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及历年考题

合集下载

《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 及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 及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及答案一、解释重点字词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 )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二、翻译下列句子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三、理解性默写。

1.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

2.《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3.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一个人不努力肯定是不成功的。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

”4.《伶官传序》中,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的句子是:,。

5.《伶官传序》中,作者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句子是:,。

《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 (含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 (含答案)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读书”这件事,历史上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而观点却大相径庭。

单在基本以读书为业的知识分子内部,说到读书时态度也有霄壤之别。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苏东坡一面发誓“立志读尽人间书”,一面又有“人生识字忧患始”的();清朝的黄景仁就更绝望了,他有“十有九人堪白眼,无一用是书生”的()。

探究起来,在这种评价的天差地远背后,除了个人的因缘机遇、性格胸襟不同之外,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在于对读书的认识不同。

①,直接影响了人们对读书的评价。

如果仅以功业来权衡,那么古人早已发现,②。

但如果像欧阳修认为的那样,读书作为立身之本,不仅这个“立身”是功业的建立,还包括见识的拓展、精神的挺立、人格的健全。

从这里出发,欧阳修看到了读书之于人生的重大价值,他对于读书的评价因此没有显得逼仄与()。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遗憾喟叹偏狭 B.缺憾喟叹偏狭C.缺憾感叹偏执 D.遗憾感叹偏执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如果像欧阳修认为的那样,读书作为立身之本,这个“立身”不仅是功业的建立,还包括见识的拓展、精神的挺立、人格的健全。

B.但如果像欧阳修认为的那样,读书为立身之本,不仅这个“立身”是功业的建立,还包括见识的拓展、精神的挺立、人格的健全。

C.但如果像欧阳修认为的那样,读书为立身之本,这个“立身”不仅是功业的建立,还包括见识的拓展、精神的挺立、人格的健全。

D.但如果像欧阳修认为的那样,读书作为立身之本,不仅这个“立身”是见识的拓展、精神的挺立、人格的健全,还包括功业的建立。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五代史伶官传序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答案五代史伶官传序答案【篇一: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1.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1)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2)反对暴政,提倡仁政。

(3)反对兼并战争,提倡以仁政来统治天下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3.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答: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写法。

4.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梁惠王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

二、《秋水》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是十分有限的。

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形象地渲染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文章的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色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磊空之在大泽乎?4、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5、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以上比喻说明人的认识,受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地哲理表达的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本文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力。

(2)论证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用大量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反诘的修辞手法,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三、《五代史伶官传序》1.本文的中心论点和有关警句对我们有什么启迪作用中心论点是封建王朝的兴亡盛衰不在天命而在人事。

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习题)(解析版)

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习题)(解析版)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十一课五代史伶官传序精选练习一、语言表达与运用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B.此三者,吾遗恨也.世言晋王之将终也.C.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虽.九死其犹未悔D.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数十伶人困之.【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于:介词,被/于:介词,在;B.也:表判断/也:用于句中,表语气停顿;C.虽:虽然/虽:即使;D.两个“之”都为代词,代庄宗。

故选D。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A项,“于”,介词,被。

以“于”为标志的被动句。

B项,“于”,介词,被。

以“于”为标志的被动句。

C项,“于”,介词,在。

以“于”为标志的介词结构后置句,正确的语序是:夫祸患常于忽微积。

D项,“隳”,此处为被毁灭的意思。

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

故选C。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九州,古时天下分九州,即充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杭州、梁州、雍州。

秦居雍州,后“九州”成为中国的别称。

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与“氓隶之人”“迁徙之徒”意思相同,都指百姓。

C.少牢:羊、猪各一头。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指祭祀用的牲畜。

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D.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春申君、楚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他们都出身贵族,以招揽宾客著称。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项,“杭州”错,应为“扬州”。

B项,“迁徙之徒”不是指百姓,而是指被征发戍守边关的人。

D项,春申君是楚国的,平原君是赵国的。

(完整版)《伶官传序》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伶官传序》练习及答案

《伶官传序》学案一、积累●整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勖勉仇雠盛以锦囊伶官传序泣下沾襟逸豫2、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不同含义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

