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英汉构词法对比语言学综述

英汉构词法对比语言学综述
构词的主要方法,通过去掉名词词 汇中被误认为的后缀的方式来构成新的动词。比如: Editor(编辑人)—to edit(编辑) Peddler(小贩)—peddle(叫卖)


Beggar(乞丐)—to beg(乞讨)
二.汉语中特有的构词法
重叠法是汉语中最常见的构词法之一,在汉语中,各类 的实词都可以被重叠起来使用,在表达中一般外表说话 人的某种情感意义,主要起到了描写的作用。除此之外, 叠音的使用还可以使音韵更和谐,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 力。其中词汇的重叠分为部分重叠和完全重叠,其重叠 的类型也分为AA型,比如:慢慢、爸爸。ABB型,比如: 笑嘻嘻,阴森森等。AAB型,比如:毛毛雨、悄悄话。 ABAC型,比如:慌里慌张、傻里傻气等。AABB型,比如: 研究研究、讨论讨论。


在汉语中,形容词的词性虽未改变,但它确实可以充当名词的角色,作 句子的主语。比如: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谦受益


(3)穷则独善其身
四、缩合法

缩合法是把词或词组缩短,去掉词的某一部分来构成新词的构词法, 缩合后的词的含义一般不会发生变化。英语中常见的缩合形式为词 头字母的缩合,一般情况下,用大写形式。比如: 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在汉语中,这种构词形式被称为“补充式”合成词。比 如: 打开、推翻、改正、降低、完成、看透、推翻、淋湿 等
5.noun+adjective:worldwide,taxfree,waterproof,airtight,fire proof, bulletproof, airsick,

二、合成法

四、缩合法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是一种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比英语和汉语语言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来寻找两种语言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这项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和交流。

首先,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差异。

英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例如英语是主谓宾语结构,而汉语是主谓宾结构。

此外,两种语言的词汇也有很大的差异。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

其次,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学习和教授英语和汉语。

通过对比研究,人们可以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和学习。

例如,通过对比英语和汉语的语法差异,人们可以找到学习英语的难点,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克服这些难点。

此外,英汉对比研究还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学习和掌握多种外语。

通过对比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加灵活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然而,英汉对比研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这项研究需要研究者具备较高的语言学知识和研究能力。

其次,由于英
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较大,研究者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对比研究。

最后,英汉对比研究只是研究语言差异的一种方法,它并不能完全代表两种语言之间的全部联系。

综上所述,英汉对比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比较研究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促进语言学习和教学,以及跨文化交流。

尽管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但这项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本文对我国百余年来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进行了概述。

阐述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性质和范围,回顾了我国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讨论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宗旨和目的,论述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标签: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性质范围宗旨目标理论方法一、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性质和范围语言的对比研究又称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或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

”[1](P4)对比分析不同于比较语言学,“比较语言学是历时性研究,它要追溯语言之间的谱系关系;对比分析是共时性研究,它要揭示语言之间的一致性和分歧性——尤其是分歧性。

但是为了说明问题,对比分析有时也不能不谈词源和语言的某些历史演变”[2]。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作为对比语言学的一个方面,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的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将其研究结果应用于其他相关领域。

在揭示其异同及其产生原因时,也会涉及到两种语言的历史演变。

根据索绪尔对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的区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也可分为两大类:微观的研究和宏观的研究。

微观的研究包括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内部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子、段落、语篇和语法等的对比研究;宏观的研究是从社会文化心理等外部因素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的对比研究。

二、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国内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可追溯到1898年出版的《马氏文通》。

该著作虽然被后来的许多学者贬斥为“模仿”之作,但作为第一部在对英汉语言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写成的中国语法著作,拉开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序幕。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一任会长刘重德把中国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分为三个时期。

[3]第一时期从1898年到1949年。

这一时期,马建忠、黎锦熙、吕叔湘、王力、高名凯等语言学家都曾对英汉语言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汉语有别于英语的特点。

