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练习题
最新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250道试题)
![最新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250道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80232798bd63186bdebbc86.png)
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250道试题)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B )。
A.《尚书·禹贡》B.《史记·货殖列传》C.《汉书·地理》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C )。
A.《尚书》B.《史记》C.《汉书》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D)。
A.(德)戈策B.(中)司马迁C.(中)班固D.(俄)罗蒙诺索夫E.(古罗马)斯特拉波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C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B.工业地理C.商业地理D.旅游地理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C)。
A.宇宙派B.地志派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A )首创。
A.杜能B.韦位C.克里斯泰勒D.廖什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B )。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D.生产地域综合体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ABCD )。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BC )。
A.阶级性B.地域性C.综合性D.实用性E科学性10.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D )。
A.经济地理学概论B.工业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中国经济地理学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是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B.费希尔明确提出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C.能广泛接受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较强的实用性D.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看,理应划到第一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入第二次产业。
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250道试题)(精华)
![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250道试题)(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9731c44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f.png)
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B )。
A.《尚书·禹贡》B.《史记·货殖列传》C.《汉书·地理》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C )。
A.《尚书》B.《史记》C.《汉书》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D)。
A.(德)戈策B.(中)司马迁C.(中)班固D.(俄)罗蒙诺索夫E.(古罗马)斯特拉波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C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B.工业地理C.商业地理D.旅游地理|精. |品. |可. |编. |辑. |学. |习. |资. |料. * | * | * | * | |欢. |迎. |下. |载.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C )。
A.宇宙派B.地志派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A )首创。
A.杜能B.韦位C.克里斯泰勒D.廖什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B )。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D.生产地域综合体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ABCD )。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BC )。
A.阶级性B.地域性|精. |品. |可. |编. |辑. |学. |习. |资. |料. * | * | * | * | |欢. |迎. |下. |载.C.综合性D.实用性E 科学性10.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D )。
A.经济地理学概论B.工业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中国经济地理学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习题经济地理学(供参考)
![习题经济地理学(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6b0402b8fad6195f302ba692.png)
《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一章一、选择题(不定项)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A.《史记》 B.《山海经》 C.《禹贡》 D.《汉书》2、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的产生。
A.人文地理学B.商业地理学C.农业地理学D.工业地理学3、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瓦伦纽斯 B.奇泽姆 C.罗蒙诺索夫 D.葛茨4、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 A.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B.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 C.廖仕的“区位经济论” D.皮鲁的“增长极理论“5、依据本书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经济活动的内容B.经济活动区位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D.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二、填空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分别为,,。
2、17世纪中叶,最具影响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是苏格兰学者 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3、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4、本书从研究,和三方面概括了20 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以致形成两种学派。
一是以巴朗斯基,萨乌仕金等为代表的,另一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
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相结合的特性。
7、经济地理学是的一个重要分支。
8、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
三、判断题1、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2、以前苏联学者萨乌什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着重研究区域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配置规律。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和答案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8b06a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7.png)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经济现象的空间分布B. 经济现象的时间变化C. 经济现象的内在规律D. 经济现象的定量分析答案:A2. 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地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韦伯B. 克里斯塔勒C. 洛施D. 哈格斯特朗答案:B3. 以下哪个不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产业布局B. 城市发展C. 人口迁移D. 政治制度答案:D4. 经济地理学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包括()。