今义:。

2】抑本其成败之迹古义:。

今义:。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

今义:。

4】岂非人事哉古义:。

今义:。

5】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古义:。

今义:。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盛衰之理2】负而前驱3】及凯旋而纳之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5】函梁君臣之首6】抑本其成败之迹7】举天下豪杰8】数十伶人困之9】祸患常积于忽微4、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1】负而前驱2】函梁君臣之首3】一夫夜呼,乱者四应4】仓皇东出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6】而告以成功7】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昆玉所溺5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1】于A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B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C 霜叶红于二月花D 智勇多困于所溺2】其A 与其所以失之者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 其后用兵D 其真无马耶3】之A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B 莫能与之争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E 之二虫又何知F 吾欲之南海,何如4】与其所以失之者5】而皆背晋以归梁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6判断下列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

2】智勇多困于所溺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7、翻译下列语句1】与尔三失,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8、名句默写1】满招损,。

2】,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9、文学常识1】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晚年号,谥。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倡导人。

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他写的《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完整版)《伶官传序》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伶官传序》练习及答案

《伶官传序》学案一、积累●整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勖.勉仇雠.盛.以锦囊伶.官传序泣下沾襟.逸豫..2、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不同含义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

今义:。

2】抑.本其成败之迹古义:。

今义:。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

今义:。

4】岂非人事..哉古义:。

今义:。

5】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古义:。

今义:。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盛.衰之理2】负.而前驱3】及.凯旋而纳之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5】函.梁君臣之首6】抑本其成败之迹.7】举.天下豪杰8】数十伶人困.之9】祸患常积于忽微..4、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1】负而前.驱2】函.梁君臣之首3】一夫夜.呼,乱者四应4】仓皇东.出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6】而告以成功..7】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昆玉所溺5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1】于A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B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C 霜叶红于.二月花D 智勇多困于.所溺2】其A 与其.所以失之者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 其.后用兵D 其.真无马耶3】之A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B 莫能与之.争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E 之.二虫又何知F 吾欲之.南海,何如4】与其所以..失之者5】而皆背晋以.归梁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6判断下列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

2】智勇多困于.所溺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7、翻译下列语句1】与尔三失,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8、名句默写1】满招损,。

2】,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9、文学常识1】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晚年号,谥。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倡导人。

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后集训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后集训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11 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基础测评】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从事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蒙:遭受C.盛衰之理.,虽曰天命理:道理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告:祭告【答案】B 【解析】蒙:继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B.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束缚,捆绑D.函.梁君臣之首函:用匣子装【答案】C 【解析】组:绳索。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及.郡下,诣太守B.蒙故业,因遗.策秦无亡矢遗.镞之费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D.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答案】A 【解析】A.等到。

B.遗留/丢失,丢弃。

C.有利的形势/锋利。

D.法制,制度/衡量,比较。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③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④函.梁君臣之首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负而前.驱A.①⑤/②⑦/③⑥/④B.①③⑤/②④/⑥⑦C.①③⑤⑥/②⑦/④D.①⑤⑥/②⑦/③④【答案】C 【解析】①③⑤⑥为使动用法,②⑦为名词作状语,④为名词作动词。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②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③有甯越……之属为之.谋④齐明……乐毅之.徒通其意⑤焚百家之.言⑥辍耕之.垄上⑦当是时也,商君佐之.A.①②③/⑤⑦/④⑥B.①③④/⑤⑦/②⑥C.①②⑤/③⑦/④/⑥D.①②④/③⑥/⑤⑦【答案】C 【解析】①②⑤为结构助词,译为“的”;③⑦为人称代词;④为指示代词,译为“这些”;⑥为动词,到,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课后习题 第三单元 11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课后习题 第三单元 11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存勖.(xù)请其矢.(shì)皆自于人欤.(yú)B.伶.官(líng)盛.以锦囊(chéng)誓天断发.(fā)C.抑.本其成败之迹(yì)仇雠.已灭(chóu)乱者四应.(yīng)D.吾遗.恨也(yí)智勇多困于所溺.(nì)泣下沾襟.(jīn)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负.而前驱负:背着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B.吾遗恨.也恨:悔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本来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还是举.天下之豪杰举:举行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乃:你的岂非人事..哉人事: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3.下列各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C.及凯旋而纳之(于庙)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五十步笑百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B.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秦有余力而制其.弊C.则不可同年而.语矣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D.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蒙故业,因.遗策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崤函”即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它们是秦国和中原各国之间的重要地理屏障。

