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黄河支流泾河水资源的影响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变化对黄河支流泾河水资源的影响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III)
Abstract (IV)
第一章综述 (1)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
1.2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研究进展 (2)
1.2.1 气候变化的原因 (2)
1.2.2 国外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研究成果 (3)
1.3 研究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5)
1.3.1 研究容 (6)
1.3.2 技术路线 (6)
1.3.3 研究方法 (7)
第二章泾河流域概况 (11)
2.1 地形地貌 (11)
2.2 气候 (12)
2.3 地质与土壤 (13)
2.4 植被 (13)
2.5 水文与水土流失 (13)
2.6社会经济 (14)
2.7 泾河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4)
2.7.1水土流失严重 (14)
2.7.2植被退化 (15)
2.7.3 水资源短缺 (15)
2.7.4 环境污染严重 (15)
2.7.5耕地面积骤减 (16)
第三章泾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 (17)
3.1 泾河流域降水量变化的基本特征 (17)
3.1.1 泾河降水量年际变化趋势 (17)
3.1.2 降水量年变化分析 (18)
3.1.3泾河流域降水的突变分析 (21)
第四章泾河径流量的变化特征 (23)
4.1 泾河径流的年际变化 (23)
4.1.1泾河的年径流量的年际极值比 (23)
4.1.2 泾河径流量年际变化 (23)
4.2 泾河径流量的年变化 (24)
4.2.1 径流量的年变化特征 (24)
4.2.2 径流年分配不均匀系数 (25)
4.2.3 年径流量的变差系数 (26)
4.3 泾河流域径流量的突变分析 (26)
4.4降雨径流一致性分析 (28)
第五章气候变化对泾河径流量的影响 (30)
第六章结论与分析 (32)
6.1结论 (32)
6.1.1用线性趋势法分析结果 (32)
6.1.2用累积距平法(CA)分析结果 (32)
6.1.3用Mann-Kendall方法分析结果 (32)
6.1.4建立一元回归方程模型检验降雨量和径流量的关系分析结果33
6.1.5径流年分配不均匀系数及年径流变差系数分析 (33)
6.1.6降雨径流双累积曲线检验降雨径流的一致性分析 (33)
6.2分析 (34)
参考文献 (35)
致谢 (36)
附录 (1)
翻译 (1)
程序界面 (1)
第一章综述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水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国计民生谁也离不了它,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迅速增大,各部门之间的用水矛盾可能增加。

展望未来,水资源正日益影响全球的环境和发展,甚至可能导致国家之间的冲突。

河川径流作为水资源最主要的来源,是支撑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自20世纪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特别是经济发展、认识能力、科技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河川径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包括河川径流在的水资源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主要表现在:北方干旱缺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南方水灾害频发,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偏少,干旱地区尤其显著。

近100年来,我国平均气温升高0.6±0.1℃,冬季增温明显。

1950~1997年近50年的实测降水资料,20世纪80年代,华北地区持续偏旱,京津地区、海滦河流域、半岛每10年平均年降水量偏少10%~15%;90年代,黄河中上游地区、汉江流域、淮河上游、盆地平均年降水量偏少5%~10%。

未来的气候变化将有可能进一步加剧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洪涝、干旱灾害的发生几率,引起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

预测到202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可能增加1.1~2.1℃,年平均降水量可能增加2~3%,降水日数在北方显著增加,降水区域差异更为明显。

由于平均气温增加,蒸发增强,总体上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将进一步加剧;未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增加趋势。

随着工农业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的突出,水资源将成为
制约区域21世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应当引起人们的严重关[]4-1。

黄河流域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复杂,治理难度较大。

黄河处在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属于中纬度一场气候发生率较高的地区,平均年降雨量为460mm,平均年水面蒸发量为1200mm。

受强蒸发的影响,流域水资源紧缺,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为580亿m³,且水资源的失控分布严重不均。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河川径流量逐年减少,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愈来愈尖锐,水资源管理成为流域管理的首要问题。

