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新民主主义革命

合集下载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的依据(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二)开端:五四运动。

(三)新旧民族主义的区别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最基本的动力:无产阶级。

2.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农民阶级。

3.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

4.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

5.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帝国主义。

6.中国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封建主义。

7.中国革命的对象之一:官僚资本主义。

三、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 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1.经济纲领:主要内容、中心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阶级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特色)。

2.文化纲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一)1939年,《<共产党人>发刊词》。

1.统一战线(1)1924-1927年,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2)1927-1937年,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3)1937-1945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1945-1949年,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1)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长期的武装斗争。

(2)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是政治工作。

3.党的建设(1)思想建设是首位的,是最突出的特色;是最核心的内容。

(2)组织建设是民主集中制原则。

(3)作风建设,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延安整风运动1.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风运动开始。

2.1945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整风运动结束。

专题五中国共产党奋斗的风雨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专题五中国共产党奋斗的风雨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专题五:中国共产党奋斗的风雨历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建党和大革命时期(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1926年至1927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3)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屡立战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五四精神P63:开始时间:1919年5月4日。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口号:“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经过:①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举行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②北京学生的斗争得到各地响应,学生纷纷罢课和示威游行,爱国浪潮席卷全国;③6月5日,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

紧接着,全国100多个城市的工人相继响应,商人也举行罢市。

结果: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精神: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民主和科学的伟大精神;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继承: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积极投身爱国运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追求科学和民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P66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

主要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②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③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④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说课稿】《新民主主义革命》说课稿

【说课稿】《新民主主义革命》说课稿

《新民主主义革命》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所选用的的教材为人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学背景⑴教材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三课的内容,在本单元和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是中国由被侵略被压迫向独立自主的转折,是中国近现代发展的重要过渡。

本课共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四个子目来阐述的。

五四运动期间,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实现国共合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结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本课上承本专题第一、二课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专题四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

从教材特点来看,线索清晰,但概念性强、理论性强,学生难以理解,老师也难以讲出新意。

从教学容量上看,本节内容繁多,时间跨度大,涵盖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近30年的的历史,这对老师和学生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⑵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隆昌二中13班学生①从知识基础来看,在八年级已经学习了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单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四单元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第五单元的《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并且已经在本单元的前两课学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应该说对本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初中知识遗忘较多,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又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因此不能对她们的知识结构的构建抱太大的希望;②从能力基础来看,他们思维活跃,有表现欲,但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易接受形象事物,不易理解抽象事物。

专题五 专题学习总结

专题五  专题学习总结

专题学习总结一、全面认识无产阶级革命家1.由空想到科学圣西门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

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由理论到现实《共产党宣言》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3.由一国到多国二战后,在苏联的帮助和影响下,东欧和亚洲成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逐渐出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

五、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共同之处典题示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起图二列宁材料二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

历史做的还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错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一点是值得在这里较仔细地加以研究的。

……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1)据材料一指出,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三位伟大人物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理论成果诞生的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中,恩格斯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晚年的恩格斯在思想认识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审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及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1)问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第(2)问应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变化分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课件 (共39张PPT)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课件 (共39张PPT)
一战是帝国主义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
战争,此次会议是帝国主义分赃的会议。
材料一:1912年~1919年,全国田赋增加了 七 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三倍;印 花税增加了六倍
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
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五四运动 1、爆发的原因
运动中心: 北京---- 上海 运动主力:学生---- 工人阶级 斗争形式:罢课---- 罢课、罢工、罢市
1919年6月5日以后,五四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 阶段。“新”在哪里? 新的领导阶级
(初步胜利) 结果:
(1)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
(3)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 却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 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 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1919.6.12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课堂检测
B
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实现革命阶级联合 C、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1922年-1923年)
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 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 当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一次又 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意识到自己的 弱小。 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 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 盟。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根本原因: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 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爆发的经过
◆率先走上街头的是谁? 青年学生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还我山东、 拒绝和约签字、拒废除《二十一条》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五 第15讲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含解析)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五 第15讲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含解析)

板块二中国近代史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考点展示2017-2019全国卷考查视角1840至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018·全国卷Ⅰ(选择)甲午战争(近代外交观念淡薄)2018·全国卷Ⅱ(选择)清政府外交观念进步辛亥革命2018·全国卷Ⅰ(非选择)清末地方自治的背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019·全国卷Ⅱ(选择)五四运动的影响(民族意识)2018·全国卷Ⅰ(选择)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马克思主义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2019·全国卷Ⅱ(选择)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的建国准备2018·全国卷Ⅰ(选择)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2017·全国卷Ⅱ(选择)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018·全国卷Ⅰ(选择)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权2018·全国卷Ⅱ(选择)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建设与农民抗日热情的提高2017·全国卷Ⅱ(选择)抗日战争的影响(国共力量对比变化)命题分析1.侧重列强侵略与晚清政府变局的关联、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以及抗日战争的理解。