B.“四海”是天下的意思,《论语·颜渊》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中的“四海”意义与此不同。

C.“连衡”是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的策略,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

(完整版)伶官传序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伶官传序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伶官传序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检查我的基础1.下面词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李存勖(xù)请其矢(shí)皆自于人欤(yú)B.伶官(línɡ)盛以锦囊(chénɡ)誓天断发(fà)C.抑本其成败之迹(yì)仓皇东出(huānɡ)乱者四应(yínɡ)D.吾遗恨也(yí)智勇多困于所溺(nuò)泣下沾襟(jīn)提示:A项“矢”读“shǐ”;C项“皇”读“huánɡ”,“应”读“yìnɡ”;D项“溺”读“nì”。

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B.C.D.提示:B项,恨:仇恨,怨恨。

原:推究,考查。

C项,抑:或者。

D项,人事: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

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仓皇东出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提示:A、B、D三项与例句均是名词用作状语,C项“天下”意为“天下的人”。

答案:C4.选出没有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A.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函梁君臣之首D.序八州而朝同列提示:B、C、D三项中分别有“舍”“函”“序”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A5.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提示:A、B、C三项中“所以”表示原因,D项中“所以”为“用来……的”之意,表凭借。

答案:D6.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得不对的一项是……()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

(完整版)《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及历年考题

(完整版)《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及历年考题

自考大学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及历年考题•自考英语专业完全解析 •自考会计专业完全解析 • 各地自考专业调整信息 • 专题:辉煌自考30年 • "我的自考之路"征文 • 自考报名费收费标准自考大学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及历年考题1、谈谈本文的中心论点和有关警句对我们有什么启迪作用。

答:本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意为国家的兴衰、事业的咸少,主要取决于人事。

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将人的作为和国运盛衰之间的关系归结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对中心论点的精辟阐释,末尾进一步将这番道理推而广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因于所溺”,从伶人说开去,从更广的范围给人以启示。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飞速发展,无论国家或个人,要想获得发展和成功,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常常以这些格言警示自己,要不断地努力拼搏,居安思危,不骄不躁,谦虚谨慎。

2、试以本文第二段为例,说明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论证的。

答:第二段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先极力赞扬成功前的发奋、成功时意气的雄壮,接着写失败时形势的衰弱,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皆自于人欤”的结论格外令人信服、发人深省。

3、识别文中所运用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并说明其作用。

答:第二自然段概述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历史事实是事实论据,用典型事例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所以前两段构成了归纳论证。

第三自然段引用的《尚书》中冀满招损,谦得益力的名句是理沦论据,为论证提供了大前提,有力地推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园于所溺”的推论。

历年考题1、(2008.10,单选1;2007.10,单选2)下列四组词语铃,最能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是A.忧劳与逸豫B.盛与衰C.天命与人事D.满与谦答案:C2、(2007.4,单选1)《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与例证法B.例证法与对比法C.对比法与类比法D.类比法与例证法答案:B3、(2008.10,词语解释2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答案:以组:用绳索。

3《五代史伶官传序》

3《五代史伶官传序》

学问之道无他,问而已矣。

——弥尔顿(英国)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思想: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取决于执政者的思想行为。

(教材P11【提示】1-2行)写作特色:通过对比进行说理,运用演绎推理。

重点掌握的词语:举函本原忽微历年考题(2001、10,单选2)《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A )A.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B. “满招损,谦得益”C.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D.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2002、4,词解29)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全,所有的(2003、4,词解29)函梁君臣之首……函:木匣,这里意为用木匣装盛(2003、10,单选2)最能切中《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中心论点的一组对应词语是(B)A.兴盛与衰败B.天命与人事C.自满与谦虚D.忧劳与逸豫(2003、10,词解29)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本:推究本源(2004、4,单选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的警戒性断语是(D)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B.满招损,谦得益C.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004、4,词解30)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原:推究,推本求源(2004、7,单选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所引“满招损,谦得益”二句,出自(A)A.《尚书》B.《论语》C.《孟子》D.《庄子》(2005、10,单选5)《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最能体现中心论点的语句是(A)A.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B.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C.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D.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3.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最能体现全文中心论点的语句是(A)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B.“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C.“满招损,谦得益”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005、1,词解3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习题)(原卷版)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习题)(原卷版)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全文立论的根据,也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B.第三段连用问句,并寓结论于疑问中,之后引《尚书》作答,引出古训,点明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即本源在于“天命”。

