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形态检验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ppt课件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ppt课件
钝锯齿、泪滴、裂片、形态不整
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 低色素、高色素、
嗜多色、着色不一
红细胞内异常结构 嗜碱性点彩、豪焦小体、卡
波环、寄生虫 、疟色素
红细胞排列异常 缗钱状形成、自凝现象 有核红细胞
8
编辑版pppt
异常红细胞
9
编辑版pppt
10
编辑版pppt
小红细胞
11
编辑版pppt大红细胞来自27编辑版pppt
28
编辑版pppt
29
编辑版pppt
30
编辑版pppt
31
编辑版pppt
32
编辑版pppt
33
编辑版pppt
34
编辑版pppt
寄生虫:当患者感染疟原虫、微丝蚴、杜利什曼原 虫等时,可见红细胞胞质内相应的病原体。
35
编辑版pppt
36
编辑版pppt
37
编辑版pppt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
1
编辑版pppt
1
红细胞形态检查
红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和内涵物的是否异常
2
编辑版pppt
检测原理和方法学评价
1.显微镜分析法 采用人工显微镜法血涂片染色观察, 是仪器法校准的参考方法和检测的复核方法。
2.计算机图像分析 建立统计模型,以正常红细胞形态 为参比、作出分析, 可用于与红细胞形态变化疾病的辅助诊断。
3. 血液分析仪法 提供红细胞数量及其他相关参数,对异 常结果报警, 但不能提供确切信息,需用镜检血涂片核实。
3
编辑版pppt
质量 保证
1.有合格的血液细胞形态检验人员 2.选择细胞分布均匀区域进行镜检 3.注意完整规范的检查顺序
低倍镜 细胞分布和染色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通用课件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通用课件
自动化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动化分析 仪逐渐应用于红细胞形态学检 验,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红
细胞形态。
02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的适应症和禁 忌症
适应症
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有助于判断贫血的 类型,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 血等。
溶血性疾病的诊断
通过对红细胞形态的观察,有助于诊 断溶血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等 疾病。
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红细胞体积增大 ,呈现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营养不良、胃全切 除术后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
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呈 现全血细胞减少,常见于药物中毒、病毒感染等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案例分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疾病,表现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异常,常见于老年人。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采血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患者不适,如晕厥等,对于心肺功能不全的 患者应谨慎进行。
严重营养不良、恶病质状态
对于极度虚弱的患者,采血可能会加重其病情,应避免进行红细胞 形态学检验。
注意事项
采血前应告知患者采 血目的、方法及注意 事项,消除患者的紧 张情绪。
采血后应立即送检, 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的 准确性。
干燥、无污染。
试剂准备
根据实验需要,准备适量的生理盐 水、瑞氏染液等试剂,确保试剂的 质量和有效期。
样本采集
采集受检者的静脉血液样本,确保 样本量足够,且无溶血、凝血等现 象。
实验操作流程
样本处理
涂片制作
将采集的静脉血液样本进行抗凝处理,然 后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以便观察红细胞 形态。
将稀释后的血液样本涂抹在载玻片上,然 后使用盖玻片轻轻压住,避免产生气泡。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ppt课件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ppt课件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1
1.血涂片的制备:手工推片法 2.血涂片的染色:瑞氏染色法 3.红细胞的形态检查
2
将血标本均匀地涂抹在清洁干燥的载玻 片上,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检查,是血液细 胞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应用广泛, 特别是对于各种贫血及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3
1.新玻片上有游离碱质,须清洗后使用。 2.用过的载玻片须用肥皂水或乙醇除去 染料和油污。 3.使用时切勿用手触及玻片表面。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手工推片法
薄血涂片法 灰白层涂片法 厚血涂片法
* 自动血液涂片法
5
手工薄血推片法
推片
手持玻片推制血膜
用推片从血滴前方接触血滴
吸附血液成一线
推完血片,迅速干燥
6
推片角度
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 细胞分布均匀,边缘整齐, 两边和两端留有一定空隙。
7
血滴越大,推片角度越大,速度越快, 血液粘度越高,则血膜越厚。 血滴越小,推片角度越小,速度越慢, 血液粘度越低,则血膜越薄。
27
大红细胞 巨红细胞
28
红细胞大小异常
4.红细胞大小不均(anisocytosis):指红细 胞之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见于严重的增 生性贫血的血涂片中。巨幼细胞性贫血尤 为明显,与骨髓造血紊乱有关。
29
红细胞大小不均
30
红细胞大小异常
小红细胞( microcyte ) 大红细胞( macrocyte) 巨红细胞(megalocyte) 红细胞大小不均(anisocytosis)
2 .嗜碱性颗粒和淋巴细胞胞浆为酸性,与碱性美兰 结合,染成紫色或蓝色,称为嗜碱性物质。
3.中性颗粒呈等电点状态与伊红美兰均可结合,染成 紫红色,称为中性物质。

