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网络学院期末考试(大学语文)
南京网院大学语文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一、阅读《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章,然后回答问题:(20分)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於孔子,曰:“季氏将有事於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於柙,龟玉毁於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於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於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牆之内也。
”1.孔子反对攻伐颛臾的理由有哪三条?答:孔子反对攻伐颛臾的理由有:第一,“求!无乃尔是过与”认为是祭祀东山的主人,不可伐;第二,“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认为是在国境之内,不必伐;第三,“是社稷之臣也”认为是社稷国家的臣子,不应伐。
2.本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答:文中体现的孔子的“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3.本文采用什么方式来展开议论的?答:本文中采用了“对话“的方式来展开讨论。
4.本文采取了哪种驳论方式?答:本文采用的驳论方式为“驳对方的论据”。
5.文中带下划线的一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答:引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作用:引名人名言增强说服力。
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作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反诘:“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作用:强调对方身在其位,不能陈力尽职。
二、试以《滕王阁序》为例,简述骈文的几个特点。
南大网院大学语文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古代文学家被誉为“诗仙”?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白居易2.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哪八个字?A. “通灵宝玉,妙不可言”B. “宝玉通灵,黛玉心伤”C. “通灵宝玉,大观园主”D. “宝玉通灵,人生如梦”3. 下列哪部作品属于现代小说?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红楼梦》D. 《围城》4.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A. 李清照《如梦令》B. 李煜《虞美人》C.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D. 杜甫《春望》5. 下列哪位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A. 莫泊桑B. 福楼拜C. 雨果D. 马克·吐温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哪篇经典?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孟子》7. 下列哪位诗人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人物?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李商隐8. “千里共婵娟”出自哪首诗?A.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B. 李白《静夜思》C. 杜甫《月夜忆舍弟》D.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9.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的代表作?A. 《阿Q正传》B. 《呐喊》C. 《彷徨》D. 《故事新编》10. 下列哪位诗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A. 王维B. 孟浩然C. 李白D. 杜甫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A. 《西游记》B. 《三国演义》C. 《红楼梦》D. 《水浒传》E. 《红楼梦》2. 下列属于中国古典诗词体裁的有:A. 词B. 诗C. 散文D. 传奇E. 唱和3.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E. 韩非子4. 下列哪些是现代著名作家?A. 鲁迅B. 老舍C. 巴金D. 曹禺E. 张爱玲5. 下列哪些是文学流派?A. 现实主义B. 浪漫主义C. 自然主义D. 象征主义E. 抽象主义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唐诗三百首”的编纂背景和意义。
大学语文.d1(推荐文档)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问答题(每题10分,共100分):一、周恩来总理生前有一次观看《霸王别姬》这出戏,对戏中刚愎自用的楚霸王项羽由辉煌的顶峰很快走向穷途末路的全过程曾用23个字作了精辟的点评:“一言堂”、“一家之长”、“一意孤行”、“一筹莫展”、“一曲挽歌”、“一败涂地”。
请阅读《史记·项羽本纪》,并结合这些点评分析项羽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
项羽这个人项羽出身贵族,而且是武将世家,处事风格常以武者风范,不太顾及他人的看法,过于个性化,容易自大,并且主观性很强。
过多的胜利以及一些阿谀奉承扩大了他的这些心态,在他的心理上产生了升华。
让他认为武力可以解决一切,而且自己是战无不胜的。
所以他轻视一切人,轻视世间他一切的对手。
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一种放眼天下舍我气谁的霸气。
争夺天下要的是现实、利益、不择手段,当然还要笼络人心。
当然项羽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很重要的两条,一是气度,项羽过于个性化,一意孤行,过于个性化的人不好相处,这让他得罪了很多人才失去了很多人才。
二是使用人才,项羽也有很多的人才,其实不输于刘邦。