因此,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格外令人关注。

泾河是黄河流域渭河最大的一级支流,流经、、三省(区),流域面积45421km ²,是亚洲夏季风可影响到的陆地域。

流域北部属冷温带半干旱区,而南部为年平均降雨量500m以上、海拔1400m以下的川原区,属冷温带湿润区,宜于农作物生长,素有“陇东粮仓”之称[]5。

泾河流域在历时上是一个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但干旱也频发,需要兴修水利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泾河流域的水资源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可见泾河流域的旱涝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本文利用泾河流域三关口站给的降雨径流实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曲线法、Mann-Kendall法和一元回归方程对泾河流域气候变化、泾河径流量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的进行分析;研究了泾河流域的降雨量序列的趋势、突变点,并分析泾河径流量变化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气候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关系,建立水资源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模式,认识其演化规律和趋势,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本流域水循环与水平衡,以及流域的结构和功能,而且对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保护泾河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2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研究进展
1.2.1 气候变化的原因
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一个尚待深入的机制问题。

变化的真正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地球外部与地球部输向地球及地球表层的物质与能量的数量与强度的变化,以及地球运动系统的某些变化,都可能激发开放的地球表层系统中某些因素的自变化以及干涉其他因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分为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两大类。

自然原因包括: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火山活动;地球轨道要素的变化;太阳活动周期变化;地级移动与大陆漂移等。

人类活动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

人类活动可通过若干方式影响气候与生态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改变地球大气的组成(比如大气温室气体与气溶胶的增加)扰动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改变地表(下垫面)状况,还有可能影响陆—气、海—气之间的能量、动量与物质交换;向大气直接排放废气、废水和废热,造成气候与生态环境的恶化。

最近50年气候变暖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但是气候变暖的幅度、原因和区域分布还有不少的不确定性。

中国位于亚洲季风区,既受季风活动的影响,同时又受到海洋(尤其是太平洋和印度洋)和复杂的大地形(如青藏高原)与陆面状态(如沙漠区)的影响。

另外也受到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

1.2.2 国外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研究成果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方面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世界气象组织
(WMO)、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联合国环境署(UN-EP)、联合国发展署(UNDP)和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等一些国际组织发起,并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制定、实施了一些相应的研究计划,如世界气候计划(WCP)、全球能量水循环试验(GEWEX)、国际地球生物圈计划(IG-BP)、国际水文计划(IHP)等。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的研究才在国际水文界引起高度重视。

1985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出版了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综述报告,并推荐一些检验和评价方法;随后又给出水文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分析报告[]6。

1987年国际水文科协(IAHS)在第十九届国际IUGG大会中举办了气候变化和气候波动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专题学术讨论会。

1988年,由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及世界气象组织共同组建了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专门从事气候变化的科学评估,并定期总结最新的科研成果,提供具有权威性的气候评估报告。

IPCC定期开展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①评价已有的气候变化的科学信息;
②评价气候变化产生的环境及社会经济影响;③制定对策。

到目前为止,IPCC共完成了4次评估报告,并分别于1991、1996、2001年和2007年发布。

IPCC评估报告不仅为各国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提供了科学信息,而且也为指导各国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提出了建议。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研究工作广泛展开,1990年出版的《气候变化与美国水资源》一书系统地总结了当时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研究的方法、和成果。

1991年第二十届IUGG大会水文科学组的主题便是探讨土壤与大气之间相互作用的水文过程。

1993年,以气候变化、大气圈和水圈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大尺度气候和水文模拟技术为主题,在日本召开了第六届国际气象和大气物理学协会与第四届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MAP-AHS)联合大会。

进入
21世纪,气候变化成为各种国际会议的主要议题。

例如,2004年在巴西召开的IAHS 大会中就包括了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讨论专题。

2006年在召开了地球系统科学联盟(ESSP)和全球水系统计划(GWSP)联合会议,其中第4主题讨论的就是气候变化对海岸带、陆地河流的影响。

在墨西哥举办的第四届世界水论坛和2007年在意大利召开的IUGG国际大会中都讨论了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研究的科学问题。

同年8月,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orld ClimateResearch Programme)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了季节预测研讨会,对季节气候预测方法、精度展开了激烈讨论。

国:我国在气候变化影响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及中国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开展了“中国气候与海面变化及其趋势和影响研究”[]8。

该项目研究容: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冰川、积雪、径流变化特点,以及径流、水资源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西北高寒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同时基于对华北水文循环特征、天气气候特征分析,研究气候变化对华北地区径流、地下水等方面的影响。

1993-1996年的“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及适应对策研究,该项目研究的容为:以我国汉江、东江、黄河、淮河、海河、松辽河的典型支流为研究对象,采用集总式水量平衡模型,分析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井根据7个GDMS的输出结果,对未来流域的水资源情势进行了展望。

