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电措施2019

合集下载

防雷防静电

防雷防静电
• 接地装置:传统的方法是:互距5m采用长2.5m的规格为 40×40×4mm三根镀锌角钢打入地中并联,并与引下线连接。
–当基础采用硅酸盐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及基础 的外表面无防腐层或有沥青质的防腐层时,宜利用基础内的 钢筋作为接地装置。
2019/6/27
塔北项目经理部
一、防雷技术
避雷装置的作用就是当接闪器接受电流后,经过引下线将 电流导人接地装置进而安全地进人大地,保证建筑物内设 备和人身的安全。
2019/6/27
塔北项目经理部
一、防雷技术
2019/6/27
塔北项目经理部
一、防雷技术
5、雷电的危害
– 机械效应。表现为被击物遭到破坏,甚至炸裂 成碎片。因为雷击时,被击物缝隙中的气体剧 烈膨胀,水分充分汽化,导致被击物破坏或炸 裂。
2019/6/27
塔北项目经理部
一、防雷技术
– 热效应。雷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时间产生 大量热能,可烧断导线、烧坏设备,引起金属 熔化等而造成火灾及停电事故。
–装有阻火器的地上卧式油罐的壁厚和地上固定 顶钢油罐的顶板厚度等于或大于4 毫米时,可 不装设避雷针。
–铝顶油罐和顶板厚度小于4 毫米的钢油罐,应 装设避雷针(网)。避雷针(网)应保护整个 油罐。
2019/6/27–浮顶油罐或内浮顶油罐不应装设避雷针塔北,项但目经应理部
一、防雷技术
8.2、感应雷击的防护
2019/6/27
• 为防电磁感应,平行或交叉敷设的管道、构件、电 缆外皮等净距小于100 mm时,以及金属物的连接 处,如管道法兰等,应每隔20~30m,用金属导线 跨接后接地。接地装置可与电气接地装置共用。金 属屋面应妥善接地;钢筋混凝土屋顶,其塔钢北筋项目应经成理部

219486414_2019—2021_年潮州市雷电灾害的特征分析及防御措施

219486414_2019—2021_年潮州市雷电灾害的特征分析及防御措施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 2023, Vol.13 No.52019—2021年潮州市雷电灾害的特征分析及防御措施杨红春,周泽烽,卢堉洵,王 键 广东省潮州市气象局,广东潮州 521011摘要 利用2019—2021年的雷电灾害资料,对潮州地区的雷电活动特征及其造成的损失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防御措施。

结果表明:2019—2021年潮州市6—9月均有雷电灾害发生,月份分布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8月;夏季是雷电灾害多发期;雷电灾害与雷暴日数的时间分布大体一致;2019—2021年潮州市雷击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为0;雷击事故地区分布具有明显差异;在所有雷击事故类型中,电子电器设备占雷击事故总数的75%;农村是雷电防御薄弱区和雷电灾害多发区。

针对雷电灾害事故,潮州市气象部门应科学指导大众采取有效的雷电防护措施;加强防雷安全检查工作;加强雷电灾害监测预警;提高雷电监测水平和雷电灾害的预警预报能力,从而更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雷电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关键词 雷电灾害;特征分析;防御措施;潮州市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5–0182-03雷电灾害已被联合国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也是“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造成的损失仅次于干旱和洪涝。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现代化电子设备和人员、财产密集场所的大量增多和集聚,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出现,用火、用电、用气量的增加,各种雷击事故日益增多。

导致人体伤亡,建筑物、通信设施、电子设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雷电灾害的发生规律和雷电防御工作作为研究课题。

刘三梅等[1]对2012年广东省雷电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对当年全省发生的雷电灾害统计结果进行概述,以一个雷击人身伤亡事故为案例,分析了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的特点、规律及人类产生的危害;沈海波等[2]利用梧州市1961—2013年的雷暴日统计资料,对梧州市雷暴年变化的规律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加油加气站遭受的雷电灾害资料,提出了精细化的雷电防护措施;吕海勇等[3]利用1995—2014年广东省雷电灾害事故汇编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全省雷灾事故的总特征、各种类型雷灾的分布比例、雷灾导致人员伤亡的趋势以及雷灾发生的地域分布等;毛惠琴等[4]探究了广东地区86个站的雷暴天气特征,并且剖析了雷暴和气温之间的关系,指出广东雷暴大部分集中在每年的4—9月以及每天的15:00~18:00(北京时,下同),发生此类现象主要是热力因素造成的;叶明等[5]分析了雷州半岛雷电活动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防御对策。

雨季防雷击、防触电、防汛预案

雨季防雷击、防触电、防汛预案

雨季防雷击、防触电、防汛预案
雨季是雷击、触电和汛情较为常见的季节,在雨季中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1. 雷击防护:
- 在雷电天气到来之前,尽量待在室内,远离窗户和阳台。

