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1)
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L)
Ig亲和力成熟中抗原对受体结构多样性B细胞克隆的选择
Ig亲和力成熟(affinity maturation)—— 当大量抗原被清除,或再次免疫应答时,表达高 亲和力BCR的B细胞克隆会会优先结合抗原并得 到扩增,最终产生高亲和力的抗体,称为抗体亲 和力成熟。
Ig的类别转换(class switching)
(40)
(25)
(4)
浆细胞的形成
又称抗体形成细胞,能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 大部分迁入骨髓,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产生抗体; 表 面 不 再 表 达 BCR 和 MHCⅡ 类 分 子 , 不 能 再 与
抗原起反应,也失去了与Th相互作用的能力。
浆细胞
记忆B细胞的产生(memory B cell, Bm)
B细胞经由BCR特异性识别抗原 产生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作为APC将外源性Ag肽-MHC-Ⅱ类分子复 合物提呈给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识别。
BCR识别的抗原无需经APC的加工和处理,也 无MHC限制性。
B细胞如何获得活化?
二、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
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细胞因子的作用
第一信号(抗原刺激信号)
BCR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表位,启动第一信号; 第一信号经由Igα/Igβ传导入胞内; B细胞共受体(CD19-CD21-CD81复合物)提高
B细胞对抗原刺激的敏感性,加强B细胞活化信 号的传导。
B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
BCR交联
活化酪氨酸激酶(Blk、Fyn或Lyn) Igα/Igβ胞质区ITAM磷酸化 Syk被募集并活化
具有高度重复的结构(抗原表位),使B细胞的 mIg广泛交联而被激活,但过度交联会使B细胞 出现耐受。
免疫学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四、T细胞活化后诱导的细胞凋亡
1、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 (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AICD)
2、被动死亡
2、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充分活化
双信号
双信号促进T细胞活化
二、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 三、活化信号涉及的靶基因
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途径
四、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性增殖和分化
致敏T细胞克隆增殖——效应性T细胞
CD4+Th0 IL-12
CD4+TH1细胞
CD4+Th2细胞
初始CD8+T
Th依赖 非Th依赖
第十五章 免疫应答 Immune response, Ir
概述
★一、Ir概念
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活化(或失去活 化潜能)、增殖与分化、产生效应全过程
二、Ir类型
先天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
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 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
正免疫应答—排异效应(抗感染、抗肿瘤)——
免疫应答过高,造成组织损伤如超敏反应
活化的Mφ MHC-II类分子和TNF-a表达增强,更有效地向静止T 细胞递呈抗原,活化动员更多的效应T,扩大免疫应答
分泌IL-12,促进CD4+T分化为TH1效应T
2、Th1对淋巴细胞的作用 3、Th1对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主要细胞因子及其作用:
二)Th2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1)辅助体液免疫 2)参与超敏反应性炎症
负免疫应答—无能(对自身成分,免疫耐受)——
对自身成分发生正免疫应答,自身耐受破坏,造成自身免疫病 对非己抗原发生负免疫应答,形成免疫耐受,失去抗感
染抗肿瘤能力
三 、 Ir场所
主要位于外周免疫器官(Ln、脾脏)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ppt课件
其它靶细胞,即Tc细胞的再循环。
45
第三节 效应性T细胞的应答效应
