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计算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高考总复习安徽省泗县一中高考考前训练题三.计算题部分

1.如图所示,ABC 是一个光滑面,AB 为光滑圆弧,半径R =9.8m ,BC 是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且在B 点与圆弧相切,质量为m 1=0.2Kg 的滑块置于B 点,质量为m 2=0.1Kg 的滑块以v 0=0.9m/s 速度向左运

动与m 1发生相撞,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问:

(1)碰撞经过多长时间m 1、m 2发生第二次碰撞? (2)第二次碰撞后,m 1、m 2的速度为多大? 答案:1、(1)6.28s ;(2)v 1‘=0.4m/s ,v 2’

=0.7m/s 2.如图所示,长为2L 的板面光滑且不导电的平板小车C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车的右端有块挡板,车的质量m C =4m ,绝缘物块B 的质量m B =2m .若B 以一定速度沿平板向C 车的挡板运动且碰撞,碰后小车的速度总等于碰前物块B 速度的一半.今在静止的平板车的左端放一个带电量为+q ,质量为m A =m 的金属块A ,将物块B 放在平板车中央,在整个空间加上一个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时,金属块A 由静止向右运动,当A 以速度v 0与B 发生碰

撞后,A 以v 0/4的速度反弹回来,B 向右运动(A 、B 均可视为质

点,碰撞时间极短).

(1)求匀强电场的大小和方向.

(2)若A 第二次和B 相碰,判断是在B 和C 相碰之前还是相碰之后.

(3)A 从第一次与B 相碰到第二次与B 相碰这个过程中,电场力对A 做了多少功? 答案:(1)ql mv E 2/2

0= (2)A 第二与B 相碰在B 与C 相碰之后 (3)2/2

0mv 3.如图所示,质量为2m 的木块,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块左端固定一根轻质弹簧.一质量为m 的质点滑块从木块的右端飞上.若在滑块压缩弹簧过程中,弹

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pm ,滑块与木块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保持不变,试求滑块的初速度v 0. 答案: m Ep v /60=

4.如图所示,质量为M =1Kg ,长为L =2.25m 的小车B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B 的右端距离墙壁S 0=1m ,小物体A 与B 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0.2.今使质量m =3Kg 的小物体A (可视为质点)小物体以水平速度v 0=4m/s 飞上B 的左端,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若小车与墙壁碰撞后速度立即变为零,但并未与墙粘连,而小物体与墙壁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求小车B 的最终速度为多大? 答案:1.5m/s .

m 1 m 2

A B

C v 0

A B

C L L 2m

m v 0 A B

v 0

5.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上的1/4光滑轨道,半径为R ,OB 沿竖直方向,圆弧轨道上端A 点距地面高度为H ,质量为m 的小球从A 点静止释放,最后落在地面C 点处,不计空气阻力.求: (1) 小球刚运动到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多大? (2) 小球落地点C 与B 的水平距离S 为多少?

(3) 比值R /H 为多少时,小球落地点C 与B 水平距离S 最远?该水平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

答案: (1) 小球沿圆弧做圆周运动,在B 点由牛顿第二定

律,有:R v m mg N B B 2=-;从A 到B,由机械能守恒,

22

1

B mv mgR =

,由以上两式得 mg N B 3= (2) 小球离开B 点后做平抛运动,抛出点高为H —R ,有:22

1gt R H =-、t v s B =、gR v B 2=,解得

2

22)2(44H R H R HR s --=

-=.

由上式可知,当2H R =

时,即2

1

=H R 时,S 有最大值,即H s =max 思路点拨:解决圆周运动问题时,应注意需要的向心力和提供的向心力的分析;而平抛问题应注意

水平运动和竖直运动具有相同的时间.

6.根据天文观察到某星球外有一光环,环的内侧半径为R 1,环绕速度为v 1,外侧半径为R 2,环绕速度为v 2,如何判定这一光环是连续的,还是由卫星群所组成.试说明你的判断方法. 答案:如果光环是连续的,则环绕的角速度想同,11R v ω=、22R v ω=,得 2

121R R

v v =. 如果光环是由卫星群所组成,则由:12112

11R v m R Mm G =、222122

2R v m R Mm G =,得1

2

21R R v v

=. 即若R v ∝,则光环是连续的,若R

v 1∝

,则光环是分离的卫星群所组成.

思路点拨:本题根据圆周运动的特点和卫星围绕天体运动的特点,由速度和半径的关系入手,是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的综合运用.

7.一列简谐横波在x 轴上传播,在01=t 和05.02=t s 时,其波形图分别用如图所示的实线和虚线表示,求:

1 这列波可能具有的波速 ○

2 当波速为280m/s 时,波的传播方向如何?此时图中质点P 从图中位置运动至波谷所需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答案:○

1若波沿x 轴正向传播,则: ,2,1,0m

)82(1=+=+∆=∆n n n x s λ

m/s )16040(05

.082n n

t x s v +=+=∆+∆=

若波沿x 轴负向传播,则:

,2,1,0m

)86(2=+=+∆='∆n n n x s λ

m/s )160120(05

.086n n

t x s v +=+=∆-∆=

' 于是得:m/s )8040(k v +=(当k = 0,2,4,……时,波沿x 轴正向传播;当k = 1,3,5,……时,波沿x 轴负向传播).

2 当波速为280m/s 时,代入上式得: 380

40

280=-=

k 所以波向—x 方向传播.

P 质点第一次达到波谷的相同时间里,波向左移动了7m ,所以所需最短时间为

s 101.2280

62-⨯===

t x t . 思路点拨: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波的周期性和传播方向的不确定,可使得传播速度具有多解性.

9.某同学不小心掉了半块饼干在地上,5min 后发现饼干上聚集了许多蚂蚁.那么5min 前这些蚂蚁离饼干的最远距离为多少呢?确定这个最远距离的关键是测出蚂蚁的爬行速度.某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估测蚂蚁爬行速度的实验探究活动,下表是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及结果.

组别 实 验 方 案

平均速度

(v /cm ·s

1)

1 用面包吸引蚂蚁,使它在直尺间运动 1.20

2 让沾有墨水的蚂蚁在纸槽内运动 0.30

3 让直玻璃管内的蚂蚁向另一端运动 1.0

4 4 让蚂蚁在盛有粉笔灰的纸槽内运动

0.45 5

让蚂蚁在塑料吸管内爬行,同时点燃蚂蚁身的塑料吸管

2.40

(1) 表中各小组最后测得蚂蚁的爬行速度各不相同,产生此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2) 5min 前蚂蚁离饼干的最远距离约为多少?

答案:(1) 实验方案不同,外界条件不同.如蚂蚁找食与求生逃跑等情况对实验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2) 面包与饼干的外界条件相似,故蚂蚁向饼干运动时的速度可视为 1.2cm/s ,故S = vt = 3.6m .

10.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M 、边长为l 的正方体木块,木块上搁有一长为L 的轻

质光滑棒,棒的一端用光滑铰链连接于地面上O 点,棒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另一端固定一质量为m 的均质金属小球.开始时,棒与木块均静止,棒与水平面夹角为α角.当棒绕O 点

向垂直于木块接触边方向转动到棒与水平面间夹角变为

β的瞬时,求木块速度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