不过一个能力过强的人是很难相信别人的,大部分的事情会自己亲力亲为去做,项羽个人才能过高,导致下属自认出谋不及项羽,所以真正说话的人比较少,要知道你是要当皇帝的不是要当将军霸王,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的成长过程,只是一部勇猛成长史,却忽略了对更高层次人格的追求和塑造。
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失败,不过是一名强悍的勇士而已。
二、阅读《战国策·齐策四》“赵威后问齐使”章,然后穷尽式地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後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推荐文档)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问答题 (共10题,总分值100)1.请谈谈契诃夫短篇小说《苦恼》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及小说要表现的主题。
(10 分)答:一、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姚纳的苦恼是妻子、儿子都相继去世,生活贫困、孤苦无助,他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因此车夫姚纳的苦恼更是一个冷漠、自私的社会给予他的孤独。
二、《苦恼》小说要表现的主题:小说描写一个老马夫姚纳儿子刚刚死去,他想向人们倾诉自己心中的痛若,无奈偌大的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够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能对着他的小母马诉说。
作品通过无处诉说苦恼的姚纳的悲剧,揭示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黑暗和人间的自私、冷酷无情,这正是当时俄国社会生活的剪影。
《苦恼》的副标题是“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这句话出自《旧约全书》。
(一)、小说用以小见大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特色。
契诃夫小说总体艺术特征是以小见大。
《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都是通过小事件小人物反映整个社会或重大主题。
本篇小说车夫姚纳的故事本身极其简单,在常人看来,或者无可写之处,但是契诃夫却深刻挖掘其内涵,通过这件小事写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色。
这正是他小说总体风格的体现。
(二)、小说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
小说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
姚纳与军人、三个年轻人的对话,不仅简洁生动,而且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合下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能恰当地映射出人物此时此地的内在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修改特点和很强的表现力。
(三)、对比手法与对应的暗示手法作者把“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相对比,从而收到强烈的表达效果。
作者先写了姚纳心中的苦闷三次与人倾诉都未成功,或者受人斥骂,或者受人嘲讽,或者根本不引人注意,三次与人倾诉,异中有同,总之是不被人理解和同情。
大学语文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以月亮的阴晴圆缺比喻人间的悲欢离合。
2、“把酒问青天”中的“把”意思是拿。
3、“高处不胜寒”中“不胜”的意思是经受不住。
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绮户”是指彩绘雕花的门户。
5、“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是指明月。
6、“弃甲曳兵而走。
”其中“兵”的意思是兵器。
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其中“见背”的意思是背弃。
8、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9、“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其中“属”的意思是告诉。
1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其中“尔”的意思是这样。
11、“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其中“来”的意思是招来。
1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中“乃”的意思是你。
13、“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其中“过”的意思是登门拜访。
1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对偶、谐音、双关。
15、“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其中“是处”的意思是到处。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观点的是:(C)A.孔子B.庄子C.孟子D.韩非子2、“数罟不入洿池”中“数”的读音是:(B)A.shùB.cùC.shuòD.shǔ3、“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中“凶”的意思是:(B)A.凶恶B.饥荒C.危险D.不吉利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塗有饿莩而不知发”中解释全对的是:(D)A.检:检查;塗: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的人;发:开仓济民B.检:约束;塗: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的人;发:发展。
C.检:检查;塗:涂抹;莩:通“殍”,饿死的人;发:收尸。
D.检:约束;塗: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的人;发:开仓济民。
