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既有铁路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研究
大跨度连续梁水平转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大跨度连续梁水平转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ac2363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7.png)
大跨度连续梁水平转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摘要:为减少大跨度连续梁上跨繁忙既有铁路施工对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采用旁位现浇、平衡转体的施工方法。
以潼湖特大桥跨京九铁路(75+125+75)m连续梁转体施工为例,对球铰、滑道安装,临时固结系统、平衡系统、牵引系统等主要部件的施工关键技术行了研究。
关键词:连续梁转体系统施工转体参数转体技术1.转体工程概况潼湖特大桥(75+125+75)m 现浇连续梁跨既有京九铁路,与其交角为41.42°,该梁平面位于半径8000m 的圆曲线上,纵面位于平坡上,线路纵坡0。
由于临近营业线及跨营业线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施工条件的制约,采用常规挂篮悬臂浇筑的施工方法,对既有线运营存在重大安风险,因此该桥采用平衡转体的施工方法。
即先在铁路一侧浇筑梁体,然后通过转体使主梁就位、调整梁体线形、封固球铰转动体系的上、下转盘,最后进行合拢段施工,使全桥贯通。
转体221#、222#主墩分别梁长123m ,转体重达130000KN 如图1。
图11.转体理论依据转体的基本原理是箱梁重量通过墩柱传递于上球铰,上球铰通过球铰间的四氟乙烯滑片传递至下球铰和承台。
待箱梁主体施工完毕以后,脱空砂箱将梁体的全部重量转移于球铰,然后进行称重和配重,利用埋设在上转盘的牵引索、转体连续作用千斤顶,克服上下球铰之间及撑脚与下滑道之间的动摩擦力矩,使梁体转动到位。
3.转体施工关键技术及难点本连续梁采用双转体施工方法,难点在于该梁平面位于小曲线半径和竖曲线上,难以控制梁体线形。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要求,进行转动支承、牵引系统及平衡系统的试验研究,并加强线形监控,确保转体施工的顺利实施。
3.1转动体系钢球铰加工及安装优化结合以往施工经验,在球铰施工中,加强与生产厂家沟通协调,通过增设定位工装、改进球铰定位支架及预埋定位型钢、四氟乙烯滑片、增设防溢导管防水混凝土外流等技术措。
⑴下球铰的中心处设置中心定位工装,具体做法是增设一定位管盖,下部插入销轴孔,顶面钢板上设置定位凹槽,在测量定位时,只要校正定位管盖的中心就可以在下球绞安装时方便找正。
(中铁)跨既有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总结
![(中铁)跨既有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af1ba2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18.png)
(中铁)跨既有连续梁转体施⼯技术总结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技术总结(中铁⼆局宝兰客专⽢肃段项⽬经理部刘天宙)1⼯程概况1.1 设计概况称沟驿特⼤桥在DK962+011~DK962+167处上跨既有陇海铁路,上部结构为(40+56+40)m预应⼒混凝⼟连续梁,下部结构为圆端形桥墩,钻孔桩基础。
既有陇海铁路为I级双线电⽓化铁路,宝兰客运专线与既有陇海铁路线夹⾓为85°。
为保证既有线运营安全,减少施⼯过程中既有线运营⼲扰和加快施⼯进度,连续梁采⽤转体施⼯,即在21号、22号墩处平⾏于既有陇海铁路挂篮浇筑悬灌段施⼯,待施⼯⾄最⼤悬臂状态后,结合既有线运营,施⼯要点及天⽓等因素,择机实施转体施⼯。
将梁体及桥墩逆时针旋转85°,转体到位后再进⾏合拢段施⼯。
1.2平⾯、⾥⾯位置概况连续梁主跨跨越陇海铁路双线长度13.3⽶,宝兰铁路梁底距离陇海铁路轨⾯10.53m,距接触⽹线顶⾯2.735m。
其中21号墩承台边距陇海铁路防护⽹最⼩距离为10.3m,22号墩承台距陇海铁路防护⽹最⼩距离为17.71m。
宝鸡21#墩DK963+01122#墩DK963+067合拢处DK963+0391.3转体结构概况称沟驿特⼤桥主桥采⽤平转法施⼯,转体结构由下转盘、球铰、上转盘和转体牵引系统组成。
其中,转动球铰是转动体系的核⼼,在转体过程中⽀撑转体重量,是整个平衡转体的⽀撑中⼼,为转体施⼯的关键结构。
称沟驿特⼤桥主桥球铰竖向承载⼒为4500t ,平⾯直径为270cm ,它由上下球铰、球铰间聚四氟⼄烯滑⽚、固定上下球铰的27cm 钢销、下球铰钢⾻架组成。
2设备配置序号机械名称规格型号额定功率(KW)或吨位或容量数量(台)13 电焊机3000型10DAZ-100×75KW 514 ⾼压⽔泵615 装载机ZL50 116 洒⽔车EQ1141G70 13.1下转盘施⼯3.1.1下转盘第⼀次混凝⼟浇筑为保证下球绞及滑道的安装质量下转盘混凝⼟分两次施⼯。
探析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 王佳斌
![探析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 王佳斌](https://img.taocdn.com/s3/m/795dd9edcfc789eb162dc820.png)
探析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王佳斌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铁建设水平和建设规模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对于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中铁十二局集团所承建的工程和经验,其次分析转体梁施工的具体技术,最后总结跨既有线施工安全防范措施,以期对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高铁1引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对于高铁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中铁十二局集团近年来承建了京石高铁(上跨京广铁路)、左黎高速公路(上跨阳涉铁)、青连铁路(上跨兖石铁路)、哈牡客专(上跨滨绥铁路)等转体梁工程,在建桥梁转体梁工程包括汉十高铁、合安铁路、北京新机场高速公路等工程,可以说积累的丰富的桥梁转体梁施工经验。
本文主要以北京新机场高速公路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为研究内容,对同类工程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工程概况本标段M线、N线在跨越京沪铁路时各为一联52+52m连续梁,采用“先平行于京沪铁路支架浇筑48+48mT构主梁,再顺时针转体后浇筑粱体后浇段”的方案施工,最大转体重量8900t,M线顺时针转体73.1°,N线顺时针转体69.2°。
