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下数学】全册单元计划和课时安排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前面的学习内容既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

学习新知识,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又拓宽了学习空间,知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今后学习其他的立体图形打好了基础。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最后,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整理与练习,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了圆柱与圆锥,并且已经掌握了有关“转化”的数学思想,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

为探究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以及圆锥的体积奠定了基础。

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4.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5. 体会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初步发展推理能力。

1. 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

如,在教学认识圆柱体和圆锥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以便在课堂中交流。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 第2课时 北京五日游|人教新课标 (4)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 第2课时 北京五日游|人教新课标  (4)

《北京五日游》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P107-108北京五日游。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应用所学的乘除法、百分数等数学知识来解决游览中的有关实际问题,并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案和策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对比、分析、观察和思考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擅长多角度思考题目的意识和决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旅游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能利用梳理信息。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生分析:六年级属于小学高年级学段,学生对于旅游方面的综合与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

六年级的学生能够自主通过网络资源搜索旅游信息。

不过,对于分析信息、整理信息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合作学习、实际操作等方式来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内容分析:“北京五日游”这一“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旨在通过让学生参与调查、收集信息、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以学生们感兴趣的旅游来进行,引导学生从调查收集有关信息、分析信息、设计行程表、进行费用的预算等环节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平板电脑、简易北京旅游地图、列车时刻表、飞机时刻表、方案设计表、费用预算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快放暑假了,你准备做什么?预设:我想去外地玩,我想去旅游,我想去北京玩,等等。

师:原来大家假期都打算出去旅游。

真好,老师也想和大家一样到各个地方去旅游。

师:大家都去哪些地方旅游过?预设:武汉(中国有名的江城)、上海(有着东方巴黎的美称)、北京(我国的首都)、深圳(一年四季如春,比邻香港,是一座新的不夜城)、重庆(中国有名的山城)、香港(有着东方之珠的美誉,是购物者的天堂)……师:你们去过的地方可真不少!师:老师也想暑假去旅游,但老师想邀请几个伙伴一起去,目的地是北京,咱们国家的首都,现在还剩四个五日游名额,大家想不想去?只要大家和老师一起完成三个任务,总成绩第一名的小组就可以顺利获得五日游的机会,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敢)板书北京五日游。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等,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出现的任何问题,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重点难点: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学具: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有何感想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制作美丽的图案。

[通过欣赏生活中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唤起学生制作图案的兴趣。

]二、观察、分析图案1、课件2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

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通过再次欣赏花瓣图案,观察分析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4、你还有其他方法吗[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交流。

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和操作相结合,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研究空间图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活动成功的喜悦。

]5、课件出示笑笑能将线面的图1变成图2,你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同桌交流后回答) 6、教师小结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设计图案。

独立完成书37页练一练1题、2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 成数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  成数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成数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成数的概念。

- 能够运用成数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对成数的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成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成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难点:- 成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材、教具(如计算器、模型等)。

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分数、小数等概念。

- 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成数吗?”2. 新课导入:- 讲解成数的定义和概念。

- 通过实例,展示成数的计算方法。

3. 课堂讲解:- 举例说明成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成数的计算方法。

4. 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成数进行解决。

-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难题。

5.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成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成数的应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课后作业:1. 书面作业:-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实践作业:-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成数的应用,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 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课堂讲解”部分,特别是成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个细节对于学生理解成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习的意义感和兴趣。

详细补充和说明:成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商业交易中的应用:成数在商业交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打折、提价等。

例如,一件商品原价为100元,商家进行打折,打8折,即商品的售价为原价的80%。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计划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计划

精选文档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剖析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今日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下边我将从讲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教材剖析。

一、教课内容。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属于《空间与图形》版块中图形的计算。

包含:圆柱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二、教课目的。

1、单元教课目的:知识目标 : 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他们的基本特色。

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能力目标:研究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相关的简单实质问题。

感情目标 : 经过察看、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

2、教课要点:(1)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2)圆锥体积的计算。

3、教课难点:(1)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2)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3)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三、学情剖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常常碰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

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添了形体的知识,促使空间观点的进一步发展。

四、说教材一、特色一:联合详细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点、线、面和体的关系课标教材新增设了一个由平面图形旋转获取立体图形。

这一内容的增添能使学生对峙体图形有个完好的认识。

分别在教材的 11 页和 24 页,经过迅速转动贴有长方形纸和直角三角形纸的小棒,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全面地认识圆柱和圆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变换。

