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水土流失的发展及现状
2020年水土流失现状及保持对策论文
水土流失现状及保持对策论文摘要介绍了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阐述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并分析了其成因,从法制与规划、山区道路与煤矿生产建设、植树造林与水利建设等方面提出水土保持对策,以期为水土保持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流失;现状;危害;成因;水土保持;对策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
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下泄,淤积了江河湖库,加剧了灾害的发生,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给水土资源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
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的重大环境问题。
现对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措施作一探讨。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 __条件,使水土流失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
中国的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1-3],根据公布的全国第2次遥感调查结果,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7%,其中水力侵蚀面积达165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91万km2。
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面积为26万km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成因复杂。
土壤流失严重,根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
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为24亿t,其中上游地区年土壤流失总量达15.6亿t,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16亿t。
严重的水土流失给中国的 __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带来多方面的危害[4]。
2.1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土地石化和砂砾化,失去农业利用价值,减少了耕地面积。
水土流失使植被减少,地面覆盖率降低,土壤拦蓄地表径流能力减少,流失后坡地土壤持水力小,一旦遇干旱则农业产量下降,甚至绝收,人畜饮水也出现困难。
近50多年来,中国因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267万hm2以上,平均每年5万hm2以上,因水土流失造成退化、沙化、碱化草地约100万km2,占中国草原总面积的50%。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水土保持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进行分析,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1.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大量的水土流失导致了严重的土地贫瘠化和生态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土地荒漠化日益加重当前,我国的土地荒漠化问题依然严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
荒漠化给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
3.水资源短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而水资源的供给却无法满足需求。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4.自然灾害频发水土保持工作不力,导致了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山洪、滑坡等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是水土保持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1.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政府要加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建设,健全水土保持制度,建立健全的水土保持管理体系,完善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2.提高水土保持意识水土保持工作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让每个人都成为水土保持的参与者和行动者。
3.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要加大对农田水利的投入,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水平整治率,改善土地的水文条件,减少水土流失。
4.加强防护林建设防护林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风固沙、固碱保肥、保水保土、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重功效。
因此要加大对防护林建设的投入,扩大防护林面积,提高防护林的效益。
5.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力度,推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再生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6.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浅谈水土流失现状和治理
浅谈 水土流 失现状和治理
徐 海 婴
( 黑龙江省东宁县水务局
1 5 7 2 0 0)
擒要 : 人类要发展. 就 必 须 与 自然 保 持 协 调 和 谐 、 可 持 续 发 展 不 合 理 的经 济 活 动 是 造 成 水 土 流 失 的主 要 原 因 。 的关 系。 水和 土壤 是 一切 生物 繁 衍 生 息 的根 基 .是 人 类 社 会 可 4 . 2 . 1陡 坡 开 荒 、 顺 坡 垦 植
1 . 1 水 土 流 失对 人 类 生存 环 境 造 成 极 大 威 胁 土地 是 人 类 生 产 活 动最 基本 的 资源 和 劳动 对 象 。 人 类 对 土 地 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现在人类对 水土流失的现状 已经 非 常 严 重 , 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 、 土壤 盐 渍 化 、 沙化、 贫瘠化 、 渍 涝 化 以及 因 生 态 不 平 衡 而 引起 的 水 旱 灾 害 等 , 从 而 使 本 来 肥 沃 的土地不能生产 。 今 世 界 面 临 严 重 危 机 之 一 就 是 日趋 严 重 的水 土 流失 问题 。这个问题 目前各国都很关注, 联合 国也 将水土流失列 为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 1 . 2我 国 已成 为 世 界 上 水 土 流 失最 严 重 的 国家 中 国工 程 院 调 查 显 示 , 中 国 是 全 世 界 水 土 流 土 最 严 重 的 国 家, 已有 4 2 0 0万公顷的耕地 出现 不同程度 的水土流失 , 约 占中 国 耕地总 面积 的 4 3 % ; 每 年约有五十 亿吨泥 沙流入 江河湖海 , 其 中 6 2 % 左右来 自耕地表层 。 耕地荒漠化现 象也 日趋 严重, 目前 中国耕 地荒漠化面积 累计 已达一千万公 顷, 约 占中国耕 地面积 的 1 0 % 以
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发展趋势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发展趋势在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全世界已经开始注意到环境污染的全球性影响,环境污染的程度在不断扩大,而且大规模事件的发生也频频不绝,严重的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环境,甚至是生存的基础。
