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第七章石油与天然气的运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期生油带来的初次运移问题:
①石油是如何从低孔低渗的烃源岩中运移出来的, 动力?通道?
②烃源岩中含水很少,初次运移的相态是什么?
编辑ppt
13
一、运移相态
①石油主要是以游离相态运移的; ②水溶相态和游离相态对天然气的初次运移都是 重要的,天然气还可以呈扩散状态运移 ③油气可以以互溶(油溶气、气溶油)相态运移
编辑ppt
18
流体热增压作用
❖任何流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在封闭的条件下,孔隙流体的热 膨胀,必然造成孔隙压力的增加
L点(已封闭): 压力300bar 增加(1000m,25℃) 沿等容线增加压力
M点(已封闭): 压力720bar
❖热增压是异常高压形成的编重辑p要pt 因素
19
(3)异常高压的排烃作用
8
四、地层压力与异常地层压力
(1)地层压力(formation pressure) :地下多孔介 质中流体所承受的压力,亦称孔隙压力或流体压力
单位:帕斯卡(Pa) 或常用兆帕(MPa)
(2)静水压力:静止水柱产生 的压力(重量)称为静水压力
Pwgh
编辑ppt
9
四、地层压力与异常地层压力
(3)静岩压力:地下岩石的重量 产生的压力,又称为地静压力
编辑ppt
14
二、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
1.压实作用产生的瞬时剩余压力 (1)压实流体排出机理
有效应力定律:
SP
S:上覆负荷压力 σ:有效应力 P:地层压力
①压实平衡状态(正常压实状态) 岩石骨架颗粒达到紧密接触 孔隙压力为静水压力 无孔隙流体排出 编辑ppt
颗粒+流体
15
二、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
一、油气运移(hydrocarbon migration): 油气在地层条件下的移动
油气聚集
气 油
生油岩
气 油
初次运移
编二辑次pp运t 移
3
油气初次运移(hydrocarbon primary migration):
油气从烃源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初次运移
油气二次运移(hydrocarbon secondary migration):
油气进入储集层或运载层之后的一切运移
烃
源
油气藏
?
岩
?
运移通道
圈闭
编辑ppt
4
二、岩石的润湿性与毛细管力
(1)润湿性:
润湿作用是指固体表面的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液体取
代的一种作用。
(流体附着固体的性质)
θ=0:称完全润湿
接触角: θ>90:称不编辑润ppt 湿
θ<90:称润湿
5
润湿流体:易附着在固体上的流体,又称为润湿相 非润湿流体:不易附着在固体的流体,又称非润湿相
欠压实 蒙脱石脱水 生烃增压 流体热增压 … …
烃源岩封闭
形成异常高压
形成微裂缝
超过破裂极限
微裂缝闭合
编辑ppt
孔隙流体排出
20
3.烃类浓度梯度(扩散作用)
烃源岩与储集层之间存在浓度差:
扩散作用
低浓度
高浓度
运移动力:浓度梯度
低浓度
运移方向:烃源岩 储集层
编辑ppt
21
三、油气初次运移的通道
孔隙和微裂缝 1.孔隙
油气是在富有机质的细粒烃源岩层生成的, 却大都富集在高孔渗的储集岩层中。
储层
圈闭
通道
区
盖
层
域
油气是如何从烃源层“跑”到 储集层中聚集起来的呢?
编辑ppt
烃源岩
1
第七章 石油与天然气的运移
第一节 有关基本概念 第二节 石油和天然气的初次运移 第三节 石油和天然气的二次运移
编辑ppt
2
第一节 有关基本概念
③中间润湿的(mixed-wet):
部分亲油,部分亲水的岩石
编辑ppt
7
(4)岩石的润湿性对油气运移的影响
孔隙中的油水分布、流动方式、残留形式和数量
①亲水岩石中:水附着在孔隙壁上,油在孔 隙中心,油的运动必须克服毛细管力;
②亲油岩石中:油附着在孔隙壁上,水在孔
隙中心,油的运动不编受辑p毛pt 细管力的阻碍;
②压实欠平衡状态
新沉积物的沉积增加了上覆压力 岩石骨架颗粒进一步重新排列 孔隙压力超过静水压力,
形成瞬时剩余压力 孔隙流体排出
③沉积物恢复压实平衡状态
①
②
③
①
编辑ppt
颗粒+流体
16
2.烃源岩内部的异常高压
0
(1)沉积盆地异常高压十分普遍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辽东湾地区地层压力与埋深关系 编辑ppt
深度(m)
预测压力(MPa)
30
60
90
120
测井资料预测地层压力 地震Baidu Nhomakorabea料预测地层压力 静水压力趋势线
常压带
第一超压带 第一压力过渡带
第二超压带(П1)
第二超压带(П2) 第二压力过渡带
第三超压带
17
有机质的生烃作用(烃类生成形成异常高压)
❖干酪根演化生成液态烃和气态烃 ❖产物体积比干酪根体积多2-3倍
压力系数>1:异常高压 压力系数<1:异常低压
编辑ppt
11
地层压力(MPa)
0
50
100
150
0
1000
埋深(m)
2000 3000 4000
静岩压力
静水压力
5000
6000
7000
编辑ppt
12
第二节 石油和天然气的初次运移
油气初次运移(primary migration) 烃源岩的排烃(expulsion) 初次运移的环境:烃源岩环境,低孔隙度、低渗透率
二次运移环境:储集层环境 ①运移空间:孔隙度、渗透率比烃源岩高得多 ②水介质的存在:储集层中被水充满
编辑ppt
23
一、二次运移的相态
(2)岩石的润湿性 ①水润湿的(water-wet):
油水两相共存的孔隙系统中,如果水附着在岩
石孔隙表面,称水为润湿相,油为非润湿相,
这时称岩石为水润湿的或亲水的
编辑ppt
6
②油润湿的(oil-wet): 油水两相共存孔隙系统中,如果油附着在岩石 的孔隙表面,则油为润湿相,水为非润湿相, 这时称岩石为油润湿的或亲油的
(4)正常地层压力:
如果地下某一深度的地层压力 等于(或接近)该深度的静水压 力,则称该地层具有正常地层 压力
编辑ppt
10
四、地层压力与异常地层压力
(5)异常地层压力: 如果某一深度地层的压力明显高于或低于静水压力, 则称该地层具有异常地层压力。
(6)压力系数:某一深度的地层 压力与该深度静水压力的比值。
烃源岩正常压实阶段,静水压力,孔隙暢通 2.微裂缝
Snarsky(1962):孔隙压力达到静水压力的1.42-2.4倍
岩石就会产生微裂缝
Momper(1978): 孔隙压力达到上覆静岩压力的80%,
就能形成垂直裂缝。
编辑ppt
22
第三节 石油和天然气的二次运移
二次运移(secondary migration): 石油和天然气进入储集层以后的一切运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