英汉语句法对比综述

英汉语句法对比综述

2002019年14期总第454期ENGLISH ON CAMPUS英汉语句法对比综述文/杨梓悠三、英汉语句型结构对比研究现有的英汉语句法对比研究相关论文中,大部分主题为句型结构的对比,原因是学者们认为英汉语句型结构差异是英汉语句法差异的直接体现。

以下将归纳总结相关研究,分为句型结构对比的论述和句型结构对比与翻译两个方面。

最早进行探索的王寅(1998)将语言归纳成完整的核心句型,表示英汉语都能从这核心句型中提取要素组合成各自的基本句型,但汉语基本句型变化比英语多。

丁志斌(2014)等学者研究SVO结构,指出中西文化交融促进英汉语相互渗透,导致英语逐渐从SOV类型的语言向与现代汉语相同的SVO语言转变。

针对部分为对比而对比的句型研究现象,邵志洪(2001)使用文献法论证英语句子体现“末端重量原则”,但汉语中不存在“重量”方面的“原则”。

这表明不能以英汉语言对比的结果决定“重量原则”,而应该按照句子本身信息分布的规律决定。

王炳炎(1999)首先系统对比英汉语被动句,得出的结论是英汉语的被动结构是相同的,但汉语的“被”除了做介词和被动标记,还等于英语by 的作用。

后来于秀金(2004)等学者们以此为基础深入研究。

研究结论均提出掌握英汉语共同的施事和受事移动规律有助它们的相互转换。

此外,认知语言学被运用说明英汉语句型的认知理据。

如刘世英和曹华(2006)以顺序象似原则和距离象似原则作为理论框架,比较英汉句子的词序象似性。

邓云华(2008)等学者结合类型学和语法化理论的角度研究英汉关系分句,认为两者语法化路径出现差异的原因是英语关系分句语法化的主要机制是概念隐喻,而汉语关系分句语法化的主要机制是对称类推。

上述研究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从句型结构的对比探寻中西方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和传统文化对其的形成影响和制约作用。

即英汉语句型差异体现中西方人的认知差异,而这种差异则直接影响句型结构差异。

部分学者选用其他理论依据,体现认知语言学并不是唯一的理论框架。

英汉语言对比实验总结汇报

英汉语言对比实验总结汇报

英汉语言对比实验总结汇报
在英汉语言对比实验中,我们团队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发音等方面的差异,对英汉语言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比较。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总结汇报。

首先,在语法方面,我们发现英语的语法结构较为规范和严谨,句子结构相对固定。

而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灵活,句子的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另外,英语中有时态、语态等语法要素的变化,而汉语则通过词语的使用来表达时间、主语、动作等概念。

其次,在词汇方面,英语词汇量较大,词汇种类繁多。

英语中往往会使用多义词和同义词来丰富表达,使得语言更加丰富多样。

而汉语则更注重词语的精准和准确,通常用具体的词语来表达意思,避免歧义。

此外,在发音方面,英语的发音规则相对统一,语音重音规律性强。

而汉语的发音相对复杂,存在四声、儿化音等独特的音韵特征。

因此,对于非母语人士来说,学习汉语发音可能会更具挑战性。

另外,我们还发现英汉语言之间存在一些文化差异。

英语包含了大量的习语、成语和文化引用,而汉语中则包含了大量的成语和文化典故。

这些差异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英汉语言的语法、词汇、发音以及文化等
方面的差异,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两种语言的特点和特色。

这将对我们的语言教学和翻译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了解英汉语言的差异和共同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沟通。