A. 自由贸易区B. 共同市场C. 经济特区D. 关税同盟答案:C5. 经济地理学中,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A. 资源禀赋B. 劳动力成本C. 市场需求D. 文化传统答案:D6. 经济地理学中,以下哪个不是城市体系理论的主要内容?()A. 城市等级B. 城市规模C. 城市功能D. 城市历史答案:D7. 经济地理学中,以下哪个不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A. 地理位置B. 政策环境C. 教育水平D. 宗教信仰答案:D8. 经济地理学中,以下哪个不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A. 双边合作B. 多边合作C. 区域一体化D. 经济制裁答案:D9. 经济地理学中,以下哪个不是城市化的主要特征?()A. 人口集中B. 产业集聚C. 土地利用变化D. 环境恶化答案:D10. 经济地理学中,以下哪个不是影响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A. 比较优势B. 贸易壁垒C. 货币汇率D. 宗教信仰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
A. 定性分析B. 定量分析C. 空间分析D. 历史分析答案:ABC12. 经济地理学中,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区域经济差异?()A. 自然资源B. 技术水平C. 政策导向D. 社会文化答案:ABCD13. 经济地理学中,以下哪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影响?()A. 贸易成本降低B. 资本流动增加C. 技术传播加速D. 环境污染加剧答案:ABC14. 经济地理学中,以下哪些是城市化可能带来的问题?()A. 交通拥堵B. 环境污染C. 社会分化D. 经济发展答案:ABC15. 经济地理学中,以下哪些是影响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A. 比较优势B. 贸易政策C. 货币汇率D. 运输成本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经济现象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36532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3.png)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经济学B. 地理学C. 经济现象与地理现象的相互关系D. 社会学2.对于城市空间的分析,下列哪个概念最能体现城市空间的集聚特征:A. 城市规模B. 城市形态C. 城市密度D. 城市分布3.以下不属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内容的是:A. 城市化与城乡发展B.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C.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竞争D.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4.下列不属于地理因素的是:A. 自然因素B. 社会因素C. 经济因素D. 政治因素5.下面哪个区域不属于我国的三角洲地区:A. 长江三角洲B. 珠江三角洲C. 黄河三角洲D. 黑龙江三角洲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实地调研与观察B. 统计分析与模型建立C. 影像解译与遥感技术D. 以上全部7.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A. 大西洋C. 北冰洋D. 印度洋8.以下哪个城市是中国的首都:A. 上海B. 广州C. 北京D. 成都9.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包括以下哪些:A. 资金自由流动B. 商品贸易自由化C.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D. 以上全部10.生产要素市场流动性最大的要素是:A. 劳动力B. 资本C. 土地11.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G7国家:A. 美国B. 德国C. 日本D. 俄罗斯12.以下哪个城市不属于我国的特大城市: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成都13.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欧洲联盟成员国:A. 法国B. 英国C. 德国D. 加拿大14.以下哪个城市是墨西哥的首都:A. 里约热内卢B. 墨西哥城C. 布宜诺斯艾利斯D. 纽约15.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以下哪个洲:A. 亚洲B. 欧洲C. 非洲D. 大洋洲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请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现象与地理现象的相互关系,研究经济空间的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
其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化与城乡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经济全球化与城市竞争等。
《经济地理学》练习题.
![《经济地理学》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d4d22a5524de518964b7ddb.png)
《经济地理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区位;2、中心地;3、规模经济;4、范围经济;5、跨国公司;6、区域经济结构;7、主导产业;8、基础性产业;9、区域空间结构;10、空间近邻效应;11、经济地域综合体;12、产业集群;13、经济区;14、经济全球化;15、经济区域化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2、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3、空间近邻效应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有哪些影响?4、分析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5、经济地域综合体有哪些基本特征?7、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8、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有哪些?9、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0、产业集群对区域空间结构变迁有哪些影响?11、经济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2、区域管制具有哪些特点?三、论述题1、综合分析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2、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什么特点?它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3、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区域化有哪些影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如何避免类似亚洲金融危机的重演?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怎样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5、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就业环境带来了哪些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你对优化我国的就业环境有什么建议?6、农村工业化对我国农村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显著的推动作用?分析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四、材料分析题材料1:20世纪90 年代广东开始着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继后围绕珠江东西两岸,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如在珠江东岸,以深圳、广州等为主体形成了经济规模近4 000亿元的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珠江西岸,以佛山、中山为主体形成了经济规模达1 000亿元的电器机械产业集群。
专业镇遍布珠三角地区。
以“小企业,大协作;小产品,大市场;小集群,大作为”为特征的专业镇占珠三角地区 400 多个建制镇的1/4。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库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a6a094d9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a.png)
