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利用
试论犯罪心理痕迹在命案现场勘查中的作用论文
试论犯罪心理痕迹在命案现场勘查中的作用论文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普及,海量的犯罪信息、犯罪方法以及反侦察措施在犯罪分子脑海里开始生根发芽,致使其犯罪手段不断倾向于智能隐蔽化,在命案现场遗留的传统物证痕迹不断减少抑或完全缺失,从而在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法庭上导致重罪轻判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司法的公正性。
相对于物质痕迹而言,犯罪心理痕迹属于现场痕迹中的一种抽象、特殊的反应形态,是犯罪分子长期在社会实践、犯罪活动中形成的“习惯思维定式”,其犯罪心理意识和心理活动主要通过现场有形的物质痕迹得以间接客观反映。
为此,在命案现场勘查中,全面收集犯罪物质痕迹、意识痕迹及心理痕迹,并相互印证、相互引证、相互补充,既有利于隐匿物质痕迹的发现,又能提高三种痕迹的利用价值,进而为认定案件性质及明确侦查方向提供依据。
1 犯罪心理痕迹概述根据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犯罪分子这一物质实体在其心理活动支配下所做的行为必然会与犯罪现场的各种物质实体进行接触,进而发生物质交换,从而留下其犯罪的痕迹[1]。
犯罪痕迹分为物质痕迹、意识痕迹和心理痕迹三类。
物质痕迹即物证,是指能以其外形特征、所载字迹特征或物质属性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文书、痕迹及视听资料等;意识痕迹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印象痕迹;至于犯罪心理痕迹,学术界目前尚无统一的观点,但笔者认为犯罪心理痕迹属于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活动的过程中遗留在现场的能够反映其年龄、性别、职业特点、性格特征、生活阅历、受教育情况、经济状况、犯罪经验、犯罪动机及目的等心理活动及个性特征的现象和状态,它既有别于物质痕迹,但又以物质痕迹为载体,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犯罪现场遗留物质痕迹之中,犯罪物质痕迹的分析有助于犯罪心理活动的分析,同样,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能够为犯罪物质痕迹的发现提供方向,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犯罪心理学分析的依据.1 犯罪心理痕迹存在客观性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其心理活动支配下完成的,行为结束后心理活动还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并以记忆的方式保存下来,而人的心理活动又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教育影响形成的,因此人的一定的行为能够反映出人的特定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甚至还原整个人的面貌[2]。
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的现实运用
判断死 者是自杀还是他 杀。 一般情况下,自杀者都会有一定的 的犯罪心理变化过程 。 例如: 脚印清晰可 以说明作案者当时处
又例 如 工 具 特 征 痕 迹 。 犯 罪 工 具一 般 是 作 案 者 自杀动机 , 其可 以根据死者生前的一些书信往 来、日记或者社 于 兴 奋 状 态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会关 系调查得出。 经 过相关数据的收集 、 整理 , 如果排 除与他 必备的, 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 的过程中, 犯罪工具一定会 留下 人结怨、 存在 隐讳 以及其他反常现象, 便可 以认定 为自杀。 否 则, 只要存在其 中的一条, 便可以基本认定为他杀。
作 提 供 重 要 的判 断 依 据 。 本 文将 重 点探 索 犯 罪 心理 痕 迹 分析 场 变 化 特 点等 都 可 以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反 映 出犯 罪嫌 疑 人 的心 理 在现 场 勘 查 中的运 用 。 特 征 以及 个 性 趋 向 。 犯 罪 心理 痕 迹 分析 有 助 于 侦 查 人 员 对 犯
【 关键词 】 现场勘查 犯罪心理痕迹 侦查工作
犯 罪心理痕迹 在杀人案件中使 用的必然性 。 在故 意杀人
2 0 1 0 年7 月, 故 意 杀 人犯 刘 世 刚被 云 南省 高 级人 民法 院 判
处死刑。 刘世刚的辩护律师在二审审理过程 中, 以刘 世刚作案 案件 中, 犯罪嫌疑人 的具体行 为过程会遵 循一定的规律 , 例 动机 不明为理 由, 申请从轻处罚。 审理过程 中, 侦查 人员利用 如: 犯罪对 象、 地 点以及实施范围的选择等。 犯罪嫌疑人通过
视 点
犯 罪心理痕 迹分析 的现 实运用
邢书 力
【 摘要】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嫌疑人在作案过程中 , 受犯罪现场影响, 致使其自 身行为、 神态等特征体现在周围
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的现实运用
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的现实运用作者:邢书力来源:《人民论坛》2013年第02期【摘要】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嫌疑人在作案过程中,受犯罪现场影响,致使其自身行为、神态等特征体现在周围环境中的心理活动特征总和。
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将心理学引入侦查工作,丰富了侦查手段,提高了破案率,对现代侦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通过对犯罪心理痕迹概念进行简单介绍,重点对其在现场勘查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现场勘查犯罪心理痕迹侦查工作2010年7月,故意杀人犯刘世刚被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
刘世刚的辩护律师在二审审理过程中,以刘世刚作案动机不明为理由,申请从轻处罚。
审理过程中,侦查人员利用现场的犯罪心理痕迹证据,结合犯罪心理学,明确指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最终法院维持原判,维护了法律尊严,也为15岁花季少女的惨死讨回了公道。
在该案例中,犯罪心理痕迹分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近年来,犯罪心理痕迹分析方法成为我国刑事侦查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对犯罪行为人的心理变化以及性格特征等进行较为精准的推测,从而为刑事侦查工作提供重要的判断依据。
本文将重点探索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在现场勘查中的运用。
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犯罪心理痕迹,相对于物证痕迹来讲,内容更加细腻,其能够将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直接反映出来,例如:犯罪动机、心理特征、犯罪经验等。
这些物证痕迹都无法体现。
因此,犯罪心理痕迹被认为是物证痕迹的延伸,并成为指控犯罪嫌疑人犯罪的有力证据。
犯罪心理痕迹的引入,丰富了现场勘查手段,并为侦查人员对犯罪分子的心理侦查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不仅扩大了犯罪信息来源,还有利于对犯罪伪装的识别,促进物质和意识痕迹的收集,提升物质和意识痕迹的利用价值。
犯罪心理痕迹在杀人案件现场勘查中的运用通过对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可以得出很多犯罪事实的重要信息,例如:犯罪时间、犯罪地点以及犯罪手段等等。
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将犯罪行为人的犯罪心理刻画出来,这样不仅有利于确定犯罪分子活动的具体区域,还能够更加准确、迅速地找出犯罪行为人。
浅谈犯罪心理痕迹的利用
种 思维 和侦查途径 。
参考文献 :
[] 李向党. 1 养犬 学[ . 京 : 国人 民公 安大 学 出版 社 , M] 北 中
2 9: 5 00 17 .