同时,对于学习英语和汉语的人来说,了解两种语言的对比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种语言。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技术介绍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技术介绍
特点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具有跨语言、跨文 化、跨学科的特点,旨在促进语言学 习和教学、翻译研究、跨文化交际等 领域的发展。
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旨在探究英语和汉 语的内在规律和特点,理解两者之间 的异同,为语言学习、教学、翻译和 跨文化交际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意义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 语言的认知和理解,促进跨语言学习 和教学的发展,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 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加深对语言与文 化关系的认识。
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英汉词法进行自动分类、聚类和预测,进一步揭示英汉词法的内在联系和演化规律。
拓展应用领域促进跨语言交流与合作
将英汉词法对比研究成果应用于翻译、语言教学、跨文化交流等领域,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理解 和沟通。
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与启示
01
丰富和发展语言学理 论
通过英汉词法对比研究,不断丰富和 发展语言学理论,完善语言学体系, 推动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英汉构词法对比
英语构词法
英语主要通过合成、派生、转化等方式构词,如“blackboard”由“black”和 “board”合成,“unhappy”由“happy”加上否定前缀“un-”派生。
汉语构词法
汉语主要通过音节组合、语素组合等方式构词,如“桌子”、“椅子”等,也有些是通 过比喻、借代等方式形成的成语,如“掩耳盗铃”、“画蛇添足”等。
未来研究方向
01
深入挖掘英汉词法的共性与差异
通过对比研究,进一步揭示英汉词法的共同规律和各自独特的特点,为
跨语言交流和翻译提供理论支持。
02
拓展对比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不仅局限于常见词汇的对比,还应扩大到习语、短语、句子等更广泛的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和构想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和构想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和构想英汉对比研究是一种探究英语和汉语之间异同的研究方法,对于语言学、翻译学、跨文化交际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英汉对比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方法、成果和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构想。

通过了解英汉语言的异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背景,为翻译、国际交流、语言教育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与此同时,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英汉对比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的异同,为翻译学、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介绍英汉对比研究的主要发展历程、研究现状、方法、成果和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构想。

英汉对比研究的起源和背景英汉对比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英语和汉语之间的翻译。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汉对比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到语言学、翻译学、跨文化交际等多个领域。

英汉对比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平行语料库研究、对比分析、翻译研究等。

其中,平行语料库研究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对大量英汉平行语料库进行分析,探究两种语言的异同。

对比分析则通过对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结构、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对比,揭示两种语言的本质特征。

翻译研究则从翻译实践和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的翻译过程和结果。

英汉对比研究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语言学领域,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特征和演化过程。

在翻译学领域,英汉对比研究可以为翻译理论和实践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指导,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跨文化交际领域,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种文化及其语言表达方式的异同,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英汉对比研究仍面临许多挑战,例如语言差异巨大、语料库资源有限等。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研究者们需要加大力度搜集整理英汉平行语料库资源,同时采用先进的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分析。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发展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发展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发展综述【摘要】汉语和英语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中国人和英美人在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模式、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等都有不少差异,因而两种语言也大相径庭。

开展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方法,是促进翻译学应用理论建设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语言研究的一种新途径。

【关键词】汉语;英语;英汉语言对比研究1. 对比语言学的起源语言的比较研究源于历史比较语言学,当时的研究旨在发现语言之间的历史演变和亲属关系。

现代对比语言学是从美国和欧洲发展起来的。

20世纪初布拉格学派有不少语言学家对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感兴趣。

1941年美国语言学家B.L.Whorf在《语言与逻辑》(language and logic)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contrastive linguistics这一名称。

后来的语言学家进而从事于不同语系的语言之间的对比,旨在发现语言间的相同相异之处,得出了规律性的理论。

我国语言学界目前谈论得比较热烈的英汉语比较的话题也是这种类型的研究。

据杨自俭、李瑞华1990年合编的《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我国最早的英汉对比研究大概应从严复的《英文汉沽》算起。

2. 英汉语言对比对比研究的发展现状自严复的《英文汉沽》后,1898年马建忠著成了《马氏文通》——我国第一部语法专著,以后有黎锦熙、赵元任、王力、高明凯、吕叔湘、林语堂等,他们都对汉外对比做出了重要贡献。