在做转动纸片活动时,我们采纳的方法是先让学生猜想,再操作。

教课这一环节时我们分了三步进行:①猜一猜:转出来是什么形状?②自己着手迅速转动小棒,考证自己的猜想。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

探索交流,分1.整体感知圆柱(1)课件出示岗亭,客家围屋,比萨斜塔,灯笼,蜡烛等实物图。

提问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小结:这里的岗亭,客家围屋,比萨斜塔,灯笼,蜡烛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

人们把许多建筑物设计成圆柱形状,以增加立体感和美感。

(2)投影出示上述实物图形中抽象出的圆柱几何图形。

(3)交流生活中的圆柱形的物体。

2.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1)观察一个圆柱形的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征。

同桌讨论:圆柱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有什么特征。

(2)组织交流通过交流得出: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教师投影出示圆柱的几何图,并在图中显示底面,侧面和高。

(3)请学生说说手中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4)感知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关系和侧面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学生可能会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得出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a.可以剪下来比较;b.量半径、量直径;c.量周长;d.把模型的底面固定再纸上沿着它的周边再纸上从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上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整体感知圆柱形,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以及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的关系。

学生观察一个圆柱形的物体并同桌讨论、交流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议论,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么发现的?画出一个圆,再把模型倒换过来比较。

(5)做一做,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板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6)完成教材第18页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在教材上。

3.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投影出示第19页的例2。

(1)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把罐头盒的商标如下图所示那样剪开,再展开。

学生观察猜测,它会是什么形状?剪一剪:请大家拿出贴有商标纸的饮料罐,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开摊平,会得到一个长方形。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二):生活与百分数》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二):生活与百分数》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活动过程:算一算→观察比较。 1.算一算。 (1)按照普通储蓄存款方式存款。 比较“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的年利率,可以发现:在同样的存期 内,整存整取的年利率要高于零存整取的年利率。所以,李阿姨要存款2 万元,选择整存整取更合算。
(2)按照教育储蓄和购买国债的方式存款。 经调查教育储蓄的存款利息是一年期3.00%,三年期4.25%,六年期 4.75%。 2014年第一期凭证式国债发行利率:三年期为5.00%,五年期为5.41%. 教育储蓄和国债对存期和提取具有一定的限制。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生活与百分数》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百 分数(二)》单元的课时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完百分数(二)这一单元 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生掌握折扣、成数、税率、利率后,进一步了解 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在银 行理财中的应用。
(二)活动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理财方式。 活动内容:李阿姨准备给儿子存2万元,供他六年后上大学,银行给李阿 姨提供了三种类型的理财方式:普通储蓄存款、教育储蓄存款和购买国 债。
1.普通储蓄存款利率(2012年7月6日)如下:
存期 年利率(%)
整 三个月 存 半年 整 一年 取 二年
三年 五年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六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百分数(二):生活与百分数 千分数表示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千分之几的数,叫作千分数。 万分数表示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万分之几的数,叫作万分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套共59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套共59课时

⼈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套共59课时⼈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全套共59课时第⼀单元负数第⼀课时负数的认识【学习⽬标】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正数、负数表⽰⽣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知识铺垫1.⽣活中见过负数吗?它有什么含义呢?⼆、⾃主探究1.感知负数。

(1)-3℃和3℃表⽰的意思⼀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出来。

我的结论:①-3℃表⽰,3℃表⽰;②它们表⽰的意义相反;(2)0℃表⽰什么意思?0℃表⽰淡⽔开始结冰的温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

⽐0℃⾼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2.认识正负数(1)2000.00表⽰。

“500.00”与“-500.00”意义相同吗?我的想法:。

你能⽤⾃⼰的语⾔描述⼀下什么是正负数吗?。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3)你能试着把数分⼀分类吗?3.做⼀做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相应的圈中。

三、课堂达标1.⽉球表⾯⽩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的海拔⾼度为0⽶,珠穆朗玛峰⽐海平⾯⾼8844.43⽶,可以记作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约⽐海平⾯低155⽶,它的海拔⾼度应记作___________。

3.第⼀单元负数第⼆课时直线上的负数【学习⽬标】1.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正负数的⽅法,学会⽤正负数表⽰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知识铺垫1.填⼀填。

(1)⼀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上车,记作()⼈;7⼈下车,记作()⼈。

(2)阳光⼩学今年招收新⽣300⼈,记作+300⼈,那么-420⼈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比例的应用共7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比例的应用共7课时)

第4单元比例第1课时比例尺(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能力目标: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情感目标: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难点: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教学过程】一、创境激疑, 情境导入谈话: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

但这么辽阔的地域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

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

板书课题:比例尺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1、出示例1,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