M线在MK21+596.75处上跨京沪铁路K40+057.017处,N线在NK21+602.10处上跨京沪铁路K40+030.04处。
水平转体施工是北京新机场高速公路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工程的重点核心部分(主要施工流程详见图1)。
图1 主要施工流程3转体梁施工技术3.1桩基施工桩基为直径1.5m长66m的摩擦桩。
采用旋挖钻机钻进成孔,化学泥浆护壁。
承台四周设置防护桩,防护桩采用直径1.2m的人工挖孔桩。
3.2承台及转体结构施工转体下转盘转体完毕后即与上转盘构成支承结构。
施工承重系统的下球铰,支撑转体结构平稳的保险腿、滑道以及转体拽拉千斤顶反力座等,球铰在上下转盘的直径分别为3600mm和3000mm,厚度均为40mm。
跨既有铁路线大跨连续梁桥转体施工与控制技术
![跨既有铁路线大跨连续梁桥转体施工与控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9068f98804d2b160b4ec0f0.png)
跨既有铁路线大跨连续梁桥转体施工与控制技术摘要:我国铁路工程建设中,常会遇到跨既有铁路线大跨连续梁桥施工现象,为减少对铁路运营的干扰,确保既有线路行车安全,施工中常用转体技术。
转体施工的工期紧、风险大、技术含量高,需要严格遵循工艺流程,加强每个施工环节质量控制,并重视转体防水施工,以促进施工效果提升。
关键词:铁路线;大跨连续桥梁;转体施工;控制技术;连续梁转体施工避免了施工过程对既有铁路的运营干扰,减小了既有铁路线安全运营风险。
针对工程施工难点,介绍了转体系统组成以及转体施工关键技术。
并通过有效的施工监控以及准确的不平衡承重试验,使梁体在转体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衡,保证了转体过程安全顺利,同时也确保了转体到位后主梁的合龙精度。
一、转体施工关键技术1.下转盘球铰安装。
(1)浇注下承台混凝土。
(2)钢筋、模板安装结束并复测位置准确后,预埋下球铰定位钢骨架、环道、32对M20定位螺栓(固定滑道钢板用),定位螺栓安装到位,精确测量无误后,焊接固定于承台钢筋上,待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初凝前,重新测量检查钢骨架和定位螺栓的预埋位置并进行微调正位。
(3)利用已预埋的定位钢骨架,安装固定下球铰并调整下球铰中心位置及球面,使中心销轴的套管竖直,用水准仪调整球面周圈标高,对角高差及局部高差控制在0.5mm以内,使球面周圈在同一水平面上,用螺栓固定下球铰,使其紧固牢靠,同时盖住中心销轴套管口;检查下球铰安装无误后,浇注铰下混凝土。
2.聚四氟乙烯滑动片、上球铰安装。
在中心销轴套管中放入黄油四氟粉(黄油与四氟粉按质量比120∶1),然后将中心销轴放到套管中,放置时保证中心销轴竖直并与周围间隙一致。
在下球铰凹球面上按照编号由内到外安装聚四氟乙烯滑板,并用黄油四氟粉填满聚四氟乙烯滑板之间的间隙,使黄油面与四氟滑板面相平。
将上球铰的两段销轴套管接好,用螺栓将其固定紧固。
上球铰凸球面涂抹黄油后,用防水塑料布将整个上球铰包裹严密,放置于搁置架上,使用时将上球铰吊起,去除防水塑料布,用纱布将凸球面擦试干净,在凸球面上抹涂一层黄油四氟粉,然后将上球铰对准中心销轴轻落至下球铰上。
探析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
![探析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e608a2e856a561253d36f0b.png)
探析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摘要:近年来,探析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施工准备、试转以及正式转体等多个角度与方面就转体施工工艺及要点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1前言随着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条件的不断变化,对其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其相关课题展开深入研究与探讨,以期用以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与实践,并取得理想效果。
基于此,本文从概述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2概述京沪高速铁路沧德特大桥跨既有津浦铁路连续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施工墩号为C87-C90,跨度为(40+56+40)m。
转体施工设备采用全液压、自动、连续运行顶推系统。
2转体设备的组成与布置本工程转体系统由4套ZLD100型连续顶推千斤顶、2台YTB液压泵站和2台LSDKC-8主控台通过高压油管和电缆线连接,分别组成2套转体动力系统。
每套连续顶推千斤顶公称牵引力(前后顶)1000kN,额定油压31.5MPa,进行串联,每台千斤顶(前、后顶)前端均配有夹持装置。
每2套连续顶推千斤顶分别水平、平行、对称地布置于转盘两侧的反力墩上,千斤顶的中心线必须与上转盘外圆(钢绞线缠绕的地方)相切,中心线高度与上转盘预埋钢绞线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同时要求2台千斤顶到上转盘的距离相等,且距牵引索脱离转向索鞍的切点距离>5m。
千斤顶用高强螺栓固定于反力架上,反力架通过电焊或高强螺栓与反力墩固定(可根据现场情况用不同的安装固定),反力墩与反力架必须承受150t拉力的作用。
主控台应放置于视线开阔、能清楚观察现场整体情况的位置。
每个转体上转盘埋设有2组牵引索,每组由12根强度为1860MPa的7φ5mm钢绞线组成。
预埋的牵引索经清洁各根钢绞线表面的锈迹、油污后,逐根顺次沿着既定索道排列缠绕后,穿过ZLD100型连续顶推千斤顶。
大跨度转体连续梁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
![大跨度转体连续梁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f45d65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6.png)
大跨度转体连续梁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摘要:随着铁路建设水平的提升,铁路施工要求越来越高,大跨度转体连续梁施工技术能够在不影响铁路建设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施工安全。
因此铁路施工单位应该提前规划好大跨度转体连续梁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尽量降低施工对既有铁路运营管理的不利影响,从而全面提升铁路建设质量。
本文首先分析转体结构设计方式,其次探讨大跨度转体连续梁施工技术应用方式,以及对相关研究产生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跨度转体;连续梁施工技术;应用引言:在转体连续梁施工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施工周期比较长,会对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营,产生不利影响,只有规范使用大跨度转体连续梁施工技术,加强对转体施工的质量控制,从而不断提高铁路交叉施工质量。