记忆性T细胞的形成 记忆性T细胞(memory T cell,Tm)是指对特异性 抗原有记忆能力、寿命较长的T淋巴细胞。
交叉递呈(cross-presentation)
Target cells
CD8 T cells
Ag
pAPC/MHC I-peptide 32
第三节 效应性T细胞的应答效应
33
第三节 效应性T细胞的应答效应
Th1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34
CD4+Th1细胞的效应机制 主要是通过释放的三种细胞因子来实现的
CTL细胞的效应
Dead target cell
Perforin : creates a hole in the target membrane
44
致敏Tc细胞的功能特征:
• 只能杀伤携带有特异性抗原的靶细胞或微生物; • 杀伤靶细胞时受MHC-I类分子的限制; • Tc细胞在分化为致敏Tc时有部分细胞可以成为记忆性Tc细胞,
抗原识别和递呈; 活化、增殖和分化; 效应阶段: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6
细胞免疫(广义)
• 原始的吞噬作用:单核吞噬细胞,粒细胞,非 T淋巴细胞(NK)的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
•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狭义):单核细胞浸润 为主的炎症反应和特异性细胞毒作用。
7
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 三个阶段: ① 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阶段; ② 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③ 效应性T细胞的产生及效应阶段。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二、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
①TCR识别pMHC,导致免疫突触形成,即受 体交联。
②早期蛋白酪氨酸激酶活化,导致形成信号转 导复合物。
③信号转导复合物启动信号转导途径,活化转 录因子。
④转录因子移位到细胞核,启动基因转录、表 达,T细胞活化增殖。
CD45 LAT
APC(DC)
MHCⅡ
B7
CD28
DGK
PA
DAG
PKC
RasGRP1
Sos
IP3
PIP2
TCR CD3
CD4 ζ链
Lck
PI3K
泛素
CARMA1 BCL10 MALT1
TRAF6
NEMO
IKK 复合物
β
α
Ras GDP Ras GTP Raf
IκB
MEK1/2
NF-κB
Erk1/2
钙调 蛋白
CaN
Ca2+↑ NFAT NFAT
PLCγ1
性识别抗原肽,也结合提呈抗原肽的自身
MHC分子,称为MHC限制。TCR的 CDR1和CDR2结合MHC分子的多态区 和抗原肽的两端,CDR3区结合抗原肽中 央部分。CDR3区具有高度的多样性,是 TCR特异性识别抗原肽的主要部位。
TCR识别MHC/抗原肽的分子解剖
TCR-b
TH
CDR1 CDR2 CDR3
1.外源性抗原
局部组织
淋巴组织
APC
APC
Th
APC启动免疫应答
外来抗原的捕获与递呈
局部组织 树突细胞 异物抗原 引流淋巴管
淋巴结 输出淋巴管
输入淋巴管 Leabharlann 质2.内源性抗原(肿瘤,病毒感 染细胞)
免疫应答(1)
反应阶段 识别
效应阶段 Th1:释放 细胞因子
TCR-CD3复合体
①
CD4T+ MHC-Ⅱ
CD4分子
效 应 细 胞 Th2: 辅助B 细胞
T
淋巴母细胞
②
CD28—B7 内Ag肽 CD8T+ +
MHC- Ⅰ
记忆Tm细胞
TCR-CD3复合体
①
CD8分子 CD28—B7
②
Tc:释放 效 穿孔素; 应 死亡信号 淋巴母细胞 细 胞 Ts:抑制 免疫应答 记忆Tm细胞 T
初次应答 再次应答
正免疫应答 负免疫应答
§3.6 免疫应答(1)
护理系 刘佳
免疫应答(2)
1
免疫应答基本过程
2
T细胞免疫应答
3
B细胞免疫应答
新课内容
免疫应答基本过程:
1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T细胞免疫应答过程:
2
CD4T+ CD8T+
【Th】
【APC】 【 信号1 】
TCR+CD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g+MHC-II分子
【 信号2 】
CD4 ----------------------MHC-II分子 双识别 CD28----------------------- B7
效 应 性 细 胞 杀 伤 靶 细 胞 的 过 程 示 意 图
Tc
杀伤 作用具有 特异性, 受MHC-I 类分子限 制。
特点:
细胞免疫
感应阶段 提呈 外Ag肽
记忆Bm细胞 浆细胞 不需要APC 不需要T细胞
免疫学-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Th细胞
IFN R IFN
Mφ
CD40L CD40
活化
① CD40分子和TNF受体表达增加,TNF-分泌 协同IFN-增加巨噬细胞抗胞内微生物作用。
② B7分子和MHC II分子的表达增加, 抗原提呈能力增加
辅助CTL活化增殖
CD8+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需要CD4+T细 胞分泌的IL-2的刺激,没有IL-2的作用, CD8+CTL的克隆扩增是不可能的,IL2并可提高CD8+CTL的杀伤活性。
