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报告
布龙菲尔德《语言学》读书报告
![布龙菲尔德《语言学》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7c4af176bd97f192279e9df.png)
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读书报告姓名:XX 学号:XXXXXXXX 班级:20XX级XXXX班摘要:布龙菲尔德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他的著作《语言论》也是一部优秀作品,在语言学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集大成之作。
《语言论》一书制定了语言结构的总框架,其中谈到了许多研究语言学的原则和方法,对我们研究语言学的产生、内在规律以及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布龙菲尔德结构主义语言学语言与文字语言用途列昂纳德·布龙菲尔德是二十世纪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
他由日耳曼语系和印欧语系入手,继承并发展了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布龙菲尔德并没有止步于接受索绪尔的理论,他将语言学具体化,并在此基础上创新,由此于1933年发表了他的著作《语言学》。
(《语言学》一书是布龙菲尔德1914年《语言学研究入门》的修订本)一、全书简析布龙菲尔德的《语言学》共分二十八章,可以在内容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章至第十六章为共时语言学,第十七章至第二十八章为历时语言学。
其中共时语言学中,第一章到第四章论述语言学的一般问题;第五章到第八章论述音位学;第九章至第十六章论述语法和词汇。
而历时语言学中则主要论述比较法、方言地理学、语言演变、语义变化、借用等。
可以说,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一书内容几乎涉及了语言学的所有方面,构成了一个全面而具体的语言学体系,既使得读者更加明晰语言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又具有开创性,对全世界语言学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帮助。
比如:布龙菲尔德的语言学理论对中国的语言学发展就有很大影响,他的语言学分析方法现在仍有很多为中国语言学家所采用,用以分析方言以及少数民族语言。
语言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它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语言产生之初,只是简单语素的组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认识能力的提高,语言也日益丰富完善。
语言的生命存在于人类社会对它的使用过程中。
布龙菲尔德的语言理论
![布龙菲尔德的语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862bec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0.png)
布龙菲尔德的语言理论由于英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乔治·布龙菲尔德(GeorgeBroughfield)语言研究的贡献,语言学成为人文学科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他对“语言”的认识,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我在此记录下这些让我震撼的思想,以期与广大读者分享。
语言不是某一个人的私有财产,它属于全人类,应当为每一个人所共有。
语言不仅是民族、地域或时代的特征,也是一种民族身份的标志。
语言并非只是一种简单的工具,更是我们生活方式的特点。
乔治·布龙菲尔德认为:“语言作为人类能力的表现,是社会发展最基本的推动力之一。
”从此,我们开始审视“语言”在各个领域的价值。
乔治·布龙菲尔德在研究“言语行为”的过程中,提出了“语言游戏”的概念。
他认为人类的行为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控制”和“环境”。
人类通过思维决定着环境中的行为,但同时,环境又反过来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
根据他的理论,人类就像是玩扑克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张牌是什么,但却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思考。
这也就是布龙菲尔德提出的“语言游戏”的概念。
正是这种“语言游戏”的理论促使了“语言学”的诞生,以及后来人们对于“语言学”的诸多探索。
“假如我想改变主意的话,就随便换一张牌;假如我想不那样做的话,就保持不动,坚守阵地。
我已经不必再为昨晚没有思考好而伤脑筋了,今天我还可以继续玩下去。
”这段话出自乔治·布龙菲尔德的著作《自我》(Ego)之中。
布龙菲尔德试图用“语言游戏”来解释人类思维中的随意性、不确定性。
但这种随意性是否仅仅体现在我们的思维过程中?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我们的口语是否存在随意性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随意性极强。
正如乔治·布龙菲尔德自己所说:“语言的历史告诉我们,这种理论只适用于十分理想的状况之中。
”在现实的语言交际中,无论是提建议、劝告、表达情感、吐露隐私,甚至连写小说,都很难做到完全的合乎语法规范。
要是以此作为参照物的话,这种随意性可谓无穷无尽。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c4a4d1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b.png)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语言论》是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的一部重要著作,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也对语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布龙菲尔德在书中首先强调了语言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他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语言不仅仅是声音和符号的组合,更是一种具有规则和结构的系统。
这种系统并非随意形成,而是在长期的社会交流中逐渐演变和发展而来的。
在探讨语言的结构时,布龙菲尔德提出了音位的概念。
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他通过对各种语言的语音进行分析,揭示了音位在语言中的作用和规律。
例如,在英语中,“bit”和“pit”中的“b”和“p”就是不同的音位,它们的差异导致了单词意义的不同。
这让我明白了语音的细微差别对于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关于语法,布龙菲尔德主张从形式入手进行研究。
他认为语法是语言中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以及词组和句子的构成规则。
他将语法单位分为语素、词、短语和句子,并详细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组合方式。
比如,“books”这个单词是由“book”这个词素加上表示复数的“s”构成的。
这种对语法的形式化分析,让我对语言的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语义方面,布龙菲尔德认为语义是语言与客观世界之间的联系。
他指出,词语的意义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语境和使用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例如,“苹果”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指的是具体的水果,也可能是某个品牌或象征着某种概念。
这使我意识到语言的意义是灵活多样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准确理解。
布龙菲尔德还强调了语言的历史演变。
他认为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受到社会、文化、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语言历史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比如,古英语与现代英语在词汇、语法和发音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交流方式的改变。
此外,布龙菲尔德在书中还探讨了语言的习得过程。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b13caa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d.png)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在接触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之前,我对于语言的认知还停留在日常交流和学校里的语文课程上。
可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着奇妙和惊喜的语言世界。
布龙菲尔德在书中对于语言的剖析细致入微,让我惊叹不已。
他从语言的形式、意义、结构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每一个观点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语言理解的新大门。
就拿语言的形式来说吧,以前我觉得说话嘛,随口而出,哪有那么多讲究。
但布龙菲尔德指出,语言的形式有着严格的规则和规律。
比如,一个简单的句子“我吃饭”,这里面“我”是主语,“吃”是谓语,“饭”是宾语,顺序不能随意颠倒,否则就会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我跟朋友聊天闹的笑话。
那天,我们几个好友约着一起出去玩。
中午的时候,大家都饿得肚子咕咕叫,于是商量着去吃点啥。
有个朋友说:“咱们去吃火锅吧。
”另一个朋友立马回应:“不行不行,火锅太辣了,我最近上火。
”我当时脑子一热,脱口而出:“那饭吃咱们。
”话一出口,朋友们先是一愣,然后哄堂大笑。
我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把句子的顺序说反了,应该是“咱们吃饭”。
当时那尴尬的场面,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
