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景观规划概述

合集下载

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导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导则
形体──住区建筑的立面设计提倡简洁的线条和 现代风格,并反映出个性特点。
色彩──居住建筑宜以淡雅、明快为主。在景观单 调处,可通过建筑外墙面的色彩变化或适 宜的壁画来丰富外部环境。
室外管线及建材设施──住宅建筑外立面设计应考虑并 预留室外风机、管线等室外设施的位置,保持住区景观 的整体效果。应严格控制和引导居民入住后对建筑外立 面的“二次施工”。
4.户外活动场地布置时,其朝向需考虑减少眩光;
5.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前提下,住区室外灯光设计 应强调舒适、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气氛,不宜盲目强调 灯光亮度;
6.住区的道路照明宜在15~20LX;
7.光线充足的住区宜利用日光产生的光影变化来形成外部空间 的独特景观。
1.住区内部住宅建筑的排列应有利于通风,如点条结合、 高低错落、底层架空等; 2.为调节住区内部通风排浊,宜构建绿化带、水道、花廊 等景观通道; 3.户外活动场地的设置应根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 并有意识地通过建筑、植物、景观设计来迎/挡风; 4.住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宜达到二级。
1.2 适用性
本导则适用于我国二十一世纪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它基于现行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及住宅设计规范等,也对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及住宅设计等具有一定引导作用。
1.3 社会性原则
住区的景观设计应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感,并体现社区文化,促进社区人际交往,引导人(群)的交互行为及社区休闲健身活动。提倡公共参与景观设计、建设和管理。
3.总体布局
3.1 规划结构与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3.1.1 重视景观规划的整体布局
住区规划时,应对住区的整体结构进行一体化 考虑,使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环境达到最优化。 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考虑环境空间的整体效果, 采用合宜的用地配置方式(如硬、软质景观的结 合及比重),并通过合理的配套设施布局(水、电 管网设施,变电站、垃圾房、车库等辅助设施的布 局及美化等)来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 和谐。

某小区居住区景观方案设计文本

某小区居住区景观方案设计文本

某小区居住区景观方案设计文本一、设计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提升小区品质,营造宜居的生活氛围,我们特制定本小区居住区景观方案设计文本。

本方案旨在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为居民提供一个生态、美观、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设计理念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有机结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功能性与美观性相结合:在满足居民日常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注重景观的美观性,提升小区整体形象。

3. 空间布局合理:充分考虑小区地形、地貌,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

4. 文化内涵丰富:融入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小区独特的文化氛围。

三、设计目标1. 创建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2. 营造具有特色的小区景观,提升小区整体形象。

3. 满足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等多元化需求。

4. 促进邻里互动,增进社区凝聚力。

四、设计内容1. 绿化系统设计本方案将打造多层次、多样化的绿化体系,包括:乔木层: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生长迅速、观赏性强的树种,如银杏、桂花、香樟等,形成小区的绿色骨架。

灌木层:采用红花檵木、紫叶李、海桐等观花、观叶植物,丰富绿化层次,提升景观效果。

地被层:选用麦冬、草皮等地被植物,实现黄土不露天,提高绿化覆盖率。

2. 水景设计中心湖景:在小区中心区域打造一片人工湖,湖边设置亲水平台、栈道,供居民休闲、观赏。

溪流景观:利用小区地形,营造蜿蜒曲折的溪流,增加水体灵动性,提升小区生态品质。

3. 道路及铺装设计道路系统:规划人车分流的道路体系,确保居民出行安全。

步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环保且富有弹性。

铺装材料:选择具有防滑、耐磨、易清洗的材料,如花岗岩、文化石等,体现小区高端品质。

4. 公共设施设计休闲座椅:在绿化带、广场等区域设置休闲座椅,供居民休息、交流。

健身设施:配备适量的健身器材,满足居民日常健身需求。

儿童游乐区:设置安全、有趣的儿童游乐设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快乐的成长空间。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一、理论部分1.人文地理理论: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结合人文地理环境特点,考虑地域文化和人文历史的特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观。

2.生态学理论: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采用生态学理论,合理规划绿地、湿地等生态功能区,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空气质量、水环境等。

3.社会学理论: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符合社会需求,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健康运动等社交需求,提高居民的社会互动空间。