- 室内避雷设备的安装和维护要做好,及时修复破损的避雷设备。

- 避雷针、闪电杆等避雷设备应经常检查和保养。

- 在室内不要接触带有金属的物体,避免接触导电性的东西。

- 如果在室外无法避开雷电,要尽量保护头部,蹲下来,尽量不要站在高处。

2. 触电防护:
- 雨季期间要特别注意水电设备的使用安全。

避免在插头湿润的情况下使用电器。

- 雨天出门时,避免碰触电线杆、电缆等设备。

- 遇到触电事故时,应尽快切断电源,使用绝缘工具救人或呼叫救援。

3. 汛情防护:
- 提前做好防汛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确保人员的安全。

- 停电前要提前准备一些紧急物资,如食物、水、应急药品等。

- 遇到大雨天气时,要及时关好窗户和门,确保室内干燥,防止水灾发生。

- 不要试图穿越被淹水的道路或桥梁,以免发生危险。

在雨季中,及时了解天气预报,保持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严格按照预案执行,可以有效地减少雷击、触电和汛情带来的威胁。

防雷、避雷安全措施

防雷、避雷安全措施

防雷、避雷安全措施
防雷、避雷安全措施是保证人们及设施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由于雷电的危害性,在实施防雷和避雷安全措施时,我们必须十分慎重,确保人们和设施受到最小的伤害。

以下是采取防雷、避雷安全措施的常规步骤:
1. 首先,我们应该做好雷电风险评估,并制定适当的防雷计划。

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应考虑进一步风险可能性,识别受影响的人员或设施,以及可能被雷电击中的区域。

2. 确定雷电接地系统或接地阵。

接地阵是将雷电引入地面,而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系统。

3. 确定雷电护盾装置。

雷电护盾装置是一种将雷电引向地面的系统,它可以防止雷电直接穿过物体和损坏设备。

4. 检查所有电气设备,确保其使用正确,并有效地保护受雷电影响的人员或设备。

5. 对所有设备和网络进行定期维护,以确保它们能够有效地保护受雷电影响的人员或设备。

6. 建立应急预案,以应对发生雷电事件的紧急状态。

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应考虑特定地点的历史情况和地理位置,以便更好地识别可能发生的雷电事件。

7. 对工作环境进行安全检查,以确保足够的安全距离,避免受
雷电影响的人员或设备。

8. 实施和定期检查安全测试,以确保所有设备正常运行并能够有效地防止受雷电影响的人员或设备。

以上是采取防雷、避雷安全措施的常规步骤。

实施这些步骤,确保受雷电影响的人员或设备得到足够的保护,并尽可能降低雷电的损失和损害。

雷电的防御措施

雷电的防御措施

雷电的防御措施雷电是自然界中迅猛而危险的自然现象,它的发生可能会对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为了降低雷电对人类和设备的威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御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雷电防御措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雷电风险。

1. 室内避雷在雷雨天气中,最安全的地方是室内。

室内避雷主要依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a. 建筑物防雷装置建筑物防雷装置是预防雷击的重要设备,它由接闪器、避雷针等组成。

建筑物防雷装置通过将雷电引入地下,减少闪电对建筑物的影响。

建筑物主要部位如屋顶、烟囱等应安装避雷针,并且要确保避雷针与接地装置的良好连接。

b. 室内避雷装置室内避雷装置主要包括避雷器和避雷设备。

避雷器可以通过将室内电器设备由接电线路引入避雷器,从而释放雷电能量。

避雷设备包括避雷插座、避雷开关等,它们通过对电器设备实施避雷保护,减少雷电对设备的危害。

c. 室内注意事项在雷雨天气中,我们需要注意室内的一些事项以保证个人安全。

首先,关闭所有的电器设备,以防止雷电通过电路进入设备。

其次,避免接触带有金属的物体,如水龙头、电线等,以减少雷电伤害的风险。

另外,在雷雨时尽量避免使用固定电话。

2. 室外防御如果无法及时躲避室内,在室外时我们也需要采取一些防御措施来降低雷电伤害的风险。

a. 寻找安全的避雷地点在雷雨天气中,需要避免站在高处、开放地区或接近金属结构物,因为这些地方更容易受到雷击。

相反,我们应该寻找较低的地方,如山谷、凹地或建筑物内的避雷设施等。

在室外活动时,要注意避开孤立的大树、铁塔等高物体。

b. 避开水源雷电会通过水传导的特性会对水源产生吸引力,因此我们在雷雨天气中需要尽量避开流动的水源,如河流、湖泊等。

此外,也应注意避免使用带有金属的伞或其他接地物品。

c. 雷电警报系统有些地区设有雷电警报系统,这些系统可以通过警报声或警示灯来提醒人们雷电的临近。

在接到雷电警报时,我们应尽快迅速撤离室外活动场所,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3. 个人防御措施除了依赖建筑物和设备的防雷装置,我们个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加自身的安全。