大学语文试题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1、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末尾评论道:“《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请把这段评论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分析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的什么态度?(10分)答:“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
”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我看到李将军诚恳朴实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于言谈。
到他死的那天,天下认识和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
他那忠实的品格的确得到士大夫们的信赖么?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可是树下自然会被人踩成一条小路。
”这话虽说是小事,却可用来说明大道理呀。
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的态度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端正行去影响别人,为给众人树立好榜样!2、周厉王压制民众的批评,最终的下场是什么?召公说:“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这些劝谏语有什么启发意义?(用250-350字回答问题)(10分)答:作为《国语》中的名篇,至今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它经常被人们拿来论述“不能堵塞言路”这一道理。
身为一国之君,厉王衷心希望全体臣民能完全依自己意志行事,召穆公对此则不以为然,他忧心忡忡地告诫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大学语文(本)》第二次作业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王安石认为仁宗朝“相坐之法”收到的效果是()。
•A、贵戚莫敢强横犯法•B、寇攘者辄得•C、收举才士•D、蛮夷遂无大变标准答案:c说明: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杜拉斯的哪部小说曾获得法国龚古尔文学奖。
()•A、《抵挡太平洋的堤坝》•B、《直布罗陀海峡的水手》•C、《广岛之恋》•D、《情人》标准答案:d说明: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李煜《破阵子》词中的“沈腰”是指()。
•A、沈佺期•B、沈括•C、沈约•D、沈亚之标准答案:c说明: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以下属于军事领域的新法条目是()。
•A、保马法•B、三舍法•C、均输法•D、免役法标准答案:a说明:题号:1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被杜拉斯称为“惟一的亲人”的是()。
•A、父亲•B、母亲•C、大哥•D、二哥标准答案:d说明:题号:1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忠恕诚悫”中“悫”字的含义是()。
•A、呆板•B、谨慎•C、正直•D、坦荡标准答案:b说明:题号:1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爱因斯坦的“宗教感情”源于()。
•A、基督教•B、天主教•C、艺术•D、理性标准答案:d说明:题号:1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杜拉斯小说最显著的特征是()。
•A、想象力•B、自传性书写•C、浪漫情调•D、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标准答案:b说明:题号:1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王安石卒于今天的()市。
•A、开封•B、南京•C、抚州•D、杭州标准答案:b说明:题号:1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庄子曾担任()一职。
大学语文 (1)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一、《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开头两句是用描写自然环境来烘托气氛和心境。
这属于“赋、比、兴”中的哪一种?《文心雕龙》和《诗集传》分别是怎样解释“兴”的?《诗经》中的“兴”可细分为哪几种情况?请一一举例说明之。
(10分)答: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认为“比显而兴隐”,“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翻译过来就是:“比”是比附,“兴”是起兴。
比附事理的用打比方来说明事物,托物起兴的,依照含意隐微的事物来寄托情意。
(摘自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诗集传》为南宋朱熹作,其中对“兴”的解释是:“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这种比较简洁,诗集传的举例就可以用蒹葭。
二、下列《荀子·劝学》中的两段话:(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请问这两段话各是什么意思?它们分别给您什么启发?(10 分)答:(1)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一生下来就天赋异禀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普通人,然后,在芸芸众生之中,每个人的智力与学识,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都不相同。
很大部分原因是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掌握知识的丰富度不同。
即使天资聪慧,如果怠惰于学,也会一事无成。
相反即使天生愚钝,如果肯刻苦学习,也可以取得成就。
要热衷学习,更要善于学习,切忌墨守成规,东施效颦,每个人应该常常反思,总结经验,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
