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课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_复习
短周期( 1、2、3周期 )
长周期( 4、5、6、7周期)
主族(共7个,位于第1、2及13~17列 )
16个族
副族(共7个,位于第3~7及11、12列 )
第Ⅷ族( 1个,包括第8、9、10三列 ) 0族( 1个,位于第18列 )
含元素种数最多的族是 第IIIB族 , 物质种数最多的族是 第ⅣA族 ,因 为 。
A Z A Z
R 的电子数为: Z-n
m
n
R 的电子数为: Z+m A 2 练习:若 R 离子中的电子数为a,求:
①该离子质子数: a+2 ②该离子中子数:A – a – 2
③m克该离子中的电子的物质的量: m · a mol A
④该离子形成的b克氧化物中质子的物 质的量: b (a+2+8) mol A+16
练习:具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NaOH B.Na2O2 C.NaCl D.H2O2
练习: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 为8电子结构的是 A.BeCl2 B.H2S C.PCl3 D.CH4
考点: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练习:下列性质可证明某化合物中一定 存在离子键的是 A.有较高的熔点 B.水溶液能导电 C.熔融状态能导电 D.可溶于水
练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B.离子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共价键 C. 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 D.共价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离子键
3、电子式、结构式的书写 双原子单质分子中只含非极性键
化学式 H 2O 2
● ●
电子式
结构式
H O O H
● ● ● ● ●● ●●
●●
●●
H O O H
人教新课标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期中复习)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 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AZ 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 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例如:求M Z X n+ MZ Xn -的核外电子数,中子数。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化学课件《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优秀ppt(复习) 人教课标版
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 的物质的互称。(如:甲烷 和 乙烷)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如:正丁烷 和 异丁烷)
①基本组成(行、列、周期、族) ②上下,左右相邻元素序数的关系; ③性质的递变规律;④记1~20号元素;⑤主族元素的位置与原子结 构的关系;(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12、晶体熔沸点高低判断规律: ①不同晶体间比较 : 原子晶体 > 离子晶体 > 分子晶体 ②同种晶体间比较 : 原子晶体:晶体中原子间共价键的键长越短,则熔沸点越高
(如:石墨>金刚石 > 晶体硅) 分子晶体:式量越大,则其熔沸点就越高
13、分子晶体与离子晶体的简单区别方法: 分子晶体——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 离子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③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则越大 ( 如: Cl->Cl , Na >Na+ )
巩固训练
例1(99)“铱星”计划中的铱的一种同位素是19177Ir其核内 中子数是………………………………………………( )
A. 77
B. 114
C. 191
D. 268
例2(99)已知铱有两种同位素191Ir和193Ir,而铱的平均原子 量为192.22,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 )
6、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几个递变规律:
(1)同周期从左到右
(2)同主族从上到下
原子结构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增
数增多
多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单质还原性
逐渐减弱
第一章《周期律》复习资料[1]
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复习资料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一、知识网络短周期( ________ ) 横行____:周期 长周期( ________ )不完全周期(_____)主族:符号__ ( _________ )副族:符号__ ( _________ )纵行____:族 零族( _____ )第Ⅷ族(_________) 中子—→同位素原子核内容 质子→元素核外电子(e - ):运动特征—→在原子核外作高速无规则运动。
每层最多能容纳______个 最外层不超过______个次外层最多能容纳______个_____键→ ________(不同种原子间:A —B )_____键________(同种原子间:A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核外电子的运动区域从内到外分为7个电子层,分别称为层;n 值越大,说明电子离核越_______;能量也越_______。
② 已知第三周期的R 元素质子数为X ,则与R 同主族的第四周期的某元素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周期的为________。
二、概念1、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是具有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同一类_____的总称; 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的_______和一定数目的_______的一种原子..;同一元素不同______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2)同位素的___ ___性质几乎完全相同,是由于原子____________排布相同;______性质不同,由于它们的_____ _数不同。
2、元素周期表中涉及的规律(1)原子序数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元素周期律 原 子(2)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___电子的能力,强弱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它们的单质跟_____(或_____)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单质的还原性或置换反应(强置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______性的强弱(3)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____电子的能力;强弱判断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_____ 性强弱·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或生成气态氢化物的________。