2019最新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讲解资料

2019最新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讲解资料

雷击点
建筑物
损害 来源
S1
损害 类型
D1 D2 D3
损失类型
L1,L4b L1,L2,L3,L4
L1,L2,L4
公共设施
损害 类型
损失 类型
D2
L2,L4
D3
L2,L4
S2 D3 L1a,L2,L4
D1
L1 ,L4a
S3 D2 L1,L2,L3,L4 D2
D3 L1a,L2,L4
D3
L2,L4 L2,L4
防雷击电磁脉冲,参考IEC 61312标准 ★ 自2005年起重新修订,以IEC62305系列为主
IEC和IEC/TC81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 成立于1906年 宗旨:在电学和电子学领域中的标准化及其他事物方
面(如认证)促进国际合作,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 通过出版标准来实现这一宗旨。
工作范畴:所有电工技术,包括电子、磁学和电磁学、 电声学、通讯、能源生产和分配以及相关的一般原则, 如术语、符号、测量和性能、可靠性、设计和开发、 安全和环境。
ITU 标准
国际电信联盟 ITU·T·K系列 干扰的防护
K.11 过电压和过电流防护的原则 K.27 电信大楼内连接结构和接地 K.31 用户大楼内电信装置的连接结构和接地 K.35 远端电子站的连接结构和接地 K.36 保护元件的选择 K.40 电信中心LEMP的防护 K.43 电信设备的抗扰性要求
S4 D3 L1a,L2,L4
D3
L2,L4
根据雷击点位置划分的损害来源 损害类型
D1:接触和跨步电压导致的人员伤亡(人 和牲畜);
D2:实体损害; D3:过电压导致的电气和电子系统的失效。 损失类型 L1:生命损失; L2:向大众服务的公共设施的损失; L3:文化遗产损失; L4:经济损失。

GB50057-201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了预计雷击次数判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的数值。 7 . 部分条款作了更具体的要求。 8 . 明确了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 总则
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的防 雷设计。
旧条文中
不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收 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已删去。
原1.0.1条保留
为使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防雷设计 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防止或减少雷击建 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产损失,以 及雷击电磁脉冲引发的电气和电子系统损坏或 错误运行,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 理。
3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1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省级档案馆 2 预计N≥0.012(0.01)次/a,≤0.06(0.05)次/a的部 (省)办公建筑及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3 预计N≥0.06 (0.05)次/a, ≤0.3 (0.25)次/a的住 宅、办公楼等民建 4 预计N≥0.06 (0.05)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5 综合评估后确定需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 环境 6 Td>15d/a地区,≥15m的烟囱、水塔等孤立建筑物 Td ≤15d/a地区, ≥20m的烟囱、水塔等孤立建筑物
保护角法适用于外形简单的建筑物,但受高度限 制; 网格法适用于对平面表面的保护。
接地 earth;ground
一种有意或非有意的导电连接,由于 这种连接,可使电路或电气设备接到大 地或接到代替大地的某种较大的导电体。
注:接地的目的是:a.使连接到地的导体具有等于 或近似于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的电位;b.引导 入地电流流入和流出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
对安装有电子系统或存在高火险的建筑物, 优先采用B型接地装置。
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在周围地面 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m。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和防治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和防治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和防治2019-06-12摘要:近年来,电⽹由于雷电引起的故障仍占很⼤⽐例,包括雷击闪络后的⼯频续流损坏绝缘⼦及其⾦具,导致线路事故。

雷击架空输电线路引起的线路停电是我国输电线路的主要事故之⼀。

⽂章根据江苏省及徐州公司输电线路被雷击跳闸的情况归纳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特征;原因;防治1 江苏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情况江苏位于我国⼤陆东部沿海中⼼,境内地势平坦,⽆崇⼭峻岭,⽽多湖泊河流,⽔⽹密布,海陆相邻。

除北部边缘、西南边缘为丘陵⼭地,地势较⾼外,其余⾃北向南为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和长江三⾓洲所共同组成的坦荡⼤平原。

由于地势平坦,且纬度较⾼,雷电活动程度⼀般,年均雷电⽇为25天左右。

江苏电⽹2001~2006年110kV~500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情况见表1,其中2004年500kV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稍⾼。

表1江苏电⽹2001~2006年110kV~500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统计注:①雷击跳闸率单位:次/百公⾥•年(40雷电⽇);②2006年雷电⽇数据还未统计到,本表中2006年雷电⽇以2001~2005年平均雷电⽇;③110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次数、线路长度和雷击跳闸率未包含⽆锡、泰州、宿迁、淮安、徐州的数据。

2 雷击故障分析以徐州的雷击跳闸线路为例进⾏详细的故障分析。

2.12003~2007年徐州公司雷击线路跳闸故障分析截⾄2007年7⽉徐州供电公司所辖的线路共发⽣了起雷击故障。

2起雷击故障未找到故障点。

详细情况详见表2。

最近发⽣的2起事故未发现准确的故障点。

表2 徐州电⽹2007年220kV~500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情况⼀览表注:近年来我公司所辖的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有上升趋势。

每年都有雷击线路故障发⽣。

详细情况见图1。

图1徐州电⽹2003~2007年220kV~500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次数⽰意图2.2 雷击跳闸特征归纳从发⽣雷击的故障点杆塔的情况、天⽓、雷电电位系统的数据综合分析可以总归纳出徐州地区发⽣输电线路雷击故障⼀些特征。

如何预防雷击

如何预防雷击

如何预防雷击标题:如何预防雷击引言概述:雷击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它可能对人们和财产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了解如何预防雷击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预防雷击。

一、了解雷击的形成和危害1.1 雷击的形成:雷击是由云与地面之间的静电放电引起的,通常发生在雷暴天气中。

1.2 雷击的危害:雷击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电器设备损坏、火灾以及其他不可预测的事故。

