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

合集下载

振动筛筛分粒度分析报告

振动筛筛分粒度分析报告

振动筛筛分粒度分析报告
1. 背景
本次实验旨在利用振动筛,对不同颗粒的物料进行筛分分析,
以获得颗粒的粒度分布情况。

2. 实验步骤
1. 将待测样品加入振动筛中,启动振动筛设备;
2. 振动筛设备不断振动,使样品分散,同时使比筛孔尺寸小的
颗粒通过,最终在筛网上形成一层颗粒堆积;
3. 将筛网取下,用天平称取每一个粒度级别颗粒的重量;
4. 根据粗细筛选的原理,通过对每个级别颗粒的重量进行比较,计算出粒度分布率。

3. 结果
经过对筛分样品的分析,得到如下的数据:
粒度级别 | 筛孔尺寸/mm | 颗粒重量/g | 颗粒比例/%
--------|-------------|-----------|----------
粗粒级别 | 5.00 | 20.05 | 20.05%
中粒级别 | 3.15 | 34.25 | 34.25%
细粒级别 | 1.18 | 25.70 | 25.70%
超细粒级 | 0.42 | 19.00 | 19.00%
4.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得到了待测样品的粒度分布率。

根据结果,可以看出该样品的细粒和中粒比例较高,说明该物料颗粒分布较为均匀。

5. 总结
本实验通过振动筛对不同颗粒物料进行了筛分分析,获得了颗粒的粒度分布情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实验结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土壤的筛分实验报告

土壤的筛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筛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不同粒径土壤的筛分过程,分析土壤颗粒组成。

3. 为后续土壤物理性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原理土壤筛分是土壤物理分析中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分离土壤中的不同粒径颗粒。

实验原理基于不同粒径的土壤颗粒在筛选过程中通过不同孔径的筛子。

通过分析筛分后的土壤颗粒组成,可以了解土壤质地、结构等物理性质。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分析筛(孔径分别为2mm、1mm、0.5mm、0.25mm、0.1mm)、天平、烧杯、毛刷、滴定管等。

2. 实验样品:风干、过筛后的土壤样品。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将风干、过筛后的土壤样品置于烧杯中,搅拌均匀。

2. 筛分:将样品平铺在孔径为2mm的分析筛上,用毛刷轻轻刷动,使土壤颗粒通过筛孔。

将筛下的土壤颗粒收集于另一个烧杯中。

3. 重复步骤2,分别对1mm、0.5mm、0.25mm、0.1mm的分析筛进行筛分,收集筛下的土壤颗粒。

4. 称重:用天平称量各筛分级别土壤样品的质量。

5. 计算土壤颗粒组成:根据各筛分级别土壤样品的质量,计算土壤颗粒组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颗粒组成:根据实验结果,土壤颗粒组成如下:- 2mm筛分级别:占土壤总质量的20%- 1mm筛分级别:占土壤总质量的30%- 0.5mm筛分级别:占土壤总质量的25%- 0.25mm筛分级别:占土壤总质量的15%- 0.1mm筛分级别:占土壤总质量的10%2. 分析与讨论:(1)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实验样品中大于2mm的土壤颗粒含量较高,说明该土壤质地较粗。

(2)随着筛孔孔径的减小,土壤颗粒含量逐渐降低,符合土壤颗粒分布的一般规律。

(3)土壤质地对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等物理性质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结果可为后续土壤物理性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六、实验总结本次土壤筛分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土壤筛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分析了土壤颗粒组成。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样品质地较粗,为后续土壤物理性质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粗集筛分实验报告(3篇)

粗集筛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筛分试验测定粗集料的颗粒级配,了解其粗细程度,为后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

同时,通过实验掌握粗集料筛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对GB/T14685—XX《建筑用碎石、卵石》标准测试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二、实验原理粗集料筛分实验是根据筛分原理,将不同粒径的粗集料分别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以达到分离不同粒级的目的。

通过称量各筛网上的筛余量,计算出各粒级的筛余百分率,从而得出粗集料的颗粒级配。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筛分试验筛:包括孔径为2.36mm、4.75mm、9.50mm、16.0mm、19.0mm、37.5mm、50mm、63.0mm、75mm、90mm、110mm、127mm及150mm的筛各一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2. 摇筛机:用于加速筛分过程。

3. 托盘天平:称量精度为10Kg,感量为10g。

4. 烘箱:用于烘干试样。

5. 烘箱:用于烘干试样。

6. 浅盘:用于收集筛余试样。

7. 秒表:用于计时。

四、实验步骤1. 试样制备:按照GB/T14685—XX标准要求,从粗集料堆场中随机取样,用四分法缩取不少于表1所示的试样数量,并记录试样编号。

将试样倒入烘箱中,在10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2. 筛分试验: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孔径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最上一只筛上。

2. 将套筛放入摇筛机中,摇筛约10min(无摇筛机时可采用手摇)。

3. 取下套筛,按孔径大小顺序逐个在清洁的浅盘上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

4. 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与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

5. 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

3. 数据整理与分析:1. 计算各号筛的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

2. 根据筛余百分率绘制粗集料的颗粒级配曲线。

3. 计算粗集料的粗细程度,如细度模数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颗粒级配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粗集料的颗粒级配曲线,如图1所示。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干筛法数据记录筛分分析结果可按下表的形式记录数据处理粉体的均匀度是表示粒度分布的参数,可由筛分结果按下式计算:仪器设备及原料:标准套筛一套,目数分别为:20,60,100,140;200g电子天平;实验步骤及操作:称取200g河沙;在最下面垫一张报纸,对组合好的套筛进行人工的震荡,震荡的较为充分时,再进行逐级的筛分。

最后,依次逐级由上到下取下筛子再震动,用手判断是否分筛干净。

筛完后,逐级称量并记录数据。

回收河沙,整理实验台。

三.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记录表粒度特性曲线累积粒度特性曲线从相应数据和图形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实验称取200g河沙,但筛分完毕为194.9g。

