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率市场化时机选择探讨

合集下载

关于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探讨

关于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探讨

关于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探讨前言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市场也越来越成熟。

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和挑战,以及应对措施等相关问题。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促进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是价值的体现,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利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资金的流向。

市场化的利率机制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利率的变动将更加及时和精准,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优化金融结构利率市场化还可以推动金融机构转型升级,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利率市场化可以促进金融创新,引入更多的金融产品和工具,提高金融市场的活跃度和竞争性,推动整个金融体系的高效运行。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可以为扩大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更多有效的市场和工具,有助于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更加活跃地参与。

推进利率市场化面临的挑战利率市场化要素不全我国利率市场化推进起步较晚,市场化要素尚不完备,市场竞争程度不高,市场的配置效率有待提高。

利率市场化脉络不畅我国利率市场化一直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完整的市场价格指导体系和市场交易机制,缺乏完备的利率市场体系和市场监管机制,难以形成可操作、透明、规范、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

利率市场化监管机制不完善我国施行了一系列金融监管制度,但由于监管立法相对比较滞后,监管技术手段相对于外部风险会呈现出滞后、不完善的特点。

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应对措施完善市场化要素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化要素,提高市场的配置效率和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建立市场价格指导体系和市场交易机制在市场化的理念下,建立完备的市场价格指导体系和市场交易机制,打造一个可操作、透明、规范、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

增强监管能力加强监管力度,加强金融监管立法和技术力量、丰富工具方法、升级技术手段、建立科技型金融创新监管体系等,从而增强金融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景展望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景展望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景展望第一篇: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景展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景展望一、进一步拓展货币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竞争有序、品种丰富、统一高效的货币市场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基础。

为此,在未来几年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货币市场建设,充分发挥货币市场功能,建立起我国以场外市场为主体、场内市场为补充的统一、高效、开放的货币市场,并以此提高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水平和市场化方式筹资能力。

一是要继续扩大市场主体,提高市场成员的广泛性,促进社会资金广泛、高效、充分的流动;二是要增加市场交易品种和交易工具,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求,丰富市场内涵,特别是要研究并适时推出利率互换、利率期权、利率掉期和利率远期协议等衍生交易品种,为投资者提供规避利率风险的工具;三是加强市场中介制度建设,推动市场经纪业务发展,完善做市商制度,提高市场流动性,四是要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易系统效率,提高市场透明度,特别是要全面推广债券柜台交易系统,扩大市场网络的覆盖面;五是要促进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相互融通,并促进各个子市场(如票据市场、大额存单市场等)的均衡发展,为形成统一的权威的市场基准利率创造有利条件。

二、进一步健全金融机构内部定价机制,成本约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初步建立了利率定价机制,强化了内部利率管理部门职能,明确了管理的原则、决策程序、授权管理办法等内部规章制度,建立了法人集中统一的利率管理机制。

如外币利率,各商业银行建立的外币贷款利率和大额存款利率定价机制,主要是以国际金融市场同业拆借利率(LIBOR)为基准,同时适当考虑其他因素决定加(减)点利差(或浮动幅度)来确定。

各银行总行通过对不同分行实行差别管理、分类授权等手段进行控制,风险由总行集中规避。

但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距离。

特别是在利率定价和利率风险管理方面,经验仍显不足,制度有待完善。

为此,应引导并督促商业银行加大投入,重视并充分利用新的电子信息设备,采集、分析各种数据信息,建立科学的成本定价、内部授权、利率风险预警等先进管理制度。

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探讨(开题报告)

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探讨(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题目: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探讨
学院(系):商学院
专业:金融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赵高翔
注:本项工作期限为2011年12月22日前。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检查表
(基本信息由学生填写)
注:请在相应栏以“√”表示。

本项工作期限为2011年12月22日至12月31日。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基本信息由学生填写)
(一)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
注:请在相应栏以“√”表示。

本项工作期限为2012年2月20日至3月11日。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基本信息由学生填写)
(二)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分表
(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
注:建议得分以百分制记。

