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定稿
浅谈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普通话论文-语言学论文
![浅谈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普通话论文-语言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ce1a62dd5bbfd0a78567310.png)
浅谈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普通话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方言丰富了我国语言的特点, 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使用价值, 但是方言的存在对普通话的学习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能够在对方言形成保护的过程中, 降低方言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的影响, 就必须了解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 从而相应地采取措施, 让学习普通话的过程更为合理化、高效化、科学化。
由此可知, 《浅谈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方言; 普通话; 影响; 特点; 策略;1 广东方言与海南地区方言的特点方言, 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地方性的语言, 其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特征, 有时候我们可以凭借一个人讲的方言而准确判断出其家乡的省份甚至市。
1.1 广东方言的特点粤语, 也称广东话, 当地人称白话。
粤语在我国属于一个应用较为广泛的方言, 在广东的东部、中部以及北部地区将这种方言的人数众多, 粤语几乎成为广东人的标志之一。
粤语这种方言, 在广东省一直以来都处于一种主导性的地位, 而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三种:一是, 就目前而言, 粤语仍然是广东省省会广州的主要语言之一, 本地人进行交流所使用的语言基本上以粤语为主, 这就使得广东方言仍然成为当地语言的主流;二是, 广东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几个经济特区基本上在粤语区的范围之内, 经济以及人员的大规模流动使得广东方言也就是粤语的更具影响力;三是, 香港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内大部分人日常交流使用的语言就是粤语, 这就又增强了其生命力。
广东方言有很多特点, 而这些特点就是在普通话被广泛推广过程中, 广东话仍然具有十分顽强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 广东方言有十大特色:一是汉语相比, 其音调以及音节较为丰富。
当前我们所推广的普通话只有四个音调, 即阴平、阳平、上声以及下声四种。
但是广东方言则有多达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的特点, 包括: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九声;还有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所以, 与普通话相比, 这种方言所能够表达的情感也更为准确。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3c92b6bb307e87100f69612.png)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作者:赵丽萍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44期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
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关键词:语言方言语言习得意义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
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
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1]一、什么是语言习得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
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
“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连在一起。
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习得,是为了了解语言学习所运用的方法,指出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并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
采用的方法包括对语言学习者的纵贯研究及实验方法,并着重研究音位、语法、词汇及交际能力的发展。
[2]二、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1.方言对母语习得的影响诚然,语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
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常通过对方言的喜爱表现出来。
乡音作为个人归属的最明显的标志,带有浓重感情色彩,标志某人是某一群体的成员。
《从语言迁移角度看鄂尔多斯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范文
![《从语言迁移角度看鄂尔多斯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5db1c9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60.png)
《从语言迁移角度看鄂尔多斯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篇一一、引言语言迁移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到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在中国,方言众多,其中鄂尔多斯方言因其独特的语音特点,对当地人的英语语音习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语言迁移的角度,探讨鄂尔多斯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
二、鄂尔多斯方言的语音特点鄂尔多斯方言属于晋语区,具有独特的语音特点。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其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差异。