二、建立有效的防雷系统2.1 安装避雷针:避雷针是一种将雷电引导到地下的设备,可以降低雷击的风险。

2.2 使用避雷器:避雷器可以吸收和分散雷电能量,保护电器设备免受雷击的伤害。

2.3 安装接地系统:通过将建造物和设备接地,可以将雷电引导到地下,减少雷击的危(wei)险。

三、采取个人防护措施3.1 避免户外活动:在雷暴天气中,尽量避免在户外活动,特殊是在露天场所、高地或者水边。

3.2 寻觅安全避雷点:当您在户外时,寻觅安全的避雷点,如建造物内部或者车辆内部。

3.3 避免接触金属物体:在雷暴天气中,避免接触金属物体,因为金属可以吸引雷电。

四、加强室内防雷安全4.1 安装防雷装置:在建造物上安装防雷装置,可以有效地减少雷击的危(wei)险。

4.2 避免使用电器设备:在雷暴天气中,尽量避免使用电器设备,以减少雷击对设备的损坏。

4.3 室内避雷措施:保持室内门窗关闭,避免在室内使用水和电话等设备,以减少雷击的风险。

结论:预防雷击是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通过了解雷击的形成和危害,建立有效的防雷系统,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以及加强室内防雷安全,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雷击的风险。

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雷击预防,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们。

雨季防雷击、防触电、防汛预案

雨季防雷击、防触电、防汛预案

雨季防雷击、防触电、防汛预案雨季是雷电活动频繁、触电事故多发和洪涝灾害易发的季节。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有效的防雷击、防触电和防汛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雨季防雷击、防触电、防汛预案的相关内容。

一、防雷击预案1.合理安装避雷设施:在雷电频繁的地区,建筑物、高耸物体、电力设施等必须安装合格的避雷装置和导电引下线,以确保雷电能够安全地引向地下,减少雷击的危害。

2.加强室内防雷措施:在室内,应尽量避免接触金属物品,如铁制器具、水龙头等。

同时,应使用地线稳定的电器设备,并保持良好的接地,以减少雷电对人体的危害。

3.避免户外活动:在雷电频发的天气条件下,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如果无法避免,应选择开放的地势低,不靠近高高架构物、树木或水源的地方。

4.教育公众防雷常识: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普及雷电知识,加强公众防雷意识,提高应对雷电的能力。

二、防触电预案1.加强电气设施维护:对于老旧电气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安全可靠。

同时,应加强对电气设备的定期巡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2.合理使用电器设备:使用电器设备时,应遵循正确的用电操作方法,不随意触碰、拆卸电器设备。

同时,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电器设备,以减少触电的风险。

3.加装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可以及时检测并切断电流,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

在生活中,应加装漏电保护器,特别是在厨房、浴室等易发生触电事故的地方。

4.教育公众防触电常识: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电气安全知识,培养公众正确使用电气设备的意识,增强对触电风险的认知。

三、防汛预案1.加强河道和水库管理:在雨季来临前,加强对河道和水库的巡查和维护工作,清理河道杂物,确保河道通畅,增加水库调节水位的能力。

2.排查险情隐患:排查山体滑坡、地质灾害隐患以及城市内涝点,及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险情发生。

3.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掌握雨情、水情、水库水位等重要信息,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公众采取防汛行动。

雷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雷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雷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前言雷电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自然灾害,可以造成许多损失和伤害。

当发生雷电事故时,采取正确的行动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人员的安全。

本文档旨在提供针对雷电事故现场的处置方案,以保证人员的安全和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

雷电事故预防首先,要想尽可能避免雷电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预防雷电事故的建议:•不要在雷雨天气下进行户外活动,尤其是在开阔场地上;•如果被困在露天空地,不要试图躲避雷电,要尽快寻找避难所;•在室内避雷时,不要靠近窗户、水管、电器等易导电物;•避免在高处或较接近电线、金属结构等场所工作。

雷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当发生雷电事故时,立即采取以下行动:1. 保证个人安全首先要保护自己的安全,采取以下措施:•立即停止一切活动,保持冷静;•尽量避免站在高处或接近金属物或设备,远离易引起闪电危险的地方;•如果身边有密集的树林,则不要躲在树下或树旁。

2. 紧急救治伤员如果有人因雷击受伤,需要紧急救治:•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医护人员现场情况;•尽可能把被害人从危险区域转移至安全地带,在救护人员到达前进行简单的急救;•注意保暖,避免病情恶化。

3. 处理火灾和爆炸等附带事故如果雷击事故引发火灾、爆炸等附带事故,需要采取措施:•如果火势较小,可以用灭火器和水进行扑灭;•如果火势较大,不要冲动,等待消防人员到场;•遵循安全程序进行疏散、撤离。

4. 检查设备和建筑物在冷静、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设备和建筑物的检查:•要仔细检查室内设施和设备是否受损,如需维修,应尽快安排;•对于建筑物和其他结构使用机器检查,确保没有隐患;•如有问题,立即通知相关维修人员进行修复。

结语以上是雷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当遭遇雷电事故时,需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行动,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和保护人员的安全。