本项工作在2012年4月22日前完成。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阅表
(此表由评阅教师填写)
注:评阅教师在参考指导教师建议得分的基础上,给出论文评阅分,以百分制评分。

请在相应栏以“√”表示。

本项工作在2012年4月22日前完成。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及评分表(此表由答辩有关人员填写)
【说明】百分制转换为五级记分制折算标准: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60~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均
包含本数。

本项工作期限为2012年5月1日前完成。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 摘要] 在我国,利率市场化一直是金融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自1996年至今,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近两年包括央行决定扩大贷款利率下浮空间和存款利率上浮空间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的举措,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性攻坚阶段,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基于此本文就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和路径选择展开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

[ 关键字] 利率市场化;路径;对策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趋势,无法阻挡。

所谓利率市场化,就是政府放松对存、贷款利率管制,解除对银行存贷利差的保护,使市场资金价格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换句话说,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即存贷款利率不由上级银行统一控制,而是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础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的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自上个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思路稳步推进。

货币市场产品利率和债券市场产品利率已基本放开;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已实现“上限放开,下限管理”;存款利率可以“双向浮动” 。

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放开人民币存款利率。

2012年 6 月7日,央行推出人民币存款利率上浮和扩大贷款利率下浮空间的举措,可谓吹响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号角;2013年7 月19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7 月20 日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包括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 倍的下限、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对农村信息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等,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性的攻坚阶段。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相关问题及路径选择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相关问题及路径选择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相关问题及路径选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系的逐步完善,金融市场化改革也愈加深入。

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定义、意义、存在问题以及路径选择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定义及意义利率市场化,指的是市场决定利率的一种金融体系运作方式,与政府制定利率体系相对。

在这种体系下,市场主体能够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由确定利率,并且政府不再干预实际利率的运行。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起步于2013年,其背景是供需失衡、通胀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但是存款利率始终被政府管制,而贷款利率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调控。

这种明显的利率管制与市场供求关系不对称,导致国内的金融市场无法有效运转,加大了宏观经济调控难度。

利率市场化的实行,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市场主体自由决定利率,提高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同时,也能够使银行效益更加合理、市场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已经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阶段性较强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仍处于较初级的阶段,改革步伐较慢。

政府对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影响力依然很大。

根据相关规定,在银行业内所有贷款利率需在人民银行以及银行业监管机构的核准下才可确定,并且存款利率也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被允许浮动的,但是政府仍然是主导作用。

这一方面制约了市场利率的自由决定,同时也难以有效提高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2. 恶性竞争加剧国内金融机构的恶性竞争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了银行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水平越来越低,长期来看将会挤压银行的利润空间和经营压力,难以维持银行经营稳健性。

3. 宏观调控存在困境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初期,由于政府的调控作用不断减弱,银行利率的决定也是倾向于市场化这一方向,从而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困境。

三、路径选择为了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金融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我们应当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改革措施:1. 逐步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体系完善前置设施,完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利率市场化改革体系建设,通过制度创新推动落实。

当前正是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有利时机

当前正是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有利时机

当前正是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有利时机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发展有利时机一、推行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了金融市场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1992年,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即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用,以此实现合理的资源分配和优化,而利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应当在资产配置过程中起到基础性调节作用,进而体现金融机构在竞争性市场中的自主定价权。

利率的市场化可以有效降低直接融资成本,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促使更多企业通过发债、登陆资本市场等方式获得发展资金。

利率市场化还有助于引导商业银行转向更有定价能力的中小企业领域,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缓解中小企业、…三农‟等融资难问题,从而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

其二,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推动我国银行提高综合化服务能力。

在利率管制的状态下,商业银行缺乏多样化业务种类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动力。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传统贷款业务占比将出现明显下滑,而中间业务占比将显著提升。

此外,发展战略、客户定位和产品同质化的商业银行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严酷的市场竞争将促使其紧盯细分市场、找准客户定位、合理布局业务、集中优势资源,为目标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全面和深入的金融服务,进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其三,利率市场化也有助于约束企业经营行为。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当企业本身的还款能力较差或者募投项目的投资风险较高时,商业银行会要求一个较高的风险溢价作为补偿。