尤其是赵元任和吕叔湘在英汉对比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吕叔湘(1942)明确提出:“只有比较才能看出隔着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

”并在书中“把汉语同印欧语尤其是英语作了画龙点睛式比较”(王菊泉,1998)。

1977年他发表了《通过对比研究语法》的著名演讲,第二年亲自招收了我国第一个英汉对比语言专业的硕士生,应该说,英汉对比研究作为一个学科在中国正式诞生了。

1994年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英汉语比较研究已迈上一个新台阶。

英汉对比研究参考文献

英汉对比研究参考文献

英汉对比研究参考文献一、引言1.1 背景介绍英汉对比研究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比较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探讨两种语言的特点和结构。

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语言教学、翻译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对比研究的参考文献进行综述,总结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主要成果,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2.1 英汉语言的差异英汉语言在词汇、语法、句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在词汇方面,英语中的同一个词可能有多个不同的意思,而汉语中的一个词通常只有一个意思。

在语法方面,英语倾向于使用动词来表达动作,而汉语则更注重名词的使用。

此外,英语的句子结构较为灵活,而汉语更加注重语序的规范性。

2.2 英汉语言的相似之处尽管英汉语言存在差异,但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例如,在词汇方面,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并且都具有复数形式和时态变化。

在句法方面,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主语、谓语、宾语等基本成分,并且都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

2.3 英汉对比研究的应用英汉对比研究在语言教学、翻译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对英汉语言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和用法,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

在翻译方面,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翻译人员更准确地理解和转化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流方面,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和交流方式。

三、研究方法3.1 文献调研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英汉对比研究的参考文献进行综述。

文献调研是研究方法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地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可以全面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2 数据分析本文对收集到的参考文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整理。

通过对文献中的观点、研究方法和结论进行比较和总结,可以得出相关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发展趋势。

3.3 结果总结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英汉对比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应用进行了总结。

英汉语言特点对比-综述

英汉语言特点对比-综述

英汉语言特点对比(综述)(接第二周)《中国人的气质》---上海三联书店1,面子2,节俭3,勤劳4,礼节5,漠视时间6,漠视精确7,误解的才能8,拐弯抹角9,灵活的固执10,智力混沌11,精神麻木12,轻视外国人13,缺乏公共精神14,保守15,漠视舒适和便利16,生命力17,忍耐和坚韧18,知足常乐19,孝顺20,仁慈21,缺乏同情心22,社会台风23,相互负责和遵纪守法24,相互猜疑25,缺乏诚信26,多神论,泛神论,无神论Chinese characteristics:1, face 2, economy3,industry 4, politeness5,the disregard of time 6, the disregard of accuracy7,the talent for misunderstanding 8, the talent for indirection 9,flexible inflexibility 10,intellectual turbidity11,the absence of nerves 12,contempt for foreigner13,the absence of public spirit 14,Conservatism15,indifference for comfort and convenience16,physical vitality 17,patience and perseverance18, content and cheerfulness 19,filial piety20,benevolence 21,the absence of sympathy22, social typhoons23, mutual responsibility and respect for law24,mutual suspicion25, the absence of sincerity26,polytheism, pantheism, atheismTen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Chinese Cultures English认知型ChineseDifference I中国-儒家-关注现实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仁,义,礼,智,信”“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忠孝”“三纲”西方-崇尚自然“知识就是力量。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篇一: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英汉句法现象对比研究与翻译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其中英汉句法差异是英汉翻译的难点之一,也是影响翻译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语言的句法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来探索翻译的技巧。

关键词:英语汉语句法现象翻译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and Translation Abstract: English and Chinese possess so many differences in syntax structure, which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as well as on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ranslation quality. The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syntax structures, in order to seek better ways in translation.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contrastive study; translation 0. 引言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载体,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的两大语言,各代表着东西方的两种文化。

由于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时,虽然语法和词汇用对,但常出现一些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主要是英汉句法结构不同表达的语用失误。

