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二期课改中学历史教材(78年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二期课改中学历史教材(7—8年级)
练习部分编写的实践和启示
朱志浩
上海二期课改中学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以人为本体的文明历程”、“以真为前提的学习途径”、“以思为重点的目标体系”和“以实为特征的教育功能”的课程理念,并由此确立了全新的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对历史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诸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意见。
历史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无疑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但作为集中体现课程改革新思想新观念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学历史教师进行教学实践载体的教材,其得与失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场改革的命运。历史教材是由教科书及其练习部分、历史地图册等为主体所构成的体系。其中历史教材的练习部分的编制,理应成为达成历史课程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有机环节,因为它直接地反映着改革中评价机制的新思路,直接地作用到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与转变,由此,练习部分对于当前课程改革的效应是不容忽视的。从历史上看,教材练习部分编写思路的实际转变总是落后于教育观念的转变,虽说在《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实施意见”中就训练的设计提出了若干建议,但因过于原则不免失却了可操作性。毋庸置疑,在全新的历史课程中,练习部分理应是教科书内容的丰富、深化、延伸、拓展的辅助手段,是学生自主探索、求证反思的自由天地,是教学效果、效率的价值判断的绝佳载体,也是帮助师生改进和完善教学行为的重要依据。
以往,对历史教材练习部分并未真正引起重视的原因在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练习部分往往侧重于帮助学生重温知识要点、整理知识脉络,仅仅起到复习巩固教科书内容的作用而己,虽说在一期课改时教材的编撰者也曾作了许多突破性的尝试,但终因各种主客观的因素而未形成气候,以至于十多年来在这一环节上总是裹足不前。
有幸受邀主持并参加上海二期课改中学历史教材(7-8年级)练习部分的编写,本着坚持历史教材练习部分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有利于体现历史学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的原则,我们着力在以下方面努力寻求突破,以体现全新的编写理念和形式:
一、科学性
科学性是历史教材练习部分编写的首要原则。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来自于史料,史料必须以史实为依据,应以客观性、真实性为基础。史料应用于训练设计已是公认的历史教材练习编写思路的突破口,但在搜集史料的同时,甑别史料、筛选史料、采用最有价值的信息是设计练习训练的着力点。
处于信息时代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视野相对开阔。他们对于历史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影视、小说等文艺作品。我们一般可以把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分为三大类,一是史实型作品,这类作品以历史史实资料剪辑而成,是真实历史的记录;二是以史实为主的艺术型作品,往往是主干大体上符合史实的前提下进行了艺术加工;三是打着历史题材旗号的娱乐型作品,如“戏说”之类,其中不乏“胡说“之作。不少学生由于年龄与阅历关系,尤其钟情于后二类。毋庸讳言,一方面,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欲望,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误导学生,以野史当正史、以戏说为史实的负面影响。鉴于历史必须以真实的基本原则,练习部分设计,引用文艺作品体裁为题干时,必须掌握其真实性,切不可为了趣味性而有悖于史实,以致误导学生。在《世界历史》(第一学期)第14课中,我们设计了“…历代莫可与比‟的英雄!?”一题:
“历代莫可与比”的英雄!?
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结尾中,有如下一段对话:
成吉思汗:“靖儿,我所建大国,历代莫可与比。自国土中心达于诸方极边之地,东南西北皆有一年行程。你说古今英雄,有谁及得上我?”
郭靖(沉吟片刻):“大汗武功之盛,古来无人能及。只是大汗一人威风赫赫,天下却不知积了多少白骨,流了多少孤儿寡妇之泪。”
1.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所建的“大国”“达于诸方极边之地”,东起_________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_______、北达__________________、南抵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举出一些历史事实来印证成吉思汗和他子孙的“武功之盛”、“威风赫赫”。
3.你看过《射雕英雄传》吗?金庸笔下的成吉思汗与历史上的成吉思汗差异何在?
该题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在学生复习相关历史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区分了文艺作品的虚构与历史的真实,并且势必引发学生对历史学习深层次的思考。
又如有一幅漫画,画面上是“国民党士兵与头戴五角星军帽的红军战士并肩作战,把日本鬼子打得狼狈逃窜”的场景。该画试图生动形象地反映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国共两党共同抗日的内容,但显然不符合当时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史实,这就给了学生以错误的历史信息。而我们在《中国历史》(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中,也同样采用了这幅漫画,但在设计时作为纠错题处理,以提高学生学史求真的意识与能力:
左图是反映抗战的一幅漫画,画中出现了两处史实错误,请你
指出错在哪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相信,类似的练习设计必然会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基本学史意识。
其次,目前训练设计中史料被广泛引用,在大量隐晦曲折、若明若暗的历史信息中,需要编写者钩沉发微,排比整理、比较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采用其中具有鲜明代表性、可接受性(即适合学生心理特征与认识水平)的相关史料,展现历史本来的面貌。如我们在设计《中国历史》(第二学期)第15课练习时,引用了侵华日军的自述,从亲历者的角度证实“九·一八”事变发动的真相,请学生对这则史料的价值予以探讨,这显然有益于学生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式:
侵华日军自述
“(1931年9月)18日夜,弯月挂起,高粱地黑压压一片;疏星点点,长空欲坠。岛本大队中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沟方向走去。一边从侧面北大营的兵营,一边选了离兵营约800米往南去的地点。在这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爆炸时轰的一声,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
——日本关东军参谋花谷正回忆
1.上述回忆录是对_______________(事件)的描述。面对日本的挑衅,当时
____________
的中国政府采取________________政策,直接导致了________________的沦陷。
2.你认为这则材料是否可信?结合你所掌握的材料,简单谈谈你的理由。
3.根据上述材料,请你指出该事件的真相。
就历史学科自身特点而言,把材料题作为设计训练改革的突破口,确实具有不容置疑的意义,这也是历史教材练习部分编写的科学性的体现。从分析和综合运用史料入手,以求真求实的精神来学习历史的导向,无疑会对学生掌握学史方法、启迪智能、汲取智慧大有好处。
二、人文性
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历史学科的根本任务,人文性的体现是教材练习部分设计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说,历史是人的活动,是研究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学科。它应当包括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和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活动,这正是学生今后为人处世、立足社会、贡献社会的最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
我们在练习设计中尤其注重了反映历史进程的人类重要活动。如在《中国历史》(第一学期)第1课中,我们设计了“北京人制造工具、渔猎、利用自然火”三幅假想图,请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