2.着重考查家国情怀和历史解释这两大核心素养。

备考建议1.全面把握高频考点。

2.适当补充晚清和北洋政府时期的相关知识点以弥补教材不足。

3.弱化民国时期的国共对峙。

4.从国共抗战和世界视野角度复习抗日战争。

第15讲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鸦片战争1.时代背景。

项目中国世界(英国为代表) (1)政治状况君主专制强化代议制民主的发展(2)经济状况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工业革命进行,工业资本主义发展(3)文化状况愚昧封闭,华夷观念盛行自由主义逐步盛行(4)对外政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积极对外殖民扩张鸦片战争,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不同意。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只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偶然因素)。

专题五第五讲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上课)

专题五第五讲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上课)
材料二 “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
在我学子。”
材料三 1918年4月,与蔡和森等发起组织 新民学会,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
前两个材料与毛泽东宏伟志向的确立是什么关系?宏伟 志向的确立对毛泽东的思想今后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宏伟志向的确立是对社会关心的结果,又促进 了革命思想的与时俱进

一、立志改造社会,投身中国革命
第一次巨变: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侵略和反封建, 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第一次巨变: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第二次巨变: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 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次巨变: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第二次巨变: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 华人民共和国 第三次巨变:邓小平领导实行改革开放,进入社会 主义现代化新时期
1924-1927
1927-1937
1937-1945
解放战争
新中国
1945-1949
国共对抗
1949年至今 国家建设
新中国近60年历史(1949年至今)回顾
历史分期
过渡 恢复时期 时期 改造时期 十年建设时期 十年文革时期 二年徘徊时期
历史年代
1949-1952 1953-1956 1956-1966 1966-1976 1976-1978
知识·提纲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一、立志改造社会 投身中国革命 二、开创中国革命的道路 三、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四、建立新中国 五、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 六、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一、立志改造社会,投身中国革命 阅读教材p108 1、家庭出身及性格

专题五 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探究实操性课件

专题五  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探究实操性课件
陈独秀、李大钊
1898年 1911年 1915年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深化拓展】
一、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表现
思想:面对新形势,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动摇了 “礼仪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 经济: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 外交: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 军事: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新式海军
随着第二次工 ①主要侵华方式:
签订《马》,大大
19世纪末
业革命的进行, 主要资本主义
政治上,由瓜分狂潮到“以华制华”
经济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 甲午中日战争
加深了中国半殖半 封程度;
—20世纪初 向帝国主义阶 段过渡
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②主要国家:除英、法、美、俄外, 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独霸中国
际地位得到提高
【深化拓展】
一、列强侵华格局的演变
英国率先入侵 (1840——1894年)
英国通过鸦片战争率先侵略中国; 法、美、俄也追随英国的脚步加强对华侵略; 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华形式
列强瓜分狂潮 (1894——1914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甲午中日战争后,英、日、德、俄、法、美等国掀 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 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以资本输出为主要侵华形式
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观点,
认识正确的是( )
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
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
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
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

专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专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专题: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一、总体结构概述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为推翻北洋军阀进行了大革命,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了。

为了反抗国民党的统治,进行了武装革命,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时期。

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是红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遵义会议的召开使党和红军转危为安。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矛盾空前严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再度合作共赴国难,同仇敌忾取得八年抗战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一意孤行发动内战,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解放战争,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打败国民党结束其在大陆的统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知识网络结构一、五四运动1、导火线:2、经过:3、结果:4、性质:5、意义: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成立标志:中共一大(时间、地点、内容)2、中共二大:内容三、国民革命1、时间:1924-1927年2、双方:国共合作3、准备:国共合作方式:党内合作标志:国民党“一大”4、高潮:北伐战争5、失败:6、作用四、国共十年对峙1、时间:1927-1937年2、双方:共产党国民党3、背景:走城市道路的失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4、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5、长征:时间、路线、遵义会议、胜利五、抗日战争(1937—1945)六、解放战争(1946-1949)1、重庆谈判、《双十协定》2、双方:共产党国民党防御:1946年爆发反攻:1947年刘、邓跃进大别山3、经过决战: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4、新政协的召开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二、重大历史事件:(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1、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的合理要求遭拒绝(2)经过:(3)口号: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B、废除二十一条;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4)结果:取得三大初步胜利a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b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跨考教育2014年考研政治毛中特考点第三章

跨考教育2014年考研政治毛中特考点第三章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专题一 近代中国的国情1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中国革命一切问题最基本的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2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

3 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专题二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 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开端,近代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专题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提出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专题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任务是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

1 从总体上说,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一切灾害的总根源。

3 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又一个主要对象。

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也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第一章官僚资本主义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之一。

官僚资产阶级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专题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

专题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

专题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伟大革命,经历了艰苦卓越的斗争,最终推翻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为中国人民争取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基本权利,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础。

本文将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核心,以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主要领导人及其思想理论为重点,通过对这一时期的深入学习,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十分复杂和矛盾。

在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成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家独立和人民权益遭受到严重侵害。

