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体制的启示
近代德国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对我们的启示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德国教育改革是近年来欧洲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教育改革的核心 思想是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本次演示将介绍德国教育 改革的思想,以及它对我们的启示。
一、德国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
1、自治原则
德国没有统一的教育体制,各州享有课程设置的自治权,受宪法保护。每个 州的文化事务部根据州内政治、经济和人文情况制定教学大纲,这种自主权也反 映在课程设置上。由于各州的文化自治权受到重视,不同的州可以有不同的教育 项目。
二、德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1、重视自治权
德国教育改革的自治原则启示我们,自治权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也 应该给予各地区和学校更多的自治权,允许不同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展个性化的 教育。这样有助于激发学校和教师的创造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注重灵活性
德国教育改革的灵活性原则启示我们,教育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 应该及时修订教材和教学大纲,使其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同时,教师也应该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谢谢观看
近代德国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对我们 的启示
基本内容
德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丰富的历史,其中充满了各种不同的元素和特点。 特别是在近代,德国教育经历了显著的变革和发展,这些变革和发展不仅展现了 德国教育的实力和活力,而且对于我们的教育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名。其核心特点就是“双元制” 教育。这种教育模式的特点在于,学生既在学校学习,也在企业实践。在企业实 践的时间大约占70%,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大概占30%。这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 习,
生将来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学术基础知识。同时,德国文化教育部于2004年12 月16日颁发的《教师教育新标准的决议》,强调了在职前培养阶段进行职业能力 的教育的重要性。这种教育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掌握学术知识的同时,也能具备一 定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教育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模式是一种成功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经验和启示点:
1. 产业参与: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注重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将教育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实习机会提供等方面,确保学生获得与工作相关的实践技能和经验。
启示:我国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起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岗位培训,使学生与职业需求更加贴近。
2. 实践性教学:德国职业教育重视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实习、实训和工作实践,掌握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启示:我国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建设更多的实验室和技能培训基地,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训练。
3. 职业导向: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注重职业导向,鼓励学生发展具体的职业技能,并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支持。
启示:我国应该积极调整职业教育的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和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4. 培训师资:德国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师资队伍,教师必须具备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
他们既是教育者,也是行业从业者,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
启示:我国应该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既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也注重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
总结来说,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注重实践性教学,聚焦职业导向,以及培养师资队伍等方面。
这些经验可以有效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并使其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和推动经济发展。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发-精选教育文档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发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介绍所谓“双元制”,指职业教育中受训者以学徒工身份在企业中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同时又以学生身份在职业学校接受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理论和文化教育,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
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元制”的主体,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服务于企业培训的。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征: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以职业分析为专业设置标准,以职业活动为课程开发的核心,以受训学员为核心的教学过程,以职业资格考试为标准。
在培训时间分配上,企业每周3—4 天,职业学校每周1—2 天。
企业与学校这一培训比例始终贯穿“双元制”职业培训过程。
除了这一分散的培训模式外,还有一种“集中”培训形式,即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在某一段时间进行集中培训。
德国职业教育遵循“宽进严出”原则,实行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办法,学校、企业负责培训,行业协会负责考试。
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要获得国家统一颁发的资格证书并不容易,除口试、笔试外,还有更为重要的技能操作考核。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职业培训质量的提高;二是充分调动了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使企业的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职业培训效率。
在德国的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当中,“双元制”培训的比例要占到75%,进入职业学校也就意味着接受了“双元制”培训。
“双元制”的作用是给学生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是打基础性质的。
将来他们无论从事哪一个层次的职业,都必须以经过“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必要条件。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特点行为导向教学法。
“行为导向”教学的含义:职业学校的教学应与具体的职业行动紧密结合,与多样化的思维操作紧密结合,也包括对他人有效行动的模仿。
职业学校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对所实施的行动进行反思,包括对行动计划、行动过程、行动结果的反思。
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培养全面的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倡导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运用手、心、脑等的学习,在专业技能、事务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均衡发展,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职业教育成为了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德国作为欧洲经济强国和职业教育的典范,其职业教育体系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本文将从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优势和挑战出发,探讨德国职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