全球的气候开始变暖,臭氧层遭到日益的破坏,多种生物频临灭绝,森林减少,海洋污染,水污染、雾霾、危险性废物等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伤害,环境的严重恶化,造成了环境不能得到持续稳定,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经济的发展。
1当前水环境保护形势和研究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直接危害到人们的健康问题。
我国的七大水系水质均遭到污染,最为严重的是太湖、滇池水质,检测呈现为劣V类;其次是海河,为重度污染,黄河、淮河等水质遭到轻度污染。
综合我国的水环境,可以为分以下几点:①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控制遭到污染的水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都非常严重;②最主要的污染为重金属污染;③湖库水中氮、磷等浓度高,负荷大,甚至出现异常现象;④新型、复合型污染物源日趋扩大;⑤水资源超过开发限制,工业用水极度浪费。
全球的水资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上述情况也均有显现,不过发达国家都对水污染给予了有效的治理。
目前,国际上对于水污染,采取了生物监测、遥感监测等技术的应用,我国也相继开发和使用了多种水质监测系统。
美国开发了StreeterPhelps等模型体系和水质模型,以便对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进行描述。
我国对于水污染数值模拟的研究开发还在进一步进行中,虽然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水平还存在距离,不过我国所构建的湖库等水域富营养化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有着突破性进展。
2土壤环境保护形势和研究我国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以及日趋城市化,更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土壤环境逐步受到污染。
我国的受污染土壤大部分是因农药、重金属所至,矿区、石油以及固体废弃为主要污染来源,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以及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中国水土流失治理行业发展现状及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治理对策分析
中国水土流失治理行业发展现状及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治理对策分析一、水土流失治理的基本概况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壤耕作层被侵蚀、破坏,使土地肥力日趋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库,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导致水旱灾害发生,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对山区农业生产及下游河道带来严重威胁。
治理水土流失,是指按照水土流失规律、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的需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的工程、植物和耕作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实现对流域(或区域)水土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的活动。
它包括预防、管护、治理三方面内容。
水利工程时间长、资金投入多,对工程的结构、数量、质量等要求高。
此外,近年来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迫使大多数地区处需要进行水土保护,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对的水土保持工作,在保持经济正常发展情况下,为人民提供更加稳定的居住环境。
二、水土流失治理行业发展现状1、相关政策法规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广量大。
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94.91万平方公里。
严重的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恶化的集中反映,威胁国家生态安全、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制约山地和丘陵区,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和法规,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水土流失治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因水土流失,全国年均损失耕地100万亩,黄土高原严重区每年流失表土1厘米以上,东北黑土地变薄,一些地方的黑土层流失殆尽。
严重的水土流失,威胁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水土保持工作是指对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工作。
它不仅关系到环境生态的稳定和健康,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福祉。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急需加强治理措施来改善当前的现状。
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土地沙化严重。
我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东部和南部地区气候偏暖湿,北方和西部地区则大部分为干旱半干旱气候,这种气候差异导致了土地沙化的普遍存在。
土地沙化不仅影响了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还会对当地民生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二、水土流失严重。
因为大量的人为开垦、植被破坏、过度放牧等原因,水土流失严重。
在临近河流的平原地区,河岸、河床的冲刷也日益加剧,导致了水土资源的严重损失。
三、水资源短缺。
尽管我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一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
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在当前这样的形势下,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来改善水土保持的现状。
一、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是改善水土保持现状的重要举措。
通过梯田、沟渠、护坡等工程建设,可以有效地减缓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现象,提高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和恢复植被是改善水土保持现状的关键。
通过科学的植被恢复规划和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改善地表水质和地下水位,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三、加强水资源管理。
通过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有效管理水资源,保障水资源供应,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加强科学技术支撑。
加强科学技术支撑,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化、精准化和智能化发展。
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监测和评估,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技术含量和效率。
水土流失现状 (3)
水土流失现状简介水土流失是指由于水和风的侵蚀作用导致的土壤流失的现象。