通过这件小事,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语言形式的重要性。
如果不遵循正确的形式,交流就会变得混乱,甚至闹出笑话。
再来说说语言的意义。
布龙菲尔德认为,语言的意义不仅仅是表面的词汇含义,还与语境、使用者的意图等因素密切相关。
这让我想到了有一次和家人一起看电视的经历。
电视里正在播放一则广告,一个女明星拿着一款护肤品,笑容满面地说:“用了这款产品,肌肤就像剥了壳的鸡蛋一样光滑。
”我妈在旁边嘟囔了一句:“真有那么好?”我随口接道:“这就是夸张的说法呗,为了吸引人买。
”我妈却摇摇头说:“也不一定,也许对有些人真有效果呢。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人听来,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著读后感
![《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cdf3305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1d.png)
《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著读后感语言,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交流工具,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的经典著作《语言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剖析,为我们揭示了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本书自问世以来,一直被誉为语言学领域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布龙菲尔德在书中明确指出,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为了满足交流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符号系统。
他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阐述了语言的任意性、符号性和约定性等特点,使我们对语言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书中,布龙菲尔德提出了语言的“刺激-反应”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人们通过不断的模仿和实践,逐渐掌握了语言规则。
这一观点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创新性,为后来的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布龙菲尔德还对语言的演变和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动态的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语言也在不断地调整和适应。
这一点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使得我们对语言的演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布龙菲尔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敏锐的洞察力所感染。
他运用实证主义的方法,通过对实际语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揭示了语言的本质和规律。
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二篇范文《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著读后感从文化的视角来看,《语言论》不仅是一部语言学领域的经典之作,更是一部文化人类学的宝贵财富。
布龙菲尔德以其独特的跨学科视角,深入剖析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使我们意识到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
布龙菲尔德在书中指出,语言是文化的镜像,反映了特定社会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思维方式。
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例如,他在书中提到了一些语言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些词汇和表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该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ed8e97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0d.png)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在读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之前,我对语言的认知还停留在日常交流和简单的语法规则上。
然而,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充满奇妙和惊喜的语言世界。
布龙菲尔德在书中开篇就强调了语言的实际用途和重要性。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学说话的经历。
那时候,我总是咿咿呀呀地试图表达自己的想法,大人们会根据我的发音和表情来猜测我想要什么。
比如我指着一个玩具车,嘴里嘟囔着“车车”,妈妈就会明白我想要玩那个玩具车。
这看似简单的互动,其实就是语言最初的萌芽。
随着我慢慢长大,开始进入学校学习。
在语文课上,老师会教我们拼音、汉字、词语和句子。
那时候的我,觉得学习这些东西很枯燥,不明白为什么要反复练习读音和写法。
但现在想来,这正是在为我们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就像盖房子一样,只有地基打得牢固,房子才能建得高大稳固。
书中提到语言的形式和意义的关系,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有趣的例子。
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在路上看到了一家店铺的招牌,上面写着“衣衣不舍”。
朋友开玩笑说:“这老板肯定是想表达对衣服的不舍之情。
”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但仔细一想,这其实是商家利用了语言的谐音来吸引顾客的注意,虽然形式上有些创新,但实际上是对正确语言形式的一种“曲解”。
布龙菲尔德还探讨了语言的语音方面。
这让我想起了学英语的那些日子。
为了能发出标准的英语音,我可是费了好大的劲。
特别是那些元音和辅音的发音,有时候觉得自己的舌头都要打结了。
比如“th”这个音,在“think”和“this”中的发音就不一样,一个是清辅音,一个是浊辅音。
我总是要反复练习,才能准确地发出来。
说到语言的语法,我又想起了自己写作文的经历。
曾经为了凑够字数,我总是把一句话翻来覆去地说,结果被老师批评句子结构混乱,语法错误百出。
那时候的我还觉得很委屈,心想我不就是想多写点嘛。
后来才明白,语法是为了让我们的表达更加清晰准确,如果不遵循语法规则,别人就很难理解我们的意思。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87a70c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a.png)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语言论》是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的一部重要著作,这本书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布龙菲尔德在书中强调了语言的科学性研究方法。
他主张语言学家应当像自然科学家一样,客观、精确地观察和描述语言现象,而避免主观的猜测和臆断。
这种科学的态度让我认识到,在研究语言时,我们不能仅仅凭借个人的感觉和直觉,而是要依靠系统的观察和实证的数据。
书中对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布龙菲尔德认为语言是由一系列的音位、语素和语法规则组成的。
音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语素则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通过对这些基本单位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构成和运作机制。
在语法方面,布龙菲尔德提出了直接成分分析法,即将句子按照层次逐步分解为更小的成分,从而揭示句子的结构。
这种分析方法让我对句子的内部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语法形式上。
布龙菲尔德还关注了语言的意义。
他认为意义是语言研究中最复杂和难以捉摸的部分,但仍然可以通过对语言环境和语言使用者的行为进行观察来加以研究。
这让我明白了语言的意义不仅仅取决于词汇本身,还与语言使用的情境和使用者的意图密切相关。
此外,书中对于语言的历史演变和语言的地域差异也有所涉及。
语言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变化。
了解语言的演变历程和地域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强调了语言的社会性。
语言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工具,它的产生和发展都与社会密切相关。
不同的社会群体可能会有不同的语言习惯和语言变体,这反映了社会因素对语言的影响。
阅读这本书也让我思考了语言学习的问题。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规则,掌握语言的科学学习方法,或许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布龙菲尔德的理论也让我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有了新的思考。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报告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2cb9e621ed9ad51f11df207.png)
杰克和琪儿的故事
杰克和琪儿(假定他们是兄妹关系或者夫妻关系) 沿一条小路走着。琪儿饿了(“她的某些肌肉在收 缩,有些液体,特别是胃液,分泌出来”),而且 看到一个苹果(“光波从红色的苹果那儿反射到她 的眼睛里”),即s;于是,她“在喉咙和嘴巴里做 一些动作,发出一点声音”,即r;杰克听到了,即 s;接着,杰克爬上树去,为琪儿摘来苹果,即R。 疑问:很清楚,运用这种“刺激——反应”的 理论来解释言语行为,是行为主义的。它跟华生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相吻合,是从心理学来的,怎么还 标榜“排除”对心理学的依赖呢?