同时,也需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再次遭遇雷电事故。

生活防雷措施

生活防雷措施

生活防雷措施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虽然它们在大自然中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生活防雷措施来保护自己和财产免受雷电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简单而有效的生活防雷措施:
1. 室内避雷,当雷电在室外肆虐时,我们应该尽量待在室内。

关闭窗户和门,以避免雷电通过窗户或门进入室内。

此外,避免使用固定电话和电脑,因为它们都是雷电的导电体,容易受到雷击。

2. 避免高处,雷电往往会选择最高的物体作为目标,因此在雷电天气中,我们应尽量避免站在高处,如山顶、高楼或高架桥上等地方。

3. 避开水域,雷电喜欢击中水域,因此在雷电天气中,我们应尽量避开湖泊、河流和海洋等水域。

4. 使用避雷设备,在家中安装避雷设备是非常重要的。

避雷设备可以将雷电的电流引导到地下,避免对建筑物和人员造成伤害。

5. 注意天气预警,在雷电天气来临之前,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天气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总之,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注意雷电的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来保护自己和财产的安全。

希望大家都能够在雷电天气中保持警惕,做好防雷准备工作。

如何预防雷击

如何预防雷击

如何预防雷击标题:如何预防雷击引言概述:雷击是一种自然灾害,时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预防雷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如何预防雷击。

正文内容:1. 室外预防雷击1.1 安装避雷针避雷针是预防雷击的重要设备,它能够吸引雷电并将其引导到地下,减少雷击的发生。

在选择和安装避雷针时,应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1.2 清除周围物体在室外,高耸的物体如树木、建造物、电线杆等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

因此,及时清除周围的高耸物体,减少雷击的风险。

1.3 寻觅安全避雷地点当雷电临近时,人们应尽快寻觅安全避雷地点,如室内建造物或者汽车。

这些地方可以提供相对安全的避雷环境,减少雷击的危(wei)险。

2. 室内预防雷击2.1 安装避雷器在室内安装避雷器是预防雷击的有效措施之一。

避雷器能够将雷电引导到地下,保护室内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在选择和安装避雷器时,应遵循相关的安全规范和建议。

2.2 避免使用电器当雷电临近时,应尽量避免使用电器,特殊是与电源直接相连的电器。

雷电可能通过电源线进入室内,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的风险。

2.3 避免使用水源雷电会通过水传导,因此在雷电临近时,应避免使用水源,如洗澡、洗衣等。

这可以减少雷击对人体的危害。

3. 个人防护措施3.1 避免露天活动当雷电临近时,应尽量避免在露天进行活动,如户外运动、钓鱼等。

选择安全的室内活动,减少雷击的风险。

3.2 避免站在高地雷电倾向于击中高地,因此在雷电临近时,应尽量避免站在高地,如山顶、山坡等。

选择低洼地或者平地,减少雷击的危(wei)险。

3.3 避免使用金属物品金属物品是雷电的导体,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

因此,在雷电临近时,应避免使用金属物品,如雨伞、钥匙等。

选择非金属物品,减少雷击的危(wei)险。

总结:综上所述,预防雷击是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室外,安装避雷针、清除周围物体和寻觅安全避雷地点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防雷电应对处置方案

防雷电应对处置方案

防雷电应对处置方案背景雷电是一种自然灾害,不仅会对人造设施造成损失,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防雷电应对处置方案,以避免雷电造成的损失。

预防措施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建筑物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因此需要为其安装防雷设备。

在建筑物中通常会采用以下方式:•安装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是对外界放电电流流入建筑物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有效降低建筑物受到雷击的概率。

•建筑物周围树立防雷杆。

防雷杆会吸收大部分雷电,并将电流充分导入大地,降低建筑物外墙受到雷击的概率。

人身防护措施当我们身处野外或户外时,若遇到雷暴天气,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来保护自己:•避开高处和孤立物。

避免在树下、山顶、灯杆下、游泳池边等地方逗留,尽量躲在安全的地方。

•避免在雷暴天气中接触水。

若需要跨过一个有水的地方,应利用橡胶鞋穿过,避免将身体暴露在水面上。

•在雷暴天气中不要使用有线电话和电视。

处置方案如果在雷暴天气中,建筑物被雷击或人身受伤,那么我们应该马上采取以下措施:人身伤害•阻止任何人靠近被雷击者。

•检查被雷击者的呼吸和心跳,若有需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马上送往医院。

建筑物损坏•立即切断电源和煤气阀门,以免擦伤或火灾。

•将大门、窗户等开放,以免建筑物被风吹倒或塌陷。

•对被波及到的房间进行检查,看看邻居是否需要帮助,如有需要,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协助处置。

结论防雷雷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需要建设成一系列的防雷设施,以减少雷电对我们的危害。

若遇到雷电,我们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处理,以减少雷电造成的损失。

重庆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2019年7月18日公布

重庆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2019年7月18日公布

重庆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御雷电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重庆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防御雷电灾害的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防御雷电灾害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单位负责。

第四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御雷电灾害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防御雷电灾害职责,将防御雷电灾害纳入公共安全监督管理范围,防御雷电灾害工作所需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气象主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履行防御雷电灾害职责。