水土流失对环境和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人类的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水土流失的现状以及其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有多种原因,其中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降雨、风、地形、土壤类型等。
降雨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短时间内大量的降雨会导致水流速度增加,进而增加土壤的侵蚀力。
风也会通过风蚀作用带走土壤颗粒。
地形的起伏和坡度也会影响水土流失的程度。
同时,不同的土壤类型对水土流失的抵抗能力也不同。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包括过度开发、不合理的农业耕种方式、森林砍伐等。
过度开发导致土地的裸露,增加了水土流失的风险。
不合理的农业耕种方式,如过度耕作、不合理的施肥等,会破坏土壤结构,增加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同时,森林砍伐也会破坏植被覆盖,削弱土壤的保持能力,进而加剧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影响水土流失对环境和经济都有严重的影响。
环境影响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侵蚀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2.水土流失会导致河流和湖泊的淤积,加剧水域的污染。
3.大量的土壤流失还会引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周围的人口和财产带来威胁。
4.水土流失破坏了土壤中的有机质,进一步加剧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剧了全球变暖的现象。
经济影响水土流失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2.淤积的河流和湖泊会导致水运的困难,加剧了运输成本。
3.水土流失引发的自然灾害会给周围的居民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4.水土流失对生态旅游业也带来了不利影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水土保持与治理水土流失虽然有一系列的不利影响,但是通过科学的水土保持与治理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
植被保持植被保持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
水土流失现状
水土流失现状概述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力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表层的水分和土壤被迅速流失的现象。
这种现象会给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当前,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水土流失的现状、成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严重危害了地表水资源和土地的可持续开发。
以下是水土流失的一些常见现状: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逐渐退化,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导致土地的质量下降。
这使得土地不再适合农业生产,并最终导致荒漠化的发生。
泥沙淤积因为水土流失,泥沙会被带到河流和湖泊中,导致水体被淤积。
随着时间的推移,淤积物会导致水深变浅,影响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也会影响水源的供应。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会破坏植被覆盖,导致生态系统的恶化。
植被的减少会加速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这对于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影响。
水资源丧失水土流失导致水源的流失和水体污染。
水资源的短缺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特别是在干旱地区。
成因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降雨、风力、地质构造等,并且这些因素在某些地区特别突出。
例如,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地区容易发生山体滑坡,降雨过程中暴雨和洪水易导致土壤的冲刷和侵蚀。
人类活动因素人类活动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的土地开垦、过度放牧、疏伐森林和不合理的农业耕作等活动都会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保水能力,从而导致水土流失。
解决方法解决水土流失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和人为因素,采取多种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植被的恢复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暴露,进而减少水土流失。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在土地规划和利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土壤保育的因素,合理划定农田、林地、草地等土地利用区域,并确保合理的轮作制度和耕作方式,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措施
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措施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
然而,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的现状及危害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过度放牧、陡坡开垦等行为使得土地失去了植被的保护,土壤变得疏松,在雨水和风力的作用下,大量的土壤被侵蚀和流失。
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还会破坏水利设施,加剧洪涝灾害的发生。
流失的土壤进入河流、湖泊,会淤积河道、水库,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增加防洪压力。
同时,环境破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垃圾的无序处理等,都使得空气、水和土壤受到严重污染。
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们的呼吸健康;水污染导致水资源短缺,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土壤污染则会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安全。
二、水土保持措施1、植树造林树木是水土保持的重要防线。
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降低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减少土壤流失。
同时,树木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在选择树种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的树种,并合理搭配乔、灌、草,形成多层次的植被结构。
2、退耕还林还草对于陡坡耕地和生态脆弱地区,应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恢复自然植被。
政府应给予相应的补贴和支持,鼓励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农业、林业和畜牧业,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3、修建梯田在山区和丘陵地区,修建梯田是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梯田可以减缓坡面水流的速度,增加雨水的入渗,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梯田便于农业生产和管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4、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包括修建谷坊、拦沙坝、淤地坝等。
