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doc

心电图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doc
心电图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doc

心电图:一个小格为0.04秒,一个大格为0.2秒;一个小格为O.lmv, 一个大格为().5mv, 两个大格为lmvo

标准电压:lmv=l()mm。

P波:代表心房肌除级的电位变化。

P波时限一般小于0.12秒。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2mv。

P波方向:I、II、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低平均可。

PR间期: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级至心室开始除级的时间。

PR间期时限:0.12?0.20秒,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一般不超过().22秒。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级的电位变化。

时间:正常人QRS时间一般不超过0.11秒。多数在0.06?0.10秒。

R峰时间:VI、V2导联一般不超过0.04秒,V5、V6导联不超过0.05秒。

Q波:正常人Q波时限一般不超过0.03秒(除III和AVR导联外)。III导联Q波的宽度可达0.04秒。

正常情况下,Q波深度不超过同导联R波振幅的四分Z—。

正常人VI、V2导联不应出现Q波。但偶尔出现可呈QS波。

J波: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Z交接点称为J点。

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的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的复级过程。

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级时的电位变化。

方向:I、II、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III、AVL、AVF、VI?V3

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若vl的T波方向向上,则V3?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

振幅:除III、AVL、AVF、VI?V3导联外。其他导联T波振幅一般不应低于同

导联R波的10分Z-o T波在胸导联有时可高达1.2?1.5mv尚属正常。

QT间期:指QRS波群得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代表心室肌除级和复级全过

程所需的时间。

QT间期:正常范围为().32?0.44秒。

U波:在T波之后0.02?0.04秒。

早期复级:V3?V5导联、II、III、AVF导联ST段呈凹而向上抬髙。

右心房肥大:P波高尖,其振幅20.12mv,以II、III、AVF导联表现最突出,又称“肺型P波”。

左心房肥大:P波增宽,其时限20.12秒,P波常呈双峰型,两峰间距20.04秒,以I、

II、AVL导联最明显。又称“二尖瓣P波”。

双心房肥大:1.P波增宽20.12秒,其振幅>0.25mv o

2.V1导联P波高大双向上、上下振幅均正常范围。

左心室肥厚:1.胸导联RV5 或RV6>2.5mv; RV5+SV1 >4.0mv (男)或>3.5mv (女性)。

2.肢体导联R I >1.5mv; RAVL>1.2mv; RAVF>2.0mv; R I +SITI> 2.5mVo

3.CORNELL 标准:RAVL+SV3>2.8mv (男性)或>2mv (女性)。

4.QRS波群时间延长到0.1?0.11秒。

右心室肥厚:1.V1导联R/S21,呈R型或Rs型,重度右心室肥厚可使VI导联呈qR 型(除外心肌梗死);v5导联R/SW1或S波比正常加深;AVR导联以R波为主,R/q或R/S21。

2.Rvl+Sv5>1.05mv (重症>1.2mv); RAVR>0.5mv?

3.心电轴右偏2+90°(重症可〉+110°)

4.常同时伴有右胸导联(vl、v2) ST段压低及T波倒置,属继发性ST-T改变。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VI?V6导联呈rS (R/S<1)

双侧心室肥厚:1.大致正常心电图:由于双侧心室电压同时增高,增加的除级向量方向相反互相抵消。

2.单侧心室肥厚心电图:只表现出一侧心室肥厚,而另一侧心室

肥厚的图形被掩盖。

3.双侧心室肥厚心电图:既表现右心室肥厚的心电图特征(如vl

导联R波为主,电轴右偏等),又存在左心室肥厚的某些征象(如v5导联R/S

>1, R波振幅增高等)。

心内膜下肌缺血:下壁导联II、IIL AVF导联可出现高大直立的T波。

前壁心内膜下缺血:胸导联可出现高耸直立的T波。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下壁心外膜下缺血,下壁导联II、III、AVF导联可出现倒

置的T波;

前壁心外膜下缺血,胸导联可出现T波倒置。

心肌损伤:1.心内膜下心肌损伤ST段压低。

2.心外膜下心肌损伤ST段抬高。

心绞痛发作,II、11【、AVF导联及v4?v6导联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1 mv o “缺血型改变”:1.缺血发生心内膜肌层,使对向缺血区的胸导联出现髙而直立的T波。

2.缺血发生心外膜肌层,则而向缺血区的导联出现T波倒置。

缺血使心肌复级时间延长,特别时3位相延缓,引起QT间期延长。

“损伤型改变”:损失心肌导联出现ST段抬高。ST段明显抬高可形成单向曲线。

“坏死型改变”:“坏死型”图形改变主要表现为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时限20.03秒,振幅4分Z1/R)或者呈QS波,一般认为:梗死的心肌直径〉20?30mm或厚度>5mm

才可产生病理性Q波。

超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产生高大的T波,以后迅速出现ST上斜型或弓背向上型抬高与高耸直立T波相连。由于急性损伤阻滞,可见QRS振幅增高并轻度增宽,但尚未出现异常Q波。

急性期心肌梗死: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出现异常Q波或QS波;T波有直立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

近期心肌梗死:抬高的ST段恢复至基线,缺血型T波由倒置佼深逐渐变浅,坏死型Q波持续存在。

陈旧期心肌梗死:常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数月Z后,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倒置、低平趋于恒定不变,残留下坏死型的Q波。

前间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或QS波主要出现在vl?v3导联。

前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或QS波主要在v3?v5导联。

侧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出现在I、AVL、v5、v6导联。

前侧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仅出现在v5、v6导联。

高侧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仅岀现在I、AVL导联。

下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或QS波出现在II、III、AVF导联。

正后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或QS波v7?v9导联。

而与正后壁相对应VI、V2导联出现R波增高、ST段压低及T波增高(对应性改变)。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或QS波出现在胸导联(VI?V5)。

右心室心肌梗死:ST段抬高MO.lmv,出现在V3r?V4i?导联。

非透壁性心肌梗死(非Q型)或称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T段抬高或压低及T波倒置

ST-T改变可呈规律演变。但不出现异常Q波。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指2个或2个以上相邻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ST段抬高的标准为v2-v3导联男性J点20.2mv,女性抬尚20.15mv,在其它导联男性,女性J点抬高20」mv。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表现为ST段压低和(或)T波倒置或无ST-T异常。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vl?v5导联及I、aVL导联ST段抬高,冠状动脉造影、左前降支近段闭塞。

1.心肌梗死合并其它病变: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多发于左心室前壁)时,可见

ST段持续性抬高达数月以上(ST段抬高幅度常20.2nw同时伴有坏死型Q波或QS 波)。

2.心肌梗死合并有右束支阻滞时心室除级初向暈表现出心肌梗死特征,终末向暈表现出右

阻滞特点。一般不影响两者的的诊断。

3.在存在左束支阻滞的情况下,在QRS波群为正向(R波为主)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NO.lmv;在vl?v3导联出现ST段压低NO.lmv;在QRS波群为负向(S波为主)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髙NO.5mv均提示左束支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

窦性心律:P波在III AVF 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窦性心动过速:成人窦性心率>10()次/分,PR间期及QT间期缩短有时可伴有继

发性ST段轻度压低和T波振幅降低。

窦性心动过缓:成人窦性心率<60次/分,:

窦性心律不齐: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秒。

窦性停搏:规则的PP间距屮突然岀现P波脱落,形成长PP间距,且PP间距与正常PP间距不成倍数关系。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1?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且不易用阿托胡等药物纠正

2.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

3.在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基础上,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房速、房扑、房颤)又称为慢一快综合症。

联律间期:异位搏动与其前窦性搏动Z间的时距,折返途径与激动的转导速度等可影响联律间期的长短。

代偿间歇:期前收缩出现的异位搏动代替了一个正常窦性搏动,其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

间位性的期前收缩:又称插入性期前收缩,指夹在两个相邻正常窦性搏动Z间的期前收缩,其后无代偿间歇。

单源性期前收缩:指期前收缩来自同一异位起搏点或有固定的折返径路,其形态、联律间期相同。

多源性期前收缩:指在同一导联屮出现2种或2种以上形态及联律间期互不相同的异位搏动。

频发性期前收缩:依据出现的频度可人为地分为偶发和频发性期间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

1.期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P波或无相关的P波

2.期前出现的QRS形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秒,T波方向多与QRS的主波方向相反。

3.往往为完全性代偿性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的两个窦性P波间距等于正常PP间距的2倍。

房性期前收缩:

1?期前出现的异位的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2.P, R 间期>0.12 秒。

3.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性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2倍。

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某些房性期前收缩的P‘ R间期可以延长若异位QRS-T波。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若异位P'下传心室引起QRS波群增宽变形,多呈右束支阻滞。

交界性期前收缩:

1.期前出现的QRS-T波,其前无窦性P波,QRS-T形态与窦性下传者基本相同。

2.出现逆形A波(P波在II、III、AVF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可发生于QRS波群Z 前(P‘ R间期<0.12秒)或QRS波群Z后(RP‘间期<0.2秒)或者QRS相重盞。

3.大多为完全性代偿性间歇。

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以及与房室交界区相关的心动过速但常因P'不易辨别。频率一般在160?250次/分节律快而规则QRS形态一般正常(伴有束支阻滞或室内差异性传导时, 可呈宽QRS 波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1濒率多在140?200次/分

2.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秒

3.如能发现P波,并且P波频率慢于QRS波频率,P R无固定关系(房室分离)则可明确诊断。

4.偶尔心房激动夺获心室或发生性融合波,也支持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性心动过速:胸导联QRS波呈左束支阻滞,下壁导联II、III、AVF 呈高振幅R波。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在心房、房室交界区或心室,又称加速的房性、交界性或室性自主心律。

频率比逸搏心率快,比阵发性心动过速慢,交界性心律频率多为70?130次/分,室性心

率频率多为60?100次/分。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时,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出现上、下交替改变。

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可见一系列增宽变形QRS波群,以3个?10个心搏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的正负方向,每次发作持续数秒到数十秒而自行终止,但极易复发或转为心室颤动。

心房扑动:P波在II、IIL AVF扑动波呈锯齿状,频率为240?350次/分。

心房颤动:正常P波消失,代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颤波的频率350?600次/分RR 绝对不齐,QRS波一般不增宽。

心房颤动伴有室内差异传导:若是前一个R R间距偏长而与下一个Q R S波相距

较近时,易出现一个增宽变形的QRS波。

心室扑动:无正常QRS-T波,频率达200?250次/分。

心室颤动:QRS-T波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均匀的低小波,频率200?500次/分。

房性逸搏:1.在一个较窦性周期为长的间歇(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或窦性静止之后的较长间歇)之后出现一个房性P'波。

2.此房性P,波形态特点视为房性异位起搏点部位而异,但与同导联

的窦性P波不同,频率50?60次/分。

3.房性P'波之后多继以室上性QRS波群,P‘ R间期在0.12?0.2s Z间。

交界性逸搏:

1.在一个较长间歇后延迟出现的QRS波群。

2.QRS波群的形态与窦性下传者相同,偶可伴非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而呈畸形。

3.QRS波群前后可见逆行P'波P‘ R间期<0」2秒,RP,<0.2秒,或QRS波群前后均不见逆行P'波

4.交界性逸搏前偶尔可出现窦性P波,但PR间期<0.1秒。

室性逸搏:

1.在一个较窦性周期为长的间歇后,出现一宽大畸形的室性QRS波群,QRS波群时间多在0.12?0.16秒,ST段与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2.逸搏前间歇多数不规则,少数亦可称为规则。在临终前逸搏前间歇常进行性延长。

3.室性逸搏的QRS波群前后多无相关的P波。

房性心动过速:

1?起源于窦房结附近的房速,其P'波形态与窦性相似。

2?起源于右心房上部的房速,在II、ITL aVF导联上P'波直立。

3?起源于右心房下部的房速,II、ITL aVF导联P'波倒置。I、v6导联倒置。窦房阻滞:PP 间距逐渐缩短,于出现漏搏后PP间距又突然延长成文氏现象。房内阻滞:P波增宽N0.12秒,出现双峰,切迹$0.04秒。

一度房室阻滞;PR间期延长,P R间期>0.2秒(成人)P R间期>0.22秒(老年人)。二度房室阻滞:P波后QRS波脱漏分两种:

1.二度I型房室阻滞: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到P波下传受

阻,脱漏1个Q R S波群,漏搏后房室阻滞得到一定改善P R间期又趋缩短Z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

2.二度II型房室阻滞: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三度房室阻滞:P波与QRS波毫无关系(PR间期不固定)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1.成人Q R S波群时间20.12秒。

2.V1、V2导联QRS呈rsR'型或M型。此为最具特征性改变。

3.1、V5、V6导联S波增宽而有切迹,其时限20.04秒。

4.AVR导联呈QR型其R波宽而切迹

5.V1导联R峰时间>0.05秒

6.VI. 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

7.1、V5、V6导联T波方向与终末S波方向相反仍为直立。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1.成人QRS波群时间$0.12秒。

2.V1、V2导联呈rS波(其I?波极小,S波明显加深增宽)或呈宽而深的QS波

3.I、AVL、V5、V6导联R波增宽顶峰粗顿或有切迹。

4.I、V5、V6导联q波一般消失。

5.V5、V6导联R峰时间>0.06秒。

6.ST-T方向通常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左前分支阻滞:

l.Q R S波群心电轴左偏在-45。一90。o

2.11、III、AVF 导联QRS 波呈rS 型。

3.I、AVL导联呈qR型。

4.AVL导联R峰时间$45毫秒。

5.QRS时间轻度延长,但<0.12秒。

左后分支阻滞:

1.QRS波群心电轴右偏在+90°?+180。。.