红细胞检查ppt课件

红细胞检查ppt课件
(3.8~5.3)×1012/L (120~180)g/L (34~48)% (80~100)fL (27~32)pg
(320~360)g/L
<15%
19
概述
造血微环境
Epo
骨髓造血干细胞----红系祖细胞----原红细胞----
早幼--中幼----晚幼----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20
①细胞的逐渐成熟; ②细胞数量的增加;
贫血的分类
重视红细胞 形态学检查
形态学类型 MCV(fl)
正常细胞性 80~100
贫血
小细胞低色 <80
素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 <80
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 >100

MCH(pg) MCHC
病因
27~34
320~360 急性失血,再障,骨髓病
性贫血,溶贫
<27
<320
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
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5
二 、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
1、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实验室筛检或 确诊 的客观依据。
2、为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提 供依据。
3、为预防疾病及健康保健提供检测依据。 4、为科学研究提供医学检验基本数据,基本检验方
法和操作技能。
6
三 、学习实验诊断的要求
①掌握常见实验检查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②能进行检验结果的分析,并将分析的结论用于疾
.
实验诊断学
1
2
(一)实验诊断定义和主要内容
1 实验诊断学定义: 实验诊断学(clinical examination)是运用物理学、
化学、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 人体的血液、骨髓、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脱落细胞等 进行检验,以获得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器官功能状态 等资料的一门科学。

红细胞检查课件

红细胞检查课件

二、染色原理
网织红细胞内RNA的磷酸基(带负电荷)能与 灿烂 甲酚蓝、新亚甲蓝等碱性染料的有色反应基( 带正点荷) 结合,形成核酸与碱性染料复合物的多 聚体,凝成颗粒, 其颗粒又联缀成线,而构成浅蓝 或深蓝的网织状结构, 凡含有两个以上深染颗粒( 后具有线网状结构)的无核 红细胞,即为网织红细 胞。
五、 结构异常
1.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指在瑞氏染色下,胞浆 内存在嗜碱性黑蓝色颗粒的红细胞,属于未完全成 熟红细胞,颗粒大小不一、多少不均。常作为铅中 毒诊断筛选指标。
2. 染色质小体:位于成熟或幼红细胞的胞浆中 圆形,1-2um,紫色,为核残余物,常见于巨幼细 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3. 卡波氏环: 在成熟或幼稚 红细胞胞质内,呈紫红色线圈 状或8字形,可能是胞浆中脂蛋 白变性,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和铅中毒。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 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增减不一定成比例,如大 细胞性贫血患者的RBC往往较Hb减少显著;而 小细胞性贫血患者则相反。
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高 标准:成年男性RBC>6.0 ×1012/L, Hb > 170g/L 成年女性RBC>5.5 ×1012/L, Hb > 160g/L
匀,Hb安全氧合。
5.
c. 将吸管尖端深入Wintrobe管管底,自下而上
慢慢将血放入管内到100mm刻度处。要避免充入气
泡。
6. d. 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半小时。离心后血
液分为五层(从上至下):最上层为血浆;白色乳
糜层主要使血小板;灰红色层为白细胞和有核红细
胞;呈黑色一薄层为被白细胞代谢还原成的还原血
6.
中度贫血:Hb < 90g/L 重度贫血:Hb < 60g/L

红细胞检验PPT优质课件

红细胞检验PPT优质课件

二、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测定
在正常人中各种血红蛋白的含量为: 成人主要血红蛋白:HbA(α2β2)占95%以上 成人次要血红蛋白:HbA2 (α2δ2 ) 占2% - 3% 胎儿主要血红蛋白:HbF (α 2γ2 ) 占1%以下
二、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存在形式
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 HbO2 还原血红蛋白:reduced hemoglobin, Hbred 碳氧血红蛋白:carboxyhemoglobin, HbCO 高铁血红蛋白:hemiglobin, Hi 其他类衍生物:SHb
第一节 红细胞检查
红细胞生理学
红细胞形态特征:双凹圆盘形,平均直径7.2μm,厚 约2μm,无核。
红细胞主要成分: 血红蛋白占34%---能 结合多种气体,主要 是O2和CO2 , 并协同 维持酸碱平衡。
一、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血液分析仪法:利用电阻抗和(或)光散射原理。
手工显微镜法: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
二、血红蛋白测定
• each heme contains an iron ion (Fe+2) that can combine reversibly with one oxygen molecule
二、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分子结构
二、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合成的调节
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血红素和Hb合成. 雄激素(睾酮):促进Hb的合成. 高铁血红素:减少血红素的合成.
一、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一).生理性变化
1.年龄与性别差异 2.神经与精神因素 3.剧烈的体力运动 4.气压氧含量影响 5.妊娠中后期变化