因为英语和汉语在很多方面完全不同,中国语言学家喜欢按照文化背景差异分析两者的不同。

中国学者陆国强教授写的关于英语和汉语的《语义结构对比分析》一书,从语义方面比较英语和汉语。

第一节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第一节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Five Types of Basic Sentence Patterns
❖ 1. S+V ❖ The telephone rings ❖ The baby cried. ❖ 2. S+ V+P ❖ She is a student. ❖ The desk feels smooth. ❖ 3. S+V+O ❖ The news surprised me. ❖ We study English. ❖ 4. S+V+Oi+Od ❖ John gave Mary a mobile phone. ❖ I sent him a letter. ❖ 5. S+V+O+C ❖ She painted the door green. ❖ We call a computer an electronic brain.
例3:他不来,我不去。 If he won’t come here, I’ll not go there.
例4:不知苦中苦,哪知甜中甜? If you have never tasted the bitterness of gall, how can you know the sweetness of honey?
题突显”结构
主语突显结构:指主语和谓语这两个语法成分 是句子的基本结构,句子中通常要有主语— 谓语的。
英语句子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语不可缺少, 谓语动词是句子的中心,两者强调协调一致。 因此,英语句子主次分明,层次清楚,严密 规范。英语句子的主谓结构可归纳为五种基 本句型。
英语的基本句型及其变体
❖ 1. 基本句型 ❖ 2. 变体 ❖ 2.1 变式 ❖ 2.2 扩展 ❖ 2.3 组合 ❖ 2.4 省略 ❖ 2.5 倒装

英汉语言对比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综述

第五章物称与人称
• 一、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汉语常用人称 主语 • 1.what has happened to you? • 你出了什么事啦? • 2 .An idea suddenly struck me. • 我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 • 3。
第六章被动与主动
(1) 本合同用中文和英文写成。 The contract shall be writte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2) This contract is hereby made and entered into by and between A and B on July 3,2011 in Guangzhou, China on the basis of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and through amicable consultation. 下列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于 2011年7月3日在中国广州订立本合同。
第八章抽象与具体
• 一、抽象思维被认为是一种高级思维,是 文明人的一种象征 • He discussed greatness and excellence. • 他探讨了伟大和杰出的涵义。
第九章:间接与直接
• 英语比汉语更多使用委婉、含蓄、和迂回 • 1.委婉(euphemism)用比较间接的方式谈 不宜直言的人和事。 • Pass away , be with god, go to one’s Maker,逝世, 作古,驾崩, • Go to the restroom 上厕所 • Strategic withdraw (defeated) 战略撤退 • Prison officer 监狱看守 member of the oldest profession

英汉存现句对比研究

英汉存现句对比研究

英汉存现句对比研究在英汉语言中,存在很多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语法和词汇上,也反映了两种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本文将对英汉语言中的存现句进行对比研究,体现两种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

什么是存现句?存现句(Existential Sentence)是指表达存在事实的句子。

它们强调存在或出现的东西,并明确说明其实体或实际性质。

例如:“这里有一本书。

”或“那里没有人。

”这些句子中,都表达了关于某个物品或人的存在或缺席的事实。

英语中的存现句英语中的存现句通常由there或it引导,后接动词be和所需的名词或形容词短语。

例如:“There is a book on the table.”或“There are no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在这些句子中,there或it并不是指具体的物体,而是用来引导这些存在或缺失的事实。

这些句子通常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很常见。

此外,英语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存在句式,即倒装句。

倒装句将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用以强调谓语动词。

例如:“On the table lies a book.”或“In the garden sung several birds.”在这些句子中,谓语动词(lies和sung)在主语之前,以强调物品或动作的存在。

