三)系统主要功能

1、及时收集、录入、存储失主的失物信息,拾取者的拾物信息以及失主和拾取者的联系方式等信息。

2、物品信息的查询功能。

3、定期更新物品信息,注销已完成取回的物品记录。系统(网站)运行的流程图如下:

失物招领系统顶层数据流程图:

失物招领系统第一层数据流程图:

二、概念结构设计

根据前面对系统进行的分析,已经初步了解了排课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找出与系统有关的各个实体及其相互联系如下:

(一)标示实体集:拾主、失主、拾物、失物。

(二)标示联系集:

拾主和拾物:每位拾主可以捡到多个物品,存在“拾得”的关系:1:N

失主和失物:每位失主可以捡到多个物品,存在“丢失”的关系:1:N

拾主和失主:失主通过系统查询的所丢的东西,并在系统中得到拾到自己所丢物品的拾主的联系方式,与拾主联系找回自己所丢之物。

(三)标示属性集

拾主(一卡通号,姓名,性别,联系方式)

拾得(拾主一卡通号,拾得物品编号,拾得时间,拾得地点)

拾得书本(编号,名称,作者,描述)

拾得U盘(编号,品牌,大小,描述)

拾得钱包(编号,颜色,内容物,描述)

拾得其他(编号,名称,描述)

失主(一卡通号,姓名,性别,联系方式)

丢失(失主一卡通号,丢失物品编号,丢失时间,丢失地点)

丢失书本(编号,名称,作者,描述)

丢失U盘(编号,品牌,大小,描述)

丢失钱包(编号,颜色,内容物,描述)

丢失其他(编号,名称,描述)

找回失物(拾物编号,拾主一卡通号,失主一卡通号)

三、逻辑结构设计

(一)初始关系模式

根据上面的E—R图,我们把它转换成数据模型,如下:

1)拾主实体可以转化成如下的关系模式,其中一卡通号为拾主关系的主键:拾主(一卡通号,姓名,性别,联系方式)

2)拾得这一联系(拾主与所拾物品1:n 的联系)可以转化如下关系(其中拾主一卡通号和所拾物品编号共同组成该关系的主键):

拾得(拾主一卡通号,拾得物品编号,拾得时间,拾得地点)

3)对于所拾物品这一实体,由于这里有一个泛化/特化的关系,这里采用将每个子实体建立成为一个关系的方法,如下(加下划线的为主键):

拾得书本(编号,名称,作者,描述)

拾得U盘(编号,品牌,大小,描述)

拾得钱包(编号,颜色,内容物,描述)

拾得其他(编号,名称,描述)

3)对于找回失物这一联系(拾主与失主1:1的联系),分解成的关系(这是一个ALLkey 的关系)为:

找回失物(拾物编号,拾主一卡通号,失主一卡通号)

4)对于失主这边的关系模式基本与拾主差不多,在此不再赘述,罗列如下(加下划线的为主键):

失主(一卡通号,姓名,性别,联系方式)

丢失(失主一卡通号,丢失物品编号,丢失时间,丢失地点)

丢失书本(编号,名称,作者,描述)

丢失U盘(编号,品牌,大小,描述)

丢失钱包(编号,颜色,内容物,描述)

丢失其他(编号,名称,描述)

(二)数据模型的规范化

通过对E-R图的讨论分析,并将E-R图转换成相应的关系模式后,我们对以上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