经济地理学》一、名词解释题第2页区位;区位理论;区位因子;区位条件;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通达指数;遍在原料:局地原料;原料指数;区位重量;第3页需求圆锥体;中心商品;基础聚落;门槛值;跨国公司;产品周期理论;区域经济结构;区域产业结构;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关联产业;;潜导产业;极核式空间结构;区位指向;农村工业化;增长级;支配效应;极化效应;扩散效应;乘数原理;加速原理;经济地域综合体;经济区;经济区划;极化-涓滴效应学说;梯度推移理论;第4页中心-外围理论;绝对成本学说;相对成本学说;经济地理学的特性;区域经济结构;区际联系;回波效应;货物的供给范围(商品服务范围);内部范围经济;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增长极;中心性;中心地;区域创新网络;需求收入弹性;战略外包二、问答题4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4跨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4古典区位论和现代区位论的区别与联系4区位因子的演变5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
5市场对经济区位的一般影响5政府行为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5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5运费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5杜能农业区位论产生背景、理论前提、形成机制、主要内容和意义5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及缺陷6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6胡佛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6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6廖什市场区位论的重要内容7集市的特征7斯坦集市理论的重要内容7企业成长动因7企业空间扩张规律7企业的空间增长过程有何阶段性特征?7各种企业空间演变模式的共同点7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区位要求7跨国公司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深入之间的相互关系?7如何选择主导产业8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机制8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8如何评价区域产业结构8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8弗里德曼的空间结构演变理论8集聚机制及其成因8扩散机制及其成因8集聚与扩散机制的相互关系9空间近邻关系对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9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9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9胡佛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9罗斯托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9经济区划的原则9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9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义及途径10比较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差异?10胡佛的工业区位论的主要理论贡献是什么?10中心地等级结构的普遍性特点10一般经济轴线主要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
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79e79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c.png)
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B. 人类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C. 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历程D. 人类经济活动的管理机制答案:A2. 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不包括()。
A. 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B. 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C. 经济活动的时间序列D. 经济活动的资源配置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A. 比较分析法B. 系统分析法C. 历史分析法D. 统计分析法答案:C4. 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地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韦伯B. 克里斯泰勒C. 洛施D. 哈格斯特朗答案:B5. 经济地理学中,区位因子分析的目的是()。
A. 确定经济活动的最优区位B. 预测经济活动的未来趋势C. 评估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D. 制定经济活动的发展战略答案:A6. 经济地理学中,工业区位理论主要研究的是()。
A. 工业活动的分布规律B. 工业活动的组织形式C. 工业活动的环境影响D. 工业活动的经济效益答案:A7. 经济地理学中,农业区位理论主要关注的是()。
A. 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B. 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C. 农业生产的分布规律D. 农业生产的环境影响答案:C8. 经济地理学中,交通区位理论主要研究的是()。
A. 交通网络的布局优化B. 交通设施的经济效益C. 交通设施的环境影响D. 交通设施的组织形式答案:A9. 经济地理学中,城市区位理论主要关注的是()。
A. 城市的规模和等级B. 城市的经济功能C. 城市的分布规律D. 城市的文化特征答案:C10. 经济地理学中,区域发展理论主要研究的是()。
A. 区域经济的增长模式B. 区域经济的组织形式C. 区域经济的分布规律D. 区域经济的环境影响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比较分析法B. 系统分析法C. 历史分析法D. 统计分析法E. 地理信息系统(GIS)答案:ABDE12. 经济地理学中,区位因子包括()。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65065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a.png)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B.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C. 人口迁移对经济的影响D. 经济政策对地理的影响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A. 空间分析B. 统计分析C. 历史分析D. 实验室实验答案:D二、填空题1. 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地理论”是由______提出的。
答案:沃尔特·克里斯塔勒2. 经济地理学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通常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面的差异。
答案: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分配、基础设施建设三、简答题1.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产业集聚”的概念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产业集聚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相似或相关的企业、机构和组织集中分布的现象。
产业集聚可以促进知识共享和技术扩散,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描述经济地理学中“区域一体化”的特征及其对经济地理格局的影响。
答案:区域一体化是指不同地区之间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与融合,形成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
区域一体化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区域内外的经济联系,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从而对经济地理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和挑战。
答案: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包括对全球供应链的分析、跨国公司的地理布局、以及全球城市网络的研究等。
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环境问题、社会不平等问题,以及如何在全球化过程中保护地方文化和特色等。