2.I、AVL导联QRS波呈rS型。

3.111、AVF 导联QR 型。

4.QRS时间轻度延长,但<0.12秒。

预激综合征:

1.PR间期缩短<0.12秒。

2.QRS波增宽20.12秒。

3.QRS波起始部有预激波。

4.P-J间期一般正常。

5.出现继发性ST段改变。

LGL综合征:PR间期<0.12秒,但QRS起始部无预激波。

髙血钾:

1.细胞外血钾浓度超过5.5mmol/l,致使QT间期缩短和T波高尖,基底部变窄。

2.血清钾〉6.5mmol/l时,QRS波群增宽,PR及QT间期延长,R波电压降低及S波加深,ST段压低。

3.血清钾〉7mmol/L QRS波群进一步增宽,PR及QT间期进一步延长。

低血钾: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以及U波增高(U波〉0.1mv或U/T>1或

T?U融合、双峰),QT间期一般正常或轻度延长,表现为QT?U间期延长。

高血钙:ST段缩短和消失,QT间期缩短。

低血钙:ST段明显延长,QT间期延长、直立T波变窄、低平或倒置。

化工分离工程知识点培训资料

1.什么叫相平衡?相平衡常数的定义是什么? 由混合物或溶液形成若干相,这些相保持物理平衡而共存状态。热力学上看物系的自由焓最小;动力学上看相间表观传递速率为零。Ki=yi/xi 2.简述分离过程的特征?什么是分离因子,叙述分离因子的特征和用途。 答:分离过程的特征:分离某种混合物成为不同产品的过程,是个熵减小的过程,不能自发进行,因此需要外界对系统作功(或输入能量)方能进行。 分离因子表示任一分离过程所达到的分离程度。定义式:i j ij i j y y x x α= 3.请推导活度系数法计算汽液相平衡常数的关系式。 汽液相平衡关系:L i V i f f ??= 汽相:P y f i V i V i φ??= 液相:OL i i i L i f x f γ=? 相平衡常数:P f x y K V i OL i i i i i φγ?== 4.请写出活度系数法计算汽液相平衡常数的关系式,并指出关系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 5.什么是设计变量,如何通过各单元设计变量确定装置的设计变量。 在设计时所需要指定的独立变量的数目,即设计变量。 )2(+-+∑-∑=∴C n N N N N r e c e v u i ① 在装置中某一单元以串联的形式被重复使用,则用r N 以区别于一个这种单元于其他种单元的联结情况,每一个重复单元增加一个变量。 ② 各个单元是依靠单元之间的物流而联结成一个装置,因此必须从总变量中减去那些多余的相互关联的物流变量数,或者是每一单元间物流附加(C+2)个等式。 6. 什么叫清晰分割法,什么叫非清晰分割法?什么是分配组分与非分配组分?非关键组分是否就一定是非分配组分? 答:清晰分割法指的是多组分精馏中馏出液中除了重关键组分(HK)之外,没有其它重组分;釜液中除了轻关键组分(LK)之外,没有其它轻组分。非清晰分割表明各组分在顶釜均可能存在。 在顶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只在顶或釜出现的组分为非分配组分。

精简心电图知识点整理

①p波、P-R间期②P-P→心率、节律③QRS振幅/宽度、主波方向、电轴(I 、III看)、异常Q波④ST段、T波⑤预激波 【QRS波宽大畸形可见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颤伴预激 第一节心电图的检测内容和正常数据 (一)P波:

(三)ST-T段: 第二节心房、心室肥大 第三节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一、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缺血性:①心内膜→T波高大②心外膜→T波倒置 损伤性:①心内膜损伤/典型心绞痛→ST段压低②心外膜损伤/变异型心绞痛→ST段抬高【鉴别】冠心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

第三节心律失常 二、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窦P在,心律快,RR小于3大格,PR少于3小格” 【其他】心率多在100~180bpm,逐渐开始逐渐停止,可伴发继发性ST-T改变 2.窦性心动过缓:“窦P在,心律慢,RR超过5大格,PR大于3小格” 常伴窦性心律不齐 3.窦性停搏:长的时间内无P波发生、无QRS波群(可出现逸搏QRS)、长P-P与窦律周期不呈整倍数关系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①持续窦缓(心率<50bpm)②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③过缓-过速综合征 ④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或传导障碍(双结病变)

六、心脏传导异常(一)病理性传导障碍

二度II型A VB易发展为高度或完全性A VB,是安置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三度 【定义】又称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激动完全被阻滞不能下传到心室,阻滞部位可位于房室结、 希氏束或双束支或三分支 【心电图特点】 ①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各自保持固有心律(房室分离) ②P波频率(心房率)较心室率快(必须特征) ③如果完全阻滞在房室结内,其下位起搏点多在希氏束,QRS波群不宽,心室率在40~60bpm ④如果完全阻滞在希氏束或三束支,起搏点在心室内,QRS宽大变形,心室率20~40bpm 【notice】在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中,如果偶尔出现P波下传到心室者,称为几乎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治疗】安置心脏起搏器 【可发生房室分离的疾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干扰与脱节、房颤 束支 与分 支传 导阻 滞 概述 一侧束支发生阻滞时,激动从健侧心室越过室间隔后再缓慢激动阻滞一侧的心室,在时间上可延长达 40~60ms。在心电图上根据QRS时限是否≥0.12s分为完全性与不完全性束支阻滞 右束支 传导阻 滞 【右束支阻滞常见,其原因有】由单侧冠脉供血、右束支细长、其不应期较左束支长 【临床意义】右束支阻滞常见于健康人,也常见于心脏病病人 【机制】RBBB时,室间隔从左向右除极,然后除极左室,最后除极右室,QRS前半部正常,后半部 QRS时间延长、形态改变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心电图特点】 “PR正常QRS后半宽,QRS还比3格宽;V1V2 M型,S-T下移T倒转” ①V1、V2导联出现rSR’波或出现宽大切迹的R波 ②V5、V6及Ⅰ导联的S 波增宽粗纯≥0.04秒 ③avR导联出现终末R波,R波宽且有切迹 ④V1 或V2导联R峰时间(V ATV1)≥0.06秒 ⑤QRS波时限≥0.12秒 ⑥继发性ST-T改变:方向与QRS波终末向量方向相反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特点】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相似,唯有QRS的时间<0.12s R’>r 左心室除极 房间隔开始除极,方向为向右,由于右束支 阻滞,故方向改变向左传,形成小r

分离工程考题(选择,填空)

重点:掌握分离过程的特征,分离因子和固有分离因子的区别,平衡分离和速率分离的原理。 难点:用分离因子判断一个分离过程进行的难易程度,分离因子与级效率之间的关系。 ?1、说明分离过程与分离工程的区别 ?2、实际分离因子与固有分离因子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3、怎样用分离因子判断分离过程进行的难易程度 ?4、比较使用ESA与MSA分离方法的优缺点。 ?5、按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不同,传质分离过程可分为那两类 ?6、分离过程常借助分离剂将均相混合物变成两相系统,举例说明分离剂的类型. 1、下列哪一个是机械分离过程() (1)蒸馏(2)吸收(3)膜分离(4)离心分离 2、下列哪一个是速率分离过程() (1)蒸馏(2)吸附(3)膜分离(4)沉降 3、下列哪一个是平衡分离过程() (1)蒸馏(2)热扩散(3)膜分离(4)离心分离 1、分离技术的特性表现为其()、()和()。 2、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因此需加入()来达到分离目的。 3、分离过程分为()和()两大类 4、分离剂可以是()或(),有时也可两种同时应用。 5、若分离过程使组分i及j之间并没有被分离,则()。 6、可利用分离因子与1的偏离程度,确定不同分离过程分离的()。 7、平衡分离的分离基础是利用两相平衡(组成不等)的原理,常采用()作为处理 手段,并把其它影响归纳于()中。 8、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和()两类。 9、速率分离的机理是利用溶液中不同组分在某种()作用下经过某种介质时的() 差异而实现分离。 10、分离过程是将一混合物转变为组成()的两种或几种产品的哪些操作。 11、工业上常用()表示特定物系的分离程度,汽液相物系的最大分离程度又称为 ()。 12、速率分离的机理是利用传质速率差异,其传质速率的形式为()、()和()。 13、绿色分离工程是指分离过程()实现。 14、常用于分离过程的开发方法有()、()。 1、分离过程是一个() a.熵减少的过程; b.熵增加的过程; c.熵不变化的过程; d. 自发过程 2、组分i、j之间不能分离的条件是() a.分离因子大于1; b.分离因子小于1; c.分离因子等于1 3、平衡分离的分离基础是利用两相平衡时()实现分离。 a. 组成不等; b. 速率不等; c. 温度不等 4、当分离因子()表示组分i及j之间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分离。 a. ; b. ; c. 5.下述操作中,不属于平衡传质分离过程的是() a. 结晶; b. 吸收; c. 加热; d. 浸取。 6、下列分离过程中属机械分离过程的是(): a.蒸馏; b. 吸收; c. 膜分离; d.离心分离。 7、当分离过程规模比较大,且可以利用热能时,通常在以下条件选择精馏法():

