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对老年高龄多发脑梗死性老年痴呆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洛酮对老年高龄多发脑梗死性老年痴呆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MID)患者,选择纳洛酮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老年MID患者16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MID患者分为C1组(观察组80例)与C2组(对照组80例)。C2组:选择血塞通进行治疗;C1组:选择纳洛酮进行治疗。C1组与C2组MID患者完成3个疗程的治疗后,对比两组MI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缺血评分以及患者的智力精神评分。结果C1组与C2组MID患者完成治疗后,在Hachinski缺血量表评分方面,与治疗前相比,表现为明显的下降(P <0.05)。但是同期进行比较发现,C1组下降的程度优于C2组患者非常明显(P <0.05);C1组患者在ADL评分以及HDS-R评分两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提高程度明显(P<0.05)。同期进行比较,高于C2组患者尤为明显(P<0.05)。结论针对老年MID患者,选择纳洛酮给予临床治疗,老年MID患者的缺血状态获得了有效改善,此外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患者的智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成功凸显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纳洛酮;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疗效对于MID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出现了神经功能障碍的情况以及出现精神障碍的情况。当前,针对患者常选择脑复康以及血塞通给予临床治疗,但是临床获得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1]。为了研究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老年MID患者,选择纳洛酮给予临床治疗后,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等诸多方面,效果显著,现将具体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160例老年MID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老年MID患者分为C1组与C2组。在C1组的80例患者中,男48例,女32例;患者的年龄范围66~87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6.5±9.6)岁;在C2组的80例患者中,男52例,女28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67~8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6.6±9.7)岁。所有老年MID患者的文化水平全部大于初中,均能够配合进行量表调查。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出现了记忆减退的情况、出现了反应迟钝的情况以及出现了计算力障碍的情况。针对所有患者实施血液流变学检查以及CT检查,最终全部确诊。对比C1组与C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出均衡性(P>0.05)。
1.2方法针对所有老年MID患者首先对其实施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对患者选择辅酶A进行治疗以及选择三磷酸腺苷等药物进行治疗。C1组老年MID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使用纳洛酮进行治疗。主要将剂量为0.8mg的纳洛酮,融入到剂量为200ml的氯化钠中实施静滴,1次/d[2];针对C2组老年MID患者,配合对患者选择血塞通给予临床治疗,药物使用剂量为200~400 mg,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1次/d。将10 d的治疗定为1个疗程,对C1组与C2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疗程的治疗[3]。
1.3评价标准对于两组老年MID患者的缺血情况,主要选择Hachinski缺血量表实施准确评价,评价总分为18分,分数越低表示效果越高,评分的临界值为7分。在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的过程中,主要实施ADL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效果越高,评分的临界值为60分。在对患者的智力精神情况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主要选择HDS-R,分数越高表示效果越高,评分的临界值为30分[4]。
1.4统计学方法针对患者在进行本次实验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选择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统计,通过t检验表示本次研究的计量资料,以P>0.05为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C1组与C2组患者的缺血情况在准备治疗前,C1组与C2组在基线Hachinski缺血量表评分方面,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完成治疗后,评分均表现为明显的下降(P<0.05),但是在同一时期进行比较发现,C1组的下降程度高于C2组患者尤为明显(P<0.05),见表1。
2.2对比C1组与C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情况C1组与C2组患者完成治疗后,在ADL评分方面,与治疗前进行比较提高程度明显(P<0.05);并且在同一时期进行比较,C1组患者完成治疗后,在ADL评分方面,高于C2组患者极为显著(P<0.05),见表2。
2.3对比C1组与C2组智力精神情况C1组完成治疗后,在HDS-R评分方面,与治疗前进行比较提高程度明显(P<0.05);并且在同一时期进行比较,C1组患者完成治疗后,在HDS-R评分方面,高于C2组患者极为显著(P<0.05),見表3。
3讨论
MID属于血管性痴呆疾病较为重要的亚型,此种疾病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患者出现了血管病变的情况。>65岁的老年人群较易患有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了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出现了脑梗死的情况后,往往造成患者的血液供应出现了异常的情况,从而导致患者的认知功能出现了损害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导致患者出现了痴呆的情况[5]。
纳洛酮属于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药物,其能够有效穿过患者的血脑屏障,表现了较高的亲和力,并且同患者的脑组织受体进行结合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针对吗啡样物质同患者脑组织受体二者的结合可以有效竞争,成功避免患者的脑组织出现严重损伤的情况。除此之外,此种药物能够有效对溶酶体膜进行巩固以及稳定,阻止蛋白水解酶过多的释放,发挥抗氧化的效果,有效对患者的中枢系统内环境进行稳定。
在进行本次的研究过程中,C1组患者完成治疗后,在诸多评分的改善方面,优于C2组患者非常明显。从而能够证明,针对老年MID患者,选择纳洛酮给
予临床治疗,在促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表现了重要意义,成功凸显纳洛酮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艺洪,陈毅飞,刘晓芬,等.纳洛酮对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治疗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2,6(15):105-106.
[2]樊润润.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临床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10(15):76-79.
[3]李文军.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效果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4(01):55-56.
[4]田朝阳.纳洛酮治疗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3(15):701-703.
[5]包志远,常晓松,杨立.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27例临床观察[J].沈阳部队医药,2012,7(31):333-335.编辑/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