复习章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相 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值。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同一个元素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 同位素一个原子质量
= 碳-12一个原子质量1/12
第5页
例: 一个氧原子16O质量 一个碳原子12C质量1/12
第15页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Al(OH)3 + 3H+ = Al3+ + 3H2O
碱
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Al(OH)3 + OH– = AlO2– + 2H2O
酸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氢氧化物, 叫作两性氢氧化物。
4. 阴离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b+n
第2页
核外电子数相同(10个电子)微粒
原 子: Ne
分 子: CH4、NH3、H2O、HF 阳离子: Na+、Mg2+、Al3+、 H3O+ 、NH4+ 阴离子: O2- 、F-、OH-
第3页
掌握下列几种概念: 1、什么是质量数?什么是同位素? 2、什么是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 3、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4、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周期表结构:
①周期:7个周期(7个横行)(三短,三长,一不完全)
②族:16个族(18个纵行)
7个主族:由短周期和长周期共同构成族
7个副族:仅由长周期元素构成族
Ⅷ族:(8,9,10三个纵行)Fe、Co、Ni等9种元素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复习 教案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课教案一.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并能熟练应用;(2)进一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关系。
2.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出适当的图表来表示1-18号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能够总结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并画出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框架;(3)能初步具有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能把位、构、性初步联系起来并熟练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1)体会对比、归纳、总结等科学方法在探究学习中的应用;(2)认识到合作、交流在科学探究学习中的重要作用;(3)能从元素周期表的设计与探究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二.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律的实质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三.教学难点位、构、性三者之间的规律及其应用.教学方法回答法、归纳整理、讲练结合五.教学用具多媒体电量关系原子A Z X阳离子A Z X n+六.教学过程 【考点梳理】含考点:1、原子序数2、核素、同位素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认识「质子「原子核峠L 中子决定元素种类决定核素种类1、几个重要关系式质量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二核内质子数二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Zn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Z+n )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逅子和一定数目住子的原子。
同位素:同一兀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说明:(1)符号A ZX 的意义:表示元素符号为X ,质量数为A ,核电荷数(质子数)为Z 的一个原子.(2)只有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才能互称同位素.即同位素的质子数必定相同,而中子数一定不同,质量数也不同.(3)由于一种元素往往有多种同位素,因此同位素的种数要多于元素的种数. (4)同位素的特性:物理性质不同(质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5)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氕、氘、氚(6)重要同位素的用途:氘、氚为制造氢弹的材料;14C 多用于考古中测定文物年代;※注意:“核电荷数”与“电荷数”是不同的,如Cl -的核电荷数为17,电荷数为1•[例题](2011)2•硒(Se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8034Se 的中子数为A .34B .46C .80D .114原子核外电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变化决定元素的性质(2008)4.下列各组物质中,互称为同位素的是A•12C和14CB•氧气和臭氧C•甲烷和乙烷D.正丁烷和异丁烷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_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能量越_低,离核越近。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复习
(3)常见粒子核外的电子排布:
①熟练掌握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②与N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常见离子
F-、O2-、N3-、Na+、Mg2+、Al3+
③与Ar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常见离子
Cl-、S2-、K+、Ca2+
例3.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6)在阳离子( )中:核外电子数=Z-n
(7)在阴离子( )中:核外电子数=Z+m
例1.已知A2-、B-、C+、D2+、E3+五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它们对应的核电荷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A>B>C>D>EB.B>A>C>D>E
C.C>D>E>A>BD.E>D>C>B>A
例2.已知某元素的阴离子Rn-,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A-x+n,其中A为质量数。则W g Rn-中的电子总数为(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OH-和NH4+B.H2O和NH2-C.F-和OH-D.O2-和NH4+
二.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内容:元素的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等)随着元素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元素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元素。
A. ·NAB. ·NAC. ·NAD. ·NA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分层排布:
①编号:KLMNOPQ……
②层序:1234567……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教案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3)能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的规律;(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兴趣;(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
2. 教学难点:(1)元素周期律的规律及其应用;(2)元素周期表中族、周期的分布及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新课:(1)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2)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族的概念及分布规律;(3)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元素周期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2.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 完成练习题,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元素周期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药物设计、材料科学等。
2. 分享成果: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成果分享,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七、案例分析1. 案例一: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以某种药物的设计为例,讲解如何利用元素周期律选择合适的元素进行药物设计。
2. 案例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梳理一、原子结构1. 原子A Z X 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例1:在离子3n RO中,共有 x 个核外电子,R 原子的质量数为A ,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则 R 原子核内含有的质子数目是( )A .A-x+n+48B .A-x+n+24C .x-n-24D .x+n-24 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例1:已知某元素原子的L 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则该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 )A .第3周期IVA 族B .第2周期VIA 族C .第2周期IVA 族D .第3周期VIA 族例2: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回答下列问题: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___ _,属于__ 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 元素、核素、同位素例1: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erhard Ertl 对金属Pt 表面催化CO 氧化反应的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
下列关于20278Pt 和19878Pt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0278Pt 和19878Pt 的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B .20278Pt 和19878Pt 的中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C .20278Pt 和19878Pt 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 D .20278Pt 和19878Pt 的质量数不同,不能互称为同位素例2:重水(D 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B.1H 与D 互称同位素C.H 2O 与D 2O 互称同素异形体D.与162D O 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二、元素周期表1. 编排原则及结构特点例1:下列元素一定属于主族元素的是()A.位于元素周期表ⅡA族右边的元素B.原子核外最外层上有两个电子的元素C.原子核外最外层为8电子稳定结构的元素D.2010年科学家首次合成的第116号元素例2:某周期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A.只有x+1 B.可能是x+8或x+18C.可能是x+2 D.可能是x+1或x+11或x+25三、元素周期律1.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比较2. 元素的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例1: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A.若R(OH)n为强碱,则W(OH)n+1也为强碱B.若H n XO m为强酸,则Y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C.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7D.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例2: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A.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HClO4>H2SO4>H3PO4B.氢氧化钙比氢氧化镁碱性强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D.最外层电子数X>Y,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3.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4.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例1:下列各组微粒,半径大小比较中错误的是()A.K>Na>Li B.Na+>Mg2+>Al3+C.Mg2+>Al3+>F—D.Cl—>F—> F例2:A、B、C、D,其A+、B2+、C—、D2-,下列判断正确是()A.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DB.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2+>A+>C->D2-C.A、B、C、D四种元素可能属于同一周期D.ABCD四种元素一定属于短周期元素5.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四、化学键1. 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例:利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①HCl②H2SO4③NaOH④N2⑤NH4Cl⑥Ne (1)不存在化学键的是。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
6.共价分子的表示方法: 共价分子的表示方法: 共价分子的表示方法 电子式
结构式
7. 碳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的特点: 碳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的特点:
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
范德华力(分子间作 范德华力 分子间作 用力) 用力 概念 范围 作用 性质影响 物质的分子间存在 的微弱的相互作用 分子间 弱 物质的某些物理性 质
一、共价键
1、定义: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 定义: 的化学键。 的化学键。 2、成键微粒:原 成键微粒: 子
3、成键本质:共用电子对 成键本质: 4、成键原因:不稳定要趋于稳定;体系 成键原因:不稳定要趋于稳定; 能量降低
5.成键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放出能 成键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成键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量
非 金 属 性 增 强 , 酸 性 逐 渐 增 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
性逐渐增强
三、同位素
同位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 素的不同核素。 素的不同核素。
元素 核素 ……
(同位素) 同位素) 同位素
核素
元素、核素、 元素、核素、同位素三者关系
四、比较微粒大小规律 比较微粒大小规律
酸 性 金属性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 碱 性 增 强
非金属性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增强 H Li Na K Rb Cs Be Mg Ca Sr Ba B Al Ga In Tl C Si Ge Sn Pb N P As Sb Bi O S Se Te Po F Cl Br I At
金刚石 熔点 硬度
石墨
四、金属晶体
常见金属晶体: 常见金属晶体: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金属单质或合金 如:钠、钾、铜 有金属光泽、导电、 有金属光泽、导电、 导热、 导热、延展性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复习
考点一 元素周期表 考点二 元素周期律及应用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练出高分
考点一 元素周期表
知识 梳理
题组 训练
知识梳理
1.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在1869年由俄国化学家门捷 列夫 绘制完成的,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已逐渐演变为 现在的常用形式。 2.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称 之为 原子序数 ,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 电子数。
(2)若甲、乙分别是同一周期的ⅡA族和ⅦA族元素,原子序 数分别为m和n,则m和n的关系为__n_=__m__+__5_、__n_=__m_+__1_5_、__ _n_=__m_+__2_9_。 解析 对于第一、二、三周期,同一周期的ⅡA族和ⅦA族 元素的原子序数只相差5,而对于第四、五周期来说,由于 存在过渡元素,同一周期的ⅡA族和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则相差15;而对于第六、七周期来说,由于存在镧系和锕系 元素,同一周期的ⅡA族和Ⅶ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则相差29。
深度思考
1.下面的虚线框中每一列、每一行相当于元素周期表的每一 族和每一周期,但它的列数和行数都多于元素周期表。请在 下面的虚线框中用实线画出元素周期表第一至第六周期的轮 廓,并画出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和第Ⅷ族的轮廓。 答案
2.(1)甲、乙是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相邻周期的两种元素 (其中甲在上一周期),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 数可能是_x_+__2_、__x_+__8_、__x_+__1_8_、__x+__3_2__。 解析 因前六周期中元素的数目分别为2、8、8、18、18、 32;同一主族中乙的原子序数可以是x+2、x+8、x+18、 x+32。
3.若A、B是相邻周期同主族元素(A在B上一周期),A、B所 在周期分别有m种和n种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x,B的原子 序数为y,则x、y的关系为_y_=__x_+__m__或__y=__x_+__n_。 解析 当A、B在 ⅠA族和 ⅡA族时,y=x+m,当A、B在 ⅢA~ⅦA族时,y=x+n。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复习
B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和非金属 Al O
特
殊
知
识
点 找半导体:在“折线”附近 Si Ge Ga
找农药: 在磷附近 P As S Cl F
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材料:
过渡元素 Fe Ni Pt Pd Rh
比较同族元素的 金属性 Ba>Ca>Mg
C
非金属性 F>Cl>Br
比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例如:Ca(OH)2微溶,Mg(OH)2难溶,则Be(OH)2更难溶
三、化学键
相邻的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类型 比较ຫໍສະໝຸດ 离子键共价键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
概作念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成的化学键。
阴、阳离子
成键微粒
得失电子
成 键 条离件子化合物
如NaCl、铵盐
存在 ( 举离例子)半径越小,离子所
带电荷数越多,离子键
* 键 的 强越弱强(判离断子化合物的熔
沸点越高)
原子
电子对共用
非金属单质:H2 共价化合物:HCl 某些离子化合物
通常原子半径越小, 共用电子对越多,共价 键越强,形成的单质或 化合物越稳定
分类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定义 由离子离子键化构合成物的化合物
结构粒子
化学键 类型
阴、阳离子
元
素
名
周期数、族数
称
原子序数
原子量
物理或化学特性 原子结构特征含量等其它特征 元素的性质 原子或离子结构 最高或最低化合价 根据分子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最活泼金属 Cs、最活泼非金属 F2
找 最轻的金属 Li、最轻的非金属 H2 元 最高熔沸点是 C、最低熔沸点是 He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教案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3)能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判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深化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2)利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性质的比较和分析;(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精神;(3)强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1)定义:元素周期律是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2)发现: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垂直排列,每个周期代表一个电子层的填充;(2)族:水平排列,同一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3)区块:周期表中的方格区域,表示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及应用;(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阅读方法。
