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教学大纲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教学大纲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讲述了汽车主要使用性能与检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内容,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主要任务:1. 了解影响汽车使用性能的各种因素,找出合理使用汽车的基本途径。

2. 掌握国家或行业颁布的有关汽车维修质量及汽车检测管理的一些相关政策和法规知识。

3.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检测的内容、目标及意义。

4. 了解汽车性能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

5.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及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二、学时分配课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第1节汽车的动力性评价指标第2节汽车动力性理论分析教学要求:了解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理解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与汽车动力性的关系;掌握汽车行驶阻力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重点:理解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与汽车动力性的关系。

难点:掌握汽车行驶阻力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第1节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第2节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主要因素及节油途径与技术教学要求:了解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汽车节油途径和技术;理解燃油经济性影响因素和发动机、传动系统及驾驶技术与燃油经济性的关系。

重点:理解燃油经济性影响因素和发动机、传动系统及驾驶技术与燃油经济性的关系。

难点:理解燃油经济性影响因素和发动机、传动系统及驾驶技术与燃油经济性的关系。

第三章汽车的行驶安全性第1节汽车的制动性能第2节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教学要求:了解制动性评价指标,理解底盘系统结构因素对汽车制动性的影响;了解轮胎的侧偏特性;理解底盘系统结构因素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汽车转向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掌握转向轮的摆振与稳定、行驶跑偏。

重点:理解底盘系统结构因素对汽车制动性的影响。

难点:理解底盘系统结构因素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汽车转向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章汽车舒适性和汽车通过性第1节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第2节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主要因素第3节影响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第4节影响汽车通过性的主要因素教学要求:掌握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及影响因素;掌握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及影响因素。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教案

X X X X 职业技术学院二00五学年第二学期教案课程名称汽车性能与检测授课班级04汽运123班计划课时72 实际课时72 教师姓名XXX 技术职务助教教研室汽车运用教研室系(部)汽车学院XXXXXX 学院备课纸课程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 班级 04汽车运用123课题 第一章 概论 教具用品 教学目的 汽车使用性能量标、评价参数及影响因素、目的和意义汽车捡测发展。

重点难点 汽车使用性能及影响因素,汽车检测的目的和意义一、汽车使用性能概述(25 min )1、汽车的容载量)/(3m t 车厢容积汽车装载质量比装载质量= (t))(m )m (t 额定装载质量车厢容积货物容积质量装载质量利用系数33/⨯=2、汽车的质量利用(比质量)汽车整备质量汽车装载质量整备质量利用系数=3、汽车的使用方便性二、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概述(35 min )“眼看”、“耳听”、“手摸”→“不解体检测”“定期检测,视情维修”4、国外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的4个阶段○1 机械结构,人工单机操作。

○2 单机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控制自动化。

○3检测设备智能化,汽车检测线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

○4车载自诊断、专家系统化。

5、汽车检测的制度化三、汽车检测基础理论及国内外汽车检测技术发展概况(30 min )(汽车检测基础理论见课本P7)在汽车发展的早期,人们主要是通过“眼看”、“耳听”、“手摸”的方法。

凭借维修人员的经验发现汽车的 故障并作有针对性的修理。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汽车检测技术也飞速发展。

目前人们已经能依靠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不解体检测,达到安全、迅速、准确地诊断和评价汽车性能的目的,使汽车检测设备和仪器成为汽车维护与修理,保持汽车使用性能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随着汽车检测、诊断设备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维修制度逐渐发生了变化,现在,不解体检测的自动诊断技术在检测项目、测试精度、检测速度、检测工艺性,可靠性、可信度及设备的价格等方面,均已达到可以实际应用的水平。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中级教学大纲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中级教学大纲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课程是一门以汽车驾驶及维修基本理论为基础,并与生产实际紧密相关的专业理论课。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汽车动力性及检测,汽车经济性及检测,汽车安全性及检测,汽车舒适性和通过性,汽车前照灯检测,车速表检测,汽车排气污染物和噪声检测,汽车的合理使用。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对汽车检测制度,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行驶安全性检测,汽车排气污染物和噪声检测,汽车的合理使用等内容的介绍与实训,使学生了解车辆的合理使用方法,掌握汽车检测线、前照灯检测仪、四轮定位仪、烟度计和废气分析仪等仪器的使用方法,初步了解汽车驾驶技能。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汽车动力性的评价指标及检测。

(2)了解汽车经济性的评价指标及检测。

(3)了解汽车安全性的评价指标及检测。

(4)了解汽车舒适性和通过性的评价指标及检测。

(5)了解前照灯、排气污染物、车速表的检测及汽车的合理使用。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一名合格的汽车维修工和驾驶者,必须首先是一名合格的汽车维修操作工。