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大学语文题目及标准答案2020年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一问答题 (共10题,总分值100)1. 鲁迅《秋夜》中的象征体系是怎样的?其中的天空、星星、月亮、繁霜、恶鸟和枣树、小粉红花、煤油灯、小青虫等等分别象征什么?(用250-350字回答问题)(10 分)2. 阅读《论语·先进》“侍坐”章,然后回答问题:(10 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饑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⑴《侍坐》章记录了孔子亲自主持的一次小型主题班会的情况。
请问这次主题班会的讨论题是什么?⑵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分别是怎么发言的?⑶四位学生的发言分别体现了各自怎样的性格和志趣?3. 汉乐府《陌上桑》的作者是怎样刻画罗敷的外貌美和内在美的?(10 分)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大学语文(本科)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问答题 (共10题,总分值100)1. 请谈谈契诃夫短篇小说《苦恼》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及小说要表现的主题。
(10 分)答:1、说明车夫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
姚纳的苦恼是妻子、儿子都相继去世,生活贫困、孤苦无助,他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
2、理解小说用以小见大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特色。
这是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作者借此提示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色。
3、说明小说是如何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的。
小说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
姚纳与军人、三个年轻人的对话,不仅简洁生动,而且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合下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能恰当地映射出人物此时此地的内在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修改特点和很强的表现力。
4、把握小说将人与马相类比的表现方法,联系课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作者运用了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的暗示手法,马的处境、神态和遭遇,使人联想到车夫姚纳,暗示出社会下层人民的牛马一般的生活境况,充分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2. 阅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首先概述诗歌大意,然后说明其主旨,最后阐明其写作思路。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0 分)答:诗歌大意:十五岁就去从军,到八十岁才得以返乡。
路上遇见老乡,赶紧打听家人的消息。
老乡不忍说破,让他自己远远的看。
他只看到松树柏树中一片墓坟。
到家后才知道家人都已经在战乱中死绝,房屋成了野兔、野鸡的巢穴,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庭院中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荒草丛生。
南大2021年末考大学语文答案=84分
南大2021年末考大学语文答案=84分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1、郑庄公与共叔段兄弟俩最终以兵戎相见的原因存有哪些?由此可以获得哪些历史教训?(用250-350字提问问题,20分后)答:郑庄公与共叔段兄弟俩最终兵戎相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1.姜氏权利过小。
2.郑庄公才继位,权利不稳固。
3.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中的矛盾激化。
4.政权的分化。
可以说道,兵戎相见的根本原因就是对权力的渴望。
而主观原因就是姜氏钟爱共叔段。
客观原因是:1)武姜欲立共叔段,公弗许;2)共叔段凭着母亲的溺爱肆意妄为,终于多行不义必自毙。
庄公名言\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说他弟弟的,最终的兵戎相见也就是那时期的特点,纵观整个春秋兄弟争位就是再平时不过的事情,也整体表现出来权力的高度集中的缺点。
历史教训主要有三点1.一个一流制度在替代滞后制度时会碰到很多矛盾问题。
2.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行事名言。
3.封建制度的弊端性。
2、周厉王压制民众的批评,最终的下场是什么?召公说:“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这些劝谏语有什么启发意义?(用250-350字回答问题,20分)请问:周厉王压制民众的抨击,最终的下场就是:三年后,厉王终于被愤慨的国人赶着赴美都,放逐异地,客死他乡!启发意义如下:常言说得不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药虽然太苦口,却能够医治回去疾。
忠言虽然太刺耳却能够容错刻记。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本)第二次作业
题型:判断题 本题分数:3
《诗经》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战国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
1、错
2、对
标准答案:1
说明:
题号:33 题型:判断题 本题分数:3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 危栏:高栏。
4下列前赤壁赋的语句中表现作者乐观情绪的有?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b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c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e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标准答案
作业名称
大学语文(本)第二次作业
作业总分
100
起止时间
2020-5-25至2020-6-15 23:59:00