1转体结构设计方式大跨度转体结构主要包括上转盘、转动球铰、下转盘、转体牵引系统,通过在下承台顶面位置设置一些环形滑道,能够为反力支座以及牵引反力支座提供助推力,分别在上承台以及下承台位置安装存在销轴的转动盘,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将圆柱滑块均匀摆放在球面板位置上,将上球面板的顶面和托盘连接在一起,在托盘位置使用转盘,在系统临时支撑位置使用混凝土结构,通过转动牵引束,使用钢绞线进行缠绕。
在上转盘位置设置6组撑脚,每一个撑脚均是由50厘米的钢筒构成的圆柱形,使用3厘米的厚钢走板,然后依照设计要求直接将聚四氟乙烯滑块嵌入到下球铰面区域,将黄油以及聚四氟乙烯粉混合在一起,用来填充球铰之间存在的间隙[1]。
在顺利完成连续梁施工以后,应该及时进行转体处理,尽量提升梁面小型物件的固定性以及牢靠性,在实施转体施工之前,需要认真开展摩阻力参数测试工作,在每个转体施工点上运用2个千斤顶,应该将转体耗时控制为低于一个半小时的范围内,在转体就位以后,及时进行精调处理、锁定处理,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2转体参数计算方式2.1转体牵引力计算在计算转体牵引力的时候,应该按照公式:/D,R代表的是球铰平面半径,W是转体最大的重量,D代表大跨度转体转台直径,代表球铰的摩擦系数,经过计算牵引力为351.5kN。
客运专线上跨既有繁忙干线铁路连续梁水平转体施工关键技术
![客运专线上跨既有繁忙干线铁路连续梁水平转体施工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7c92dd76f1aff00bed51ee2.png)
客运专线上跨既有繁忙干线铁路连续梁水平转体施工关键技术【摘要】本文以客运专线上既有繁忙干线铁路连续梁水平转体施工关键技术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开展水平转体施工的前提条件(基本思路)进行了简要分析,进而分别从下承台施工、球铰部件施工、托盘部件及转盘部件施工以及上承台施工这四个方面入手,针对水平转体施工的基本流程给予了详细说明,最后探讨了存在于水平转体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旨在于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客运专线干线铁路连续梁水平转体施工技术分析刘房子立交特大桥全长3.18km,结构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25#、26#主墩分别位于铁路两侧路堑边坡位置。
测定数据显示:该客运专线桥梁项目与既有繁忙干线铁路之间的相交角度为25°。
为在保障既铁路干线稳定运行的同时,提高客运专线运行质量,需要分别于25#、26#墩位采取满堂支架作业方式进行t构施工,即进行连续梁水平转体施工。
本文试对其作详细分析与说明。
一、开展水平转体施工的前提条件分析结合工程实践,水平转体施工的关键就在于将既有铁路两侧位置的25#、26#主墩承台划分为上部承台以及下部承台这两个部分。
与此同时,还需要在下部承台的顶面位置设置专门性的环形滑道装置(该滑道的制作材质应当优先选取为不锈钢材质)。
还需要配备与之相对应的助推反力支座以及牵引反力支座。
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进行水平转体施工之前,还需要专业工作人员在上部承台以及下部承台中间间隔位置布设一个含轴的转动盘装置——球铰。
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球铰装置主要是由上球面板、下球面板、面板中间转轴部件、滑块部件以及下部定位支架这几个部分所共同构成的。
从水平转体施工实践的角度上来说,下球面板自底部,借助于定位支架装置,以嵌入固定的方式实现与下部承台的合理且可靠固定。
在此基础之上,需要在下部承台进行实践施工的初始状态之下为其布设临时意义上的锚固系统。
而在上球面板与下球面板所间隔的中间位置当中,增设有数量较大的实心滑块部件(滑块部件在制造材料的选取方面以聚乙烯四氟板为优先选择方案)。
上跨既有铁路大跨度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
![上跨既有铁路大跨度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https://img.taocdn.com/s3/m/85b5010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2.png)
上跨既有铁路大跨度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上跨既有铁路大跨度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是一种常用于铁路建设中的重要工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大跨度连续梁的安装问题。
本文将从前言、工法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前言上跨既有铁路大跨度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是在铁路建设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工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大跨度连续梁的转体施工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具有施工简单、高效快捷的特点,可减少对既有线开通时间的影响。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变位和土体应力,保证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大跨度连续梁的转体施工,特别适用于既有线高速铁路、繁忙线路和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
四、工艺原理上跨既有铁路大跨度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的实际工程是基于某地某线路的工程,通过技术措施实现了连续梁的转体施工。
具体原理是将横梁与基础分离,通过大型顶升机构将横梁顶起,然后转动到预定位置,最后再将横梁放置在基础上。
这样既能实现连续梁的转体施工,又能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艺主要包括准备工作、分离横梁、横梁顶升、横梁转体和横梁放置等阶段。
具体施工步骤为:首先进行施工准备工作,包括测量、布置设备和准备材料等;然后进行分离横梁,将横梁与基础分离;接下来进行横梁顶升,通过顶升机构将横梁顶起;然后进行横梁转体,将横梁转动到预定位置;最后进行横梁放置,将横梁安放在基础上。
六、劳动组织施工中需要有合理的劳动组织,包括施工班组的组建和人员的分工。
同时,还需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现场的监督和协调。