一、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1. 学制长、质量高: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其学制一般为3-4年,内容涵盖了理论和实践,使学生在毕业后具备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
2. 联合培养、产教结合:德国的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更是企业培养,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
3. 学历与技能并重:在德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重,从技能人才到高等教育学历,各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
1. 适应劳动市场需求: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能够有效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大大减少了失业率。
2. 技能优势明显: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在各个行业都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为德国的制造业、服务业等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3. 教育与产业结合: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了教育和产业的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了大量的实用型人才,为德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1. 学历歧视:尽管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十分发达,但是在社会认可度上仍然存在学历歧视的问题,许多人认为只有高等教育才是成功的保障,而忽视了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
2. 教师短缺: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需求的增加,德国的职业教育系统面临着教师短缺的问题,急需更多的优秀教师来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3. 技能更新不及时: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职业教育系统存在技能更新不及时的问题,使得一些毕业生的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完全匹配。
四、德国职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结语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中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也应该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和产业的紧密合作、学历与技能并重等方面入手,使职业教育成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2019年教育文档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一、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得益于发达的德国职业教育,使得“德国制造”成为世界市场“质量高、信誉好”的代名词。
德国的职业教育形式一般有三种:一是双元制教育;二是纯学校式教育;三是采用以师带徒的学徒式。
其中双元制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会组织进行的考核办法,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
(3)畅通衔接的各类教育形式。
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着特点。
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
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经过一定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4)良好的教育师资。
德国职业教育办得好,除了有“双元制”教育体制的保障,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还在于师资力量,培养合格师资是德国职业教育获得巨大成就的重要保证。
(5)企业深度参与。
企业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界对职业教育抱着积极支持的态度,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培训师,中进法》明确;初中毕业后进行第二次分流,根据职业要求和学生及家长的意愿,大部分学生选择职业学校或企业培训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
较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必须以接受过较低层次的职前教育为基础,并有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
同时,利用严格统一的结业考试保障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考试由经济界的自治机构(工商会、手工业会)以及企业雇主代表、雇员代表和职业学校教师组成。
考试内容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技能考核两部分。
经考试委员会审核同意后颁发结业证书。
如考试不通过,学生就不能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
教考分离的考核办法使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保障。
(四)充足的经费来源德国的职业教育经费体系是公共财政和私营经济共同承担的一个多元混合模式,德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与政府和全民族重视职业教育的观念是分不开的,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职业教育在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看来是次等教育。
所以,要通过舆论、政策倾斜等手段,使社会逐渐形成一股尊重劳动、职业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
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治理体系,特色及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治理体系,特色及启示一、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治理体系1、教育法定支持职业教育和培训。
首先,德国在教育领域已经有了现成的体系,根据《德国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和培训作为必修课程,学校必须为此提供必要的条件,包括物质设施、教师、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
这就使得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学生可以在学校中得到全面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2、行业企业参与教育和培训。
另外,德国还将企业纳入了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三方融合体系”。
企业不仅参与到职业教育和培训,还在政府支持下,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以及职业技能认证的实施。
3、政府参与指导和管理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的治理体系是完善的,政府负责对学校开展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有全面的指导和管理,同时也负责职业技能认证的实施和管理,以及职业教育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等。
二、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特色1、法定支持职业教育和培训。
德国将职业教育和培训作为必修课程,并在法律上明确给予支持,使职业教育和传统教育结合,学生得到全面的职业教育。
2、企业参与教育和培训。
德国将企业纳入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三方融合体系”,企业不仅参与到职业教育和培训,还在政府支持下,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以及职业技能认证的实施。
3、政府指导和管理职业教育。
政府负责对学校开展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有全面的指导和管理,同时也负责职业技能认证的实施和管理,以及职业教育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等。
三、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启示1、加强法律支持。
要把职业教育作为必修课程,在法律上给予支持,使职业教育和传统教育结合,确保学生得到全面的职业教育培训。
2、加强企业参与。
要加强企业参与,政府要支持企业参与教育培训,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以及职业技能认证的实施。
3、加强政府指导和管理。