在声母方面,鄂尔多斯方言的辅音音位与普通话存在差异;在韵母方面,鄂尔多斯方言的韵母结构较为复杂,与普通话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声调方面,鄂尔多斯方言的声调较为丰富,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三、语言迁移理论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不自觉地运用其母语的语言规则、语音、语调等习惯,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影响。
语言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指母语与第二语言相似的部分,有助于学习者快速掌握第二语言;负迁移则指母语与第二语言存在差异的部分,可能导致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出现错误。
四、鄂尔多斯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正负迁移影响(一)正迁移影响1. 相似音位的迁移:鄂尔多斯方言与英语在某些音位上存在相似性,如某些辅音和元音的发音方法。
这使得学习者在习得英语时,能够借助母语的发音习惯,快速掌握英语中的相似音位。
2. 语音节奏的迁移:鄂尔多斯方言的语调较为丰富,具有一定的节奏感。
这种节奏感有助于学习者在习得英语时,掌握英语的语调、重音等语音特点。
(二)负迁移影响1. 不同音位的干扰:由于鄂尔多斯方言与英语在辅音、元音以及声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习者在习得英语时可能会受到母语发音习惯的干扰,导致发音不准确。
例如,鄂尔多斯方言中的某些辅音发音方法与英语中的辅音发音方法不同,学习者可能会将两者混淆。
2. 语音习惯的固化:长期受鄂尔多斯方言的影响,学习者的语音习惯可能逐渐固化。
这种固化的语音习惯可能阻碍学习者在习得英语时调整自己的发音方式,从而影响英语语音的准确性。
浅析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
![浅析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716ffb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05.png)
浅析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
语言是人类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而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形式,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备受关注。
方言在幼儿语言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影响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对其认知、交流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浅析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体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
方言的语音系统往往与普通话存在差异,因此幼儿在接触方言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方言语音的影响,从而对其普通话的语音产生干扰。
方言中常常存在一些特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会对幼儿的词汇积累和表达能力产生影响。
方言的语法结构也可能与普通话有所不同,这会对幼儿的语法习得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幼儿在学习方言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影响,从而影响其普通话的语言表达能力。
方言对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也会产生影响。
方言与普通话存在差异,因此幼儿在接触方言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方言的影响,导致其在与他人交流时产生理解和表达的障碍。
特别是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会导致幼儿在交流中产生误解和混淆,从而影响其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
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方言会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产生影响。
在语言认知方面,方言的差异性会对幼儿的语言认知发展产生影响。
在语言交流方面,方言的存在也会对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产生影响。
家长和教师需要注意,在幼儿的语言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方言意识和鉴别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对方言的影响加以引导和矫正,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041a4bd856a561252d36fbf.png)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作者:江勇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21期【摘要】语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语言的习得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不同语言的习得方式也不同,而方言由同一母语衍生,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差异性变化,那么方言是否会对母语的习得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本文通过对语言习得理论、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等内容进行详细阐述,探究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关键词】方言语言习得【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1-0245-01一、前言方言母语是人的第一母语,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言语行为习惯,并在一定程度上使思维模式化,进而影响语言习得。
由于语言习得一般要通过它来学习和使用。
它必须经过受与原有方言母语系统相依存的思维结构的制约,到通过重组部分思维结构而融合于已有的语言系统。
二、语言习得的概念语言习得是研究人类如何让学习语言,第一语言习得是研究儿童如何学习第一语言,观察儿童的发展过程。
第二语言习得则是研究在第一语言的基础上在学习其他语言的现象。