七、机具设备施工过程需要用到大型顶升机构、起重机、导向装置等机具设备。
这些设备具有高承载能力、稳定性强和安全性好的特点,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
八、质量控制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需要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检测、监测和记录。
转体梁施工技术总结(宝兰-陈明涛)
![转体梁施工技术总结(宝兰-陈明涛)](https://img.taocdn.com/s3/m/3fee114dcc1755270722085c.png)
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总结(中铁二局宝兰客专甘肃段项目经理部陈明涛)摘要:本文结合宝兰客专称沟驿特大桥(40+56+40)m连续梁转体为例,对连续梁转体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转体系统施工控制要点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为今后连续梁转体施工积累了宝贵的施工经验。
关键词:连续梁转体施工安全防护控制要点1 工程概况简述称沟驿特大桥在DK962+011~DK962+167处上跨既有陇海铁路,上部结构为(40+56+4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下部结构为圆端形桥墩,钻孔桩基础。
既有陇海铁路为I级双线电气化铁路,宝兰客运专线与既有陇海铁路线夹角为85°。
为保证既有线运营安全,减少施工过程中既有线运营干扰和加快施工进度,连续梁采用转体施工,即在21#、22#墩处平行于既有陇海铁路挂篮浇筑悬灌段施工,待施工至最大悬臂状态后,结合既有线运营,施工要点及天气等因素,择机实施转体施工。
将梁体及桥墩逆时针旋转85°,转体到位后再进行合拢段施工(详见图1称沟驿特大桥跨陇海线平面图)。
连续梁主跨跨越陇海铁路双线长度13.3米,宝兰铁路梁底距离陇海铁路轨面10.89m,距接触网线顶面2.735m。
其中21#墩承台边距陇海铁路防护网最小距离为10.3m,22#墩承台距陇海铁路防护网最小距离为17.71m(详见图2称沟驿特大桥跨陇海线立面图)。
图1 称沟驿特大桥跨陇海线平面图图2 称沟驿特大桥跨陇海线立面图2 工程特点2.1 转体系统安装工艺精度要求高。
2.2 临近既有线陇海铁路施工,安全防护要求高。
3 既有线施工安全防护称沟驿特大桥21#~22#墩连续梁主梁跨陇海铁路采取转体施工,转体后在陇海铁路上部施工合拢段。
施工前在既有铁路防护栅栏与21#墩之间设置防抛网防护,在施工中跨合拢段时,在挂篮底模下部设置一处安全防护平台。
3.1 临边防护3.1.1 钢管柱防抛网在施工桩基前,先在既有线防护网外侧施工临边防护。
跨越既有线路的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
![跨越既有线路的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20fb23fcfc789eb172dc821.png)
关键词
转体
工艺流程 U 6 5 5 . 5 4
施 工 要 点 文献标识码 B
中图 分 类号
随着中国铁路高速发展 ,既有线施工在铁路建设 中将不可
避免 , 挂篮 、 转 体 等 施 工技 术 的 大 力 推 广 与 应 用 , 保 证 了施 工 质
为 1 8 6 0 M P a的 7 × 5 mm钢绞 线组 成。预埋 的牵引索经清 洁 各根钢 绞线表面的锈迹 、 油污后 , 逐根顺次沿着 既定索道排列缠
四、 转体 施 工 工 艺
串联组成 , 每台千斤顶 ( 前、 后顶 ) 前端均配有夹持装置 。 每两套连续 顶推千斤 顶分别 水平 、 平行 、 对称 的布置 于转
盘两侧 的反力墩上 , 千 斤顶 的 中心 线 必 须 与 上 转 盘 外 圆 ( 钢 绞
线缠绕 的地方 ) 相切 , 中心线高度 与上转 盘预埋钢 绞线 的中心
拉力 的作用 。主控 台应放置 于视线 开阔 、 能清楚 观察现场整体
情 况 的位 置 。
1 . 牵引动力系统 本: I = 程 转体系 统 由四套 Z L D1 0 0型连 续顶 推千斤 顶 、 2台 Y T B液压泵站和两 台 L S D K C 一 8主控 台通过高压油管 和电缆线
连接分别组 成 2套转体动力系统 。每套连续顶推千斤顶公称牵
引力( 前后顶 ) 1 0 0 0 k N, 额定油压 3 1 . 5 M P a , 由前 后 2台 千 斤 顶
绕后, 穿过 Z L D 1 0 0型连 续 顶 推 千 斤 顶 。先 逐 根 对 钢 绞 线 预 紧 ,
量和既有线运营安全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沧德特大桥跨越既有
上跨既有铁路线的连续梁桥小天窗点转体施工技术
![上跨既有铁路线的连续梁桥小天窗点转体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9abaaa0960590c69ec376a6.png)
Ra i l wa y L i l l e J u s t a t L i mi t e d P e r i o d
XI E Xi a o f e i ZHANG Yu e mi a o ZHO U She n g q i a n g WANG Sh a o b i n g
重要。转体系统安装精度控制的要点主要包括下球铰的安
装精 度 、滑 道 的安装 精度及 撑脚 与滑 道 间隙控制 。
于汉丹线车流量较大,可利用天窗点时间仅为5 0 a r i n 。项
目技术 人 员通 过精 确 控 制球 铰 安装 精 度 ,优 化转 体 施 工部 署 ,改 进精 调 施 工工 艺 ,最 终在 小 天 窗 点时 间 内完 成 了转
2 转体 系统施工精度控制
转体 系 统 的安 装精 度 对后 期转 体 施 工 能否顺 利 地进 行 有着 关 键 性作 用 , 因此 ,对 转 体 系统 的 安装 精度 控 制 至关
处采 用 转体 方 式 上跨 穿越 已经成 为 大 多新 建 线路 的首选 。 新建 汉十 高速 铁路 云 安特 大桥 1 0 0 m 转体 连续 梁桥 上跨 既 有 线汉 丹 铁 路 ,转体 施 工 需要 占用 既有 之一,其安
装 精 度 直接 影 响整 个转 体 系 统 的安 装精 度 。在 固 定完 成 的 定位支 架上精 确 控制 下球铰 的位 置并 吊装 下球铰 到位 。 进 行 对 中调 节施 工 的 同时 转动 下球 铰 ,使 定 位支 架 上 微调螺栓 ( 图2 )与 球铰 上 的螺 栓 孔对 齐 。对 中调 节 时 , 把棱 镜 固定 在 下球 铰 中 心位置 , 同时在 下球 铰 中心处 设置
施工 的配重试 验、转动速度 、制动距 离等进行研究计算 。并进一步加强施 工过程的管理安排 , 最终 用时4 8 mi n 精确地
跨既有铁路线大跨连续梁桥转体施工与控制技术
![跨既有铁路线大跨连续梁桥转体施工与控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742178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9.png)
跨既有铁路线大跨连续梁桥转体施工与控制技术发布时间:2022-11-11T04:02:55.261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21期作者:姬新智[导读] 随着交通运输线路的发展和转体施工技术的成熟,国内跨既有铁路线大跨连续梁桥多采用转体施工方法,其中水平转体施工方法应用最为广泛。