政府要负责对学校开展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有全面的指导和管理,同时要负责职业技能认证的实施和管理,以及职业教育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等。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职业教育体系之一,其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以下是德国职业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一、实践导向
德国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完成一定的实践任务,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技能。
这种实践导向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产学结合
德国职业教育非常注重产学结合,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到企业实习,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市场需求。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培养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多元化课程
德国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非常多元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不同的课程。
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四、职业认证
德国职业教育非常注重职业认证,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需要通过职业认证考试才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证明自己的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政府支持
德国政府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这可以让职业教育机构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总之,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我们可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实践导向、产学结合、多元化课程、职业认证和政府支持等经验,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的启示【摘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结合企业实践和学校理论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
我国高职职业教育存在课程与企业需求脱节、师资水平不高等问题。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优势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实践经验方面,德国职业教育重视企业参与,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对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的借鉴意义在于加强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探讨我国高职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产教融合。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为我国高职职业教育带来了借鉴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我国高职职业教育、优势、实践经验、存在的问题、借鉴意义、改革方向、总结、启示。
1. 引言1.1 介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结合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的教育体系。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学习期间会轮流进行在学校学习和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从而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这种教育模式既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也非常注重他们在实践中的能力培养。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还具有更为灵活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并在企业实习中更好地了解所学专业的实际应用。
这种教育模式也使得学生更容易就业,因为他们在实习过程中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这种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以提高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1.2 介绍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现状目前我国高职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高职院校数量逐年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了大批专业技能型人才,满足了社会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与传统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就业导向,为学生提供了更直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实习机会。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德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具有健全、高效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德国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与我国相比更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够通过实践操作进行实际应用。
这种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使得德国的职业教育毕业生更容易适应工作环境,并且能够较快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注重企业与学校的合作。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学校与企业之间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会实地参观企业,与企业进行实习或工作,以便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以及职业能力的要求。
这种合作关系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也能够提前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
德国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兴建了一系列的实训基地,为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
这些实训基地配备了先进的实训设备和实际工作场所,并由专业的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员开展教学和实践项目。
这种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也为企业提供了人才培养的渠道。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注重人才培养的全面性。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并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在学生毕业之前,德国的职业教育还会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工作经验培训,以确保学生有较好的就业竞争力。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我国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等方面的改革,以提高我国的职业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在职业教育领域,德国一直被誉为典范。
德国职业教育制度的成功经验可以给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德国的学徒制度是其职业教育的核心,学生在校期间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实习和实训,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成长。
这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熟练掌握所学技能,并且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国职业教育应从德国的经验中汲取教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德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职业方向,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并有机会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深造。