辅助B细胞产生调理抗体
CD4+Th1细胞通过分泌IFN-γ,可辅助B细胞 产生调理抗体,该抗体同带有相应抗原的靶 细胞结合成免疫复合物,再通过与表达CR或 FcγR 的 吞 噬 细 胞 和 NK 细 胞 结 合 , 促 进 对 靶 抗原的破坏、清除。
CTL介导的特异性免疫效应
杀伤表达同MHC I类分子结合的特异性抗原的靶细 胞。 (一)特异性细胞毒效应 靶细胞特点
病原体在感染细胞内增殖; 1)不被所感染的细胞破坏; 2)不能接触细胞外的抗体。
靶细胞:胞内寄生的病原体(主要为病毒)的感 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
1. CTL对靶细胞的杀伤特点
CD8+CTL特异识别靶细胞表面的MHC-I分子 和结和在MHC-I分子抗原沟槽上的特异性抗 原肽。如果靶细胞上的MHC-I分子丢失或变 异,CD8+CTL细胞则不识别和杀伤靶细胞。
2)CD4+Th1细胞表面的CD40L与巨噬细胞表面 的CD40分子结合。
Th1细胞募集巨噬细胞到感染部位
1)Th1分泌IL-3和GM-CSF:刺激骨髓 内新单核 细胞的产生。 2)分泌TNF-:扩张血管和改变血管内 皮细胞粘附分子(如ICAM-1)的表达。 3)分泌MCP-1 吸引聚集巨噬细胞。
11-B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自治区精品课程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抗体产生比较
自治区精品课程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比较
初次应答
潜伏期 抗体种类 抗体亲和力 抗体含量 抗体维持时间 长 IgM为主 低 低 短
再次应答
短 IgG为主 高 高 长
自治区精品课程
三、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
(一)B细胞对TI-1抗原的应答
高剂量TI-1抗原:高剂量的TI-1抗原可非特异性激 活多克隆B细胞,如LPS,可与LPS结合蛋白结合, 然后与B细胞表面CD14结合,继而启动TLR4信号 转导通路,导致B细胞活化。
生发中心的结构及细胞组成
自治区精品课程
B细胞在生发中心分化成熟
自治区精品课程
体细胞高频突变
指发育后期和经抗原刺激后,滤泡生发中心内成熟 B 细胞的CDR 区若干核苷酸发生基因突变。
自治区精品课程
抗原受体(BCR)编辑
自治区精品课程
抗体的类别转换
自治区精品课程
B细胞对TD抗原的初次应答
自治区精品课程
***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一)B细胞识别、摄取、加工抗原
1.特异性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
直接识别天然抗原表位。
特异性 无MHC限制性
自治区精品课程
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
自治区精品课程
Vesicles and Present Peptide Fragments from Proteins 2. B细胞对TDin 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MHC-II
B细胞产生针对此类抗原的抗体,主要发挥调理作 用,有利于Mφ将抗原递呈给特异性T细胞。
自治区精品课程
B细胞对TI-2抗原的应答
自治区精品课程
免疫学第九章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二. T细胞活化的信号刺激
1. 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刺激:至少需要二
个独立信号刺激,由APC提供。
信号
T细胞
APC
第一信号: TCR和CD4 —— MHC-肽复合物
或CD8
第二信号: CD28 —— B7(7.1、B7.2)
2. T细胞活化中细胞粘附分子的辅助作用:
(如细菌、细胞等)及细菌增殖中新合成的抗原 成分。 (2)APC通过吞噬和吞饮作用摄取内化的细菌代谢 产物和其它可溶性蛋白质抗原。
二.T细胞的抗原识别
(一)对 MHC I类分子递呈抗原的识别 --- 内源性抗原的递呈过程:
指胞浆内的抗原,经酶降解成小的肽片段,与 MHC 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然后转送到细胞膜表 面,供CD8+ T细胞识别的过程。
CTL杀伤靶细胞机制(两种):
(1) 穿孔素依赖性机制 --- 破坏细胞膜 CD8CTL特异识别MHC I-肽复合物(靶细胞表
面)释放活性溶解颗粒 毒性蛋白质: 穿孔素形成膜孔道 细胞死亡。 颗粒酶(颗粒酶B) 进入靶细胞(通过膜孔道)
胱门蛋白酶(caspases, CPP- 32)活化 CAD 活化 降解DNA。
主要效应功能:杀伤表达有同MHC I类分子结合的 特异性抗原的细胞。
1. 特异性细胞毒效应 在宿主抵抗细胞内寄生物的防御中起重要作用。 如病毒、一些细菌及寄生虫等病原体。
靶细胞特点: (1) 寄生物在感染细胞内增殖, a. 不被所感染的细胞破坏; b. 不能接触细胞外的抗体。 (2) MHC I类分子表达下降。
(2)传送活化信号给T细胞,进一步刺激T细胞克隆增
殖。活化的APC表达B7分子增加。