这四条标准虽说不是在《语言论》中明 确提出的,但他们所包含的基本观点和方 法在《语言论》的语言结构描写和形式分 析中是清晰可见的。 布龙菲尔德提出的这四条标准,为他 自己﹑也为他的后继者严格遵循,并以此 为基础,后来发展成一套严格的发现程序。
(四)主张从“形式”入手,谨慎 对待“意义”
布龙菲尔德认为意义的问题非常复杂,难以正面分析。 他说:“语音形式—比方我们说,一个语言里的全部语 素—可以根据音位以及音位的排列加以描写,而在这个基 础上,可以用某种简便的方式分类和列表,……意义—就 我们的例子说,就是一个语言的义素—只有无所不知的通 才才能分析或者加以系统地排列。”又说:“……在语言 研究中对意义的‘说明’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这种情况一 直要持续到人类的知识远远超过目前的状况为止。” 布龙菲尔德甚至混淆了语言的意义和言语的意义。他 说:“我们曾经给语言形式的意义下的定义是:说话人发 出语言形式时所处的情境和这个形式在听话人那儿所引起 的反应。”很明显,这里谈的是言语的意义而不是语言的 意义,这就加大了意义的复杂性。因为意义问题太复杂, 难以对付,所以布龙菲尔德主张从形式入手研究语言。他 说:“语言研究必须从语音形式开始而不是从意义开始。”
《语言论》读书笔记
![《语言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9c8962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5.png)
《语言论》读书笔记语言,这看似平凡却又无比神奇的东西,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空气,无处不在却又常常被忽略。
最近读了《语言论》这本书,真的让我对语言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里提到,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思维的载体,文化的传承。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跟着父母回农村老家过年。
对于在城市里长大的我来说,农村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
尤其是农村的集市,那叫一个热闹。
集市上,人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卖菜的大爷扯着嗓子喊:“新鲜的大白菜,水灵灵的,便宜卖啦!” 卖肉的大叔挥舞着刀,大声叫嚷:“刚杀的猪肉,香得很呐!” 还有卖糖葫芦的阿姨,用带着乡音的甜美的声音叫卖:“糖葫芦,又甜又脆的糖葫芦!”我站在那里,耳朵里灌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语言的大杂烩。
那些话语,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也没有什么复杂的句式,但就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觉得亲切又真实。
我记得有一个卖鱼的摊位,摊主是一位中年妇女。
她的手在水里不停地摆弄着鱼,嘴里不停地说着:“这鱼,早上刚从河里捞上来的,活蹦乱跳的,回家炖了,那滋味,美着哩!” 她一边说,一边还比划着,脸上的表情生动极了。
我就站在旁边看着,被她的话语和表情深深吸引。
还有一个卖鞭炮的小摊,摊主是个年轻的小伙子。
他为了吸引顾客,嘴里不停地说着各种俏皮话:“过年不放炮,一年没热闹。
咱这炮,响得惊天动地,让你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周围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纷纷掏钱购买。
在农村的集市上,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它不需要多么高深,不需要多么文雅,只要能准确地表达出意思,传递出情感,就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再想想我们在城市里的生活,每天听到的大多是标准的普通话,规范的用语。
虽然清晰明了,但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烟火气。
读了《语言论》之后,我明白了,语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农村集市上的土话,还是城市里的正式用语,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语言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47《语言论》读后感
![47《语言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f4e99f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1.png)
《语言论》:深入探索语言学的奥秘
《语言论》是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的杰作,自1933年首次出版以来,一直被视为语言学领域的重要著作。
这部作品系统地探讨了语言学的研究和用途,涵盖了言语社团、音位类型和变异、语音结构、语法形式、句子类型、形态类型等多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语言学视角。
在阅读《语言论》的过程中,我深感语言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布龙菲尔德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揭示了语言的本质和规律。
他强调语言的社会性和功能性,认为语言不仅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更是社会文化的载体。
这种对语言的全面理解,使我对语言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方言地理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同样引起了我的关注。
方言研究包括音位研究、词汇研究和句法研究等多个方面。
方言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地域、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使得方言研究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阅读《语言论》的过程中,我对方言地理学的研究
方法和成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意识到了方言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此外,《语言论》还让我对语言学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语言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应用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语言学在人工智能、机器翻译、语言教育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语言论》,我更加明白了语言学研究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语言论》是一部深入探索语言学奥秘的杰作。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不仅了解了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还深刻体会到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这部作品将继续陪伴我成长,成为我探索语言学奥秘的宝贵财富。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a86212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4.png)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不过,在跟您分享我对这本书的具体感受之前,我得先跟您唠唠我读这本书的那些曲折事儿。