1996-2000年的“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气候异常对我国水分循环及水资源影响评估模型研究,研究容为:以汉水、赣江、黄河中下游、淮河、海河为研究对象,侧重于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模型的建立探索了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参数网格化技术,初步建立模型参数与GIS的联系,研究提出了考虑地形等影响的拉格朗日空间数据降解方法。

2000-2003年的“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气候变化对我国淡水资源的影响阀值及综合评价,研究容为:拓展了以往研究容与技术手段,在对未来需水预测和未来水资源量情势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我国水资源脆弱性和气候变化对我淡水资源的影响阀值。

在我国,此方面的研究也有了开展,施雅风等研究了我国西北地区二氧化碳倍增对西北水资源可能的影响,研究结论为季节性积雪趋于减少,冰川将继续后退萎缩,多年平均径流量相对稳定或少量增加。

春纂(1992年)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华北水资源的可能影响。

昌明等(1993)研究讨论了气候变化对中国水文情势的影响,包括水文情势的区域差异,影响的空间尺度和水文情势的高阶影响等。

邓慧平(1994)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沱江流域水文的影响。

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1995)分别研究了气候变化对东江、汉江、松花江、京津唐即黄河部分流域的径流与水沙关系的影响。

该中心利用流域水文模型及4组GCMs气候变化情形,研究我国六大流域天然径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到2030年,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全国主要江河年径流量减少,造成淮河及其以南流域水多,淮河以北流域水少;年径流量减幅最大的为海滦河流域的京津唐地区(16%)及淮河(15%),而汉江流域年径流量减幅为80%,东江、松花江径流量稍有上升。

大军等(1996)利用区域水量平衡模型研究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地区水文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气候变化条件下日流量过程的生成方法和气候变暖对洪水频率的影响。

进人21世纪后,我国研究者对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分布的影响作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人员经过对我国385个观测站1951-2000间观测到的月平均温度和降水量资料进行分析,初步得出了我国50年来气温及降水量变化趋势的部分特征。

50年来我国平均
气温变化趋势同全球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特别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增温幅度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西北地区中部、华北及东北的广大地区是增温最快、围最大的地区。

研究还发现,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国平均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区域平均降水量或增或减变化明显。

新疆地区降水量的增加幅度在围上和强度上都是国最大的,而华中、华北地区降水量的减少幅度在围上和强度上都非常明显。

近20多年来北方干旱缺水与南方洪涝灾害同时出现,形成了北旱南涝的局面[]9。

1.3 研究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容
(1)研究区降雨量的变化特征,对降雨量进行趋势分析、突变分析,并对降雨量年及年际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2)研究区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对径流量进行趋势分析、突变分析,并对降雨量年及年际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3)降雨量与径流量的相关性分析。

1.3.2 技术路线
图1.1技术流程图
1.3.3 研究方法
(1)线性趋势方法
利用气候要素的时间序列,以时间为自变量,要素为因变量,建立一元回归方程。

设y为某一气象变量,t为时间(本文为年或月),建立y与t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其趋势变化率为:
∑∑==---==+=n i i
n
i i i t t t t y y dt t dy b t
b b t 12
1,110,)())(()()(y (1.1) 1b 是反应上升或下降的变化趋势,1b 大于0表示在计算时段呈上升趋势,1b 小于0表示在计算时段呈下降趋势,1b 值绝对值大小可以度量其演变趋势的程度。

(2)累积距平法(CA )
累积距平曲线的变化可以作为气候趋势分析的又一种方法。

对于序列x ,其某一时刻t 的累积距平表示为:
∑=-=t
i i t x x y 1)( (t=1,2,…,n ) (1.2)
将n 个时刻的差积全部算出来,即可绘出累积距平曲线进行趋势分析,累积距平曲线呈上升趋势,表示距平值增加,呈下降趋势表示距平值减少。

从曲线明显的上升下降,可以判断其长期显著的演变趋势及持续性变化,甚至还可以诊断出发生突变的大致时间[]10。

(3)气候突变分析方法——Mann-Kendall 法
气候突变是指在较短时期由一种相对稳定的气候状态,过度到另一种气候状态的变化,它是气候系统非线性性质的一种表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尺度的气候突变的事实不断被揭示。