收 稿 日 期 :0 90 — 9 2 0 — 42
浅 谈 犯 罪 心 理 痕 迹 的 利 用
客 观存 在 的 , 是现 场 勘查 工作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 都 并
且犯 罪心 理 痕 迹 比物 质 痕 迹 的范 围更 广 , 内容 更 丰
经排查 及 D NA 和 指 纹 的 比对 结 果 证 实 , 楼 该 5 1 内正在 上初 中二 年 级 的 1 0房 3岁男 孩 张某 有 重 大 嫌 疑 。经 审讯 , 某称 自从 2 0 年 偷 看 了一 部 黄色 张 07
1 3 尸检情 况 .
和提取 DNA检 材时 , 既要 认 真仔 细 , 要 思 维开 阔、 又 活跃 , 于“ 敢 大胆 突发 奇想 ”突破 一些 传 统 、 , 固定 的习
惯 和思维模 式 , 突破 时 间空 间 限制 , 实树 立 “ NA 确 D 无处不 在 ” 的意识 。本案 为今后此 类 案件 的侦 查提 供
刘增 亮 , 王旭峰 , 王怀 勇( 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海珠分局刑
警 大 队 , 5 12 ) 0 20
综合 多 种现场情 况推 测犯罪 嫌 疑人 是 1名男 性 , 发 案 时间应在 1 ~1 。第 1现场就 在 该栋 楼某 6时 8时 房 内。但 死 者是溺 死 , 楼梯 内不 存 在 可溺 死 条 件 , 分
墨垫
生箜
小 狗 胃内类 似 结 缔 组 织 的 物 质 为人 体 组 织 , 与死 者
浅谈犯罪心理痕迹的利用
刑事技术2010年第4期小狗胃内类似结缔组织的物质为人体组织,与死者赵某的血液DNA检验结果一致,明确了死者左耳廓缺失系被小狗咬食。
家属对此检验结果较为满意,DNA检验结果为事件的顺利解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常犬类胃排空时间为6小时[1],6小时后就难以在胃内找到有效的证据,但本案中,杀死小狗距死者死亡时间有约12小时左右,说明耳廓应为死者死后才被小狗咬食。
本案的成功解决,提示广大技术民警在勘查现场和提取DNA检材时,既要认真仔细,又要思维开阔、活跃,敢于/大胆突发奇想0,突破一些传统、固定的习惯和思维模式,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确实树立/DNA 无处不在0的意识。
本案为今后此类案件的侦查提供一种思维和侦查途径。
参考文献:[1]李向党.养犬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175.收稿日期:2009-04-29浅谈犯罪心理痕迹的利用刘增亮,王旭峰,王怀勇(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海珠分局刑警大队,501220)关键词:心理学;犯罪心理痕迹;现场勘查中图分类号:DF79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3650(2010)04-0070-02在犯罪现场,犯罪心理痕迹同物质痕迹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现场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犯罪心理痕迹比物质痕迹的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物质痕迹主要作为法庭证据使用,而犯罪心理痕迹对分析案情、刻画罪犯、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犯罪心理痕迹与物质痕迹不同,犯罪心理痕迹具有抽象性、潜在性的特点,如何发现、提取犯罪心理痕迹,如何利用犯罪心理痕迹进行案件分析,对基层刑侦部门的许多刑事技术人员来讲,都是一个难题。
在一宗未成年人强奸杀人案的侦破工作中,笔者对犯罪心理痕迹有了更深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此案件现场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刑事技术人员对现场犯罪心理痕迹利用的重视。
1案件资料1.1简要案情2008年5月20日16时许,1个3岁的小女孩李某在家附近骑着童车玩耍,18时,警方接到群众报警,在一栋楼房6楼的楼梯间发现1名小女孩死亡,后经证实该小女孩就是李某。
浅谈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在现场勘查中的运用
浅谈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在现场勘查中的运用作者:林丽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21期摘要近年来,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受到了侦查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其基本概念和内涵着手,分析其特征,进而讨论应当如何在现场勘查中运用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以提高侦查效率。
关键词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现场勘查运用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7-125-03近年来,我国侦查学界开始关注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在侦查工作中的运用,并将其运用于侦查工作中,给侦查工作既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也带来了一些传统侦查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尤其是在作案人的作案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智能化、复杂化的特点,且作案人的反侦查意识不断增强的形势下,给侦查人员的侦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进行案件侦查尤其是在进行现场勘查时,侦查人员依然采用传统的侦查方法是远远不够的,侦查人员需要根据新的特点采取新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揭露、证实犯罪,发现、查明并缉捕犯罪嫌疑人。
传统的现场勘查理论只关注对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的发现、提取和收集,而忽视了另外一条主线即犯罪现场上作案人的心理痕迹分析的运用,行为和心理活动是相互对应的,将心理痕迹分析的方法引入现场勘查的过程中,能够帮助侦查人员更加准确地确定侦查方向和侦查范围,提高侦查效率。
一、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概念及内涵(一)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概念讨论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概念,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犯罪现场心理痕迹。
罗大华教授认为:“现场心理痕迹是犯罪人在其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支配下,实施特定的犯罪行为并遗留下各种客观存在的物质痕迹的反映。
” 周里认为:“犯罪心理印迹是指犯罪行为人在犯罪事实和现象中通过行为结果及行为痕迹(包括物质痕迹和意识痕迹)所表露出的心理活动迹象。
” 根据学者们的定义,可以将犯罪心理痕迹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概念。
广义的犯罪心理痕迹是指作案人从准备作案到作案完毕之后的整个活动中,通过物质痕迹和行为结果所反映出的心理活动的总和。
罪案现场人犯罪中的心理痕迹分析
罪案现场人犯罪中的心理痕迹分析罪案现场:人犯罪中的心理痕迹分析罪案现场,往往是揭示犯罪真相的重要线索之一。
在犯罪过程中,犯罪者往往会留下一些心理痕迹。
通过对这些痕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
本文将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罪案现场中的心理痕迹分析。