通过分数
60
标准题总分
100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2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自序说:“作此篇,兼怀子由。”“子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水调歌头》中最能体现“怀子由”的词句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诗人( )之口。
A、卢照邻
B、王勃
C、陈子昂
D、张若虚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1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2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曲眼”是()。
A、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B、望西都
C、伤心秦汉经行处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韩愈
B、柳宗元
C、白居易
D、元稹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其中“尔”的意思是如此、这样。
2、“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其中“来”的意思是招来、招致。
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中“乃”的意思是你的、你。
4、“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其中“过”的意思是拜访。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对偶、谐音、双关。
6、“弃甲曳兵而走。
”其中“兵”的意思是兵器。
7、“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其中“是处”的意思是到处。
8、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9、“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其中“属”的意思是告诉。
10、小说《苦恼》的主人公是姚纳。
11、使莫泊桑一鸣惊人的短篇小说是《羊脂球》。
12、《米龙老爹》是法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莫泊桑的作品。
13、建国后,老舍创作的话剧代表作除《龙须沟》外,还有《茶馆》。
14、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15、鲁迅的《风波》这篇小说描述了对在江南某水乡发生的一场由辫子引发的风波。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塗有饿莩而不知发”中解释全对的是:( D )A.检:检查;塗: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的人;发:开仓济民B.检:约束;塗: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的人;发:发展。
C.检:检查;塗:涂抹;莩:通“殍”,饿死的人;发:收尸。
D.检:约束;塗: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的人;发:开仓济民。
2、下列句子中“为”字表示被动的是( B )。
A. 窃以为君市义。
B.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D. 不如早为之所。
3、“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
A. 夸张B. 比喻C. 借代D. 拟人4、1951年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是:( B )A.巴金 B.老舍 C.茅盾 D.鲁迅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自:( D )A.《论语·学而》B.《孟子·梁惠王上》C.《庄子·逍遥游》D.《荀子·劝学》6、《魂断枪》的作者是( C )。
大学语文题解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问答题 (共10题 ,总分值100)1.请谈谈契诃夫短篇小说《苦恼》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及小说要表现的主题。
(10 分)答:1、车夫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如下:姚纳的苦恼就是妻子、儿子都相继去世,生活贫困、孤苦无助,她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她说话的人,最后她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
2、理解小说用以小见大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特色。
这就是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作者借此提示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与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色。
3、说明小说就是如何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与心态的。
小说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与心态。
姚纳与军人、三个年轻人的对话,不仅简洁生动,而且符合特定环境与场合下人物的身份、地位与性格特征,能恰当地映射出人物此时此地的内在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修改特点与很强的表现力。
4、把握小说将人与马相类比的表现方法。
作者运用了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的暗示手法,马的处境、神态与遭遇,使人联想到车夫姚纳,暗示出社会下层人民的牛马一般的生活境况,充分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2.阅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首先概述诗歌大意,然后说明其主旨,最后阐明其写作思路。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就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 (10 分) 答:诗词大意: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