汉语中的存现句一般由“有”、“是”等词语引导。

例如:“桌子上有一本书。

”或“这里是一个公园。

”在这些句子中,“有”和“是”都是表示存在的词语,强调事物的实在性。

汉语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存在句式,即“在……之中”的结构。

例如:“在树丛之中藏着一只小鸟。

”或“在书本之中沉浸着一位读者。

”这种结构通常用于强调物品或动作的存在,同时也涉及到一个场景的描述。

从上述的例句中,我们可以发现英汉两种语言的存现句在表达方式上略有不同。

例如,在英语中,“there is”和“there are”常用于表示有或没有,而这种说法在汉语中不太常见。

相反,在中文中,“有”和“是”这两个词在表达实在性时更加常见。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01
词性变化
英语有丰富的词性变化,而汉语 则没有,这导致英汉互译时需要 灵活处理。
句子结构
02
03
时态和语态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而汉语则更加灵活,强调意合而 非形合。
英语时态和语态表达丰富,而汉 语则通过语境和时间副词来表达 时态和语态。
04 句子结构对比
英语句子结构特点
主语+谓语+宾语
汉语词汇特点
汉语词汇相对稳定
与英语相比,汉语词汇的变化相 对较小,一些古老的词汇在现代 汉语中仍广泛使用。
语义内涵丰富
汉语词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内涵和意象,如成语、谚语等, 这反映了汉语表达的深刻性和形 象性。
新词创造有限
相对于英语,汉语新词的创造速 度较慢,一些新出现的词汇往往 是通过已有的词汇组合而成。
英汉文化背景差异对比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英语文化强调个体和独立,而汉语文化强调整体和关联。这种差异在语言中表现为英语更注重第一人称和个体视角, 而汉语更注重集体和整体视角。
竞争与和谐
英语文化强调竞争和个人实现,而汉语文化强调和谐与人际关系。这种差异在语言中表现为英语更直接和竞争性的表 达方式,而汉语更注重委婉和协商性的表达方式。
04
英语常用复杂句型,如复合句和从句,以表达复杂的概念和逻辑关系。
汉语语言特点
01 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主要通过词汇和语 境来表达意义,较少依赖形式变化。
02 汉语强调主题和述题的完整性,句子结构 较为灵活。
03
汉语中常用主动语态,强调动作的施事者。
04
汉语常用简单句型,如短句和流水句,以 表达简洁明了的语义。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目录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摘要:本文是对英汉对比研究进行综述。

文章首先阐述了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异同,继而回顾了我国英汉对比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讨论了英汉对比研究的实用价值以及宗旨和目标,最后论述了对比研究是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对比研究、异同、历史与现状、实用价值、宗旨目标、理论方法正文:近年来,我国与外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国内出现了外语热,而外国也出现了汉语热。

这种局面大大促进了我国的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以及翻译事业,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对比语言学的研究。

人们在外语教学中逐渐认识到,要学好外语,必须了解其特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与母语的特点作比较。

熟悉外语和母语的特点,并加以科学对比,分析其差异的因素,这无疑将有助于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对比”和“比较”在语言研究和语言实践中是经常出现的字眼,常被混为一谈。

其实作为学科,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比较语言学,又称历史比较语言学,是一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放在一起加以共时比较或把同一种语言进行历时比较的学科。

它旨在重构原始语,理清语言之间的亲属源流关系,阐述它们的体系和特质,最终建立其谱系关系,比较语言学的目的主要是求同。

对比语言学属于共时语言学,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作共时的、常为静态的考察和分析,指出它们中各个层次,即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篇章等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点,并努力运用哲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与理论去阐释这些不同之点所产生的根源的学科。

对比语言学的主要目的是觅异。

作为研究方法,“对比”和“比较”是密不可分的,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离不开比较,对各种语言现象的阐释是建立在比较分析之上的。

“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

”要对比必须进行比较,因为“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

所以,“对比”与“比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赖的关系。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样本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样本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摘要: 对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进行了综合性论述, 其中包括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研究的宗旨与目的。