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成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
语言习得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学习和掌握语言,也就是说,语言习得和学习语言实际上可以视为同义语。
这里我所说的语言习得就是语言的学习和掌握。
三、方言的概念方言最简单的定义就是指一个特定地理区域中某种语言的变体。
根据性质,方言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四、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1.方言对母语习得的影响语言不只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它还是传递情感的良好载体。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故乡都有不可言喻的依恋,而人们对于故土的依赖一般通过语言表现出来。
函授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二)(同名18335)
![函授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二)(同名18335)](https://img.taocdn.com/s3/m/4941492331b765ce050814af.png)
函授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二)(同名18335)函授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二)标题: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
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
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
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方言语言习得意义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
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
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
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解析语言习得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
浅析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浅析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e3342cc49649b6648d747d6.png)
能舍 弃不 使用
词
、
,
仅可 以 用 现 代 标准 汉 语 和 方 言都 有 的
、
、
韵
、
调 等 方 面 的差异
。
之
句型
,
这 就 导 致 了 词 量少
句 型单 一
,
不利 于 语
如此 才能 学好 现 代 标准汉 语
·
117
·
文化视 点
、、 EN H U A S H I D I A N
( 二 ) 建立一种
( 二 ) 表达 能力
、
作 为语 法规 范 的 声调
。
交 际 能 力受 到影 响
,
有 许 多公 民 认 为
,
现 代 标 准 汉语 就 是 方 言 加 上
,
方 言 区 人 的 现 代 标 准 汉 语 发音 不 正 确 人感 觉 吐 字不 清
,
就会 让
。
这个 观 点 是错 误 的
,
方 言在声 母
。
、
韵母
,
,
方 可 成 功 进 行跨 际 文化 交 流
,
所 以 在 掌握 现 代 标 准汉 语 时会 比 较 困 难
因 为这 些 隐性 的 心 理 困难
,
方 言 对 母语 习 得 的影 响
心 里 感 到畏 惧
域 性 交 流 传播 方式
活
、
在 人 们 日常 生
。
人 仅满 足 于 对 付低 层次 交 流 的 区 域普 通 话 掌 握 现 代标 准汉 语
,
方 言里 存 在 但
,
也 有 自 己 独 特 的 特色 这 便是 中 国 语 言的 特 色 所 以 各 个方 言 区 的 人要 学好 现 代 标 准汉 语 方 言 和 现 代 标 准汉 语 在 声
浅谈汉语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浅谈汉语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60cb143866fb84ae45c8dc8.png)
浅谈汉语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作者:杨芬来源:《现代交际》2014年第10期[摘要]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本文首先对“语言习得”的定义做出了解释,然后分别针对汉语方言对普通话和二语习得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汉语方言语言习得影响[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0-0065-02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各地区的方言由于社会、历史、地理等方面原因的影响,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言特色。
因此,汉语方言对语言习得,包括汉民族共同语及二语习得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首先将对“语言习得”的定义做出解释,然后将分别分析汉语方言对普通话和二语习得的影响。
一、语言习得的定义语言习得是研究人类如何学习语言,第一语言习得是研究儿童如何学习第一语言,观察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一般是研究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
第二语言习得则是研究在第一语言的基础上再学习其他语言的现象,一般是研究儿童或成人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过程。
语言学家们通常将儿童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习得”(acquisition),而将成人第二语言的学习称为“学习”(learning)。
这里我们认为不管是儿童习得第一语言,还是成人学习第二语言,都离不开“习得”与“学习”的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习得”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是通过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自然而然地获得语言知识,而不是在课堂上进行有意识的学习。
因此在这里,我们认为语言习得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学习和掌握语言,也就是说,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实际上可以视为同义语。
这里我们所说的语言习得就是语言的学习和掌握。