甘肃铁科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 730000摘要:大跨连续梁桥转体施工技术的应用,是基于保障既有铁路线正常营运通行的思考,在确保施工的同时,减轻了铁路线运营的安全风险,减少了施工对铁路线带来的运营干扰。
针对跨既有铁路线大跨连续梁桥工程的施工难点,介绍连续梁桥转体工艺的一般情况和转体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技术,并通过施工监控技术和称重试验,确保转体施工中梁体转动的平稳性与主梁的合龙精度。
关键词:既有铁路;转体施工;转体系统;施工控制转体施工是一种常用的梁桥施工方法,当现场施工条件有限或跨区域、跨铁路线施工时,难以运用支架施工或悬臂架施工时,转体施工就成了梁桥施工的不二之选。
随着交通运输线路的发展和转体施工技术的成熟,国内跨既有铁路线大跨连续梁桥多采用转体施工方法,其中水平转体施工方法应用最为广泛。
1 转体施工工艺转体施工技术在拱桥、斜拉桥、梁式桥等梁桥构建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的同时,转体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由千吨上升到了万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转体施工工艺由原来的平转施工,向竖转施工、竖转与平转结合施工的多元施工工艺类型演化,由此提升了转体施工的技术性和多维性。
2 转体施工技术2.1 下转盘球铰安装下转盘球铰的安装一般分为几个步骤:清洗槽口—球铰拼接—初步定位—槽口内钢筋绑扎—定位矫正—固型—浇筑混凝土。
2.1.1 清洗槽口首先,检测槽口,通过修正处理,使其符合槽口修筑需求。
其次,凿毛处理,形成粘合面。
最后,杂质清除,对槽口内存留的浮灰、碎渣、水泥浆等杂质进行清扫。
2.1.2 球铰拼接先对运往施工现场的球铰进行例行检查,检测球铰的椭圆面和结构是否符合施工要求。
跨既有铁路连续梁转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跨既有铁路连续梁转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a9af9d8c5da50e2534d7f96.png)
跨既有铁路连续梁转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摘要:随着施工水平的提高,桥梁转体施工技术不断成熟,具有安全、简便、快速等优点,在上跨高速公路、繁忙市政道路、铁路营业线等重要线路施工中不断推广。
本文对跨既有铁路连续梁转体施工关键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跨既有;铁路;连续梁转体引言:既有铁路转体施工的目地是为了把既有线行车风险降到最低或无风险,目前多数梁体转体后,中跨合龙处仍处于既有线上方,对既有铁路的运营安全风险依然较大。
如何降低和减小施工对既有线路的行车安全及设备运行造成的影响,是转体施工的核心。
一、连续梁转体施工工艺的主要流程(1)其中墩顶转体结构中存在较多的部分,对于施工企业来说,需要积极地进行安全教育,其中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管理指导,避免在这些设施中存在安全隐患,使得连续梁转体交通保持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
通过进行安全教育,连续梁转体建设标准变得越来越完善,在这个时期,相关的人员需要积极地参加项目建设,确保施工指标可以顺利地完成。
其中转体施工需要设置完善的工艺流程,消除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选择合理的混凝土结构来开展改造,如此不仅可以提升转体结构形式的耐久性,而且可以增强连续梁结构的性能。
比如针对梁体结构进行固化处理,可以显著改善钢结构的功能指标,最主要的就是可以使得整体的施工更加安全。
(2)桥梁结构施工时期需要保障整体的安全性,综合强化处理桥梁结构,确保梁体结构层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确保可以显示出一个良好的固化效果。
对于施工单位来说,需要按时进行培训工作,开展全面的专业指导,如此可以更好地进行施工目标。
要是存在施工风险,就需要及时地进行调整,配备专业的人员进行负责和应对,这些方法都属于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连续梁转体施工安全和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这个时期,需要正确进行连续梁转体施工的安全管理,合理地安装各个部分,保障球面的光洁和椭圆度,其中上下球铰间需要参考设计的部分设置MGB滑块,滑块中间需要涂抹黄油,实现一个精确的定位。
210996445_大跨度转体连续梁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
![210996445_大跨度转体连续梁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a2ee45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d.png)
价值工程0引言目前我国铁路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越来越多的铁路项目陆续开工,由于我国铁路建设时间跨度较大,使得后续新建铁路与既有铁路产生交叉,为减少对既有铁路的影响,一般采用连续梁上跨,但连续梁由于其施工期较长且在施工过程中各种安全隐患也较为突出,对既有铁路线路的运营安全影响较大。
为最大限度的降低对铁路线的影响,近年来很多铁路桥梁在跨越既有铁路时多采用转体连续梁施工工艺,即梁体先以连续梁的工艺在铁路线路范围外进行施工,然后通过转动球铰对连续梁进行转动,从而完成上跨既有铁路的施工。
转体连续梁大大缩短了对既有铁路的影响,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铁路运营安全,但转体连续梁对施工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尤其是转体中各工序的把控是否严格配合更是关系着整个项目的成败。
在新建铁路项目某特大桥转体连续梁施工中,由于该连续梁不但高度高跨度大,而且上跨多条既有铁路线路和地方公路,使得连续梁在施工工程中对周边影响较大,尤其是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防护风险加大,同时也对连续梁转体后合龙精度提出严峻考验。
为确保铁路和公路的安全运营及转体合龙后的精度,项目部对该连续梁转体方案进行统筹规划,对转体施工各项工序进行严格把控,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缩短了转体施工工期,大大降低了对周边交通线路的影响,确保了铁路及公路运行安全,同时转体后合龙精度也满足有关要求,保证了梁体线性和外观质量。
通过现场实际应用,该大跨度转体连续梁施工工艺及相关技术在施工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1工程概况新建铁路某特大桥(41+76+41)m 连续梁全长为159.5m ,上跨既有铁路正线(K28+751某特大桥9#墩)、K2线(K28+742某特大桥9#墩、10#墩)、K1线(K28+733某特大桥10#墩)、货物疏解线(K28+710某特大桥10#墩)。
