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学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1”事件已经过去了十二年之久,然而关于它细节与“真相”的种种质疑始终存在。这篇案例的主要内容是作者通过收集、引用大量互联网上的资料,对“9.11”事件前后美国政府的各个重要机构、国内有影响力的媒体以及一些大公司的创始人及当时负责人的宗教身份和宗教联系进行了汇总与分析,发现大量证据显示这些人都直接或者间接的与“马耳他骑士团”和“耶稣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作者对因“9.11”事件直接引发的伊拉克战争性质提出了质疑,暗示了“9.11”事件不是一次单纯的恐怖袭击事件,它背后是一场针对“异端”、披着自由外衣反自由的丑恶战争,并且提醒人们:耶稣会“这个八爪鱼”的触手已经伸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9.11”事件及文中所提供的种种信息来看,该案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危机的种种特征:

一是事件发生具有突发性和灾难性。谁也想不到“恐怖组织”会以这样一种方式突然袭击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如此关键的几个部位,并造成数千人的伤亡。

二是事件具有经验征兆的必然性和难以预知偶然性:鉴于美国多年来对穆斯林世界的打压,积蓄了多年的仇怨,必然会导致报复和打击,而且早前也有过征兆和预警但被忽视了;但其具体的攻击时间、形式和目标却无法预先确定。

三是因果传导性:“9.11”事件引发了美国民众的愤怒,可以说是伊拉克战争的“导火索”,并且使“反恐战争”成为了新的战争模式,对整个世界的格局与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是背后黑幕的隐蔽性:文中认为事件背后存在着不为人知的黑幕和深层次的宗教观念碰撞,耶稣会通过其“代理人”操控着世界的各个重要层面,打着自由和民主的幌子对宗教异己强烈排斥和无情打击,对世界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根据分析判断,本案例的作者持有下列立场和观点:作者对“9.11”事件的表面现象和官方公开描述解释深存质疑,通过挖掘在“9.11”事件前后美国政府的各个重要机构、国内有影响力的媒体以及一些大公司的创始人及当时负责人的宗教身份和宗教联系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大量证据显示这些人都直接或者间接的与“马耳他骑士团”和“耶稣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其后的伊拉克、阿富汗的战争也与耶稣会有着联系。但作者并没有明说,只是通过列举一些“事实”试图引导读者自己感受到911事件背后并不像官方公开描述的、而是存在着一定内幕的以及深层次的宗教观念碰撞,将其归结于天主教耶稣会对“9.11”事件的操纵。

但是这篇文章的可信度还是存在着值得商榷的地方。基督教是世界上拥有信徒最多的宗教。而且西方社会几百年来对天主教、耶稣会都有着种种阴谋论的说法,很多大大小小的事件都会有着对天主教/梵蒂冈教廷阴谋操纵的指责。宗教在西方社会传播普遍,宗教势力基本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个层面,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与宗教发生联系,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同时也会不断的发生摩擦和碰撞。所以说,如果因为“9.11”事件中某些人都与天主教有联系进而就断定是某个宗教势力幕后操纵,这种观点就不够理性。

再加之因为作者大量引用的是维基百科上的资料,维基百科本身就存在着大量争议,它的构建和运行管理制度,以及对于某些特定性的人物和事件描述可能会有失偏颇。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某个个人或者组织可以有意的在维基百科上构建作者所罗列的资料,对一些人物的简介也可以加以修改。所以说,这篇文章的可信度值得商榷。

但是不可否认,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对“9.11”事件审视的角度,让我们的思维不拘泥于事物表面以及官方公开的观点。可以从危机学方法论的角度上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有着很好的研究价值的。

危机就是指相对于特定主体而言,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客观存在的、可能导向重大负面价值而必须加以认知并作出抉择的特定阶段。

人们与危机相处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面对危机阶段、认识危机阶段、应对危机阶段。在面对危机阶段,危机的特征体现在具有具体特殊性、突发性、灾难可能性;在认

识危机阶段,危机的特征体现在具有难以预知性、因果传导性、经验征兆性;在应对危机阶段,危机的特征体现在具有时间紧迫性、次序优先性、博弈或然性。就危机本身发生的过程可以分为潜伏期、爆发扩展期、后果展现期。

在“9.11”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危机的上述各个阶段及特征也均有所体现。

关于危机的建构性问题,首先我们都知道危机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自然产生的,比如洪水、地震等自然灭害;二是人为引起的,如“9.11”等恐怖事件;三是人为导致的自然危机,比如由于人对环境的破坏而引起的自然灭害。但是,从直接原因看危机主要为两种:一是天灾,即自然危机;二是人祸,即人为危机。自然危机具有不可抗拒性,人们对自然危机的认识、研究相对较早且深入,对自然危机的管理机制也比较成熟。政府基本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自然危机,提前采取措施,而且能够在自然危机发生后通过全球性合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行动,把自然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可是人为危机的发生机理与自然危机不同,更具有偶然性,危害也更大,政府对人为危机的预警、救治措施研究也相对要少。

人为危机具有主体相对性,对某些主体来说的危机,对另一些主体来说不构成危机,或者某些主体为了解决自我生存危机,有意识的去给别的主体制造危机,即所谓的损人利己。因此说危机是可以建构的,具有建构性的危机往往是外在的、主动型的危机。

危机的建构性程度和水平视乎主体、需求、范围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最大的程度甚至可以运用国家机器或国家联合的强大力量来制造或抵御处理危机,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具有建构性的危机。

危机建构性是成立的,那么其对危机的应急管理有如下的启示: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在和平稳定时期,人们往往缺乏危机意识,而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起点。所以要设立危机研究机构、对危机进行防微杜渐。使政府和公众培养危机意识,通过日常的模拟危机情势,如进行消防演习、地震逃生等模拟演练来唤起公众对危机的正确认识,提高其抵御危机的能力。

二是要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建立常设性危机管理部门,制定权责明晰的危机反应机制。建立监控机制,进行情报的收集、整理、分析、通报、决策;建立应急预案,提前计划好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救援、恢复。对危机能进行预见性的治理,政府危机预防的目的除了对未发生的危机进行预警之外,还要预料一个危机解决后的未来可能情势。同时,要积极构建全球性危机预警体系。政府危机管理的最理想状态是将危机消灭在潜伏时期或萌芽时期。这有赖于政府部门对危机发生与程度、趋势和结果的预测、预报能力。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这些单靠一个或几个国家已经不可能,所以有必要构建全球性政府危机管理体系,降低危机发生的风险和预警成本。

三是要加强对危机的救治能力。绝大多数危机是无法准确预测的,所以危机发生后的政府及时救治是十分必要的。在“9.11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社会整体表现出的内在有序和恢复能力。虽然美国在危机处理的初期阶段反应不够及时有效,但是在其后的处理中,救援的开展、各部门的协作还是体现出它原有的完备性,这主要是因为它原来就制定有详尽的危机应对机制,而且也通过法律、法规加以了制度化。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突发性危机事件屡见不鲜。对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如何有效、及时、和平地处理这些突发性危机事件已经成为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政府作为国家政权机关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如何处理好社会危机事件将直接关系到政府在公民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和良好形象,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进而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我们要国际上的危机事件管理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完善我国的危机管理体系,对各类危机实现更有效地应急管理,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这次考试不用这个题,要换题目,所以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