一、审视凶案现场首先,我们需要审视凶案现场,观察各种痕迹。
在犯罪现场,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来推断犯罪者的心理状态。
1. 环境布局:人们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对环境的认知和布局往往是不同的。
犯罪现场中的物品摆放、墙壁上的涂鸦等,都可以反映出犯罪者的心理状态,比如焦虑、愤怒或者冷静。
2. 暴力痕迹:在一些凶杀案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凶手残忍、暴力的行为痕迹。
凶案现场中的暴力痕迹往往可以反映出犯罪者的冷酷无情、控制欲望等心理特征。
3. 遗留物品:犯罪现场遗留的物品,比如武器、衣物等,也会提供一定的线索。
通过分析这些物品,我们可以推断出犯罪者的侵略性、审美观等心理要素。
通过审视凶案现场,我们可以初步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为后续的心理痕迹分析提供基础。
二、行为动机探究犯罪者的行为动机是心理痕迹分析的关键。
通过分析其行为动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内心世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行为动机及其心理痕迹分析。
1. 报复心理:许多犯罪行为都与报复心理有关。
凶案现场中的暴力痕迹、目标选择等,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犯罪者的仇恨情绪和报复心态。
2. 收集欲望:有些犯罪者犯罪的动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收集欲望,比如收集战利品或者遗体部分。
罪案现场中的特殊遗留物品、收藏品等,都可以反映出这种心理痕迹。
3. 快感追求:一些犯罪者的动机纯粹是为了追求快感和刺激。
行为动机反映出这种心理痕迹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犯罪者的冲动性、寻求刺激的心理特点。
通过对行为动机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加透彻地理解犯罪者的心理动力,进一步为心理痕迹分析提供支持。
三、心理特征剖析除了行为动机外,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也是心理痕迹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在现场勘查中的运用研究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在现场勘查中的运用研究随着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的逐渐加强,侦查人员也需要积极使用各种先进的侦查方法,才能更好地揭露犯罪。
基于此,本文对现场勘查中心理痕迹的应用展开了分析,从现场询问、实地勘察、现场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标签: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现场勘查一、现场询问阶段在现场询问阶段中,进行询问的对象主要包括知情人、事主以及被害人,这些对象都是和案件存在密切联系的人,被害人受到作案人的直接侵害,一般情况下和作案人之间发生过正面接触。
因此,对被害人的询问能够从中获取关于作案人的诸多因素,如身高特征、口音特征以及体态特征等。
知情人对于案件也有一定了解,通过对知情人的询问能够得知很多作案人相关的信息。
犯罪现场中不仅能够了解到作案人的痕迹,必然也存在着知情人、被害人等相关人员的心理痕迹,然而这两种心理痕迹必然存在着诸多关联。
侦查人员在现场对多个主体心理痕迹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从而确定作案人的特征。
在心理痕迹分析的时候需要注重了解作案人在犯罪的时候发生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作案人应该是侦查人员的目的,让侦查目标得到尽早锁定。
除非遇到一些特殊的案件,需要对其他主体的心理痕迹需要作为辅助展开分析,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对证人等相关人员进行心理状况的分析。
二、实地勘探阶段(一)分析作案人的心理特征根据受害人的特征对作案人的心理个性特征进行分析,因为作案人在实施犯罪前会对被害人进行选择,在作案前会进行作案计划以及踩点等活动。
一般情况下,通过了解被害人,分析被害人在社会和人际交往存在的特征,侦查人员能够掌握作案人的犯罪需要,对作案人的特殊心理进行分析,侦查人员也就能够缩小范围和方向。
例如:某地连续发生的强奸杀人案件中,被害人群体都是年轻女性,在作案人犯罪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度憎恨。
侦查人员经过分析之后,发现被害人之间并不存在内在联系,只有一个共性就是年轻女性,侦查人员据此推论出作案人极有可能是一个对年轻女性抱以仇视的青年男性。
犯罪心理痕迹在犯罪现场勘查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犯罪心理痕迹在犯罪现场勘查中的重要作用研究摘要:犯罪心理痕迹表示的是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现场空间而产生的一切可以揭示犯罪心理的现象与状态。
犯罪心理痕迹具有客观性、稳定性以及特殊性。
犯罪心理痕迹使现场勘查所涵盖的客体更加丰满,为侦查人员分析案情、找出案件线索、刻画罪犯、明确侦查方向提供了重要指导依据。
关键词:犯罪心理痕迹;犯罪现场勘查;重要作用引言如今,犯罪手段越来越代化和智能化,犯罪分子的反侦查意识也越来越高,犯罪分子在犯罪现场留下的物质痕迹愈来愈少,所以分析犯罪心理痕迹在案件侦查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近年来,在案件侦查工作中刑侦人员非常重视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为侦查工作带来了新的方向。
犯罪现场的犯罪心理痕迹是犯罪行为留下的痕迹的特殊反映形式,可以对犯罪的本质特征进行反映[1]。
犯罪心理痕迹不仅和物质痕迹有关,而且与物质痕迹不同。
刑侦人员应掌握犯罪心理痕迹的内涵、特点,在犯罪现场勘查中认真分析犯罪心理痕迹,为案件线索的查找、案件的侦破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1犯罪心理痕迹的概述1.1犯罪心理痕迹的内涵当前,学术界对于犯罪心理痕迹一直有2种观点:第1种观点认为犯罪心理痕迹即犯罪心理,第2种观点是将犯罪心理痕迹视为和犯罪物质痕迹、犯罪意识痕迹并列的现象。
其中第2种观点属于通说观点,可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上,犯罪心理痕迹反映犯罪嫌疑人在客观环境中的心理状态,是将犯罪行为看作从犯罪准备、实施到完成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留下的痕迹总和。
犯罪心理痕涵盖犯罪人在现场物质痕迹中反映的心理特征、犯罪人在被害人和知情人印象中的心理特征,以及犯罪人犯罪心理在形成、发展阶段的特殊心理状态。
狭义的犯罪心理痕迹是犯罪嫌疑人在犯罪期间在犯罪现场留下的痕迹的总和,这些痕迹附着在犯罪现场的某种物质形态上,反映了犯罪分子的心理运动、人格倾向和心理特征[2]。
本文中主要采用了犯罪心理痕迹的狭义概念,仅研究犯罪现场物质痕迹所反映的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简述犯罪现场心理的运用
论现场心理痕迹的运用内容摘要理论上犯罪现场有两种痕迹,物质痕迹和心理痕迹。
其中,心理痕迹能客观的反映犯罪人的客观心理意识和活动。
探明犯罪人的心理意识,一方面有利于案件的侦破,另一方面心理意识也是法律定罪量刑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标准。
因此,对现场心理痕迹的观察研究是侦察过程中必要的步骤。
关键词犯罪现场心理痕迹侦查运用正文任何的犯罪行为都会留下痕迹,有有形的物质痕迹和无形的心理痕迹。