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
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水土流失是指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和土地过度利用等原因,导致水源和土壤无法保持稳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水土的流失现象。
水土流失对农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都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水土流失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要限制地下水开采的总量和单井产量,并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
同时,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鼓励农民合理使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另外,要注重水资源的复养和水环境的治理,通过水环境监测和水体污染治理,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和污染。
其次,加强土地的保护和利用。
要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各类土地的功能区域,并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管和管理。
对于农田和林地,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如修建护坡、植树造林等。
对于城市建设用地,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推行节约用地政策,并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减少人为因素对土地的破坏。
第三,加强农田经营管理。
要鼓励农民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和管理方法,如轮作制度、种植多种作物轮番耕种等,减少耕地的连作障碍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要提倡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保持土壤的肥力和微生物的生态平衡。
另外,要加强农田的防护工作,修建沟壑、果园和茶园等,形成阻止水土流失的天然防线。
第四,推进综合治理。
要加强水土流失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及时掌握水土流失的发生和程度。
同时,要加强水土流失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水土流失的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和风险。
另外,要加强水土流失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进水土流失的防控工作。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和意识提升。
要加强对水土流失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土流失的认识和了解,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要加强水土流失问题的管理和责任分工,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协作和合作,形成合力,全面推进水土流失的防控工作。
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策略
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策略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策略水土流失是指由于土地的表层土壤被风、水等自然力量冲刷和侵蚀,导致土壤的迁移和流失。
水土流失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针对水土流失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策略。
首先,要加强水土保持意识的宣传教育。
通过广泛开展水土保持知识的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
可以组织一些宣传活动,如举办讲座、展览、宣传片等,向公众传递水土流失对环境和社会的危害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行动。
其次,要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水土保持的责任和义务。
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违反水土保持法规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处罚,以起到震慑作用。
第三,要推广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
传统的农耕方式往往会导致水土流失,因此需要引导农民采取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
例如,采用轮作、地膜覆盖、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农田裸露面积,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第四,加强土地的水利设施建设。
建设排水沟、拦河坝等水利设施,改善土地的排水状况,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还应加强水库的建设和管理,合理调节水资源的利用,减少洪水的发生频率。
第五,加强水土保持技术研发和推广。
积极推动水土保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水土保持的效果。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让农民学会正确使用水土保持技术。
综上所述,水土流失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制定法律法规、推广科学农业生产方式、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推广水土保持技术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问题,保护好我们的土地资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设美丽的家园。
水土流失状况及治理
水土流失状况及治理水土流失是指由于人类的不当开发利用和不恰当生态环境保护造成的水和泥土的流失。
其破坏性后果不容小觑。
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地的退化和沙漠化,同时还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因此,水土流失的治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较为严重,尤其是在西北、华北、南方山区以及长江流域等地区。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建设和工业化进程,水土流失问题更加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防治,比如荒山治理、荒地造林、护坡种植、水土保持林建设等。
然而,水土流失治理取得的成效还不够明显。
主要原因是缺乏系统、全面、长效的治理机制。
因此,未来还需要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首先,政府部门要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水土保持行业的经济机制,实行水土保持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运营方式,发挥市场作用,让“保护水土,造福人民”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
其次,为了防止水土流失问题再次发生,政府还应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
要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严格限制总量,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环境保护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对污染的监管和管理,实行较为严谨的环境标准。