虽然这可能带来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特别是那些信息透明度不高、与银行未建立密切联系,银行调查监控不便或审核成本较高的中小企业,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行为进行了有效约束,防止企业以低成本获得资金后投向与其自身规模和能力不相匹配的项目,或者擅自改变资金用途而增加银行的坏账风险,这在经济衰退、央行降息以刺激经济复苏的时期尤为重要。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相关问题及路径选择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相关问题及路径选择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相关问题及路径选择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形成了非常多的国家不同的路径选择。

我国在保持国内利率市场均衡、推动金融领域更加透明和效率化的基础上,也开始积极探索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相关问题出发,探讨我国的路径选择。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问题1、市场化难度逐渐加大。

近几年来,我国金融领域形成了较为庞大的金融体系,它涵盖了多项制度、市场、产品和服务,我们所熟知的金融市场也相当基础,尤其是利率市场变得十分复杂,其中涉及到的的各个因素与机制都在不断变化。

因为这些变化,信息不对称、透明度不足、风险控制能力低下等问题逐渐凸显,国有银行占主导的金融体系的特点日渐突出,抑制市场化改革向前推进。

2、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迟,抵御了金融体系更加稳健的需求。

我国将利率市场化视作深化改革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金融体系的相对封闭,推进的速度并非快速,甚至需要多年的时间才能变得明显。

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银行和其他参与者逐渐发现,改革不到位的应急管理体系、制度等问题不断凸显。

这种情况下,金融体系会面临着多种风险的危机,这可能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其负面的趋势。

3、市场化利率的实际效益不尽人意。

由于我国金融体系面临服务能力差、信用风险高、管理等问题,我们引入进来了一些外资,但是效果不佳,原因包括严峻的市场规制、资本要求高、管理手段受限等。

这些问题在长期的实践中也难以求解,尤其在市场化利率的实践中,因为投资不易,利润异常,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不断困扰着我国金融市场商品化的进展。

二、路径选择在如此大量的争议和变化当中,我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市场化进程。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层面逐一进行议论。

1、宏观层面:建立实时高效的市场监测与统计系统市场化改革需要对利率市场的变化和情况进行全方位把握和监管,建立实时高效的市场监测与统计系统显得尤为关键。

除了相关数据收集后的处理,还应加强宏观调控,做好特定情况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并进一步完善企业、金融机构和市场参与者的应急管理措施,来提高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时机、方式、切入点和步骤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时机、方式、切入点和步骤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时机、方式、切入点和步骤段云燕
【期刊名称】《经济研究参考》
【年(卷),期】2005(000)039
【摘要】1.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在价格领域,尤其是商品价格领域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要素价格领域,约束依然存在,比如作为重要要素价格的资金价格——利率仍然受到管制。

利率在我国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但是,它的灵敏调节还受到很大限制。

为了更好地发挥利率杠杆作用,必须逐步取消我国的利率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

(1)利率管制造成这一重要的价格杠杆在资源配置方面受到严重约束,
【总页数】3页(P13-15)
【作者】段云燕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利条件与步骤安排 [J], 杨芸
2.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分析 [J], 史焕平;周玉华
3.抓住时机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 [J], 刘洪涛
4.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道路选择与步骤安排——基于对典型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
化改革实践比较的实证分析 [J], 吴琼;王国钰
5.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则与步骤 [J], 蔡则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的一点思考

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的一点思考

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的一点思考摘要:当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就开始逐步抛弃了过去的金融压抑政策,并朝着金融自由化的方向转型。

而利率市场化又是金融自由化的核心。

利率市场化成了各国经济改革的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潮流,但利率市场化的选择时机、各项政策推出的时序先后、改革途径的激进与否,却极大地左右了金融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我国从建国初期比较严重的金融抑制到逐步放宽金融业的管制,已经实施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措施,但是利率始终没有得到彻底的市场化。