此外,国内爆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如农民起义、工人罢工、学生运动等。

各种矛盾的同时存在使得中国社会进一步陷入动荡状态。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事件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始点,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封建专制的统治。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的进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布尔什维克革命以后中国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这场运动始于1919年,是中国民族主义和新文化运动的结合。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对中国的全部出让,引起了广泛的愤慨和抗议,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这场运动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中国共产党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刘邓大军北上刘邓大军北上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大事件,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标志性事件。

1935年,红军主力(包括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追击战中转移到陕北,成为威胁到国民党政权稳定的重要力量。

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保持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前期的基本力量。

三、主要领导人及其思想理论1. 毛泽东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理论家和实践家。

初中历史专题五 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和斗争

初中历史专题五  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和斗争

专题五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和斗争一.中国近代化探索---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1.中国近代化探索:(学习西方三步走)①学习西方技术:封建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地方:曾国藩、朝统治。

②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戊戌变法(开启中国政治近代化);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维护清朝统治。

资产阶级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辛亥革命;孙中山;主张: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三民主义)③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南陈北李);民主和科学。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和斗争(1919--1949)二.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历史意义: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3.五四精神: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斗争到底、不怕牺牲的民族主义精神。

4.如何弘扬“五四”精神?我们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爱而奋斗。

三. 建党、建军1.建党:1921年7月,“一大”的召开。

2.建军: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八一建军节)3.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建立井冈山根据地——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四.长征—.时间;1934年10-1936年10月.1934年10月长征开始的标志: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路线:湘江之战,损失惨重;渡过乌江,贵州遵义会议;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急渡金沙江,跳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重要会议:1935年1月,遵义会议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革命、挽救党,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重大转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近代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五四运动
1.背景
(1)国内:
①政治(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
②经济因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空前发展
③阶级因素: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4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5直接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国际:
①一战期间,日本加快侵华步伐,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民族矛盾加剧;
②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3.结果:初步胜利
(1)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尊严。

4.意义:
(1)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3)五四精神: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
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④国际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法租界→浙江嘉兴南湖。

(3)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中国共产党“二大”
(1)时间:1922年7月
(2)现阶段奋斗目标(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建、反军阀。

(三)国民大革命
1.兴起: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1)条件:
①中共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孙中山同意共产国际建议,愿意与中共合作
(2)标志:1924国民党一大
(3)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2.高潮:北伐战争
(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进程:势如破竹,歼灭吴佩孚、孙传芳军队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3.失败
(1)标志: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最终标志)。

(2)原因:①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中共年轻幼稚缺乏经验,
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3)意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4)教训: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必须掌握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二、国共十年对峙
(一)革命道路的探索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意义:打响了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内容: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意义: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道路,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3、井冈山道路
(1)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地点:湘赣边)
(2)1927年10月,秋收起义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地区,建立了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道路(也叫“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①含义: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②三要素: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③评价:井冈山道路是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④标志: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二)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左倾”错误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

②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③重要原因: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2、遵义会议
(1)时间:1935年1月
(2)内容:纠正了中共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意义:
①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问题,是中共由幼稚到成熟的标志。

②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

3、过程:1935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1936年10月,红军会师甘肃会宁,长征结束。

4、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长征过程中中共和红军经过千锤百炼,保留下来的都是精华,构成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主力。

③长征沿途宣传了革命思想。

(三)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主要原因:张学良、杨虎城受到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感召和影响。

2、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结果:在中共的调解下,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1)根本原因:当时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2)重要原因:为了逼蒋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最终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三、抗日战争
(一)日本侵华
1.原因:
(1)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明治维新后制订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波及到日本,日本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来摆脱国内的危机。

(3)当时其他列强忙于应付本国的危机,无暇东顾
(4)中国内部,蒋介石正在围剿红军,从而给日本帝国主义可乘之机。

2.侵华日军的罪行
(1)明治维新后制订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沈阳
(3)1935年“华北事变”,威逼平津
(4)1937年7月7日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
(5)1937年“八.一三”事变,上海失守
(6)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7)1938年5月,占领徐州;10月,广州、武汉失守
(二)中国抗战
1.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1)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实现过程:《八一宣言》(中共提出建立统一战线)—《西安事变》(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开始)—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国共合作宣言》(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2.正面战场(国民党)
(1)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
(2)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3)徐州会战:李宗仁,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4)枣宜会战:张自忠壮烈殉国
(5)武汉会战: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3.敌后战场(共产党)
(1)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首府为延安。

(2)百团大战,彭德怀。

(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时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生了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④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四、解放战争
(一)和平争取民主的斗争
1、1945年8月,“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方针。

2、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分定了国民党内战独裁方针。

(二)国共第二次内战
1、中国共产党战略防御阶段
①解放战争开始的标志:1946年6月底,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国规模的内战开始。

②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与山东解放区,国民党由全民进攻转入重点进攻。

2、中国共产党的战略进攻阶段
1947年夏,依照毛泽东确立的“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部署,刘伯承、邓小平千里挺进大别山。

中国共产党转入战略反攻。

3、双方决战
①背景:解放军的力量已经超过国民党军;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②时间和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③结果:中国共产党胜利。

整个东北全部解放,华北及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除少数据点外也全部解放。

4、解放战争的结束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