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佛学思想的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红楼梦中佛学思想的体现 (2)

前言 (2)

一、两个世界——现实佛教与理想佛学 (4)

二、《红楼梦》中众生平等的佛教思想 (5)

1.佛法的众生平等思想 (5)

2.木石转世与众生平等 (6)

3.贾宝玉的平等观 (6)

三、《红楼梦》中“果报以及自造因果”佛学思想的体现 (7)

1.佛法中的因缘思想 (7)

2.因缘果报观表现在宝玉黛玉的三世姻缘中 (7)

3.因缘果报的其他体现 (8)

四、《红楼梦》中的“色空”观 (9)

五、透过《红楼梦》领悟“苦”的真谛 (10)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红楼梦中佛学思想的体现

By milan7sheva

前言

《红楼梦》文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被称为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百科全书,细致的描写的官场的沉浮世故,豪门的奢华与没落。其中贾府大观园生活场景的展现让人惊叹于作者在园林、医学、诗词、美食、书画、服饰、建筑等等方面的深厚素养。小说以神话故事开头,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无用灵石,产生了下凡红尘,到那“富贵场中,温柔想里享受几年”的欲望,结果由神界使者一僧一道指点入凡间贾府。整部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木石前盟”及贾宝玉与薛宝钗的“金玉良缘”的爱情纠葛为线索,以贵族生活为中心,生动的描写封建社会生活的全貌及各种矛盾。《红楼梦》的伟大不仅在于它的结构,不仅在于它展现的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更在于它包涵的丰富社会内涵及传达给我们的深厚的人生哲理。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对它的研究就从来没有间断过,甚至专门形成了一门“红学”,这不仅体现了《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无上的地位,同时也反映了《红楼梦》宽广的覆盖面。不同的读者,会对它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察角度和看法,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史。”①早期的红学研究重点在于研究版本、考证作者的历史,而近年来的研究更加倾向于文本研究,重点在于《红楼梦》诗词戏曲、美学心理、宗教思想、哲学伦理等。《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对儒、佛、道、玄学等思想兼容并报,尤其是佛学思想,他的一生有很长时间是在寺庙中度过的,虽然他自己并未出家,但这段经历对他的思想感情、文献倾向和艺术风格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红楼梦》这部巨著中有很多僧人角色,佛教活动,全篇更是笼罩着浓厚的佛学思想,开篇僧道助石头下凡入世,结尾贾宝玉看破红尘,出世而皈依佛门,这也隐含着佛学中的轮回思想。

佛教本源于印度,随着教义的广布与信仰人数的增多,它早已超越了种族与国家的界限。佛学的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学在汉代传入中国在中国经过两千余年的发展,结合中国传统的文化更是发展出了无数分支。学派。两千多年来佛学对中国的文学、语言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佛教为志怪和神魔小说提供故事素材,佛教高深的思想进而内化为小说的中心思想。曹雪芹认定佛学是从日常生活中找寻高深奥妙的精神“他深深体悟到一切生命个体的人生深处都有佛性因子,因此他看到的是生命的“整体相”而不是“分别相”,而写出卓越的作品留下来给后世”归①。可以说《红楼梦》是曹雪芹发奋所著,他以哲学的研究与宗教的信仰提出最值得的佛教哲学,而且佛教哲学化遂成为晚清思想界的一大潮。

关于《红楼梦》佛学思想的研究不是很常见,比较重要的有黄怀萱《<红楼梦>佛家思想的运用研究》②,他认为曹雪芹将“情”提出与“空"对举,宣扬“情空不二”的观念,因此不同于佛家“色空’’说,而有独创的意义,杜景华在其《<红楼梦>与禅宗》一文中谈到曹雪芹表明了自己的宗教立场并痛斥了庸俗佛教对人的毒害。朱淡文在《红楼梦研究》中肯定曹雪芹写作《红楼梦》决不是为了宣扬佛家的色空观。在曹雪芹的哲学逻辑结构中,“情”才是核心,才是其起点与终点,还有园香《红楼梦与禅》,李哲良《红楼禅话》,王文宏《禅与(红楼梦)》,周汝昌《再解‘空空’十六字真言》,孙逊《关于(红楼梦)的“情"、“色”、“空"观念》,黄南珊《论曹雪芹的情禅思想》,刘宏《一个由“空、色、情"建构的立体世界》,陈维昭《彷徨于“色”与“空”之间》,等等。