路上她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远远瞧过去就是您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坟墓。
”近前瞧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就是菜。
大学语文试题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问答题(每题20分,共100分)一、阅读《水经注·江水》“巫峡”文段,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此文段是怎样分别描写三峡一带的四季风光的?其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二、什么叫“文眼”?设置“文眼”有什么好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文眼”是什么?请结合这篇传文具体说明之。
三、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末尾评论道:“《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请把这段评论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分析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的什么态度?四、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回答问题: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考试试卷一、依据《资治通鉴》“赤壁之战”的文本,具体说明司马光等历史家在刻画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鲁肃、黄盖等人物时采用了哪两种主要手法?二、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末尾评论道:“《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请把这段评论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分析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的什么态度?答:《论语》说,“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
”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我看到李将军诚恳朴实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于言谈。
到他死的那天,天下认识和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
他那忠实的品格的确得到士大夫们的信赖么?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可是树下自然会被人踩成一条小路。
”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却可以用来说明大道理呀。
三、试结合文本分析黄淳耀《李龙眠画罗汉记》这篇优秀的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答:这篇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是:总说-分说(未渡者、方渡者、已渡者)-议论1、总说——凡十有(yòu)八人。
一角漫灭,存十五人有(yòu,通“又”,连词,连接整数和零数)半。
2、分说——(1)凡未渡者五人:……(2)方渡者九人:……(3)又一人已渡者……3、按:……(发表议论)四、《世说新语·政事》“陶公性检厉”一则:“陶公性检厉,勤於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
後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後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
後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请用自己的话复述:作者是用了哪三个例子来刻画陶侃性格之细致严格的?答:作者用以下三个例子来刻画陶侃性格之细致严格的:1、陶侃命令监造船只的官员将锯木屑全都收集起来;正月初一集会下雪时,用锯木屑铺盖在台阶上;2、陶侃叫人把毛竹头收集起来,后来组装船只,这些竹头全都用来做竹钉;3、陶侃曾在当地征调竹篙,有一位主管把毛竹连根拔出,就用竹根代替铁足,陶侃便把他连升两级加以任用。
五、(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请问《荀子·劝学》中的这两段话各是什么意思?它们分别给您什么启发?答:第一段话的意思是: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第二段话的意思是:再好的马一步不能走十步,再坏的马走十步要归功于它的不懈努力.这就象是你雕刻东西,如果说在雕刻中途而费,就是一块朽木头,也不会折断的.如果你不懈的努力,就是金石那么坚硬的东西也一样在它上面刻下东西。
六、阅读柳宗元《三戒》,请分别说说《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的寓意;并进而概括柳宗元寓言最突出的特点。
答:柳宗元的《三戒》是其寓言的代表作,题目出自《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寓有警戒之意。
戒:既劝戒自己,也劝戒别人;由此,我们应对其寓意予以分析、评价,之后,我们方能听其告诫,以防步人后尘。
在《三戒》之中,尤以《黔之驴》广为后世所知,而对其余两篇知之甚少,对《黔之驴》的理解认识也无非就是“黔驴之技”、“黔驴技穷”。
其实,作者的真实寓意往往不在其字面,而是将作者的人生体验、生活哲理蕴涵其中,结合柳宗元的生平,读其《三戒》,我们便能品味出:麋之可怜,驴之可悲,永鼠之可憎!在通读《临江之麋》后,我们很难把麋看成是“干非其类”的动物,而是“以为犬良我友”的天真、幼稚、思想单纯的形象。
它幼小之时便被“临江之人”收养,且与家犬为友日久,稍大,“忘己之麋”乃情理之中,未经教化之麋如何知晓敌友?故而是缺少善恶意识、不辩敌友、是非不分的糊涂虫。
同时,它是一个十分奴性的形象,唯主人是从。
它与犬相处,完全是一种友善的表现。
我们很难将麋与“依势以干非其类”相联系,如果说其“不知推己之本”是再恰当不过了。
“不悟”,可见其主题。
也就是说,它的行为是由于主人的袒护造成的,以至于使自己的防患意识淡漠了,不知道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