4.心理学理论: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考虑居民的心理需求,打造愉悦、舒适的环境,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方法部分1.整体规划思路: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从整体规划思路出发,统筹考虑居住区的功能布局、景观特色、社区设施等要素,形成合理的规划蓝图。

2.景观空间布局: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合理布局景观空间,包括公共绿地、街头景观、小区景观等,提供各类景观设施,满足居民的娱乐和休闲需求。

3.多样化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采用多样化的景观设计手法,比如景观组合、景观廊道、景观艺术等,提升景观的美感和艺术氛围。

4.绿色建筑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节能环保,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建设节能环保的建筑物,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可持续性。

5.社区公共设施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社区公共设施的设计,包括休闲健身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社交交流设施等,提供丰富多样的社区服务。

6.环境保护和改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和改善,采取绿化、减少噪音、改善空气质量等措施,提高居住区的环境品质。

综上所述,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上应以人文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方法上应以整体规划思路、景观空间布局、多样化景观设计、绿色建筑设计、社区公共设施设计和环境保护和改善为主要手段。

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居住区的景观品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小区规划: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小区规划: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小区规划: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一、居住区的性质与规模:建国以来,我国居住形态从初期由于缺乏经验而借鉴西方邻里单位,学习苏联街坊的布置,直到小区规划理论的出现并传入我国被广泛地采用及积极发展的今天,总结这段走过的道路,有必要给小区下个定义。

白德懋在《小区规划与居住区环境设计》一书中,将居住区划分为三级: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

1、居住区: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

在居住区内设有比较完整的日常性和经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这些设施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

因此它的规模一般为1万至1。

5万户,3-5万人,相当于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范围。

居住区下可划分若干小区,也可不划分小区,而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

2、居住小区:简称小区,有别于工业或其他小区。

小区应是居住区道路(也可是城市一般道路)所包围的日常性生活居住单位。

小区内设有日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日常生活必须;但经常性的设施,如规模较大的邮局,购物超市、医院等还得去小区外解决。

它的规模约2-3千户,1万人左右。

小区下可划分若干住宅组团,或视具体情况不分组团。

3、住宅组团:是居住区的基本居住单位,由若干栋住宅组成。

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或里弄委员会),300-700户,1000至2500人。

住宅组团内可设一些直接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的,如小百货、烟杂店、卫生站和自行车存放处等微型服务设施。

一般不设幼儿园、百货商店等公共设施,以免把嘈杂的人流、车流和噪音带进来而影响居住环境。

所以称之为住宅组团,以表示它的单纯居住性质。

二、居住区景观的构成: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

1、绿化: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

7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居住区绿地设计是指在城市和乡村居住区内,为满足居民的休闲、健身、游玩等活动需求而设置的绿化和景观空间。

合理规划和设计居住区绿地,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居住质量,还可以增加城市的生态功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下面我们将从景观规划、绿化设计和功能设置三个方面介绍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一、景观规划1.制定景观设计总体规划。

根据居住区的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特点和人口需求,制定清晰的景观设计总体规划,明确绿地的位置、范围、结构和功能。

2.考虑人流线和视觉景观。

合理设置人流线,使居住区绿地与居民的生活区域相连通,方便居民的出行和活动。

同时,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视觉景观,合理布局花草树木、水体等景观元素,打造美丽宜人的绿地环境。

3.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在景观规划中,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地形和植被,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合理设置湿地、水系等生态景观,促进水循环、空气净化等生态功能。

二、绿化设计1.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

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和水源等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确保植物的生长率和成活率。

同时,根据居住区的不同区域和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打造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2.合理布局绿地空间。

根据居住区的空间布局,合理分配绿地区域,确保绿地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同时,考虑到居民的需求,尽量将绿地设置在居民活动频繁的区域,例如社区广场、公园入口等。

3.加强绿地养护管理。

制定完善的绿地养护管理制度,定期对绿地进行修剪、除草、施肥等养护工作,以保持绿地的整洁和美观。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病虫害防治,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三、功能设置1.设置休闲娱乐设施。

根据居民的需求和喜好,设置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例如健身设施、儿童游乐设施、休闲长廊等,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需求。

2.设置文化活动场所。

合理设置文化活动场所,例如公共广场、露天剧场等,举办各类文化演出和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加居住区的凝聚力和活力。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引言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对居住区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以提高人们的居住品质和生活环境。