心理痕迹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无形的心理特点通过犯罪行为间接地反映在犯罪现场的有形痕迹之中, 客观地反映了犯罪人的心理意识和心理活动。
心理痕迹是寓于物质痕迹的,但它的作用不同于简单的物证。
物证是指向犯罪人和犯罪行为的联系,心理痕迹则是串联起物证的导线,导线接通,物证的存在才有意义。
没有心理痕迹的研究,物证也只是零碎的单个物件而已。
所以在侦查案件过程中对心理痕迹的有意识的收集是必要的。
一、犯罪心理痕迹的概念佐罗在“劫富济贫”之后总会留下“Z”字剑痕以表达“此事是我所为”的英雄主义;初次入室盗窃的盗窃犯开锁的痕迹会比较混乱和模糊,因为初次犯案,内心的激动和紧张;纵火惯犯通常为男性并且对火焰有较大的喜好。
事物总是共性和个性的存在,犯罪人也一样。
同一类型的犯罪人,总会有相似的心理意识,也就会在相似意识的主导下做出相似的行为,从而留下相似的心理痕迹。
所谓犯罪心理痕迹就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犯罪心理痕迹的研究基于心理学理论,心理学上认为,人的性格具有稳定性。
犯罪心理也是心理学的一个部分,所以同样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例如强奸杀人犯还将死者的衣服穿好,表现出了一种忏悔和惊慌的心理痕迹,初犯通常就有这样的心理状态。
随着犯罪行为成功次数的增多,犯罪心理对犯罪人的个性心理影响的程度就会加深,稳定性会更强,从而形成相似度非常高甚至是一样的犯案手法,又会留下同一性更强的犯罪心理痕迹——这样的犯罪人称为惯犯。
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在现场勘查中的运用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J o ur na l of Hub e i Un i ve r s i t y o f Po l i c e
np r . 20 1 3 No. 4 Se r . No . 1 3 9
第 4期 总第 1 3 9期
犯 罪心理痕迹分析在现场 勘查 中的运用
( 二) 犯 罪心 理 痕 迹 的 概 念
2 O世纪初期 , 法 国人埃德蒙 ・ 洛卡德提 出的物质交换 与转移定律是物质痕迹检验 的理论基础。基于此, 勘侦人 员可 以通过对犯罪现场物质痕迹的搜集 、 分析来锁定 、 追踪
犯罪人 。虽然痕迹检验技术高速发展, 但 囿于技术运用范
围的限制和一些犯罪分子的反侦查能力的提高, 勘侦人员 在犯 罪现场获 得的有价值 的犯罪物质 痕迹 的机会 越来越 少 。实际上 , 犯罪 过程 是一个包括 了物质信息交换和意识 信息交换 的复杂过程 , 仅注重物质信息 的搜集显然难 以全 面 了解犯罪现场 。相对于物质痕迹的勘查, 以行为主义为
质 痕迹 , 注意 各类 痕迹 的梳 理 分 类 , 发 挥 特殊 痕 迹 的作 用 。
【 关键 词 】 犯 罪心 理 ; 心 理 痕迹 ; 现 场勘 查 【 中图 分类 号 ] D 6 3 1 . 2 【 文 献标 识码 】 A 犯 罪人 实 施犯 罪行 为 时 , 必 然 在 犯 罪 现 场 留 下 ~定 的
理 痕迹 理论 与 物 质 痕迹 理 论 相 结合 被 广 泛 地运 用 到 犯 罪 现
第二 , 犯罪分子在犯 罪现场作案过程 中实施相关犯罪 行 为时, 通过遗留在现场 上有 形物质痕迹或相关人员的记 忆、 描述而表现 出来的犯罪分子特 定、 一致、 典型的心理特 点及其独特 的思维现象。n
利用现场心理轨迹勘查盗窃案件
1 2 6・
科 技 论 坛
利用现场 心理轨迹勘 查盗窃 案件
万里鹏 魏 明
( 深圳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罗湖大队四中队 , 广东 深圳 5 1 8 0 0 0 ) 摘 要: 我们 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繁纷复杂 , 以至 于从 中找不到 两个 完全相 同的事物 。但是 , 人 们为 了把握 它 , 把各种各样 的事 物 大体上 归为三类 , 这就是 自然现象 , 社会现象和精神现 象。现场勘查 工作属 于刑诉 工作 , 是社会现 象范畴 ; 心理轨迹就属 于精神现 象的 范畴 。笔者 旨在将精神 现象范畴 的心里轨迹与社会现 象范畴的现场勘查相结合 , 升华 , 以突破盗 窃案件 的现场勘查 , 最终达到成功键词 : 心 理轨 迹 ; 盗 窃 案件 ; 勘 查要 点
1盗窃案件 的嫌疑人现场心理轨迹 的相对位置关 系 , 推 断出窃取物 品动作 , 进而依据动 作习惯有 助于 1 . 1 盗窃案件 的嫌疑人现场心理轨迹定会情 系财物 。嫌疑人对 推断 出嫌疑人性别 。 2 - 2 利 用“ 情系无偿 贪 占, 好逸恶劳 的负能量初 衷” 的盗窃 案件 财物的贪占欲望与主观懒惰因素的有机结合 , 占有财物 的动机是盗 窃犯罪 的主要动机成分。盗窃的动机相对简单 , 对 于具有不 良心理 嫌疑人现场心理 轨迹来确定盗窃案件现场勘查 重点部位 。 此类心理 成分的个体 而言 , 是最容易形成犯罪倾 向。嫌疑人相对简单 的直接 轨迹 直观映射 出的现场痕 迹存 在于盗窃案件现 场中嫌疑人 进入现 占有动机定 会情 系财物 。 场前经过的位置 。嫌疑人 盗窃前 , 包括 即兴犯罪 中虽无蹲坑踩点 阶 1 . 2盗窃案件的嫌疑人现场心理轨迹 定会情 系无偿贪 占,好逸 段 , 但应有 对现 场的观望行为 , 伺机阶段 。 在观望地点与进 入切 入点 恶劳 的负能量初衷 。面对室 内的财物 , 嫌 疑人产生错误 、 消极 的认 之 间 , 人不可能飞行 的, 肯定会有足迹产生。 如果有隐身守候藏 匿阶 识, 滋生无偿贪 占的负能量初 衷。嫌疑人 大多数 有内向且懒惰 的性 段 ; 则注 意推断藏匿点 , 其产生足迹较重 , 另 因停 留时间相对较 长 , 烟蒂 、 唾液等 , 甚至便 、 泌, 以及所需的纸巾等等 。 格特点 , 一 味地贪 图物质享受 , 平常 的言行不倾 向于外露 , 以至于成 会有毛发、 恶性循环 , 强烈 的堕落性与反社会 性。 非 内向 、 懒惰性格一般不会导 2 3利用“ 情系斟酌筛选 现场物品” 的盗 窃案 件嫌疑人现场 心理 此类心理轨迹直观映射 出 致行窃行为发生 。外向性格会 导致 与人互动交流融洽 , 而此过程 中 轨迹来 确定 盗窃案件现场勘查重点部位 。 的现场异常存在 于盗窃案件现场中失窃物 品与原有物品相 比较。 此 不会滋生懒惰负能量 。 1 . 3盗窃案件 的嫌疑人现场心理轨迹定会情 系斟酌筛选现场物 方法需要勘查人 员具有细腻的甄别能力和求异思维 , 甚至需要具有 首先 品。盗 窃案件现场物品并非唯有被 盗走 的财物 , 现场遗 留大量原有 对众多物品大致估价 的意识 。看到盗窃现场遗 留的原有物 品 , 室内物 品。之所 以损失财物被 窃取 , 反 映出嫌疑人斟酌选取财物 的 会深刻诧异到为什 么眼前物品会保 留下来 , 而失窃物品却不在这里 心理轨迹。此心理轨迹 则映射 出初犯与惯犯的性格特点 。初犯 与偶 了? 这些都有助于推断出嫌疑人心理轨迹 , 进而明确是初犯 , 还是惯 犯具有 明显 的内心惊恐轨迹 , 有强烈 的斟酌性 , 但惯犯 与累犯则 可 犯 。 能没有 明显犯 罪活动过程 中的情绪 反映 , 有强 烈的针对性 , 进而手 2 . 5利用“ 情 系盗窃成瘾 ” 的盗窃案件嫌疑人现场 心理轨迹来确 定盗窃案件现场勘查 重点 部位 。 此类心理轨迹直观映射 出的现场痕 法娴熟犀利 , 表现相当冷静与冷漠 。 1 . 4入 室盗窃案件 的嫌疑人 现场 心理轨迹 定会情系人 室手法 。 迹存在 于盗窃案件现场中诸多 已勘查 出的线索综合 汇总。 依赖 于现 是现场勘查尾声 的总结定论 人室盗窃发生在室内 , 常见商铺 、 办公室 、 工厂 、 家 室等 。 针对人室盗 场勘查各个局部细节线索的收集汇总 , 没有前期 的“ 蛛丝 马迹 ” 的积累 , 沉积 , 是不会进发出“ 成瘾 ” 的 窃案件的现场勘查 , 关键在于推断出进人这相对隐秘室 内场所的作 阶段。 案手法 。诸 如 : 破 门, 技术 开锁 , 锡纸开锁 , 口香糖开锁 , 划门 , 溜门, 推断结论 的。更需要大量现勘 经验 的沉积为基础 。 2 . 6利用 “ 情系隐匿 , 逃离 , 释放干扰痕迹 , 以确保 自身逍遥法 外 顺手牵羊 , 剪 断防盗 网爬窗入室 , “ 钓金鱼” , 攀爬管道等等 。入室手 法体 现了入室盗窃嫌疑人 大多具备适应作案 的某种或几种 相关能 的手法” 的盗窃案件嫌 疑人现场心理轨迹来确定盗 窃案件现 场勘 查 重点部位。 此类心理轨迹直观映射出的现场痕迹存在于盗窃案件现 力 与技术 , 具有相应 的盗窃智能特点。 1 . 5盗窃案件 的嫌疑人现场心理轨迹定会情系盗窃成瘾 。盗窃 场 中嫌疑人的隐匿行为 中, 撤离 路线 上。隐匿行为包括诸如照明设 洗涤器物上 。 撤离路线多为进入现场的路线 , 但方便逃逸 手法相应 的能 力与技术在嫌疑人持续 的盗窃行为之 中得 以熟练 掌 备和擦拭 、 则肯 握, 经验不断积累 、 巩 固, 犯罪手段 的狡猾性提 升。以为凭着 盗窃 经 的路线为首选。当突破进入现场切入点 的方式难 于逃逸方式 , 验与技术 , 可 以保证 自己的犯罪行为既实惠 又保 险 , 随之恐惧心态 定选择简单容易的逃逸路线 。 例如连环作案中 , 同楼层的临近阳台 、 又如恰缝事 主回来 , 慌 忙隐逃逸路线 或就地 匿 日益淡然 , 加之无偿贪 占, 好逸恶劳 的负能量滋生 , 催 化了嫌疑人 盗 窗户皆为重点部位 ;