原因:逐级称取的时候洒落了一小部分,同时筛子上面残留有一部分,另外实验称取的是每级筛子上面的沙子,还有比140目更小的则漏在报纸上没有称取算入计重。

2.筛分前式样重量与筛分后各粒级产物重量之和的差值为5.1g,为筛分样质量的2.55%,实验进行正确,无需重做。

3.从粒度特性曲线分析,可以得出其曲线近似呈正态分布。

即两头少中间大的趋势,表明大颗粒和小颗粒的物料都相对较少。

4.从累积粒度特性曲线分析,可以得出目数小于60时图形比较平缓,表明粒径达的物料比较少;而在60-100目之间的图形斜率比较大,说明粒径在此、影响筛分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答:1.入筛原料性质的影响:(1)含水率:物料的含水率又称湿度或水分;(2)含泥量:如果物料含有易结团的混合物(如粘土等);(3)粒度特性:影响筛分过程的粒度特性主要是指原料中含有对筛分过程有特定意义的各种粒级物料的含量。

(4)密度特性:当物料中所有颗粒都是同一密度时,一般对筛分没有影响。

2.筛子性能的影响:(1)筛面运动形式;(2)筛面结构参数;(3)操作条件的影响。

二、举出几种其它的微细物料粒度分析方法,并说明其基本原理和优缺点。

答:沉降法1.1沉降法的原理该法基于颗粒在悬浮体系时,颗粒本身重力(或所受离心力)、所受浮力和黏滞阻力三者平衡,根据黏滞阻力服从斯托克斯(Stocks定律来实施测定,此时颗粒在悬浮体系中以恒定速度沉降,且沉降速度与粒度大小的平方成正比。

筛分试验实验报告

筛分试验实验报告

筛分试验实验报告筛分试验实验报告引言:筛分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物料在不同粒径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物料进行筛分试验,可以了解物料的粒度分布,为工程设计和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筛分试验,探究不同物料在筛网上的筛分行为,并分析其粒度分布特征。

实验目的:1. 了解筛分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筛分试验的操作技巧;3. 分析不同物料的粒度分布特征。

实验仪器与试剂:1. 筛分机:用于将物料进行筛分,常见的有振动筛和摇床筛;2. 筛网: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孔径的筛网;3. 物料样品:本实验选取了几种常见的物料进行筛分试验,包括砂子、石子和粉状物料。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筛分机和筛网进行清洗,确保无杂质残留。

2. 取样:将每种物料样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取样,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筛分:将取样后的物料样品均匀撒在筛网上,然后启动筛分机进行筛分。

4. 分析:将筛分后的物料进行称重,并记录下每个筛孔中的物料质量。

5. 统计: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出每个筛孔中物料的累积质量和累积百分比。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不同物料进行筛分试验,得到了以下结果:物料A(砂子)的筛分结果:筛孔孔径(mm)筛上质量(g)累积质量(g)累积百分比(%)1.18 20 20 200.6 35 55 550.3 40 95 950.15 25 120 1200.075 10 130 130物料B(石子)的筛分结果:筛孔孔径(mm)筛上质量(g)累积质量(g)累积百分比(%)19 50 50 509.5 80 130 1304.75 70 200 2002.36 30 230 2301.18 10 240 240物料C(粉状物料)的筛分结果:筛孔孔径(mm)筛上质量(g)累积质量(g)累积百分比(%)0.3 15 15 150.15 20 35 350.075 30 65 650.038 40 105 1050.019 15 120 120通过对上述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物料A的粒度分布较为均匀,粒径主要集中在0.6 mm至0.15 mm之间。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doc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doc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篇一:筛分分析-实验指导书粒度分布通常是指某一粒径或某一粒径范围的颗粒在整个粉体中占多大的比例。

它可用粒度分布表格、粒度分布图和函数形式表示颗粒群粒径的分布状态。

颗粒的粒度、粒度分布及形状能显著影响粉末及其产品的性质和用途。

例如.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与其细度有关;陶瓷原料和坯釉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影响着许多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磨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决定其质量等级等。

为了掌握生产线的工作情况和产品是否合格,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时取样并对产品进行粒度分布的检验,粉碎和分级也需要测量粒度。

粒度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筛析法、沉降法、激光法、小孔通过法、吸附法等。

本实验用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分布。

筛析法是最简单的也是用得最早和应用最厂泛的粒度测定方法、利用筛析方法不仅可以测定粒度分布,而且通过绘制累积粒度特性曲线,还可得到累积产率50%时的平均粒度。

一、实验目的意义本实验的目的:①了解筛析法测物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②根据筛分析数据绘制粒度累积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二、实验原理筛析法是让粉体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

筛析法适用约20μm~100㎜之间的粒度分布测量。

如采用电成形筛(微孔筛),其筛孔尺寸可小至5μm,甚至更小。

筛孔的大小习惯上用“目”表示,其含义是每英寸(2.54cm)长度上筛孔的数目。

也有用l㎝长度上的孔数或1㎝筛面上的孔数表示的,还有的直接用筛孔的尺寸来表示。

筛分法常使用标准套筛,标准筛的筛制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筛孔为1㎜的筛子作为基筛,也可采用泰勒筛,筛孔尺寸为0.074mm(200目)作为基筛。

筛析法有干法与湿法两种,测定粒度分布时,一般用干法筛分;湿法可避免很细的颗粒附着在筛孔上面堵塞筛孔。

若试样含水较多,特别是颗粒较细的物料,若允许与水混合,颗粒凝聚性较强时最好使用湿法。

此外,湿法不受物料温度和大气湿度的影响,还可以改善操作条件,精度比干法筛分高。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doc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doc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篇一:筛分分析-实验指导书粒度分布通常是指某一粒径或某一粒径范围的颗粒在整个粉体中占多大的比例。

它可用粒度分布表格、粒度分布图和函数形式表示颗粒群粒径的分布状态。

颗粒的粒度、粒度分布及形状能显著影响粉末及其产品的性质和用途。

例如.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与其细度有关;陶瓷原料和坯釉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影响着许多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磨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决定其质量等级等。

为了掌握生产线的工作情况和产品是否合格,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时取样并对产品进行粒度分布的检验,粉碎和分级也需要测量粒度。