一个好的居住区规划设计可以使居民生活更加便利、舒适和安全,同时也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规划1.1 绿化设计:合理布局绿地、树木和花草,提高居住区的绿化率,改善空气质量。

1.2 水系规划:合理规划水系,建设人工湖、溪流等水体,增加景观效果,改善生活环境。

1.3 垃圾处理: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点和垃圾处理设施,保持居住区的清洁整洁。

二、交通规划2.1 道路设计:规划合理的道路网,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和车辆通行道,提高交通效率。

2.2 公共交通:规划公交车站、地铁站等公共交通设施,方便居民出行。

2.3 停车场规划:设置足够数量的停车位,解决停车难题,减少交通拥堵。

三、配套设施3.1 学校医院:规划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就医和子女就学。

3.2 商业设施:规划商场、超市等购物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3.3 娱乐设施:规划公园、健身房等娱乐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四、安全规划4.1 消防设施:规划消防站、消防通道等消防设施,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4.2 安防设施:设置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等安防设施,提高居住区的安全性。

4.3 紧急救援:规划应急救援中心、医疗急救点等设施,保障居民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五、社区管理5.1 物业管理:建立健全的物业管理体系,提供优质的物业服务,维护居住区的整体形象。

5.2 社区活动:组织各类社区活动,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5.3 环境维护:加强环境维护工作,保持居住区的整洁和安静。

总结: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形象。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能够更加人性化、智能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幸福。

2024全新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

2024全新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

2024全新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目录•项目背景与目标•总体规划设计•公共设施与配套服务设计•景观元素与细节打造•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实践•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01项目背景与目标居住区现状及需求分析居住区现状当前居住区环境陈旧,绿化不足,缺乏活动空间,整体景观效果不佳。

居民需求居民期望拥有宜人的居住环境,丰富的休闲活动空间,以及独特的景观特色。

景观设计目标与原则设计目标打造舒适宜居、环境优美的全新居住区景观,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设计原则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保,强调地域特色,追求艺术美感。

设计范围及重点区域设计范围包括居住区内道路、绿地、广场、水景等公共空间。

重点区域入口景观区、中心绿地、儿童活动区、老年活动区等。

02总体规划设计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开放式空间布局采用流线型、开放式的设计手法,打破传统居住区的封闭感,增强空间的通透性和流动性。

功能分区明确根据居民需求,将居住区划分为休闲娱乐区、儿童活动区、健身运动区等,各区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景观节点设置在关键位置设置景观节点,如入口广场、中心绿地等,提升居住区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通过道路设计实现人车分流,保障居民安全,同时减少交通对居住环境的干扰。

人车分流环形路网停车设施规划构建环形路网,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缓解交通压力。

合理规划停车设施,满足居民停车需求,同时避免停车对绿化和公共活动空间的侵占。

030201交通流线组织选择多种植物进行搭配,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提高绿化植被的观赏性和生态价值。

多样性原则优先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降低维护成本,同时体现地域特色。

乡土植物为主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合理搭配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确保居住区四季有景可赏。

季相变化注重植物的生态效益,选择具有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功能的植物,提升居住区的环境质量。

生态效益绿化植被配置策略03公共设施与配套服务设计选择质量可靠、结构稳定的游乐设备,确保儿童在游玩过程中的安全。

园林景观设计——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摘要】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城市居民提供健康安全的生存环境、创造和谐的生活氛围,因此对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从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及要求、设计的构思方法、设计程序及景观分区处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亲和性;人性化绿色生态居住区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导、兼具部分生态旅游功能的高品质居住区,集居住休闲等功能于一体。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核心所在,也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户外空间,不仅为居民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还能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地。

对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1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和要求1.1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1.1.1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具体体现为:首先要了解住户的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第二,是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强调对人的关怀;第三,是体现在活动场地的分布、交往空间的设置、户外家具及景观小品的尺度等方面,使人们在交往、休闲、活动、赏景时更加舒适、便捷,使居住区环境更具亲和力。

1.1.2突出特色,体现文化景观的原则居住环境是其所在城市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创造城市的景观形象有重要作用。

另外,在居住区景观规划中重视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对于体现景观的地方文化标志特征,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文化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1.3因地制宜,注重美观与实用的原则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应同时具备观赏性和实用性,使有限的绿地空间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1.14绿化为主,生态优先的原则植树、种草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居住区绿化要重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及各品种组成的生态循环链效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来指导居住区的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坚持以植树为主,因地制宜。