有关汽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不可削弱。

(2)由于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讲授本课程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3)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突出基本技能的相关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地将所学技术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4)因本课程内容涵盖了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驾驶等相关知识,教学时应注意和其他学科的配合。

模块一汽车动力性及检测教学要求1.了解汽车动力性的评价指标。

2.理解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与动力性的关系。

3.掌握汽车行驶阻力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4.了解汽车动力性的检测方法。

教学内容任务一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任务二汽车动力性理论分析任务三汽车动力性台架检测任务四汽车动力性的路试检测教学建议1.讲述中宜参考国内、外最新的资料,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2.在较全面介绍汽车动力性基础上,应重点结合各种车型进行讲解;3.在讲授动力性路试检测一课中,要结合实际具体讲解。

汽车使用性能和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使用性能和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使用性能和检测技术教案第一章:汽车使用性能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使用性能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

3. 理解汽车使用性能与驾驶安全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1. 汽车使用性能的定义与分类。

2. 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

3. 汽车使用性能与驾驶安全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使用性能的概念、分类和评价指标。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探讨汽车使用性能与驾驶安全的关系。

1.4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汽车使用性能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分类和评价指标。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汽车使用性能与驾驶安全的关系。

4. 总结:强调汽车使用性能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驾驶安全。

第二章:汽车检测技术基础2.1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

3. 理解汽车检测技术在汽车维修和保养中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1. 汽车检测技术的定义与作用。

2. 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传感器、示波器、故障诊断仪等。

3. 汽车检测技术在汽车维修和保养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原理和作用。

2. 演示法:展示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汽车检测设备的实际操作。

2.4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汽车检测技术的作用,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原理和作用。

3. 演示:展示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参与汽车检测设备的实际操作。

5. 总结:强调汽车检测技术在汽车维修和保养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汽车动力性能检测3.1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2. 掌握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操作步骤。

3. 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结果的解读和分析。

3.2 教学内容1.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原地加速试验、最高车速试验、爬坡试验等。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教学大纲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教学大纲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汽车性能测试、故障检测与诊断、电子控制系统的检测与维修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提供基础培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基本概念和评价指标;2.掌握汽车性能测试的基本方法和设备;3.了解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的原理和方法;4.掌握电子控制系统的检测与维修技术;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汽车使用性能的基本概念和评价指标(2课时)1.1汽车使用性能的定义和分类1.2汽车性能评价指标的意义和方法2.汽车性能测试(10课时)2.1汽车性能测试的基本原理2.2动力性能测试的方法和设备2.3操纵性能测试的方法和设备2.4制动性能测试的方法和设备2.5燃油经济性能测试的方法和设备3.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16课时)3.1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的基本原理3.2故障诊断的常用方法和工具3.3故障代码的读取和解析3.4故障排除和修复的步骤和技巧3.5故障维修记录和分析4.电子控制系统的检测与维修(12课时)4.1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4.2电子控制系统的常见故障和维修方法4.3电子元件的检测和替换技术4.4故障码的读取和解析4.5电子系统的调试和校准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展示汽车性能测试和故障检测的方法和设备;3.讨论研究: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的理解;4.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5.课外拓展:组织学生参观汽车生产厂家或汽车检测站,了解实际应用情况。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

2.期中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笔试考核。

3.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综合考核。

我用残损的手掌-(201911新)

我用残损的手掌-(201911新)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 梦鸥。生于杭州。1923年秋入上 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 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31
年加入中国左联。1942年,因在 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 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 《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候。这首诗,是诗人在 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其代表诗作还有《雨
——
雨 巷 诗 人
戴 望 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 深圳代理记账

掌握降低汽车排气污染的主要措施;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 Engine 掌握加工余量的确定、工艺尺寸链的计算。 4 8 4 本部分难点 机械工业出版社,进行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的分析的方法,本部分难点 2 教学目标 课程编码: 4 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26 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记忆负 担。系

《汽车检测技术》教学大纲.doc

《汽车检测技术》教学大纲.doc

《汽车检测技术》教学大纲《汽车检测技术》是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关键能力的必修课程。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1、培养学生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木知识,学握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诊断参数和正确使用汽不检测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全面讲述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的检测与诊断技术和汽车整车的检测技术;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和整车的检测与诊断的慕木知识和职业技能。

3、通过实训的学习和锻炼,使学生学会汽车检测与诊断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正确选择和熟练使用检测与诊断仪器设备。

4、培养学生观察汽年常见故障现象的能力,正确分析检测结果和故障形成的原因,准确査找故障的部位并给予排除;5、使学生熟知汽车检测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守文明生产和安全生产规定,为职业岗位提供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本课程内容选取的依据1、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培训计划;2、G 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A468-2004《机动车安全检验项目和方法》以及汽车借后技术服务企业对汽车检测诊断的作业内容和工艺流程。