医学免疫学: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TCR扫描APC表面
若TCR识别相应的MHC/抗原肽,则T细胞与APC发生特异性结合。
(二) T细胞与AP第C一的节特T异细胞性对结抗原的识别 合
1、T细胞经由TCR识别抗原 2、TCR识别抗原的特点
只识别表达于APC表面MHC分子递呈的多肽
TCR识别抗原受到MHC的限制—— CD4+TH只识别与MHC-II分子结合的肽段 CD8+Tc只识别与MHC-I分子结合的肽段
第二信号: CD28 —— B7(B7.1/B7.2)
注:活化的APC等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使T细胞充分活化
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双信号
信
号
信
转
号
导
转
的
导
磷
的
MAPK
脂
酰
肌
醇 途 径
途 径
二、T细胞活化过程中的信号转导
第二节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三、T细胞活化信号涉及的靶基因
主要涉及与细胞增殖及分化相关的细胞基因
靶细胞
CTL
2、CTL的极化
保证效应分子
仅杀伤靶细胞
第三节 效应性T细胞的应答效应
3、致死性打击
(1)穿孔素/颗粒酶途径 (2)Fas/FasL途径
第三节 效应性T细胞的应答效应
第三节 效应性T细胞的应答效应
CTL杀伤作用的特点:
杀伤有针对性,是特异性杀伤; 杀伤受MHC-I类分子限制; 可连续杀伤靶细胞; 不杀伤正常细胞。
CD8+T细胞
外源性抗原 MHCⅡ类分子途径
CD4+T细胞
第一节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二、AP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与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病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 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T 细胞在自身免疫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自身免疫病 的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调 节T细胞的功能和活性,可以探索治 疗自身免疫病的有效方法。
T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能够识别并清除被感染或受 损的细胞。在自身免疫病的情况下, T细胞错误地将自身组织识别为外来 抗原,并启动免疫应答,导致自身组 织的损害和疾病的发生。因此,调节 T细胞的功能和活性成为治疗自身免 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损伤。
Th2细胞
分泌IL-4、IL-5、IL-13等细胞因子,参与 体液免疫应答,对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 有重要作用。
细胞毒性T细胞
通过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等毒性颗粒杀死 被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对胞内病原体 的清除和肿瘤免疫具有重要作用。
03
CATALOGUE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过程
抗原识别与T细胞激活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与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总结词
是指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T细胞在 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 用。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感染性疾病 的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激 活T细胞并调节其功能,可以有效地 控制感染性疾病的发病和传播。
详细描述
T细胞在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应答中扮 演着重要给T细胞,激活T细胞的免疫应答。T 细胞通过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和效应分 子来清除病原体,并诱导长期记忆, 以防止再次感染。因此,通过调节T 细胞的功能和活性,可以有效地控制 感染性疾病的发病和传播。
(免疫学)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1
B细胞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研究
B细胞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分子和信号通 路的相互作用。