心理痕迹分析在现场勘查中的应用方法探讨
心理痕迹分析在现场勘查中的应用方法探讨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心理痕迹分析与现场勘查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心理痕迹分析在现场勘查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从分析犯罪手段、分析犯罪现场异常痕迹及分析犯罪对象三个方面探讨了相关方法,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心理痕迹分析现场勘查犯罪对象1 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的概念“犯罪心理痕迹分析,是依据哲学、生理学、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侦查学等学科的科学原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通过犯罪嫌疑人在犯罪现场所留下的犯罪行为痕迹,分析犯罪嫌疑人独特的犯罪心理过程及某种稳定的、典型的犯罪个性,据此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进而锁定犯罪嫌疑人的过程”。
犯罪现场的相关物质痕迹载体,都深深烙上了犯罪人的个性心理印迹。
而且不同的犯罪现场,心理印迹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心理学专家道格拉斯·莫尔认为:“个性分析技术是一项很重要的侦破方法。
”个性分析技术与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异曲同工且紧密联系,犯罪心理痕迹分析,正是提取犯罪现场依附于物质痕迹之上的稳定的、丰富的犯罪心理痕迹,从而分析犯罪人的个性心理状态,锁定犯罪嫌疑人,确立侦查方向。
2 分析犯罪手段“犯罪手段,是犯罪人为达到目的所采取的方法。
犯罪手段与犯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经历、犯罪动机等具有密切的关系”。
每一个犯罪嫌疑人,其作案手段各不相同,尤其是惯犯,他的作案手段已经成为行为定式,其自身尽管尽力避免,但是仍然会露出破绽,作案手段反映了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恶性是否强烈。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犯罪手段逐渐趋于复杂化和智能化,这就对侦查人员的犯罪心理痕迹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于此同时,犯罪手段的判断分析也有助于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职业特点。
在犯罪现场勘查的过程中,首先注入侦查人员思维的和亟待分析解决的就是该犯罪嫌疑人究竟采用何手段实施犯罪。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途径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途径百科常识2009-07-13 09:31:19 阅读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侦查办案实践中,办案人员必须在现场勘查的基础上,对现场发现、提取的痕迹物证进行分析研究,弄清案件性质和特点,明确侦查范围和方向,最终确定侦查破案的途径。
这种分析过程实际上就包含了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过程。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是依据犯罪心理学原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对犯罪行为人在犯罪现场所遗留的物质痕迹(包括现场任何一个有证据作用或无证据作用的痕迹)进行分析,推断特定物质痕迹所折射出的特定心理痕迹,从而推断犯罪行为人作案动机、目的、作案时的心理状态、可能有的典型个性及生活经历,为明确侦查范围和方向提供依据。
一、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重要性侦查破案,最终目的是要弄清案件事实真相,使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应有的制裁。
要达此目的,必须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而证据的获得,又需我们通过一定的途径去寻找。
在刑事侦查中,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收集证据的一些合法途径,这些途径对收集犯罪物质痕迹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面对当今日益复杂化、暴力化、智能化的犯罪状况,我们有时很难找到确实、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案件事实真相。
因此,国际、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包括实际部门的工作人员试图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查找犯罪嫌疑人。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案件的侦破中不仅行之有效,而且为寻找犯罪嫌疑人找到了一条捷径。
二、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可能性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完成的,而人的一定的心理又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教育影响形成的,因此人的一定的行为能反映出人的特定的心理状态、个性乃至整个人的面貌。
犯罪行为是犯罪主体对犯罪客体的作用,因此总要形成一定的物质痕迹,而犯罪行为人在现场留下的物质痕迹,是其犯罪行为、犯罪心理及其他心理的外化表现。
所以,犯罪现场痕迹中一定隐含着相应的心理痕迹。
试析犯罪心理痕迹在侦破案件中的运用
试析犯罪心理痕迹在侦破案件中的运用[摘要]根据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犯罪分子在犯罪现场实施犯罪行为,必定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在现场上,自觉或不自觉地遗留下其活动的痕迹。
依痕迹存在形式不同,可将现场犯罪痕迹分为物质痕迹和心理痕迹。
侦查人员在勘查犯罪现场时,通常对手印、足迹等传统上的物质痕迹比较重视,但对心理痕迹即对犯罪嫌疑人作案时的心理特点重视不够。
任何一个犯罪现场的形成,都与犯罪行为人的内心活动分不开的,这就要求勘查人员能够依据犯罪心理学原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将心理痕迹和物质痕迹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印证、相互支持,掌握更多的犯罪信息,为分析案情、刻画嫌疑人、确定侦查方向提供依据。
[关键词]犯罪心理痕迹;系列杀人案件犯罪现场存在着有形的物质痕迹和无形的心理痕迹。
犯罪现场的心理痕迹属于行为留痕的一种特殊的、抽象的反应形态,这些无形的心理特点通过犯罪行为间接地反映在犯罪现场有形的物质痕迹之中,客观地反映了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意识和心理活动。
