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网络学习-课程设计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夏秋冬主题活动的设计意图
大班的幼儿的年龄特点:
1、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学前后期的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他们不但爱问:"是什么?"还想知道:"怎么来的?""什么做的?"儿童还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月亮会跟着我走?鱼儿为什么能在水里游?""电视机里的人怎么会走路、说话?"有的儿童喜欢把玩具拆开探索其中的奥秘。儿童开始对自然现象的起源和机械运动的原理等产生兴趣,渴望得到科学的答案;
2、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5、6岁的儿童开始能从内在的隐蔽的原因来理解各种现象的产生。例如,在解释乒乓球从倾斜的积木上滚落时说:"乒乓球是圆的。积木是斜的,球放上去就会滚。"说明儿童已能从客体的形状与客体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即"圆"与斜"的关系中寻找乒乓球滚落的原因。但由于周围现象中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即使到了5、6岁,儿童对不同现象中因果关系的理解水平也不可能一致,而且对日常生活中所不熟悉的复杂的因果关系也还很难理解;
3、能根据周围事物的属性进行概括和分类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5、6岁儿童开始能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初步的概括分类,如把人们饲养的身上有皮毛、四条腿的猫、兔、猪归为家畜类。然而,由于受知识、语言、抽象概括水平的制约,这一阶段的儿童对类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初级的、简单的,还不能掌握概念全部的精确含义,缺乏进行高一级抽象概括的能力。因此,儿童在概括归类时难免会出现一些概念外延上的错误,例如,有的儿童只能把家畜、家禽概括为动物,而把昆虫排斥在动物之外。
结合这些年龄特点,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对自然现象风、雨、云、雷非常好奇,但由于各方面因素,幼儿对它们的关注非常有限,而且他们的认知经验较为单一,无法对自然现象有较深的认识。其次根据幼儿容易遗忘的特点,开展关于四季的讨论有着必要性,在讨论中,幼儿可以比较认识四季的不同特征。在感知不同季节的气温、衣着、游戏、植物的变化特征基础上,使孩子了解四季轮换的顺序与轮回的概念。因此我们将春夏秋冬做为主题,在这一主题让孩子亲近大自然,通过观察和了解风、雨、雷等自然现象,感受天气的变化,理解四季和人们的关系、及四季轮换的顺序,激发孩子的观察和探索自然现象的原因和兴趣。
探索型主题活动:《雨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1、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了解“蒸发”、“雨是怎么形成的”等科学现象。
2、培养幼儿大胆的表达、操作及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
3、了解雨与人们的关系。
教学准备:雨声的Mp3音乐、玻璃杯、玻璃片、酒精灯、烧杯、火柴等实验用具等,课件《小雨点旅行记》。
教学过程:
一、播放雨声的Mp3 音乐,引导幼儿听一听并说一说是什么声音。
师:听,什么声音?(下雨啦)
二、讨论:
1、你喜欢雨天吗?请说说理由
2、那你想过如果没有雨的话,会怎么样吗?
(喜欢下雨,下雨可以净化空气、可以灌溉庄稼、花草树木)
(不喜欢,如果雨下大了会造成水灾、泥石流等灾害)
教师小结:虽然雨天会给我们出行带来不便,但小树在雨水中长大,种子在雨水中发芽,雨水是空气清新,连马路在雨水中洗过也会变得干净……自然界万物都少不了雨水。
三、欣赏故事《小雨点旅行记》
1、雨水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幼儿猜测)
2、教师播放课件,请幼儿欣赏。
3、教师:小雨点想干什么?是谁帮助了它?它先落到了哪里?遇见了谁?后来小雨点还去了哪些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小雨点是怎么回到自己的云房子里的?
4、教师再次播放课件,请幼儿欣赏。
四、小实验:雨从哪里来
1.教师:雨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教师将热水倒入杯中,引导幼儿观察产生的现象(水蒸气向上蒸发)。
2.教师再将玻璃板盖住杯口,引导幼儿观察产生的现象。(水蒸气在玻璃板上形成的小水珠,小水珠变成水滴落在杯子里)
教师小结:原来地上的水受到了太阳公公的照射,热得受不了,就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中去了,在空中它们又碰到了风哥哥,风哥哥对着这些水蒸气吹气,他们就觉得冷了,然后就变成小水珠落到地上来了!这样就形成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