80年代起关于《红楼梦》的宗教色彩研究逐渐多了起来,杜景华在1990年发表的《<红楼梦>与禅宗》一文就说:“对于曹雪芹的禅空观,我想我们是不必回避的.无论有意无意回避或绕过这种禅空观,对于《红楼梦》一开卷便抛我们的需多迷离观念以及全书中许多人物的归宿,我们都将无法得到更为合理的解释,受到此文的影响,对《红楼梦》中宗教观念的研究,陆续出现。李华生《<红楼梦>梦幻意旨与曹雪芹梦幻心态》、孙逊《关于<红楼梦>的“情”、“色”、“空"观念》、薛瑞生《封建末世的多余人一论贾宝玉“白色悟空’’的文化思想心理

①俞平伯,《红楼梦简论》,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1988年,381页

依据》、黄南珊《论曹雪芹的情禅思想》、娄毅《论<红楼梦>的虚无思想》、陈洪《论癞僧跛道的文化意蕴》、陈维昭《彷徨于“色”与“空”之间一论<红楼梦>存在体验》、严云受《<红楼梦>与因果报应模式》、陈毓罴《<红楼梦>与民间信仰》等等。在著作方面梅新林著有《红楼梦哲学精神》一书从儒、释、道三方面对《红楼梦》的哲学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从补天顽石到贾宝玉再到宝玉出家,是一个“出发——变形——回归”的生命轮回,是佛教中的出世悟道思想的体现。

这些论著都对本文有很大的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红楼梦》的佛学思想进行了有益的讨论,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研究经验,是本论文主要的参考资料。《红楼梦》博大精深,即使只从佛学方面看也有很多的解读。本文主要辨析《红楼梦》中佛教活动与佛学思想的区别,指出作者对现实宗教活动和佛学思想的区别对待。重点讨论了《红楼梦》中“色空观”,轮回、众生平等等思想的体现。

一、两个世界——现实佛教与理想佛学

要讨论《红楼梦》中的佛学思想,首先要区分两个概念佛教和佛学。佛教是一种宗教,它主要指的是一种宗教仪式,宗教活动,主要在于表面上的行动。而佛学则是一种哲学思想,主要靠内心的体悟。《红楼梦》即有描写当时封建社会的佛教活动和世俗人的一些佛教观念,又在全篇中蕴含着丰富的佛学道理,这二者是两个互相联系又形成鲜明对比的方面。作者主要从两类不同的佛教信徒,勾勒出了两个不同的佛教世界,表达了他对世俗中的佛教活动的嘲讽与憎恶和对对真正佛学思想的思考与追求。

《红楼梦》中划分出两大类型的佛教信徒。一是经一佛一道点化或间接点化的出家者。其中包括贾宝玉、甄士隐、柳湘莲、惜春、紫鹃、蕊官等,这些都得到了作者的充分肯定。另一批是居于或出自佛门的世俗僧侣,诸如出佛门进衙门充当帮凶的小沙弥,包揽词讼破坏他人婚姻信封的静虚等都被作者作了彻底的否定。此外小说还描写了一系列的宗教活动,比如秦可卿死后,停灵期间请一百单八禅僧在大厅内为秦可卿超度亡灵,然后请五十高僧对坛按七作好事。对此,小说只做客观而又带几分滑稽的展览,谈不上丝毫的肯定。

那么,作者对于以上诸位宗教僧侣及同是出家的贾宝玉、甄士隐、柳湘莲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