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期中考试联考试卷(物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D 1 2019-2020年高二期中考试联考试卷(物理)
(张渚中学、官林中学、和桥中学、丁蜀中学) 2007.11
一、单选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
1.两定值电阻R 1、R 2串联后接在电压恒等于10V 的直流电源上。
某
学生把内阻不是远大于R 1、R 2的电压表接在R 1两端,如图所示,电压表 示数为6V 。
如果把此电压表改接在R 2两端,则电压表示数将: A. 小于4V B. 大于4V C. 等于4V D. 等于或大于4V 2.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间存在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一带电粒子(重力不计)从O 点以速度V 沿着和两板平行的方向射入场区后,恰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 1飞出场区;如果两板间只有电场,粒子仍以速度V 在O 点进入电场后,经过时间t 2电场;如果两板间只有磁场,粒子仍以速度V 在O 点进入磁场后,经过时
间t 3飞出磁场,则t 1 、t 2 、t 3的大小关系:
A. t 1=t 2=t 3
B. t 2>t 1>t 3
C. t 1=t 2<t 3
D. t 1>t 2=t 3
3. 如图所示的电路图是一个应用“非”门构成的简易火警报警电路,则图中X 框,Y 框中应是: A. X 为热敏电阻,Y 为可变电阻 B. X 为热敏电阻,Y 为开关
C. X 为可变电阻,Y 为热敏电阻
D. X 、Y 均为热敏电阻
4.如图所示,质量为m ,电量为q 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整个装置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
匀强磁场中。
设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v ,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速度由v 减小到零通过的位移等于mv 2
/2μ(mg+qvB)
B. 物体的速度由v 减小到零通过的位移大于mv 2
/2μ(mg+qvB)
C. 如果再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物体有可能做匀速运动
D. 如果再加一个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物体有可能做匀速运动
5.如图所示,在O 点正下方有一个理想边界的磁场,铜环在A 点由 静止释放向右摆至最高点B ,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B. A 点高于B 点 C. A 点低于B 点 D. 铜环将做等幅摆动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线圈L 的自感系数很大,且其电阻可以忽略 不计,D 1和D 2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随着开关S 的闭合和断开的过 程中(灯丝不会断)。
D 1和D 2的亮度变化情况是:
A. S 闭合,D 1很亮且亮度不变,D 2亮度逐渐增加,最后两灯一样亮;S 断开后,D 2即灭,D 1渐亮
B. S 闭合,D 1不亮,D 2很亮;S 断开,D 1、D 2都立即不亮
C. S 闭合,D 1、D 2同时亮,后D 1逐渐熄灭,D 2亮度不变;S 断开,D 2即灭,D 1亮一下才灭
D. S 闭合,D 1、D 2同时亮,后D 1逐渐熄灭,D 2逐渐变得更亮;S 断开,D 2即灭,D 1亮一下才灭
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每小题至少有二个答案是正确的。
)
7.关于闭合电路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外电路断路时,路端电压最小
B. 外电路短路时,电源功率最大
C. 外电路电阻增大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变大
D. 电动势越大,说明非静电力在电源内部从负极向正极移送单位电荷量的电荷做功越多
O
· d
c
b
a 甲
乙
8.如图所示,a 、b 、c 、d 为四根相同的铜棒,c 、d 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a 、b 对称地放在c 、d 棒上,它们接触良好,不计摩擦。
O 点为四根棒围成的矩形的几何中心。
一条形磁铁沿竖直方向向O 点落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磁铁穿入矩形时,a 、b 棒将靠近O 点 B. 磁铁穿出矩形后,a 、b 棒将一直靠近O 点 C. 磁铁穿入矩形时,a 、b 棒对c 、d 棒的压力大于a 、b 棒的重力 D. 磁铁穿出矩形后,a 、b 棒对c 、d
棒的压力大于a 、b 棒的重力 9.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小球,从倾角为θ的光滑绝缘斜面上由静止下滑,整个斜面置于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中,其磁感应强度为B ,如图所示。
若带电小球下滑后某时刻对斜面的作用力恰好为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带正电
B. 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时做加速度增大,而速度也增大的变加速运直线动
D. 小球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当小球对斜面压力为零时的速率为mgCos θ/Bq
10.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条光滑轨道上有可自由移动的金属棒PQ 、MN ,当PQ 在外力作用下运动时,MN 将在磁场力作用下向右运动,则PQ 所做的运动可能是: A. 向右匀加速运动 B. 向左匀加速运动 C. 向右匀减速运动 D. 向左匀减速运动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连图4分,共28分。