2. 教学难点:(1)元素周期律的内在逻辑关系;(2)元素周期表中区块、族的划分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强化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元素周期律的奥秘;4.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历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3. 分析: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讲解周期、族、区块的划分及应用;4. 实践:让学生利用元素周期表,分析具体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5.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元素周期律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示范课
例如:NaCl、KCl、NH4Cl、NaOH等。
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 成的互相作用。
2、形成元素: 1)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结合; 2)部分金属元素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 如AlCl3 ;BeCl2 ; 3、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 的化合物。 4、共价键的存在:HCl、H2等,某
第一章 元素周期律复习课
知识构造
一、元素:含有相似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 } 二、原子的构成: 决定 质子 原子核
元素 种类
原子
中子
决定 原子(核
素)种类
核外电子 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A Z
X
-表达核电荷数(质子数)为Z,质量数为
定于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越大, 核对电子吸引力越强,则原子半径越小。
(3)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重要化合价呈 周期性变化;
最高正价:+1~+7 最低负价:由-4~-1
3、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列呈周期性变化
4、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构造、性质的递 变规律及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分区:
(3)|最高正价|+|最低负价|= 8 (4)特殊:氧元素的化合价普通是 -2 价,而氟元素 无 正 化合价。金属 元素只有正化合价而无负价。
粒子半径比较
1、电子层数、核电荷数均不同,电子 层数越多,半径越大。(例如:Na<K)
2、电子层数相似,核电荷数不同时, 核电荷数大的半径反而小。(例如: Na>Mg、Na+>Mg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上四种化合物的热稳定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CH4 NH3 H2O HF 。 (4)质子数相同,电子总数相同的粒子互称等电子体, 它们结构相似,物质性质相近。
如N2和CO;N2O和CO2;苯和无机苯(B3N3H6)
2、1—18号元素的结构性质特点
(1)H: ①原子半径最小; ②外层电子数=周期数; ③电子总数=电子层数; ④第ⅠA族中唯一形成共价化合物的元素; ⑤在化合物中该原子的数目虽有改变,但该元素原子质 量分数改变不大; ⑥原子序数最小; ⑦没有中子; ⑧成酸、碱必需的元素; ⑨单质密度最小,最轻的气体; ⑩与氧可生成两种液体:H2O、H2O2; 单质是电解水产物之一; 单质可由金属与酸反应得到。
①最外层比次外层少3个电子;
②氢化物为PH3; ③对应的酸为H3PO4、H3PO3; ④常见白磷、红磷二种单质。
(16)S:
①最外层比次外层少2个电子;
②最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和=次外层电子数;
③氢化物H2S、剧毒; ④氧化物有SO2、SO3; ⑤对应的水化物H2SO3、H2SO4; ⑥对应的盐常见的有Na2S、NaHS、Na2SO3、NaHSO3、Na2SO4、 NaHSO4。 (17)Cl:
①最外层比次外层少一个电子,比最内层多5个电子;
②有多种化合价-1、+1、+3、+5、+7;
③对应的含氧酸有HClO、HClO2、HClO3、HClO4; ④HClO4是目前发现的含氧酸中的最强酸。 (18)Ar(略)
③(有第石六墨章、后金边刚将石学、到足)球;碳(C60)等几种同素异形体,
④氧化物有CO、CO2; ⑤氢化物有多种最简单的是CH4; ⑥最高价含氧酸是H2CO3。
(7)N:
①最外层电子比次外层多3个;
②单质在空气中含量最多;
③难与其它物质反应;
④化肥三元素之一(N、P、K);
⑤氢化物为NH3; ⑥氧化物形式最多(6种:N2O,NO,N2O3,NO2,N2O5); ⑦含氧酸有HNO3、HNO2; ⑧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唯一呈碱性。
(10)Ne:略 (11)Na:①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的1/2;
②前18号元素原子半径最大; ③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 ④能形成氧化物Na2O和过氧化物Na2O2; ⑤与K的合金形成原子能反应堆的导热材料。
(12)Mg: ①最外层电子数=最内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是 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 ②Mg(OH)2是难溶性的中强碱; ③Mg遇冷水难反应,遇热水放H2; ④MgCl2为苦卤、MgSO4为泻盐。
1—18号元素的结构性质特点
(5)B:
①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一个;
②BF3属非极性分子(本章后边将学到);
③氢化物为B2H6(了解就可以); ④硼酸(H3BO3)可洗涤皮肤上的碱液; ⑤硼砂(Na2B4O7、10H2O)是硼酸盐玻璃材料。 (6)C:
①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二倍;
②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d——代表化合价;
e ——代表原子个数
1、质量数: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 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加起来,该数值即为质量数。
2、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3、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 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4、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 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 素互称为同位素)
3.元素周期律从自然科学方面有力地论证了事物变化 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
结合实际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
名相
似
形递
变
性
称 最外层 物 理 化 学 电 子 熔 点 沸 点 密 度 化 学
电子数 性 质 性 质 层 数
性质
锂 钠 钾 铷 铯
单
银白, 质
软,轻. 都
1
低(熔 点).