1.2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要求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是营造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的、供人们休闲活动的居住环境。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三重点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三重点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三重点引言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为目标,通过对绿化、景观布局、功能区划等方面的设计,在居住区内打造美观、宜人的自然环境。

本文将重点介绍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三个重点方面:绿化设计、景观布局设计和功能区划设计。

1. 绿化设计绿化是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它不仅能够增加居住区的美观度,还能改善空气质量、降低环境噪音、增加生物多样性等。

在绿化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1 植物选择在居住区的绿化设计中,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植物。

树木、灌木、花卉等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它们的生长习性、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以打造出多样化、有层次感的绿化景观。

1.2 绿化布局在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化布局应考虑到不同功能区域的需求。

例如,可以在公共休闲区布置草坪、花坛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而在行车道、人行道等区域,可以选择适合的绿化方式,如行道树等。

1.3 绿化管理绿化设计不仅是一次性的工作,还需要进行后期的绿化管理。

这包括植物养护、病虫害防治、草坪修剪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绿化管理,可以保证居住区园林景观的长期美观效果。

2. 景观布局设计景观布局是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它涉及到整个居住区不同景点的规划和布局,使得居住区内的景观在整体上具有协调性和连贯性。

以下是景观布局设计的关键考虑点:2.1 空间组织在景观布局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居住区内不同空间的组织方式。

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广场、花坛、水池等景点,来营造居民休闲、交流的场所。

此外,还需结合居民的活动需求,在设计公共空间时考虑到人流量、通行流线等因素。

2.2 视觉导引景观布局设计中的视觉导引是指通过景观元素的摆放和布局,引导人们的视线流动,创造出美妙的视觉效果。

例如,可以在居住区的主要视觉线路上设置景观节点,如雕塑、喷泉等,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为居住区增添艺术氛围。

2.3 色彩搭配景观布局设计中的色彩搭配是指通过植物种植和物体色彩的组合,营造出丰富多样的颜色层次感。

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

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

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一、背景及设计目标: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住区的建设和发展也变得愈发重要。

居住区景观设计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增加居住幸福感的重要手段。

本次景观设计旨在打造一个美丽、舒适、安全、宜居的居住区,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区凝聚力。

二、设计原理:1.绿化原则:大面积的绿化覆盖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特点,可以提供清新的空气、减少热岛效应,并增加居民的休闲娱乐空间。

2.自然原则: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地貌和植被,让居住区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形成和谐的生态景观。

3.人文原则:从居民的角度出发,设计出便捷、舒适、美观、具有艺术性的公共空间,提升居住区形象和品味。

4.安全原则:确保居住区内的交通道路畅通、步行道安全,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

三、设计要点:1.绿化景观设计:-在居住区内设置大面积的草坪和花园,增加居民的休闲娱乐空间。

-种植各种花草树木,形成丰富多样的植被景观,提供清新空气和美丽景色。

-设置自然湖泊或人工水池,增加居住区的湿地景观,吸引鸟类等自然生物,增加生态景观的观赏价值。

-在公共区域和道路两旁设置绿化带,为居民提供绿色走廊和遮阳设施。

2.公共空间设计:-设计宽敞明亮的休闲广场,设置凉亭、长椅等公共座椅,提供休息、交流和社交的场所。

-在居住区内设置小型商业区,增加生活便利性和居民的社交空间。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需求,设置儿童游乐区、健身器材区、老年活动区等,提供多元化的活动空间。

-设计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并设置交通标志和行人通道,确保交通秩序和居民安全。