二、汉语方言对普通话习得的影响普通话就是我国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我国现代汉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
浅谈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浅谈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d4f2e936bec0975f465e211.png)
浅谈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摘要:在当前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时候,我们应该好好想想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让我们的汉民族共同语和母语方言共同绽放光彩。
关键词: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方言文化情节关系随着一个学期《汉语方言趣谈》课程的学习,我对我们日常说的普通话以及从小就会的方言有了基本的了解。
不会再像一开始时在老师问我们对普通话和方言的认识和看法时感觉语塞、无从说起。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
从语言的分类角度来看我们的普通话是世界语言的分支——汉藏语系之下的汉语语系的一个分支。
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世界上唯一不使用字母的表意文字,又是唯一可用于计算机时代的语言,最适合语言控制。
我们的普通话在数字上由单音节发音,对数字的反应快;作为表意文字可以自由组合新名词新概念、以致新思想,可以容纳信息和知识爆炸的冲击。
它最伟大的地方还是其兼容性足够惊人。
汉语可以一目十行,这是多语言做不到的。
在对普通话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再来看看我们的方言。
方言就是我们常说的“地方话”,是汉语的地域变体,它是通用于某一地点或某一地区的交际工具。
方言是一种文化遗产。
而我国是人口大国有56个民族,共有80多种彼此不能通话的语言和地区方言,最主要的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和湘方言。
各种方言之间的分歧很大:不仅不同的民族之间听不懂话,而且就是说同一种语言的也不一定可以自由交谈。
这些分歧主要是由于地理交通中的山川阻隔、南北差异,古代中国长期的封建割据形成的小农经济,以及我国古代社会动荡战乱等原因造成的人口大迁移等因素造成的。
从普通话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普通话也是方言,它是多种方言的结晶,是方言的升华。
普通话与方言具有相对独立的符号系统,从语言材料上看它们的关系可以用兄弟姐妹来形容,而不是父子关系。
普通话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传统语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方言与语言习惯
![传统语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方言与语言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da00cb6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c.png)
传统语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方言与语言习惯方言与语言习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中国这个传统文化深厚的国家,方言是人们日常交流中常用的工具。
而且,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本文将从方言的定义、方言与语言习惯的关系以及方言传承的重要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展示方言与语言习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方言的定义方言是指在同一个语言系统中,由于地理、历史、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
在中国,方言的种类繁多,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比如,广东话、四川话、福建话等都是中国的方言。
方言作为一种语言形式,不仅仅是一种语音差异,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二、方言与语言习惯的关系方言与语言习惯是相辅相成的。
方言的存在使得人们在地域上有所归属感,也使得人们在交流中更加亲切自然。
而方言又通过语言习惯的传承和塑造来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
比如,粤语中特有的吃饭时的问候语“食咗未啊”(吃饭了吗)体现了广东人对饮食文化的重视和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广东人为人热情好客的习惯。
而四川话中独特的方言词“吃货”(指爱吃零食的人)则表达了四川人对美食的追求和热爱。
可以说,方言与语言习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
三、方言传承的重要性方言的传承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方言传承可以增强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同时,方言的传承也有助于保护语言多样性,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方言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传承方言就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
综上所述,方言与语言习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方言作为一种语言形式,不仅仅是一种语音差异,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方言与语言习惯相辅相成,通过语言习惯的传承和塑造来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
方言传承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1fed7ec856a561252d36fdb.png)
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戴远摘要: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
本文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
本人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方言语言习得影响口语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
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
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