在既有铁路正线及K1线两侧设T 构,分别转体就位,跨中合拢。
中跨跨越东艳路、既有铁路正线线、客车车底取送线。
东艳路宽度为32m ,交叉角度为57°,既有铁路正线、客车车底取送线交叉角度为61°;T 构采用墩底转体法施工,均位于R=400m 的圆曲线上。
跨越既有高速铁路转体梁钢壳合龙技术施工工法
![跨越既有高速铁路转体梁钢壳合龙技术施工工法](https://img.taocdn.com/s3/m/b58934d1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8.png)
跨越既有高速铁路转体梁钢壳合龙技术施工工法跨越既有高速铁路转体梁钢壳合龙技术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已建成的既有高速铁路需要进行改造和维护,而跨越既有高速铁路转体梁钢壳合龙技术施工工法作为一种钢结构梁体转体合龙的新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工法特点跨越既有高速铁路转体梁钢壳合龙技术施工工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施工效率:该工法可以在不影响既有高速铁路运营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2. 减少对交通的影响:采用预制梁体和快速拼装的方式进行合龙,可以大大减少对交通的影响,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噪音。
3. 增加工程安全性:该工法采用钢壳保护梁体,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保护梁体,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4. 提高工程质量:通过现场焊接、拼装和检测等工艺措施,可以确保合龙部位的质量,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三、适应范围跨越既有高速铁路转体梁钢壳合龙技术施工工法适用于跨越既有高速铁路的桥梁改造工程,尤其适用于跨越长距离、复杂地形和复杂工况的桥梁改造项目。
四、工艺原理跨越既有高速铁路转体梁钢壳合龙技术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先搭建装配式钢壳模板,并将预制的混凝土梁体安装到模板上,然后通过焊接和拼装,将钢壳覆盖在梁体上,并进行合龙作业。
整个施工过程需要采取多项技术措施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五、施工工艺1. 搭建装配式钢壳模板:根据设计要求和梁体尺寸,搭建装配式钢壳模板,并进行定位和校正。
2. 安装预制梁体:将预制的混凝土梁体安装到模板上,并进行精确的定位和校正。
3. 焊接和拼装:将钢壳进行焊接和拼装,将其覆盖在梁体上,确保梁体和钢壳之间的连接牢固。
4. 合龙作业:利用合龙机或其他专用设备,将钢壳和梁体合龙起来,并进行调整和固定。
5. 清洗和检测:对合龙部位进行清洗和检测,确保质量合格。
六、劳动组织跨越既有高速铁路转体梁钢壳合龙技术施工工法的劳动组织需要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数量和工作任务,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流程,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跨越既有铁路大跨连续梁桥转体施工控制设计
![跨越既有铁路大跨连续梁桥转体施工控制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fade25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b.png)
山 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第46卷第9期2 0 2 0 年 5 月Vol. 42 No. 6May, 2020• 113 •文章编号:1007-0826 (2020) 29-2113-22跨越既有铁路大跨连续梁桥转体施工控制设计巩立青(中铁三局集团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天津300350)摘 要:半随国内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的新建和改造升级,上跨和下穿既有线铁路变得更加常见,转体桥施工对既有线影响小,安全可控,但临近既有线施工作业时间短,施工风险大,对转体桥的各项控制参数要求高,以上跨迁曹铁路墩顶转体为背景,详细介绍了墩顶转体施工控制的设计和实施,为上跨既有线桥梁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墩顶转体,跨越,施工控制,体系转换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迁曹铁路是我国西煤东运的主干铁路线之一,是国家 一级双线电气化铁路,正线全长222.9 km 。
跨越段由西向 东分别为迁曹铁路下行线和迁曹铁路上行线,线间距约为4.4 m 。
迁曹铁路上、下行线均为直线,路基填方高度约为2.3 m 。
交叉处轨顶高程为5. 93 m 。
迁曹铁路轨距为1.435 m,迁曹线既有路基宽度为15.16 m 。
1概述1. 1 工程概况该处跨越迁曹铁路采用(42 +64 +40) m 连续梁桥跨 越,连续梁采用支架现浇、墩顶转体法施工。
支撑中央跨的57号、58号墩均采用圆端形实体墩;承台尺寸为13. 6 m x10.6mx3.4 m ;57号墩采用10根桩径1.6 m,桩长72 m 钻孔灌注桩基础、58号墩采用10根桩径1.6 m ,桩长77 m 钻孔灌注桩基础。
既有线边坡防护侧采用直径1 m ,桩长为3 m 混凝土灌注桩加拉森钢板桩防护。
墩柱高度分别为: 57号墩高度8.5m,58号墩8.5 m 。
采用圆端形实体墩,墩底尺寸8 mx2. 4 m ,墩顶尺寸9. 6 mx7. 4 m 。
1.3 水文地质条件桥址区内未见地表水,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该处地下水埋深0 m 〜2. 9 m (高程- 1.33 m 〜1.8 m ),水位季节变化幅度1 m 〜3 m 。
跨既有铁路连续梁转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跨既有铁路连续梁转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62da0c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7.png)