此外,也需要倡导群众重视水土流失问题,让大众了解和认识到水土流失的严重性。
同时,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采取不同治理方式和技术措施,提高水土保持治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最后,还应该加强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使其更好地履行职责和责任。
在治理过程中,应该注重人居环境建设和社区建设,进行全媒体宣传,形成大众参与治理的良好氛围。
总之,水土流失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治理水土流失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需要探索长期、深远的治理方案,使得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水土流失现状
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造成的土壤表层被剥蚀和流失的现象。
近年来,水土流失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这不仅对环境和生态产生负面影响,也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对水土流失的现状进行细致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应对这一问题。
首先,水土流失的现状在世界各地都存在。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显示,全球土地表面的30%受到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影响,其中绝大多数发生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
这些地区往往容易发生干旱、洪涝和风暴等自然灾害,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和速度。
同时,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放牧、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以及森林砍伐等行为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水土流失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由于土壤被剥蚀和流失,其肥力和保水能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无法种植。
同时,被剥蚀的土壤以及随之带走的养分和农药等化学物质会污染河流和地下水,对水资源造成威胁。
此外,土壤流失还会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许多植物和动物失去生存的栖息地。
然而,水土流失问题并非不可解决。
为了应对水土流失,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往往容易导致水土流失,我们可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有机农业和保护性耕作等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合理轮作、退耕还林还草和绿色防护等措施,可以减轻农业对土壤的压力,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的产量。
第二,加强土壤保护和恢复。
通过定期测量和监测土壤质量,采取合适的保育措施,如植树造林、种植地被植物等,可以有效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
此外,需要加强对土壤侵蚀的研究,探索出更加有效的土壤保护技术。
第三,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应加大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关注,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来规范人类活动,减少对土壤的破坏。
同时,加强对土地利用和开发的规划管理,合理规划土地资源的使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第四,加强教育和宣传。
提高公众对水土流失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改变人们对土地和资源的利用方式。
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总结
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总结篇一: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对策浅谈我国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意义重大。
近几年,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出现加剧趋势,严重的水土流失已对中国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水土资源安全构成威胁。
一、水土流失现状(一)分布范围广、面积大中国国土面积960万km2,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2/3,在总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4%,林地占16.5%,天然草地占29%,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荒漠等占35%。
2004年,全国11条河流土壤侵蚀总量16.22亿t,其中长江、黄河流域土壤侵蚀总量分别为9.32亿t和4.91亿t。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全球屈指可数。
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占国土面积37%,其中:水蚀面积165万km2,风蚀面积191万km2,在水蚀、风蚀面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26万km2。
调查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二)形式多样且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
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石质山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伴随有大量的重力侵蚀;青藏高原以冻融侵蚀为主;西部干旱地区、风沙区和草原区,风蚀非常严重;西北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则是风蚀水蚀共同作用区。
(三)土壤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最直接的表现是土壤的被侵蚀流失。
据统计, 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 5.0×109t。
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 2.4×109t,其中上游地区达 1.56×109t,位于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 1.6×109t。
地球水土流失现状分析报告
地球水土流失现状分析报告当今世界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地球的水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
为了全面了解地球水土流失的现状,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水土流失的定义与概念1. 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指的是水或风侵蚀导致土壤表层的丧失和迁移的过程。
这一现象酿成了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下降、水资源浪费以及环境破坏等问题。
2. 水土流失的成因: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包括降雨、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农业实践)、自然因素(如地震和山体滑坡)等。
二、水土流失的影响与后果1. 农业产量下降: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农田产量减少,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困难。