具 有 强
略带
的 还
逐 渐 增 多
S2->CI->K+>Ca2+
2、主要化合价
(同周期)
最 高 最高正价由+1→+7
正 化
( 同
合主
价族
相)
同
负价由-4-→-1
3、最外层电子排布
每一周期都从1开始到8结束(第一周期为2)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
(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减弱,非金属性逐 渐 增强 (不包括稀有气体元素)。 (2)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增强 ,非金属性
(3) 等质子粒子
F—、OH—和NH2—;Na+、H3O+和NH4+;HS—和Cl—;
N2、CO和C2H2;S和O2。 ☏具有双核10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HF,
三核10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四核10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五核10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H2O , NH3 , CH4 。
知识回顾:
第1周期:2 种元素
短周期 第2周期:8 种元素
三 长 三
元 素
周期 长周期
(=电子
第3周期:8 种元素
第4周期:18 种元素 第5周期:18 种元素
七 主
层数)
第6周期:32 种元素 七
短 一
周 期 表
不完全周期-- 第7周期26种 副
七个主族(A)
零
不
族 七个副族(B)
八
全
(=最外层 VIII族
(8)O:
①最外层电子数目是次外层的三倍;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
③占空气体积的21%;
④能形成H2O2、H2O、Na2O2、Na2O等价态氧化物; ⑤ 单质助燃
(9)F: ①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5个; ②除H后前18号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 ③无正价; ④不能被任何物质氧化; ⑤能与水反应置换水中的氧; ⑥CaF2难溶、AgF溶于水; ⑦无含氧酸; ⑧HF为弱酸。
1 2 3 4 5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B
非金属区
Al Si
Ge As
金属区 Sb Te
非零
金
属 性
族
逐
渐 增
元
强
6
Po At 素
7
金属性逐渐增强
元素周期律内容: 1.原子半径
(1)原子半径比较
同周期:从左到右 同主族:从上到下
大→小 小→大
原子半径比较示意图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 Al
族
电子数) 0族
假设:若把周期表的主副族取消,直接用列序数
表示(从左到右),请指出原主族、副族、第Ⅷ
族和0族所在的列序号,填入下表:
族
主族
副族
第Ⅷ族
零 族
1、2、13、14、
列序 15、16、17
号
3、4、5、6、 8、9、10 18
7、11、12
元素周期律 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 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结构周期性变 化的必然结果,这就是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结构、性质的递变规律 及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分区:
4、分界线左边是金属元素,分界线右边是非金 属元素,最右一个纵行是稀有气体元素。
见下图: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元素 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 的内在联系。利用元素位、构、性的关系指导对化学的学 习和研究。如:预言未知元素、系统研究元素的性质、发 现新元素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等。 2.根据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可指导人们 在周期表中一定的区域内寻找新物质。例如在金属与非金 属分界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 和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的非金属性(氧化性)强弱比较:
①元素周期表 ②元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气态氢化物 的稳定性 ③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aXOb)的 酸性强弱 ④盐溶液中非金属间的置换关系; ⑤在电解池中阴离子在阳极的放电性顺序。
元素的金属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13)Al: ①最外层比次外层少5个电子; ②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 ③铝是金属元素但具有一定的非金属性; ④Al2O3是两性氧化物; ⑤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14)Si:
①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一半,最内层的2倍;
②地壳中含量排第二位;
③只有一种氧化物SiO2; ④气态氢化物SiH4; ⑤含氧酸为H4SiO4; ⑥H2SiO3是唯一难溶酸。 (15)P:
①元素周期表 ②元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难易程度, ③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R(OH)n的碱性 强弱 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⑤盐溶液中金属间的置换关系; ⑥在电解池中阴极阳离子的放电性顺序 ⑦原电池时电极材料
归纳总结
1、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
(1) 核外电子总数为10个电子的微粒 阳离子:Na+_M__g_2_+__A_l_3+___N_H__4_+__H__3O__+_____ 阴离子:N3-__O_2_—__F_—____O_H__—___N_H__2—____ 分子:HF__H__2O____N_H__3 _C_H__4__N_e________
(2) 核外电子总数为18个电子的微粒 阳离子:K+____C_a_2_+_ 阴离子:P3-__S_2_—__C__l—____H_S_—_______ 分子:HCl___H__2S__P__H_3__A_r__S_i_H_4____________ F2 H2O2 CH3CH3 N2H4 CH3OH CH3NH2 CH3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