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本人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解析语言习得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
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
“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连在一起。
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习得,是为了理解语言学习所运用的方法,指出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并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
采用的方法包括对语言学习者的纵贯研究及实验方法,并着重研究音位、语法、词汇及交际能力的发展。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语言习得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学习和掌握语言。
换句话说,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实际上可以视为同义语。
方言有益于学生的二语词汇习得论文
![方言有益于学生的二语词汇习得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f9d243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4.png)
方言有益于学生的二语词汇习得论文•相关推荐方言有益于学生的二语词汇习得论文一、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在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中,学习者如何构建音位表达模式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目前对于这个问题最好的解释就是词汇再构理论(lexicalrestructuringtheory)[3].学习者早期形成的语音表征是整体化的信息,包括调形变化、音韵、重音、音长、强弱等。
随着二语学习者词汇量的增加,发音相似的单词也会增多,乃至能够创建一个语音群。
为了区分相似发音的单词,原始的语音表征需要再组织构建,代表更细化的音段(如音素和音位).在词汇再构的过程中,语音单位的组合能够促进新单词的习得,因为它们并不是从属于某个单词特定的语音环境,它们能够准确地重新组合成新的序列[4].如果学习者不能重组和习得这些亚词汇语音单元,那么词汇习得的速度就会更慢。
例如,学习者在心理词库中已经掌握了"sock,rock,mock和clock"这些单词的亚词汇语音单元,那么他在继续学习新单词dock的速度就会很快。
相反,如果他没有掌握"ock"这个韵脚,那么再学习新单词dock就相当于重新学习一个完全陌生的单词,习得程度就会不那么稳定。
学习者是否能够准确地提取和重新组合亚词汇语音单元则取决于他们的语音意识(phonologicalawareness,简称PA).换句话说,学习者的语音意识和二语词汇习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语音意识指的是能够感知口语中的内部音系,更确切地说是指能够操纵语音的能力。
事实上,语音意识的形成跟学习者的心理词库是平行发展的。
如果学习者的语音意识薄弱,缺乏对音韵的洞察力,那就无法将单词中的音素拆分或者利用已知的音素来学习新的单词。
虽然最近一些,神经影像的研究表明,语音意识的薄弱可能是由于缺乏某些特定的神经关联造成的[5].然而,目前的研究对于语音意识的建立是否产生于母语习得的过程,以及母语的社会经验会对二语的语音意识产生何等影响,都还没有定论。
浅谈汉语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浅谈汉语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d3798016c175f0e7cd137cf.png)
汉 语 方 言 俗 称 地 方 话 , 只 通 行 于 一 定 的 地 域 , 它 不 是 独立 于 民族 语之 外 的另 一种语 言 ,而 只是 局 部地 区使用 的 语言 。各 地区 的方 言 由于社会 、历史、地理等方 面原 因的影 响 ,在语 音、词汇 、语法上都形成 了 自己的特 点,与现代汉 民族共 同语表现 出 “同中有异 ,异 中有 同”的语 言特 色 。因 此 ,汉 语 方 言 对 语 言 习 得 ,包 括 汉 民族 共 同语 及 二 语 习得 都 会产 生 一定的影响 。本 文首先将对 “语言 习得 ”的定义做 出 解 释 ,然 后将 分别 分析 汉语 方 言对 普通 话和 二语 习得 的影 响 。
I总第392期■■幽■誓■■I
浅 谈汉语方 言对语 言 习得 的影 响
杨 芬 (重庆人文科 技学 院 重庆 401524)
【摘 要]汉 语 方 言 俗 称地 方 话 ,只 通 行 于 一 定 的地 域 , 它 不 是 独 立 于 民族 语 之 外 的 另 一 种 语 言 ,而 只是 局部 地 区使 用的语 言。本 文首先对 “语言 习得 ” 的定 义做 出 了解释 ,然后 分别针 对 汉语方言对 普 通 话和 二 语 习得 的影 响 进 行 了一 定 的 分析 。
二、汉语方言对普通话 习得 的影 响
普 通 话就 是我 国现 代 汉 民族共 同语 ,它 以北 京语 音 为 标准 音, 以北方话 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 白话文著作 为 语法规 范,是我 国现 代汉 民族共 同使用的语 言。普通话是现 代汉 民族 最重要 的交 际工具 ,同时又是 国家法 定的全 国通用 语言 。汉 语方言是普通 话形成 的基础,大多数人 在习得普通 话之前都会 首先习得 自己本地 区的方言 。对于方 言地区 出生 的人来说 ,学习普通话 必定会受 到其 方言 的影 响和制约 ,那 么,汉语方言对普通话 的习得有哪些影响作用昵 ?
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关系
![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3015ce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5.png)
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关系
近年来,方言的习得学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方言是指人们日常交流使用的母语。
研
究表明,方言在语言习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本文着重介绍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具体
影响。
首先,方言可以极大地拓展语言习得者的语言范围。
方言有着自己独特的发音、语音、语
法和词汇系统,拓展了本国语言形式所不具备的特性和内容。
语言学家认为,全国普世语
言系统交织在各方言系统之中,拥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通过学习当地方言,语言习得者可
以了解到一个不同语种及其历史和文化的不同方面。
其次,方言丰富了习得者的语言体验。
语言不仅包含了语音、语法和文字这些基本的要素,更重要的是它的多样性、个性、情绪和想象等。
当小孩通过家庭方言来学习和体验语言时,他们就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语言,也能更好的接受和表达语言,从而更好、更快地习得语言。