提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方法: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最简的比。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谈话: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120km=12000000cm24 :12000000=1 :5000000三、拓展应用教材56页1、2题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什么?五、作业布置教材56页3、4题【板书设计】比例尺的意义例1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120km=12000000cm24 :12000000=1 :5000000【教学反思】在教学比例尺的过程中,针对课本上出现的两种问题,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另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篇

【导语】时间真是转瞬即逝,⼜将迎来新的⼯作,新的挑战,做好教学计划,让⾃⼰成为更有竞争⼒的⼈吧。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教版⼩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我充满激情的开始投⼊新学期的教学教育⼯作,为把毕业班的数学教学⼯作做得更好,更扎实,我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针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的精神为指导⽅针,以《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以提⾼学⽣的数学素质,促进学⽣全⾯、持续、和谐发展为基本出发点,认真分析班级学⽣的数学学习现状,做到有的放⽮,使学⽣学有所得,落实本册的教学⽬标。

采⽤各种开放的现代教学⼿段,培养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适应新时期培养⽬标的要求。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 42 ⼈,⼤部分学⽣对数学有上进⼼;有些学⽣的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觉性不够,上课注意⼒不集中;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还有个别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在端正学⽣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利⽤⼩组讨论的学习⽅式,使学⽣在讨论中⼈⼈参与,各抒⼰见,互相启发, ⾃⼰找出解决问题的⽅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教学⽬标 这⼀册教材的教学⽬标是让学⽣: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负数表⽰⼀些⽇常⽣活中的问题。

2.理解⽐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例,理解正⽐例和反⽐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例或反⽐例,会⽤⽐例知识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个量的值估计另⼀个量的值。

3.会看⽐例尺,能利⽤⽅格纸等形式按⼀定的⽐例将简单图形放⼤或缩⼩。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误导。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统计与概率——统计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统计与概率——统计教案

3.统计与概率第1课时统计(1)教学内容教科书P95,教科书P96第4题,完成教科书P97“练习二十一”中第1~4题。

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培养梳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2.通过整理、分类、制图、观察、比较、分析信息,形成统计观念,进而掌握根据数据和事实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教学重点复习整理各类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方面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各种统计图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统计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在做一些事情之前,先要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再作出决定。

统计就是帮助人们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时常用的方法。

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你能在本子上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来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继续引导。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和补充,然后想一想,可以怎样对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整理?讨论交流后,依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1)]二、回顾统计图的特点及适用情况1.师: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条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各种统计图都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2.课件出示教科书P97“练习二十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及适用情况完成习题,汇报时要求学生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了解它们的适用情况。

三、经历统计,解决问题1.收集数据,完成调查表。

师:经过六年的学习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我们的身高、体重;也有很多的收获,比如有自己最喜欢的学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自己的特长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 比例 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 比例 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比例教材分析本单元比例的知识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在知识的链接上起着重要作用。

比例是小学数学研究“数与代数”的最后一个知识点,是前面学习的一个综合应用,是数与计算的发展。

同时,比例又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

如中学将学习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三角函数等,这些知识的基础就是比和比例。

另外,许多物理公式是用比和比例的形式出现的,并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

中学物理教材中,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很多,如密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等。

由此,可以看出比例知识的重要性。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以及比例的应用三部分内容。

本单元的核心思想就是函数思想。

学情分析学生在判断正、反比例的量时,易犯的错误是找到了两个相关联的量,并且一种量变大,另一种量也变大,就下结论是正比例的量。

比如认为长方形的宽一定,周长和长成正比例关系,如果进一步考察,就会发现它们的比值并不一定。

再如学生在学习中有时会感到困惑:当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底和高是否成反比例。

因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与标准式xy=k(一定)相比,多了一个乘或除以2,那是否成反比例呢?对于这个问题,要鼓励他们通过举例来证明乘积是一定的,因此是成反比例的量。

又如:圆的直径与周长,圆锥体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高,等等。

分析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在教学中对于基本概念的教学十分重要。

因为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都有赖于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解答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首先要对两个量成何比例作出判断,然后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数量关系特点解答。

再如比例尺的应用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都要依据比例的意义进行相关计算。

所以在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

同时通过应用,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要求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背景:
本学期是小学六年级的最后一学期,也是小学生涯的重要阶段。

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将继续依据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
1. 掌握负数、百分数、比例、圆柱与圆锥、数学广角等内容,了解负数、百分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掌握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2. 提高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具体措施:
1. 教学方法:将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基础,将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保证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数学知识。