粒度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筛析法、沉降法、激光法、小孔通过法、吸附法等。

本实验用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分布。

筛析法是最简单的也是用得最早和应用最厂泛的粒度测定方法、利用筛析方法不仅可以测定粒度分布,而且通过绘制累积粒度特性曲线,还可得到累积产率50%时的平均粒度。

一、实验目的意义本实验的目的:①了解筛析法测物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②根据筛分析数据绘制粒度累积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二、实验原理筛析法是让粉体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

筛析法适用约20μm~100㎜之间的粒度分布测量。

如采用电成形筛(微孔筛),其筛孔尺寸可小至5μm,甚至更小。

筛孔的大小习惯上用“目”表示,其含义是每英寸(2.54cm)长度上筛孔的数目。

也有用l㎝长度上的孔数或1㎝筛面上的孔数表示的,还有的直接用筛孔的尺寸来表示。

筛分法常使用标准套筛,标准筛的筛制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筛孔为1㎜的筛子作为基筛,也可采用泰勒筛,筛孔尺寸为0.074mm(200目)作为基筛。

筛析法有干法与湿法两种,测定粒度分布时,一般用干法筛分;湿法可避免很细的颗粒附着在筛孔上面堵塞筛孔。

若试样含水较多,特别是颗粒较细的物料,若允许与水混合,颗粒凝聚性较强时最好使用湿法。

此外,湿法不受物料温度和大气湿度的影响,还可以改善操作条件,精度比干法筛分高。

骨料筛分实验报告模板

骨料筛分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名称:骨料筛分实验二、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三、实验地点:____实验室四、实验目的:1. 熟悉骨料筛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不同粒径骨料的分布情况。

3. 评估骨料的粒度组成及其均匀性。

4. 掌握筛分设备的使用技巧。

五、实验原理:骨料筛分是利用不同孔径的筛网将骨料按粒径大小进行分离的过程。

通过筛分实验,可以了解骨料的粒度组成、分布情况及均匀性,为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使用提供依据。

六、实验仪器与材料:1. 筛分设备:振动筛、手动筛、筛网等。

2. 骨料样品:天然砂、人工砂、碎石等。

3. 量筒、天平、毛刷、实验记录表等。

七、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骨料样品进行预处理,如风干、筛除杂质等。

2. 筛分:将预处理后的骨料样品按实验要求过筛,分别收集不同粒径的骨料。

3. 称重:用天平称量各筛分等级的骨料质量。

4. 计算粒径分布:根据筛分结果,计算各粒径等级的骨料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5. 数据整理:将实验数据填写到实验记录表中。

八、实验数据及结果:1. 骨料筛分结果:| 筛孔尺寸(mm) | 筛余量(g) | 筛余率(%) || -------------- | ---------- | ---------- || 2.36 | 50 | 2.34 || 1.18 | 30 | 1.41 || 0.6 | 20 | 0.94 || 0.3 | 10 | 0.47 || 0.15 | 5 | 0.23 || 0.075 | 3 | 0.14 |2. 粒径分布计算结果:- 粒径小于2.36mm的骨料占总质量的94.66%。

- 粒径小于1.18mm的骨料占总质量的96.15%。

- 粒径小于0.6mm的骨料占总质量的98.15%。

- 粒径小于0.3mm的骨料占总质量的99.47%。

- 粒径小于0.15mm的骨料占总质量的99.69%。

- 粒径小于0.075mm的骨料占总质量的99.81%。

砂筛分实验报告

砂筛分实验报告

砂筛分实验报告砂筛分实验报告引言:砂筛分实验是一种常见的颗粒分析方法,通过筛分不同粒径的砂样,可以了解砂土的颗粒组成及其分布情况。

本实验通过采用标准筛网,对不同颗粒大小的砂样进行筛分,以获取砂土的颗粒分布曲线,并进一步研究砂土的工程性质。

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器材包括标准筛网、筛分器、天平、砂样等。

标准筛网由一系列筛孔大小递增的筛网组成,常用的有20mm、10mm、5mm、2.5mm、1.25mm、0.63mm、0.315mm等规格。

2. 实验步骤:a. 将砂样取出,并将其充分干燥,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b. 准备好标准筛网,将筛网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放置在筛分器上。

c. 将砂样均匀地放在最上层的筛网上,然后盖上盖板。

d. 将筛分器放在振动筛上,开启振动筛进行筛分,时间一般为15分钟。

e. 关闭振动筛,取下各层筛网上的砂样,用天平称量每层筛网上的砂样质量。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筛孔大小下的砂样质量数据,进而可以计算出每个筛孔下的砂样通过率和累积通过率。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绘制了砂土的颗粒分布曲线。

颗粒分布曲线是以筛孔孔径为横坐标,通过率为纵坐标的曲线,用于表示不同颗粒大小的砂样在筛分过程中的分布情况。

通过观察颗粒分布曲线,可以初步了解砂土的颗粒组成及其分布情况。

讨论与分析:通过对颗粒分布曲线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随着筛孔孔径的减小,砂样通过率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较大颗粒的砂样更容易通过较大的筛网,而较小颗粒的砂样则更容易被截留在较小的筛网上。

2. 颗粒分布曲线呈现出典型的“S”形曲线。

在初始阶段,通过率迅速下降,这是因为较大颗粒的砂样容易通过较大的筛孔;随着筛孔孔径的减小,通过率下降速度减慢,直至达到一个极小值;然后,通过率开始逐渐上升,这是因为较小颗粒的砂样开始通过较小的筛孔。

3. 通过率最大值对应的筛孔孔径称为最大通过颗粒径。

最大通过颗粒径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可以用来描述砂土的颗粒组成。

粗集料筛分试验报告

粗集料筛分试验报告

粗集料筛分试验报告
试验目的:
通过对粗集料进行筛分试验,了解其粒度组成及分布情况,以评估其工程应用价值。

试验方法:
1.选取一定量的粗集料样本并将其清洗干净。

2.将样品加入筛分机器,并按照标准程序启动筛分机。

3.根据不同级别要求,将被筛分的颗粒分为不同尺寸级别进行筛分。

4.将通过筛分的颗粒按顺序进行称重并记录其重量。

5.按照颗粒分级记录其占总颗粒重量的百分比,计算并画出粒度分布曲线。

试验结果:
经过筛分试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级别(mm)重量(g)百分比 (%)
20 75.6 8.7
16 98.1 11.3
14 138.2 15.9
10 248.9 28.6
5 253.3 29.2
0.075 14.9 1.7
总计866 100
通过上表数据和计算得到的粒度分布曲线如下图所示:
粒径(mm) 百分比(%)
20.0 8.7
16.0 20.0
14.0 35.9
10.0 64.5
5.0 93.7
0.075 95.4
结论:
1. 根据试验结果,该粗集料全部通过0.075mm的筛网,因此可以作为道路基层工程的主要材料之一。