这些调控机制包括B细胞的抗原识别、B细胞的活化、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以及抗体的产生等过程。
获得性B细胞缺陷性疾病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B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受损,如B细胞淋巴瘤、自身免疫性疾 病等。
B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B细胞产生大量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导致多 系统损害。
类风湿关节炎
B细胞产生类风湿因子等自身抗体,引起关节炎症 和关节破坏。
血管炎
B细胞可产生抗内皮细胞抗体等自身抗体,导致血 管炎症和损伤。
B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识别抗原
B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识别抗原,并将抗原信息传 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
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 通过与抗原结合来清除病原体。
免疫记忆
B细胞能够记忆曾接触过的抗原,当再次接触相同抗 原时,能够更快地启动免疫应答,提高免疫力。
02
B细胞激活与分化
活化与克隆增殖
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活化, 并经历克隆增殖,产生大量 具有相同抗原受体的B细胞。
记忆细胞形成
部分克隆的B细胞成为记忆B 细胞,可在再次接触相同抗 原时迅速增殖并产生大量抗 体。
抗体产生
活化的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 产生特异性抗体,与相应抗 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抗体的种类和功能
分泌型IgA
B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抗原提呈
01
B细胞通过抗原提呈作用,将肿瘤抗原加工并呈递给
主管护师考试医学免疫学: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1
【X型题】1. 与T淋巴细胞识别活化有关的CD分子是A. CD2B. CD3C. CD4D. CD8E. CD282. CTL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来自:A. TCR识别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B. TCR识别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C. TCR识别抗原肽-MHCⅢ类分子复合物D. CD28与B7结合E. mIg与抗原肽结合3.下列哪些属于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现象?A. 对胞内寄生微生物的抗感染作用B. 抗肿瘤免疫C. 调理作用D.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E. 迟发型超敏反应填空题1.抗原识别是指初始T细胞表面的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的特异结合过程。
2.T细胞识别抗原后,通过将信号传至细胞内部,并首先活化,继而启动胞内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
3.CD4+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主要是通过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与T细胞表面的结合产生的。
4.Th1细胞分泌的和表达的是活化巨噬细胞细胞最重要的效应分子。
5.CTL活化后可通过脱颗粒,释放和,导致靶细胞坏死。
6.参与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细胞主要包括细胞和细胞。
名词解释1.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2.免疫突触问答题1.T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是什么?2.效应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参考答案X型题1ABCDE 2AD 3ABDE填空题1.TCR,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2.CD3,PTK3.B7,CD284.IFN-γ,CD40L5.穿孔素,颗粒酶6.CD4+ Th1细胞,CD8+ CTL细胞名词解释1.MHC限制性:T细胞在特异性识别APC所提呈的抗原肽的过程中,必须同时识别与抗原肽形成复合物的MHC 分子。