话说那天,阳光正好,我美滋滋地跑到图书馆,准备找本有意思的书来打发时间。
在那一排排书架之间,我像个没头的苍蝇一样乱转。
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眼睛突然瞄到了这本《语言论》。
嘿,就它了!当时心里还想着,说不定能从中学到点啥新奇的东西。
拿回家之后,我满心欢喜地翻开了书,结果刚开始就被那些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给整懵了。
什么“音位”“语素”“语法形式”,看得我是云里雾里。
我当时就想,这哪是看书啊,简直就是在跟一堆外星符号打仗!但是,咱也不能轻易认输不是?我硬着头皮继续读下去,边读边做笔记。
这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一会儿得查查字典,一会儿又得上网搜搜那些个搞不懂的概念。
有好几次,我都差点把书扔一边儿去,然后找个电视剧看看得了。
不过,好在我坚持住了。
我发现,当我真正静下心来,一个一个地去理解那些术语和概念的时候,好像也没有那么难。
就比如说“音位”这个东西,一开始我怎么都搞不明白,后来我就拿自己熟悉的汉语来举例。
我想着,“妈”和“麻”,读音就差那么一点点,但是意思却完全不同,这不就是音位的作用嘛!这么一想,好像突然就开窍了。
还有啊,书里提到的关于语言的演变和发展,也让我特别有感触。
以前从来没想过,咱们每天说的话,居然也有这么多的门道。
比如说,为啥有些词用着用着就没人说了,而有些新的词又突然冒了出来。
我就想起小时候,大人们常说的一些词,现在的小孩子根本都听不懂。
这难道不就是语言在悄悄地变化吗?读到关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那部分,更是让我想得脑袋都疼了。
布龙菲尔德说语言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我就琢磨着,这到底是咋影响的呢?我想起有一次,我跟一个外国朋友交流,因为语言不太通,有些想法我怎么都表达不清楚,急得我是抓耳挠腮。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1d6bea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01.png)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读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就像是开启了一场奇妙的语言探险之旅。
这本书可不简单,它就像一个装满了语言秘密的大宝库,让我这个对语言充满好奇的人,一头扎进去就不想出来。
一开始接触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我心里有点犯嘀咕。
毕竟,这可不是那种能轻轻松松读完的闲书。
但当我真正静下心来,一页一页地翻看,我发现自己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布龙菲尔德在书中对语言的各种分析,那叫一个细致入微。
比如说,他谈到语言的形式和意义的关系,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事儿。
他可不是在那儿空口说白话,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进行说明。
这让我想起了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儿。
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出去玩。
在路上,我们看到一家小店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甩卖”两个字。
朋友就问我:“这‘甩卖’到底是啥意思啊?”我当时就想,这还不简单,不就是便宜卖东西嘛。
可仔细一想,这“甩卖”两个字背后,还真有点讲究。
要是按照布龙菲尔德的理论,“甩卖”这个词的形式就是这两个字,而它的意义呢,对于不同的人可能还不太一样。
对于店家来说,可能意味着要尽快把库存清理掉,回笼资金;对于我们这些顾客来说,那就是捡便宜的好机会。
而且,“甩卖”这个词传递出的那种紧迫感和诱惑感,会让我们不自觉地想要走进店里去看看。
再比如说,布龙菲尔德还讲到了语言的结构。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学语文的经历。
那时候,老师总是让我们分析句子的成分,什么主语、谓语、宾语的,搞得我头都大了。
现在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这语言的结构里面还藏着这么多门道。
就像有一次,我写作文,想表达“我今天很开心”这个意思。
一开始我写的是“今天我很开心”。
后来老师给我批改的时候说,这两种表达方式虽然意思差不多,但是在结构上还是有细微的差别的。
“我今天很开心”更强调“我”这个主体的感受,而“今天我很开心”则更侧重于“今天”这个时间点。
这让我恍然大悟,原来语言的结构还能影响到表达的重点和情感的传递。
还有啊,布龙菲尔德提到语言的发展和变化。
《语言论》读后感
![《语言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f5f317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3.png)
《语言论》读后感篇一《语言论》读后感读了《语言论》这本书,我觉得自己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奇妙和神秘的语言世界。
也许你会说,不就是语言嘛,有啥稀奇的?嘿,那你可就大错特错啦!这本书里说的语言,可不是咱们平常唠嗑的那种简单玩意儿。
它就像是一个隐藏着无数秘密的大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
我觉得吧,语言这东西,有时候像一把锋利的剑,可以伤人于无形;有时候又像一团温暖的火,能给人带来无尽的温暖。
比如说,一句恶语相向的话,可能会让别人的心瞬间破碎,这难道不是像剑一样伤人吗?而一句贴心的安慰,却能让人在黑暗中找到希望,这不就是那温暖的火吗?可能有人会觉得,语言不就是用来交流的嘛,能说清楚事儿不就得了?但仔细想想,真的这么简单吗?咱们中国的诗词歌赋,那一句句优美的语言,难道仅仅是为了说清楚事情?我看未必!那是一种艺术,一种能让人陶醉其中的艺术。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语言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是人类天生就会,还是慢慢摸索出来的?这真的让人捉摸不透。
也许,语言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网络语言越来越流行,什么“yyds”“绝绝子”,这到底是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还是让语言变得乱七八糟了呢?这还真不好说。
总之,读完《语言论》,我对语言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
语言,这看似平凡的东西,实则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和魅力。
你说,这一路探索语言的奥秘,是不是挺好?篇二《语言论》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语言论》,我这脑子都快被搅成一团浆糊啦!但同时,又好像打开了一扇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
你知道吗?语言这玩意儿,简直太神奇了!它就像一个魔法盒子,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宝贝。
有时候,一句简单的“我爱你”,能让人心里甜得像吃了蜜;有时候,一句“我恨你”,又能像一把刀,狠狠地刺痛别人的心。
这语言的力量,可真是不容小觑啊!我就在想,语言到底是咋来的呢?难道是老天爷突然给人类开了窍,让我们一下子就会说话啦?也许是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为了交流,一点点摸索出来的?这谁也说不准。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58a9f5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0.png)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笔记《语言论》是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的一部重要著作,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布龙菲尔德首先强调了语言的科学性。