2. 从粒度分布曲线可以看出,该粗集料粒径分布较为均匀,符合工程要求。

3. 通过颗粒占总质量的百分比可以看出,粒径在5-10mm之间的颗粒含量较高,因此应注意加强对石灰质颗粒的筛分和清洗。

4. 观察试验过程,筛分机的筛孔和筛网要求要加强排水,以避免积水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5. 该粗集料质量优异,可广泛应用于道路建设等领域。

筛分分级实验报告总结

筛分分级实验报告总结

筛分分级实验报告总结
筛分分级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不同物质或样品的颗粒大小分布。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筛网进行筛分,并根据筛网孔径的大小将颗粒分为不同的级别。

通过测量每个级别中颗粒的质量或体积,可以得到颗粒的分布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准备了一组不同孔径的筛网,并将待测样品加入到筛网中。

然后,我们进行筛分操作,将颗粒根据大小分到不同的级别中。

接下来,我们对每个级别中的颗粒进行称重或体积测量,得到每个级别中的颗粒质量或体积。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颗粒的分布情况。

根据筛分结果可以看出,颗粒的分布不均匀,存在一定的大小差异。

这可能是由于样品的制备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或者是颗粒本身的物性导致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实验技巧和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要注意筛网的选择和准备,确保筛网孔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其次,我们要小心操作,避免损坏筛网或样品。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尽量减少因实验误差或其他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

总结而言,筛分分级实验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颗粒大小分析方法。

通过对颗粒的筛分和测量,可以得到颗粒大小分布情况,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要。

土壤粒径分析实验报告(3篇)

土壤粒径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粒径分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土壤粒径分析实验的操作步骤;3. 分析土壤粒径分布特征,为土壤改良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土壤粒径分布是指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的组成比例。

土壤粒径分析是土壤学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对于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采用比重计法进行土壤粒径分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去离子水、比重计、烧杯、漏斗、滤纸等;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分析天平、恒温箱、磁力搅拌器、离心机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将土壤样品风干、研磨,过筛,选取粒径小于2mm的土壤样品;2. 样品处理:将土壤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3. 比重计法:将处理后的土壤样品倒入比重计中,记录初始读数;4. 离心分离:将比重计放入离心机中,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分离30分钟;5. 计算粒径分布:根据比重计读数和土壤样品质量,计算不同粒径土壤颗粒的百分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粒径分布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土壤样品的粒径分布如下:粒径(mm) | 百分含量(%)-----------|-----------0.01-0.05 | 30.50.05-0.1 | 20.20.1-0.25 | 15.30.25-0.5 | 10.00.5-1.0 | 8.51.0-2.0 | 5.52. 结果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土壤样品中0.01-0.05mm粒径的土壤颗粒含量最高,其次是0.05-0.1mm和0.1-0.25mm粒径的土壤颗粒。

这说明该土壤样品属于沙质土壤,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和保水性。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误差:本实验中,土壤样品的处理、比重计读数和离心分离等步骤均可能存在误差,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结果表明,该土壤样品属于沙质土壤,适宜于种植根系发达、耐旱的植物;3. 土壤改良:针对该土壤样品的粒径分布特征,可以通过增加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等措施,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砂子筛分实验报告总结(3篇)

砂子筛分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砂子作为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对建筑物的质量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砂子的质量,本实验通过对砂子进行筛分试验,以测定其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为后续的建筑工程提供依据。

二、实验目的1. 确定砂子的颗粒级配,为建筑工程提供合理的砂子配比。

2. 分析砂子的粗细程度,判断其适用性。

3. 掌握砂子筛分实验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三、实验原理砂子筛分实验是利用不同孔径的筛子对砂子进行筛选,根据筛分结果计算各粒级含量,从而确定砂子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

筛分实验中,常用的指标有筛余率、通过率、细度模数等。

四、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筛分试验筛一套(孔径分别为2.36mm、4.75mm、9.50mm、16.0mm、19.0mm、37.5mm、50.0mm)、天平、烘箱、托盘、摇筛机等。

2. 材料:砂子试样。

五、实验步骤1. 准备试样:将砂子试样过筛,筛除大于10mm的颗粒,记录筛余百分率。

若试样含泥量超过5%,则先用水洗。

2. 烘干试样:将试样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3. 称取试样: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最上一只筛上。

4. 摇筛:将套筛装入筛机摇筛约10min(无摇筛机可采用手摇)。

5. 筛分:取下套筛,按孔径大小顺序逐个在清洁的浅盘上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1%时为止。

6. 记录数据:记录各号筛上的筛余量,计算筛余率、通过率等指标。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砂子颗粒级配: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砂子颗粒级配曲线,计算各粒级含量。

2. 砂子粗细程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细度模数,判断砂子的粗细程度。

3. 分析结果:根据砂子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评价其适用性。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砂子筛分实验的操作方法,提高了实验技能。

2. 实验结果表明,本批砂子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符合建筑工程的要求,可以用于相关工程。

颗粒分析实验报告结论(3篇)

颗粒分析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颗粒分析是土壤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对颗粒的粒度、形状、成分等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土壤、材料等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本次实验通过对土壤颗粒的粒度分析,旨在了解土壤的质地特征,为土壤改良、土地利用等提供依据。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土壤颗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分析土壤颗粒的粒度组成,了解土壤质地特征;3. 评估土壤的肥力状况,为土壤改良提供参考。

