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一个小格为0.04秒,一个大格为0.2秒;一个小格为O.lmv, 一个大格为().5mv, 两个大格为lmvo

标准电压:lmv=l()mm。

P波:代表心房肌除级的电位变化。

P波时限一般小于0.12秒。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2mv。

P波方向:I、II、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低平均可。

PR间期: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级至心室开始除级的时间。

PR间期时限:0.12〜0.20秒,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一般不超过().22秒。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级的电位变化。

时间:正常人QRS时间一般不超过0.11秒。多数在0.06〜0.10秒。

R峰时间:VI、V2导联一般不超过0.04秒,V5、V6导联不超过0.05秒。

Q波:正常人Q波时限一般不超过0.03秒(除III和AVR导联外)。III导联Q波的宽度可达0.04秒。

正常情况下,Q波深度不超过同导联R波振幅的四分Z—。

正常人VI、V2导联不应出现Q波。但偶尔出现可呈QS波。

J波: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Z交接点称为J点。

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的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的复级过程。

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级时的电位变化。

方向:I、II、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III、AVL、AVF、VI〜V3

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若vl的T波方向向上,则V3〜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

振幅:除III、AVL、AVF、VI〜V3导联外。其他导联T波振幅一般不应低于同

导联R波的10分Z-o T波在胸导联有时可高达1.2〜1.5mv尚属正常。

QT间期:指QRS波群得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代表心室肌除级和复级全过

程所需的时间。

QT间期:正常范围为().32〜0.44秒。

U波:在T波之后0.02〜0.04秒。

早期复级:V3〜V5导联、II、III、AVF导联ST段呈凹而向上抬髙。

右心房肥大:P波高尖,其振幅20.12mv,以II、III、AVF导联表现最突出,又称“肺型P波”。

左心房肥大:P波增宽,其时限20.12秒,P波常呈双峰型,两峰间距20.04秒,以I、

II、AVL导联最明显。又称“二尖瓣P波”。

双心房肥大:1.P波增宽20.12秒,其振幅>0.25mv o

2.V1导联P波高大双向上、上下振幅均正常范围。

左心室肥厚:1.胸导联RV5 或RV6>2.5mv; RV5+SV1 >4.0mv (男)或>3.5mv (女性)。

2.肢体导联R I >1.5mv; RAVL>1.2mv; RAVF>2.0mv; R I +SITI> 2.5mVo

3.CORNELL 标准:RAVL+SV3>2.8mv (男性)或>2mv (女性)。

4.QRS波群时间延长到0.1〜0.11秒。

右心室肥厚:1.V1导联R/S21,呈R型或Rs型,重度右心室肥厚可使VI导联呈qR 型(除外心肌梗死);v5导联R/SW1或S波比正常加深;AVR导联以R波为主,R/q或R/S21。

2.Rvl+Sv5>1.05mv (重症>1.2mv); RAVR>0.5mv«

3.心电轴右偏2+90°(重症可〉+110°)

4.常同时伴有右胸导联(vl、v2) ST段压低及T波倒置,属继发性ST-T改变。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VI〜V6导联呈rS (R/S<1)

双侧心室肥厚:1.大致正常心电图:由于双侧心室电压同时增高,增加的除级向量方向相反互相抵消。

2.单侧心室肥厚心电图:只表现出一侧心室肥厚,而另一侧心室

肥厚的图形被掩盖。

3.双侧心室肥厚心电图:既表现右心室肥厚的心电图特征(如vl

导联R波为主,电轴右偏等),又存在左心室肥厚的某些征象(如v5导联R/S

>1, R波振幅增高等)。

心内膜下肌缺血:下壁导联II、IIL AVF导联可出现高大直立的T波。

前壁心内膜下缺血:胸导联可出现高耸直立的T波。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下壁心外膜下缺血,下壁导联II、III、AVF导联可出现倒

置的T波;

前壁心外膜下缺血,胸导联可出现T波倒置。

心肌损伤:1.心内膜下心肌损伤ST段压低。

2.心外膜下心肌损伤ST段抬高。

心绞痛发作,II、11【、AVF导联及v4〜v6导联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1 mv o “缺血型改变”:1.缺血发生心内膜肌层,使对向缺血区的胸导联出现髙而直立的T波。

2.缺血发生心外膜肌层,则而向缺血区的导联出现T波倒置。

缺血使心肌复级时间延长,特别时3位相延缓,引起QT间期延长。

“损伤型改变”:损失心肌导联出现ST段抬高。ST段明显抬高可形成单向曲线。

“坏死型改变”:“坏死型”图形改变主要表现为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时限20.03秒,振幅4分Z1/R)或者呈QS波,一般认为:梗死的心肌直径〉20〜30mm或厚度>5mm

才可产生病理性Q波。

超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产生高大的T波,以后迅速出现ST上斜型或弓背向上型抬高与高耸直立T波相连。由于急性损伤阻滞,可见QRS振幅增高并轻度增宽,但尚未出现异常Q波。

急性期心肌梗死: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出现异常Q波或QS波;T波有直立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

近期心肌梗死:抬高的ST段恢复至基线,缺血型T波由倒置佼深逐渐变浅,坏死型Q波持续存在。

陈旧期心肌梗死:常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数月Z后,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倒置、低平趋于恒定不变,残留下坏死型的Q波。

前间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或QS波主要出现在vl〜v3导联。

前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或QS波主要在v3〜v5导联。

侧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出现在I、AVL、v5、v6导联。

前侧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仅出现在v5、v6导联。

高侧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仅岀现在I、AVL导联。

下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或QS波出现在II、III、AVF导联。

正后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或QS波v7〜v9导联。

而与正后壁相对应VI、V2导联出现R波增高、ST段压低及T波增高(对应性改变)。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或QS波出现在胸导联(VI〜V5)。

右心室心肌梗死:ST段抬高MO.lmv,出现在V3r〜V4i•导联。

非透壁性心肌梗死(非Q型)或称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T段抬高或压低及T波倒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