C.篇末引出历史教训,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使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D.文章既用平实的语言客观地叙述事例,又引《尚书》论证,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首尾采用反问句,感叹中包含着肯定。

2.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相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含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D.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

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D.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4.下列属于作者认为庄宗的“盛”“衰”原因的一句是()A.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5.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此三者,吾遗恨也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6.下面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①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② 及凯旋..而纳之凯旋:取得胜利③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尔、其、乃:第二人称代词④ 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⑤ 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安乐⑥ 泣.下沾襟泣:流泪A.①②④B.①⑤⑥C.①④⑤D.②⑤⑥7.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盛以.锦囊,负而前驱而皆背晋以.归梁B.此三者,吾遗.恨也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此制作之本.意也虽逾本.色不能复化D.请.其矢,盛以锦囊请.奉盆缶秦王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与其.所以失之者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②岂.独伶人也哉C.①契丹与吾约为.兄弟②为.天下笑D.①自然之.理也②莫能与之.争9.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句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C.家祭无忘告乃.翁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中的“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B.吾得兄.事之C.忧劳可以兴.国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1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B.此三者,吾遗恨.也恨:怨恨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所有的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2《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2《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2《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2《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大风悲歌湘水悠悠,一叶扁舟,承载着一个忧郁的青年男子。

船舷划开的水波,勾起了他对屈原的怀想,两行清泪溅起了湘水朵朵涟漪。

这是西汉的天空,无论如何,汉朝的天空下,容不得一个才华出众的青年在长安城里栖身。

这青年就是贾谊。

贾谊是汉代难得的青年才俊,他博学多识,才华横溢,二十出头便入长安,被文帝召为博士。

贾谊才思敏捷,聪慧过人,每次文帝将诏书交由博士们商议,未及大家发言,贾谊的滔滔宏论就让大家无言以对。

西汉初,朝中大臣大多是靠打仗封赐官职,个个行伍出身,文化水平低下。

文帝是在众大臣铲除诸吕集团阴谋后拥立为代王的。

文帝虽然对那些大臣们主张的“无为而治"不满意,但思谋着自己今天地位的来源也就只好听之任之了。

就在这个时候,贾谊出现了。

犹如鸡群中的一只丹顶鹤,大江中的一叶孤帆,贾谊也实在耀目得与众不同,因此,贾谊深得文帝称许,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让那些老博士们脸面无光。

起初,大家还能容忍,渐渐地,有人就开始排挤他了,尤其是周勃、灌婴等老重臣对贾谊极为不满。

周勃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是周亚夫的父亲,他甚至贬低贾谊,说是洛阳人年纪轻轻,读了一点书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还想专权!本来汉文帝欲擢升贾谊为公卿大夫,也只好改做长沙王的太傅了。

长沙地界蛮荒地湿,盗匪横行。

说是去任太傅,其实和被贬官没有二致。

所以,在去任途中,船过湘水,自然联想到了屈原遭贬被放逐湘水,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的情形,难免伤心落泪。

说实在的,文帝对贾谊的才略是十分赏识的,当时的许多律令改革,都采纳了贾谊的建议。

但他是众大臣和同姓诸侯王拥戴起来的,要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文帝不可能为了贾谊而贸然得罪这两大集团,只好将贾谊改任长沙王的太傅。

这也是文帝采取的一个不得已的折中办法,既封了大臣们的口,也不至于留任朝中给自己惹来麻烦。

贾谊的悲剧既有现实的一面,也有他自身的缺失。

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第3单元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第3单元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