我国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职业人才。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与企业的紧密合作。
在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实习的安排以及毕业生的就业等。
这种紧密合作的模式使职业教育与实际需求更加贴合,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我国职业教育应与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率。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外,德国的职业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社会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我国职业教育应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具备更全面的职业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给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我国职业教育应借鉴德国的经验,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企业紧密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将学校和企业结合起来的教育制度,它具有多个优点,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且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对于中国来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经验教训也有很大启示。
一、教育的目标以企业需要为导向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企业需求作为培养人才的导向,同时教育机构也要与企业紧密协作,建立起联系紧密的合作关系。
这样的做法能够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很快地适应企业的需求,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获得收入的水平。
在中国,教育机构和企业之间并没有很好的沟通和联系,因此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发现自己的专业并不适合现实工作中的需求,导致了不少人才浪费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重点考虑企业的需求和市场的状况,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课程设置,确保所培养的人才真正具备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最终可以在市场中获得更好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二、企业参与评价和管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企业参与教育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不仅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还参与学生实习和毕业评定等重要环节。
同时,企业也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可以确保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的标准相匹配,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管理和文化,适应职业的发展道路。
在中国,企业参与教育的过程还不够深入,企业文化和管理也很难融入到学生的教育中来。
因此,在今后的职业教育中,我们应当加强企业和教育机构的联系,并进一步增加企业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实践过程中各种因素的适应性和最终效果的有效性。
三、实践教育优先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也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通常与企业和教育机构紧密合作,确保在学期中安排大量的实践课程,同时还会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和比赛,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德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启示
德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启示作者:丁菲摘要:在国际职教发展史上,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得到了历史的检验和认可。
在职业教育领域这方面的经验我国可以借鉴德国,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更好地快速发展。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主要有:关键字: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启示德国是职业技术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
德国产品的质量全球公认,经久耐用,因此“德国制造”享誉全球。
职业技术教育在德国历史悠久,它是世界上首先将职业技术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的国家,其“双元制”堪称“职业技术教育”的典范。
在德国,职业技术教育被视为政府、社会、企业与个人的共同行为,是德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原动力,是企业生存与竞争的手段,是个人生存最重要的基础及个性发展、感受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认可的重要前提。
特别是企业界人士更是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产品质量,是德国经济发展的柱石。
因此,德国社会上上下下都高大重视职业教育(这就是所谓文化传统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
在各方面努力与支持下,如今全国已形成了一个从学徒培训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多阶段、多功能、形式多样、结构复杂的完备体系。
各州、市也形成了一个严密的职业教育网络。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基本能满足社会就业制度对具有职业技能劳动力的要求。
同时,该体系高度分化且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能很好地适应与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1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发展和英国一样德国职业教育最早可追溯至中世纪早期的行会制度。
当时,在手工业部门的某些行业中出现了以师傅带学徒,从学徒到帮工,最后成为师傅的学艺方式。
到了中世纪后期,这一早期意义上的职业培训方式便流行了下来。
到17世纪,德国重商主义者对师傅带徒弟的职业培训形式进行强烈的抨击。
他们认为它过于强调直观模仿,缺乏理性。
他们还认为要提高德意志手工制造的生产率,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重视多手工业者的训练。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德国职业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教育之一。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由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合作建立的,这种合作模式为德国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教学。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实践教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参加企业实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种实践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参加企业实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德国职业教育注重企业参与。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企业参与非常重要。
企业与学校合作,共同制定课程和培训计划,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
这种合作模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应该注重企业参与,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课程和培训计划,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再次,德国职业教育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技能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这种职业技能的培养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和要求。
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应该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最后,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和要求。