他认为语言研究应该像自然科学一样,基于可观察、可验证的事实,避免主观臆断和模糊不清的概念。
这种科学的态度为语言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语言的结构方面,布龙菲尔德提出了一套详尽的分析方法。
他将语言分为语音、语法和词汇三个部分,并对每个部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语音部分,他关注音位的概念,认为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通过对各种语言的音位系统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语音规律。
语法部分是本书的重点之一。
布龙菲尔德采用了直接成分分析法,将句子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以便清晰地揭示语言的结构。
他还对词类、短语结构和句子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阐述。
例如,他指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在句子中承担着不同的语法功能。
词汇方面,布龙菲尔德强调了词汇的系统性和历史性。
词汇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相互关联、不断发展变化的。
语言中的词汇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变迁,同时也受到语言使用者的需求和习惯的影响。
布龙菲尔德对语言的功能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语言主要有交际功能、思维功能和记录功能等。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使人们能够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和交流思想。
同时,语言也是思维的载体,帮助我们组织和理解世界。
此外,语言还能够记录人类的知识和经验,传承文化。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布龙菲尔德的理论虽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他过于强调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而对语言的意义和使用情境关注相对较少。
然而,这并不影响《语言论》作为语言学经典著作的地位,它为后来的语言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和启示。
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让我认识到语言是一个复杂而又有序的系统。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了解语言的结构和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准确、更有效地学习和运用语言。
《语言论》读后感范文
![《语言论》读后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5d5992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1.png)
《语言论》读后感范文《语言论》读后感范文关于研读相关专业的书籍我选择了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因为无法找到原文,我仅仅以他的著名观点结合专业知识谈谈我自己的理解。
布龙菲尔德是北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先导人物之一。
他的著作《语言论》明显地摒弃了过去的语言学传统,这部著作因其简洁明了而被视为语言学中的经典之作。
与传统的将语言学与心理学结合起来进行语言研究不同,布龙菲尔德摆脱了语言学中所有内省心理学内容的影响,将语言学独树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因而在语言学界引起巨大争议。
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对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其中影响最大的`不得不提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最早由他提出,经过后人不断完善,对语言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本学期,我们也学习了层次分析的相关内容,所谓层次分析法就是“在分析语言结构时,将语言结构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将整个句子一分为二,再逐层划分,划分的时候必须符合语法要求,这个很重要不能忘记。
例如“他迅速地从球场东头跑到西头”这个句子,我可以很明确的划分前面的部分,可是到了“从东头到西头”我就开始犹豫,我在想到底是状中结构还是动宾,介词从修饰中心语应该是个状中结构,而后面的东头到西头这个部分,我的理解是东头和西头都做宾语那么会不会是动宾的结构,可又没有明显的可以判定为状中的成分。
学习了布龙菲尔德的层次分析法,才有所顿悟:我为什么要把后面划分同等的两个部分,“从”可以是一个明显的状中暗示,而“跑到”就是动宾的暗示,这样看来就清晰明了了。
会觉得模糊不清的理由就是无法层层递进,把小的部分一开始看得更大,试图倒分着回来,既然他以词类构成,那么从从词的语法成分分析就是一个很合理且有效的方法。
从词类上来看的话,名词多做主语,而动词多做谓语,形容词又多做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而介词在句子中充当状语成分。
《语言论》读后感
![《语言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a120ac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32.png)
《语言论》读后感篇一《语言论》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超牛的书——《语言论》,读完之后,那感觉,真是五味杂陈啊!你说这语言,它咋就这么神奇呢?就像一个无形的魔法棒,指挥着我们的思想和交流。
也许你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说话写字嘛,但我觉得,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书里说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我就想啊,那要是没有语言,我们的脑子是不是就像一团乱麻,啥都理不清楚?可能我们的想法都只能憋在心里,像个闷葫芦一样,多难受啊!还有哦,语言的变化简直比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还厉害。
我就奇怪了,为啥有些词过几年就没人说了,又冒出一堆新的词来?难道语言也赶时髦?这让我想起了那些网络流行语,什么“yyds”“绝绝子”,火得一塌糊涂,可谁能保证它们不会很快就被遗忘呢?我觉得吧,语言这东西,既能让人亲密无间,也能让人产生误会。
有时候一句话能让人心里暖呼呼的,可有时候一句话又能让人火冒三丈。
这到底是语言的错,还是我们使用它的方式不对呢?读了这本书,我突然觉得自己对语言的了解简直就是冰山一角。
也许以后我说话得更小心点,别一不小心就用错了词,闹出笑话。