跨既有铁路连续梁转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刘建新【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桥梁施工水平的提高,连续梁转体施工在跨越既有铁路桥梁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如何降低和减小施工对既有线路的行车安全及设备运行造成的影响,是转体施工的核心.本文以新建郑万铁路(河南段)北汝河特大桥跨孟平铁路转体梁施工为背景,就转体的球铰设计与安装、正式转体前的试转、转体就位及精调、中跨合龙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特别针对中跨合龙段在面对空间受限、天窗点时间紧张等多种不利因素限制下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和思考,对转体施工进一步完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以后同类桥梁的施工和设计提供借鉴.【期刊名称】《铁道建筑技术》【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4页(P72-75)【关键词】上跨既有铁路;连续梁;转体;球铰;试转;钢壳预埋法合龙【作者】刘建新【作者单位】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5.4651 引言新建郑(郑州)万(万州)铁路北汝河特大桥跨孟平铁路连续梁采用平面转体施工。
以球铰承重进行转体为基本理念,转动体系为平衡转动体,采用钢壳预埋法合龙施工。
做到了安全快速转体、高效经济合龙,降低了对桥下既有铁路行车和设备的影响[1]。
2 工程概况跨越孟平铁路转体连续梁位于北汝河特大桥DK157+083.405~DK157+305.205段,梁体中心里程为DK157+194.305,与既有孟平铁路交叉中心里程为K93+385,交角129°,工点位于孟平铁路平顶山西站—孟庙站区间。
该连续梁为(60+100+60)m转体连续梁,以中跨跨越形式上跨铁路,其梁体位于曲线半径R=9 000 m的缓和曲线上,桥面宽度12.6 m,单T构重量80 000 kN,转体角度分别为39°和48°。
施工中采用“平行于既有铁路钢支墩现浇+逆时针转体合龙”的方案施工[2],转体后在孟平铁路上方合龙,梁体就位后采用“先中跨再边跨”的顺序进行合龙,合龙段距接触网最小距离为2.3 m。
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2)
![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2)](https://img.taocdn.com/s3/m/5163eee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1.png)
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一、前言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是一种用于铁路桥梁维修和改造的工程技术,旨在通过将桥梁进行转体施工,解决既有线铁路上的桥梁改造难题。
本文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在不中断铁路运行的情况下进行改造和维修,不影响列车通行。
2. 采用转体施工方法,减少对现有桥墩和铺装的破坏,节约施工时间和成本。
3. 由于梁体整体转动,减小了对邻近管线和线路等固定设施的影响。
4. 施工过程中可以进行其他维修和加固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5. 对于需要提升梁体高度的既有线铁路,可以通过转体施工方法实现,无需其他复杂的施工工艺。
三、适应范围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适用于既有线铁路上的桥梁维修和改造,特别适用于需要提升梁体高度、增加通航空间或进行相邻桥梁维修的情况。
四、工艺原理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合理的工艺措施和施工流程,将既有桥梁进行转体施工,实现对桥梁进行改造和维修的目的。
在实际工程中,首先需要对原有桥梁进行结构检测和加固设计,确定转体施工方案。
然后,通过梁头吊装系统将梁体进行升起,并用特制的转体器转动梁体到相应位置。
最后,将梁体降回到新的墩台上,完成整个转体施工流程。
五、施工工艺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的具体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梁体分解:对原有梁体进行分解,并准备进行转体施工的各个部件。
2. 墩台准备:对既有桥墩和台面进行检修和加固,确保能够承受梁体的重量。
3. 吊装升起:通过梁头吊装系统将梁体升起到一定高度,准备进行后续工作。
4. 转体施工:使用转体器将梁体进行转动,使其达到所需角度和位置。
5. 降回墩台:将梁体降回到新的墩台上,并进行精确调整和固定。
六、劳动组织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的劳动组织包括各个施工工艺的分工和协调安排。
大吨位连续梁上跨既有铁路转体施工技术研究
![大吨位连续梁上跨既有铁路转体施工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d27ba2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7.png)
大吨位连续梁上跨既有铁路转体施工技术研究
李韧
【期刊名称】《建筑技术》
【年(卷),期】2024(55)3
【摘要】为解决既有铁路线上跨新建大吨位连续梁上转体施工难题,以京滨铁路JBSG–3标段连续梁为例,对上跨既有铁路线(大北环铁路)的转体施工难点及要点进行总结,该大北环铁路两侧转体桥梁重达7 700 t,并与大北环铁路相交交角为54°11',由于转体桥梁自重大及大北环铁路线繁忙、天窗时间短,现场转体施工难度极大。
拟定采取水平转体法+球铰系统进行桥梁转体施工,通过现场严格控制球铰安装精度、梁体准确称重及配重、试转优化、转角刻度及梁面轴线对转体位置双控等多重措施并行,最终在48 min内安全、可靠、精准地完成既有铁路线两侧梁段的转体施工。
【总页数】4页(P305-308)
【作者】李韧
【作者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4
【相关文献】
1.跨既有铁路线大跨连续梁桥转体施工与控制技术研究
2.哈大铁路上跨既有铁路桥梁水平转体施工技术研究
3.跨既有铁路线大跨连续梁桥转体施工与控制技术
4.上
跨既有铁路转体连续梁施工技术研究5.跨既有铁路线大跨连续梁桥转体施工与控制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越既有铁路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研究
作者:李晓东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10期
【摘要】跨越既有线路连续梁施工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较大的施工风险、紧张的工期、容易受到铁路运营的影响等特点,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非常复杂,也非常困难。
由于跨越既有线路连续梁施工的较大的难度,本文对跨越既有线路连续梁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且研究了其安全施工组织等一些关键性的技术。
