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_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欺”师
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 如下: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 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当时的判官梅圣俞, 对苏轼的文章十分赞赏,但是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皋陶是舜的司法官, 跟尧有关系吗?梅圣俞不明白这点,反复读过后,便去问苏轼,苏轼说 答案在《三国志·孔融传》中,可是梅圣俞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后,依 旧没有发现出处,便又去问苏轼。苏轼只好老老实实答是自己的杜撰, 梅圣俞更不解,苏轼便说《三国志·孔融传》中言道孔融跟曹操说商纣 王将妲己赏了周公,曹操问可有此事,孔融答今日既有,古代也应该有。 苏轼便据此杜撰了这么一个故事,这使梅圣俞更加赞赏苏轼。
苏轼与高俅
《水浒传》第二回讲述高俅的发迹史,说他原本是开封府一个浮浪破落户 子弟,“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颇能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 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在临淮州住了几年后,经人介绍,来到京城金梁桥下 开生药铺的董将士家,董将士不想留他,于是转荐他到“小苏学士”处,“小 苏学士”只留高俅在府中住了一夜,便又把他介绍给了驸马都尉王晋卿,此后 结识了当时为端王的宋徽宗,由于踢得一脚好球,平步青云,做了太尉。
《名二子说》: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 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 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 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不及辙,是 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辙乎,吾知免矣。
年少轻狂
东坡轶闻
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 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也就是最懦弱而糊涂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气、深刻和机巧。他们
永远在处理琐碎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那些心思较旷达的幽默家更能
应付伟大的事情。
──《生活的艺术》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吾国吾民》
人生是残酷的,一个有着热烈的、慷慨的、天性多情的人,也 许容易受他的比较聪明的同伴之愚。那些天性慷慨的人,常常因慷 慨而错了主意,常常因对付仇敌过于宽大,或对于朋友过于信任, 而走了失着。……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 情必须和智勇连结起来,方能避免环境的摧残。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学习目标:
1、阐述苏轼在为人、为官、为学 等方面给我们的启迪
2、苏轼的艺术人生、现实人生、 思想和影响
文人眼中的苏轼——出类拔萃
苏辙:“公之于文,得之于天。”(墓志铭)
刘辰翁:“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 奇观。” (《辛稼轩词序》)
赵翼:“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 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 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 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 (《瓯北诗话》)
林语堂:“不可救药的乐 天派”。(《苏东坡传》)
余秋雨:“中国古代最高 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 人。”(《文明的碎片•苏东坡 突围》)
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 著作和长篇小说。
林语堂语录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 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一夕话》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 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 闲暇无事的下午。我曾经说过,中国人对于快乐概念是“温暖、饱 满、黑暗、甜蜜”──即指吃完一顿丰盛的晚餐上床去睡觉的情景。 一个中国诗人也曾说:“肠满诚好事;余者皆奢侈。”
苏 东 坡 传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0.3-1976.3.26) 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 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 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 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 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 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 语言学。
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 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 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 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 《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 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坎坷的现实人生】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 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 ——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 子” 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 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传世名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识字烦恼始
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生活的艺术》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 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 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 者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了。
──《苏东坡传》
千 古 奇 才 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尸骨”未寒 、东坡吃草 、对联退敌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西湖,苏轼有心捉弄佛印,抬头看见河边一只 狗叼着根骨头,便写道:“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将诗句丢入水中,随 即答道:“水漂东坡诗(尸)。”
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 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 吃草!”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 此婉转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 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进京赶考
传说宋代苏东坡早年乘船赴考,因途遇风浪, 误了开考的时辰。起初主考大人不准苏东坡入场, 后来听了苏的诉说,顿生恻隐之心,便口诵一联让 他对,若对得出,便允他入试。主考官出的联是:“一 叶小舟,载着二三位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 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苏东坡不愧为一代才 子,稍一思索便应声对出下联:“十年寒窗,读了九八 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 定要进。”出句用顺序,对句用倒序。有情景,有 经历,曲折而不呆板,视为巧对。
坦荡 率真 智慧 深刻 包容 洒脱
探究一:苏轼个人的成功因素
个人的努力
(抄《汉书》、八面受敌读书法)
良好的教育
(父亲在学业上的督促、母亲在道德方面的引导)
一点点运气
(欧阳修的提拔奖掖,陈公弼的严格要求)
八面受敌读书法
苏轼在信中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 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 一意求之。”意思是说,年轻人读书,每一本好书都读它几遍。好书内容丰富 就像知识的海洋,读书时人的意识指向一个方面,就像打开了一扇窗口,不能 使各个方面的知识进入视野,读一遍书只是获取了意识指向的那个方面的信息 而已。所以希望读者每读一遍都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 这种定向专一、反复整 取的阅读模式,我姑且命名定位为“模式阅读”。因为它是一个模式:带着A目 标读第一遍,带着B目标读第二遍,带着C目标读第三遍,带着D目标读第四 遍……苏轼就是这样来读《汉书》的:第一遍学习“治世之道”,第二遍学习 “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数遍之后,他对《汉书》多方面的内 容便熟识了。
处世态度上:以佛老的随缘自适、超然物外为坐标, 旷达乐观,宠辱不惊;
艺术创作上:以深邃精微的人生体验和思考为基石, 挥洒自如、不断创新。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
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方方《喜欢苏东坡》
伟人 大格 的的 心魅 灵力
文本探究:
坚韧 质朴 潇洒 无畏 耿直 勇敢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
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 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 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 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 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知道 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 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 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该让他出人头地,并正式收 苏轼为弟子。
赴宴吟诗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 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 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 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 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 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 地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 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 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生活的艺术》
两脚踏东西文化 ,一心评宇宙文章。
──《我的话》
我所以反对独裁者,就因为他们不近人情。因为不近人情者总
是不好的。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
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艺术是恶劣的艺术;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
畜类式的生活。
──《生活的艺术》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那些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时,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 一位吾国吾民始终在心的国学大师,一位大江东 去浪淘不尽的豪情诗人,相似的心灵是灵魂的转 世,看东坡光风霁月,渡危抓机,从容应对,听 林语东坡,显中国智慧。
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 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 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 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 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 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苏轼代表了中国古代知识 分子最健全、最融通,也最为 后人所仰慕的一种人格模式。 (《康震评说苏东坡》)
东坡语录:
“我一生没有做过坏事,我不会下地狱。”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 不好人。”
苏轼——民族文化性格的自我完善者
政治思想上:以儒家的积极入世、经世济时为己任, 坚持操守,勤政爱民;
北宋时期,宋人屡遭辽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 联要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 。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 对。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 少于三。恰逢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该对 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 雅”,合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 “四诗”。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
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 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 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 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 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
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 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 是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他的人品 道德构成了他名气的骨干,他的风格文章之美则 构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