第五条市、区县(自治县)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防御雷电灾害工作的组织管理,做好雷电监测、预报预警、雷电灾害调查鉴定、防雷科普宣传、雷电易发区域划分和职责范围内的防雷安全监管工作。

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指定有关部门,在市气象主管机构指导下,做好前款规定的相关工作。

教育、科技、经济信息、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交通、水利、商务、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应急、市场监管、通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防御雷电灾害工作。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御雷电灾害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推广应用防御雷电灾害科技研究成果,加强防御雷电灾害工作的标准化建设。

第七条市、区县(自治县)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利用各类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宣传普及防御雷电灾害知识,增强公众防御雷电灾害意识,提高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学校应当把防御雷电灾害知识纳入教育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雷电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教育、气象、科技等部门应当给予指导和监督。

鼓励法人和其他组织结合实际开展防御雷电灾害知识的科普宣传。

第二章监测、预警与发布第八条市、区县(自治县)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雷电监测和预报预警基础业务体系建设,提高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和防雷减灾服务能力。

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245号——宁波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

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245号——宁波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

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245号——宁波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3.16•【字号】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245号•【施行日期】2019.05.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245号《宁波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已经2019年2月25日市人民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9年5月1日起施行。

市长2019年3月16日宁波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依据《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宁波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浙江省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雷电灾害的防御活动。

第三条雷电灾害防御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归口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第四条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防雷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落实防雷减灾责任和措施,保障雷电灾害防御经费。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气象主管机构以及相关部门开展雷电灾害防御工作。

第五条市和区县(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市和区县(市)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履行本行业、本领域的防雷安全监管职责。

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雷电灾害防御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强雷电防护标准化建设,鼓励和支持雷电监测预警与雷电灾害防御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第七条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利用各类大众传播媒介,组织开展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自救知识的宣传教育。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结合实际,做好雷电灾害防御科普知识的宣传。

第八条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场所或者设施的雷电防护装置,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gb50057防雷规范2019和2010

gb50057防雷规范2019和2010

gb50057防雷规范2019和2010
在可能发生对地闪击的地区,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1、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爆轰,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2、具有0区或20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3、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在可能发生对地闪击的地区,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1、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2、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和飞机场、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注:飞机场不含停放飞机的露天场所和跑道。

3、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信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

4、国家特级和甲级大型体育馆。

5、制造、使用或贮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6、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7、具有2区或22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8、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9、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5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10、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雷电急救措施

雷电急救措施

雷电急救措施引言: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虽然令人震惊,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急救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雷电急救措施的五个部份,包括预防措施、避免危(wei)险区域、寻求庇护、急救伤者和呼叫急救服务。

一、预防措施:1.1 留意天气预报:在雷电季节,及时关注天气预报,特殊是雷暴警报。

这样可以提前做好准备,避免被雷电困扰。

1.2 避免户外活动:如果天气预报预示着雷电活动,尽量避免户外活动,特殊是在雷雨即将来临或者正在进行时。

1.3 室内保护措施:在雷电季节,及时关闭门窗,避免在室外打伞或者接触金属物体。

如果室内有电器设备,最好断开电源,以免受到雷击。

二、避免危(wei)险区域:2.1 远离开放区域:雷电通常会选择高处、开放的区域进行放电,因此避免在这些地方逗遛,如山顶、高楼、河边等。

2.2 避免水域:雷电会选择水面作为放电的路径,因此避免在水域中游泳、垂钓或者进行其他水上活动。

2.3 远离金属物体:金属物体是雷电的良好导体,因此避免接触金属物体,如铁栏杆、铁丝网等。

三、寻求庇护:3.1 寻觅安全室内空间:当雷电来暂时,尽快寻觅安全的室内空间,如住宅、商场、车辆等。

这些地方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

3.2 避免高大物体:如果没有室内空间可供避难,尽量远离高大物体,如树木、电线杆、建造物等。

这些物体容易成为雷电的吸引点。

3.3 蹲下保护:如果无法找到安全的庇护地点,蹲下来尽量减小自身的高度,以降低被雷击的风险。

四、急救伤者:4.1 确保安全:在雷电发生时,首先确保自己的安全,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如果可能,将受伤者从危(wei)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地点。

4.2 检查呼吸和心跳:如果受伤者失去意识,即将检查其呼吸和心跳。

如果呼吸或者心跳住手,即将进行心肺复苏术。

4.3 寻求医疗匡助:无论受伤程度如何,都应该尽快寻求医疗匡助。

即使受伤者表现正常,也应该进行全面的检查,以确保没有内部伤害。

五、呼叫急救服务:5.1 保持镇静:在遇到雷电事故时,保持镇静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预防雷击

如何预防雷击

如何预防雷击标题:如何预防雷击引言概述:雷击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它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危(wei)险。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预防雷击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预防雷击的有效方法。