在犯罪现场勘查的实践中依据犯罪心理学的有关原理,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推断出现场特定物质痕迹所反映出来的特定的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动机目的、作案时的心理活动、典型的个人性格、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特定特征,从而为寻找犯罪嫌疑人提供线索。
一、犯罪心理痕迹所谓犯罪心理痕迹,指的是犯罪嫌疑人在犯罪现场作案过程中实施相关犯罪行为时,通过遗留在现场上有形物质痕迹或通过相关人员的记忆、描述而表现出来的犯罪嫌疑人特定、一致、典型的心理特点及其独特的思维现象。
①它具有客观性、可知性、间接性、相对稳定性、人身特定性等特点。
现场心理痕迹以物质痕迹为载体,与物质痕迹所蕴含的内容具有一致性。
现场心理痕迹通过物质痕迹得以体现,所以,以现场心理痕迹分析为基础,反过来分析物质痕迹,从而可以使物质痕迹的利用更科学合理,更有利于刑事案件的迅速侦破。
二、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系列杀人案件的重点内容②(一)分析犯罪分子的个性特征犯罪人为了实现犯罪目的以及受犯罪行为习惯的支配,实施同一类型的犯罪往往使用相同的作案手法。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追溯途径分析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追溯途径分析【摘要】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是犯罪嫌疑人在犯罪现场留下的心理痕迹,通过分析这些心理痕迹可以帮助警方还原犯罪过程,找到嫌疑人。
本文从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定义和特点、表现形式、追溯途径分析方法、对犯罪现场重建的意义以及在犯罪案件侦破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分析。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追溯途径分析对案件侦破起到关键作用,未来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研究的方向是提高心理痕迹分析技术和应用。
研究心理痕迹可以加强案件侦破,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是犯罪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犯罪现场、心理痕迹、追溯途径、分析、重建、侦破、研究、意义、帮助、未来、定义、特点、表现形式、方法、案件、研究方向1. 引言1.1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追溯途径分析的重要性犯罪现场心理痕迹追溯途径分析的重要性在于其在犯罪案件侦破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是犯罪者在犯罪过程中留下的心理痕迹、痕迹和迹象,它包含着犯罪者的思想、情感、动机和行为方式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心理痕迹的分析和追溯,可以帮助警方深入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从而更准确地确定犯罪嫌疑人,加快案件侦破进度,提高侦破效率。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追溯途径分析还可以为犯罪现场重建提供重要线索,帮助警方还原案发现场的真实情况,为案件侦破提供更加准确的方向。
通过对心理痕迹的分析,可以深入挖掘犯罪者的心理动机和行为模式,为预防类似犯罪提供重要参考。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追溯途径分析对于提高案件侦破效率、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特点和追溯方法,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重要资源,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研究背景犯罪现场心理痕迹追溯途径分析是犯罪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对犯罪现场的心理痕迹进行追溯分析,可以揭示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作案动机和行为模式,为案件侦破提供有力的证据和线索。
在现代社会,犯罪案件日益复杂多样化,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和研究已成为刑事侦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犯罪案件的日益复杂化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
形形色色的新型犯罪,因其高度的隐蔽性、组织性及高超的反勘查手段,对传统的犯罪现场勘查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犯罪现场勘查分析的实践发展趋势来看,科学地认识犯罪现场勘查分析的转变,深入探讨犯罪心理学在犯罪现场分析中的运用,是一项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犯罪现场是犯罪信息的载体, 犯罪人在犯罪现场不仅可能留下痕迹物证, 而且还会留下心理痕迹, 它隐含着一定的犯罪信息, 反映了犯罪人在作案时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点及犯罪动机和目的。
在现场勘查中对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等进行心理分析, 可以帮助侦查人员有效的发现和获取有价值的犯罪信息, 对于确定案件性质和特点, 明确侦查范围和方向, 确定犯罪嫌疑人等具有重要意义(冯雅君,2006)。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外显出来的、通过犯罪行为的结果间接反映犯罪现场遗留物品中的可反映犯罪嫌疑人主管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痕迹。
运用心理痕迹、心理分析这一侦查手段,可以准确刻画作案人的心理特征,并划定侦查范围、明确侦查方向、圈定犯罪嫌疑人(何翠芳,2002)。
一、心理痕迹的特征(一)抽象性。
犯罪心理痕迹是对犯罪物质痕迹的一种比喻说法,它实质上是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在物质痕迹上的一种反映。
它区别于物质痕迹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自身的抽象性,是一种观念性的犯罪人特征集合体,只能通过侦查人员以观察、感知、分析等主观方式来加以把握,而不可能像直接提取犯罪物质痕迹那样对其进行处理。
(二)间接性(被反映性)。
犯罪人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必然会有相应的主观意识的指引.对于一种抽象的个人意识思维,我们无法直接把握,但是犯罪物质痕迹为我们把握犯罪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提供了可能性。
犯罪物质痕迹是犯罪心理痕迹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犯罪心理,就必然会在犯罪现场留下相应的犯罪物质痕迹。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种反映性并不局限于一对一的对应,而可能出现交叉,即:(1)一种物质痕迹反映多种犯罪心理痕迹。
现场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
• 现场勘查完后,办案人员提出三点意见:(1)该楼 居民均是乘电梯上下楼,一般不走消防通道,而 且该消防通道从2楼到4楼无出口。该女青年为 什么会在上半夜在平时无人走的消防通道死亡? 这里面反映出什么样的心理痕迹?(2)死者衣着 过于整齐,似乎被整理过一样,这里面反映出什 么样的心理痕迹?(3)死者手中的2元纸币能够很 轻松的被取出,说明什么? • 是死后被塞到手中的,这里面又反映出什么样的 心理痕迹?