这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德国以其市场适应性和职业教育培训质量而著名,其职业教育制度为中国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下面将就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进行分析。
1、注重产教融合,培养对社会需求敏感的人才德国职业教育制度是大学教育与企业需要之间的桥梁,通过产教融合来切实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企业通过参与职业教育培训,不仅可以保证自身技术水平和营运能力的提高,还可以直接影响教育产出的质量和水平。
在德国,职业教育不是只针对学生进行,企业职工也可以在工作之余接受职业教育培训,以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这为我国落实产教融合提供了借鉴。
我们可以优化职业教育课程,去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以此提高教育产出的质量和水平。
2、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技能人才德国职业教育课程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更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职业教育课程贯穿了多种实习机会,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在实践中。
在德国,大学和中级职业学校并行,中级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大学教育则注重理论研究和学术探索。
这种注重实践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是具有实践技能的技术人才,这为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借鉴。
3、注重实践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4、注重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德国职业教育部门积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量化与共享,力求打破区域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通过搭建相关平台,职业教育资源得以共享,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办学成本也可以被降低。
这种注重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模式为我国提高职业教育教育质量和降低生均成本提供了一种有益参考。
总之,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成功经验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与优化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我国在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同时,也应注重产教融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注重实践技能和资源共享,从而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职业教育体系也成为了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德国一直以其成熟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著称,其成功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探讨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一、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概述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之一是“双轨制”,即将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学生可以在高中毕业之后选择走学术路线,也可以选择进行职业教育,这样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在职业教育方面,德国拥有众多的技术学校和职业学院,提供从技工到工程师等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内容涉及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建筑等多个领域。
德国的职业教育课程与企业紧密结合,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可以得到实习机会,并且很多学生在实习结束之后就能够直接获得企业的工作机会。
1.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之一是强调实践能力培养。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在当前社会中,实践能力是很重要的一项技能,尤其是在技术行业和制造业中更加突出。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应该向德国学习,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实践经验。
2.提高职业教育的声誉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另一个值得借鉴的地方在于,其职业教育的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被社会广泛认可。
在德国,选择职业教育并不意味着学业不好,而是一种对个人潜能的发掘和培养。
相比之下,在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和社会认可度不高的问题。
我国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职业教育的声誉,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意识到职业教育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3.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非常紧密,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并且也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也应该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够接触到实际的工作内容,并且在学校中建立更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德国的职业教育当下对你有何启示作文
德国的职业教育当下对你有何启示作文《德国职业教育带来的启示》
嘿呀,想起德国的职业教育,我就想到了我曾经看到的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
有一次我去一个工厂参观,那里面有好多学徒工呢。
我就看到一个小伙子,也就十几岁吧,正在那认真地摆弄着一个机器零件。
我就在旁边观察他,嘿,他那专注的劲儿啊真挺让人佩服的。
他一会儿拿起扳手拧一拧,一会儿又拿起卡尺量一量,感觉特别专业。
后来和他一聊才知道,这孩子就是通过职业教育进来的。
在德国啊,职业教育那可是相当受重视的。
他们不会觉得只有上大学才是有出息的路,而是早早地就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方向去学习、去实践。
这些孩子们在学校里就能学到实实在在的技能,而且还有机会去企业实习呢。
就像我看到的那个小伙子,人家通过职业教育,早早地就掌握了一门手艺,未来工作根本不愁啊。
想想咱这儿啊,有时候大家都一股脑地往高考那条路上挤,好像不上大学就没出路似的。
其实看看德国的职业教育,咱是不是也能得到点启示呀?
不一定每个人都得走一样的路嘛,咱也可以给孩子们多一些选择,让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发展。
哎呀,希望我们也能多学学人家德国,让职业教育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让更多的孩子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开开心心地生活和工作呀。
这就是我从德国职业教育里想到的,嘿嘿,可能说的不一定全对,但确实是我的真实感受哟!。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世界闻名的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欧洲“双轨”教育制度的代表,以其成功的案例充分证明了职业教育对于社会、经济以及个人的重要性。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其主要特点是教学和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技能培训和专业素养,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注重与企业紧密结合。
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离开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也正是这种紧密合作让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在全球范围内都备受认可和推崇。
德国的大量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职业教育的培训计划,为企业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不是单纯的教学,而是与实际生产密切结合,更加强调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职业教育的实战性和实用性,培养更多高级技能人才,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注重职业认证和技能评估。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以实际能力为评估基础,特别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身份认证,这为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在各行各业中都享有较高的声誉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德国的职业学校不仅仅是“学校”,更是具有职业技能培训和身份认证功能的机构。