而利率市场化在理论与实证研究都被证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保证,因此,本文就何时及采用何种途径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一些浅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金融改革1 利率市场化的作用利率市场化,顾名思义,就是把决定利率的权利交给市场去完成,让银行等金融交易机构自主选择不同种金融产品的利率价格及其期限结构,利率价格水平由市场的供求双方力量来决定。

利率市场化不代表国家彻底地退出对利率市场的调控干预,但是利率市场化之后,央行只能通过调整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间接的手段来干预利率市场,而不能直接地为银行利率产品定价。

在利率管制的环境下,资金的资源配置必然会被扭曲。

首先,较低的存款利率使得存款人的财富遭受损失,低于零的实际利率使得公众的存款资产不断地缩水。

其次,较低的贷款利率扭曲了市场的信用机制,资金大量流向低风险的大型国有企业,而中小企业的资金得不到保障,从而其发展受到抑制,并迫使一部分企业不得不在灰色的地下金融市场寻求资金,从而助长了高利贷、庞氏骗局等情形。

再有,较高的存贷利率差使得银行机构能源源不断地获取高额的利润回报,从而令银行失去了改善服务、提升效率、发展风险定价的能力。

而实施利率市场化,对一个国家则有促进其经济实力,提升生产效率的作用。

利率市场化更能给一个国家带来高效率的、稳定的经济增长。

利率市场化之后,首先,存款利率得到了提高,存款收益的上升可以吸引公众更多的投资,也可以使一些低收益率资产的持有者将资产转移至存款,从而提高社会的储蓄水平。

关于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探讨

关于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探讨

关于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探讨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市场的充分竞争和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市场化利率是推动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一环。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是深化金融、完善金融体系的必然选择,对于提高金融效率、降低金融风险、支持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是当前金融的迫切任务。

首先,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可以提高金融效率。

由于我国现行的利率管制体制,利率往往无法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市场化利率可以使市场主体更加准确地评估风险,并根据市场需求和供给进行定价,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

其次,利率市场化可以降低金融风险。

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着隐性担保、潜在风险等问题。

市场化利率可以通过引入风险定价机制,增强市场对风险的敏感性,有利于市场发现和规避潜在风险。

同时,利率市场化也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其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再次,推进利率市场化可以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在对外开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限制,市场化利率的推进将有助于扩大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

与此同时,引入市场化利率将促使我国金融机构不断提升技术和服务水平,提高竞争力,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然而,推进利率市场化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我国的金融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的刚性需求,一旦利率市场化过快过猛,可能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需要平衡好金融体系稳定和市场化的关系,有序进行。

其次,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还不够多元化,市场化利率的推进需要进一步增加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提升市场的活跃度和竞争度。

最后,推进利率市场化需要配套政策和法规的支持。

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市场参与主体的权益和义务,建立健全的市场规则和监管机制,以保证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是当前金融的重要任务。

通过利率市场化的,可以提高金融效率、降低金融风险、提升金融市场的竞争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国利率市场化路径选择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利率市场化路径选择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利率市场化路径选择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相互融合和金融市场的深度发展,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期,金融改革是其重要的推动力之一。

其中,对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大重点方向。

建立完善的利率市场化体系,不仅可以帮助实现中国货币政策立足市场化、稳健、透明的目标,也能改善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因此,本文以中国利率市场化路径选择研究为主题,旨在探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问题和路径选择,为国内相关的政策部门和金融机构提供参考和启示。

二、研究内容和方案1.理论框架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系统性,需要建立完善的理论框架指导决策。

因此,本文将首先对利率市场化的概念、特征、价值和挑战进行阐释,以此构建起研究的逻辑框架。

2.国内外经验对比面对国内外市场环境和监管制度的巨大差异,本文将以国内外利率市场化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探讨国际经验在中国的可借鉴性和适应性。

分析国际上现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模式和路径,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

3.中国利率市场化议题本文将聚焦当前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具体情况,分析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展和监管限制,找出其存在的瓶颈和问题,大力探索跨越现阶段限制的合理路径。