不过,话说回来,谁能保证自己永远不出错呢?总之,读《语言论》这一路,真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对语言这个我们天天都在用的东西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不禁想问,语言的未来会变成啥样呢?篇二《语言论》读后感哇塞,读完《语言论》,我这心里头那是翻江倒海啊!一开始,我还觉得这书估计会很枯燥,毕竟是讲语言的嘛,能有多有趣?可没想到,读着读着,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你知道吗?语言就像是一座神秘的城堡,里面藏着无数的宝藏。
它能把我们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都精准地表达出来,这难道不神奇吗?我就在想啊,要是没有语言,我们怎么表达对亲人的爱,怎么吐槽那些让我们不爽的事儿?书里提到语言的演变,这可让我纠结了。
一方面,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不断涌现,让交流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可另一方面,一些传统的、优美的语言形式却渐渐被遗忘,这是不是一种损失呢?也许,这就是时代的进步带来的代价吧。
语言论布龙菲尔德读书笔记
![语言论布龙菲尔德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b4d673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4.png)
语言论布龙菲尔德读书笔记《语言论》的作者到底是萨丕尔还是布龙菲尔德萨丕尔、布龙菲尔德都各自著有《语言论》。
萨丕尔发展了音位理论,根据语音的分布模式分析语音,是形态音位概念最早提出者之一,他把在词形变化表中能互相替代的音位都归为一类。
在历史比较语言学方面,他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探索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
他提出结构压力论,说语言变化(音位变化、形态变化)是由于受到语言本身固有的有关模式的影响。
他根据吐火罗语的材料,按喉辅音假说研究古印欧语。
他还认为印欧语言和闪族语言可能同出一源。
萨丕尔认为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会对同一客观世界提出不同的分析和解释。
他的语言人类学研究包括以下3个方面:美洲印第安民族及其语言、人类一般概念、文化和个性的关系。
著有《语言论》和《萨丕尔选集》。
布龙菲尔德1927年布龙菲尔德离开俄亥俄,到芝加哥大学讲日耳曼语文学,1933年他写出了名著《语言论》,因为材料充实,方法严密,以后20年间此书成为美国语言学家的必读书。
但现在看来,书中不少论调还需要修改补充。
求布龙菲尔德《语言论》的章节目录前言第一章引论:什么是语言第二章语言的成分第三章语音的音第四章语言里的形式:语法程序第五章语言里的形式:语法概念第六章语言结构的类型第七章语言,历史的产物:沿流第八章语言,历史的产物:语音规律第九章语言怎样交互影响第十章语言、种族和文化第十一章语言和文学重印后记求布龙菲尔德《语言论》 Pdf 如果有的话最好中文和英文版本的都发给我谢谢百度私信你了,有布龙菲尔德《语言论》Pdf为什么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观被称为描写结构主义布龙菲尔德的早期著作是出版于1914年的《语言研究导论》,立足于心理学来阐释语言。
1933年他的最有影响的著作《语言论》出版。
这时,他已从构造心理学转到行为主义心理学。
他在该书中提出了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研究语言的基本原则和描写语言结构的总框架,如区分粘附形式和自由形式、关于直接成分的分析、配列学说等等。
《语言论》读后感
![《语言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30c1f8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3.png)
《语言论》读后感篇一《语言论》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叫《语言论》的书,读完之后,那感受,真是五味杂陈!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可能会是一场枯燥的“学术冒险”,毕竟一提到“论”这个字,总让人感觉严肃又高深。
但读着读着,我发现它就像一个隐藏在学术背后的神秘宝藏。
书里说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这谁不知道啊?可仔细想想,又好像没那么简单。
也许语言不仅仅是工具,它还是我们思想的载体,是我们情感的出口。
比如说,有时候我们想表达爱意,一句“我爱你”可能显得太单薄,可要是加上一些细节,比如“我喜欢你笑起来眼睛里闪烁的星光,那让我觉得整个世界都亮了”,是不是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啊!不过,我觉得吧,语言这东西有时候也挺让人头疼的。
比如吵架的时候,那些冲动说出口的话,可能像一把把利剑,伤人于无形。
也许我们应该在开口之前,多想想这句话会带来什么后果。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而兴奋,觉得自己发现了语言的新大陆;时而又困惑,觉得有些观点太难理解。
这让我不禁想问:语言到底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呢?总之,读《语言论》这本书,让我对语言有了更深的思考,这一路的阅读体验,真好!篇二《语言论》读后感哇塞,《语言论》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呐!一开始,我满怀期待地翻开它,想着能从中获取关于语言的超级秘籍。
可谁能想到,这过程就像在迷雾中摸索。
你说语言,它不就是我们每天说的话嘛,有啥好研究的?但这本书却告诉我,没那么简单!语言可能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像一座无形的桥梁,连接着人与人的心灵。
就像我们在网上聊天,那些表情包、流行语,不都是语言的新形式吗?我觉得这太酷了!可有时候,语言又像是个调皮的孩子,会给我们惹麻烦。
比如说,误会就是因为语言表达不清楚产生的,这难道不是语言在捉弄我们吗?书里还提到语言的发展和变化,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方言。
也许再过几十年,一些方言会慢慢消失,这难道不可惜吗?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会儿觉得自己好像懂了,兴奋得不行;一会儿又觉得脑子一团乱麻,啥也没明白。
211125909_布龙菲尔德《语言论》的理论贡献
![211125909_布龙菲尔德《语言论》的理论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ed33b24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b.png)
137[摘 要] 布龙菲尔德是近代语言学界结构主义的创始人,其于1933年出版的《语言论》在语言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甚至一度对当时学者的语言研究起了主导作用。
将从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入手,探讨他的语言观以及他对语言学界做出的贡献。
[关 键 词]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共时;历时布龙菲尔德《语言论》的理论贡献刘 丽一、关于布龙菲尔德布龙菲尔德是继索绪尔之后的又一位语言学界的巨星。
他出生于1887年,先后在哈佛学院、德国莱比锡大学对语言进行系统化的学习,《语言研究论》以及语言学名著《语言论》都是他的得意之作。
布龙菲尔德认为《语言论》在严格意义上应该算是《语言研究论》的修订版本,但两本书的意义大不相同。
《语言论》作为他的重要著作,对美国结构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另外,他在研究语言时还致力于参加一些实际的语言活动。
二、语言学背景20世纪的语言学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里,语言学理论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第一个发展阶段是从历史比较语言学到传统结构主义的过渡。
第二个阶段是从传统结构主义过渡到美国描写结构主义。