德国漫长的职业技能认证过程,可以使职工在多年职业生涯中不断增长自身技能和知识,为其职业生涯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潜力,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这可以启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更加注重职业认证和技能评估,建立起职业技能认证与培训制度,提高职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进一步推广我国的职业技能认证制度。
最后,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注重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不仅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还着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德国职业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来制订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符合自己个性特点和职业发展方向的职业技能培训方案,同时也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德国作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大国,其职业教育体系一直备受关注。
与中国相比,德国的职业教育具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借鉴的地方,有助于提高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和质量。
本文将重点围绕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展开讨论。
一、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德国的职业教育除了教授专业知识外,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
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实际工作任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还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创新实践解决问题和提高技能水平。
这种注重实践和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具有借鉴意义,我们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三、多元化的职业教育路径在德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职业教育路径,包括技工学校、行业学院等。
不同的职业教育路径都注重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培养,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这种多元化的职业教育路径对我国的职业教育也有启示意义,我们也应该加强对不同职业教育路径的发展和建设,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
四、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在德国,职业教育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并且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尊重。
德国的职业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工人和技术人才,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
这种社会地位和价值的观念对我国的职业教育也有启示意义,我们也应该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倡导和支持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道路,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和借鉴的地方,包括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多元化的职业教育路径、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价值等。
我国应该不断借鉴和吸收德国的职业教育经验和模式,不断提升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和质量,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和工匠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德国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和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和启示近年来,职业教育在德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德国政府为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制定了宏伟的规划,在经济和教育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今天,德国的职业教育拥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为国家和社会制定了明确的方向。
第一,德国职业教育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教育体系。
这一体系将全部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以及所有专业性机构,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了和谐、有序的工作关系,从而产生了迅速发展和强有力的教育效果。
此外,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统一的考试制度,建立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专业课程,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二,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从中学开始,学生开始接触实际的技能,学习职业技能,逐步提高职业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职业技能教育的社会服务,提供了职业技能的实践训练。
第三,德国政府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实施了大量政策性措施,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重视职业教育的宣传,发布了大量的宣传材料,增加了学生对职业教育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进步。
综上所述,德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在职业教育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同时,德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能缺乏、就业压力等问题。
兴趣素养低,实践能力欠缺也是职业教育中的一大障碍。
应该加强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改善实践环境,加强丰富兴趣素养,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因此,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是要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健全各级职业教育机构,提升职业教育的素质,完善和改进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改善就业环境,提高技能水平,推动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才能有效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 国教 育 体制将 高 等教 育也 分为两 大块 。一 块 为普 通 大 学 教 育 , 程 涵 盖 了教 育 、 乐 、 术 、 课 音 艺 宗
教 、 学研 究 、 科 医学 等 领 域 , 主要 培 养理 论 型 研 究 人
要 目的之 一 , 是 为 国家 多 培养 合 格 的 实 用 技术 人 就 才, 而实 现这一 目标 的措 施 之一 就 是 双 元 制 的 职业
中 图 分 类 号 :G3 l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8—3 1 ( 0 1 0 10 1 1 2 1 ) 3—0 5 0 4—0 3
目前在 西方 国家 中 , 论理论 还是 实践 上 , 国 无 德 职业教 育都 领先 于其 他 国家 。其 理论上 的 独创性 与
第 3期
刘 淑 娜 等5
领 域得 到 强 化 后 , 课 程 的针 对 性 和 应 用 性 更 强 。 其 举 例来 说 , 企业 管理 课 程 虽 说 在 许 多 大学 和 高 职 院
校 里 同时开 设 , 高 职 院校 课 程 往 往 因其 更 有 针对 但 性 和 实践性 而 备受 企业欢 迎 。高 职 院校 的学 生不 经 过社 会 实践是 不 能毕 业 的 , 因此 这 些 院 校 同 社 会 的 联 系 也 就更加 密 切 , 业 生 动 手 能力 也 更 强 。我 国 毕
我 国现 阶 段 的 初 、 级 职 业 技 术 学 校 。 如 果 职 业 学 中
校 的毕业 生还 有 兴趣 继 续 深 造 , 选 择 高 等职 业 学 可 校, 接受 更 系统 的理论 和专 业技 能培 训 , 即人们通 常 所 说 的 F 高 等专 科 院校) H( 。
式都 有不 少值 得我们 借鉴 之处 。
Vo _ l NO 3 【3 .