4.路径选择分析基于理论框架和国内外经验对比,本文将对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路径进行深度分析和比较。

在这个基础上,评估各模式的优势和劣势,对我国的国情、金融市场特点和利率市场化现状进行充分考虑,从而对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进行总结和提出建议。

本文将以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方法为主要研究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利用各种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预期结果本研究将为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和启示,使国内相关的政策部门和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利率市场化的优点和瓶颈,更有效地推动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实现。

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讨论

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讨论

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讨论由各方面来看,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必走之路,我国自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式启动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是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还不高,许多方面都与成熟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一、利率化市场的必然要求及经济、金融发展的作用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逐步放松和消除对利率的管制,遵循价值规律,由市场自主确定利率水平。

利率市场化至少应包括:(1)利率水平由市场决定;(2)货币当局对利率进行间接调控;(3)市场主体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产业走向市场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国民经济运行体制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来的基本标志之一。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度及发展建国初期,在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金融物价稳定的条件下,我国逐步实行了利率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加强我国金融间接调控,完善金融机构自主经营机制和提高竞争力。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不再统一规定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水平。

其中关键是发挥公开市场操作引导货币市场利率的机制,以及形成货币市场利率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影响的机制。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济的发展与金融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对金融活动有较多的需求;较完善的金融系统能促进经济的更好发展。

对于我国而言,整体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有企业的改革不彻底等因素制约了金融的深化,不利于进一步地实现利率的市场化。

另外,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平衡、金融监管的滞后,金融企业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等因素就成为我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难点。

(一)、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与低微观基础市场化程度并存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的自由化程度是相关的,经济发展水平低对金融活动的需求也较少,同时由于低水平的金融体系也制约了经济的增长。

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低会导致市场主体间的竞争的非充分性,就有可能出现利率市场化后,市场利率并不是完全均衡性的。

关于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探讨

关于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探讨

关于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实现利率市场化成为我国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必要条件。

1996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以来,我国开始有步骤地实施利率市场化,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但就目前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远未完成,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要达到利率市场化目标,应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金融市场,为利率市场化提供运行机制;加强金融监管,确保市场的公平透明;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减少政府干预;造就一个较能有效进行自我管理的银行体系,培育健康的市场主体。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央行独立性1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利率市场化即利率自由化,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共同地自主决定利率的过程。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如果市场竞争充分,则任何一个经济主体都不可能单方面地决定利率,而只能是利率的接受者。

同时,利率市场化并不排除国家间接的宏观调控,政府可以用经济手段通过间接影响市场资金供求状况来影响利率水平。

因此,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金融交易主体有利率决定权。

第二,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应由市场自发选择。

第三,同业拆借利率或短期国债利率成为市场利率的浮动基准。

第四,利率市场化并不是主张放弃政府的金融调控,中央银行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力。

中央银行可以依靠公开市场业务、调整基准利率以及窗口指导等间接手段来影响利率水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资金资源配置是利率的最主要功能,也是衡量利率市场化完善与否的标志[1]。

2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2.1利率市场化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货币资金的价格,利率应该和其他商品价格一样由市场来决定,这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在实现利率市场化之前,央行对存、贷款利率进行直接管制,通过控制利率以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在计划经济和金融市场欠发达时期,利率管制有利于央行较方便地使用利率杠杆,可以将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和各种投融资行为纳入控制体系,达到调控经济的目标。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成为当前的热门问题。

这一改革的实施将带来机遇和挑战,对于金融和实体经济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机遇1. 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效率,使得金融资源能够更好地配置和流动。

随着市场化竞争的加剧,低效的金融机构将面临淘汰,而高效的机构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这将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

2. 促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利率市场的发展。

当前,中国的利率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化水平相对较低,金融委员会的设立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将有利于促进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进一步完善利率市场机制。

3. 引入更多金融产品由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金融机构将不得不推出更多、更为创新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这将为市场带来更多的选择余地,提高市场效率和竞争力。