此外,方言也能帮助习得者更轻松地掌握和学习语言知识。
因为每种方言都有一套其独有
的语法规则,这使得它们可以更简洁地表达,更容易被理解。
当语言习得者学习当地方言时,他们就可以运用当地的语法系统,从而更容易地理解、记忆和运用语言。
最后,在任何一种语言习得和学习中,千万不要忽视方言。
这不仅能够让学习者更容易理解、更好地掌握语言,更重要的是,方言还能使语言更加多样化而丰富,给他们语言习得
带来更多乐趣。
总之,方言对人们语言习得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语言习得者在学习本国语言的同时,应
当学习母语的方言,以便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拓展语言、体验语言的多样性,并受益终身。
浅谈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
![浅谈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e084068ec3a87c24028c4f7.png)
毕业论文题目浅谈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师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目录第一章5一、解析语言习得5第二章6第三章8第四章9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语 (8)参考文献 (9)致 (9)浅谈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江师学院:辜仪华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语言交谈极不方便。
而普通话是我国规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
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
一般情况下。
关键词:方言语言习得意义第一章一、解析语言习得1.1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
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
“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连在一起。
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习得,是为了了解语言学习所运用的方法,指出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并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
采用的方法包括对语言学习者的纵贯研究及实验方法,并着重研究音位、语法、词汇及交际能力的发展。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语言习得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学习和掌握语言。
换句话说,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实际上可以视为同义语。
那么,为什么我国语言学界,尤其是中小学外语教学界,关于这个问题却要区分“习得”和“学习”,并为此而争论呢?笔者以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中小学关于语言习得的讨论,几乎全部集中在Krashen关于“习得”与“学习”的理论上。
浅析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
![浅析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64134b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2.png)
浅析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而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形式,在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方言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方言对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却鲜有人注意。
本文将就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进行浅析。
一、方言对幼儿语言习得的影响对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来说,方言的影响有着双重的作用。
一方面,方言为幼儿提供了更为亲近和自然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语言学习和交流。
方言也可能对幼儿的官方语言习得造成干扰,影响其它语言能力的发展。
因为方言和官方语言之间不同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可能会让幼儿在接触官方语言时产生混淆和困惑,从而影响其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形成。
方言对幼儿语音习得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中国的各个地方,方言的语音特点都是不尽相同的。
在这样的语音环境下,幼儿很容易受到方言的影响,形成符合方言语音特点的语音表达习惯。
这对于官方语言的语音习得来说,可能导致一些不良的影响。
在官方语言的学习中,方言的影响使得幼儿的语音习得常常出现模糊不清、发音不准确等问题。
特别是在幼儿接触官方语言的初期,方言的干扰更容易导致幼儿语音习得的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官方语言表达和听辨能力很容易受到方言的干扰,出现语音习得偏差和障碍。
方言对于幼儿的词汇习得同样具有明显的影响。
方言的词汇往往与官方语言的词汇不尽相同,甚至有些方言中还存在一些独特的词汇。
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在语言表达和词汇习得方面受到方言的影响。
方言对幼儿的语法习得同样具有显著的影响。
在家庭环境中,方言往往是最为频繁使用的语言形式之一。
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幼儿更容易受到方言语法的影响,逐渐形成方言语法的习得习惯。
在接触官方语言时,方言语法的影响使得幼儿在官方语言的语法习得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和困难。
方言与官方语言在词汇和语法上存在一些差异,这种差异在阅读习得过程中会导致幼儿的阅读理解和表达出现一些问题。
分析方言对儿童学习语言的影响
![分析方言对儿童学习语言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3c922156edb6f1afe001f07.png)
分析方言对幼儿学习语言的影响(初稿)[摘要]语言是人类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知识的宝库。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幼儿学说话是都是从非自控阶段、咿呀学语阶段开始的,这时父母应教幼儿学普通话。