三、实验方法1. 样品采集:从实验基地采集土壤样品,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2. 样品预处理:将土壤样品风干、过筛,去除杂质;3. 粒度分析:采用筛分法、激光粒度分析仪等方法对土壤颗粒进行粒度分析;4.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分析土壤颗粒的粒度组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颗粒粒度组成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土壤颗粒的粒度组成如下:- 粗粒:大于2mm,占比10.5%;- 中粒:2mm~0.05mm,占比60.2%;- 细粒:0.05mm~0.002mm,占比29.3%。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该土壤样品以中粒为主,粗粒和细粒占比相对较小。

这说明该土壤质地较细腻,有利于植物根系生长。

2. 土壤肥力状况分析根据土壤颗粒粒度组成,可以评估土壤的肥力状况。

一般来说,土壤质地越细腻,土壤肥力越高。

根据本次实验结果,该土壤样品肥力状况较好。

3. 土壤改良建议根据土壤颗粒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土壤改良建议:(1)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2)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满足作物生长需求;(3)深翻土壤:改善土壤通气、透水性,提高土壤肥力;(4)防治土壤侵蚀: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土壤流失。

五、实验结论1. 本次实验采用筛分法、激光粒度分析仪等方法对土壤颗粒进行粒度分析,实验结果准确可靠;2. 该土壤样品以中粒为主,质地细腻,肥力状况较好;3. 根据土壤颗粒分析结果,提出土壤改良建议,为土壤改良、土地利用提供参考。

砂石筛分试验实验报告(3篇)

砂石筛分试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测定砂石材料的颗粒级配,分析其粗细程度,评估其在工程应用中的适用性。

通过对砂石材料进行筛分试验,可以了解其颗粒分布情况,为后续的混凝土配制、路面铺设等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砂石筛分试验是通过不同孔径的筛子对试样进行筛选,从而得到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质量分数。

根据筛分结果,可以绘制出筛分曲线,分析颗粒级配,并计算出相关参数,如有效粒径、不均匀系数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 烘箱- 摇筛机- 托盘天平- 标准筛(孔径分别为2mm、4mm、6mm、10mm、20mm、40mm、60mm、80mm、100mm、120mm、150mm、180mm、200mm)- 筛分底盘- 筛分试样2. 材料:- 砂石试样- 烘干剂四、实验步骤1. 试样准备:- 按照规定取样,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表1规定的数量。

- 将试样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 冷却至室温后,用四分法缩分至表1规定的数量。

2. 筛分试验:- 将烘干后的试样置于标准筛的最上层筛子上。

- 将套筛装入摇筛机中,摇筛约10分钟。

- 取下套筛,按照筛孔大小顺序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1%。

- 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

3. 结果计算与评定:- 计算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0.1g。

- 根据筛余量,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

- 绘制筛分曲线,分析颗粒级配。

- 计算有效粒径、不均匀系数等参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筛分曲线:- 通过绘制筛分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出砂石材料的颗粒级配情况。

2. 颗粒级配分析:- 根据筛分曲线,可以判断砂石材料的颗粒级配是否合理。

3. 参数计算:- 有效粒径:D10 = 2.5mm- 不均匀系数:Cu = 2.3六、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对砂石材料进行筛分试验,分析了其颗粒级配情况,得出了有效粒径和不均匀系数等参数。

细粒物颗粒度组成筛分分析实验报告

细粒物颗粒度组成筛分分析实验报告

细粒物颗粒度组成筛分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原理细粒物是指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包括PM2.5、PM1、PM0.1等。

它是现代环境质量中一个重要的指标之一。

细粒物的来源包括工业排放、交通车辆排放、燃煤和生物质燃烧等。

其对健康的影响很大,如诱发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等。

所以,对细粒物的监测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颗粒度组成是细粒物颗粒之间的组成情况,包括颗粒物的形状、大小、密度等。

它可以用筛分分析法来测试。

筛分分析法是指利用一定大小的筛子将颗粒物按大小分滤的方法。

根据筛孔的大小把颗粒分为不同的级别,然后统计筛后各级别颗粒的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从而得到颗粒的组成情况。

二、实验目的1. 掌握细粒物颗粒形态和大小的测试方法;2. 了解有关颗粒的物理含义;3. 通过对不同颗粒的筛分实验,了解颗粒的组成情况。

三、实验器材1. 高精度筛分机2. 标准筛网组四、实验步骤2. 将筛网组置于筛分机上,并振动一段时间,使筛网组摆动均匀,并抖落筛孔中的颗粒,使其尽量散开。

3. 将筛分物料样品取出一小份,并放在筛网组上部。

开启筛分机,设定筛分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4. 待筛分结束后,将筛网组表面的颗粒取出,称量并记录重量和粒度组分。

5.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筛完全部物料样品。

6. 把每一份取出的颗粒分别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和粒度大小观察,并记录结果。

五、实验结果将筛分结果汇总如下:粒径范围(μm)筛网号分数38.0 - 25.0 48 1.2%25.0 - 19.0 60 9.5%19.0 - 12.5 80 27.3%12.5 - 9.5 120 35.0%9.5 - 6.7 140 14.5%6.7 - 5.6 200 6.5%5.6 - 3.7 325 4.5%总计 100%六、实验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粒径分布的峰值在12.5-9.5μm,占总颗粒数的35.0%。

此外,还有27.3%的颗粒分布在19.0-12.5μm的范围内。

实验报告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_0721

实验报告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_0721

2020实验报告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_0721EDUCATION WORD实验报告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_0721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1.干筛法数据记录筛分分析结果可按下表的形式记录试样名称:试样质量:g测试日期:筛分时间:min2.数据处理①实验误差=试样质量筛析总质量×100%试样质量②根据实验结果记录,在坐标纸上绘制筛上累积分布曲线R,筛下累积D,频率分布曲线(粒度△d尽量减小,通常可取△d=0.5�L)3.粉体的均匀度是表示粒度分布的参数,可由筛分结果按下式计算:均匀度60%粉体通过的粒径10%粉体通过的粒径试求所测粉体的均匀度为多少?(1)掌握沙粒粒径(粒度)测定的方法及其优缺点;(2)掌握沙粒粒径(粒度)曲线绘制方法及其优缺点;(3)通过沙粒粒径分析,测定各粒级所占的百分含量,可以确定土壤质地。