二、挑战1. 风险管控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带来更多的市场动荡和波动性,金融机构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抵御不良影响。

机构要加强风险管理,防范市场风险,加强投资和融资的风险管理,对变动因素和市场波动做好管理。

2. 去杠杆化程度的提高随着金融去杠杆化的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将加速金融机构走向去杠杆化的道路。

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的风险都将暴露出来。

3. 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对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机构将带来一定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优秀机构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高的优势。

综合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既带来机遇又面临挑战。

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金融机构需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和风险控制,推出更多创新产品,以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市场信息的透明化,加强市场监管,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金融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浅谈中国利率市场化

浅谈中国利率市场化

浅谈中国利率市场化一、巧借国外经近30年来,金融自由化成了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政策。

无论从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到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我国的台湾省,还是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如智利、阿根廷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这一浪潮。

虽然各个国家情况不仅相同,所选择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时机、途径和程度及结果也不一样。

但经有关对比研究和分析,总结出的一些共同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国深思和借鉴。

1、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概率与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

2、改革方式的选择影响着改革进程的选择。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选择渐进改革者成功几率高,而选择激进改革者则多磨难。

3、宏观经济形势决定着改革的时机选择。

在宏观经济形势稳定的情况下,选择改革的多取得成功或进展顺利;而在宏观经济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改革多夭折。

4、微观基础建设的程度制约着改革的行进速度。

先培育金融市场(如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等),强壮金融机构后放开利率的成功者居多;而无扎实的市场基础就贸然完全放开利率管制者多以失败而告终5、监管体系健全可以弥补政策设计中的不足,保证改革能平稳进行。

6、超高的正值实际利率水平与深度负利率一样,都不是正常市场运行的均衡利率。

7、金融开放可以推进也可以破坏利率市场化进程。

在现代世界经济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一国不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不开放经济已是不可能,关键是要掌握好开放度。

如把握不当,则可能触发金融危机,其破坏力也是相当大的。

8、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并非发达国家历程的简单翻版,切不可照搬照抄。

9、改革的顺序的安排要讲究规律和技巧。

由于利率市场化只是金融自由化、经济自由化整体中的一部分所以必然要涉及到改革顺序安排问题,利率改革不可超前,当然也不能久拖不改。

10、对后利率市场化问题应尽早防范。

利率市场化后,由于管制已放松,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量信贷资金流向管制背景下发展不足、但可迅速升值的行业中去,从而引发“泡沫经济”危机;还有如银行如何处理其管制时代积累起来的大量不良资产问题、利率波动频繁、资金流动加速等问题,均应在改革设计时早作考虑,以免日后被动。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及前景展望-最新文档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及前景展望-最新文档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及前景展望一、中国利率市场化发展及效果评价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已实现“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

而进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焦点则主要集中于存款利率上限、贷款利率下限的放开。

观察利率市场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基本上是“政府主导”的外生性模式,所面临的倒逼压力不大。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目的主要是从宏观角度考虑的——即推动经济增长,这也是“政府主导”模式的重要特点。

从实际效果来看,应该说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不仅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积累了经验,而且对于优化资金资源配置,提高全社会的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金融体系改进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但同时,前期改革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利率变动与优化资金配置,促进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已不显著。

根据一项经验研究结果显示,1989年以前的十年间,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同步,较高的实际利率水平推动了当期的经济实际增长(如81至85年间),通胀导致较低的实际利率水平抑制了经济的增长(如85至89年)。

这十年间似乎金融深化理论是“灵验”的,可后十年却境况迥异。

90年代实际利率很低的几年(92至94年)却是实际经济增长最迅速的年份。

此后实际利率年年大幅攀升,经济增长却史无前例地长期低迷徘徊。

进入新世纪之后,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

从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看,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主要目的,已不是发展经济学或金融深化理论所主张的以提高实际利率来促进经济增长。

换句话说,中国在利率市场化的道路上业已走过的一个阶段的绩效,已使中国摆脱了短缺的总体经济状态,有待进一步实现的,是利率市场化配置效应等经济金融体系运行中结构和效率等更深层次的问题。

