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栽培技术MicrosoftWord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一、概述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Lang)Imback ]又名蘑菇、洋蘑菇、白蘑菇等,在真菌分类学中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黑伞属)。双孢蘑菇的人工栽培始于法国路易14时代,距今约300年。目前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栽培双孢蘑菇,世界年产量已由1982年的100万t增加到2003年的350万t,居各种食用菌之首。

我国人工栽培双孢蘑菇起步较迟,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等大城市只有少量人工栽培。现在双孢蘑菇栽培已遍及全国,2004年我国双孢蘑菇年产量已达156万t,产量较多的有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四川、上海等省(市),其中以福建的产量最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我国每年生产的盐渍双孢蘑菇罐头畅销世界各地,年出口量达20万t以上。

国外的双孢蘑菇生产,如法国、荷兰和美国等主要是工厂化栽培,一次性投资大,产量高、质量好;我国现阶段主要是利用废旧房屋、室外空地等进行棚架式栽培,以手工操作为主,虽然成本较低,但产量不高。

二、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结构

双孢蘑菇的菌丝体是由许多分枝的丝状菌丝组成。菌丝由担孢子萌发而来,呈蜘蛛网状,称为绒毛状菌丝体,如母种、原种、栽培种及培养料里的菌丝。绒毛状菌丝体进一步生长发育,覆土后在粗、细土间形成线状菌丝,线状菌丝遇到适宜的条件产生瘤状突起,称原基;而后发育成幼小子实体,称菌蕾;最后由菌蕾长大为成熟子实体。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环等部分组成。菌盖又称菇盖,白色或乳白色,直径5~12cm,表面光滑,初期半球形,后逐渐展开呈伞状;菌肉白色,肥厚。菌柄又称菇柄,白色圆柱形,长3~5cm,直径0.8~1.5cm,中实,基部较粗,着生于菌盖中央。优质双孢蘑菇柄粗短,无空心,生长不良的双孢蘑菇往往柄细而长。菌环白色膜质,是子实体开伞时菌盖与菌柄连接处的菌膜残留在菌柄上形成的环状痕迹。菌褶初期粉红色,后呈咖啡色,最后变黑色,每片菌褶的两侧生有许多担子和担孢子,多数担子上着生有两个担孢子,故称双孢蘑菇。蘑菇形态见图6—1。

(二)双孢蘑菇主要品种简介

1.As2796、Asl671(闽2号) 系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采用同核不育单孢配对杂交等新技术育成的杂交新菌株,鲜菇外形圆整,柄粗短,比常规品种增产20%以上。尤其是As2796在栽培上比较耐水、耐肥、耐温,单产可达9Kg/m2,质量优良。

2.江苏17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新菌株。主要特点是:菌丝在培养料中萌发快,生长健壮,浓密。较耐高温,播种后在28℃左右能照样生长旺盛。菇形圆形,肉肥厚,菇顶结实,不易开伞,制罐性状好,一、二级菇占85%以上,产量较高。

3.19-4 上海食用菌菌种站引进、筛选的新菌株,也是目前江苏省栽培面积较大的菌株。主要特点是菇体大,菇形圆整,洁白,出菇均匀,制罐性状好,整菇率高,一、二级菇占90%左右,但产量较低。

4.玉林1号、玉林2号为半气生型菌株,系广西玉林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主要特点是菌丝吃料块,爬土能力强,单生菇多,前、中、后各期出菇均匀,抗逆性强,较耐高温,在21~22℃条件下子实体仍不易开伞。菌褶肉色,质量好,符合制罐标准,是广西玉林地区推广的优良菌株。

5.高温蘑菇浙Ag-H1 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出适于夏季栽培的高温型菌株。主要特点是:①耐高温。菌丝体生长适宜温度为24~32℃,子实体发育温度范围为24-30℃,以27-28℃为最适。②质量好。表现菇形圆整、洁白、无鳞片,组织致密结实,含水量低,味道鲜美。③产量高。夏季栽培出菇期短而集中,约40d左右可收5~6潮菇,在薄料(20Kg/m2干料)情况下,平均单产为

6.75Kg/m2,生物学效率达30%~35%。

6.浙农2号浙江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选育。据陈光等(1992)报道,该菌株在5个参试气生型菌株中——闽1号(对照)、12051(来自温州蘑菇菌种推广站)、12-1(浙江省农科院)、19-401(上海市食用菌菌种站),产量最高,增产幅度(与对照比)达3