正文内容:1. 室外预防雷击1.1 安装避雷针1.1.1 避雷针应安装在建造物最高点1.1.2 避雷针的接地系统应良好1.1.3 定期检查和维护避雷针的工作状态1.2 避免在雷暴天气下进行户外活动1.2.1 注意天气预报,避免在雷暴天气下进行户外活动1.2.2 如果被困在户外,迅速寻觅安全的避雷设施,如建造物或者避雷塔1.2.3 避免站在高地、水边或者孤立的树下等容易成为雷击目标的地方1.3 避免在雷暴天气下使用电子设备1.3.1 避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1.3.2 如果必须使用电子设备,确保其连接了防雷设备1.3.3 在雷暴天气下,尽量避免使用有线电视、有线电话等有线设备2. 室内预防雷击2.1 安装避雷器2.1.1 安装合适的避雷器可有效降低雷击风险2.1.2 避雷器应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安装和维护2.1.3 定期检查和更换避雷器2.2 使用防雷插座2.2.1 防雷插座可保护电器设备免受雷击损坏2.2.2 防雷插座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认证2.2.3 定期检查和更换防雷插座2.3 避免在雷暴天气下使用电器2.3.1 避免使用电视、电脑等电器设备2.3.2 如果必须使用电器,确保其连接了防雷设备2.3.3 在雷暴天气下,尽量避免使用有线电视、有线电话等有线设备3. 预防雷击的其他措施3.1 定期检查屋顶和建造物外墙3.1.1 确保屋顶和建造物外墙没有损坏或者腐蚀3.1.2 及时修复任何发现的问题3.2 安装避雷网3.2.1 在建造物的屋顶和外墙上安装避雷网3.2.2 避雷网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认证3.2.3 定期检查和维护避雷网的工作状态3.3 提高人们的防雷意识3.3.1 定期进行防雷知识培训3.3.2 向公众宣传雷击的危害和预防方法3.3.3 鼓励人们在雷暴天气下采取防护措施总结:预防雷击是保护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9-精选文档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9-精选文档

这部分外部防雷装置。
2 术语
外部防雷装置 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内部防雷装置 由防雷等电位连接和与外部防雷装置 的电气绝缘,即间隔距离组成。
3 建筑物防雷分类
分类原则: 根据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 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 分 类: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爆炸性粉尘环境
四种粉尘 ——易爆炸性粉尘:在空气中氧气很少的环境也能着火,呈 悬浮状时能产生剧烈的爆炸,如镁、铝、铝青铜等粉尘 ——可燃性导电粉尘:与空气中氧起发热反映而燃烧的导电
性粉尘,如石墨、炭黑、焦炭、铁、锌、钛等粉尘
——可燃性非导电粉尘:与空气中的氧起发热反映而燃烧的 非导电性粉尘,如聚乙烯、苯酚树脂、小麦、玉米、 砂糖 、可可 、木质、米糠、硫磺等粉尘 ——可燃纤维:与空气中的氧起发热反映而燃烧的纤维,如
L、W、H为长、宽、高。(适用于H<100m)
3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第一类 防雷建筑物 1. 制造(使用、贮存)炸药(火药、起爆 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的建筑物,因 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 身伤亡 2. 具有0区或10(2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 物 3. 具有1(或2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因电火花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 身伤亡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9)
1—5章节
1 总则
2019版规定:适用于新建、扩建、 改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与2000版相比:不适用于天线塔、 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化
工户外装置的条文已删去。
原1.0.1条保留
为使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防雷设 计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防止或减少 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 产损失,以及雷击电磁脉冲引发的电气和 电子系统损害或错误运行,做到安全可靠、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雷电措施
根据集团公司的有关要求和《2019年春季电气预防性检修工作安排》,针对季节交替,环境变化,为保障矿井安全供电特制定防雷措施。

一、组织机构
成立矿井机电管理领导组:
组长:机电矿长
副组长:机电科长
成员:机电科副科长、供电组技术员、维运队队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机电科。

办公室主任:机电科长(兼)
二、雷雨期间确保供电安全所做准备工作
1、.机电科根据2019年电气预防性试验计划报有关矿领导批准,联系具有资质的单位,雷雨季节来临以前按计划日期完成电气预防性实验。

对试验不合格的项目立即进行整改。

2、做好各变电所雨季三防设施:如挡水板、防水沟渠等物资的准备工作。

3、雷雨期间,各变电所值班员要加强巡检,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汇报、处理。

4、机电科负责安排做好雷雨期间过电压保护的技术管理工作。

三、雷雨期间保障安全供电的注意事项
1、所有参加夏季三防工作确保供电安全相关的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措施并签字,工作中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2、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高压操作必须戴合格绝缘手套穿合格的绝缘靴,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工作中不得做与本操作无关的事。

3、严格执行停电检修工作票、操作票制度,所有相关检修项目必须由分管矿领导批准,雷雨期间严禁操作。

4、进入变电所内人员要严格遵守变电所内各项规章制度,不准在变电所内吸烟,严禁酒后和情绪不稳定人员进入变电所。

5、变电所值班人员要加强对室外、室内设备的巡检,有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处理。

值班人员在执行操作任务时,如有疑问不准擅自更改操作票,必须向值班调度员或区队值班员报告,待查清问题、落实清楚,确不影响安全运行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6、变电所值班人员应严格交接班制度,本班工作情况,设备运行情况,必须向接班值班员交待清楚,交接班期间遇有操作任务时,必须操作完毕再交班。