因此,我们认为不能为了利率市场化而市场化,它需要结合实际经济环境,不同时段的经济状况来综合分析,形成与宏微观各层次间的配套和良性互动。

(二)利率调控模式的“二元化”特征明显,利率调控效率仍需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利率市场化时机选择探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以央行基准利率为引导,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的利率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通过对两个典型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对一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的影响,得出我国目前从宏观经济环境上对利率市场化的有利因素。

标签:
利率;市场化;时机选择
1 引言
利率是金融市场资金的价格,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反映了市场对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使利率成为金融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

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997年,国债发行采用市场化招标形式,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1999年,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2004年,贷款上浮取消封顶;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2014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可见,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在有序推行,在十八届大三中全会上,更是明确未来要加速利率市场化。

日韩作为和我国有相似文化背景的国家,其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对我国选择合适时机放开存贷款利率限制,实现完全利率市场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 利率市场化研究简述
2.1 国外经验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借鉴
利率由管制向市场化发展是各国的普遍趋势,张帅(2003)分析了韩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得出了对我国适用的政策建议。

蒋海涛,王丹(2013)研究了日韩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和原因,认为我国应该加强金融监管,避免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风险。

2.2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一是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对金融系统的影响,盛朝晖(2010)比较了美日等国的经验,探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金融运行产生的影响;
二是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朱玲玲等(2012)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利差的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

2.3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时机及模式
王平安(2003)认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时机已经成熟,应该实行渐进化的模式推荐利率市场化改革;卢瑾,肖汉(2013)通过对典型国家的经验分析,认为我国应该采取主动、渐进的模式,在目前国内外较有利的环境下,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3 从韩国经验看利率市场化的国内宏观环境选择
韩国的利率改革经过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88年到1990年,韩国政府在经过了前期的准备,放开了包括除部分政策性贷款以外的所有贷款利率、期限在2年以上的存款利率,以及可转让定期存单、商业票据和公司债的利率等,这次的利率改革直接而彻底。

此次的改革建立在韩国经济从1985年的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宏观经济表现为投资大幅增长,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不断上升,房地产市场繁荣,特别是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房地产价格空前上涨;经济出现需求拉动的通胀,1987—1989年温和通胀在6%的水平波动;1990—1991年11月通胀开始恶化,并进一步上升,一度超过10%,韩国政府为了抑制通胀,连续提高贷款利率,并压缩信贷,M2增速在1988年底出现急剧下降。

央行还大量发行“货币稳定债券”进行对冲操作,将存款准备率从1986年以前的不到5%提高到1989年的10%以上。

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劳资纠纷的增加,使得韩国经济出现出口不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宏观经济的恶化使得韩国银行不得不在1989年通过“行政指导”的方式干预业已宣布放开的利率,使得之前的利率市场化措施最终成为有名无实,第一次放开利率管制的努力以失败而告终。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1年到1997年,韩国政府再次提出利率市场化措施,于1991年公布了一项分四阶段的“利率自由化计划”,开始分阶段推进利率市场化,首先是放开了短期存贷款利率和期限在3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即先对实际利率接近自由化后的预期利率,或者实行自由化后变动比较小,对经济影响小的利率放开,这一时期,非银行金融机构25%信贷商品和45%存款商品,银行总信贷及存款商品的10%实现了自由化。

其次是从1993年11月起,放开了除政策性金融以外几乎所有贷款的利率,以及长期存款的利率。

这被认为是韩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再次是从1994年12月起开始,除活期存款以外的所有存贷款和金融产品利率均实现放开。

到1995年11月,基本完成了第三阶段自由化的遗留部分。

实行了《第三阶段利率自由化措施》,结果到1995年全面实现了除部分政策金融利率外的大部分贷款利率的自由化,贷款利率自由化比率达95%,至此,事实上韩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基本完成,宣告利率自由竞争时代的到来。

截止到1996年底,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利率实行了100%自由化,而存款利率的自由化比例达到81.6%。