3.路灯照明设计:-在道路两旁设置适当高度的路灯,为居民提供安全明亮的居住环境。

-利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进行路灯照明,减少能耗和碳排放。

-在景观设计中融入照明元素,创造独特而美丽的夜景。

四、实施方法:1.制定详细的景观设计方案,包括绿化规划、公共空间规划和路灯照明规划等。

2.进行土地整理和地形调整,保留原有的自然地形,同时进行必要的地势平整工作。

居住区规划绿地景观场地(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区规划绿地景观场地(居住区规划设计)
一、公共绿地基本功能与布局 1)基本功能分区 ①安静游憩区 ②文化娱乐区 ③儿童活动区 ④服务管理设施 2)绿地基本布置形式 ①规则式 ②自由式 ③混合式
2024/3/4
1)居住区公园 23/4
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 别达到:组团不小于0.5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m2/人, 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m2/人,并应根据居住区规 划布局灵活使用.旧区改造可酌情降低其指标,但不低于相 应指标的50%.
其他相关技术要求详见: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院落式组团绿地设置规定
树木与建筑、构筑物水平间距参考表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儿童游戏及健身器材等在内的配套设施,文字说明安放的位置 及数量等,可配以图片示意。 (8)给水排水图(常用比例1:500~1:1000)
给水、雨水管道平面位置,标注出干管的管径水流方向、阀 门井、水表井、检查井和其他给水排水构筑物的位置;场地内的 给水、排水管道与建筑场地及城市管道系统连接点的控制标高和 位置。局部平面图(比例可视需要而定)如游泳池、水景等平面布 置图;绘制水景的原理图,标注干管的管径、设备位置的标高。
功能分区如供观赏的主要景点,供休闲的各类场地以及其 他不同功能的用地。通常以不同色块区分不同的功能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居住区景观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
(5)道路结构分析图常用比例1:500~1:1000 (6)景观视线及空间节点分析图常用比例1:500~1:1000 (7)植物种植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
(5)道路结构分析图(常用比例1:500~1:1000) 主要表示居住区主、次人口的位置,主、次道路及人行 步道的分级宽度和线形,包括各广场、回车场和消防通 道的位置等。 (6)景观视线及空间节点分析图(常用比例l:500~1: 1000) 主要表示各景观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视线和道路是否 通达,常以线和面的组合方式表达。主要节点的效果还 可以通过手绘或是电脑绘制的方法表示。
居住区景观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
(2)为调节居住区内部通风排浊效果,应尽可能扩大绿化种植面积, 非严寒和寒冷地区应适当增加水面面积,以有利于调节通风量。 (3)户外活动场地的设置应根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通过建 筑、植物、景观设计来疏导自然气流。 (4)底层部分架空有利于居住区内部空间和各栋住宅之间的空气流 通。
居住区景观设计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课件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课件

04 居住区环境设计
绿化环境设计
绿化覆盖率
确保居住区内绿地面积足够,提 高居住环境的绿化覆盖率,为居 民提供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休闲
场所。
植物种类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 适宜的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 、花卉等,以丰富绿化层次和色彩 。
绿化布局
合理规划绿化布局,将公共绿地、 宅旁绿地、道路绿化等有机结合, 形成完整的绿化系统。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ppt课件
•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 居住区规划布局设计 • 居住区建筑设计 • 居住区环境设计 • 居住区规划设计实践案例
01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对城市中住宅 集中区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 景观环境等进行综合设计的过程 。
目标
创造宜居、舒适、安全、美丽的 居住环境,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水景环境设计
1 2 3
水景类型
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定位,设计不同类型的水景 ,如池塘、溪流、喷泉等,以增加居住区的灵气 和活力。
水质保障
采取有效的水质保障措施,如定期换水、过滤设 备等,确保水景的清洁卫生,为居民提供安全、 舒适的休闲环境。
水景与建筑、环境的融合
将水景与周围的建筑和环境相融合,形成和谐统 一的整体效果,提升居住区的品质。
THANKS 感谢观看
住宅组团布局
总结词
住宅组团布局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区氛围。
详细描述
住宅组团布局应注重多样性和协调性,以营造宜居的社区环境。在规划住宅组团时,应根据居民的需求和喜好, 设计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住宅,以满足不同家庭和生活方式的需求。同时,住宅组团布局应考虑日照、通风等因素 ,以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城市居住区景观,不仅可以提高社会、环境及经济效益,也是住宅内部空间的延伸。

那么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1 居住小区水景景观设计人类从其幼年开始就有亲水性,大到江河湖海,小到潺潺溪流,甚至一个水坑,都会吸引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的集中注意。

有水的居住环境常常带给人一种“灵气”,因此在小区中应创造不同形式的水体空间为环境增色。

在水景设计中,要根据景观空间的不同,采取多种手法进行造景,可以利用场地中原有的自然水体景观,将其综合设计,使自然水景与人工水景融为一体。

当水体面积较小时,要充分考虑到生态以及水循环的问题。

装饰水景能起到赏心悦目,烘托环境的作用。

这种水景往往构成环境景观的中心,装饰水景是通过人工对水流的控制达到艺术效果,并借助音乐和灯光的变化产生视觉上的冲击,进一步展示水体的活力和动态美,满足人的亲水要求。