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

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

庄宗遣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

每进奏事殿中,左右皆屏退,军机国政皆与参决。

三司使孔谦兄事之,呼为“八哥”。

庄宗幸邺,乃遣进等采邺美女千人,以充后宫。

而进等缘以为奸,军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数千人。

庄宗还洛,进载邺女千人以从,道路相属,男女无别。

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名也。

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

从马直,盖亲军也。

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

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

是时从马1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

”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

”军士信之,皆欲为乱。

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

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

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

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

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

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

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

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

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

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

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

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

第11.2课《五代史伶官传序》高二语文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含答案)

第11.2课《五代史伶官传序》高二语文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11.2课《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后培优练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其意气之盛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及意义的能力。

A项,“意气”,古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今义: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B项,“忧劳”古今义相同,忧虑劳苦。

C项,“至于”,古义:为两个词,“到了……的结局”;今义:为一个词,作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作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2《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习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含答案)

2《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习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含答案)

2《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习题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含答案)《伶官传序》随堂练习一、夯实基础(每题4分,共8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存勖(mào) 仇雠(chóu) 欤(yú)B.伶官(línɡ) 盛饭(chénɡ) 断发(fà)C.抑本(yì) 仓皇(huánɡ) 四应(yīnɡ)D.遗恨(yí) 所溺(nuò) 沾襟(jīn)2.下列各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④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⑤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⑥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A.①③B.②④C.④⑤D.①⑥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B.至于誓天断发C.契丹与吾约为兄弟D.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一夫夜呼B.函梁君臣之首C.仓皇东出D.负而前驱6、下列句子中的“方”与“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中的“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方其盛也B.夫虽无四方之忧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今其地方千里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B.乱者四应,仓皇东出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D.举天下之豪杰8.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段进一步议论评说庄宗的盛衰。

B.本段运用对比,指出庄宗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

C.本段总结的经验教训更具有普遍意义,值得当朝者借鉴。

D.本段内容与前文的结论意义相同,去掉的话也是可行的。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抑本其成败之迹____________ 迹:事迹,事情的始末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____________ 原:原来C.及凯旋而纳之____________ 纳:收藏D.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____________ 告:祭告10.下列各句中“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契丹与吾约为兄弟C.莫能与之争D.当与秦相较1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盛衰之理②晋王之将终也B.①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②而皆背晋以归梁C.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②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D.①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九州,古时天下分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杭州、梁州、雍州。

《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题(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 [注①唐昭宗:即李晔。

晚唐时期宦官专政,对皇帝有废立大权。

昭宗是僖宗之弟,即由宦官拥立为帝的。

后来昭宗与宰相崔胤谋诛宦官,反被宦官刘季述等幽禁,后虽得神策军解救,重新复帝位,但却招致梁王朱全忠乘机领兵入京,唐朝因之覆灭。

文本二: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4.下列对文本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B.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C.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D.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文中指萌芽、发端,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端”含义相同。

B.“中”,文中指符合,与《劝学》中“木直中绳”的“中”含义相同。

C.“患”,文中指祸害、灾难,与“患得患失”的“患”含义不同。

D.“少牢”,文中指祭祀用羊、猪各一头。

一般是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头说自古以来,宦官扰乱国家,比女人造成的祸患还要严重。

文本二开头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用庄宗得失天下的事作为全文立论的根据。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3单元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后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3单元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后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课后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11 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后·训练提升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之所以能够成就的文名,也得益于欧阳修这位伯乐。

苏洵27岁才开始发愤为学,后进军科场,却连连落榜。

性格倔强的他,干脆把自己以前写的文章,然后闭门谢客,埋头读书,经过数年,终于文章大进,下笔千言。

据记载,宋仁宗嘉祐元年,48岁的苏洵携苏轼、苏辙兄弟,文章为“敲门砖”,拜访了益州知州张方平,希望这位文坛宿将的举荐。

张方平谦虚地说,文章方面,我,此事非欧阳修莫属。

张方平写了一封推荐信,让苏氏父子去京城拜访翰林学士欧阳修。

其实,在政治上,欧阳修与张方平曾因主张不同而交怨,( ),反而击节道:“后来文章当在此!”立即向宋仁宗上《荐布衣苏洵状》,在皇帝和士大夫间极力推誉,苏洵从此名动京师。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炙手可热付之一炬考验微不足道B.如日中天付之一炬磨砺人微言轻C.如日中天付之东流考验人微言轻D.炙手可热付之东流磨砺微不足道答案:B解析: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处在正午时刻,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付之一炬:给它一把火,指全部烧毁。