3. 教学进度:按每周的时间进行,每个单元学完后进行单元检测。

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数学思维。

希望通过以上教学计划的实施,学生们能有所收获,为小学阶段的学习画上圆满的句号。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录第⼀单元负数(3课时)第⼆单元百分数(⼆)(7课时)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11课时)第四单元⽐和⽐例(15课时)第五单元鸽巢问题(3课时)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28课时)共67课时第1单元负数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是围绕“负数”展开的,包括:负数的认识、意义的理解,以及在直线上表⽰正数、0、负数。

本单元教学知识是在认识⾃然数、分数、⼩数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活的例⼦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负数是表⽰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学会在直线上表⽰数,锻炼学⽣的动⼿操作能⼒与逻辑思维能⼒的有机结合。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负数解决实际⽣活中简单的问题,所以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负数解决相应的⽣活实际问题,通过在现实⽣活中⼴泛运⽤负数,丰富学⽣对于数的理解,促进数的概念的形成。

真正达到了“数学来源于⽣活,再回归到⽣活中去”的⽬的,为学⽣步⼊初中学习有理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理解负数的意义,懂得正数、负数是两种意义相反的量,结合⽣活实际,在⽣活实践中去探究对知识的理解,需要在教学中设计多种调动学⽣积极性的情境(如⽓象预报、银⾏储蓄等),让学⽣通过置⾝在情境中去理解负数的意义,灵活地运⽤正数、负数是两种意义相反的量解决现实⽣活中的⼀些简单的问题。

通过动⼿操作、⼩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帮助学⽣学会在直线上表⽰正数、0、负数,使数形结合的意识初步形成。

教材的设计在于引导学⽣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实践操作等活动,借助各种直观演⽰,动⼿动脑操作,讲练结合,让学⽣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数学的⽅法,使学⽣学会多种⽅法,得到新知。

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联系实际⽣活,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熟记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学会在直线上表⽰数,借助直线上表⽰数初步学会⽐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

2.初步理解正数、负数表⽰两种意义相反的量,能够利⽤这⼀知识点表⽰⼀些⽇常⽣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数学与⽣活的息息相关。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单元负数【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指导】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

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

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3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1课时【知识结构】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材第2页例1)。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成数(课本第9页例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成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解决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1、填空①四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②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商店里花了56元钱买了一条牛仔裤,因为那儿的牛仔裤正在打七折销售,这条牛仔裤原价多少元?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有听农民们说:今年我家的稻谷比去年增产二成,我家的桂皮晒干后只有五成等吗?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而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就是成数。

渗透环保教育三、探究体验(一)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

1、让学生尝试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写成百分数。

2、让学生说说除了农业上使用成数,还有哪些行业是使用了成数的知识。

3、练习:将下列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二成=()%;四成五=()%;七成二=()%。

(二)教学例21、出示例题,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2、让学生读题,分析题意,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3、学生尝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堂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理解节电二成五就是比去年节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

从而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万千瓦时)或者引导学生列出350-35025%=262.5(万千瓦时)四、巩固练习1、三成=()%;五成六=()%;八成三=()%;2、第9页做一做3、解决问题(1)某乡去年的水稻产量是1500吨,今年因为受到天气灾害的影响水稻产量只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产量是多少吨?(2)鼎湖山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18万人次,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比20xx年增加一成五,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多少?(出外玩要做好垃圾分类)(3)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数有820人,比20xx年在校生人数减少了二成,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数是多少?(4)某鞋厂20xx年的年产量为30万双,20xx年年产量比20xx年增加了一成六,20xx年年产量又比20xx年增加一成,这个鞋厂20xx年的年产量是多少万双?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8~69页的例1、2。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全)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全)

第一单元负数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实验教材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的主要区别在于:本次修订的例1情境更加丰富,增加了学生理解正负数意义的机会;删除了实验教材例4的教学,不再使用“数轴”这一名词。

即删除了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改编了实验教材的例3教学侧重点,将“教学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负数,初步渗透数轴的概念,初步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等”改编为“不出现数轴概念,教学如何用有正数和负数的直线表示距离和相反方向的数量”,从内容安排上,更加强调结合具体的量认识正负数的现实含义。

二、单元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负数与正数的关系。

四、单元课时安排1.负数的认识……………1课时;2.直线上的负数……………………1课时;第一课时:负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1、教材:第2-4页,2、教参:第11-13页。

二、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3.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历史,感受正数、负数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一单元计划1单元负数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

要确切地表示这种具有相反方向的量,仅仅运用原有数(自然数和分数)是不够的,还必须把这两个互为相反的方向表示出来,于是产生了正数和负数。

数从表示数量的多少到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表示相反方向的量,是数的一个飞跃发展。