关于心电图的知识点

关于心电图的知识点 P波:代表心房除极,ⅠⅡaVF、V4~V6向上,aVR向下。 振幅肢导<0.25mv 胸导<0.2mv 时间<0.12s PR间期:P波起点到QRS起点,代表心房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0.12-0.20s QRS:代表心室除极,一般0.06-0.10s,大于0.12s视为异常。 Q波:除aVR以外,正常人Q波时间小于0.04s,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4。J点:QRS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为J点。大多在等电位线上,通常随ST段的偏移而发生移位。 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 ST段一般在等电位线上。上抬:V1 V2一般不超过0.3mv,V3不超过 0.5mv,V4-V6及肢体导联不超过0.1mv。 下移:所有导联一般不超过0.05mv。 T波:大多与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向下。 若V1的方向向上,则V2-V6就不应再向下。 QT间期:指QRS起点到T波终点,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全过程。正常范围 0.32-0.44s。心率越慢,QT间期越长;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 U波:T波之后0.02-0.04s出现的振幅很小的U波,方向大体与T波一致。V3 V4较易见到,U波明显增高-----血钾过低。 心房肥大 1 右房肥大P波尖而高耸,≥0.25mv,但是P波不增宽。ⅡⅢavF最为突出, 称为肺性P波。 2 左房肥大P波增宽,时限≥0.12s,且常呈双峰,两峰间距≥0.04s,ⅠⅡaVL 导联明显,又称二尖瓣型P波。 心室肥大 左室肥大Rv5+Sv1〉4.0mv(男性)或者〉3.5mv 电轴左偏 右室肥大V1导联R/S≥1,Rv1+Sv5〉1.05mv 电轴右偏 心肌梗死 1 超急性期梗死发生后数分钟高大的T波,ST段斜形抬高,尚未出现Q波。 2 急性期梗死后数小时或数日坏死性Q波(时间≥0.04s 振幅≥1/4R),损 伤性ST段升高,缺血性T波倒置。 3亚急性期梗死后数周至数月,ST段恢复至基线,缺血型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坏死型Q波持续存在。 4陈旧期梗死后3-6个月或更久,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残留下坏死性Q 波。 (心电图定位:前间壁V1 V2 V3;前壁V3 V4;前侧壁V5 V6;高侧壁ⅠavL; 广泛前壁V1-V6;下壁ⅡⅢavF;后壁V7 V8 V9) 心房扑动:正常P波消失,代之连续的大锯齿状扑动波(F波),F波在ⅠⅢavF 导联中可见。室律规则,QRS一般不增宽。 心房颤动:正常P波消失,代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颤动波,V1最明显。室

《生物分离工程》知识点整理(DOC)讲解学习

《生物分离工程》知识点整理(D O C)

生物分离工程 第一章(绪论) 生物分离工程的定义和过程 生物分离工程定义(名词解释): 为提取生物产品时所需的原理、方法、技术及相关硬件设备的总称,指从发酵液、动植物细胞培养液、酶反应液和动植物组织细胞与体液等中提取、分离纯化、富集生物产品的过程。 过程: 目标产物捕获 目标产物初步纯化(萃取、沉淀、吸附等方法) 目标产物高度纯化和精制 细胞分离三种手段:重力沉降离心沉降过滤 第二章 离心分离原理和方法: 原理:离心沉降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发生的。 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受到的离心力: 式中: r为离心半径,即从旋转轴心到沉降颗粒的距离; ω为旋转角速度; N为离心机的转数,s-1

方法:(1)差速离心分级 (2)区带离心(差速区带离心、平衡区带离心) 离心分离设备: 离心力(转速)的大小:低速离心机、高速离心机、超离心机 按用途:分析性、制备性 按工业应用:管式离心机、碟片式离心机 实验室用以离心管式转子离心机,离心操作为间歇式 悬浮液的预处理方法和目的: 方法: 1.加热:最简单和最廉价的处理方法。黏度、促凝聚、固体成分体积、破坏凝胶结构、增加空隙率 调pH值:方法简单有效、成本低廉 2.凝聚:在凝聚剂(如铝盐、铁盐、石灰和NaCl)作用下,细胞蛋白质等胶体去稳定,并聚集成1mm大小的凝聚块的过程。(机理:破坏双电层,水解后胶体吸附,氢键结合等) 3.絮凝:在絮凝剂高分子聚合电解质的作用下,胶体颗粒和聚合电解质交连成网,形成10mm大小的絮凝团过程。(机理:絮凝剂主要起中和电荷、桥架和网络作用)

4.惰性助滤剂:一种颗粒均匀、质地坚硬的粒状物质,用于扩大过滤表面的适应范围,减轻细小颗粒的快速挤压变形和过滤介质的堵塞。(使用方法:预涂层;按一定比率混合。 助滤剂种类:硅藻土、纤维素、未活化的炭、炉渣、重质碳酸钙等。) 目的:提高过滤速度和过滤质量是过滤操作的目标。 各种细胞破碎技术原理和优缺点: 原理:许多生物产物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保留在细胞内,需破碎细胞,使目标产物选择性地释放到液相。破碎的细胞或其碎片去除后,上清液用于进一步的分离纯化。 细胞破碎技术分为:机械破碎法、化学法、物理渗透法 机械法和化学法的比较 机械破碎法缺点: A、高能、高温、高噪音、高剪切力,易使产品变性失活; B、非专一性,胞内产物均释放,分离纯化困难; C、细胞碎片大小不一,难分离。 化学破碎法缺点: A、费用高; B、化学或生化试剂的添加引起新的污染; C、破碎速度低,效率差,一般只有有限的破碎,常与机械 法连用。 物理渗透法

(完整版)分离工程试题总结(最终版)