普通话是一张名片,一张好的名片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作为一种语言它不仅是社交工具,也是一种文化载体。
然而在普通话大力推广的大主流之下,近一个时期,社会上又不时传来“保护方言”、“保卫方言”的口号声。
在一场争论后,勿庸置疑,开展普通话应是一项长期而深入的工作。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语言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师应努力营造语言运用的环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关键词:幼儿、学习语言、方言、普通话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三岁是人一生中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提及语言教育,一般人会认为在幼儿阶段也就是讲讲故事,说说诗歌,每当与家长谈及这类话题,家长总是感到非常困惑,不知如何来教。
经过长期的实践,我认为要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应做到家园共育,共同培养。
家园以及全社会共同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良好环境对幼儿一生的语言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学普通话应从幼儿抓起(一)幼儿期是学习语言形成口语的关键时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必须以身作则,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为孩子创设普通话学习的语言环境。
家庭是幼儿生命的摇篮,是孩子们最温暖、最安全、最自由、最快乐的港湾,家庭成员的讲话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
孩子好模仿,敢讲敢说,喜欢与人交往,如若幼儿学语言的最佳年龄期受到了方言的影响,形成方言语音、语感的原型定式,很难矫正。
经过调查:岗埠中心幼儿园小班中有两个孩子跟随爷爷奶奶在山东一起住,入园后,他们与大家很难交流,因为山东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很大,所以他们不愿说话,性格也变得内向起来,经过近一年半的普通话练习,个别发音还是山东方言语调。
可见,方言影响了幼儿的语言学习和情感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题目 XXXXXXXXXXXXXXXXXXXXXX姓名 XXXXXXXXXX 教育层次 XXXXX 学号 XXXXXXXXXXXXXXXX 分校 XXXXXXXXXX 专业汉语言文学教学点 XXXXX 指导教师 XXXX 日期 XXXX年XXXX月XXX日摘要 (3)绪论 (3)一、解析语言习得 (4)二、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5)(一)方言对母语习得的影响 (5)(二)方言对外语习得的影响 (6)三、如何利用及应对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7)(一)重视及加强普通话的学习 (7)(二)建立一种“方言+标准语”的互补式语言习得模式 (7)结论 (8)参考文献 (11)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
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方言;语言习得;意义语言的功能主要分为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两方面,其中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是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以及表现形式。
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
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
语言是人类的创造,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
许多动物也能够发出声音来表示自己的感情或者在群体中传递信息但是这都只是一些固定的程式, 不能随机变化。
只有人类才会把无意义的语音按照各种方式组合起来,成为有意义的语素,再把为数众多的语素按照各种方式组合成话语,用无穷变化的形式来表示变化无穷的意义。
人类创造了语言之后又创造了文字。
文字是语言的视觉形式。
文字突破了口语所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
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
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
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一些语言学者认为,所谓“方言”和“语言”的区别基本上是任意的,遭到其他很多语言学者反对,并提出种种不同的判断标准,这些不同的判准却常常会产生不一致的结论。
一般来说,所有的方言实际上都可以被称作或视作语言(相互之间关系亲缘较近的语言可以互称为对方的方言,而相互之间亲缘关系遥远,在形成和发展历史上相关性较小的语言则不可互称为对方的方言)在实际操作中,个别语言之所以为“方言”,通常是由于以下的原因:缺少适当的书面语,语言未达到准确描述的程度;语言使用者没有属于自己的国家;同一民族(或国家)拥有多个语言系统。
以下对语言学者几种比较常用的“方言与语言比较”的判别方式进行讨论,并进一步指出这些判准在实际应用上的困难。
在一些情况之下,对于语言和方言的界定,已不仅是语言学层面上的问题了。
注意:“所谓“方言”和“语言”的区别基本上是任意的”,指的是,一种语言(口音),如济南话,可以称其为一种方言,同时也可以称其为一种语言,而不可理解为,任何一种语言,可以称作另一种语言的方言,判定一种语言是否另一种语言的方言,要从语系归属,语法,同源词等多方面考量,同时兼顾一些政治等其他因素。
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解析语言习得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
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
“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连在一起。
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习得,是为了了解语言学习所运用的方法,指出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并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
采用的方法包括对语言学习者的纵贯研究及实验方法,并着重研究音位、语法、词汇及交际能力的发展。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语言习得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学习和掌握语言。