目前监测突变的方法有多种,由于在气候序列的突变监测中累积距平法(CA )和Mann-Kendall 法(M-K )各有利弊,本文结合2种方法对泾河流域的降雨量、径流量进行突变检验。

突变检验的方法概述:
对于具有n 个样本量的时间序列x ,构造一秩序列:
∑==k
1i i k r S (k=2,3,…,n ) (1.3)
其中
{1
0i r += j i
j i x
x x x 当当≤ (j=1,2,…,i ) 可见,秩序列k S 是第i 时刻数据大雨j 时刻数据个数的累计数。

在时间序列随机独立的假定下,定义统计量: ()()()
K K K K S V S E S UF ar -= (K=1,2,…,n) (1.4) 式中()()K K S V S E UF ar ,01,=是累计数K S 的均值和方差,在n x x x ,,,21 相互独
立,具有相同连续分布时,()()K K S V S E ar ,可由下式算出:
()()72)52)(1(4)
1(+-=-=
n n n S Var n n S E K K (1.5) i UF 为标准正态分布,它是按时间序列x 顺序n x x x ,,,21 计算出的统计量序
列,给定显著性水平a ,查正态分布表,若a i U UF ,则表明序列存在明显的趋势变化。

按时间序列x 逆序11,,,x x x n n -再重复上述过程,同时使0,1,,1,,1=-=-=UB n n K UB UF K K 。

(M-K )突变检验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时间序列的秩序列K S ,并按式计算K UF 。

(2)计算逆时间序列的秩序列K S ,并按式计算K UB 。

(3)给定显著性水平,将K UF 和K UB 两个统计量曲线和显著性水平线绘在一个图上。

计算结果的分析:
分析绘出的K UF 和K UB 曲线图。

若K UF 和K UB 的值大于0,则表明序列呈上升趋势,小于0则表明呈下降趋势。

当它们超过临界直线时,表明上升或下降趋势显著。

超过临界线的围确定为出现图标的时间区域。

如果K UF 和K UB 两条曲线出现交点,且交点在临界线之间,那么交点对应的时刻便是突变开始的时间。

在Mann-Kendall 突变检测图中,如果UF 和UB 在临界值之间有一个显著的交点,且UF 上升超过或下降低于临界值,则可以认为序列产生突变,前者表示从低向高突变,后者从高向低突变,并且这个交点就是突变的开端。

反之,则认为没有突变[]11。

(4)建立一元回归模型
建立一元回归模型的方法为:在研究线性相关条件下,一个自变量对一个因变量的数量变化关系,称为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表现这一数量关系的数学公式,称为一元回归模型。

设有自变量X 的一组观测值),,,(21n x x x ,及与之对应的因变量Y 的一组观
测值),,,(21n y y y 这样就得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n 对观测值
),,2,1(,n i y x i i =)(的线性回归模型为:
εββ++=x y 10 (1.6)
式中:0β称为回归常数,1β称为回归参数;y 为因变量,x 为自变量[]12。

(5)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F 检验)
对于任何一组观测值),(,),,(,,2121n n y x y x y x )(,不管x,和y 之间是否存在线
性相关关系,都可以用最小二乘法求得一元回归线性方程。

但是,如果x 和y 之间根本不错在线性相关关系,则这个方程就不能描述x 和y 之间的真实关系了。

以此需要对变量x 和y 间是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或者说对所得到的回归方程是否有实际意义进行检验。

如果变量x 和y 之间不符合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εββ++=x y 10,那么一次项系数01=β。

所以,检验两个变量x 和y 是否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实际上为检验下列假设:0:10=βH 可以证明在假设成立时,)(剩2~1
22-n S χδε,)
(回1~122χδεS ,而且剩S 与回S 相互独立。

根据F 分布的定义可知,在0:10=βH 成立时
)2,1(~)
2/(--=n F n S S F 剩回 (1.7) 根据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查表求得满足关系式αα=>)(F F P 的临界值αF ,如果由样本求得的F 值大于αF ,则否定原假设0:10=βH ,即认为x 和y 之间有线性相关关系,或称回归方程显著,反之不显著,表示该回归方程没有意义[]12。

第二章泾河流域概况
2.1 地形地貌
泾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中部,106°14′~108°42′E,34°46′~37°19′N,流域面积45421km²,横跨、、三省(区)部分地区,流域绝大部分属于陇东黄土高原。