7.41%。菇的质量好,等内菇占83.4%,比对照增加1.30%,煮得率70.93%,比对照提高3.06%。对温湿度的适应性较强,在低温期出菇量多,在高温期死烂菇少,对温湿差反应敏感。在浙江泰顺作为主栽的优良菌株。

以上品种中,目前以As2796品种栽培较为广泛。

(三)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营养双孢蘑菇的菌丝能直接利用单糖和双糖,对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不能直接利用;这些物质必须通过堆沤发酵,经高温和中温型的微生物分解利用,将复杂的有机物质转化成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后,才能被双孢蘑菇菌丝吸收利用。双孢蘑菇不能直接吸收利用蛋白质,只能利用其水解产物,如蛋白胨、氨基酸等;而尿素、硫酸铵等也只能通过与有机肥一起堆沤发酵之后才能被利用。磷、钙等矿质元素对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钙在堆肥中能使培养料凝聚成团,对培养料的蓄水保水有着良好的作用。此外,堆肥中的菌体蛋白也是双孢蘑菇很好的养料。

2.温度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5℃,温度范围为4~32℃。子实体分化的温度在7~22℃之间,以13~16℃最为适宜。孢子弹射的温度以18~20℃为宜,孢子萌发的温度以24~26℃为好。

3.水分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65%为宜,覆土含水量保持在58%~60%,两者过干过湿对菌丝的生长或子实体的形成都很不利。空气相对湿度在70%~80%对菌丝生长有利,子实体形成和生长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

4.空气双孢蘑菇属于好气性真菌,菌丝生长阶段或子实体形成阶段都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若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0.5%以上,就会明显得影响子实体的形成与发育。

5.光照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对光照要求都不严格,在黑暗条件下或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均可生长,但阳光不宜直射,否则会影响产量和质量。

6.酸碱度菌丝在pH5~8时均可生长,以pH5.6~7为宜。生产中常将培养料pH调至7~

7.5,覆土pH调至7~8,可抑制许多杂菌生长,菌丝生长中会产生碳酸和草酸等使培养料pH值逐步有所下降。

三、栽培管理技术

(一)工艺流程

双孢蘑菇的栽培工艺流程为:

菌种准备

选料→配料→前发酵→后发酵→铺料播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采收

设置菇房→排列床架

(二)菇房设置与床架排列

1.方向菇房以坐北朝南稍偏东为好,有利于通风换气,能提高冬季室温和减少西晒。

2.大小菇房应以150~200m2为宜,过大管理不方便,通风换气不均匀,湿度难以控制;过小则利用率不高,不经济。

3.结构与设计菇房以砖石结构为宜,具体要求为:

(1)进深(宽度):菇房宽度6~7m左右,过深则通风不良。长约25~30m。

(2)高度:从地面到屋檐3~3.8m, 屋顶高度(指“人”字形)以床架最上面一层离屋顶1.5m左右较好(便于通风)。

(3)地面及四壁:地面应用砖石结构或采用水泥地面,四周墙壁要用石灰粉刷,并将所有漏风处堵严,以利于保温、保湿、消毒。

(4)门窗:放四行床架的菇房,一般开二道门,设在走道两端,门宽与走道宽度相同(60~66cm),高度以人可以进出为宜。窗户分为地窗和上窗两种,分设在走道两侧。地窗高45cm,宽40cm(要钉上挡风板和铁纱窗),离地面10cm左右,利于CO2排出。上窗大小与地窗相同,略底与屋檐,方向与地窗相对。

(5)拔风筒(天窗):设在屋脊正梁的南面或北面,高1.3~1.7m,下口直径50cm,上口直径24cm,在上口装一个风帽,风帽边缘与筒口垂直,这样拔风效果好。

(6)床架:床架必须坚固耐用,平稳安全。可用竹木搭建,也可采用用钢筋水泥结构。床面宽度以能伸手采到床面上的全部蘑菇为合适。一般单面操作床架宽度不超过90cm,两面操作床架宽140~150cm,每个床架设5~6层,两层间距离60cm,最下层距地面30cm,最上层距屋顶150cm。菇房内床架的排列,要与菇房方位垂直,即东西走向菇房,床架要南北向排列。如果是利用旧房改建则应因地制宜。床架间应设有走道,走道宽60~70cm,过宽不经济,过窄操作不方便,走道最好对准门窗,避免风直接吹到床面上。床架和四壁应留有一定间距,以利通风换气,减少杂菌污染。床上的底板和边板均不宜密封,应留有一定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