水景的处理手法的不断创新,给设计师带来了无限的创作空间,并促使理水的手法不断迸发出新的火花。

居住区中的水景以其活跃性和穿透力成为景观组织中最富有生气的元素。

天然或人工的地形、地貌在水体的声、光、影、色的作用下,与居住区的勃勃生机相结合,形成了宜人的空间景观。

然而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居住区中的水景不单是物质景观,更成为居住区中的文化景观。

人们观水、近水、亲水、傍水而居的天性,对水的亲和与关注,使水与社会文化意识结下了不解之缘。

较大面积的水体或水系统,可以改善整个住区的小气候,影响周围环境的温湿度;对于较小的水体,可以改善局部地段或建筑室内的微气候。

居住区内的水景色更能满足人们亲水的要求。

它的风韵、气势、清音,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引起无限的遐想。

2 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植物景观设计对环境空间的塑造,意境氛围的渲染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居住区通过合理搭配植物的色彩、姿态、气味,能使人在视觉、触觉、嗅觉上获得亲近大自然的审美享受。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是指对一个居住区的整体布局、建造风格、功能分区等进行规划和设计,旨在创造一个宜居、宜人的居住环境,提供优质的居住条件和社区设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各个方面。

二、总体规划1. 规划目标本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现代化、生态友好、社区共享的居住区,提供高品质的住宅和便利的生活设施,促进居民的社交交流和社区凝结力的形成。

2. 地理位置和土地利用本居住区位于城市中心,占地面积约XXX平方米。

规划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考虑居住区的功能布局和生态环境,确保合理的土地利用率。

3. 居住区布局居住区将按照功能分区的原则进行布局,包括住宅区、商业区、教育区、休闲娱乐区和公共服务区等。

住宅区将采用错层式布局,以提高居住密度和土地利用效率。

4.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将充分考虑居民的出行需求,设置便捷的交通网络,包括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规划,同时考虑公共交通设施的布局,提供便利的交通选择。

5. 绿化和景观设计居住区将注重绿化和景观设计,提供宜人的自然环境和舒适的居住氛围。

规划将设置公园、绿地、花坛和景观湖等,增加居住区的绿化覆盖率,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三、住宅设计1. 住宅类型和户型设计住宅区将提供多种类型的住宅,包括公寓、别墅和联排别墅等。

户型设计将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不同家庭的构成,提供多样化的户型选择,满足不同居民的居住需求。

2. 建造风格和外观设计住宅建造将采用现代化的建造风格,注重建造的美观性和功能性。

外观设计将采用简洁、大气的设计风格,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 室内设计和设施配置住宅内部设计将注重空间布局和功能划分,提供宽敞璀璨的居住空间。

设施配置将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包括厨房、洗手间、储物空间和阳台等。

四、社区设施规划1. 商业区规划居住区将设置商业区,提供便利的购物和娱乐设施,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商业区将包括超市、餐饮店、咖啡厅和零售店等。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pdf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pdf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住宅区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的品质。

以下是一些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导则,供您参考:
1.整体规划: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需要与整个住宅区的规划和建筑风格相协调,保持整体的一致性。

同时,需要考虑用地、交通、绿化等方面的因素,合理规划景观空间。

2.绿化设计:绿化是居住区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强居住环境的优美度和舒适度。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种类、色彩、高度和季节变化等因素,营造出丰富多彩的绿化景观。

3.景观设施:景观设施包括公园、广场、水景、雕塑、座椅等,这些设施可以提供居民休息、娱乐和交流的场所,也是居住区环境景观的重要元素。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设施的实用性、美观性和安全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4.自然环境保护: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需要保护和利用好自然环境,如树木、湖泊、山丘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使自然环境与住宅建筑和景观相互融合,提高居住环境的品质和生态性。

5.人文关怀: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需要关注人文关怀,体现对居民的需求和利益的尊重。

设计应考虑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如儿童、老人、残疾人等,为他们提供安全、舒适、方便的活动空间。

6.可持续性发展: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注重可持续性发展原则,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设计应考虑到居住环境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确保居住区环境的长期健康发展。

