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全文(带注音及解析、配图画或动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全文(带注音及解析、配图画或动画)
2010-02-23 09:17
《三字经》全文内容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第二部分: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第三部分: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四时、四方、五行、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第四部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第五部分: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伏羲神农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第六部分: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
初:开始的意思,这里说人刚出生的时候。
性:性质个性的意思,指人的本性(个人先天具有素质和性情)。
善:善良。
习:指学习,也指受社会环境影响。
苟:如果、假如。
乃:于是。
迁:变化。
道:方法、道理。
贵:最重要的。
昔:从前、古代。
孟母:孟子的母亲,姓仉,贤良有德。
择邻处:选择邻居住下来。
子:阵子,名轲,字子与,战国时邹国人,后世,尊“亚圣”。
机杼:机,织机;杼,梭子。
窦燕山:即窦禹均,五代五万晋人,他聘请名儒做儿子的老师,后来五个儿子都考中“进士”。
义方:教育孩子的方法。
扬:很有名气,大家都知道的意思。
养:抚养。
过:过错。
严:周密。
惰:懒惰,这里指失职。
子:子女。
非:不是。
宜:应该。
幼:年纪小的时候。
何为:做什么。
琢:雕琢。
器:有用的材料。
义:道义,伦理。
少:年少。
亲:亲近、尊敬。
师:老师,师长。
礼:礼貌。
香:黄香,东流湖北安陆人,博通经典,官到尚书令。
九:九岁。
执:批语守,指应该做的事。
融:指孔融,东汉鲁国人。
弟:(当动词解)即悌,弟弟敬爱哥哥,名词当动词用。
长:兄长。
知:明白。
首:首先、最先。
孝:孝顺父母、友爱兄长。
见:眼睛见到。
闻:耳朵听到。
数:数学、算术。
文:文字、文理。
而:及、与(是承上启下的连接问)。
三才:指天、地、人。
三光:太阳、月亮与星星都是地球上的光线来源称为“三光”。
纲:要点、法则。
君:国家的元首。
臣:政府官员。
亲:指父子之间慈孝相亲。
顺:和顺相处。
曰:这里是称为,叫做的意思,并有表示列举的作用。
四时:四季。
运:运行,转动。
穷:穷尽,完了。
四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应:相应、适应。
中:中央。
五行: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构成万物不可缺少的元素。
本:根据、起源。
数:是术数的简称,以阴阳五行、生、克、共、化的道理,推测人事吉凶,叫作术数,也叫数命、数理、命理等。
十:又称天干,是古代计算年、月、日的答号。
十二支:又称地支,是用来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支等于二小时。
十:又称天干,是古代计算年、月、日的答号。
十二支:又称地支,是用来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支等于二小时。
燠:热。
改:更改。
渎:可直流大海的河水。
纪:有条理。
岱:东岳岱山,现叫泰山,在山东。
华:西岳华山,又叫太华山,在陕西。
嵩:中岳嵩山,又叫嵩高山,在河南。
恒:北岳恒山,又叫太茂山,在河北。
衡:南岳衡山,又叫霍山,在湖南。
岳:高大的山。
州:古代行政区域单位名称。
制:制度,有确定规模、法度。
行省:行政区域,简称省。
士:知识分子。
良:优秀的,良好的。
遍:到处都有。
稻:通常叫稻米,也叫大米。
粱:北方人把粱叫小米。
菽:豆类总称,我们叫黄豆为大豆,叫红、绿豆为小豆。
麦:常叫面粉,是把麦磨成粉。
黍:常叫玉米。
稷:稷是高粱,多数高粱用来酿酒。
谷:谷中勿的克称,俗称粮食。
犬:狗。
豕:猪。
畜:受人类饲养的禽兽。
饲:喂养。
哀:悲伤。
惧:害怕。
恶:憎恨。
欲:欲望,一种占有念头,轻则念念不忘,重则巧取豪夺。
具:具备。
仁:爱心。
义:公正言行。
礼:人类交往规则。
智:才智。
信:信用。
常:常行的道路,轨道守则。
紊:杂乱。
青:蓝色。
赤:红色。
目:眼睛。
识:看到、辨别。
甘:甜。
辛:辣。
含:包括。
膻:羊身上发出的怪气味。
朽:物质腐烂后发出的气味。
嗅:用鼻子闻
宫商角:宫、商、角、徵、羽是乐器发出的五音。
官最低,羽音最高,以此类推。
取:获得,这里指听到。
匏:匏瓜。
古代用作乐器。
土:粘土,可做成埙,古代一种陶制的乐器。
革:皮革。
金:金属。
丝:丝线。
竹:竹子。
调:声音和谐。
九:九族由自己往上推四代,是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再由自己往下推四代,是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连自己共为九代。