2. 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了河流淤积、湖泊富营养化、水源污染等问题,危害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3. 社会经济损失:由于水土流失的影响,国家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治理,同时农民和农田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全球水土流失的现状1. 地理分布:全球范围内,水土流失问题普遍存在,其中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地区处于最严重的状态。
2. 影响范围:水土流失的影响范围广泛,不仅是农田和耕地,还包括草原、森林和城市等地区。
3. 防治措施: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了多种方法来防治水土流失,包括植树造林、修建沟渠、改善农业实践等。
四、建议与展望1. 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水土流失问题,建立有效的防治机制。
2. 提高意识与教育:人们应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广泛的教育宣传,加深人们对水土流失问题的认识。
3. 推动可持续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实现经济的绿色、循环发展。
综上所述,地球的水土流失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来应对这一挑战。
只有通过加强合作、提高意识与教育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才能保护好地球上宝贵的水土资源。
水土流失现状
水土流失现状
目前,全球范围内水土流失问题仍然严重存在。
根据联合
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大约有24亿吨土壤因水土流失而被侵蚀,占土地面积的10%左右。
以下是水土流失的
一些现状:
1. 亚洲:亚洲是全球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区之一。
中国是
该地区水土流失状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估计有超过30亿吨土壤每年被侵蚀。
另外,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
也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2. 非洲:非洲大部分地区也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沙
漠化、草原退化以及农田侵蚀是非洲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萨赫尔地区,土地退化的速度更快,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造成了威胁。
3. 美洲:南美洲和中美洲也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等国家的大片农田受到侵蚀,造成了农业生产和经济损失。
4. 欧洲:欧洲虽然水土流失问题相对较轻,但一些地区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例如,东南欧洲的农田和河流流域存在水土流失的风险。
5. 大洋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也存在水土流失问题。
尤其是澳大利亚的农业地区,在长期的干旱和极端天气的影响下,面临着严重的土壤侵蚀问题。
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正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缓水土流失的发生,包括改进农田管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推广可持续农业等。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水土保持发展的措施综述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水土保持发展的措施综述摘要:当前,我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通过对当前水土流失的现状分析,阐述了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以及水土保持的制约因素,探讨了水土保持发展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水利;可持续发展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我国目前水土流失的现状有资料显示,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约356万平方千米,其中受水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约165万平方千米,受风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约191万平方千米,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约有26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为水蚀、风蚀交错区。
由此可见,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问题有多严重,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加以认真解决,就根本谈不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所以,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积极地采用科学技术、不断完善技术管理措施来提高水土保持发展不仅是一项十分紧迫的环境问题,也是一项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及民生的重大问题。
2 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
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是当前唯一选择,尤其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如三峡库区。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科学技术。
2.1 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水土流失的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严重的是水源枯竭,河道断流,主要表现在,一是使土壤蓄水量减少,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占土壤总体积的30%~50%,空隙是水份存在的空间,是涵养水源的关键,由于土壤随水而去,贮水空间就随之丧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减少,从水文角度讲,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季节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
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措施
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措施水利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问题一直是一个持续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当前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水土流失问题的现状水土流失是指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由于各种原因而流失或丧失的现象。
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有很大的影响,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在水利建设中,水土流失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退化:长期的水土流失导致了土地的退化,使得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2. 水资源浪费:水土流失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 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引起了土地的沉积和侵蚀,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地区的生态平衡。