3、汽车维修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4、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专业群专业教学计划。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主要突出知识和能力的融合,强调以技术应用(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设计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及以职业岗位对汽车维修人员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的需要为依拥而设定的。

前导课程:在开设该门课程Z前,学生必须通过《汽车零部件识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材料》和《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和《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与设备》、《汽不维护与保养》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作为支撑;在修课程:并为后续《汽车典型电控系统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和《汽千维修质量检验》等课程打下基础。

《汽车试验学》教学大纲

《汽车试验学》教学大纲

《汽车试验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汽车试验学》是理论性、实践性相兼有的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车辆工程专业学生从事相关试验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现代车辆实验的内容、方法、使用的仪器及试验原理有较全面地了解,并能够对所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为其进一步的汽车设计以及研究和处理工程技术问题奠定科学技术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1.培养学生善于勇于发现、分析问题、综合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参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汽车基本性能实验进行方案制定、实验测试、数据处理及指标评价,熟悉典型测试设备的工作原理并合理的选取测试工具。

3.能够对汽车典型总成(发动机、变速器等)的常规实验项目进行方案制定、实验测试及数据处理。

4.能够对汽车排气污染物及噪声进行测定,熟悉检测原理,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评判车辆环保特性。

5.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1.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汽车试验学》课程主要以讲授、讨论、实验课为主,以课堂测验、课后作业为辅。

结合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结合配套实验课教学。

本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2.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汽车试验学》课程实验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加强学生基本汽车测试技术训练,着重于试验操作和实践技能的训练。

通过课程实验,熟练掌握汽车常用传感器、汽车试验常用物理量测量方法及仪表、汽车试验信号采集系统、汽车典型总成试验与测试、汽车整车性能试验。

通过实验,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1)、学会汽车整车以及各总成部件测试设备和仪器的操作、报告撰写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处理、归纳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2)、通过该实验课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各种汽车整车以及各总成部件测试设备和仪器,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教学文案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教学文案

与性测检能用使车汽精品文档《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 48学时学分: 3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先修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电器设备一、教学目的(一) 知识教学目的1. 了解影响汽车使用性能的各种因素,找出合理使用汽车的基本途径。

2. 掌握国家或行业颁布的有关汽车维修质量及汽车检测管理的一些相关政策和法规知识。

3.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检测的内容、目标及意义。

4. 了解汽车性能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

5.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及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的1. 能正确使用常用检测仪器、仪表和设备。

2. 掌握检测结果分析,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正确处理的技术方案。

3. 能合理使用汽车。

4.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检测的相关法规要求。

(三) 思想教育目的培养具有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第1节汽车的动力性评价指标第2节汽车的驱动力第3节汽车的行驶阻力第4节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第5节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第6节汽车的动力特性第7节汽车的功率平衡图第8节影响汽车动力性的主要因素教学要求:了解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理解发动机、底盘传动系统与汽车动力性的关系;掌握汽车行驶阻力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重点:理解发动机、底盘传动系统与汽车动力性的关系。

难点:掌握汽车行驶阻力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第二章汽车的燃料经济性第1节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及计算第2节影响汽车燃料经济性的主要因素及节油装置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教学要求:了解汽车燃料经济性评价指标、汽车节油途径和技术;理解燃料经济性影响因素、发动机和底盘传动系统与燃料经济性的关系。

重点:理解燃料经济性影响因素、发动机和底盘传动系统与燃料经济性的关系。

难点:理解燃料经济性影响因素、发动机和底盘传动系统与燃料经济性的关系。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教学大纲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教学大纲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高级技工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

主要内容包括:汽车的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检测、汽车制动性与操纵稳定性检测、汽车其他性能检测个汽车公害检测等。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全面的汽车性能知识,汽车性能的检测方法及汽车运用的综合知识,了解汽车性能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个使用方法,能够初步分析检测结果,为专业实习和就业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要求是使学生熟悉各项汽车使用性能;掌握个汽车性能的参数、检测方法和分析方法、熟悉各种汽车性能检测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熟悉相关的维修机检测标准。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大纲中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2)本课程的实用性较强,所涉及的仪器设备也较广,教学中教师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星光,补充器械本地区常用的仪器折本做例子,以满足实用性的要求。

(3)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情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直观的教学方法,做到讲演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4)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教学或课程学习,以加强教学效果。

二、课时分配表三、教学要求、内容及建议模块一汽车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检测教学要求1.熟悉汽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相关指标。

2.理解汽车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指标的检测原理。

3.掌握汽车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指标的常用的检测方法。

4.熟悉汽车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指标检测的标准参考值。

5.能够熟练使用汽车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指标的检测工具,如第五轮仪、非接触式车速仪、底盘测功仪和油教学内容课题一汽车动力性指标及检测课题二汽车燃油经济性指标及检测教学建议1.本模块的重点是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指标及其检测方法,这方面内容教学时应着重强调。