(4)通过沙粒粒径分析,测定各粒级所占的百分含量,可以确定沙粒起动、跃移质、蠕移质与悬移质的比例。

(1)实验材料毛乌素沙地风成沙日照海岸沙地沙黄泛平原风成沙。

(2)仪器土壤筛1套、电子天平1台、培养皿1个或称量纸1张;记录纸、方格纸各一份。

(1)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风干的毛乌素沙地风成沙、日照海岸沙地沙、黄泛平原风成沙各50g。

(2)选取1mm、0.5mm、0.25mm、0.125mm、0.063mm和0.05mm的土壤筛1套(含顶盖与底盘),将称重后的沙粒分别放入土壤筛套筛中。

(3)两手均匀用力,振荡土壤筛10分钟,打开顶盖,分别用电子天平称量各级筛子上的沙粒重,作为两个粒径间的沙粒重。

(4)将所称量的各粒径间的重量列入表中,并依次计算各粒径沙量占总重量(50g)的重量百分比。

土壤颗粒分层实验报告(3篇)

土壤颗粒分层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土壤颗粒分层实验,了解土壤颗粒的分布情况,掌握土壤质地分析方法。

2. 熟悉土壤颗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由各种不同大小、形状和性质的颗粒组成的,土壤颗粒的大小和分布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有重要影响。

土壤颗粒分层实验主要是通过将土壤样品放入水中,根据颗粒密度和大小在水中分层,从而分析土壤质地。

三、实验材料1. 土壤样品:采集不同地区的土壤样品,要求新鲜、无污染。

2.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天平、筛子(不同孔径)、蒸馏水、酒精灯、火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土壤样品进行风干,然后研磨成粉末状,过筛(孔径为2mm)以去除较大的石块和植物残体。

2. 称量:称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约50g)放入烧杯中。

3. 分层:将烧杯中的土壤样品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然后,将烧杯静置一段时间,待土壤颗粒自然分层。

4. 取样:用漏斗和滤纸将上层浮动的颗粒物质过滤出来,称量其重量。

5. 筛分:将烧杯中的土壤样品进行筛分,分别称量不同孔径筛子上的土壤样品重量。

6. 计算土壤质地:根据不同孔径筛子上的土壤样品重量,计算土壤质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质地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计算出不同孔径筛子上的土壤样品重量,从而得到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计算公式如下:土壤质地 = (各孔径筛子上的土壤样品重量 / 总土壤样品重量) × 100%例如,假设实验中不同孔径筛子上的土壤样品重量分别为:2mm筛子上的土壤样品重量为10g,1mm筛子上的土壤样品重量为15g,0.5mm筛子上的土壤样品重量为20g,0.25mm筛子上的土壤样品重量为5g。

则土壤质地计算如下:土壤质地= [(10g + 15g + 20g + 5g) / 50g] × 100% = 80%由此可知,实验样品的土壤质地为80%。

筛分法实训总结报告范文(3篇)

筛分法实训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筛分法是固体物料分离和分级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医药、环保等多个领域。

为了提高我们对筛分原理、设备操作和工艺参数调控的理解,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筛分法实训。

本文将总结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对实训成果进行评估。

二、实训目的与内容1. 实训目的:- 理解筛分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 掌握不同筛分设备的操作方法。

- 学习筛选工艺参数的优化与调控。

-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实训内容:- 筛分原理及分类介绍。

- 不同筛分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 筛分工艺参数对筛选效果的影响。

- 实际操作练习:包括样品准备、筛分操作、数据分析等。

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 我们首先学习了筛分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了解了振动筛、旋转筛、气流筛等常见筛分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设备操作:- 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逐一操作了振动筛、旋转筛和气流筛,掌握了设备的启动、运行、停止和保养等基本技能。

3. 工艺参数调控:- 通过调整筛分机的振动频率、转速、筛网孔径等参数,我们学习了如何优化筛选效果,提高了对筛选工艺参数的调控能力。

4. 实际操作:-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进行了样品准备、筛分操作、数据分析等工作,对筛选过程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四、实训成果与体会1. 成果:- 通过实训,我们掌握了筛分设备的操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筛选任务。

- 了解了筛选工艺参数对筛选效果的影响,学会了优化筛选工艺。

-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2. 体会:- 筛分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掌握相关技能。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理论知识。

- 团队协作是完成任务的保障,我们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五、不足与改进1. 不足:-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同学对筛分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 对筛选工艺参数的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

筛分土颗粒实验报告(3篇)

筛分土颗粒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的颗粒组成及其分布情况。

2. 掌握筛分法在土颗粒分析中的应用。

3. 学会绘制颗粒级配曲线,分析土的工程性质。

二、实验原理筛分法是一种常用的土颗粒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将土样通过不同孔径的筛子,将土颗粒按粒径大小进行分离,从而得到土样的颗粒级配。

实验过程中,记录每个筛子上的筛余量,计算出各个粒径范围内土颗粒的质量百分数,进而绘制颗粒级配曲线。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分析筛(孔径分别为2mm、0.5mm、0.25mm、0.075mm)、天平、烘箱、筛分盘、筛分框、铲子、毛刷等。

2. 实验材料:土样(采集自施工现场)。

四、实验步骤1. 土样准备:将采集的土样进行风干,然后用铲子将土样破碎至小于2mm的颗粒。

2. 筛分:将处理后的土样置于筛分框中,将孔径为2mm的筛子放在最上面,然后依次将孔径为0.5mm、0.25mm、0.075mm的筛子依次放在下面。

将筛分框放入摇筛机中,摇筛10分钟。

3. 记录筛余量:将摇筛后的筛子取出,分别称量每个筛子上的筛余量,并记录。

4. 数据处理:将各个筛子上的筛余量转换为质量百分数,绘制颗粒级配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颗粒级配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颗粒级配曲线,分析土样的颗粒组成和分布情况。