五、案例分析题1. 分析某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并探讨其对经济地理学理论的贡献。
答案:以深圳为例,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其经济发展的成功得益于政策支持、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深圳的发展经验对经济地理学理论的贡献在于验证了产业政策、区位优势和创新能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94b68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7.png)
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经济地理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联系和影响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的样例: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自然地理现象B.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C. 社会文化现象D. 政治制度答案:B2. 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地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韦伯B. 克里斯塔勒C. 洛施D. 哈夫答案:B3. 以下哪个不是经济地理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A. 空间分析B. 统计分析C. 历史比较D. 实验研究答案:D4. 经济地理学中的“区位理论”主要研究什么?A. 经济活动的分布规律B. 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C. 经济活动的空间选择D. 经济活动的时间变化答案:C5.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A. 原材料供应B. 劳动力成本C. 市场需求D. 政治倾向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城市规模与城市数量之间的关系。
答案:城市等级-规模7.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不同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
答案:城市网络8.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
答案:区域发展9.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
答案:区域差异10.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
答案:区域结构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经济地理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经济地理学通过分析区域内部的经济活动分布、资源配置和市场潜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它帮助决策者了解区域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12. 描述经济地理学中的“产业集聚”现象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答案:产业集聚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相似或相关联的产业企业集中分布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和信息交流,增强区域竞争力。
经济地理学试题
![经济地理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045cda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9.png)
经济地理学试题第一部分:基本概念题(40分)1.什么是经济地理学?请简要阐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其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区域经济联系等。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统计分析、地图制作等。
2.地理环境对于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请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例如,河流、湖泊等水资源的分布对农业和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沿海地区由于拥有便利的海运条件,有利于港口城市和航运业的发展。
气候条件也会对农业的产出和发展产生影响,例如草原地区适宜畜牧业的发展。
3.请简述区位和区域的概念,并说明它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区位是指地理位置,区域是指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对统一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特征的地域。
区位和区域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合适的区位有利于企业和产业的发展,例如靠近供应链和市场的区位更有竞争优势。
而区域特征的统一和差异也会对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产生影响。
4.请简述中心-边缘理论,并说明其对经济地理学的意义。
中心-边缘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呈现中心-边缘结构,中心地区发展较快,边缘地区相对滞后。
这一理论对经济地理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分析和解释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和发展不平衡现象,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指导,合理规划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论述题(60分)5.请论述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全球化加快了地球空间的相互联系和交流,带来了跨国贸易的扩大和国际分工的深化。
这使得经济地理学需要更多考虑国际经济间的联系与互动。
其次,全球化加剧了地区间的竞争,在全球价值链中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优势。
全球化使得经济地理学需要更多关注全球产业链分布和国际分工。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全球化使得一些发达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集中,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边缘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经济地理学习题
![经济地理学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277b01f4431b90d6c85c77e.png)
《经济地理学》A/B模拟练习题一、填空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分别为:,,。
2、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3、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的特性。
4、胡佛将运输费用分为、两个方面来研究。
5、经济地理学的特性分别为:,。
6、20世纪经济地理的发展特点:,,。
7、普劳德福特将零售业空间类型分布分为:、、、、。
8、区域产业结构按产业功能分类分为:、、、。
9、区域空间结构布局特点:、、、。
10、经济区组成要素:、、、。
11、经济区类型:,,。
12、1890年《经济学原理》中把专业化产业集聚的特定地区称作,强调获取外部规模经济。
13、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理论中赫希曼提出。
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理论有:、、、。
14、1919年E.Heckscher提出。
二、名词解释1、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2、经济区与经济地域综合体3、经济地域综合体4、地理惯性5、区位理论6、跨国横向一体化生产型7、经济区8、杜能古典农业区位理论9、潜导产业10、增长极11、区域空间点轴布局12、极化作用13、韦伯工业区位论14、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三、简答题1、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过程,试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论述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规模对经济区位活动的影响。
3、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前提条件有哪些?4、跨国公司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机制是什么?5、简述廖什区位理论与以往工业区位理论的区别。