16
案例分析三
• 2001年5月2日,在广州市惠福西路乐安坊1号楼 的消防通道3楼拐角处发现一名女青年被人杀 死。女死者呈仰卧状,衣着特别整齐,脖子上可 见勒痕,头部右侧地面有一根长30cm的布条。 死者右手呈拳握状,握着2元的纸币。勘查人员 用镊子很轻松的将纸币从死者手中夹出。法医 通过检验尸体推断死亡时间在5月1日晚上11时 左右。经现场访问,该死者系惠福酒店的员工, 住在现场所在楼房八楼的一间集体宿舍内。5 月1日下午6时下班后,死者一直未回宿舍。
• 一是犯罪心理痕迹同物质痕迹、意识痕 迹一样,都是犯罪行为的客观反映。 • 二是犯罪心理痕迹与物质痕迹、意识痕 迹具有对应性、一致性和吻合性。 • 三是心理痕迹与物质痕迹、意识痕迹在 效用上具有互补性,心理痕迹通过物质 痕迹、意识痕迹得到体现。
3
区别表现在
• 一是存在的形式不同 :潜在 • 二是获取的方法不同:心理分析 • 三是运用的方式不同 :客观见之于主观 的判断
9
• 2、个性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嫌疑人个人所 具有的独特的心理特征,如独特的兴趣、 爱好,性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对现 场的认知情况等,在特定的案件环境中, 通过对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有助于将 侦查工作引向具体的个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痕迹的形成原因, 使两种痕迹相互印证, 是分析现场心理痕 迹的有效途径。
首先, 在重视物质痕迹收集的过程中, 要认真分析现场 的各种物证、痕迹之 间 的 关系 。现 场 收集 的 各 类物 质 痕 迹通 常是凌乱、破碎的, 通 过 对 现场 痕 迹 综合 的 分 析和 整 理 , 按照 证据作用的要求进行 归 类整 理 , 使 各个 痕 迹 形成 有 序 的、符 合行为规律的痕迹链条, 为分析其中蕴涵的心理痕迹提供良 好的基础。在勘查中 尤 其要 注 意 对一 些 非 传统 的 痕 迹、无 证 据作用的痕迹进行收集整理, 因为其中往往蕴涵着重要的犯 罪心理痕迹, 而这正是常规痕迹所欠缺的。其次, 加强对整个 现场痕迹进行综合分析 , 分 析 各类 痕 迹 的总 量 、种 类、分 布 状 况 以 及 痕 迹 与 痕 迹 之 间 、痕 迹 与 犯 罪 行 为 之 间 的 联 系 , 挖 掘 其中的心理痕迹。其三, 从个体痕迹中寻找犯罪心理痕迹, 从 现 场 寻 找 非 常 规 痕 迹 , 尤 其 是 注 意 挖 掘 那 些 无 鉴 定 、检 验 价 值的痕迹中所蕴涵的心理信息。现场越离奇、越独特, 它越显 示出独特的心理痕迹。
收稿日期: 2005- 04- 25 作者简介: 刘 帆( 1969- ) , 男, 湖南华容人, 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刑侦支队技术室技术员;
周文斌( 1976- ) , 男, 浙江绍兴人, 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刑侦支队技术室技术员。
8 4 [ 2005 年第 4 期 第 17 卷总第 69 期
JOURNAL OF GUIZHOU POLICE OFFICER VOCATIONAL COLLEGE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公安法治研究
公 安 理 论 与 实 践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利用
第
17
□刘 帆, 周文斌( 上海市公安局 长宁分局, 上海 200336)
卷
摘 要: 犯罪现场的心理痕迹客观地反映了作案人的心理意识和活动, 它具有客观普遍、抽象特殊、相对稳定等特征。通过对犯罪心理痕 迹的分析, 获取作案人的个性特点, 犯罪经历、动机、行 为以 及无 意识心 理痕 迹等 特征 , 能够为 作案 人进 行心 理画像 , 并为 案件 串并 、侦破 提供线索和依据。
( 三) 现场心理痕迹的抽象、特殊性 现场心理痕迹具有抽象性的特点, 它不同于物质痕迹那 样 可 以 直 接 提 取 、检 验 , 它 依 附 于 物 质 痕 迹 之 中 , 看 不 见 、摸 不着, 是无形的、思想化 的 分析 和 认 识, 是 需 要 通过 主 观 分析 和研究才能得出的结论。 心理痕迹的抽象性特征决定了它的特殊性: 一是隐蔽 性, 体现在犯罪现场心理痕迹不能直接观察, 它只是储存在 各类痕迹和客体中的一种联系形式。二是间接性, 犯罪心理 痕 迹 只 能 通 过 一 定 的 载 体 , 即 犯 罪 现 场 的 痕 迹 、遗 留 物 的 特 征来表现。三是变异性 , 心 理痕 迹 因“人心 不 同 ”的个 体 差 异 和“人 心 易 变 ”的 心 理 差 异 , 导 致 认 知 的 难 度 比 较 大 , 尤 其 在 某些伪造现场要透过心理伪装和修饰以分辨其真实心理痕 迹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 、犯 罪 现 场 心 理 痕 迹 分 析 的 依 据 和 途 径 ( 一)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依据 依据心理学原理, 行为是心理的外化, 其实质是行为人 的 个 性 特 点 、行 为 动 机 、当 时 的 情 绪 状 态 、知 识 、经 验 、技 术 、 习惯等构成的主体状态与特定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是行为 人心理活动的产物, 是其心理状态的反映。行为与主体状态 及情境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即行为人的主体状态和情境决定 其行为及其特点, 而犯罪现场上的心理痕迹正是犯罪行为人 的主体状态在与特定现场情境相互作用下决定犯罪心理状 态 支 配 的 犯 罪 行 为 活 动 的 产 物 。生 理 和 心 理 是 个 体 行 为 的 内 在原因, 社会环境是犯罪产生的外在因素。