2. 颗粒组成分析:从颗粒级配曲线可以看出,本实验所用的土样主要粒径分布在0.25mm以下,其中0.075mm以下的颗粒占比最大,说明该土样属于细粒土。

3. 工程性质分析:根据颗粒级配曲线,可以判断土的工程性质。

本实验所用的土样颗粒级配较好,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质。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筛分法在土颗粒分析中的应用。

2. 分析了土样的颗粒组成和分布情况,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筛分过程中应尽量保证筛子与筛框之间的贴合,以避免筛余量误差。

2. 实验数据应准确记录,避免因记录错误导致实验结果失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篇一:筛分分析-实验指导书粒度分布通常是指某一粒径或某一粒径范围的颗粒在整个粉体中占多大的比例。

它可用粒度分布表格、粒度分布图和函数形式表示颗粒群粒径的分布状态。

颗粒的粒度、粒度分布及形状能显著影响粉末及其产品的性质和用途。

例如.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与其细度有关;陶瓷原料和坯釉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影响着许多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磨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决定其质量等级等。

为了掌握生产线的工作情况和产品是否合格,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时取样并对产品进行粒度分布的检验,粉碎和分级也需要测量粒度。

粒度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筛析法、沉降法、激光法、小孔通过法、吸附法等。

本实验用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分布。

筛析法是最简单的也是用得最早和应用最厂泛的粒度测定方法、利用筛析方法不仅可以测定粒度分布,而且通过绘制累积粒度特性曲线,还可得到累积产率50%时的平均粒度。

一、实验目的意义本实验的目的:①了解筛析法测物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②根据筛分析数据绘制粒度累积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二、实验原理筛析法是让粉体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

筛析法适用约20μm~100㎜之间的粒度分布测量。

如采用电成形筛(微孔筛),其筛孔尺寸可小至5μm,甚至更小。

筛孔的大小习惯上用“目”表示,其含义是每英寸(2.54cm)长度上筛孔的数目。

也有用l㎝长度上的孔数或1㎝筛面上的孔数表示的,还有的直接用筛孔的尺寸来表示。

筛分法常使用标准套筛,标准筛的筛制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筛孔为1㎜的筛子作为基筛,也可采用泰勒筛,筛孔尺寸为0.074mm(200目)作为基筛。

筛析法有干法与湿法两种,测定粒度分布时,一般用干法筛分;湿法可避免很细的颗粒附着在筛孔上面堵塞筛孔。

若试样含水较多,特别是颗粒较细的物料,若允许与水混合,颗粒凝聚性较强时最好使用湿法。

此外,湿法不受物料温度和大气湿度的影响,还可以改善操作条件,精度比干法筛分高。

所以,湿法与干法均被列为国家标准方法,用于测定水泥及生料的细度等。

筛析法除了常用的手筛分、机械筛分、湿法筛分外,还用空气喷射筛分、声筛法、淘筛法和自组筛等,其筛析结果往往采用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来表示颗粒的粒度分布。

频率分布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颗粒百分含量(微分型);累积分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含量与该粒径的关系(积分型)。

用表格或图形来直观表示颗粒粒径的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

筛析法使用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筛分结果受颗粒形状的影响较大,粒度分布的粒级较粗,测试下限超过38μm时,筛分时间长,也容易堵塞。

筛分所测得的颗粒大小分布还决定于下列因素:筛分的持续时间、筛孔的偏差、筛子的磨损、观察和实验误差、取样误差、不同筛子和不同操作的影响等。

三、实验器材⑴标推筛一套⑵振筛机⑶托盘天平一架。

⑷搪瓷盘2个。

(5)烘箱一个。

四、实验步骤干筛法是将置于筛中一定质量的粉料试样,借助于机械振动或手工拍打使细粉通过筛网,直至筛分完全后,根据筛余物质量和试样重量求出粉料试料的筛余量。

⑴设备仪器准备将需要的标准筛,振筛机,托盘天平,搪瓷盘和烘箱准备好。

⑵具体操作步骤①试样制备。

试样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准确称取200g(松装密度大于1.5g/㎝3的取100g)。

②套筛按孔径由大至小顺序叠好,并装上筛底,安装在振筛机上,将称好的试样倒入最上层筛子,加上筛盖。

③开动振筛机,震动10min,然后依次将每层筛子取下。

④小心取出试样,分别称量各筛上和底盘中的试样质量,并记录于表中。

⑤检查各层筛面质量总和与原试样质量之误差,误差不应超过2%,此时可把所损失的质量加在最细粒级中,若误差超过2%时实验重新进行。

五、数据处理1. 干筛法数据记录筛分分析结果可按下表的形式记录试样名称:试样质量:g测试日期:筛分时间:min2. 数据处理①实验误差=试样质量筛析总质量×100%试样质量②根据实验结果记录,在坐标纸上绘制筛上累积分布曲线R,筛下累积D,频率分布曲线(粒度△d尽量减小,通常可取△d=0.5㎜)3. 粉体的均匀度是表示粒度分布的参数,可由筛分结果按下式计算:均匀度60%粉体通过的粒径10%粉体通过的粒径试求所测粉体的均匀度为多少?篇二:筛分法测定颗粒物粒径分布一、实验目的(1)掌握沙粒粒径(粒度)测定的方法及其优缺点;(2)掌握沙粒粒径(粒度)曲线绘制方法及其优缺点;(3)通过沙粒粒径分析,测定各粒级所占的百分含量,可以确定土壤质地。

(4)通过沙粒粒径分析,测定各粒级所占的百分含量,可以确定沙粒起动、跃移质、蠕移质与悬移质的比例。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毛乌素沙地风成沙日照海岸沙地沙黄泛平原风成沙。

(2)仪器土壤筛1套、电子天平1台、培养皿1个或称量纸1张;记录纸、方格纸各一份。

三、实验步骤(1)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风干的毛乌素沙地风成沙、日照海岸沙地沙、黄泛平原风成沙各50g。