)
11.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手电筒里
的两节干电池用久了以后,灯泡发红光,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电池没电了”,有人为
了“节约”,在手电筒里装一节新电池和一 节旧电池搭配使用。
某同学为了检验此人的
做法是否合理,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⑴该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来分别测量新旧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并将测量结果描绘成乙所示的U —I 图像, 由图线可知:新电池电动势E 1= V ,内阻r 1= Ω;
旧电池电动势E 2 = V ,内阻r 2= Ω。
⑵用上述两节新旧电池串联后与“3V 2W ”的小灯泡构成闭合电路,试计算其中旧电池提供的总电功率为 W 和它本身消耗的电功率为 W 。
你认为新旧电池搭配使用的做法是 的。
(填:合理、不合理、无所谓。
)(串联电池组的E = E 1 + E 2,r = r 1 + r 2)
12.如图(图在答卷上)为《模仿法拉第的实验》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所用实验器材的实物图。
试完成下列问题:
⑴实验前,首先应查明:①电流计的 方向与 方向的
关系;②以及A 、B 线圈 方向。
⑵按实验要求在实物图上连线。
中 。
一、二、选择题答案填写在下面表格内:(多选题:部分选对得2分,有错或不答得0分。
)
A
B
11. ⑴E 1= V ,r
1= Ω;E 2= V ,r 2= Ω。
. ⑵ W 和 W 。
。
12. ⑴ 、 ; 。
⑵连图。
. ⑶ , 。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3.(12分)如图所示,电解槽A 和电炉B 串联后接到220V 的电源上,电源内阻r =1Ω,电炉电阻R=10Ω,电解槽的热电阻r / =0.5Ω。
当开关闭合后,电炉的消耗功率为1KW 。
求:
⑴流过电解槽的电流大小? ⑵电解槽中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功率? 14.(12分)
如图所示,铜棒ab 长为0.5m ,质量0.6Kg ,两端与长为1m 的轻铜线相连,静止于竖直平面内。
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2T ,现接通电源,使铜棒中保持有恒定电流通过,铜棒开始向纸面内发生摆动,已知最大偏转角为370。
(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求:
⑴此过程中铜棒重力势能的最大增量为多大? ⑵铜棒中通过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15.(13分)如图所示,带电液滴从h 垂直的区域,电场强度大小为E 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已知液滴在此区域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试问: ⑴液滴带何种电?
⑵匀强磁场的方向?
b a 370
b a ⑶液滴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大小?
16.(15分)在动摩擦因数μ=0.5的粗糙绝缘水平面上,一个质量m=0.1kg ,边长L=1m ,电阻R=0.5Ω的均匀正方形导线框静止在位置Ⅰ,空间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场边界的宽度也为1m ,B=0.5T ,如图,导线框在垂直于cd 边的水平拉力F=1N 作用下向右运动,当cd 边刚进入磁场时恰好开始做匀速运动。
(g 取10m/s 2)求: ⑴线框静止时cd 边的位置离磁场左边界的距离S=?
⑵从静止开始至线框刚被完全拉出磁场的过程中,拉力F 所做的功? ⑶从线框开始进入磁场至完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画出ab 边的电势差随时间的变化关系u ab
—t 图线。
高二物理期中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二、选择题答案填写在下面表格内:(多选题:部分选对得2分,有错或不答得0分。
)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连图4分(接右端固定端扣2分),共28分。
]
11. ⑴E 1=1.5V ,r 1=0.5Ω;E 2= 1.2V ,r 2= 4Ω。
⑵0.36W ,0.36 W 。
⑶不合理。
12. ⑴指针偏转、通入电流;导线绕行。
⑵略。
⑶磁通量发生变化,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3. 解: (4分) (4分)
(12分)
(4分)
14. 解: (2分) (2分) (12分)
(2分) (2分)
(2分) 方向: (2分)
15. 解:带负电 (2分) 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2分) (13分)
(2
分) (2分)
(3分) (2分)
16. 解:匀速 (15分) (3分) (3分) (3分) (1分) (1分)
(1分) (1分)
A
R P I 10==V Ir IR E U 115=--='W r I U I P 11002='-'=化
gh v 2=qE mg =R v m qvB 2=g
h
B E R 2=m Cos L h 2.0)371(01=-=J mgh 2.1=m Sin L x 6.03701==02=-mgh x BIL A I 2=b a →R v L B mg F 22+=μs
m v /1=22
1)(mv S mg F =-μm
S 1.0=J
L S F W 1.2)2(=+=V BLv E 5.0==s v L
t 1==V E u ab 125.04/1==V E u ab 375.04/32
==0。