【关键词】既有铁路;连续梁;转体施工
在我国铁路高速发展的同时,铁路工程建设中出现了大量的跨既有铁路施工,因此转体施工技术以及封闭式挂篮施工技术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采用这些施工方式除了能够使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之外,同时还可以确保既有铁路的运营安全。
本文与某工程相结合对跨越既有铁路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1.转体结构设计
连续梁挂篮悬臂转体施工的具体工艺流程为:安装滑道、反力支座以及下转盘的施工;安装;安装撑脚以及上转盘施工;临时固结下转盘;临时固结下转盘;架设灌浆平台;调整预压及支架标高;安装底模;对钢筋进行绑扎,对检测和监控设备、预应力钢束和波纹管以及预埋件等进行安装;安装侧模;对梁顶板钢筋进行绑扎;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做好混凝土的养生工作;将内模、外侧模拆除;对保波纹管进行清孔;进行节段循环施工;试转体;进行转体和锁梁施工;合拢边跨;合拢中跨;实施桥面系施工[1]。
通过分析转体施工的特点以及工艺流程我们可以发现,这一工艺的关键就是墩顶转动结构,一共由转体牵引系统、上转盘、球钢铰以及下转盘等共同构成了墩顶转动结构。
①制作与安装球铰:在本工程中选择钢球铰作为连续梁转动体系,其一共包括上下两片,属于厂家的成套的产品。
作为转动体系的核心,钢球绞属于转体施工的关键性结构,因此其具有较高的制作和安装的精度要求。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对其进行精心的制作和安装,并且要严格的以厂家的要求为根据实施各项操作。
②转体下盘滑道以及上转盘撑脚:在转体过程中使转体结构平稳得到保证的保险腿就是上转盘撑脚。
为了能够使施工更加方便,同时使转体结构的稳定性得到保证,一共对上转盘进行了4个撑脚的设置。
将0.8m宽的滑道设置在撑脚的下方,滑道具有4.4m的中心半径,这样在转动的时候就能够在滑道中滑动撑脚,从而使转体结构的平稳性得到确保。
③转体上转盘:作为转体的重要结构,上转盘被设置在梁底,而且其在整个的转动过程中都会呈现出受压的状态。
作为连续梁、撑脚以及球铰相互连接的部位,上转盘属于直接施加转
体牵引力的重要部位。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将牵引索固定端P型锚具预埋在上转盘内,保证每根索都具有一致的牵引方向和预埋高度。
2.连续梁转体的施工工艺
①试转体:在正式转动之前必须要先实施试转,这样就能够对防倾保险体系、位控体系、转体体系以及牵引动力系统是否具有良好的状态进行检测。
在具体的试转过程中必须要对转体有没有裂纹出现在关键受力的部位、有没有故障以及是不是具备稳定平衡的结构等进行认真的检查。
②正式转体就位:在完成试转工作之后就要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和采集,然后修正转体的实施方案。
一般都采用人工指挥的方式对转体进行控制,所以必须要将统一的指挥机构设立出来。
通过监视系统反映的数据,指挥人员就能够对转体进行协调指挥,从而能够保证同步的实现[2]。
③转体的监控:在转体之前,要将刻度布置在转盘上,并且对其进行编号,在具体的转体过程中要对两个转盘是否具有一致的转过角度进行随时的观察。
要将标记设置在转盘钢绞线上,同时要对在通过千斤顶的时候两根牵引所是否等速进行认真的观察。
利用两台全站仪对就位的转体的中线进行观测,要对桥面转体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左右幅梁端每次经过1m的转动之后,就要向指挥长进行一次汇报。
在正式转体之前,要将限位型钢安装在转体就位的位置,而转体就位的位置就是转盘撑脚与型刚接触的位置。
在具体的转起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该使辅助千斤顶达到预定的吨位,随后将动力系统设备启动。
必须要保证每个转体的对称千斤顶具有方向相反以及大小相等的作用力,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倾覆力矩。
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在设备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对转体各个部位以及动力系统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控和观察,一旦发现有各种异常情况,就必须要马上予以停机处理,直到将所有的安全隐患彻底排除之后,才可以对设备进行重新启动。
④封固转盘:在准确定位转体之后,要对转体的轴线偏位以及高程等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合进行检查,确认无误之后,需要迅速的将钢楔块打入在4个撑脚,同时对其实施锁定,对于底盘的表面进行清洁,并且对预留钢筋进行焊接,通过支模浇筑微膨胀封固混凝土的方式确保梁和墩能够连接在一起,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必须要振捣密实,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梁和墩之间的连接具有较高的牢固可靠性。
3.安全组织工作
由于与既有线相毗邻,因此铁路的交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施工的影响。
所以在具体的施工之前必须要全面的检查沿线的各种情况,要将专门的安全组织机构成立起来,对详细的安全组织方案以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制定,同时要将安全保障措施以及各工序的施工计划上报给铁路的相关部门,在经过审批之后才能够进行施工[3]。
在正式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采用彩钢瓦将既有铁路与既有铁路边上的施工区隔离起来。
在转体施工之前要对各项安全保障措施
进行提前申报,并且以相关的规定为根据对警戒线进行设置,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将各个工序顺利完成的同时,使既有线的正常运营得到确保。
4.结语
转体施工方法具有安全可靠以及经济实用的特点,在我国铁路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越地域有限的铁路施工,因此转体施工方法在未来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到上跨既有线施工具有非常大的安全防线,因此要对安全教育特别的关注,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强化,从而确保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丁国盛. 桥梁门式墩上跨既有铁路施工工艺[J]. 山西交通科技. 2011(01)
[2] 赵林. 桐子林隧道上跨既有铁路隧道爆破施工技术[J]. 科技视界. 2013(07)
[3] 张美锋,高利艳,张勇. 谈既有铁路线某震害桥梁改扩建设计与施工[J]. 山西建筑.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