A ug t2 1 us 01
德 国职 业 教 育 体 制 的 启 示
刘 淑娜 , 徐 军
( 州牧 业 工程 高等专科 学校 质 量检 测与 管理 系, 南 郑 州 4 0 1 ) 郑 河 5 0 1
摘 要 : 国 职 业 教 育 最 显 著 的 特 点 是 二元 制 , 德 即学 校 和 企 业 紧密 结 合 。 手培 养 社 会 所 需 各 类 中 低 端 技 术 人 才 。其 中 , 联 政 府 不 但扮 演 了 政 策 制定 人 的 角色 , 且 也 扮 演 着 学 校 和 企 业 联 合 培 养 人 才 的 协 调 人 角 色 将 德 国 职 业 教 育 同我 国 而 职业 教 育 进 行 比较 , 管 两 国 的体 制 大 同小 异 , 内涵 却 有 较 大差 异 尽 但 关 键 词 : 国职 业 教 育 ;二元 制 ;教 育 体 制 ; 资 ;实 训 教 员 德 师
1 德 国职 业 教 育 的概 况
德 国职业 教育 起 步 于 上世 纪 6 0年 代 。由 于 战
在 中国人 传 统 理 念 中 , 职业 教 育 似乎 都集 中在
手 工技 艺上 , 烹饪 、 如 缝纫 、 护理 、 字和理 发等 服务 打 行 业上 , 具有 过 去人们 通 常所说 的“ 下九流 ” 道 , 味 因 而被很 多人所 轻视 。实 际上 , 国职 业 教 育所 提 供 德 的课程 要远 比我们想 象 的丰 富 , 理论 发展 也更 全面 。 除 了前 面提 到 的各 种 实 用课 程外 , 业 院校 还 提供 职 许 多专 业理论 课 程 , 面 地 培 养 和提 高 学 生 的基 本 全
高级职 员 , 或成 为政 府 公 务 员 等 各 门类 的高 级 实 用 性 人才 嘲 。
些 大企 业从 德 国进 口的高 技 术设 备 , 方 企 业 派 德
来 的安 装 人 员往 往都 有高 职教育 的 背景 。许 多在 华 德资 企 业 中的德 方 技 术 人 员都 是 F 毕业 的 , H 由此 可见 职 业教 育在 德 国教育 中 的地位 。由于高 职 教育
上是 一致 的 。为加 强 职 业 教 育 , 州 教育 主 管 部 门 各 规定 , 生在 初 中阶段 即开 始分 流 , 学 除一 部分 学生 通 过 正常 途径 在 完 成 初 中教 育 后 继 续 进 入 高 中 学 习
实践性 的完美结 合 , 为经 济 的可 持 续 发展 提供 了大 量 专业 技 能人才 , 为推 动德 国经 济腾 飞 , 成 成为世 界 经济大 国的强大 动力 , 堪称 教育史 上最 辉煌 的成 就 。
2 德 国 职 业 教 育 的 宗 旨与 实践
德 国高 职 教 育 的宗 旨 , 府 对外 学 术 交 流 中心 政 ( AAD) D 是这 样解 释 的 :快 速 为学 习者提 供 一 条 就 “
业 的途 径 。学 习过 程 结 合 实 践 教 学 ; 课程 有 高度 规
划 性及 采取 小 班授 课 ; 程 需 考 核 并 且 专业 实践 必 课
质 的劳 动者 , 成 了摆在 教育部 门 面前 的重 大 课题 , 就 职业 教育 就是 在这种 背景 下发展 起来 的 。 德 国原材 料 匮乏 , 国除泥 煤储 量较 为丰 富外 , 全 其 他工 业 所需原 材料 大都 靠进 口。在 这样 一个 高度 依 赖外 来 原料加 工 并 再 出 口的 国家 , 立 技 术优 势 建 必然 成 为立 国之 本 。 因此 , 国教 育 体 制 改 革 的重 德
和社 会服务 等 许多行 业 。高 等教 育理 念在 职业教 育
收 稿 日期 : 0 l O —2 21— 2 5 基 金 项 目 : 南科 技 厅软 科 学研 究 计 划 项 目( 2 4 0 5 0 O 河 O7o40l) 作 者 简 介 : 淑 娜 ( 9 6一 ) 女 , 南巩 义 市 人 , 教 授 , 士 。 刘 15 , 河 副 学
素 质 。 从 这 一 点 看 , 们 对 职 业 教 育 的 理 解 远 较 我 他