一、填空题 1、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熵减过程)。 2、分离因子(等于1),则表示组分i 及j 之间不能被分离。 3、分离剂可以是(能量ESA )或(物质MSA ),有时也可两种同时应用。 4、速率分离的机理是利用溶液中不同组分在某种(推动力)作用下经过某种介质时的(传质速率)差异而实现分离。 5、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萃取剂回收段)。 6、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 7、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8、流量加合法在求得 ij x 后,由(H )方程求 j V ,由(S )方程求 j T 。 9、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组成的改变)决定,故可由(相平衡方程)计算各板的温度。 10、三对角矩阵法沿塔流率分布假定为(衡摩尔流)。 11、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通过一定压力梯度的动量传递),(通过一定温度梯度的热量传递或不同温度物流的直接混合)和(通过一定浓度梯度的质量传递或者不同化学位物流的直接混合)。 12、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分离要求高)或(最困难)的组分最后分离。 13、热力学效率定义为(系统)消耗的最小功与(过程)所消耗的净功之比。 14、分离最小功是分离过程必须消耗能量的下限它是在分离过程(可逆)时所消耗的功。 15、在相同的组成下,分离成纯组分时所需的功(大于)分离成两个非纯组分时所需的功 16 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物料平衡和相平衡)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17、分离过程可分为 机械分离 和传质分离两大类。其中传质分离过程的特点是过程中有 质量传递 现象发生。常见的传质分离过程有 精馏 、 吸收 、 萃取 。 18、在泡点法严格计算过程中,除用修正的M-方程计算 液相组成 外,在内层循环中用S- 方程计算 级温度 ,而在外层循环中用H-方程计算 汽相流率 。 19、影响气液传质设备处理能力的主要因素有 液泛 、 雾沫夹带 、 压力降 和 停留时间 。 20、常见的精馏节能技术有 多效精馏 、 热泵精馏 、 采用中间冷凝器和中间再沸器的精馏 和 SRV 精馏 。 21、常压下 苯-甲苯 物系的相平衡常数更适合于用公式Ki= pis/ P 计算。 22、清晰分割法的基本假定是:馏出液中除了 重关键组分 外没有其他 重组分 ,而釜液中除了 轻关键组分 外没有其他 轻组分 。 23、下列各单元中,混合器 单元的可调设计变量数为0 , 分配器 单元的可调设计变量数为1。 二、简答题 1、怎样判断混合物在T ,P 下的相态,若为两相区其组成怎样计算? 答:对进料作如下检验 = 1 B T T = 进料处于泡点,0=ν i i Z k ∑ > 1 T >B T 可能为汽液两相区,ν>0 < 1 T 1 T D T 进料为过热蒸汽 2、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节省精馏过程能耗有哪些措施? 3、根据两相状态不同 , 平衡分离过程可分成几类 (1) 假定有一绝热平衡闪蒸过程,所有变量表示在所附简图中。求: 1) 总变更量数Nv; 2) 有关变更量的独立方程数Nc ; 3) 设计变量数Ni;

化工原理分离工程知识点

说明分离过程与分离工程的区别? 答:分离过程:是生产过程中将混合物转变组成不同的两种或多种相对纯净的物质的操作;分离工程:是研究化工及其它相关过程中物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分离过程中分离设备的共性规律,是化学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际分离因子与固有分离因子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答:前者是根据实际产品组成而计算,后者是根据平衡组成而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别用级效率来表示。错误:固有分离因子与分离操作过程无关 怎样用分离因子判断分离过程进行的难易程度? 答:分离因子的大小与1相差越远,越容易分离;反之越难分离。 按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不同,传质分离过程可分为哪两类? 答:平衡分离过程:采用平衡级(理论板)作为处理手段,利用两相平衡组成不相等的原理,即达到相平衡时,原料中各组分在两个相中的不同分配,并将其它影响参数均归纳于级效率之中,如蒸发、结晶、精馏和萃取过程等。大多数扩散分离过程是不互溶的两相趋于平衡的过程。速率分离过程:通过某种介质,在压力、温度、组成、电势或其它梯度所造成的强制力的推动下,依靠传递速率的差别来操作,而把其它影响参数都归纳于阻力之中。如超滤、反渗透和电渗析等。通常,速率控制过程所得到的产品,如果令其互相混合,就会完全互溶。 分离过程常借助分离剂将均相混合物变成两相系统,举例说明分离剂的类型。 答:分离过程的原料可以是一股或几股物料,至少必须有两股不同组成的产品,这是由分离过程的基本性质决定的。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媒介)而引起的,分离剂可以是能量(ESA)或物质(MSA),分离剂有时也可两种同时应用。例如,要把糖水分为纯净的糖和水需要供给热量,使水分蒸发,水蒸气冷凝为纯水,糖在变浓的溶液中结晶成纯糖。或供给?令量,使纯水凝固出来,然后在较高剃温度下使其隔出化;这里所加入的分离剂为ESA。也可将糖水加压,通过特殊的固体膜将水与糖分离。这里所加入的分NEW口e录制小视频离剂为MSA。此外,ESA还可以是输入或输出的功,以驱动泵、压缩机;在吸收、萃取、吸附、离子交换、液膜固膜分离中,均须加入相应的MSA。

心电图知识点总结

右心房肥大:1.P波高尖,电压≥0.25mV,在II、Ⅲ、aVF导联最明显。2.在V1导联上P波前部高尖,起始P波指数IPI>0.03 mm.s。 左心房肥大:1.P波增宽≥0.12S,常呈前底后高的双峰P波,双峰间距≥0.04S,Ⅰ、Ⅱ、aVL导联较明显。2.在V1导联上,Ptf≤-0.04mm.s(ptfV1为P波终末电势)。 左心室肥大:1RV5≥2.5mV;RV5+SV1>4.0mV(男)或 3.5mV(女)。2QRS时间略延长,达0.10-0.11s,v5导联VAT≥0.05s。3ST-T段改变:V5、V6等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下移>0.05mV,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4心电轴左偏但不超过-30。 右心室肥大:1QRS波群电压增高:RV1>1mV,RV1+SV5>1.2mV,RaVR>0.5mV。2 QRS 波群形态改变:V1导R/S>1,V5导R/S<1。3 心电轴右偏,尤其是>110者。4 V1导VAT>0.03S,但QRS波群并不延长。 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缺血性T波改变,损伤型ST段改变,坏死型Q波改变(1.Q波时间大于或等于0.04S;2.Q波电压>同导R波的1/4。) 心肌缺血 心绞痛:典型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多在15分左右,面对缺血区出现的导联上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下移≥0.1mV,T波倒置低平或双向。变异型心绞痛:ST段抬高,常伴T 波高耸,对应导联则表现为S-T段下移。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S-T段下移,呈水平或下垂型下移,幅度≥0.05mV。2,T波改变,表现为低平、双向(尤其是先负后正)、倒置。3,U波持续倒置。 室性早搏:1,提早出现的QRS-T波群,其前无提早出现的异位P'波;2,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2S;3,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4,有完全性代偿间期,即室早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时距等于两个窦性P-P间距。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房性或房室交界性早搏,频率大多为160-250次/分,节律快而规则。2,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时间≤0.10S。 室性心动过速:1,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频率多在140-200次/min,室律可略有不齐;2,QRS波群增宽畸形,时间≥0.12S,T波方向相反;3,如能发现窦性P波,可见窦性P波的频率比QRS波群的频率缓慢,可发生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这是诊断室速最可靠的依据。 心房颤动: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间距不匀齐的房颤波(f波),频率在350-600次/min,V1导联最清楚,其次是Ⅱ、Ⅲ、aVF。2,心室律绝对不规则。3,QRS波群形态正常。 I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P波后均伴有QRS波群;P-R间期延长≥0.21S。 II度房室传导阻滞:A,Ⅱ度1型,又称莫氏1型或文氏型: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到出现一次心室漏搏。B,Ⅱ度Ⅱ型:P波有规律地出现,P-R间期恒定;QRS 波群成比例地脱漏,形态正常或增宽、畸形。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P-P间距与R-R间距各有其固定的规律性;心房率大于心室率,即P波频率高于QRS波群频率;QRS波群形态取决于异位起搏点的位置。 右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时间≥0.12S;V1、V2导联QRS波群呈rSR'(M)型或宽大而有切迹的R波,S-T段压低,T波倒置;Ⅰ、V5、V6导联呈宽而有切迹的S波,时间≥0.4S。 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时间≥0.12S;QRS波群V1、V2导联常呈rS型或QS型,Ⅰ、V5、V6导联q波减小或消失,呈宽大、有切迹或顶部粗钝的R波。 预激综合征:P-R间期<0.12S,P波一般为窦性型;QRS波群时间≥0.12S;QRS波群起始部粗钝,形成所谓的预激波;继发性ST-T段改变。 血钾过低或缺钾:S-T段压低>0.05mV,T波低平或倒置;U波增高,以V2、V3明显,可达0.1mV以上。 血钾过高:1,最初表现T波高尖,基底狭窄,双支对称而呈"帐篷样";2,血钾>6.5mmol/L 时,QRS波群增宽,R波降低,S波加深,S-T段压低;3,血钾>7.0mmol/L时,P波消失(窦室传导),QRS波群增宽、畸形,P-R延长,心室率缓慢。血钾过高的最后阶段可发生室速、室扑、室颤甚至心室停搏。 低血钙:S-T段延长,QT间期延长,直立T波变窄低平或倒置。