最后是从1997年开始,逐步放开活期存
款利率,从而实现了利率的完全市场化。

4 从日本经验看利率市场化的国外宏观环境选择
经过二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1974年之后,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发展,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慢,其经济结构和资金供需结构也开始发生改变,战后日本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政府在贷款的去向决定上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经济增速的放缓后,日本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增加,政府成为当时社会资金最主要的需求者。

1975年,日本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发行赤字国债。

此后,国债发行规模愈来愈大。

1977年4月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允许国债的自由上市流通。

第二年开始了以招标方式来发行中期国债。

这样,国债的发行和交易便首先从中期国债开了利率自由化的先河。

1977年,日本开始放宽对金融机构所持国债的管制,允许商业银行承购的国债自由上市流通。

1978年日本银行允许银行拆借利率的市场化,其后又放开了银行间票据利率,1979年批准商业银行发行了利率不受限制的大额可转让存单(CD)。

1984年日本大藏省发表了《金融自由化与日元国际化的现状及展望》,正式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

1991年7月日本银行停止利率窗口指导,1993年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利率先后实现市场化,并于1994年实现了除活期存款利率以外的完全利率市场化。

日本的利率市场化一方面由于政府融资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欧美的推动。

利率市场化后,日本宏观经济增长震荡下跌,放松利率管制与促进经济增长之间的传导机制并不通畅,从长期来看造成了GDP增速的下移;也没有带来有效投资上升和产业转型,而是资金的投机性转移引发的非持续性的泡沫经济。

由于实际利率上升,投资和消费均出现负增长。

5 从日韩经验看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时机选择
从日韩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一国的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好坏对其利率市场化的成败有着直接的影响:
第一,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金由政府配置效率的作用逐渐显现,对利率长期实行直接管制,就必然导致限制竞争、降低市场效率,最终影响金融创新,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

因而,利率最终都要从国家干预逐步过渡到交由市场供需双方来决定。

第二,利率市场化需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切忌一步到位的思想。

从韩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可以看出循序渐进改革的重要性,利率改革是整个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必须结合当时的经济实际情况,分步骤放开。

第三,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是利率市场化顺利实施的关键。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其变化走势对宏观经济走向影响巨大。

一国利率市场化的时机选择不对,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大幅波动,提高企业融资的风险和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增加,进而导致宏观经济的恶化,致使政府不得不加强对利率的管制。

第四,全面的金融体制改革是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推进的基础,没有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改革很难单独实施并成功。

因为只有完善的金融市场才能创造一个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而提高效率,分散风险。

因此利率市场化需要金融改革的支持,包括深化市场准入改革、汇率制度改革等在内的全面金融改革。

6 总结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我国要实现利率市场化,必须有一个好的国内外宏观环境,目前我国面临着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一方面实体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并且由于国内利率管理体制,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融资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经营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地下钱庄盛行,其融资利率远高于正常融资渠道,在正常渠道无法获得融资机会的前提下,企业不得不承担更高的融资成本,加重了企业经营难度,破坏了正常的经营环境,为我国经济的深化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因此,从现在就加快推动利率市场化,既有助于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减少地下钱庄的发展,恢复我国实体经济的活力,有可以逐步改革银行业的经营结构,优化银行经营模式,降低其经营风险。

这样我国不但可以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可以培育出优质的实体企业和强大健康的金融业,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张帅.韩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与启示[J].经济纵横,2003,(10):3940.
[2]蒋海涛,王丹.利率市场化:日本和韩国带来的启示[J].西南金融,2013,(7):3639.
[3]盛朝晖.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运行的影响[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7):4145.
[4]朱玲玲,朱元倩,巴曙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2,(1):5357.
[5]王平安.中国利率市场化时机与模式选择[J].经济师,2003,(4):2223.
[6]卢瑾,肖汉.利率市场化的时机选择[J].金融发展评论,2013,(4):95102.
[7]吕超群.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文献综述[J].企业研究,2013,(10):1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