6、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7、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及其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有何影响8、跨国公司R&D机构的区位特征与区位要求9、公司地理的主要特征10、企业增长的动因四、问答题1、结合库兹涅茨法则的基本内容,试分析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2、论述要素投入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3、请举例论述产业布局演变规律及其运行机制。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cc060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b.png)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经济现象的空间分布B. 经济现象的时间分布C. 经济现象的类型分类D. 经济现象的规模大小2. 以下哪项不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内容?()A. 工业区位B. 人口迁移C. 城市发展D. 政治制度3. 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地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韦伯B. 克里斯塔勒C. 洛施D. 哈格斯特朗4. 经济地理学中,城市等级体系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韦伯B. 克里斯塔勒C. 洛施D. 哈格斯特朗5. 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区域经济一体化通常指的是()。
A. 区域内各经济体的合作与协调B. 区域内各经济体的独立发展C. 区域内各经济体的相互竞争D. 区域内各经济体的完全合并6. 经济地理学中,哪种类型的产业通常具有较高的地理集中度?()A. 资源型产业B. 劳动密集型产业C. 技术密集型产业D. 资本密集型产业7. 经济地理学研究中,产业集群现象主要是指()。
A. 同一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B. 不同产业在空间上的相互依赖C. 同一产业在时间上的连续发展D. 不同产业在时间上的同步发展8. 经济地理学中,哪种类型的城市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地位?()A. 资源型城市B. 交通型城市C. 政治型城市D. 文化型城市9. 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源分布不均B. 政策导向不同C. 地理位置差异D. 社会文化因素10. 经济地理学中,以下哪种因素不是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A. 地理位置B. 历史背景C. 气候条件D. 人口数量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A. 经济现象的空间分布B. 经济现象的时间分布C. 经济现象的类型分类D. 经济现象的规模大小2. 经济地理学中,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A. 地理位置B. 资源禀赋C. 政策环境D. 社会文化3. 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城市体系理论包括()。
经济地理学试题
![经济地理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982a34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0.png)
经济地理学试题一、选择题1.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B. 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C.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D.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2.经济地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主要包括()。
A. 经济学B. 地理学C. 社会学D. 历史学3.“重心地区”是指()。
A. 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B. 地理中心地区C. 高度发达地区D. 地理重要地区4.地理学中的“连续地区”是指()。
A. 地理范围上相连的区域B. 人口密集的地区C. 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D. 自然环境相似的地区5.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包括()。
A. 地域集约与限制因素B. 区位理论与吸引力原则C. 城市体系与地区差异D. 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二、填空题6.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经济发展的(空白)和(空白)。
7.城市化是城市人口相对(空白)的(空白)增长的过程。
8.工业化的核心任务是实现由(空白)经济向(空白)经济的转变。
9.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空白)和(空白)两个方面。
10.地域差异的产生是由(空白)和(空白)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简答题11.请简要解释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12.解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并给出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13.说明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
14.解释地域差异的概念及其成因。
四、论述题15.请以“新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为题,论述新经济地理学对传统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以上是1200字的经济地理学试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可以根据试题内容,进行相关知识的阐述和论述。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531f74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5.png)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种产业属于第一产业?a. 农业b. 制造业c. 服务业d. 金融业2. 总人口数量与总面积的比例被称为什么?a. 人口密度b. 城市化率c. 土地利用率d. 基尼系数3. 下列哪个不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原因?a.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b. 工业化的发展c. 城市人口的老龄化d. 农业机械化的推进4. 以下哪个城市被认为是全球金融中心?a. 伦敦b. 上海c. 新加坡d. 香港5.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下列哪个方面?a. 区域经济发展b. 城市化进程c. 经济全球化d. 以上皆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请解释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并举例说明其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解释什么是城市化,列举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
3. 什么是城市体系?请解释城市体系的形成原因,并举例说明。
4. 解释经济地理学中的贸易地理理论,包括比较优势和相对优势的概念。
5. 请解释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就不同地理位置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共10分)1. 请详细论述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和碳排放等方面。
2. 解释经济地理学中的区位理论,并阐述其对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四、应用题(共20分)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某国家的GDP为2000亿美元,总人口为1亿人,土地面积为100万平方千米。
根据相关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 请计算该国家的人均GDP。
2. 该国家的人口密度是多少?3. 该国家的城市化率是多少?。
经济地理学试题
![经济地理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ac3475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4.png)