生物分离工程知识点整理共8页

生物分离工程 第一章(绪论) 生物分离工程的定义和过程 生物分离工程定义(名词解释): 为提取生物产品时所需的原理、方法、技术及相关硬件设备的总称,指从发酵液、动植物细胞培养液、酶反应液和动植物组织细胞与体液等中提取、分离纯化、富集生物产品的过程。过程: 目标产物捕获 目标产物初步纯化(萃取、沉淀、吸附等方法) 目标产物高度纯化和精制 细胞分离三种手段:重力沉降离心沉降过滤 第二章 离心分离原理和方法: 原理:离心沉降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发生的。 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受到的离心力: 式中: r为离心半径,即从旋转轴心到沉降颗粒的距离; ω为旋转角速度; N为离心机的转数,s-1 方法:(1)差速离心分级 (2)区带离心(差速区带离心、平衡区带离心) 离心分离设备: 离心力(转速)的大小:低速离心机、高速离心机、超离心机 按用途:分析性、制备性 按工业应用:管式离心机、碟片式离心机 实验室用以离心管式转子离心机,离心操作为间歇式 悬浮液的预处理方法和目的: 方法: 1.加热:最简单和最廉价的处理方法。黏度、促凝聚、固体成分体积、破坏凝胶结构、增加空隙率 调pH值:方法简单有效、成本低廉 2.凝聚:在凝聚剂(如铝盐、铁盐、石灰和NaCl)作用下,细胞蛋白质等胶体去稳定,并聚集成1mm大小的凝聚块的过程。(机理:破坏双电层,水解后胶体吸附,氢键结合等) 3.絮凝:在絮凝剂高分子聚合电解质的作用下,胶体颗粒和聚合电解质交连成网,形成10mm大小的絮凝团过程。(机理:絮凝剂主要起中和电荷、桥架和网络作用) 4.惰性助滤剂:一种颗粒均匀、质地坚硬的粒状物质,用于扩大过滤表面的适应范围,减轻细小颗粒的快速挤压变形和过滤介质的堵塞。(使用方法:预涂层;按一定比率混合。助滤剂种类:硅藻土、纤维素、未活化的炭、炉渣、重质碳酸钙等。) 目的:提高过滤速度和过滤质量是过滤操作的目标。 各种细胞破碎技术原理和优缺点: 原理:许多生物产物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保留在细胞内,需破碎细胞,使目标产物选择性地释放到液相。破碎的细胞或其碎片去除后,上清液用于进一步的分离纯化。

心电图口诀记忆,临床医师每年必考!

心电图口诀记忆,临床医师每年必考! 心电图是实践技能考试的必考内容,心电图虽然复杂,但是实践技能考试大纲所要求考查的心电图的难度不是很大,医学教育网特意给大家整理了心电图的速记口诀,希望对大家复习有所帮助! 正常心电图 1.没刻度的 2. 有刻度的(临床常用) 纵向每一小格代表0.1mV,横向每一小格代表0.04s。(因为心电图机的灵敏度和走纸速度分别是1mV/cm和25mm/s.) P波:<0.25mV, <0.12s QRS波:0.06~0.10s PR间期:0.12~0.20s QT间期:<0.40s HR(心率):60~100次/min 3.所有的12个导联(肢体导联Ⅰ,Ⅱ,Ⅲ,aVR,aVL,aVF;胸导联V1,V2,V3,V4,V5,V6):

各段意义: 纵向每一小格代表0.1mV,横向每一小格代表0.04s。(因为心电图机的灵敏度和走纸速度分别是1mV/cm和25mm/s.) 一句话牢记10种心电图 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个周期,分成几行给你看,要注意。(P,QRS,T波;PR,QT间期) 2、左心室肥大:只要看V5大于5格,是上下纵的5格(即V5导联QRS波>0.25mV) 3、右心室肥大:只要看V1大于2,格,是上下纵的2格(即V1导联QRS波中R/S>1,也就是R波>S波的幅度) 4、心房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也就是P波的位置上乱七八糟的。可发展为心室颤动。(即P波的位置被大小不一的小f波取代,而QRS波正常) 心室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正常QRS波消失,只剩下大小不一的小波。

化工分离工程重点

化工分离工程复习题 第一章 1、求解分子传质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1)分子运动理论2)速率表示方法(绝对、平均)3)通量 2、漂流因子与主体流动有何关系? p/p BM反映了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定义为“漂流因子”。因p>p BM,所以漂流因 数p/p BM>1,这表明由于有主体流动而使物质 A 的传递速率较之单纯的分子扩散要大一些。 3、气体扩散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扩散系数与系统的温度、压力、浓度以及物质的性质有关。对于双组分气体混合物,组分的扩散系数在低压下与浓度无关,只是温度及压力的函数。 4、如何获得气体扩散系数与液体扩散系数? 测定二元气体扩散系数的方法有许多种,常用的方法有蒸发管法,双容积法,液滴蒸发法等。液体中的扩散系数亦可通过实验测定或采用公式估算。 5、描述分子扩散规律的定律是费克第一定律。 6、对流传质与对流传热有何异同? 同:传质机理类似;传递的数学模型类似;数学模型的求解方法和求解结果类似。 异:系数差异:传质:分子运动;传热:能量过去 7、提出对流传质模型的意义是:对流传质模型的建立,不仅使对流传质系数的确定得以简化,还可以据此对传质过程及设备进行分析,确定适宜的操作条件,并对设备的强化、新型高效设备的开发等作出指导。 8、停滞膜模型、溶质渗透模型和表面更新模型的要点是什么?各模型求得的传质系数与扩散系数有何关系,其模型参数是什么? 停滞膜模型要点:①当气液两相相互接触时,在气液两相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各有一个很薄的停滞膜,溶质A 经过两膜层的传质方式为分子扩散。②在气液相界面处,气液两相出于平衡状态。 ③在两个停滞膜以外的气液两相主体中,由于流体的强烈湍动,各处浓度均匀一致。关系:液膜对流传质系数k°G=D/(RTz G), 气膜对流传质系数k° L=D/z L 对流传质系数可通过分子扩散系数D和气膜厚度z G或液膜厚度z L来计算。模型参数:组分A