付之东流:把东西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坚定、忠诚或正确等)。

磨砺:摩擦使锐利,比喻磨炼。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人微言轻:人的地位低,言论主张不受他人重视。

根据语境和词语意思,应选B 项。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不但没有因为他是政敌的推荐而怠慢B.不但没有因为他是政敌的推荐而怠慢,当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C.但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并没有因为他是政敌的推荐而怠慢D.并没有因为他是政敌的推荐而怠慢,当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答案:A解析:先读文章,再欣赏评价,所以“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应该在前。

(完整版)《伶官传序》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伶官传序》练习及答案

、积累•整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勖.勉 仇雠. 盛.以锦囊 伶.官传序 泣下沾襟. 逸.豫.2、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不同含义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 。

今义: 2】抑.本其成败之迹 古义: 。

今义: 。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 。

今义: 。

4】 岂非人.事.哉 古义: 。

今义: 。

5】其意气 之盛,可谓壮哉 古义: 。

今义:1】于A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B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C 霜叶红于.二月花D 智勇多困于.所溺 2】其A 与其.所以失之者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 其.后用兵D 其.真无马耶6 判断下列句式 1】此三者,吾遗恨也。

2】 智勇多困于.所溺 7、翻译下列语句1】与尔三失,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8、名句默写1】满招损, 。

2】,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9、文学常识1】欧阳修 (1009— 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晚年号,谥 。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 倡导人。

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伶官传序》学案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盛.衰之理2】负.而前驱 3】及.凯旋而纳之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5 】函.梁君臣之首4、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负而前.驱2】函.梁君臣之首 3】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4】仓皇东.出 5 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6】抑本其成败之迹. 7】举.天下豪杰8】数十伶人 困.之 9】祸患常积于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6】而告以成.功.7】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昆玉所溺3】之A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B 莫能与之.争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E 之.二虫又何知F 吾欲之.南海,何如4】与其所.以.失之者5】而皆背晋以.归梁 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式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 “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 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大学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及历年考题

自考英语专业完全解析 ∙
自考会计专业完全解析 ∙ 各地自考专业调整
信息 ∙ 专题:辉煌自考30年 ∙ "我的自考之路"征文 ∙ 自考报名费收费标准
自考大学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及历年考题
1、谈谈本文的中心论点和有关警句对我们有什么启迪作用。

答:本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意为国家的兴衰、事业的咸少,主要取决于人事。

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将人的作为和国运盛衰之间的关系归结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对中心论点的精辟阐释,末尾进一步将这番道理推而广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因于所溺”,从伶人说开去,从更广的范围给人以启示。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飞速发展,无论国家或个人,要想获得发展和成功,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常常以这些格言警示自己,要不断地努力拼搏,居安思危,不骄不躁,谦虚谨慎。

2、试以本文第二段为例,说明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论证的。

答:第二段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先极力赞扬成功前的发奋、成功时意气的雄壮,接着写失败时形势的衰弱,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皆自于人欤”的结论格外令人信服、发人深省。

3、识别文中所运用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并说明其作用。

答:第二自然段概述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历史事实是事实论据,用典型事例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所以前两段构成了归纳论证。

第三自然段引用的《尚书》中冀满招损,谦得益力的名句是理沦论据,为论证提供了大前提,有力地推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园于所溺”的推论。

历年考题
1、(2008.10,单选1;2007.10,单选2)下列四组词语铃,最能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是
A.忧劳与逸豫
B.盛与衰
C.天命与人事
D.满与谦
答案:C
2、(2007.4,单选1)《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与例证法
B.例证法与对比法
C.对比法与类比法
D.类比法与例证法
答案:
B
3、(2008.10,词语解释2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答案:以组:用绳索。

4、(2007,10,词语解释2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答案:为天下笑:被天下的人嘲笑。

5、(2007.4,词语解释2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答案:忽微:细微小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