掌握各个阶段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及镜下识别(分析“红细胞”文档)共9张PPT

掌握各个阶段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及镜下识别(分析“红细胞”文档)共9张PPT
有核红细胞的特点。
兰色且厚,近核处不见浅染区。
2. 早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12-24μm
胞核:圆或椭圆,占细胞2/3以上,居 中或稍偏位,核膜明显,紫色,染色质
可浓集或粗密的小块,较原红粗糙些,无核 仁。
胞浆:量稍多,部分可有伪足,深兰, 但较原红稍浅,血红蛋白开始形成, 在 核周围,无颗粒
3. 中幼红细胞
可胞见体车 :直轮径状8-痕15迹μm,核膜明显(,3无)核仁细,胞随着形细态胞观的成察熟原,核则致密坚实,呈结构不清的紫红色的一 团。
① 先在低倍镜下选染色好、厚薄适宜的部位--成熟红细胞不重叠也不过分分
离,细胞形态完整,染色好,细胞结构清楚。
Morphology of Erythron
② 观察红系细胞时应先要掌握红系形态总特征及正常骨髓片中细胞组成情况, 再选择具有红细胞系统特征的细胞进行观察,并进一步辨认各期有核红细胞 的特点。观察有核红细胞胞质颜色时,要与周围红细胞进行比较,因为片子 偏酸或偏碱均会影响胞质颜色。
④Mo过rph于o陈log旧y的of瑞Er特yt染hro色n骨髓片会出现酸化现象,使骨髓片偏酸。
明显,1-2个,大小不均,模糊或清楚,
⑤④③胞体红 显 骨:细微髓直胞镜片径内使观7-1异用察0常完完μm结毕毕构,,。用应擦脱镜油纸:蘸在少片许上镜滴头加清适洁量液清,洁将液镜,头然上后油用擦干干净净擦,镜然纸后轻用轻干地净一擦次镜性染纸将浅再它擦擦兰一掉色次,。,而并不将应物来镜回旋擦转。至正确位置和高度。
(2)显微镜使用与保养
① 要正确掌握开灯、关灯的顺序,以延长灯泡寿命。开灯顺序为:接
上电源→按显微镜“开”键→将灯光调至适当位置后进行观察;如果暂时 不用显微镜,将灯光亮度调至最小;关灯顺序为:将灯光亮度调至最小→ 按显微镜“关”键→断开电源。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ppt课件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ppt课件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22
正常红细胞 形态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23
异常红细胞形态
红细胞大小异常 红细胞形状异常 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 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红细胞排列异常 有核红细胞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24
红细胞大小异常
1.小红细胞( microcyte ):直径<6μm。血片 中出现大量的染色过浅的小红细胞,提示血红 蛋白生成障碍,常见于缺铁性贫血(IDA)、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 多症(HS),血红蛋白充盈良好,生理性中心 淡染区消失。
对于严重贫血患者,应如何推制血片?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8
推制适当的血膜
角度大, 速度快, 太厚, 太短
推片不光滑,呈毛刷状
用力不均,呈搓板状
血量过多,无尾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玻片油腻,有空泡
9
1.灰白层涂片法 抗凝血离心,取灰白层涂片。 用于白细胞减少者的白细胞分类和红斑 狼疮细胞(LEC)检查。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3
1.新玻片上有游离碱质,须清洗后使用。
2.用过的载玻片须用肥皂水或乙醇除去 染料和油污。 3.使用时切勿用手触及玻片表面。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4
* 手工推片法
薄血涂片法 灰白层涂片法
厚血涂片法
* 自动血液涂片法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5
手工薄血推片法
推片
手持玻片推制血膜
用推片从血滴前方接触血滴
吸附血液成一线
推完血片,迅速干燥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推片角度
6
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 细胞分布均匀,边缘整齐, 两边和两端留有一定空隙。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红细胞形态检查.ppt