2.免疫突触:T细胞与APC相互作用时在细胞与细胞接触部位形成的一个特殊结构:TCR-pMHC位于中央,周围形成由LFA-1和ICAM-1等分子相互结合的环状结构。
四、问答题1.T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是什么?T细胞只能特异性识别表达于APC表面并与MHC分子结合成复合物的抗原肽-MHC分子,此即TCR的双识别。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 CD4+Th细胞分化为:
(TDTH)
Th1效应细胞
Th2细胞
▪ CD8+Tc细胞分化为:
有杀伤效应的 CTL
精品课件
1、CD4+T细胞的增殖分化
初始CD4+T
Th0细胞
IL-4 体液免疫应答
Th0细胞
IL-12 细胞免疫应答
Th2细胞 主要介导 Th1细胞 主要介导
精品课件
2、CD8+T细胞的增殖分化
精品课件
二、 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反应阶段)
(一)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
• 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抗原特异性信号) : 是T细胞表面TCR-CD3复合物特异性识别抗原
肽-MHC复合物产生的信号;
CD4、CD8分别识别MHC-II和MHC-I分子。
• 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又称协同刺激信号,由众多协同刺激分子
精品课件
一、抗原识别和提呈阶段(感应阶段) (一)APC提呈抗原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提呈途径的比较
特点
内源性途径 外源性途径
递呈分子 MHC-II
MHC-I
应答的T细胞 CD4+T细胞
CD8 + T 细 胞
抗原来源 外源摄入
内源合成
抗原肽产生部位
内体
精品课件
蛋白酶体
(二)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CD28、CD40L等)
(3)细胞因子(如IL-1等) 精品课件 * 也是T细胞充分活化重要条件
(二) 多种细胞因子参与T细胞增殖与分化
如: IL-2、IL-4、 IL-6、 IL-7、 IL-12、 IL-15、 IL-18,尤其是IL-2是促进活 化后T细胞增殖的最重要的细胞因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 are shown 9
三、免疫耐受
• 1、免疫耐受(immunologic tolerance)
•
免疫耐受是指对抗原特异性应答的T细胞与
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不能被激活,不能产生
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及特异性抗体,从而不能执
行正免疫应答的现象。
可编辑版
22
一、抗原递呈阶段
• ②巨噬细胞( MФ )
可编辑版
23
一、抗原递呈阶段
• ②巨噬细胞( MФ ) • A、巨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高度分化、
成熟的细胞类型。由血液中单核细胞迁入组织后 分化而成,在不同器官、组织中有不同类型和命 名,其表达Fc受体、C3b受体和CD14, • B、功能: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防御功能,也是参 与适应性免疫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一、免疫应答的非特异性与特异性
• 1、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 ⑴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机体生来就有的。 • ⑵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包括:
➢ 组织屏障(皮肤和黏膜系统、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 ➢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 固有免疫分子(补体、细胞因子、酶类物质等)。
可编辑版
4
一、免疫应答的非特异性与特异性
• 1、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自然免疫
树突细胞
肥大细胞
适应性免疫
巨噬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嗜碱性 粒细胞
嗜酸性 粒细胞
补体蛋白
中性粒 细胞
粒细胞
可编辑版
5
一、免疫应答的非特异性与特异性
• 2、特异性免疫应答 • ⑴特异性免疫应答:机
体受到抗原刺激后,机 体中与抗原相应的淋巴 细胞被活化,从而发生 的一系列反应。 • ⑵分为: ➢ 体液免疫应答 ➢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可编辑版
24
一、抗原递呈阶段
• ⑵抗原呈递细胞(APC)常见的模式识别受体(PRR)
➢ 膜上:
• A、Toll样受体(TLR)
• B、清道夫受体(SR)