4. 土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使得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水土保持措施为了解决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问题,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1. 林地保护:在水利建设中,可以加强对林地的保护和管理,通过植树造林、抚育和经营等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2. 土地整治:对于已经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可以实施土地整治,修复土地,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地退化的程度。
3. 土地复垦:通过对荒地和退耕地进行复垦,使之重新成为可用的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的浪费和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4. 河道治理:对于有河流和水系的地区,可以通过河道治理,加强河道的护岸和清淤,减少河流的冲刷和侵蚀,保护土地资源。
5. 农田防护:在水利建设中,可以在农田内部设置坡面防洪设施、路沿和沟渠,并合理布置高标准农田,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由于盲目地、不尊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开发水土资源,造成如今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水土流失是人类不合理开发、滥用水土资源产生的严重后果,水土流失状况是衡量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劣程度的重要指标,水土流失直接导致水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1.水土流失现状地球表面的表层土壤是人类文明的基础。
当新土壤的形成速度超过侵蚀速度,并经历漫长地质年代后,就形成了土地。
土壤经过漫长的积累,形成了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反过来,植物又保护土壤免受侵蚀。
但人类活动将这种关联打破。
土地资源是三大地质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之一,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
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19世纪以来,全世界土壤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沙化、贫瘠化、渍涝化以及自然生态失衡而引起的水旱灾害等,使耕地逐日退化而丧失生产能力。
而其中水土流失尤为严重,乃当今世界面临的又一个严重危机。
水土流失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联合国也将水土流失列为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
目前,全球70%的国家和地区受到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灾害的危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其中陆地比例不足十分之三,计1.49亿平方公里,即149亿公顷,折合2235亿亩。
经过上亿年的沧桑演替,直至最近的数万年内,地球表层水陆之比才基本稳定。
在这149亿公顷陆地中,可耕地(包括草场、旱土和水浇地)为50亿公顷,不可耕地即荒漠化土地为36亿公顷,森林覆盖地38亿公顷,其余的25亿公顷则是冰天雪地和其它不毛之地。
地球表面有利用价值的土地,主要是指耕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
由于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致使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将逐渐减少。
全球50亿公顷可耕地中,已有84%的草场、59%的旱土和31%的水浇地明显贫瘠,饥饿和营养不良逐渐扩大,土地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已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
随着森林资源的逐渐消减,水土流失现象必然加剧,毁林灭草是加剧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
目前,全球水土流失面积达30%,每年流失有生产力的表土250亿吨。
每年损失500万-700万公顷耕地。
如果土壤以这样的毁坏速度计算,每20年丧失掉的耕地就等于今天印度的全部耕地面积(1.4亿公顷)。
中国工程院调查显示,中国是全世界水土流土最严重的国家,截止2004年,已有4200万公顷的耕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约占中国耕地总面积的43%;每年约有五十亿吨泥沙流入江河湖海,其中62%左右来自耕地表层。
此外,土地荒漠化、盐硷化面积也不断扩大。
据调查,1999年时,中国土地荒漠化、盐碱化面积即达267万平方公里,超过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
其中,西北是中国荒漠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占全国沙漠、戈壁的68%以上。
耕地荒漠化现象也日趋严重,目前中国耕地荒漠化面积累计已达一千万公顷,约占中国耕地面积的10%以上。
我国人口众多,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能够耕种的土地更为珍贵。
耕地面积在减少,每年人口却增加1400万人,如这两个逆向增长继续下去,我国的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
2.水土流失危害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水土流失使耕地表土变薄,质地粗化,土壤肥力下降,蓄水能力降低,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威胁。
水库淤积,河床抬高。
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淤塞了下游河道和水库,削弱了河道的泄洪和通航能力,降低了水库调蓄洪水能力,加剧了防洪压力。
草原“三化”。
水土流失使草原沙化、碱化、退化,同时造成湿地大面积萎缩,高原湖泊大量消亡,草原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
沙漠化扩大,沙尘暴加剧。
严重的风蚀使土地沙漠化迅速扩大,同时为沙尘暴的持续加剧提供沙尘来源。
滑坡、泥石流频发。
泥石流易形成急流险滩,穿越山区的铁路,冲毁路基桥涵,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同时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在高山深谷,水土流失常引起泥石流灾害,危及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水质恶化。
水土流失常携带大量的化肥、农药等的残余有害有毒物质进入江河湖库,污染水体,使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
生态恶化,贫困加剧。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恶化,水旱等自然灾害加剧,农林牧业生产量降低,人们生活贫困,贫困县几乎分布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3.我国水土流失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土地面积中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沙漠等占35%。
由于特殊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全国绝大多数省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全国七大流域和内陆河流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几乎涉及所有省、市和自治区。