7、雷雨天气,如确实需要巡视室外高压设备时,应穿绝缘靴并不准靠近避雷器和避雷针。

8、雷雨时,严禁进行室外刀闸操作和更换保险丝工作。

9、各变电所室内、室外所使用的棉纱、塑料袋等易被风吹走的物品必须使用工具袋装好,严禁乱丢乱放,防止被风吹到高压线路和带电设备上。

10、地面变电所值班人员,每月应对室外避雷器的指针位置进行确定且每月进行一次避雷器校正,特别是在雷雨过后要及时进行检查,做好记录。

11、电器设备停电后,即使是事故停电,在未断开上级电源和做好安全措施以前,不得触及设备或进入遮拦,以防突然来电。

12、如果发生设备故障或其它异常情况,值班人员应根据事故性质、影响范围及时上报机运工区值班人员、机电科、调度室及机电分管领导。

三、防漏电、防触电措施
1、雨季施工前,对现场配电线路、电机绝缘、设备(配电箱)的防雨性能等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并做好记录;现场设有防雷保护的设备,应检查避雷针、引下线的连接质量,并检测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做好记录。

雨季要每周进行一次检查;雨后必经过巡视检查,认为合格后,设备方能投入运行。

2、现场配电箱的管理(拉闸设备断电、关箱门加锁、清理箱内及周围杂草杂物)、电气设备防雨覆盖等实行归口责任管理(由使用者负责管理);电工负责公共配电箱的管理及所有配电箱、开关、线路的安装和维修工作,其他人员不可乱动。

3、在高压带电区域内部分停电工作时,人与带电部分保持安全距离,并有人监护。

4、接地线应用截面不小于25mm⊃;的多股软裸铜线和专用线夹,严禁用缠绕的方法进行接地和短路。

5、施工现场架设的低压线路不得用裸导线,所架设的高压线应距建筑物水平距离10m以外,垂直距离离地面7m以上,跨越交通要放下道时,需要安全保护装置。

现场夜间照明电线用灯具,高度不应低于2.5m。

凡工程工期超过3个月者,电气设备及线路,均应按正式工程的要求设置。

6、现场机械设备及电动工具应设置漏电保护器,每机应单独设置,不得共用,以保证用电安全。

7、变电所应配有灭火器及高压安全用具,如接地线棒、接地卡、高压验电笔、绝缘拉杆、胶靴、手套等,并每年试验一次。

四、雨季电气防雷技术措施
1、人身防雷措施:
a)雷雨时,停止野外露天作业。

b)雷雨时,尽量离开铁丝网、金属、孤树等。

c)雷雨时,应关闭门窗,防止球形雷进入室内。

尽量离开各种进户线1.5m以外。

2、高大设施的防雷措施:高度在20m以上的建筑物四周的塔吊、竖井架、脚手架均需作避雷针、防雷接地引下线,其接地装置可利用在建工程的基础钢筋;引下线可单独敷设Φ8圆钢或利用在建工程的防雷接地引下柱子主筋或利用可靠连接的设备和金属结构体。

经常检测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并做好记录。

3、高层建筑施工作业层的防雷措施:可采用加高一层在建工程的防雷接地引下线柱子主筋做避雷针,实现临时防雷的方法。

此时一
定要校验操作层(面)上的设备、脚手架等是否在其有效保护范围内。

4、在雨季来临之前机电队必须对全矿井机电设备接地进行全面遥测,遥测结果必须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立即组织处理。

5、进行接地电阻遥测包括;入井的所有管路和轨道、地面各大机房及机电硐室、地面各个建筑物的接地等。

6、遥测及安全规定:
入井的管路在井口必须至少有两处良好接地装置,两处接地距离不少10米,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欧姆。

入井轨道在井口必须至少装设有两处良好绝缘道夹板,并在各段有良好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欧姆。

所有的建筑物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欧姆。

五、依据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对我矿雨季防雷电要求如下:
(一)、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应有独立的接地装置。

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

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适当增大冲击接地电阻。

2、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与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的接地装置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本规范第3.2.1条五款的要
求。

屋内地干线与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两处。

3、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止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低压线路宜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入户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当全线采用电缆有困难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杆和铁横担的架空线,并应使用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其埋地长度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但不应小于15m;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尚应装设避雷器。

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4、当建筑物太高或其他原因难以装设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避雷网时,可将避雷针或网格不大于5m×5m或6m×4m的避雷网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直接装在建筑物上,避雷网应按本规范附录二的规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

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并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及所有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相连,此接地装置可兼作防雷电感应之用。

(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防直击雷接地装置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

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但不应小于2m: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
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2、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其低压电源线路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低压架空线应改换一段埋地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其埋地长度应符合本规范(3.
2.3)表达式的要求,但电缆埋地长度不应小于15m,入户端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应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

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尚应装设避雷器。

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2、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六、雷击事故的处理计划
1、人员应立即远离被雷击中的供电线路,避免触电。

2、当一趟供电线路被雷击中后,应立即汇报调度室,调度室应安排维运队应急小分队进行检查,对击中线路处理后恢复送电。

3、当双回路供电线路被雷击中后,应立即汇报调度室,当日值班长启动“矿井主要通风机停运后应急预案”,应急领导组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人员进行紧急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