流域边缘北有贺兰山、鄂尔多斯高原,南为秦岭山脉,西依六盘山脉,东抵子午岭山系,周围一圈山脉形成泾河集水区域的天然分水岭。

流域地貌特征可以分为北部黄土丘陵区、中部黄土残塬区、西南部山地林区和东南部山地河川区。

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体地势是东北西三面向东南倾斜。

泾河发源于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关麓,由西北向东南流经、、3省区的、、庆阳和等地市,在省高陵县注入渭河,泾河全长483km,为渭河的一级支流、黄河的二级支流。

流域水系情况见图1.1。

泾河及各级支流均深切于梁、塬、峁和黄土沟壑镶嵌的黄土地貌景观中,使得流域地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成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图2.1泾河流域水系分布图
2.2 气候
流域深处大陆,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处于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气候的
过度地带,冬季干旱少雨,夏季多暴雨。

据流域各气象站点多年观测资料,流域多年平均气温8℃,最冷月平均气温-8~-10℃,最热月平均温度22~24℃,年降水量在350~600mm 之间,主要集中于夏、秋汛期季节的5~9月,这段时间降水量可占年降水总量的72%~86%;冬春季降水稀少。

最大月降水量一般出现在7、8月,两月降水量可占年降水量的36%~44%;最小月降水量出现在1、2月,仅占年降水量的0~3%。

夏秋季节出现大强度的暴雨频率大,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比较明显,最小、最大年降水量相差在1.8~3.5倍之间。

降水量的地域分布由南向北递减,南部的降水量可达北部的一倍。

北部占流域面积1/3的干旱少雨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00mm以下。

2.3 地质与土壤
流域黄土分布广泛,除六盘山局部地区以外,其他地区全被黄土覆盖,黄土层深厚,一般在50~80m不等,部分黄土残塬黄土厚达100m 以上。

黄土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Fe2O3、SiO2、Al2O3、MgO、CaO、Na2o、K2O、FeO等,矿物组成主要为长石、石英、角闪石等。

黄土粒度构成基本上集中于细粉砂、粉砂和粘粒粒级,其中以粉砂占优势,含量达50%,大于0.1mm的砂粒含量极少。

2.4 植被
人类活动除了破坏黄土丘陵区的草地、灌丛为主的自然植被外,还破坏了山地乔木为主的森林植被。

流域东部的子午岭林区,新中国建立以来因毁林毁草共损失天然林4800km²,现在该林区南北两端都成了光山秃岭。

流域西部的六盘山林区,现在林缘线四周已经后退8~20km,森林面积减少了400km²。

目前,泾河流域地表植被稀疏,地表覆盖主要以草地、农田为主,而且流域北部80%以上的草
地已经处于严重退化状态,林地面积仅占流域面积的6%左右。

2.5 水文与水土流失
泾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39.1mm,径流量18.32亿m3,输沙量2.526亿t,流域径流量的年分配主要受河川径流补给条件的影响,河川径流主要靠降雨补给,河川径流的丰水期也正是降雨集中时期,河川径流年分配与降水趋势基本一致,径流的集中程度略缓于降水,并且滞后于降水10~30日。

汛期(5~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2%~86%;最大1日降水量和最大30日降水量分别占年降雨量的9.2%和30.5%。

汛期及7、8月份两月径流量分别占年径流量的55.6%和34.5%,输沙量分别占年输沙量的92.6%和77.4%。

2.6社会经济
全流域现有人口600多万,平均人口密度150人/km²,人口分布东南密集、西北稀疏,主要分布于流域中下游的黄土残塬和河谷平原地带。

农业生产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粮食种植中,夏粮的比重达50%以上,远远高于全国平均22.3%的水平。

这对充分利用本区的光、热、水资源并不十分理想。

林果业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仍然比较低。

流域的水资源特征决定农业只能以旱作为主,90%以上的农田缺乏有效的水分保障,只能靠天吃饭。

牧业主要集中在流域北部,长期处于粗放经营,在低水平徘徊。

由于管理不善,造成草地退化、沙化严重。

流域现有工业结构属于重工业畴的资源导向型结构,能源重化工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比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重工业为流域北部的以长庆油田为依托的长庆石油化工公司和流域西南部的以华亭煤田为依托的华亭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力量薄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