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相互交错。
根据水土流失的特点,全国粗略划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南方石质山区、风沙区、平原区等七个大的水土流失类型区。
每年流失的土壤达50亿吨。
2004年全国土壤侵蚀量为16.22亿吨,相当于从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失掉1厘米厚的表层土壤。
水土流失量主要来自坡耕地水力侵蚀和沟道重力侵蚀,并由此导致水土资源破坏,降低土地生产力。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工矿开发破坏了原始地貌和植被,产生大量弃土弃渣,严重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水土保持能力,增加了水土流失的潜在威胁。
4.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已扩展到国土总面积的38.2%。
黄河是典型的水土流失的铁证,黄土高原的形成、大陆沙漠化的扩大都向我们敲响警钟,发出警告。
水土资源的丧失,是人类最大的损失。
对水土资源无度的开发破坏,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侵害,是无法用经济价值来衡量的。
水土流失给农业,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是惨重的。
第2次遥感普查结果表明,经过近年来的综合防治,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程度有所减轻,但从全国来看,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总体来看,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
目前,平均每年水土流失面积达1万km[2],沙漠化也呈扩展趋势。
据最新的卫星遥感图片显示,在我国的北方,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一条东西长约4500km,南北宽约600km 的黄色带正在扩展。
从治理上看,全国367万km[2]水土流失面积中,亟待治理的有220万km[2],还有2666.67万hm[2]坡耕地要改造。
长江上游、黄河中游、风沙地区、黑土地等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如果按照现在的治理速度和技术水平,要半个世纪才能初步治理一遍。
更为严重的是,在土石山区、石灰岩地区、黑土地以及一些人口密集的水土流失区,如果不能尽快治理,人们就有可能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
为了防治水土流失,改善人类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巨大的补偿投资,特别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由于治理难度太,时间长、效率低,这种补偿投资往往比水土流失本身带来的经济损失太几倍乃至几十倍。
5.水土流失的原因影响和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面坡度陡峭(地形),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地面组成物质),高强度暴雨(降雨),地面没有植被覆盖(植被)等。
从水土流失发展的历史和当前的现状两方面,可以看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从历史上看,在远古时候(五六千年以前),人们主要在平地上种粮维持生活,山区、丘陵区都有茂密的森林或草原,到处青山绿水,基本上没有水土流失。
后来由于人口增加,平地种粮不够吃,就到山区、丘陵区去,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种粮,于是就产生了水土流失。
由于水土流失,土地日益瘠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粮食产量一年不如一年,加上人口增多,为维持生存又进一步毁林毁草,扩大陡坡开荒种粮,致使水土流失就进一步加剧。
这种“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就是典型的例证。
从当前的现状看,有些地方仍旧继续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种粮。
随着农村人口的增长,人多耕地少的矛盾日趋突出,群众盲目向山地进军,大面积毁林开荒,又由于科技意识较低,广种薄收,植被遭受了空前的破坏。
同时,山地开荒未成梯级地,山坡随意开垦,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随着各种基本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暴涨,木材、燃料的需求日益增多,致使森林不断减少。
光山秃岭不断由丘陵区向山区、高原和平原转化扩展,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发展,人们生存的空间和环境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有些地区由于开矿采石、修路及城市开发等基本建设,大量开挖土地,破坏原生地面,并随意倾倒弃土弃渣,形成虚土陡坡,暴雨一来,就产生水土流失。
随着经济建设日趋发展,人类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经济效益的驱使使部分人淡漠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淡漠了水土保持的意识。
在生产建设中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自己利益无视社会利益;只顾当前不管后人。
重开发轻保护的思想十分严重。
环保意识差,水土保持观念淡漠,对水土保持只顾短期效益,重建设轻治理,没有全盘统筹考虑的思想。
6水土流失治理的建议6.1推广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以往治理水土流失主要以工程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为辅,这不仅使生态环境得不到根本性的治理,而且投资大、重复性投入难以克服,经济负担沉重。
采用以生物措施为主的综合治理,充分利用了荒山荒地,虽然一次性投资很大,但它的潜力也很大,在无需肥水的条件下,随着年限的增长,产投比迅速增大,与此同时,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也得到合理的利用,生态环境将由恶性循环转变为良性循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可观。
生物措施主要包括:①提高土地生产率,建设基本农田。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草。
③改善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
④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做好生态恢复。
6.2首先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战略思路“重建设轻治理”、“重开发轻保护”的思想,都是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的重要原因.破坏容易,治理却难上加难.正如前面所言,治理水土流失所需要的资金之大,所耗费的时问之长,难度之大,效率之低,这一切的投入远远超过了水土流失本身所带来的损失。
水土保持的宗旨就是为保持土地具有永续的生产力,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在未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在水土流失区域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水土流失才能得以控制。
6.3要完善投入机制,增强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资金投入机制,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根本保障。
把植树造林、科技扶贫、山区开发、以工代赈等资金与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相结合,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使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各路资金拼盘使用,统筹计划,统一安排,进一步增强水土保持工作力度。
6.4植树造林要加大加大对干热河谷地区、沙漠化地区等生态脆弱区造林投入力度,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草,恢复林草植被,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