第三个阶段即最后一次是以乔姆斯基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转换生成语法。
西方语言学的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西方哲学家就对语言的起源、语言的性质问题、语言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语言与哲学紧密相连,这三次语言发展的变化都与哲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语言发展的背后带着哲学的影子。
三、布龙菲尔德《语言论》的贡献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论述布龙菲尔德提出的语言理论对语言界产生的影响。
在《语言论》中,布龙菲尔德的理论贡献主要集中于语言的形式、语言的历时发展以及语言的科学化发展等方面。
(一)区分语言的共时系统和历时演变布龙菲尔德认为要研究社群语言,就不得不从语言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即必须从语言的共时系统和历时演变两个方向来研究。
关于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
![关于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https://img.taocdn.com/s3/m/f0fbdb0da6c30c2259019ef0.png)
语言论简介:《语言论》为布龙菲尔德所著,1933年出版。
这部著作是布龙菲尔德1914年写的《语言研究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的修订本,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语言论》章目:全书共二十八章:第一章至第四章论述语言学的一般问题;第五章至第八章论述音位学;第九章至第十六章论述语法和词汇;第十七章至第二十八章论述比较法、发言地理学、语言演变、语义变化、借用等。
《语言论》的总意义在于提出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研究语言的基本原则和描写语言结构的总框架。
作者: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1887-1949),美国语言学家。
1887年4月1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
北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先导人物之一。
19岁毕业于哈佛大学。
嗣后转入威斯康星大学师从E·普罗科什攻读语言学,1909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
布龙菲尔德从研究日耳曼语系和印欧语系入手,继而研究了普通语言学和阿尔表琴语等语言。
他曾在很多大学任教,最后执教于耶鲁大学,并任该校高级语言学教授。
《语言论》的主要观点:1、从行为主义和机械论的观点观察语言现象,把语言看成一系列刺激和反应,并据此提出了著名的传递公式:S → r .......... s → R,这里S指外部刺激,r指语言的代替反映,s指语言的代替性刺激,R指外部的实际反应。
2、制定描写语言结构的总框架。
布龙菲尔德认为语言是一个共时系统,他首先使用“替换法”研究音位学。
布龙菲尔德认为语素是由音位或音位的组合构成的,而全部语素就构成了一种语言的词汇。
从词汇转向语法,就需要“配列”(arrangement)的概念,语言形式的配列方式有四种:词序、变调、变音、形式的选择。
语法分为句法和词法。
句法如短语和句子;词法是粘附形式出现于组成成分中的结构,包括词和词的一部分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报告摘要: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其语法理论对中国语言研究,特别是对汉语语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向心结构离心结构列昂纳德·布龙菲尔德是二十世纪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
他在美国语言学界的地位,有如索绪尔在欧洲语言学界的地位。
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1887-1949),1887年4月1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
北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先导人物之一。
19岁毕业于哈佛大学。
嗣后转入威斯康星大学师从E·普罗科什攻读语言学,1909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
布龙菲尔德从研究日耳曼语系和印欧语系入手,继而研究了普通语言学和阿尔表琴语等语言。
他曾在很多大学任教,最后执教于耶鲁大学,并任该校高级语言学教授。
他在语言学理论上发展了索绪尔的结构主义思想,又进一步具体化,并有所创新,于1933 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语言论》。
这部著作可说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使得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成为世界结构主义语言学中发展最完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为了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相区别,有的又称美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派为描写主义语言学派。
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对中国语言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他的很多分析语言的方法直到今天仍为我国的语言学家所采用,用来分析汉语及其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对我国语言学的研究及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语言论》全书共二十八章: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
1-16 章属于共时语言学,后半部分17—28 章属于历时语言学。
第一章到第四章论述语言学的一般问题;第五章到第八章论述音位学;第九章至第十六章论述语法和词汇;第十七章至第二十八章论述比较法、方言地理学、语言演变、语义变化、借用等。
我们的评价重点放在前十六章。
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和其他重要论著的主要意义在于提出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研究语言的基本原则和描写语言结构的总框架。
(一)区分语言的共时系统和历史演变在语言理论方面,布龙菲尔德受索绪尔影响,在基本观点上有许多一致的地方,这首先表现为区分语言的共时系统和历时演变,并把共时系统的语言看作一个符号系统。
布龙菲尔德和索绪尔一样,为了确定语言学的真正研究对象,主张把言语和语言区分开来,认定语言学只管语言。
他说:“对我来说,也像对索绪尔(参看他著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一样,在某种程度上和萨丕尔(参看他著的《语言论》)一样,认为这一切,即索绪尔所谓的“言语”,处于我们语言科学的范围之外。
……语言学只管语言,即索绪尔所谓的“语言”的那些对说某个社群的语言的所有的人都是共同的特征,如音位﹑语法﹑词汇,等等。
它们都是抽象的,因为它们只是言语的话语中(复现)的部分特征。
……语法和词汇的说明归根到底是抽象的。
”布龙菲尔德认为,要研究这样确定出来的语言,必须区分语言的共时系统和历时演变。
他在对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第二版的评论中说:“这个刚性系统,即“描写语言学”的对象,就是我们所说的“语言”。
但是“言语活动”也包括了更多的东西,因为组成社群的人们并不是完全一致地按照这个系统说话的。