这些导则可以帮助设计师和开发者更好地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的品质。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pdf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pdf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pdf1: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目的和目标:制定本文档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2. 环境分析2.1 自然环境:地理条件、气候特点、植被分布等分析。

2.2 人文环境:社区文化、历史背景、居民需求等分析。

3. 设计原则3.1 可持续性原则: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

3.2 人性化原则:关注居民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3.3 美学原则:追求艺术性和美感。

4. 空间规划4.1 公共空间:划分主要公共区域(花园、广场、公园等)。

4.2 私人空间:私人花园、露台等规划。

5. 植被设计5.1 植物选择:根据气候、土壤和景观风格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

5.2 植物布局:考虑景观层次和整体效果进行布局。

6. 水体设计6.1 水池和喷泉:设计水池和喷泉,增加视觉效果和触感。

6.2 水系规划:考虑自然条件,合理规划河流和湖泊。

7. 公共设施7.1 儿童设施:设置游乐设施、儿童乐园等。

7.2 健身设施:布置健身房、篮球场等。

8. 照明设计8.1 规划照明路线:照明沿街路灯、景观灯等布置规划。

8.2 照明效果:打造夜晚的独特景观效果。

9. 材料选择9.1 地面材料:选择耐磨、易清洁的地面材料。

9.2 建筑材料:选用环保、耐候性好的材料。

10. 规划实施10.1 施工方案:详细规划施工步骤和时间节点。

10.2 资金预算:估计项目所需资金和费用。

附件:设计效果图、施工图纸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 环境保护法: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和利益的法律法规。

2. 建筑法:指对建筑行为和建筑工程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法律法规。

3. 规划法:指对城市和乡村整体发展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法律法规。

-------------------------------------------------------------------2: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和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 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5万人) 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 化教育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
规模:人口 30000-50000人, 户数10000-16000户, 用地 50-100公顷
(三)、居住区的环境组成
1) 内部居住环境:住宅的内部环境和住宅楼的公共部 分内部环境; 2) 外部生活环境: A B C D E F G 空间环境: 大气环境 声环境 视觉环境 生态环境 小气候环境 邻里和社会环境
主讲:
五 居住区的类型
(一)、按居住区位置分
1) 城市内的居住区 2) 独立工矿企业的居住区
中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
4、人口毛密度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m2)。
主讲:
七 居住区规划的综合指标
(三)、 其他指标:
5、人口净密度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m2)。 6、住宅建筑套密度(毛)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m2)。 7、住宅建筑套密度(净)
规模:人口 1000~3000人,
户数 300~1000户, 用地 4~6公顷。
主讲:
一 居住区的相关概念
(四)、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规划是指对居住区的布局结构、住宅群体布置、 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和活动场地、市政公用设施 和市政管网等各个系统进行综合、具体地安排。居住区规划 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 居住区规划要为居民经济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 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卫生、安全、宁静和优美的环境。居 住区内可考虑设置少数无污染、无骚扰的工作场所。 (五)、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作业
找几个小区调研一下,确定其分类,观察 他们各类用地的设计方法!
主讲:
主讲:
三 居住区的用地构成
类别代码 大类 中类 小类 R R1 类别名称 居住用地 一类居住用地 R11 住宅用地 内容 住宅和相应服务设施的用地 设施齐全、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及其附属道路、停车场、小游园等 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幼托、文化、体育、商 业、卫生服务、养老助残设施等用地,不包括中 小学用地 设施较齐全、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 主的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含保障性住宅用地)及其附属道 路、停车场、小游园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幼托、文化、体育、商 业、卫生服务、养老助残设施等用地,不包括中 小学用地 设施较欠缺、环境较差,以需要加以改造的简陋 住宅为主的用地,包括危房、棚户区、临时住宅 等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及其附属道路、停车场、小游园等 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幼托、文化、体育、商 业、卫生服务、养老助残设施等用地,不包括中 小学用地
居住区景观规划概述
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 王华梅
主讲:
居住区景观规划概述
一、居住区的相关概念 二、社区 三、居住区的用地构成 四、居住区的类型 五、居住区的组成 六、居住区等级、规模及影响因素
七、居住区规划的综合指标
主讲:
一 居住区的相关概念
(一)、居住区
居住是城市居民生活中极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对城市来 说是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 居民生活在城市中以群集聚居,形成规模不等的居住地段。 居民的居住生活包含着居住、休憩、教育养育、交往、健身、 甚至工作等活动,也需有生活服务等设施的支持。 一般所指的住区,可划分为三级:居住区、居住小区、和 居住组团。
主讲:
六 居住区的分级、规模及影响因素
(三)、 影响居住区规模的因素:
1)公共服务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 居住区:800-1000米, 小区: 400-500米, 组团: 150-200米。 2)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城市干道合理间距700-1000米 3)居民行政管理体制:街道办事处3-5万人 4)住宅的层数
主讲:
七 居住区规划的综合指标
(三)、 其他指标:
13、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 用地面积的比率(%)
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 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 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 绿地,不应包括其他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规模:人口 10000~15000人,
户数 3000~5000户, 用地 10~35公顷。
主讲:
一 居住区的相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念
(三)、居住组团:
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 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 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它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是构成居住小区基本单位。
4)方案评定和管理机构审定方案的重要依据。
主讲:
四 居住区的组成
(一)、居住区的组成要素
1) 物质要素:由自然和人工两大要素组成 2) 精神要素:指社会制度、组织、道德、风尚、风俗 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修养等。
(二)、居住区的组成内容
1)建筑工程 2)室外工程:包括地上和地下两部分
主讲:
四 居住区的组成
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是居住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 造居住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的重要保证, 也是提升居住环境的品味和档次,提高居住区景观艺术性的 重要前提。
主讲:
二 社区
(一)、社区的涵义:
德国,F·滕尼斯,1887年《社区与社会》:“社区”是 通过血缘、邻里和朋友关系建立的人群组合;人们为了共同利 益而共同劳动,把人们联系起来的纽带是具有共同利益和共同 目标的家庭与邻里关系。 美国,G·H·希莱里,1955年分析定义提出以下三个 构成要素:社会关联(social interaction)、地域(area) 和共同的纽带(commom tie) 社区就是聚集在一定地域中的人群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主讲:
七 居住区规划的综合指标
(一)、 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主讲:
七 居住区规划的综合指标
(二)、 人均居住用地控制指标:
居住规模 层数 多层 多层、中高层 多层、中高层、高层 多层、高层 低层 多层 小区 大城市 16--21 14--18 12.5--17 12.5--16 20--25 15--19 中等城市 16--22 15--20 13--17 13--16 20--25 15--20 小城市 16--25 15--20 13--17 13--16 20--30 15--22