从近百年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中, 归纳了十个重要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对比分析综述一、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1.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英汉语比较研究属于语言学之下的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2.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语言本体或纯语言研究, 也指英汉语本身的层次结构研究,不涉及其它外在因素[1]; 钱冠连称之为”语言实体”的研究[2]; 萧立明称之为”语言符号系统”的研究。

萧立明将语言符号系统总结性地划为十大层次: ( 1) 区别性特征; ( 2) 音位; ( 3) 音节; ( 4) 词素; ( 5) 词; ( 6) 词组; ( 7) 从句; ( 8) 句子; ( 9) 句群; ( 10) 语篇[3]。

第二类为语言综合研究, 即结合社会、文化、心理、国情等外在因素研究语言[4], 钱冠连称之为语言实体附着因素的研究[5]。

从当前所研究的趋势来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的学者们对语言本体和语言综合研究都很重视, 特别是对语言综合研究。

事实上,语言综合研究不但更加符合语言本身的意义和存在,也能够促使人们加深对语言的认识—这种认识包括对语言的发展规律、语言发展规律的生成机制、语言个性与共性的并存、语言发展未来趋势等方面的了解。

3.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首先应该注意三个结合即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相结合个性(差异性、异质性)与共性(普遍性、同一性)相结合。

可是, 以汉语为主体还是以英语为主体的方法论问题,当前暂时还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还是以英语为主体, 以英语语言或语法理论为参照系统作英汉语比较研究。

当然,也还是有强调应以汉语为主体的[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 性 和 分 歧 性 — — 尤 其 是 分歧 性 。但 是 为 了说 明 问 题 ,对 语 法 》 为 标 志 ,英 汉 语 言 对 比研 究 得 以 复 苏 。尤 其 足 改 革
比分 析 有 时也 不 能 不 谈 词源 和 语 言 的 某 些历 史 演 变 ” ] 。
开 放 以来 , 随 着 中外 交 流 的 日益 频 繁 ,英 汉 语 言 对 比研 究
L n u t C )或 对 比分 析 ( o t a t v A a y i ) , ig i iS s C n r s ie n l s S
多汉语有另 于英语 的特 点 。 “ 们的对 比研 究虽有移植 的 土 l 他
成 分 ,但 其 中 包 含 着 认 真 的 鉴 别 和 自已 的独 特 创 造 ,对 汉
理论 和 方 法 。
关键 词 : 英汉语 言
对 比研 究
性 质 范 围 宗 旨目标
理 论 方 法