换句话说,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实际上可以视为同义语。
那么,为什么我国语言学界,尤其是中小学外语教学界,关于这个问题却要区分“习得”和“学习”,并为此而争论呢?笔者以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中小学关于语言习得的讨论,几乎全部集中在Krashen关于“习得”与“学习”的理论上。
那么,我们就先从Krashen 的理论谈起。
可以说,Krashen的理论主要是建立在区分“习得”与“学习”之上。
Krashen认为:习得是无意识的过程,如同第一语言掌握的过程。
当习得发生时,习得者不一定总能意识到这个过程,他/她也不一定能意识到这个过程的结果。
他同时认为,学习是掌握有意识的知识,是“知道这种语言”(know about the language)。
需要澄清的是,Krashen并没有认为课堂教学只是学习,而没有习得。
由此可见,Krashen自己的主张是“习得”加“学习”。
在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Krashen认为,仅靠学习不能使得学习者达到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
所以在他看来,只有“习得”,而不存在“学得”。
换句话说,按照他的观点,仅靠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没有听与读的语言实践过程,人们无法达到运用语言的程度。
因为按照他的观点,仅依靠“学”,是学不“得”的。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作为一个通用的概念,在国外的文献中,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基本上是可以置换的。
关于“习得”与“学习”的区分,只是Krashen的一家之言。
比如,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之父”美誉的Ellis,就曾明确地在关于语言习得的专著中提到,他使用的语言习得的概念等同于语言学习(learning)。
至此,我希望说明的问题是:习得与学习的概念,对国外大多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来说,是不加以区分的,除非涉及到Krashen的理论,才会特别讨论这个问题。
因此,当我们看到国际上有关研究文章中提到“语言习得”这个用语时,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实际上是指一个人学习和掌握语言。
[1]而本文所指的语言习得正是指语言的学习和掌握。
二、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前面已提到语言包括主体语言或母语,以及客体语言或外语,方言对这两种语言的习得都有一定影响,现分析如下:(一)方言对母语习得的影响诚然,语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
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常通过对方言的喜爱表现出来。
乡音作为个人归属的最明显的标志,带有浓重感情色彩,标志某人是某一群体的成员。
从文化历史的层面上看,方言作为当地民俗文化的载体,承载着较为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财富,方言是保存这些历史文化财富的重要途径。
人们往往通过方言来反映本民族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反过来又通过体现本民族、本地区历史文化的一些文艺作品来显示自己的方言的魅力,树立自己语言或方言的威信。
人自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必定是自己的方言,母语的习得从方言开始。
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
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
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方言对于人们学习普通话大致有三大影响:方言对人的听觉器官、发音器官已在掌握方言母语的过程中形成了某种定势,儿童时代所具有的语音感知能力、发音能力已经朝着方言的方向发挥了。
他们成年后对方言母语的语音知觉就很敏感,对标准普通话的语音知觉就很不敏感,往往感知不到普通话的正确发音,普通话辨音能力受到影响。
成熟后的发音器官的活动也已经形成了习惯性定势,有时即使感知到普通话的正确发音,也难以改变方言母语发音的习惯性定势,普通话语音发出能力也受到了影响。
方言区人的普通话如果存在发音错误或缺陷,往往给人口齿不清、说话含混的感觉,影响语言表达和交际。
普通话有而方言没有的词语和句型方言区人往往不熟悉,只能听懂却不能积极地表达出来,方言有而普通话没有的词语和句型又不便翻译,只好放弃不用,只能使用普通话和方言共有的词语和句型,以致词汇贫乏、句型单调,语言表达能力大受影响。
以方言为内部语言的人往往缺乏普通话的语感,运用普通话交际时,还要经过一个内外部语言的转换过程。
由于多了一道翻译的手续,他们理解和表达普通话的敏捷度必然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运用普通话交际时就没有运用方言交际那样流利自如,因而显得有些笨嘴拙舌。
方言区人对于方言母语有着难以割舍的认同心理,学习普通话时,心理上会发生碰撞,暂时不适应时,会对学习普通话产生抵触情绪,对普通话缺乏归附动机。
另外,从语言学习心理角度来看,成年人已过了最佳语言学习年龄,学习标准普通话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容易产生畏难心理[2]。
由于这些潜在的心理障碍,使得很多人只满足于勉强应付低水平交际的地方普通话,不愿意努力学习标准的普通话。
(二)方言对外语习得的影响人们总是对陌生的事务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学习者初次接触一种语言,产生文化紧张心理是很正常的。
而方言能够尽快帮助学生熟悉并了解自己当前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以及当地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对缓解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是十分有益的。
[3]文化具有排他性。
一个从自己所熟悉的文化环境中突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的人,其对新文化的适应往往需要一个过程,而方言能够帮助他们缩短这种文化适应的过程。
每一种方言都有其特定的文化源流、特定的地域范围和特定的使用人群。
而方言能够使学习者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个最有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最终提高他们外语习得的速度和成效。
方言可以缓解外语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缩短其适应过程,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但是,方言对外语习得的“弊”还是显然易见的,例如刚开始若是跟着方言学会了不标准的发音,那么以后很难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