因此可以利用心 理学、生理学的原理分析 犯 罪 行为 的 个 性特 征 、心 理特 点 、心 理变化; 利用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处于群体与社会环境中的犯 罪心理的形成过程及犯罪行为规律; 利用刑事侦查学的方法 和理论分析现场心理痕迹和有形痕迹的联系、成因和变化, 从而完成对犯罪行为人的综合“画像”。此外, 现代遗传学、精 神病学、人体运动学等学 科 也 为心 理 痕 迹的 检 验 提供 了 相 关 理论依据。 ( 二)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途径 根据犯 罪 心理 学 的 理论 , 犯 罪 环境— ——犯罪 心 理— ——犯 罪 行 为 之 间 既 有 因 果 关 系 又 彼 此 交 互 作 用 。依 据 犯 罪 心 理 学 的这一理论, 从思维过程上可以得出这样的分析途径: 犯罪 环 境— ——犯 罪 行 为 过 程 — ——犯 罪 现 场 心 理 痕 迹 — ——犯 罪 行 为时的心理状态 、个性— ——犯罪 行 为 人的 画 像 。现场 心 理 痕 迹与犯罪行为及由此产生 的物 质 痕 迹之 间 存 在着 一 致 性、对 应性的特点, 认清物质痕迹与心理痕迹的相互关系, 从物质 痕迹中认识犯罪人的心理痕迹, 从心理痕迹中找出某类物质
关键词: 犯罪现场; 犯罪心理痕迹; 犯罪心理学
Make Use of the Psychological Tr ace at the Cr ime Scene LIU Fan , ZHOU Wen- bin
(Divisional Public Security Bureau at Changning District, Shanghai Public Security Bureau,Shanghai 200336, China)
Abstr act: The psychological trace of crime scene can reflect objectively the psychological intention and activity of the criminal. It has the char- acteristics of objective generation, abstract speciality and relative stability. Th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criminal experience, motivation, behav- ior and non- idealistic psychological trace can be got by the analysis of the criminal psychological trace. It makes the possibilities of psycholog- ical painting of criminals, combining cases and clue- getting a reality. Key Wor ds: crime scene; psychological trace; criminal psychology
( 二) 现场心理痕迹的相对稳定、可知性 心理学认为, 人的心理发展是心理状态向个 格 、爱 好 、兴 趣 、习 惯 性思维等个体的心理特征在较长时间内, 甚至在其一生中都 具 有 相 对 的 稳 定 性 。无 论 是 犯 罪 行 为 人 无 意 识 地 在 犯 罪 现 场 留下的心理痕迹, 还是有意识地进行心理伪装和行为伪装, 都必然会留下其个体的早已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犯罪行为是犯罪主体对犯罪客体的作用, 因此总要形成
三 、犯 罪 现 场 心 理 痕 迹 的 利 用 犯罪现场中的心理痕迹通过犯罪行为间接地反映在犯 罪现场的有形痕迹之中, 客观地反映了犯罪行为人的心理意 识 和 心 理 活 动 。犯 罪 行 为 人 在 作 案 中 表 现 的 连 续 性 、频 发 性 、 类似性、习惯性、感情 性、畸 形 心 理等 特 点 都是 其 个 体心 理 特 征的痕迹再现。 ( 一) 通过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犯罪行为人的个性特点 犯罪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所遗留下的能够反 映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如 气 质 、能力 、性 格 、爱好 等 , 体 现的 是 犯 罪 行 为 人 个 性 的 独 特 性 。个 性 是 行 为 人 在 犯 罪 行 为 实 施 前已经存在, 在犯罪行为实施中起着支配和推动作用的心理 因素的有机而又相对稳定的组合, 正是个性心理特征的存 在, 才使真正的“心理痕迹”分析成为可能。 1.分析 犯 罪 行 为 人 的 气 质 和 性 格 。 心 理 学 研 究 表 明 , 由 于各人气质类型不同, 犯罪的手段和方式也不相同。气质类 型常常影响到犯罪的类型。比如, 胆汁质的人易产生抢劫、杀 人、伤害等暴力犯罪, 多血 质 的 人易 选 择 盗窃 、诈 骗 等犯 罪 方 式 , 粘 液 质 的 人 多 选 择 贪 污 、走 私 方 式 。 即 使 是 同 类 型 的 犯 罪, 不同气质的犯罪人也会采用不同的犯罪手段, 胆汁质的 人倾向暴力、激情, 而 抑郁 质 的 人工 于 心 计、暗 下 毒 手。从 现 场所表现的不同手段和类型, 可以分析犯罪行为人的气质特 征。 性 格 表 明 了 行 为 人 做 事 的 态 度 以 及 行 为 方 式 。不 同 性 格 的犯罪人, 反映在现场上不同的处理方式, 有的粗心, 有的仔 细, 有的进入现场小心翼翼, 翻动物品井井有条, 而有的杂乱 无章, 其中可能由于惯犯和初犯的区别, 但有的也可以反映 出性格上的差异。又如现场遗留烟头的长短, 选择盗窃物品 的 种 类 、价 值 , 现 场 物 品 有 无 被 随 意 破 坏 等 痕 迹 也 能 反 映 出 犯罪行为人一定的生活习性和性格。 2.分 析 犯 罪 行 为 人 的 习 惯 和 爱 好 。习 惯 是 经 过 长 期 练 习 而巩固下来的行为技能和方式, 是动力定型的外在表现形 式。当养成某种习惯后, 其习惯性行为会顽强地表现出一贯
[ 中图分类号: D9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