• C、甘露糖受体(MR)
• D、磷脂酰丝氨酸受体(PSR)
➢ 可溶性:
• E、C反应蛋白(CRP)
• F、甘露醇聚糖凝集素(MBL)
• G、脂多糖结合蛋白(LBP)
➢ 抗原递呈分子(MHC-Ⅰ和MHC-Ⅱ) ➢ 共刺激因子(CD80/B7-1、CD86/B7-2、CD40、CD40L等) ➢ 粘附因子(ICAM-1、ICAM-2、ICAM-3、LFA-1、LFA-3等)
• 自身具有免疫刺激能力,是目前发现的惟一能激活 未致敏的初始型T细胞的APC。
D、功能:极强的抗原内吞和加工处理能力。
• ⑴分类:
➢ 专职APC:树突细胞(DC)、巨噬细胞( MФ )、 活化的B细胞
➢ 非专职APC: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纤维母细胞 及脑内小胶质细胞等。
可编辑版
Ф——弗艾18
一、抗原递呈阶段
• ①树突细胞(DC)
可编辑版
19
一、抗原递呈阶段
• ① 树突细胞(DC)
• A、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 DC)是机体功能 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PC),它能高效地摄 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未成熟DC具有较强的 迁移能力,成熟DC能有效激活初始型T细胞,处 于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
• B、DC可分为:
➢ 髓系DC(DCl):由髓样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与 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有共同的前体细胞
➢ 淋巴系DC(DC2):由淋巴样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与T细胞和NK细胞有共同的前体细胞。
可编辑版
20
一、抗原递呈阶段
• ①树突细胞(DC)
可编辑版
21
一、抗原递呈阶段
C、特点: • 数量不足外周血单核细胞的1% • 表面富有:
可编辑版
10
三、免疫耐受
2、免疫耐受性与免疫抑制的区别
免疫耐受
immune tolerance
形成原因
特异性TL或BL抑制或 灭活
对耐受原的 需要耐受原的持续存
需要
在
持续时间
较长时间
对抗原刺激 的反应性
特异性无反应性
意义
维持自身稳定
可编辑版
免疫抑制 immunosuppressdion 用人工方法使免疫功能
的个体,使该个体获得抗病毒的能力。
可编辑版
8
二、主动免疫、被动免疫和“过继性”免疫
• 3、过继免疫(adoptive immunization) • 指通过转移免疫的淋巴细胞到一个未免疫的个
体,使其与供体具有同样特异的免疫性。
T淋巴细胞是具 有特异性活化的淋
巴细胞。
可编辑版
Three major forms of adoptive T-cell
TTch——细辅胞助可毒编T细辑性版胞T细胞
6
二、主动免疫、被动免疫和“过继性”免疫
• 1、主动免疫(active immunization)
•
指抗原刺激一个个体而产生的免疫性,受到
免疫的个体再遇到相同的抗原刺激便会作出强烈
的免疫应答。
可编辑版
7
二、主动免疫、被动免疫和“过继性”免疫
• 2、被动免疫(passive immunization) • 把一种特异性抗体转移给未
• 1、抗原呈递细胞
淋巴细胞 (黄色) 和抗原可呈编辑递版 细胞 (树突细胞; 蓝色)15
一、抗原递呈阶段
• 1、抗原呈递细胞
细菌
假足
溶酶体
吞噬小体
吞噬溶酶体
抗原肽/MHCⅡ分子
可编辑版
16
胞外分泌降解物质
一、抗原递呈阶段
协同刺激
可编辑版
17
一、抗原递呈阶段
• 1、抗原呈递细胞:指能加工处理抗原并能降抗原 肽通过MHC分子复合物表位形式呈递给T、B淋巴 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第八章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可编辑版
1
第八章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 第一节、免疫应答基本概念 • 第二节、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 第二节、细胞凋亡与免疫
可编辑版
2
第一节 免疫应答基本概念
• 一、免疫应答的非特异性与特异性 • 二、主动免疫、被动免疫和“过继性”免
疫 • 三、免疫耐受
可编辑版
3
暂时抑制状态
无需特异性抗原存在
暂时
对所有抗原无反应性
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
11
第二节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 一﹑抗原递呈阶段 • 二﹑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 三﹑效应阶段
可编辑版
13
一、抗原递呈阶段
• 1、抗原呈递细胞 • ⑴抗原递呈细胞分类 • ⑵抗原呈递细胞(APC)常见的模式识别受体(PRR) • 2、蛋白质抗原分类及递呈过程 • ⑴外源性抗原 • ⑵内源性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