”实际的言语,不仅在系统所不确定的东西(例如每个音的确切的语音性质)上有变异,而且系统本身也可以有变异,因为不同的说话人往往会背离这个系统的几乎任何一个特征。
这就出现了“历时语言学”;当“言语”的这些个人的和临时的特征在社群中变为普遍化和习惯时,它就构成语言系统中的一个变化–语音变化或类推变化,即我们在历史语法中所记载的那些变化。
布龙菲尔德主张首先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并把共时系统的语言看作语言学的真正研究对象。
接着又把语言的共时系统和历时演变区分开来,并把共时系统的语言看作一个符号系统。
这些基本理论后来贯彻到他的名著《语言论》中,成为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
在《语言论》中,布龙菲尔德明确指出:“任何言语社群的语言在观察者看来总是一个繁复的信号系统,……一种语言在任何时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词汇和语法习惯的稳定结构”,但是,“每种语言时时刻刻都在经历着缓慢而不断地语言演变过程”。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是明确区分语言的共时系统和历时演变的。
布龙菲尔德区分语言的共时系统和历时演变的这条基本原则,一直被美国描写语言学家所遵循。
把语言共时系统的描写放在语言研究的首要地位,这些被认为是美国结构语言学的突出特点。
(二)排除对心理学的依赖布龙菲尔德在1933年1月为《语言论》写的《美国出版序言》中指出:“……公设的方法节省了讨论,因为他把我们的叙述限定在了确定的术语中。
特别是它使我们免除了心理学上的争议”。
上面引录的两段话表明,在语言研究中,布龙菲尔德力图排除对心理学的依赖。
但是,他在《语言论》第二章“语言的用途”中提出的一个有名的公式却使一些学者对他提出的“排除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深表怀疑。
布龙菲尔德提出的有名公式是:S→r…s→R ps:(刺激反映论)其中,S:表示实际的刺激R:表示实际的反应r:表示语言的替代性反应s:表示语言的替代性刺激布龙菲尔德说:S和R都是“实际事项”,从某意义上说,是存在于语言之外的,r和s都是“言语事项”,是语言学家所关心的。
为了说明这个公式,布龙菲尔德讲了一个小故事:杰克和琪儿(假定他们是兄妹关系或者夫妻关系)沿一条小路走着。
琪儿饿了(“她的某些肌肉在收缩,有些液体,特别是胃液,分泌出来”),而且看到一个苹果(“光波从红色的苹果那儿反射到她的眼睛里”),即s;于是,她“在喉咙和嘴巴里做一些动作,发出一点声音”,即r;杰克听到了,即s;接着,杰克爬上树去,为琪儿摘来苹果,即R。
疑问:很清楚,运用这种“刺激——反应”的理论来解释言语行为,是行为主义的。
它跟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相吻合,是从心理学来的,怎么还标榜“排除”对心理学的依赖呢?关于这个问题,布龙菲尔德在为《语言论》写的《美国初版序言》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说明。
他承认,他1914年出版的《语言研究导论》是建立在冯特心理学体系上的,但申明,在1933年出版的《语言论》里,“我力求避免这样的依赖性,我只用阐明事实的方法,在少数几个论点上,讲述了目前两种主要心理学倾向在解说方面的差异。
心灵主义学派是想用一种心灵方面的说法来作为语言事实的补充,……机械论者的主张是,在阐述这些事实时不要做这种辅助因素的假定,我之所以力求适应这种主张,不仅仅因为我相信机械论的观点是科学探讨的必要形式,而且还因为我认为以自己的立足点为基础的论述,比起另一种仰仗另一个人的或变化无常的各种论点来,是要更为扎扎实实,更为易于掌握的。
”他排除对心理学的依赖,其实际含义是反对传统心理学的“心灵主义”,强调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机械主义”,并认为,只有排除对“心灵”的依赖,才能建立起独立自主的语言科学,才可以保证研究取得的成果。
(三)提出语言的科学描写的标准布龙菲尔德自称为“机械论者”,并在为《语言论》写的《美国出版序言》中说:“我相信机械论的观点是科学探讨的必要形式。
”布龙菲尔德认为,语言的科学描写或对研究结果的科学说明应该避免心理学的解释,必须采用“物理的说法”。
在这里,布龙菲尔德实际上是通过心理学的折光来表明自己方法论的主张。
前面说过,在哲学上,他的指导思想是逻辑实证主义。
这种思想贯彻到心理学中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布龙菲尔德正是要仿效这种心理学,把逻辑实证主义贯彻到语言学中来。
1939年,他在《科学的语言学的若干问题》一文中进一步阐明了实证主义哲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之间的密切关系,明确的提出了科学方法必须满足的四个条件:(1)科学只能跟当时当地每个观察者都能感受到的现象打交道(严格的行为主义);(2)它只能跟处于一定时间﹑地点﹑坐标上的现象打交道(机械主义);(3)科学只能采用能导致进行实际操作的初始说明和预断(操作主义);(4)它只能采用与物理现象有关的常用术语中通过严格定义得出的那些术语(物理主义)。
在布龙菲尔德看来,对语言的科学描写应该具备上述四条标准。
这四条标准虽说不是在《语言论》中明确提出的,但他们所包含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在《语言论》的语言结构描写和形式分析中是清晰可见的。
布龙菲尔德提出的这四条标准,为他自己﹑也为他的后继者严格遵循,并以此为基础,后来发展成一套严格的发现程序。
(四)主张从“形式”入手,谨慎对待“意义”布龙菲尔德认为意义的问题非常复杂,难以正面分析。
他说:“语音形式—比方我们说,一个语言里的全部语素—可以根据音位以及音位的排列加以描写,而在这个基础上,可以用某种简便的方式分类和列表,……意义—就我们的例子说,就是一个语言的义素—只有无所不知的通才才能分析或者加以系统地排列。
”又说:“……在语言研究中对意义的‘说明’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这种情况一直要持续到人类的知识远远超过目前的状况为止。
”布龙菲尔德甚至混淆了语言的意义和言语的意义。
他说:“我们曾经给语言形式的意义下的定义是:说话人发出语言形式时所处的情境和这个形式在听话人那儿所引起的反应。
”很明显,这里谈的是言语的意义而不是语言的意义,这就加大了意义的复杂性。
因为意义问题太复杂,难以对付,所以布龙菲尔德主张从形式入手研究语言。
他说:“语言研究必须从语音形式开始而不是从意义开始。
”但是,语言毕竟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物,形式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的跟语言有关,有的跟语言无关,怎样确定跟语言有关的形式?这就不得不求助于意义。
所以,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多处谈到语言分析中必须依靠意义。
他说:“简单地说,在人类的语言里,不同的声音具有不同的意义。
研究一定的声音和意义如何配合,就是研究语言。
”“音位学必须考虑意义。
”“记住这一点是重要的,那就是实用语音学和音位学都得以意义的知识为前提:没有这种知识,我们就不能肯定音位的特征。
”“在词汇形式里,我们把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规定为语素,而把语素的意义规定为义素。
”“我们不得不把我们语言学的基本假设改成这样:在一个言语社团里,某些话语在语音和意义上是相似的或者部分地相似。
”由上面引录的几段话来看,布龙菲尔德在语言分析中强调意义的复杂性并不是否定或排斥意义,他的本意是要从形式入手,谨慎对待意义。
由于《语言论》中不同部分关于意义的论述互相照应不周,又缺乏明确的全面说明,所以往往被人误解为否定或排斥意义。
对于这种误解,布龙菲尔德1945年1月29日写的一封信中做了澄清。
他说:“令人痛心的是现在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即我,甚至包括我在内德一群语言研究者,都不注意或者否定意义,甚至说我们打算不要意义来研究语言,把语言只当作一种无意义的声音……上面这段牵涉到我们的话中所说的事情并非什么私人小事,而是一件大事,假如让这样一种说法流行下去的话,将会损害语言学的进展,因为根据这种说法,仿佛有一类学者是考虑意义的,与此相对另一类学者是忽视或不顾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