2.本模块的应用性较强,所涉及的仪器设备也较广,教学中应尽可能配合一些现场演示或实习,以便强化学生的记忆。

2024年度汽车理论(422024)实验教学大纲

2024年度汽车理论(422024)实验教学大纲
8
汽车性能检测实验
动力性检测
通过实车测试,了解汽 车的动力性能评价指标
和测试方法。
2024/3/24
经济性检测
在规定的工况下,测量 汽车的燃油消耗量,评
价汽车的经济性能。
制动性检测
检测汽车的制动距离、 制动减速度和制动稳定 性,评价汽车的制动性
能。
9
操纵稳定性检测
通过实车试验,了解汽 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评价
2024/3/24
掌握汽车构造和工作原理
01
通过实验了解汽车各部件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理解汽车
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掌握汽车动力学基本理论
02
学习汽车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受力
情况和运动规律。
掌握汽车控制系统基本理论
03
通过实验了解汽车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价方法
,理解控制系统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预习相关知识
复习与实验相关的汽车理论知识 ,如汽车构造、工作原理等。
准备实验器材
根据实验指导书要求,准备所需 的实验器材,如汽车模型、测量
工具等。
2024/3/24
13
实验过程记录
组装汽车模型
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正确组装 汽车模型,注意各部件的安装顺
序和紧固程度。
2024/3/24
进行实验操作
根据实验指导书要求,进行实验操 作,如启动发动机、调整车速等。
4
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1 2
熟练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
学习并掌握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使用注意事项 和维护保养方法,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提高 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汽车性能与检测教学大纲

汽车性能与检测教学大纲

汽车性能与检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汽车性能检测方法和标准;了解汽车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熟悉其使用方法;初步学会分析检测结果。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汽车驱动力的产生、行驶阻力的产生及汽车功率的平衡,熟悉汽车动力性的评价指标;掌握影响汽车动力性的主要因素;熟悉汽车动力性检测仪器的结构、功能,了解其工作原理。

2.熟悉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及有关标准和规范,了解油耗仪的结构和原理,掌握其使用和维护。

3.熟悉制动过程及影响制动力的因素,掌握制动性能的评价标准,掌握五轮仪、制动试验台的正确使用方法。

4.了解汽车纵、侧翻的条件,掌握轮胎的侧偏特性,了解影响转向特性的因素。

掌握外检项目、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5.了解噪声的产生及危害、排放污染物的产生及危害;熟悉有关检测设备的结构、使用方法及有关标准,了解其工作原理。

6.了解前照灯检测的目的及要求,掌握检测原理,熟悉检测方法和全自动前照灯检测仪的工作原理。

7.掌握整车装备性能要求及检测方法。

三、课时分配表章序及名称总课时绪论4(2)第一章 汽车动力性12(8)§1—1 汽车动力性指标§1—2 汽车动力性理论分析§1—3 汽车动力性检测第二章 汽车燃油经济性8(4)§2—1 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2—2 汽车燃油消耗量的检测方法§2—3 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的措施第三章 汽车制动性18(14)§3—1 汽车的制动过程§3—2 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3—3 车轮的防抱死§3—4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标准§3—5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设备与检测方法第四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32(24)§4—1 汽车的转向特性§4—2 汽车的纵向和侧向稳定性§4—3 汽车转向操纵性的一般要求§4—4 转向轮侧滑的检测§4—5 车轮平衡的检测§4—6 汽车悬架装置检测§4—7 四轮定位检测第五章 汽车环保与检测20(12)§5—1 汽车公害§5—2 汽油车排放污染物控制与检测§5—3 柴油车排放污染物控制与检测§5—4 汽车噪声控制与检测8(6)第六章 汽车照明、信号装置和其他电气设备性能§6—1 前照灯性能要求§6—2 前照灯检测仪及检测方法§6—3 对照明、信号装置和其他电气设备的性能要求第七章 整车装备性能18(10)§7—1 整车检验§7—2 汽车车速表检测§7—3 汽车滑行性能检测§7—4 汽车密封性检测§7—5 车辆总成及技术装备合 计120(80)四、课程的要求与内容绪 论教学要求1.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计划
二、课业计划
三、《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实践教学装备标准
四、实施建议
1.建议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2.教学场所中应设置理论教学区和实操教学区,最好在理论教学区中还能设置学习讨论区,配备课程中各学习任务所需的挂图、维修手册、维修资料、维修数据计算机查询系统等;
3.为保证教学安全和实践效果,建议学生分组控制在5-10人/组;
4.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丰富的课件、解剖总成或零部件等教学辅助设备;
5.评价方式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评为辅,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起引导调控作用。

教师评价内容:要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情况,给出总体评价和改善意见。

6教材在实际使用中,要以实际的师资、学生、场地和设备等条件进行调整,并结合本地区企业生产实际、具体学习任务对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进行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