红细胞形态检查.ppt
2.油镜观察
3.报告方式 描述所检标本中正常红细胞 形态特点和观察到的异常红细胞的形态学 变化
【注意事项】
1.标本 在制片和染色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可造成 红细胞形态异常,如:①涂片不当;②玻片不符 合要求;③抗凝剂EDTA浓度过高,或长时间放置 血液;④染色不当;⑤涂片干燥过慢或固定液中 混有少许水分;⑥涂片末端附近,可见与长轴方 向一致的假椭圆形红细胞等。
2.先在低倍镜下估计细胞的分布和染色情况,理 想的红细胞形态检查应在红细胞单个分散不重叠 的区域。
3.油镜观察时注意浏览全片是否存在其他异常细 胞,因异常成分常集中在血片的边缘,容易漏检。
实验三 红细胞形态检查
【目的】 掌握红细胞形态检查的方法、正常红细 胞的形态特点、异常红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原理】 对血涂片进行染色后,不同形态的细胞, 由于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不同,对酸性及碱性染 料的亲和作用、吸附作用就不一样,因而使不同 形态的细胞呈现出各自的染色特点。利用光学显 微镜可直接观察到正常红细胞的形态,并识别异 常红细胞形态。

红细胞形态PPT课件

红细胞形态PPT课件
• 核变性包括核固缩、核溶解及核碎裂等。核 固缩时,细胞核固缩为均匀呈深紫色的块状;核 溶解时,可见细胞核膨胀、着色浅淡,常伴核膜 破碎,致使核的轮廓不清。
血红蛋白病,靶形红细胞常占20%以上。
8
(4)镰形红细胞(sickle cell):由于红细胞内存在异常 Hb(HbS),其对氧亲和力显著降低,致使细胞缺氧。主要 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HbS病)。
• (5)口形红细胞(stomatocyte):红细胞中心苍 白区呈扁平状,形如一个微张开的鱼口。正常人 血涂片偶见此类细胞(<4%),遗传性口形红细胞 增多症患者常达10%以上。

直径>15μm者称为巨红细胞。常见于巨幼细胞
性贫血,有时甚至可见直径>20μm者称为超巨红细胞。
5
2.形态异常
(1)球形红细胞(spl-Ierocyte):直径小于 6μm,厚度增加常大于2μm,无中心浅染区,形 似球形。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血 涂片中此类细胞高达25%以上。
6
(2)椭圆形红细胞(elliptocyte):
• (2)高色素性(hyperchromatic)红细胞:红细胞 生理浅染区缩小乃至消失,系红细胞内血红蛋白 含量增高所致。若红细胞体积减小,则为球形红 细胞,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若红细胞 体积增大,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12
(3)嗜多色性(polychromatic)红细胞:
• 红细胞呈灰蓝色或灰红色,胞体较大。属尚 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除Hb外,还残存多 少不等的嗜碱性物质(核酸及核糖体),有人认为
• 常见于严重化脓性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它 被认为是特殊颗粒生成过程受阻或发生颗粒变性 所致。含中毒颗粒的细胞在中性粒细胞中所占的 比值称为毒性指数。毒性指数愈大,中毒情况愈 重。