英汉语言对 比研究的性质和范围
年 。这 一 时 期 , 马 建 忠 、黎 锦 熙 、 吕叔 湘 、 王 力 、高 名 凯

语 言 的 对 比研 究 又 称 对 比 语 言 学 ( 0 t a t e 等 语 言 学 家 都 曾对 英 汉 语 言 进 行 了 对 比研 究 ,并 提 出 了 许 C n r i s v
英 汉 语 言 对 比 研 究 作 为 对 比 语 言 学 的 一 个 方 面 , 主 也 呈 现 出 繁 荣 发 展 的 势 头 。据 王 菊 泉 、郑 立 信 的 统 计 ,仅 要 是 对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进 行 共 时 的 研 究 , 描 述 它 们 之 间 的 异 “ 9 5  ̄ 2 0 年 国 内 这 方 面 的论 文 就 已 超 过 2 0 篇 , 专 1 9 年 ]0 3 10 同 , 并 将 其 研 究 结 果 应 用 于 其 他 相 关 领 域 。在 揭 示 其 异 同 著 和论 文 集 有 1 4 之 多 。 ” E 2部 5 ]
“ 对 两 种 或 两 种 以上 的 语 言 进 行 共 时 的 对 比 研 究 ,描 述 是
它 们 之 间 的 异 同 ,特 别 是 其 中 的 不 同之 处 ,并 将 这 类 研 究 语 语 言 学 的 建 立 做 出 了 巨大 的 贡 献 ,开 创 了 择 善 化 用 的传 应 用 于 其 他 有 关 领 域 。 ” l c 对 比 分 析 不 同 于 比较 语 言 统 。 ” c 二 时期 从 l 4 年 到 1 7 年 。 由 于 当 时 国 内外 政 1 I 第 99 96 学 , “比较 语 言 学 是 历 时 性 研 究 ,它 要 追 溯 语 言 之 间 的 谱 治 和 学 术 环 境 的 影 响 , 英 汉 语 言 对 比研 究 一 度 陷 于 停 滞 状 系 关 系 ; 对 比分 析 是 共 时 性 研 究 ,它 要 揭 示 语 言 之 间 的 一 态 。第 三 时 期 从 1 7 年 至 今 , 以 吕叔 湘 的 《 过 对 比研 究 97 通
的研 究 是 从 社 会 文 化 心 理 等 外 部 因 素 对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进 行 此 的 了解 , 而 加 深 了 解 最 重 要 的 工 具 就 是 语 言 , 于 是 国 内
的对 比研 究 。
掀 起 了学 习 英 语 的 热 潮 ,西 方 国 家 也 出现 了 “ 语 热 ”现 汉
究 。 微 观 的 研 究 包 括 对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的 内 部 因 素 , 如 语 音 、 词 汇 、 句 子 、 段 落 、语 篇 和 语 法 等 的 对 比研 究 ; 宏 观 ( )促进 第 二 语 言 教 学 的发 展 一 随 着 改 革 开放 的 不 断深 入 , 中西 双 方 都 渴 望 加 深 对 彼
及其产生原因时,也会涉及 到两种语言的历 史演变。
根 据 索 绪 尔 对 微 观 语 言 学 和 宏 观 语 言 学 的 区 分 , 英
三 、英 汉 语 言 对 比研 究 的宗 旨和 目的 综 观 中 国 百 余 年 来 的 英 汉 语 言 对 比研 究 , 其 宗 旨和 目
汉 语 言 对 比研 究 也 可 分 为 两 大 类 :微 观 的 研 究 和 宏 观 的 研 的主 要 表现 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二 、英汉语言对 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象。但是 在学 习外语 时最容 易受母语的干扰 ( 负迁移 的影
国 内 的 英 汉 语 言对 比研 究 可 追 溯 到 19 年 出 版 的 《 88 马 响 ) , 因 此 ,就 需 要 通 过 对 比弄 清 楚 二 者 的 异 同 , 以 有 利
氏文 通 》 。该 著 作 虽 然被 后 来 的许 多 学者 贬 斥 为 “ 仿 ”之 模 于 第二 语 言 的 习 得 。 ( )深 化 现 代 汉 语 的研 究 二
毒 应研 言 用
英 汉语 言对 比研 究 综述
口周振峰
摘 要 :本文对我 国百余年 来的英汉语 言对 比研究进行 了概述。阐述 了英汉语 言对 比研 究的性质和范 围,回
顾 了我 国 英汉 语 言 对 比 研 究 的 历 史 和现 状 ,讨 论 了英 汉 语 言 对 比研 究 的 宗 旨和 目的 ,论 述 了英 汉语 言对 比研 究 的
作 ,但作 为第 一 部在对 英汉 语 言进行 系 统的对 比分 析 的基础 上 写成 的 中国语法 著作 ,拉开 了英 汉语 言对 比研 究 的序 幕 。
我 国 最 初 进 行 英 汉 语 言 对 比研 究 的 目的 是 为 了建 立 汉
中 国 英 汉 语 比 较 研 究 会 第 一 任 会 长 刘 重 德 把 中 国 的 英 语 自身 的语 法体系 。现 代的语 言学理论大 多是建立在对 印 汉 语 言对 比研 究 分 为 三 个 时 期 。 [第 一 时 期 从 19 年 到 1 4 欧语 系的语言现 象进行研 究的基础之 上的 ,我 国这 方面的 耋 3 88 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