争创 伤等 原 因 , 国企 业 缺 乏具 有 熟 练 技 能 的劳 动 德 者 , 得不 从 土耳其 和南 欧诸 国大量 引进外 籍 工人 , 不 这种 现 象一直 持 续 到 7 O年代 中后期 。但 仅 仅依 靠 外籍 劳工 来维 持本 国经 济发 展 毕 竟 不是 长久 之 计 , 也容 易诱 发社 会矛盾 。怎 样为企 业 提供具 有较 高素
须 同就 业结 合 起来 ; 专业 课程 精干 , 不等 于说 放 弃 但 理 论 教 学及 学 术研 究 ; 术 研 究 主 要 是集 中 在 实践 学
教 学 方 面 ”[ 。 3 ]
1 0 0多所 , 校 人数 已达 2 8 40 在 0 7万 人[ 。高 等职 业 6 ]
教育 院校 2 0 0 9年 达到 1 8 1 4所 , 校生 人数 已” 上 在 从 世纪 9 O年代 末 的 1 7万人[ ‘ 1 7‘ ] 增加 到 2 0 0 9年 的 9 0 0
多万 人, 这 几 年 经 过 扩招 , 数 会 更 多 。从 整 体 , [ , 人
上看 , 国职业 教 育 发 展 速度 并 不 慢 , 仔 细 观 察 , 我 但
这 些 话 简 单地 理 解 , 是 职业 教 育 方 方 面 面要 就 紧紧 围绕 着 就业 。在 这个 过 程 中 , 双 元 制 ” 培养 “ 的 模式 , 即指 职业 教 育要跟 企业 相结 合 、 学校 要与 企业 相互分工 , 理论 要 与 实践 紧 密 联 系 的 模式 就脱 颖 而
毕 业 生 , 比普 通 大学 毕 业 生 更 容易 找 到 适 合 于 自 要
己 的工作 , 高职 院 校在 学 生 及 家 长 心 中有 着 很 高 的 地 位 。德 国 目前 有 大学 9 7所L 、 等 专科 院校 1 0 1 高 ] 5 所 左 右 , 等 职 业 院 校 约 占 高 校 总 数 的 6 ]高 1
第3 1卷第 3 期
2 0 1 1年 8月
郑 州 牧 业 工 程 高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u n lo h n z o o l g fAn ma s a d y En i e r g o r a fZ e g h u C l e o i lHu b n r g n e i e n
们深刻 , 采用 的 手段 也先进 得 多 , 不是 仅为解 决青 绝
年 人 的 就 业 而 设 立 的 。鉴 于 此 , 会 上 对 职 业 教 育 社
的歧 视也就 小 得多 。上 至政府 公 务员 、 业职 员 、 企 下 至厂矿 工程 师 和管 理 人员 等 , 多都 是 通 过 职业 教 很 育培 养 出来 的 。
教育模 式 。
才 。另一块 则 为高 职 教 育 , 主要 为 社 会 培养 较 高 层
次 的应 用 型人 才 。课 程 涵盖 了工 程技术 、 融 、 筑 金 建
德 国教 育 归 口于 各州 政 府 , 策也 由州 政府 制 政
订 。但 各 州在 发展 职 业 教育 方 面 , 以说 目标 基本 可
一
业 院校 里教授 普 通文 化 和专业 理论 课 的师资 称为 职 校 教师 。采用 这 种“ 元 制 ” 式 , 双 模 经过 初 级 和 中 级 职业 培训 , 学生 经过 理论 和 实践 两个方 面 的训练 , 使
让他 们 成为 比技 术工 人高 一个 层次 的技术 员 。而 高 级 职业 培训 的 目标 , 旨在 使 他 们 具有 广 泛 的专 业 则 知 识和 跨专 业 的合 作 能 力 、 理 能 力 和面 向 国际 的 管 职 业资 格 。他们 毕 业 后 或 成 为企 业 工 程 师 , 成 为 或
出了。
从办 学指 导思 想 到课 程 实 践 环 节 同德 国相 比, 有 又
较大差 距 , 主要 的有 以下诸 方 面 。 最 3 1 办 学指 导思 想 德 国职 业 教 育 虽说 也 是 培 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