心电图总结笔记及典型心电图判读

左房肥大: 左房肥大P增宽,V1改变最明显. 双峰距超过0.04',P波切迹双峰显. 右房肥大: 右房肥大P高尖,ⅡⅢavF最明显. 肺A高压是根源,肺心先心均可见. 左室肥大: 左室肥大高振幅,RV5高达2.5mv. 若加V1s值,男高4.0mv女高3.5mv. V5室壁激动>0.05,电轴左偏约-30' 横位Ravl高1.2mv,RⅠ+SⅢ>2.5mv. RⅡ+RⅢ高达4.0,左肥高尖更清楚. 右室肥大: 右室肥大看V1,试看R/S两相比. 如若R/S>1,右肥诊断立考虑. 假如单看V1值,R波应≥1.0mv. 若加V5的S值,综合1.2mv就问诊. 顺钟较常出现,平均电轴>+110' 心梗 Q单下倒,急梗快救. Q遗倒T, 陈旧性梗阻非急. Q单:指ST呈单向曲线抬高

Q遗:指Q波不消失 窦性心率: 频率不快也不慢,每分搏动60~100之间.P波外貌长半圆, P-R0.12'-0.20'之间.P-P距差0.16',ⅠⅡ导轴不偏. 顺逆钟均可见,窦性心律可诊断.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整齐,P-P间隔有差异. 同导相差>0.16秒,P-R正常应熟记. 窦性停搏: 窦性P波无规律,较长时间不见P. 长短P-P不成比,窦性停搏要考虑. 逸搏与逸搏心律: 逸搏常在窦缓时,被动代偿是机制. 逸搏波形同早搏,也分交界与房室. 逸搏出现周期后,这个特点要熟记. 逸搏出现连三次,逸搏心律便成立. 房性期前收缩: 异位早搏P颠倒,P'在QRS前后找. 若与QRS相重叠,P波一定找不到. P'在QRS前见到,P'-R小于0.12'. QRS后边遇到P',R-P'<0.2'莫忘了. 提前QRS室上性,完全代偿为交界.

化工分离工程知识点精选文档

化工分离工程知识点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1.什么叫相平衡?相平衡常数的定义是什么? 由混合物或溶液形成若干相,这些相保持物理平衡而共存状态。热力学上看物系的自由焓最小;动力学上看相间表观传递速率为零。Ki=yi/xi 2.简述分离过程的特征?什么是分离因子,叙述分离因子的特征和用途。 答:分离过程的特征:分离某种混合物成为不同产品的过程,是个熵减小的过程,不能自发进行,因此需要外界对系统作功(或输入能量)方能进行。 分离因子表示任一分离过程所达到的分离程度。定义式:i j ij i j y y x x α= 3.请推导活度系数法计算汽液相平衡常数的关系式。 汽液相平衡关系:L i V i f f ??= 汽相:P y f i V i V i φ??= 液相:OL i i i L i f x f γ=? 相平衡常数:P f x y K V i OL i i i i i φγ?== 4.请写出活度系数法计算汽液相平衡常数的关系式,并指出关系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 5.什么是设计变量,如何通过各单元设计变量确定装置的设计变量。 在设计时所需要指定的独立变量的数目,即设计变量。 )2(+-+∑-∑=∴C n N N N N r e c e v u i ①在装置中某一单元以串联的形式被重复使用,则用r N 以区别于一个这种单元于其他种单元的联结情况,每一个重复单元增加一个变量。 ②各个单元是依靠单元之间的物流而联结成一个装置,因此必须从总变量中减去那些多余的相互关联的物流变量数,或者是每一单元间物流附加(C+2)个等式。 6. 什么叫清晰分割法,什么叫非清晰分割法?什么是分配组分与非分配组分?非关键组分是否就一定是非分配组分? 答:清晰分割法指的是多组分精馏中馏出液中除了重关键组分(HK)之外,没有其它重组分;釜液中除了轻关键组分(LK)之外,没有其它轻组分。非清晰分割表明各组分在顶釜均可能存在。

内科心电图相关知识点复习小结完整版

内科心电图相关知识点复习小结完整版(一) 2006-12-16 1:11:24信息来源:医学考研网 ?内科心电图相关知识点复习小结(一) 心电图 Electrocardiogram(ECG) 第一节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1.心电图产生原理 ? 静息状态外正内负 ? 除极(depolarization)状态外负内正电源前电穴后电极对向电源--向上波形? 复极(repolarization) 电源后电穴前电极对向电源--向下波形 ? 复极方向与除极方向相反心外膜向心内膜 ? 心电向量(vector)具有强度和方向性的电位幅度 –与心肌细胞数量呈正比 –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距离呈反比 –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夹角呈反比 ? 心电综合向量原则 2.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 P波:心房的除极过程 ? P-R段(P-Q段):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 ? P-R间期: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 ? QRS波群及命名:心室除极 ? ST段和T波:心室缓慢和快速复极 ? Q-T间期: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 3.心电图导联体系 ? 肢体导联(limb lead) –Einthoven三角

–标准导联--双极肢体导联I II III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 aVR aVF –额面六轴系统 ? 胸导联(Chest lead) –单极导联V1-V6 –肢体导联三个电极各串一5kW电阻,将三者连接起来,构成无干电极,为负极 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1.心电图测量 ? 走纸速度25mm/s时,纵线1mm=0.04s 标准电压1mV=10mm时,横线1mm=0.1mV ? 心率的测量:60/R-R或P-P间期的秒数 ? 各波段振幅的测量:QRS波起始前的水平线上缘到波顶,下缘到波底 ? 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12导同步心电图 ? P波、QRS波、Q-T间期从最早起点至最晚终点 ? P-R间期从最早P起点至最早QRS起点 –单导心电图 ? P波、QRS波:最宽的P波、QRS波 ? P-R间期:最宽大P波且有Q波 ? Q-T间期最长 –测量各波时间应自波形起点的内缘测至波形终点的内缘 ? 平均心电轴: –概念:平均QRS电轴,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说明心室在除极过程的总时间内的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是额面电轴 –测定方法:I、III;目测;代数和 –临床意义

心电图速记口诀,临床医师考前必背!