序:排列的先后次序。
宗亲:同一宗族的亲属。
五:维持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的五种准则。
违背:背离、疏忽。
婿:岳父。
三党:父族、母族、妻族、合称三党。
训:教导。
蒙:蒙昧无知,训蒙是指儿童的启蒙教育。
训故:同训故,解释古代文字的意义。
句:句号完整句子的标点。
读:读逗,是逗点为使太长的句子便于诵读,而稍停顿的标点。
御:驾驶车马。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才能技艺。
古人曾列为数学内容。
具:齐全。
书学:研究文字的学术。
说文:书名《说文解字》简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
古文:古代文字,如甲骨文、钟鼎文等。
篆:书体的一种,分大篆、小篆。
隶:书体的一种。
草:书体的一种。
学:广泛学习。
繁:繁杂、众多。
源:根本。
小学:研究字音、字形和意义,古代文人偏写的儿童课本。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的名称。
论语:书名共二篇,也子学生所著。
孟子:书名,孟轲著。
辨:辨别。
王:以德行让人信从叫王指古代君主以仁义治天下。
中庸:书名,孙子孙子,子思著。
偏:偏差。
易:改变。
大学:书名,也子学生曾参著。
修:修身。
洽:治国平天下。
此二篇:《中庸》、《大学》。
礼记:书名。
单行:单本流行书。
元晦:朱熹,字元晦。
通:贯通。
孝经:书名,孙子著。
儒术:以孔孟思想为主旨的学术。
文:周文王,姓姬,名昌。
述:记录别人的思想叫述。
亡:遗失。
馀:剩。
求:寻找。
连山:书名,代羲氏著作。
归藏:书名,黄帝著作。
周易:书名,周文王、周公、孔子的著作。
典:凡是皇帝的政绩可作常法的记载,叫作典。
谟:大臣向皇帝陈述良谋、善策的言辞。
训:陈诫帝王的言辞。
诰:晓谕帝王的言辞。
誓:出师告诫将士的言辞。
命:君王所发的命令。
奥:深奥、难懂。
四诗:《诗》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雅》又分为《大雅》、《小雅》所以合称《四诗》。
讽诵:背诵、熟读。
周礼:书名,周公著。
箸:同著。
仪礼:书名,周公著。
大小戴:指西汉经学家戴德和他的侄戴圣。
戴德选取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的论著编成《大戴礼记》八十五篇,后戴圣加以删减,编成《小戴礼记》四十九篇,即《礼记》。
集:汇辑。
备:齐全。
迹:事业。
息:消失。
寓:寄托
褒贬:批评好坏。
别:辩别
传:解说经书的注释文字。
公羊:公羊高,作春秋传一册,称为《公羊传》。
左氏:左丘明,作春秋传一册,称为《左传》。
谷梁:谷梁赤,作春秋传一册,称为《谷梁传》。
尔雅:书名,周公著作是我国第一部词典。
训:训诂,解释字义叫训估。
注疏:解释意义的文字叫注疏。
国语:书名,左丘明著。
群经:指十三经。
方:才、当。
子:指子书,我国古代图书按经、史、子、集分为四类凡能自成一家的著作叫子书。
九流:诸子派别分九流。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
家者流,共称九流。
佚:同逸,散失。
史:史书。
世系:姓相承的系流叫世系。
羲:伏羲氏,古代帝王。
农:神农氏,古代帝王。
黄帝:轩辕氏,古代帝王。
尧:唐尧是古代的皇帝。
舜:虞舜是古代的皇帝。
禅:禅位,不由自己的后裔承继帝位而让给他人叫禅位。
夏:国号。
禹:禹王,国号夏,称夏禹王。
商:国号。
汤:汤王,国号商,称商汤王。
周:国号。
文武:即周文王与周武王。
家天下: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载:年。
社:指社稷是古代帝王诸候所祭祀的土地神和谷神,后来用作国家的代称。
汤:成汤王,商朝的开国君主。
夏:夏桀王,夏朝末代君主。
纣:商纣王,商朝末代君主。
诛:诛伐,杀死。
共和:年号。
始纪年:我国从共和之年开始有正式纪年。
宣:周宣王。
幽:周幽王,周宣王的儿子。
逞:显示、夸耀。
干戈:军事力量。
游说:政客以口才向掌权人提供计划。
春秋:指公元前七七零年到公元前四七六年这一时期。
战国:指公元前四七五年到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七国止。
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七雄:齐、楚、燕、赵、韩、魏、秦。
嬴秦氏:秦国君姓嬴,所以秦也称为嬴秦,这是指秦始皇嬴政。
二世:名胡亥,秦始皇儿子。
楚:楚霸王,项羽。
汉:汉高祖,刘邦。
孝平:孝平帝,在位五年被王莽杀害。
王莽:汉朝大司马,杀害汉平帝,自立为皇帝。
篡:夺取。
光武:光武帝,刘秀。
东流:光武中兴之后为东汉,以前为西汉。
献:汉献帝,汉朝末代皇帝。
魏:曹操的国号。
蜀:刘备的国号。
吴:孙权的国号。
鼎:传国的实物,象征王位。
迄:到。
两晋:东晋、西晋。
宋:宋武帝刘裕。
齐:刘高帝萧道成。
梁:梁琥帝萧衍。
陈:陈琥帝陈霸先。
南朝:宋、齐、梁、陈都建都金陵,历史上称为南朝。
金陵: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