(2)选取1mm、0.5mm、0.25mm、0.125mm、0.063mm和0.05mm 的土壤筛1套(含顶盖与底盘),将称重后的沙粒分别放入土壤筛套筛中。

(3)两手均匀用力,振荡土壤筛10分钟,打开顶盖,分别用电子天平称量各级筛子上的沙粒重,作为两个粒径间的沙粒重。

(4)将所称量的各粒径间的重量列入表中,并依次计算各粒径沙量占总重量(50g)的重量百分比。

(5)按各粒径间的重量百分比及累积百分比分别绘制沙粒粒径直方图(梯级频率粒配图)和累积频率粒配曲线。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列表分析各粒径间沙粒的重量百分比;(2)绘制沙粒粒径直方图(梯级频率粒配图)和累积频率粒配曲线。

(3)比较分析不同来源的沙粒粒径间的差异。

篇三:细粒物料粒度组成筛分分析一、预习部分A1、振动筛的筛分方法:1.1、重叠筛分法:在由粗到细的筛分中,直线筛的筛面重叠起来,上层筛面的筛孔较大,以下各层逐渐减小,因为直线筛筛框两侧有间隙,会造成筛分精度的降低,这种筛分方法适合量大的物料的处理;1.2、分层序列筛分法:一般来说,多层设备的筛分是由粗到细的,最上面是最粗的筛网,往下递减,其设备检修方便,容易观察设备各层筛面的工作情况;而由细到粗的筛分中,筛面顺次是相反的,单轴设备,旋振筛各筛能沿整个筛面长度分别排出,其筛分效果很明显,每个层面互不影响的;1.3、联合筛分法,又称混合筛分法:在联合流程中,一部分筛面由粗到细排列,另一部分由细到粗排列;在实际生产中,圆振动筛通常用由粗到细或联合的筛分流程;圆振筛是根据筛分物料的特殊要求制定的,筛分精度和轨迹都很理想,最适用于筛分粗矿。

2、筛分的定义及作用2.1、定义一、筛分是将粒子群按粒子的大小、比重、带电性以及磁性等粉体学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二、用带孔的筛面把粒度大小不同的混合物料分成各种粒度级别的作业叫做筛分。

2.2、作用用筛孔尺寸不同的筛子将固体物料按所要求的颗粒大小分开的操作。

常与粉碎相配合,使粉碎后的物料的颗粒大小可以近于相等,以保证合乎一定的要求或避免过分的粉碎。

一、筛分是利用筛子把粒度范围较宽的物料按粒度分为若于个级别的作业。

分级是根据物料在介质(水或空气)中沉降速度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粒级的作业。

筛分一般用于较粗的物料,即大于0。

25毫米的物料。

较细的物料,即小于0。

2毫米的物料多用分级。

但是近几年来,国内外正在应用细筛对磨矿产品进行分级,这种分级效率一般都比较高。

二、根据筛分的目的不同,筛分作业可以分为五类:(1)独立分筛其目的是得到适合于用户要求的最终产品。

例如,在黑色冶金工业中,常把含铁较高的富铁矿筛分成不同的粒级,合格的大块铁矿石进入高炉冶炼,粉矿则经团矿或烧结制块入炉。

(2)辅助筛分这种筛分主要用在选矿厂的破碎作业中,对破碎作业起辅助作用。

一般又有预先筛分和检查筛分之别。

预先筛分是指矿石进入破碎机前进行的筛分,用筛子从矿石中分出对于该破碎机而言已经是合格的部分,如粗碎机前安装的格条筛、筛分,其筛下产品。

这样就可以减少进入破碎机的矿石量,可提高破碎机的产量。

粒度特性曲线:通常以横坐标表示颗粒的粒度,以纵坐标表示各粒级或累计的产率。

若以纵坐标列出的是正累积产率,横坐标表示颗粒的粒度,则可得到正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同理,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列出的是负累积(又称筛下累积)产率,则可得到负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累积粒度特性曲线的优点是绘制简便,缺点是在细粒级一端刻度太窄小,因此,曲线细粒级一端误差较大。

累积粒度特性曲线的作用:1、可确定任何指定粒度的响应累计产率,或由指定的累计产率查得相应的粒度;2、可求出任一粒级(d1—d2)的产率,它等于粒度d1及d2所对应的纵坐标的差值;3、由曲线的形状可大致判断物料的粒度组成情况。

二.实验部分(实验目的及原理见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讲义。

)1. 仪器设备及原料:标准套筛一套,目数分别为:20,60,100,140;200g电子天平;河沙。

2. 实验步骤及操作:a. 称取200g河沙;b.清理所选好的具有一定梯度的套筛,将所需目数的套筛组合好,从上到下依次增加目数,将试样倒入套筛。

c. 在最下面垫一张报纸,对组合好的套筛进行人工的震荡,震荡的较为充分时,再进行逐级的筛分。

最后,依次逐级由上到下取下筛子再震动,用手判断是否分筛干净。

d. 筛完后,逐级称量并记录数据。

e. 回收河沙,整理实验台。

三.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记录表粒度特性曲线累积粒度特性曲线从相应数据和图形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实验称取200g河沙,但筛分完毕为194.9g。

原因:逐级称取的时候洒落了一小部分,同时筛子上面残留有一部分,另外实验称取的是每级筛子上面的沙子,还有比140目更小的则漏在报纸上没有称取算入计重。

2.筛分前式样重量与筛分后各粒级产物重量之和的差值为5.1g,为筛分样质量的2.55%,实验进行正确,无需重做。

3.从粒度特性曲线分析,可以得出其曲线近似呈正态分布。

即两头少中间大的趋势,表明大颗粒和小颗粒的物料都相对较少。

4.从累积粒度特性曲线分析,可以得出目数小于60时图形比较平缓,表明粒径达的物料比较少;而在60-100目之间的图形斜率比较大,说明粒径在此范围内的物料较多;后面的图形又开始变得平缓,说明粒径小的物料也比较少。

5.实验过程中还可以发现,从上到下,随着目数的增加,筛分的速度和难度也会随之增加。

思考题:一、影响筛分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答:1.入筛原料性质的影响:(1)含水率:物料的含水率又称湿度或水分;(2)含泥量:如果物料含有易结团的混合物( 如粘土等);(3)粒度特性:影响筛分过程的粒度特性主要是指原料中含有对筛分过程有特定意义的各种粒级物料的含量。

(4)密度特性:当物料中所有颗粒都是同一密度时,一般对筛分没有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