血液生理之红细胞PPT课件

血液生理之红细胞PPT课件

02
红细胞生成与调节
造血器官及造血过程
1 2
造血器官
骨髓、脾脏、淋巴结等
造血过程 多能造血干细胞 → 定向祖细胞 → 前体细胞 → 成熟红细胞
3
骨髓中红细胞的生成 骨髓基质细胞提供造血微环境,造血干细胞在微 环境中增殖分化为红细胞
红细胞生成原料及影响因素
原料
铁、叶酸、维生素B12等
铁缺乏
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缺铁性贫血
骨髓微环境对红细胞生成影响
骨髓基质细胞
提供造血微环境,支持造血干细 胞的增殖和分化
细胞因子
如IL-3、GM-CSF等,促进红细胞 生成和分化
骨髓微环境的改变
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征等,可影响红细胞生成和质量
03
红细胞生理功能与 代谢
氧气运输和二氧化碳排
红细胞内含有大量血红蛋白(Hb),其主要功能是结合、运输氧气。在肺部,Hb 与吸入的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输送 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04
红细胞异常与疾病 关系
贫血类型及其原因
缺铁性贫血
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 障碍或丢失过多导致体 内铁储存不足,影响血
红蛋白合成。
巨幼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 缺乏,导致DNA合成障 碍,红细胞体积增大。
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
由于红细胞破坏加速, 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
反映骨髓红系造血功能的活跃程度, 对贫血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有重要意义。
实验诊断在贫血等疾病中应用价值
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通过血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对贫血进行准 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课件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课件
2.厚血涂片法 用于疟原虫、微丝蚴的检查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血涂片的染色
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膜、细胞浆、胞 浆中颗粒及细胞核等主要结构染上特定的 颜色,以便于显微镜下观察与识别。
பைடு நூலகம்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用玻璃笔在血膜两端划线。 2.瑞氏染液覆盖血膜,染 0.5~1min。 3.加等量或稍多的缓冲液,混匀,
染5~10min。 4.流水冲去染液,干燥后镜检。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 .嗜碱性颗粒和淋巴细胞胞浆为酸性,与碱性美兰 结合,染成紫色或蓝色,称为嗜碱性物质。
3.中性颗粒呈等电点状态与伊红美兰均可结合,染成 紫红色,称为中性物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pH对细胞染色的影响
在酸性环境中染色偏红;在碱性 环境中染色偏蓝。因此要求用磷酸盐 缓冲液,使染色环境维持在6.4~6.8 之间,以达到满意的染色效果。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新玻片上有游离碱质,须清洗后使用。 2.用过的载玻片须用肥皂水或乙醇除去 染料和油污。 3.使用时切勿用手触及玻片表面。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手工推片法
薄血涂片法 灰白层涂片法 厚血涂片法
一、瑞氏染色法(Wright’s sta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细胞检验
红细胞形态检查
1、大小 2、形态 3、染色 4、结构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大红细胞:直径>10µm。常见于巨幼 细胞性贫血,也见于溶血性贫血。
(3) 巨红细胞:直径>15µm。常见于巨幼 细胞性贫血及红血病。
(4) 超巨红细胞:直径>20µm。常见于红 血病、红白血病。
2、形态改变
(1) 球形红细胞:直径<6µm,厚度>2µm, >20%有诊断价值。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贫血 ,也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正常红细胞形态
1、呈双凹圆盘形,细胞大小均一,平均直径7.2μm;
2、染为淡粉红色,呈正常色素性;有过渡平滑的向心性淡染,中央部 位为生理性淡染区; 3、胞质内无异常结构。
大小不均、中心浅染区扩大
大小异常
(1) 小红细胞:直径<6µm。常见于缺铁性 贫血。
2、 Cabot环:为一种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有时绕成
8字形,存在于红细胞、嗜多色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中 。现认为系脂蛋白变性所致。
3、点彩红细胞:红细胞内有多数蓝黑色 颗粒,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及铅
中毒时多见。
4.有核红细胞:即幼稚红细胞
5、寄生虫:疟原虫、微丝蚴、杜利什曼原虫 感染时可见红细胞质内相应病原体。
(6)棘形红细胞:细胞外周为不规则棘刺状, 棘刺长度和形状不一。见于β-脂蛋白缺乏症,
也见于乙醇性肝病、脂质代谢紊乱及脾切除术
后。
(6)棘形红细胞
(8) 泪滴状红细胞:形如泪滴,见于骨髓纤 维化。
(9) 缗钱状红细胞:红细胞相互串联,似缗 钱状,见于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
(10) 裂细胞:破碎状,三角形、盔形、逗点 形等。见于DI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2) 椭圆红细胞:椭圆形或长圆形,>25% 有诊断价值。见于遗传性椭圆细胞贫血。
(3) 口形红细胞:红细胞中央苍白如鱼口状 ,>10%有诊断价值。见于遗传性口形细 胞贫血。
(4)镰状红细胞:红细胞呈镰刀状、月牙形 。见于镰状细胞贫血。
(5) 靶形红细胞:红细胞中央部位深染,其 外周苍白,而细胞外缘又深染,形如射击之 靶,>20%有诊断价值。见于地中海贫血, 也见于脾切除后。
MCH)增高,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3. 嗜多色红细胞:红细胞未成熟,尚存嗜 碱性物质。红细胞呈灰蓝色,见于各种增
生性贫血。尤以溶血性贫血为最多见。
4、异常结构
1、Howell-Jolly小体:为红细胞或幼红细胞
内出现圆形紫红色小体,大小1~2µm,数量不等
,已证实它是核残余物。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之后。
3、 染色改变
1.染色过浅 红细胞中心苍白区扩大,仅边缘着 色较深,呈环状,提示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是低 色素性贫血的特征。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
血等。
低色素性红细胞,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 2.染色过深 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消失,整个红细 胞着色较深,而且胞体也大,系胞体内血红蛋白 含量增高所致,其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含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