总之,麋给我们的形象就是一个既不知彼、也不知己的无知的白痴,它的死,让我们感到它是可怜的。
在《黔之驴》一文中,“好事者”也真好事,把一头很好的力畜,以为“无可用”搁置在山下,使这头立志于田间耕作的驴有才不能施展,使驴子成为“废物”,真乃英雄无用武之地也!驴子初次见到虎时,想必它也一样不了解对手:它过去的环境或许是一片祥和的田园生活环境,没有争斗和角逐,这个善良的毛驴无从知道这个世界上竟有不事农活的食肉野兽。
我们知道:毛驴的本性是善良的、勤劳的;其志不是动物之间尔虞我诈的角逐,其志在于田野,在农耕,在运输。
如果我们说:“黔驴技穷”,也只不过是黔驴的斗技穷已。
而柳宗元笔下的虎多代表君权、宦官势力、黑暗的社会制度等。
“悲夫!” 黔驴。
它的悲惨是因为它还不曾学会“格斗”,而如果驴子学会格斗就不称其为驴了;黔驴是可悲的,因为它不能归田。
如果“好事者”将“驴”归田,那么驴一定是农夫的得力助手;至于可悲,则为“好事者”的无知且无聊。
可见,驴虎相见,若无“有人力能举之”(《柳子厚墓志铭》)则驴必死无疑。
《永某氏之鼠》成功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鼠辈: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没有哪一个人为“忌日”而豢养老鼠;但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有太多的有权有势的人,出于种种缘故,宠爱、任用一些无能无德的“鼠辈”为官,致使鼠辈的势力越来越大,可谓“小人得志”。
宦官专权,是非颠倒,正气不树,正是柳宗元等铲除弊政的目标。
历史已经过去一千余年了,但现在我们仍可以看见“永某氏之鼠”。
社会上的种种腐败现象,都浓缩在作者的笔端。
作者寥寥几笔,便淋漓尽致地勾画出千古不变的贪官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
通读全文我们看到,一个迂腐、蛮横、糊涂无知的典型的心理变态人物,由于掌握了一家的权利,便构成了特定的典型环境,人鼠共生,乌烟瘴气。
永某氏病态心理是老鼠为患的前提,可以说老鼠的存在有其偶然性,同时也有其必然性。
归根结底,是永某氏用人的腐败。
令人鼓舞的是明智的“后人来居”假猫,购僮,杀鼠。
在《永某氏之鼠》中,作者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结尾略点一笔,着墨不多,但揭示人生哲理:物极则必反、福祸相依。
示意人们不要逞一时之威,窃时以肆暴。
总之,《永某氏之鼠》象一把锋利的匕首,直刺社会上的腐败现象,精警深刻,对现在的一些社会现象也仍然具有讽刺意味。
三则故事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生动刻画了六种动物各具特异的形态,仿佛使人身临其境。
文章通过夸张的运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人格化的描写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完全是人格化的心理活动;又如:“虎因喜,计之曰:‘计止此耳’”,仿佛老虎在那里自言自语一般;“由是鼠相告(永某氏勿击鼠)”,好象老鼠明白了人类的语言。
总之,柳宗元的这三则寓言,以叙述故事为主,在结尾出有一句议论,以发挥其寓意,如《临江之麋》的“麋至死不悟”,领悟什么,让读者自己去思考,或引出其寓意:“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黔之驴》警戒我们不要“出技以怒强”,以免招祸。
《永某氏之鼠》这篇文章的警戒,它寓意深刻,具有针砭时弊的尖锐性,揭示福祸相依,相互转化的客观规律,警戒世人不要肆机恣意干坏事,以免招致灾祸;《永某氏之鼠》不失为我们修身崇德之警钟。
七、请结合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下列文段,简论逆境、坚毅的性格与成就事业的关系。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脩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託於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答:读罢此文后深受感触:逆境塑造坚毅的性格,而坚毅的性格又是成就事业的关键。
性格决定命运。
一个人的性格对其一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碰到困难时,我们要把困难视作成长的条件,不要惧怕和回避困难。
事情的解决方法是人想出来的;机会是给愿意站出来,有肩膀的人的。
一个人做事业,如果没有坚强的个性,即使成功,那也可能是一种投机或者偶然。
所以面对人生坎坷,我们要选择坚强面对,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个性得到更好的磨练,使自己更加坚强,从而塑造出坚毅的性格。
面对人生坎坷,有时候坚持会很孤独,但我们要学会坚持,要有好的心态,对人、对事、对生活都要有正确的认知和态度,这样才会有正确的方向来引导我们。
要有坚毅的性格,坚持自己对的方向。
要有高度,学会放大格局。
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体看点,点很微小;从点看体,看不清楚。
要学会为成功找方法,不要为失败找理由。
只有如此,方可成就一番事业。
这也是孙子、屈原、吕不韦等古人能功成名就,彪炳千古的原因。
八、请结合《诗经·豳风·七月》诗,谈谈周代豳地的物候和农夫一年里的劳苦之事及其生活状况。
可用填写“月表”的形式来回答。
流火;鸣;蟋蟀在野九、试全面分析李白《劳劳亭》诗的格律特点,然后解释劳劳亭的意思,简述此诗的主旨,并指出其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格?(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答: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以极其洗炼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
就句意而言,这两句就是屈原《九歌。
少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但诗人既以亭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
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客之亭,立言就更高妙,运思就更超脱,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不过,这首诗的得力之处,还不是上面这两句,而是它的后两句。
在上两句诗里,诗人为了有力地展示主题,极言离别之苦,已经把诗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没有什么话好讲,没有进一步盘旋的余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