三 居住区的用地构成
(五)、居住用地平衡表
居住区用地平衡表的格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参与居 住区用地平衡的用地应为构成居住区用地的四项用地,其他 用地不参与平衡。
主讲:
三 居住区的用地构成
(六)、居住用地平衡表的作用 1)用数量表明住宅区的用地状况; 2)初步审核各项用地分配比例是否科学合理; 3)初步评价住宅区的环境质量;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m2)。
8、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m2/hm2)。
主讲:
七 居住区规划的综合指标
(三)、 其他指标:
9、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m2/hm2)。 10、建筑面积毛密度 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 筑面积(万m2/hm2)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m2)与居 住区用地(万m2)的比值表示。 11、住宅建筑净密度 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 12、建筑密度 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 的比率(%)。
14--20
13--15
20--25 14--20 12.5-15 12.5-15
组团
主讲:
七 居住区规划的综合指标
(三)、 其他指标:
1、住宅平均层数 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层)。 2、高层住宅(大于等于10层)比例 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 3、中高层住宅(7~9层)比例
住宅区规划 地域界定 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 界定 工作方法 居民参与度 工作核心 规划目标 自上而下 参与度很小或不参与 物质环境设施 物质环境的完善
社区规划 与行政管理范围相关
自下而上 以居民参与为重点 成员的互动和社区意识 社区与人的健康发展
主讲:
三 居住区的用地构成
居住区用地(R)包括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 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一)、住宅用地R01: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周边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 住宅间绿地和住宅间小路)的总称。
主讲:
三 居住区的用地构成
(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 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 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 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三)、道路用地R03: 居住区道路,小区道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 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 (四)、公共绿地R04: 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 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 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主讲:
一 居住区的相关概念
(二)、居住小区
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 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 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 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它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以小 学为中心配制,不为城市道路所穿越。
主讲:
二 社区
(二)、四个基本的特征:
1)一定的社会关系; 2)有一定的相对独立的地域; 3)有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4)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