心电图速记口诀,临床医师考前必背! 心电图是实践技能考试的必考内容,心电图虽然复杂,但是实践技能考试大纲所要求考查的心电图的难度不是很大,今天小编特意给大家整理了心电图的速记口诀,希望对大家复习有所帮助! 正常心电图 1.没刻度的: 2. 有刻度的(临床常用): 纵向每一小格代表0.1mV,横向每一小格代表0.04s。(因为心电图机的灵敏度和走纸速度分别是1mV/cm和25mm/s.) P波:<0.25mV, <0.12s QRS波:0.06~0.10s PR间期:0.12~0.20s QT间期:<0.40s. HR(心率):60~100次/min. 3.所有的12个导联(肢体导联Ⅰ,Ⅱ,Ⅲ,aVR,aVL,aVF;胸导联V1,V2,V3,V4,V5,V6):

各段意义: 纵向每一小格代表0.1mV,横向每一小格代表0.04s。(因为心电图机的灵敏度和走纸速度分别是1mV/cm和25mm/s.) 一句话牢记10种心电图 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个周期,分成几行给你看,要注意。(P,QRS,T波;PR,QT间期) 2、左心室肥大:只要看V5大于5格,是上下纵的5格(即V5导联QRS 波>0.25mV) 3、右心室肥大:只要看V1大于2,格,是上下纵的2格(即V1导联QRS波中R/S>1,也就是R波>S波的幅度) 4、心房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也就是P波的位置上乱七八糟的。可发展为心室颤动。(即P波的位置被大

小不一的小f波取代,而QRS波正常) 心室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正常QRS 波消失,只剩下大小不一的小波。 此时病人极度危险,随时心室骤停,应及时电除颤。 5、窦性心动过缓:P波正常,且每个心动周期,即两个P波之间,也叫P-P间期,都大于5个大格(25个小格),是左右横的格。(即P-P 间期>1.00s,可算出心率<60次/min ) 6、窦性心动过速:P波正常,且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大格(15个小格),是左右的格。(即P-P间期<0.60s,可算出心率>100次/min ) 7、房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8、室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9、典型心肌缺血:V4,V5,V6的ST段下移 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宽+ST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壁看

分离工程复习资料

化工分离工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对传质分离过程有一个总体了解。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化工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一般) 识记:化工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分析。 (二)、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次重点) 识记: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 第二章单级平衡过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相平衡热力学中的基本概念,掌握平衡常数、泡点、露点和闪蒸过程的计算方法。 二、知识考核点与考核目标 (一) 相平衡条件(重点) 识记:相平衡条件;汽液、液液平衡表示方法。 (二)相平衡常数和分离因子(重点) 识记:相平衡常数和分离因子的含义;状态方程法、活度系数法表示的汽液平衡常数。 应用:用状态方程法、活度系数法计算汽液平衡常数。 (三)活度系数法计算汽液平衡常数的通式及计算(重点) 理解:活度系数法计算汽液平衡常数的四种简化形式。 应用:用活度系数法计算汽液平衡常数的前三种简化形式计算汽液平衡常数。 (四)泡点和露点计算类型(重点) 识记:泡点和露点的含义及四种计算类型。 (五)泡点温度和压力的计算(重点)。 应用:用汽液平衡常数前三种简化形式计算泡点温度和泡点压力。 (六)露点温度和压力的计算(重点) 应用:用汽液平衡常数前三种简化形式计算露点温度和露点压力。 (七)闪蒸过程类型(重点) 识记:闪蒸的含义;闪蒸过程的类型及应用。 (八)等温闪蒸和部分冷凝过程(重点) 识记:核实闪蒸问题是否成立的两种方法。 应用:汽液平衡常数与组成无关的闪蒸过程的计算。 第三章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常用的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流程及其简捷计算;了解塔内流量、浓度和温度分布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设计变量(重点) 识记:设计变量、可调设计变量、固定设计变量的含义。 (二)设计变量的确定(重点) 理解:设计变量、可调设计变量、固定设计变量的确定分法。 (三)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重点) 识记:关键组分、清晰分割和非清晰分割的定义。 应用:塔内流量、液相浓度和温度分布特点。 (四)最小回流比(重点) 识记:分配组分、非分配组分的含义。 理解:分析最小回流比下恒浓区的部位。 应用:用恩德伍德法计算最小回流比。 (五)最少理论板数和组分的分配(重点) 识记:全回流、最少理论板数的含义及芬斯克公式。 理解:求最少理论板数的几种表示形式。 应用:确定最少理论板数及塔顶和塔釜组分的分配。 (六) 实际回流比和理论板数(重点) 应用:实际回流比、理论板数、适宜进料位置的确定。 (七)萃取精馏的原理(重点) 识记:萃取精馏、共沸精镏和特殊精馏的含义。 (八)萃取精馏的流程特点(次重点) 识记:萃取精馏的流程特点。 (九)萃取精馏溶剂作用原理和溶剂的选择(重点) 理解:溶剂作用原理;溶剂选择原则。 (十)萃取精馏过程分析(重点)

心电图常考知识点总结

心电图常考知识点总结 凡冲动起源于窦房结的心率称为窦房结性心率,简称窦性心率。正常窦性心律:①窦性P 波在Ⅰ、Ⅱ、aVF 导联直立,aVF 导联倒置;②P 波后必有QRS 波群,PR 间期0.12~0.20 秒;③成人频率为60~100次/分。新生儿通常为120~140 次/分。 窦性心动过速:(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 心电图特征:P 波规律出现,频率>100 次/分,P 波后必有QRS 波群,形态正常。窦性心动过速P-P 间期<0.6s;P-P 波间期=R-R 波间期;PR 间期略短,QT 间期略短。金护子教育 治疗:大多数不需特殊治疗。 窦性心动过缓:(颅内压增高、器质性心脏病、洋地黄过量、心肌炎) 心电图特征:①缓慢出现窦性P 波,频率为60 次/分以下;P 波后必有QRS 波群,形态正常;③PR 间期正常或略延长,QT 间期延长。P-P(或R-R)间期长短不一,相差0.12s 以上。 治疗:一般无症状,不需治疗。 房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特征:提早出现P 波,其形态与窦性P 波不同;P-R 间期≥0.12s,QRS 波群形态与正常窦性心律的QRS 波群相同,期前收缩一有不完全代偿间歇。 治疗:偶发期前收缩无重要临床意义,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亦可用小量镇静药(如地西泮)或β受体阻滞药、如普恭洛尔(心得安)等。

对反复发生、呈联律的期前收缩需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如频发房性、交界区性期前收缩常选用维拉帕米(异博定)、胺碘酮等;室性期前收缩常选用利多卡因、美西律(慢心律)等。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缩应立即停用洋地黄,并给予钾盐和苯妥英钠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如冠心病,心肌梗死) 心电图特征:连续3 次或3 次以上室性期前收缩(QRS 波群宽大畸形,>0.12s,T 波常与QRS 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心室率为150~250/min,节律可略不规则。金护子教育 治疗:发作时治疗首选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其他药物有普鲁卡因胺、苯妥英钠、胺碘酮等,如上述药物无效,或病人已面现低血压、休克、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流灌注不足时,可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速,不宜应用电复律。急性发作控制后可选用心律平、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药物维持疗效。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或冠心病、高血压、风心病、甲亢、洋地黄中毒) 心电图特征:连续3 次或3 次以上快而规则的房性或交界区性期前收缩(QRS 波群形态正常),频率为150~250/min,P 波不易分辨。 治疗:发作时间短暂,可自行停止者,不需特殊治疗。如持续发作几分钟以上或原有心脏病人应采取兴奋迷走抽经的方法,如刺激咽部引起愿吐反射、收屏气、按压颈动脉窦等。如上述方法无效则可选用药物治疗常用有升压药、β受体阻滞药等,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