经济地理学试题一、选择题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A. 地球自然现象B. 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C. 社会文化现象D. 政治制度答案:B2.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A. 自然资源B. 人口密度C. 政策环境D. 宗教信仰答案:D3. 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地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
A. 弗里德里希·拉采尔B. 瓦尔特·克里斯塔勒C. 保罗·哈格斯特朗D. 彼得·迪肯答案:B4. 在经济地理学中,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现象指的是()。
A. 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B.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C. 城市中心商业区的衰退D. 乡村地区工业化答案:A5. 下列哪个不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A. 国际贸易自由化B. 跨国公司的发展C. 地区经济一体化D. 地方保护主义的增强答案:D二、填空题1.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__________关系的学科。
答案:地理环境2.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统计分析和__________。
答案:地理信息系统(GIS)3. 经济地理学中的“地域生产综合体”概念是由__________提出的。
答案:苏联经济学家4. 在经济地理学中,__________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以城市为中心,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网络。
答案:城市圈5.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是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__________不平衡。
答案:经济发展三、简答题1. 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答: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它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理解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为区域发展规划、资源配置、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科学依据。
2. 描述经济地理学中的“地域分工”概念。
答:地域分工是指不同地区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技术条件、劳动力等因素,专注于某一或几类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从而在更广阔的区域内形成互补和交换的经济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地理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区位;2、规模经济;3、跨国公司;4、区域经济结构;5、区域空间结构;6、空间近邻效应;7、经济地域综合体;8、产业集群;9、经济全球化;10、经济区域化11、中心地;12、范围经济二、概念辨析1、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2、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3、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4、区域经济结构与区域空间结构;5、全球化与地方化;6、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7、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8、横向扩张与纵向扩张;9、集聚经济与规模经济三、简答题1、举例说明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2、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3、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表现在哪些方面?4、经济地域综合体有哪些基本特征?5、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6、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有哪些?7、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8、产业集群对区域空间结构变迁有哪些影响?9、经济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0、区域管制具有哪些特点?11、企业增长的动因主要有哪些?12、空间近邻效应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有哪些?13、经济活动全球化的趋势有哪些?14、企业问卷调查中,调查问卷设计通常考虑哪些原则?15、跨国投资对投资地的经济有哪些影响?16、促进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动力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四、论述题1、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什么特点?它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2、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区域化有哪些影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如何避免类似亚洲金融危机的重演?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怎样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4、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就业环境带来了哪些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你对优化我国的就业环境有什么建议?5、农村工业化对我国农村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显著的推动作用?分析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6、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自发的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国际竞争力较弱国家在享受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利益的同时还将面临着种种挑战。
请结合我国国情,论述世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7、发展中国家薄弱的经济基础和相形见绌的竞争力,使其难以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中短期受益,但融合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去是发展中国家的唯一选择,因此,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才是抵御经济全球化冲击的最有效方法。
请结合竞争优势理论和经济全球化背景,分析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和全球化时代下政府的作用。
五、材料分析题材料1:20世纪90 年代广东开始着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继后围绕珠江东西两岸,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如在珠江东岸,以深圳、广州等为主体形成了经济规模近4 000亿元的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珠江西岸,以佛山、中山为主体形成了经济规模达1 000亿元的电器机械产业集群。
专业镇遍布珠三角地区。
以“小企业,大协作;小产品,大市场;小集群,大作为”为特征的专业镇占珠三角地区 400 多个建制镇的1/4。
如佛山顺德区容桂镇等已发展成为广东最大的电器机械生产基地;中山市古镇有灯饰企业近 500 家,民用灯饰销量占全国60 %以上,是世界四大灯饰专业市场之一;东莞市虎门镇的服装产业集群名扬国内外。
同时,广东省大力培育县域产业集群,实施中小企业政策、建立各类服务体系,赋予县、镇更大的决策自主权,推进产业集群方面的制度创新,提升产业结构。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产业聚群?2、产业聚群有哪些基本特征?3、广东产业聚群发展面临哪些问题?4、广东产业聚群发展的主要对策有哪些?材料2: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潜在的区位优势得到充分的释放,特别是毗邻港澳的珠江三角洲得惠于中央的特殊政策(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广州沿海开放城市、珠三角经济开放区),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再加上自身的努力,经济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成为国内经济三大发达地区之一。