正数和负数的学习过去安排在中学有理数中学习,本课教材所处的位置,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所以说,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小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负数的引入是数系的一次扩展,为今后学习实数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并对学生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打下了基础。

因此,本单元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使学生切实地学好。

负数切实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尤其是在“天气预报”和存折上的“支出存入”情况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储备比较丰富,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对于理解正、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做了准备。

1.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负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解释。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对现实生活中与负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负数来表达和交流。

1. 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感受负数存在的必要性。

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概念。

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把握好教学要求。

作为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小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负数,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教学中,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只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

关于数轴的认识,没有出现严格的定义。

1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1课时2用数轴表示正、负数1课时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二单元计划第2单元百分数(二)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都力求来源于实际生活,充分体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等一些运用百分数来解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教学活动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这一单元还特别安排了活动课“生活与百分数”,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在此之前就已经学过“百分数的意义”“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等相关内容。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关于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经验。

这些都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相关内容奠定了基础。

1. 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沟通各类百分数问题的联系。

2. 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交流、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树立依法纳税和科学理财的意识。

3. 在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 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 加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

本单元解决的百分数问题,虽然都是两步计算的,但是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如“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为学生列式提供了知识基础,分数两步计算的问题为百分数两步计算提供了思路上的经验。

所以教学活动中,要抓住核心知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用已有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百分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尤其是打折、成数、税率、利率等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都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理解相关“术语”的含义后,通过自主计算来解决,感受知识间的联系,经历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如利息的算法: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首先,要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其次,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利息是按年利率计算的,是求本金的百分之几;如果存期超过一年,还要用年利息乘时间。

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求得利息,使学生对利息的算法有进一步的体验。

2. 突出教材内容的现实性,发展应用意识。

“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是《课程标准》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具体要求。

教学时,一方面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为数学学习的素材。

另一方面,要特别选择现实生活中真实事物和数据,使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意识。

在解决求利息的问题时,让学生“按现实的利率”计算等。

3. 教学中注意内容要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发展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应用价值,进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折扣1课时2 成数1课时3 税率1课时4 利率1课时5 学会购物1课时生活与百分数1课时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三单元计划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前面的学习内容既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

学习新知识,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又拓宽了学习空间,知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今后学习其他的立体图形打好了基础。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最后,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整理与练习,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了圆柱与圆锥,并且已经掌握了有关“转化”的数学思想,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

为探究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以及圆锥的体积奠定了基础。

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4.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5. 体会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初步发展推理能力。

1. 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

如,在教学认识圆柱体和圆锥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以便在课堂中交流。

认识圆柱、圆锥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设计和制作一个圆柱或圆锥形的物品。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 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

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时,注意提供给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探索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其中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应让学生在试验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改变仅通过演示得出结论的做法。

3. 通过猜想与验证,探索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学圆柱的体积公式,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认识底面相等,高也相等(简称等底等高)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第二步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时,先让学生直观估计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几分之几。

然后验证估计,探索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

猜想、验证是发展的规律,是创新知识的常用策略,教材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教学设计成鼓励猜想、引导验证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态度。

1 圆柱的认识1课时2 圆柱的表面积1课时3 圆柱的体积1课时4 圆锥的认识1课时5 圆锥的体积1课时6 整理和复习1课时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四单元计划第4单元比例本单元比例的知识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在知识的链接上起着重要作用。

比例是小学数学研究“数与代数”的最后一个知识点,是前面学习的一个综合应用,是数与计算的发展。

同时,比例又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

如中学将学习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三角函数等,这些知识的基础就是比和比例。

另外,许多物理公式是用比和比例的形式出现的,并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

中学物理教材中,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很多,如密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等。

由此,可以看出比例知识的重要性。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以及比例的应用三部分内容。

本单元的核心思想就是函数思想。

学生在判断正、反比例的量时,易犯的错误是找到了两个相关联的量,并且一种量变大,另一种量也变大,就下结论是正比例的量。

比如认为长方形的宽一定,周长和长成正比例关系,如果进一步考察,就会发现它们的比值并不一定。

再如学生在学习中有时会感到困惑:当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底和高是否成反比例。

因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与标准式xy=k(一定)相比,多了一个乘或除以2,那是否成反比例呢?对于这个问题,要鼓励他们通过举例来证明乘积是一定的,因此是成反比例的量。

又如:圆的直径与周长,圆锥体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高,等等。

分析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在教学中对于基本概念的教学十分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