在港澳因素作用下,广州、深圳、珠海形成了强大的辐射力,加之深穗珠高速公路的修通以及珠江良好的水运条件,吸引着周围城镇空间扩展向其集中,从而导致了深穗珠发展轴线和香港、深圳、广州、珠海、澳门都市连绵区的形成。
这一新的点轴系统的出现,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及全省产业布局与空间扩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粤东、粤西沿海充分利用经济特区(汕头)及沿海开放城市(湛江)的特殊政策,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相应的产业如东翼的轻工、商贸,西翼的石化、热带作物及加工工业等,都获得了明显的进展。
但由于离港澳地区较远等因素,其发展。
但由于离港澳地区较远等因素,其发展水平与珠三角有明显的差距。
粤北山区是我省的生态屏障,是省内多条河流的源头,由于地处内地、地形复杂的区位因素及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落后、人口素质差、技术落后、资金缺乏等种种因素,发展十分缓慢,与沿海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形成了明显的差距。
总体来看,珠三角增长极得以成功培育,极化效应显著,内部区域空间结构较为合理,呈现出较强的均衡发展的特点。
珠三角对各地的带动作用明显,一些经济要素已经开始向珠江三角洲外围地区及边缘地区扩散尤其是向东西沿海两翼扩散,出现了反极化过程,但其扩散效应不显著,迄今仍与东西两翼及北部山区从经济基础、地方政策、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及交通、人才分布、人均收入等各方面有着显著差异,存在着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呈显著的三个不同层次。
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异大,是广东省空间结构一大突出问题。
珠三角、东西两翼及北部山区经济发展差距过大易形成脱节和断层,造成区域空间结构不协调,经济腹地拓展困难,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时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受阻,制约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将拖住广东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步伐。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3、促进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有哪些?材料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在这一进程中,沿海地区先后出现了四种较为典型的农村工业化发展模式,人们一般称之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三角模式”和“闽南模式(晋江模式)”。
这四种模式分别以其独特的发展思路和方式,成为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的旗帜。
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的四种典型模式在推动我国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它们也都为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珠三角地区在历史上手工业和海外贸易就较为发达,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农业基础较好,这些在客观上都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村工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资金积累和劳动力来源等有利条件。
除此之外,珠三角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拥有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等优良港址,交通、运输条件优越,便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相继建立的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都地处珠江三角洲,使该地区享受到国家对外开放的相关优惠政策。
20 世纪 80 年代,当世界产业大规模发生转移时,珠三角地区利用其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抓住历史的机遇,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并形成了被人们称为“珠三角模式”的农村工业化发展模式。
“珠三角模式”从一开始便以加工贸易为主,香港大量中小型制造企业将劳动密集型生产迁入珠三角地区,到 80 年代末期则是以引进外资为主的高速发展阶段,从 90 年代中期开始,“珠三角模式”转变为“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形式。
珠港合作开始向更广泛、更高层次的领域延伸,外商投资的主体趋向大型化,大中型跨国公司和集团开始成为投资主力,投资领域由简单的制造业开始拓宽到交通、能源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地产、金融、零售业等第三产业。
概括“珠三角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引进外资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注重开拓国际市场;在所有制形式上,以乡村集体经济为主;在经营形式上,以集体经营为主,积极发展包括同外商合资、合作经营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横向联营。
在珠江三角洲,作为市场主体的乡镇企业绝大部分都是由地方政府直接投资或由地方政府担保贷款发展起来的,甚至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也都是各级地方政府给予种种政策上的优惠或引导才发展起来的。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珠三角经济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经济。
外向型经济是珠江三角洲发展模式最显著的特征,以出口导向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是“珠三角模式”的基本战略。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珠三角模式”目前面临哪些现实问题?2、“珠三角模式”持续发展的对策有哪些?材料4:创业于1968年的美的集团,是一家以家电业为主,涉足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四大产业集团,是中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
1980年,美的正式进入家电业;1981年开始使用美的品牌。
目前,美的集团员工10万人,旗下有美的、小天鹅、威灵、华凌等十余个品牌。
除顺德总部外,美的集团还在国内的广州、中山、重庆、安徽合肥及芜湖、湖北武汉、江苏淮安及苏州、山西临汾等地建有生产基地;2010年7月,美的集团计划投资5亿元人民币在贵溪工业园内建造美的江西光源基地。
并在越南、泰国、白俄罗斯建有生产基地。
美的集团在全国各地设有强大的营销网络,并在海外各主要市场设有近30个分支机构。
美的集团主要产品有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大型中央空调、冰箱、洗衣机、饮水机、电饭煲、电磁炉、电压力锅、微波炉、烤箱、风扇、取暖器、空气清新机、洗碗机、消毒柜、抽油烟机、热水器、吸尘器、豆浆机、电水壶等家电产品和空调压缩机、冰箱压缩机、电机、磁控管、变压器等家电配件产品,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空调产业链、微波炉产业链、洗衣机产业链、冰箱产业链和洗碗机产业链,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小家电产品群和厨房家电产品群。
2008年,美的集团整体实现销售收入达900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出口额38亿美元,同比增长20%。
在“2008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评定中,美的品牌价值达到412.08亿元,名列全国最有价值品牌第六位。
2008年9月,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美的集团列第69位。
2008年9月,在广东省经贸委发布的“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中,美的集团列第1位。
据了解,美的集团将继续坚持有效、协调、健康、科学的发展方针,形成产业多元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专业化、业务区域化、管理差异化的产业格局,力争在2010年成为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的国际化消费类电器制造企业集团,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家电品牌,跻身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前五名。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以美的集团为例说明企业空间扩张的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